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惶恐不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勣何许人也,岂能轻易被房俊推到前面当靶子?既然不能当众拒绝陛下,那就拉上两个人一同承担,马周是个闷头干实事的,许敬宗蹉跎多年一朝登顶权力欲望暴涨,必然愿意抛头露面叱吒风云揽过所有目光,自己则隐居幕后、不落人口实……
房俊暗叹,这应对之策简直完美。
关键是被李勣轻易推出去的马周、许敬宗都会心甘情愿的听从李勣指使……
但刘自难免不满,他乃中书令,地位远比许敬宗、马周更高,此番这两人协助李勣处置善后事宜必然声望大涨、实力暴增,让他这个上官如何自处?
尤其是许敬宗此人奸狡桀骜,只知有陛下,不曾将他放在眼内,若是再增涨一波实力,岂不是更加目中无人?
最重要的是搞不好许敬宗就能自己拉出一个山头,从此文官集团内部一分为二,与自己分庭抗礼……这是刘自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以想见,在平定叛乱之后李承乾皇位稳固,势必借着此番善后之机会大刀阔斧整顿朝堂,打压世家门阀之余推动改革新政,自己若是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如何保证“文官领袖”之地位?
不过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暂且隐忍,容后计较……
*****
李承乾回去武德殿主持大局,房俊并未前往,而是指挥右屯卫将士在高侃、王方翼、孙仁师等人的率领下返回玄武门,一边修整部队、治疗伤员,一边厘清名册清点阵亡将士、确认功勋,同时担负起拱卫太极宫的职责。
房俊则带着亲兵来到承天门与刘仁轨、薛万彻汇合……
承天门内原本禁卫值宿的房舍之内,房俊迈步进去,薛万彻、刘仁轨便齐齐起身,前者抱拳:“二郎!”
后者则单膝跪地施行军礼:“末将见过大帅!”
虽然房俊如今并未亲掌水师,但这支由他一手组建起来横行大洋的无敌水师,却一直由他暗中掌控,权势远在大都督苏定方之上,自苏定方以下,水师全体将士对房俊马首是瞻,故而“大帅”这等对军队主帅之称呼并不对苏定方,而是房俊所专属。
房俊笑着给薛万彻还礼,而后重重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赞许道:“做得好!”
自江南击溃其十万私军,使得江南震动、士族俯首,而后又顺运河逆流而上,板渚、潼关几度大战挫败各地门阀支援叛军之企图,更入关一路打到长安,从明德门入城大战山东私军、斩首无数,大扬水师之君威。
一战成名。
这些能够在历史之上名垂后世之辈果然没有一个是浪得虚名,只需给予一个机会,便会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刘仁轨微微弯腰,极为恭敬谦逊:“若非大帅运筹帷幄,何来末将势如破竹?大帅面前,不敢居功。”
房俊点点头,问道:“郑仁泰何在?”
“正在明德门外,长安城内局势未稳,末将不敢调其兵马入城。”
毕竟是“反正之军”,顺风顺水的时候还能老老实实,可一旦长安局势有变,难保郑仁泰不会改弦更张……
房俊“嗯”了一声,这才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萧瑀、褚遂良、崔信三人。
褚遂良、崔信上前一步,一揖及地,恭声道:“见过越国公。”
两人皆心中忐忑,前者因为被萧瑀胁迫而依附晋王、参与叛乱,此时尘埃落定唯恐朝不保夕,后者则是因为山东私军大败亏输还要背负叛逆之名,不知朝廷将会如何惩处,此时面对这次平叛功勋房俊,难免心存畏惧。
房俊并未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很是平和的微笑:“二位不必多礼。”
然后,目光看向萧瑀。
论地位、论资历,萧瑀都不可能率先向房俊见礼,但昔日的大唐功勋、当朝宰辅如今铸下大错,房俊也不可能如以往一般向他执下官之礼。
两人四目相对,房舍内有片刻寂静,窗外的风雨之声听得清清楚楚……
良久,萧瑀面上浮起笑容,抱拳拱手:“后生可畏,经此一战,二郎已然奠定名臣之地位,青史之上亦能名传后世,老夫大感欣慰。”
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试图将兰陵萧氏的嫡女嫁给房俊为妾,再以充沛的资源加以扶持,希望能够凭此将房俊收服,为己所用,使其手中执掌的权势帮助兰陵萧氏壮大根基、屹立当世,成为世家门阀之中的翘楚。
如今时过境迁,却陡然发现房俊成长之速度太过骇人,不仅再无将其掌控之可能,反而被其死死压制,兰陵萧氏想要在这场兵变之后不伤筋动骨、依旧保持领袖江南的地位,甚至需要向房俊赔上笑脸、摇尾乞怜。
白白赔了一个萧家的嫡女,如今还得主动低头……
幸好房俊不是得志猖狂之辈,面对萧瑀的主动低头,倒也不为己甚,笑着还礼:“宋国公乃国之勋臣、帝国柱石,在下如何敢当您这番夸赞?还请入座一叙。”
萧瑀松了口气,看房俊的态度似乎并无斩尽杀绝之意……
众人落座,崔信首先按耐不住,面色忧虑的问道:“敢问越国公,不知老夫此刻是否可觐见陛下?”
