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全力一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裴炎摸不准刘祥道的意思,也深知此事之后果,权衡片刻,一咬牙:“越国公自持勋贵、居功自傲,视国法如无物,更操持权柄、恣意行事,长此以往则皇威何在、纲纪何存?御史台身负查察不法、纠劾百官职责,当不畏强权拓清寰宇护卫公正!”
转告房俊的后果他当然清楚,但他心中权衡一番,觉得并没有太大问题,毕竟房俊犯错在先,就算最终的结果是无法撼动其权势,自己也站在正义、正确的一方。
只要自己是正义的,何惧房俊反戈一击?
自魏徵之后,朝堂之上鲜有刚烈正直之官员,以刘洎为首的文官团体虽然与军方斗得不可开交,却尽皆明哲保身,谁也没有那种一往无前、有你没我的血性,遇事先保全己身,又岂能真正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未必真正要撂倒房俊,只要让朝野上下见识到自己的血勇之气,未必不是一个快速晋身的好机会……
刘祥道不置可否,想了想,道:“此事不能听你片面之词,本官还需详细调查取证,之后才能给你答复。”
裴炎已经坚定心志,并不畏惧御史大夫的官威,摇头道:“在下既然敢于以下犯上、状告权臣,已将生死置于度外,不如就留在这御史台,等待上官调查取证。”
说实话,他不敢回家,万一御史台这边走漏风声被房俊知晓他跑到这里告状,未必不会对他威逼利诱,还是留在此处安全得多,刘祥道到底还是御史大夫,朝中清流第一人,总不能将他绑了送去给房俊吧?
刘祥道蹙眉,不悦道:“你既信不过本官之操守,又何必前来本衙告状?”
裴炎一脸正气:“不来这里,在下还能去哪儿呢?况且,这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刘祥道面无表情,道:“你想留,那就留在这儿吧。来人,将此人待下去予以安置,饭食茶水好生伺候,莫要慢待。”
“多谢上官维护。”
“你好自为之。”
……
书吏将裴炎带下去安置,刘祥道坐在值房之中喝着茶水沉思,好半晌,派人前去调查房俊抓捕扣押裴翼之事,同时将几位台中重要官员叫来议事。
御史台在贞观初期之时,仅仅“风闻奏事”,并无司法之权,这些年才慢慢开始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并专设受事御史一员,以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轮流受理词讼。
至此,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才算是名副其实,凡重大案件,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由“三法司”联合审理。
御史台成为真正的朝廷最高监察机构。
所以纵然此时长安城门已经落锁,但御史台查案,可自由进出城门,无人可以阻挡……
等到几位官员抵达御史台,快马出明德门赴樊川调查案情的御史也已经返回,带回的消息与裴炎所言几乎不差,刘祥道自然不在乎此事能否将房俊扳倒,他在乎的是能否凭借此事获取自己的利益,使得自己彻底掌控御史台,不负陛下当初对他之信任。
至于能不能打破朝中文武对峙之局面,导致某一方彻底压过对方、平衡被打破,则不在他考量之内。
他只不过是一个御史大夫,朝政平衡那是宰相的职责,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戌时初刻,长安城内万家灯火,皇城之内各处衙署已然尽皆关衙一片漆黑,唯有御史台的值房内灯火辉煌。
刘祥道坐在书案之后,放下茶杯,目光自面前御史中丞刘乾祐、侍御史王纶、监察御史李义府、段刚的脸上一一扫过,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几下,语气淡然:“此事,诸位同僚以为应当如何?”
另外三人摸不清刘祥道的心思,缄默不语。
刘祥道略显不耐:“裴炎尚在衙署之中等候回信,若接受其状告,明日早朝之时当弹劾房俊,如若不接,则使人将裴炎遣送出城,此事作罢。诸位有什么意见不放开诚布公,一起商议商议。”
刘乾祐试探着问道:“越国公扣押工部官员,此举的确有些不妥,但越国公乃是工部尚书,管理惩戒本衙官员,似乎也还达不到朝堂弹劾的地步吧?”
房俊所作所为的确嚣张跋扈了一些,以御史台纠察百官的职责来说,可以在职权范围之内,但任何一件事拿到朝堂之上去,就意味着其影响、后果都极为严重,从这一点来讲,房俊不过是扣押裴翼而已,尚未有任何后果,只需以御史台的名义发出警告即可,大张旗鼓的将事情拿到朝堂之上说话,未免小题大做。
当然,他本意是试探刘祥道的心思,这番话可进可退,并未表达自己的立场,可以根据刘祥道的反馈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
老油条了……
刘祥道似乎对他的回答不满,避而不答,看向李义府:“李御史与房俊乃是故旧,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外人对于房俊与李义府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感兴趣。
按理说,当年李义府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得房俊赠衣,曾传下一段佳话,无论如何李义府都应当是房俊的忠实拥趸。然则其后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义府虽然屡次向房俊靠拢,房俊却拒之不受,深知一度予以打压,最终两人反目成仇。
说是反目成仇似乎也不恰当,毕竟以李义府最高官阶曾担任万年县令的地位来说,实在够不到与房俊成仇的境界……
感受到其余几人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李义府有些无奈,想了想,缓缓道:“依下官之见,越国公此举并非小事。事实上,无论越国公如何处置裴翼,此事都在官僚体系之内,无需理会也好,言辞申饬也罢,都有规则制约。但越国公将裴翼交由‘百骑司’,将不属于朝堂体系之内的‘百骑司’拉进来,却是大大不妥。”
刘乾祐、王纶齐齐颔首,这话他们没敢说,但绝对认同。
刘祥道则看了李义府一眼,觉得此人的确极为狡猾,不过他虽然身为御史大夫,御史台名义上的长官,但前任刘洎留下的印记实在是太过深重,譬如这个李义府便是刘洎无论如何都要安插进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的人选,刘祥道再是看不惯,也无能为力。
不过现在倒是剔除这些钉子的一个好机会……
“百骑司”作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机构,算得上是御史台的天敌,权责多有重叠之处,李义府从这一点出发,赞同接受裴炎对房俊之状告,将问题的本质从“弹劾房俊”转移到“维系御史台权威”,偷换概念平顺丝滑毫无痕迹,避免了与房俊的直接冲突,但追根究底还是要弹劾房俊。
“那就准备材料吧,本官已经派人实地调查取证,裴炎的状纸并无问题。诸位幸苦一些,天亮之后上朝,弹劾房俊。”
“喏!”
