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扼守咽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薛狐吴仁使劲儿咽了口唾沫。
他能从身边校尉惶急的声调之中听出掩饰不住的恐惧,军心如此,如何能战?可是只要自己下令弃关投降,就有可能背负影响“兵谏”大局之责任,那是比死也好不了多少的重罪。
“呜呜呜”苍凉的号叫声在这一片古战场上响起,随风激荡,席卷四野。
随着号角声,关下弓弩阵齐齐上前数十步,弯弓搭箭,只等着最后命令下达,便是万箭齐发。
薛狐吴仁一头大汗,权衡利弊难以抉择,忽闻身后一阵脚步声响,回头看去,一个亲兵自关下飞步而上,来到近前,急促喘息几声,将一纸公文递给他,疾声道:“赵国公有令,不可阻挡左武卫,任其入关,吾等即刻交卸防务,而后撤回长安待命。”
薛狐吴仁不敢大意,急忙展开公文,一目十行,待见到最后落款处盖着长孙无忌的私印以及签名画押,这才长长吁出一口气,将公文收好放入怀中,下令道:“大开关门,放左武卫入关,汝等收拢军队,撤入关内。”
“喏!”
左右校尉全都松了一口气,飞奔着去往各部传达命令。
“兵谏”乃是朝中权力争夺,固然攸关自身之利益,也不过是同室操戈而已,对于底层校尉兵卒来说很难舍生忘死、全力拼杀,这与戍卫边关、保家卫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面对左武卫这等天下强军,后面还有数十万东征大军,既然全无胜算那为何还要开战?
……
左武卫这边战阵列好,弓弩手引弓搭箭,攻城器械也推到城下,就等着万箭齐发压制关上守军,然后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结果未等开战的命令下达,潼关已经关门大开,关上守军潮水一般褪去,眨眼之间成为一座空城……
薛狐吴仁亲自领着两个亲兵自关门步行而出,脱去甲胄、解下佩刀,来到左武卫阵前。
“末将潼关守备薛狐吴仁,求见卢国公!”
声音远远传出,左武卫兵卒一边上前将几人控制,一边飞报程咬金。
未几,程咬金策骑而来,道得近前勒马止步,居高临下的看着薛狐吴仁,问道:“何故不战而降?”
薛狐吴仁单膝跪地,施行军礼,而后起身道:“卢国公乃国之勋臣,公忠体国,吾辈楷模。眼下关陇各家联合起兵,乃是为了拨乱反正,顺应陛下之心意废黜东宫,另立储君,所为者为国为民,非暗藏私心、争权夺利,故而岂能与卢国公开战?末将收到赵国公命令,即刻撤回长安,将潼关防务交由卢国公,请卢国公这就派人接管防务。”
“呵呵!”
程咬金冷笑一声,以下犯上、祸乱朝纲,居然还能自吹自擂为“为国为民”“顺应陛下心意”?
真真是无耻之极点,怪不得陛下虽然以门阀之势力得天下,却反过来又要全力打压门阀。这些钟鸣鼎食的世家门阀眼中全无“国家”之概念,一门心思为了家族谋利益,即便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甚至烽烟四起、帝国倾颓亦是在所不惜。
国之蠹虫也……
不过他自然毋须与区区一个守关将军理论,微微颔首,对身边副将道:“率军入关,接管防务!”
“喏!”
看着副将率领数百兵卒涌入潼关,程咬金这才对薛狐吴仁道:“某也不为难你,速速返回长安复命去吧。”
“喏!末将告退。”
薛狐吴仁松口气的同时,心中又有窃喜,既然程咬金接管潼关防务,且对潼关守军予以放行,全不苛责,可见其立场必然是偏向关陇的,否则何需放任潼关守军安然退走?