武德门内发生的事情他已经全部知晓,晋王束手、尉迟恭自刎,叛军烟消云散,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陛下与大臣商议诸般善后事宜,其中对于山东世家之处置乃是重中之重。
虽然关键时刻反正,但事实上并未直接导致晋王兵败,所以功劳也就无从谈起,陛下之心意殊为难料,一旦与群臣商议决定对山东世家之处罚,只怕在再也无法更改。
他必须在决定做出之前面见陛下,或许才能有一丝挽回之希望,否则朝野上下一个山东世家出身的官员都没有,谁会为山东世家仗义执言?
……倒也不是一个山东出身的官员都没有,兵部尚书崔敦礼也算是朝堂大老、一方重臣,但如今崔敦礼与山东世家之关系早已决裂,不进几句谗言都算是厚道,指望他为山东世家说好话,简直就是妄想……
房俊澹然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世间从无两全齐美之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初想要扶持晋王上位从而复制关陇门阀权倾贞观一朝之故事,如今大败亏输,却还要陛下仁慈相对、宽恕以示?
想滴美。
崔信面色颓然,略作迟疑,坚持道:“还请越国公代为通禀,老夫想要觐见陛下,此事对于山东世家非常重要,定然谨记越国公之恩情。”
只要越国公你能够给山东世家开通觐见陛下的通道,必然厚礼相赠……
以山东世家领袖之身份当着萧瑀、褚遂良、薛万彻、刘仁轨面前亲口承诺,必无悔改之可能,这份厚礼也定然丰厚异常,值得房俊代为通禀。
房俊摇摇头:“所谓的恩情不提也罢,毕竟吾齐州房氏也算是山东一脉,若能出一份力,吾也不会袖手旁观。代为通禀之事好说,但吾要提醒崔公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想要保住山东世家之底蕴,不使山东子弟自此绝于朝堂,该让就让、该舍就舍。”
崔信赶紧表态:“戴罪之身,只求绵延门阀传承,岂敢有非分之想法?陛下宽宏,吾等罪臣誓死效忠、衷心拥戴!”
心底却不免狐疑,这一句“该让就让、该舍就舍”是何意?按说此番山东世家扶持晋王兵败失败,就算扣上一个“叛逆”之罪亦是不冤,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生杀予夺任凭施为,只要能够给山东世家留下一份底蕴传承即可……却又为何故意提醒这一句?
还有什么是山东世家不能让、不能舍的?
房俊这才点头:“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吧。”
崔信拱手谢过,回身入座,却难免心中惴惴,有一种巨大的危机笼罩心头,莫名惶恐……
房俊看向萧瑀,问道:“宋国公怎么说?”
萧瑀有所迟疑,江南士族与山东世家情况相彷,唯一不同的是江南士族因为被水师阶段长江未能北上关中支持晋王,故而所受之损失较轻,但罪责等同。
现在山东世家担忧陛下重责,江南士族亦是一样的担忧,但房俊特意警告崔信一句,这却又是为何?
看上去陛下并无将山东、江南两地门阀一扫而空、斩尽杀绝之意,但却要狠狠的扒下两地门阀一层皮……这其实本就在预料之中,此番兵变导致关中受损严重,朝廷粮秣告罄、难以为继,以两地之财富粮秣充实国库乃是必然,但房俊警告这一句,却显然事情还要更为严重。
两地门阀还有什么是陛下更为看重的?
难不成还能效彷秦汉之旧事,迁山东、江南两地富户于长安?
那也无甚大用,秦汉两代如此做法是为了加强中枢集权,而现在大唐宇内一统、四海归一,道、府、县各级机构完备,早已没有天下分裂之忧,且一旦将天下富户迁入长安,长安固然富庶安定,则天下各处必然税赋荒芜、政务凋敝,损天下而富长安,有何益处?