当然这也并不能确定程咬金以及其背后的李绩所表达之立场,最重要还要看程咬金接管潼关防务之后,是否开放城关,任由天下门阀驰援关陇的军队进入关中……
……
左武卫进入潼关,清点库房之内守城器械,修葺各处损毁设施,收拾营房,各种事务有条不紊,迅速接管防务。
远处,随同左武卫身后而来的门阀军队远远观望,心中忐忑。
程咬金乃是李绩之先锋,代表的是李绩的意志与立场。左武卫打破东征大军一路以来的龟速行军,陡然间加快速度一举拿下函谷关、潼关,紧紧掐住关中咽喉,那么接下来左武卫的举措,将很大程度上展示李绩的态度。
是隔绝关内,还是任由门阀军队进入关中驰援关陇……
不久之后,答案在无数忐忑的目光中揭晓。
左武卫进驻潼关,接管防务,并未继续向着长安进发,而是就地休整营房,安下营寨,将潼关上下里外肃清一遍,彻彻底底掌控于手中,然后重新开放关门,任凭关下聚集的门阀军队通过,前往长安。
“呼!”
所有门阀军队都长长吐出一口气,随即心中泛起狂喜。
由此可见,李绩的立场还是倾向于关陇,否则断然不会放任门阀军队进入关中,否则难不成等到将来协助东宫将所有门阀军队屠杀殆尽?这是绝无可能的,因为若是那样,东宫即便最终获取这场胜利,也无法承担门阀于天下各地啸聚起事、烽烟四起的责任。
既然东征大军站在关陇这一边,自然意味着这次“兵谏”注定成功,那么此刻尽起家底驰援关陇的各地门阀,都将在其后“论功行赏”,得到远胜于付出的收益。
一场饕餮盛宴啊……
于是,各家门阀的私军整顿兵马,喜气洋洋的自穿越潼关,沿着禁沟这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翻越数座关卡,踩踏着即便严冬之时依旧灌木丛藤,茂密如织的小路,绕过秦岭脚下一处险绝孤高的山岭,沿着黄河南岸冲积而成的平缓狭道,向着长安进发。
程咬金立足城关之上,眺望着门阀军队熙熙攘攘进入关中,面色阴沉似水。
直至此刻,他依旧不明白李绩放任门阀军队进入关中的意图,以他对李绩的了解,种种迹象都表明极大可能不会站在关陇那一边,但若是如此,眼下放任门阀军队入关,以后就要亲手将其斩杀击溃,到时候这些门阀百余年积攒之底蕴尽皆葬送于关中,必然怒气滔天,予以报复。
一旦这些门阀在关陇怂恿之下纷纷揭竿而起、啸聚一方,势必引发烽烟处处、帝国飘摇。
帝国根基将会因此崩颓,即便最终能够力挽狂澜不至于亡国倾覆,也一定动摇根基,国力衰颓……
殊为不智。
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程咬金收敛心神,对麾下将校下令:“日夜驻防城关,关外之人可随意进入关内,不得阻拦,然关内不许有一兵一卒出关,哪怕一条狗都不行!都瞪大眼睛,日夜严防,若是有人自关内出去,休怪吾不念情份,军法从事!”
“喏!”