李勣何许人也,岂能轻易被房俊推到前面当靶子?既然不能当众拒绝陛下,那就拉上两个人一同承担,马周是个闷头干实事的,许敬宗蹉跎多年一朝登顶权力欲望暴涨,必然愿意抛头露面叱吒风云揽过所有目光,自己则隐居幕后、不落人口实……
房俊暗叹,这应对之策简直完美。
关键是被李勣轻易推出去的马周、许敬宗都会心甘情愿的听从李勣指使……
但刘自难免不满,他乃中书令,地位远比许敬宗、马周更高,此番这两人协助李勣处置善后事宜必然声望大涨、实力暴增,让他这个上官如何自处?
尤其是许敬宗此人奸狡桀骜,只知有陛下,不曾将他放在眼内,若是再增涨一波实力,岂不是更加目中无人?
最重要的是搞不好许敬宗就能自己拉出一个山头,从此文官集团内部一分为二,与自己分庭抗礼……这是刘自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以想见,在平定叛乱之后李承乾皇位稳固,势必借着此番善后之机会大刀阔斧整顿朝堂,打压世家门阀之余推动改革新政,自己若是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如何保证“文官领袖”之地位?
不过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暂且隐忍,容后计较……
*****
李承乾回去武德殿主持大局,房俊并未前往,而是指挥右屯卫将士在高侃、王方翼、孙仁师等人的率领下返回玄武门,一边修整部队、治疗伤员,一边厘清名册清点阵亡将士、确认功勋,同时担负起拱卫太极宫的职责。
房俊则带着亲兵来到承天门与刘仁轨、薛万彻汇合……
承天门内原本禁卫值宿的房舍之内,房俊迈步进去,薛万彻、刘仁轨便齐齐起身,前者抱拳:“二郎!”
后者则单膝跪地施行军礼:“末将见过大帅!”
虽然房俊如今并未亲掌水师,但这支由他一手组建起来横行大洋的无敌水师,却一直由他暗中掌控,权势远在大都督苏定方之上,自苏定方以下,水师全体将士对房俊马首是瞻,故而“大帅”这等对军队主帅之称呼并不对苏定方,而是房俊所专属。
房俊笑着给薛万彻还礼,而后重重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赞许道:“做得好!”
自江南击溃其十万私军,使得江南震动、士族俯首,而后又顺运河逆流而上,板渚、潼关几度大战挫败各地门阀支援叛军之企图,更入关一路打到长安,从明德门入城大战山东私军、斩首无数,大扬水师之君威。
一战成名。
这些能够在历史之上名垂后世之辈果然没有一个是浪得虚名,只需给予一个机会,便会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刘仁轨微微弯腰,极为恭敬谦逊:“若非大帅运筹帷幄,何来末将势如破竹?大帅面前,不敢居功。”
房俊点点头,问道:“郑仁泰何在?”
“正在明德门外,长安城内局势未稳,末将不敢调其兵马入城。”
毕竟是“反正之军”,顺风顺水的时候还能老老实实,可一旦长安局势有变,难保郑仁泰不会改弦更张……
房俊“嗯”了一声,这才将目光投向一旁的萧瑀、褚遂良、崔信三人。
褚遂良、崔信上前一步,一揖及地,恭声道:“见过越国公。”
两人皆心中忐忑,前者因为被萧瑀胁迫而依附晋王、参与叛乱,此时尘埃落定唯恐朝不保夕,后者则是因为山东私军大败亏输还要背负叛逆之名,不知朝廷将会如何惩处,此时面对这次平叛功勋房俊,难免心存畏惧。
房俊并未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很是平和的微笑:“二位不必多礼。”
然后,目光看向萧瑀。
论地位、论资历,萧瑀都不可能率先向房俊见礼,但昔日的大唐功勋、当朝宰辅如今铸下大错,房俊也不可能如以往一般向他执下官之礼。
两人四目相对,房舍内有片刻寂静,窗外的风雨之声听得清清楚楚……
良久,萧瑀面上浮起笑容,抱拳拱手:“后生可畏,经此一战,二郎已然奠定名臣之地位,青史之上亦能名传后世,老夫大感欣慰。”
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试图将兰陵萧氏的嫡女嫁给房俊为妾,再以充沛的资源加以扶持,希望能够凭此将房俊收服,为己所用,使其手中执掌的权势帮助兰陵萧氏壮大根基、屹立当世,成为世家门阀之中的翘楚。
如今时过境迁,却陡然发现房俊成长之速度太过骇人,不仅再无将其掌控之可能,反而被其死死压制,兰陵萧氏想要在这场兵变之后不伤筋动骨、依旧保持领袖江南的地位,甚至需要向房俊赔上笑脸、摇尾乞怜。
白白赔了一个萧家的嫡女,如今还得主动低头……
幸好房俊不是得志猖狂之辈,面对萧瑀的主动低头,倒也不为己甚,笑着还礼:“宋国公乃国之勋臣、帝国柱石,在下如何敢当您这番夸赞?还请入座一叙。”
萧瑀松了口气,看房俊的态度似乎并无斩尽杀绝之意……
众人落座,崔信首先按耐不住,面色忧虑的问道:“敢问越国公,不知老夫此刻是否可觐见陛下?”