左武卫将校纷纷应命,心中却惊疑不定。
按说,接管潼关防务之后准许门阀军队入城之举动,已经等同于展示李绩之立场,那么此刻程咬金下达的“不许一人走出潼关”的命令,却又意味着左武卫已经紧紧掐死这一处关中咽喉。
许进不许出,这分明是“请君入瓮”的节奏……
故而,即便军中将校兵卒并未得到来自高层的命令,但是内部却紧绷起来,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努力将自己的任务做到最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
东征大军蹉跎数月,一路慢悠悠赶路,吊足了天下各方之人心,终于在过了洛阳之后骤然加快进程,一举占据函谷、潼关,向着关中挺进,消息传到长安城内,东宫与关陇双方尽皆震惊,颇有些措手不及。
僵持许久的局势,必定随着数十万东征大军入关而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薛狐吴仁使劲儿咽了口唾沫。
他能从身边校尉惶急的声调之中听出掩饰不住的恐惧,军心如此,如何能战?可是只要自己下令弃关投降,就有可能背负影响“兵谏”大局之责任,那是比死也好不了多少的重罪。
“呜呜呜”苍凉的号叫声在这一片古战场上响起,随风激荡,席卷四野。
随着号角声,关下弓弩阵齐齐上前数十步,弯弓搭箭,只等着最后命令下达,便是万箭齐发。
薛狐吴仁一头大汗,权衡利弊难以抉择,忽闻身后一阵脚步声响,回头看去,一个亲兵自关下飞步而上,来到近前,急促喘息几声,将一纸公文递给他,疾声道:“赵国公有令,不可阻挡左武卫,任其入关,吾等即刻交卸防务,而后撤回长安待命。”
薛狐吴仁不敢大意,急忙展开公文,一目十行,待见到最后落款处盖着长孙无忌的私印以及签名画押,这才长长吁出一口气,将公文收好放入怀中,下令道:“大开关门,放左武卫入关,汝等收拢军队,撤入关内。”
“喏!”
左右校尉全都松了一口气,飞奔着去往各部传达命令。
“兵谏”乃是朝中权力争夺,固然攸关自身之利益,也不过是同室操戈而已,对于底层校尉兵卒来说很难舍生忘死、全力拼杀,这与戍卫边关、保家卫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面对左武卫这等天下强军,后面还有数十万东征大军,既然全无胜算那为何还要开战?
……
左武卫这边战阵列好,弓弩手引弓搭箭,攻城器械也推到城下,就等着万箭齐发压制关上守军,然后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结果未等开战的命令下达,潼关已经关门大开,关上守军潮水一般褪去,眨眼之间成为一座空城……
薛狐吴仁亲自领着两个亲兵自关门步行而出,脱去甲胄、解下佩刀,来到左武卫阵前。
“末将潼关守备薛狐吴仁,求见卢国公!”
声音远远传出,左武卫兵卒一边上前将几人控制,一边飞报程咬金。
未几,程咬金策骑而来,道得近前勒马止步,居高临下的看着薛狐吴仁,问道:“何故不战而降?”
薛狐吴仁单膝跪地,施行军礼,而后起身道:“卢国公乃国之勋臣,公忠体国,吾辈楷模。眼下关陇各家联合起兵,乃是为了拨乱反正,顺应陛下之心意废黜东宫,另立储君,所为者为国为民,非暗藏私心、争权夺利,故而岂能与卢国公开战?末将收到赵国公命令,即刻撤回长安,将潼关防务交由卢国公,请卢国公这就派人接管防务。”
“呵呵!”
程咬金冷笑一声,以下犯上、祸乱朝纲,居然还能自吹自擂为“为国为民”“顺应陛下心意”?
真真是无耻之极点,怪不得陛下虽然以门阀之势力得天下,却反过来又要全力打压门阀。这些钟鸣鼎食的世家门阀眼中全无“国家”之概念,一门心思为了家族谋利益,即便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甚至烽烟四起、帝国倾颓亦是在所不惜。
国之蠹虫也……
不过他自然毋须与区区一个守关将军理论,微微颔首,对身边副将道:“率军入关,接管防务!”
“喏!”
看着副将率领数百兵卒涌入潼关,程咬金这才对薛狐吴仁道:“某也不为难你,速速返回长安复命去吧。”
“喏!末将告退。”
薛狐吴仁松口气的同时,心中又有窃喜,既然程咬金接管潼关防务,且对潼关守军予以放行,全不苛责,可见其立场必然是偏向关陇的,否则何需放任潼关守军安然退走?