武德门内发生的事情他已经全部知晓,晋王束手、尉迟恭自刎,叛军烟消云散,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陛下与大臣商议诸般善后事宜,其中对于山东世家之处置乃是重中之重。
虽然关键时刻反正,但事实上并未直接导致晋王兵败,所以功劳也就无从谈起,陛下之心意殊为难料,一旦与群臣商议决定对山东世家之处罚,只怕在再也无法更改。
他必须在决定做出之前面见陛下,或许才能有一丝挽回之希望,否则朝野上下一个山东世家出身的官员都没有,谁会为山东世家仗义执言?
……倒也不是一个山东出身的官员都没有,兵部尚书崔敦礼也算是朝堂大老、一方重臣,但如今崔敦礼与山东世家之关系早已决裂,不进几句谗言都算是厚道,指望他为山东世家说好话,简直就是妄想……
房俊澹然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世间从无两全齐美之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初想要扶持晋王上位从而复制关陇门阀权倾贞观一朝之故事,如今大败亏输,却还要陛下仁慈相对、宽恕以示?
想滴美。
崔信面色颓然,略作迟疑,坚持道:“还请越国公代为通禀,老夫想要觐见陛下,此事对于山东世家非常重要,定然谨记越国公之恩情。”
只要越国公你能够给山东世家开通觐见陛下的通道,必然厚礼相赠……
以山东世家领袖之身份当着萧瑀、褚遂良、薛万彻、刘仁轨面前亲口承诺,必无悔改之可能,这份厚礼也定然丰厚异常,值得房俊代为通禀。
房俊摇摇头:“所谓的恩情不提也罢,毕竟吾齐州房氏也算是山东一脉,若能出一份力,吾也不会袖手旁观。代为通禀之事好说,但吾要提醒崔公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想要保住山东世家之底蕴,不使山东子弟自此绝于朝堂,该让就让、该舍就舍。”
崔信赶紧表态:“戴罪之身,只求绵延门阀传承,岂敢有非分之想法?陛下宽宏,吾等罪臣誓死效忠、衷心拥戴!”
心底却不免狐疑,这一句“该让就让、该舍就舍”是何意?按说此番山东世家扶持晋王兵败失败,就算扣上一个“叛逆”之罪亦是不冤,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生杀予夺任凭施为,只要能够给山东世家留下一份底蕴传承即可……却又为何故意提醒这一句?
还有什么是山东世家不能让、不能舍的?
房俊这才点头:“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吧。”
崔信拱手谢过,回身入座,却难免心中惴惴,有一种巨大的危机笼罩心头,莫名惶恐……
房俊看向萧瑀,问道:“宋国公怎么说?”
萧瑀有所迟疑,江南士族与山东世家情况相彷,唯一不同的是江南士族因为被水师阶段长江未能北上关中支持晋王,故而所受之损失较轻,但罪责等同。
现在山东世家担忧陛下重责,江南士族亦是一样的担忧,但房俊特意警告崔信一句,这却又是为何?
看上去陛下并无将山东、江南两地门阀一扫而空、斩尽杀绝之意,但却要狠狠的扒下两地门阀一层皮……这其实本就在预料之中,此番兵变导致关中受损严重,朝廷粮秣告罄、难以为继,以两地之财富粮秣充实国库乃是必然,但房俊警告这一句,却显然事情还要更为严重。
两地门阀还有什么是陛下更为看重的?
难不成还能效彷秦汉之旧事,迁山东、江南两地富户于长安?
那也无甚大用,秦汉两代如此做法是为了加强中枢集权,而现在大唐宇内一统、四海归一,道、府、县各级机构完备,早已没有天下分裂之忧,且一旦将天下富户迁入长安,长安固然富庶安定,则天下各处必然税赋荒芜、政务凋敝,损天下而富长安,有何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