当然这也并不能确定程咬金以及其背后的李绩所表达之立场,最重要还要看程咬金接管潼关防务之后,是否开放城关,任由天下门阀驰援关陇的军队进入关中……
……
左武卫进入潼关,清点库房之内守城器械,修葺各处损毁设施,收拾营房,各种事务有条不紊,迅速接管防务。
远处,随同左武卫身后而来的门阀军队远远观望,心中忐忑。
程咬金乃是李绩之先锋,代表的是李绩的意志与立场。左武卫打破东征大军一路以来的龟速行军,陡然间加快速度一举拿下函谷关、潼关,紧紧掐住关中咽喉,那么接下来左武卫的举措,将很大程度上展示李绩的态度。
是隔绝关内,还是任由门阀军队进入关中驰援关陇……
不久之后,答案在无数忐忑的目光中揭晓。
左武卫进驻潼关,接管防务,并未继续向着长安进发,而是就地休整营房,安下营寨,将潼关上下里外肃清一遍,彻彻底底掌控于手中,然后重新开放关门,任凭关下聚集的门阀军队通过,前往长安。
“呼!”
所有门阀军队都长长吐出一口气,随即心中泛起狂喜。
由此可见,李绩的立场还是倾向于关陇,否则断然不会放任门阀军队进入关中,否则难不成等到将来协助东宫将所有门阀军队屠杀殆尽?这是绝无可能的,因为若是那样,东宫即便最终获取这场胜利,也无法承担门阀于天下各地啸聚起事、烽烟四起的责任。
既然东征大军站在关陇这一边,自然意味着这次“兵谏”注定成功,那么此刻尽起家底驰援关陇的各地门阀,都将在其后“论功行赏”,得到远胜于付出的收益。
一场饕餮盛宴啊……
于是,各家门阀的私军整顿兵马,喜气洋洋的自穿越潼关,沿着禁沟这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翻越数座关卡,踩踏着即便严冬之时依旧灌木丛藤,茂密如织的小路,绕过秦岭脚下一处险绝孤高的山岭,沿着黄河南岸冲积而成的平缓狭道,向着长安进发。
程咬金立足城关之上,眺望着门阀军队熙熙攘攘进入关中,面色阴沉似水。
直至此刻,他依旧不明白李绩放任门阀军队进入关中的意图,以他对李绩的了解,种种迹象都表明极大可能不会站在关陇那一边,但若是如此,眼下放任门阀军队入关,以后就要亲手将其斩杀击溃,到时候这些门阀百余年积攒之底蕴尽皆葬送于关中,必然怒气滔天,予以报复。
一旦这些门阀在关陇怂恿之下纷纷揭竿而起、啸聚一方,势必引发烽烟处处、帝国飘摇。
帝国根基将会因此崩颓,即便最终能够力挽狂澜不至于亡国倾覆,也一定动摇根基,国力衰颓……
殊为不智。
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程咬金收敛心神,对麾下将校下令:“日夜驻防城关,关外之人可随意进入关内,不得阻拦,然关内不许有一兵一卒出关,哪怕一条狗都不行!都瞪大眼睛,日夜严防,若是有人自关内出去,休怪吾不念情份,军法从事!”
“喏!”
左武卫将校纷纷应命,心中却惊疑不定。
按说,接管潼关防务之后准许门阀军队入城之举动,已经等同于展示李绩之立场,那么此刻程咬金下达的“不许一人走出潼关”的命令,却又意味着左武卫已经紧紧掐死这一处关中咽喉。
许进不许出,这分明是“请君入瓮”的节奏……
故而,即便军中将校兵卒并未得到来自高层的命令,但是内部却紧绷起来,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努力将自己的任务做到最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
东征大军蹉跎数月,一路慢悠悠赶路,吊足了天下各方之人心,终于在过了洛阳之后骤然加快进程,一举占据函谷、潼关,向着关中挺进,消息传到长安城内,东宫与关陇双方尽皆震惊,颇有些措手不及。
僵持许久的局势,必定随着数十万东征大军入关而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