几人都打起精神,毕竟弹劾之人乃是房俊,朝廷上下名副其实的权臣,无论是其本身之功勋、能力还是无出其右的圣眷,都需要认认真真对待。
连夜归总各类信息、口供,又根据裴炎之状纸确定弹劾方向,各方汇总之后制订卷宗,力求口供、事实、证据等等方面毫无瑕疵之处,争取一击必胜。
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御史台遭受反噬,一旦立威不成反被打击,那可就亏大发了……
*****
初冬的晨曦总是来得很晚,卯时上朝之时天空依旧一片漆黑,迅捷武侯敲响梆子,随即一百零八处里坊的坊门陆陆续续开启,一辆辆马车自坊门而出,车辕上悬挂的灯笼发出橘红色的光芒,进而汇聚一处好似一条条火龙一般在长安城内的街巷游走,最终汇合于承天门前的广场。
卯时三刻,文武大臣纷纷下车走到承天门前,按照文武、品级排列成队,禁卫将厚重的城门推开,内侍分列两侧与禁卫一道目送官员鱼贯进入宫内,同时一个一个甄别身份。
房俊与李勣、李道宗、马周走在最前头,马周回头瞅了瞅身后的官员,低声对身边房俊道:“今日风向有些不对,等会朝会之上要多加小心,谨言慎行。”
马周虽然与房俊走得近,但毕竟是文官,自有消息来源,故而提醒了房俊一声。
虽然收到消息的时候已晚,但起码能让房俊有个心理准备……
房俊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嘿嘿一笑:“宾王兄放心,小弟早有准备……嘿嘿,那帮家伙自诩文官清流,整日里上蹿下跳搅风搅雨,却忘了咱当年可是有名的‘弹不倒’,太宗皇帝御案上弹劾奏章堆积如山,谁能奈吾何?”
一旁的李勣有些无语,提醒道:“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等闲不会再有人如以往那般弹劾于你,可只要有人弹劾,必然有十足之把握,莫要掉以轻心。”
他倒不是在意房俊会否被人弹劾,而是当下之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于公于私都对他十分有利,一旦朝局有所波动,势必要引发一场巨大的权力洗牌,这是他不允许的。
裴炎摸不准刘祥道的意思,也深知此事之后果,权衡片刻,一咬牙:“越国公自持勋贵、居功自傲,视国法如无物,更操持权柄、恣意行事,长此以往则皇威何在、纲纪何存?御史台身负查察不法、纠劾百官职责,当不畏强权拓清寰宇护卫公正!”
转告房俊的后果他当然清楚,但他心中权衡一番,觉得并没有太大问题,毕竟房俊犯错在先,就算最终的结果是无法撼动其权势,自己也站在正义、正确的一方。
只要自己是正义的,何惧房俊反戈一击?
自魏徵之后,朝堂之上鲜有刚烈正直之官员,以刘洎为首的文官团体虽然与军方斗得不可开交,却尽皆明哲保身,谁也没有那种一往无前、有你没我的血性,遇事先保全己身,又岂能真正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未必真正要撂倒房俊,只要让朝野上下见识到自己的血勇之气,未必不是一个快速晋身的好机会……
刘祥道不置可否,想了想,道:“此事不能听你片面之词,本官还需详细调查取证,之后才能给你答复。”
裴炎已经坚定心志,并不畏惧御史大夫的官威,摇头道:“在下既然敢于以下犯上、状告权臣,已将生死置于度外,不如就留在这御史台,等待上官调查取证。”
说实话,他不敢回家,万一御史台这边走漏风声被房俊知晓他跑到这里告状,未必不会对他威逼利诱,还是留在此处安全得多,刘祥道到底还是御史大夫,朝中清流第一人,总不能将他绑了送去给房俊吧?
刘祥道蹙眉,不悦道:“你既信不过本官之操守,又何必前来本衙告状?”
裴炎一脸正气:“不来这里,在下还能去哪儿呢?况且,这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刘祥道面无表情,道:“你想留,那就留在这儿吧。来人,将此人待下去予以安置,饭食茶水好生伺候,莫要慢待。”
“多谢上官维护。”
“你好自为之。”
……
书吏将裴炎带下去安置,刘祥道坐在值房之中喝着茶水沉思,好半晌,派人前去调查房俊抓捕扣押裴翼之事,同时将几位台中重要官员叫来议事。
御史台在贞观初期之时,仅仅“风闻奏事”,并无司法之权,这些年才慢慢开始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并专设受事御史一员,以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轮流受理词讼。
至此,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才算是名副其实,凡重大案件,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由“三法司”联合审理。
御史台成为真正的朝廷最高监察机构。
所以纵然此时长安城门已经落锁,但御史台查案,可自由进出城门,无人可以阻挡……
等到几位官员抵达御史台,快马出明德门赴樊川调查案情的御史也已经返回,带回的消息与裴炎所言几乎不差,刘祥道自然不在乎此事能否将房俊扳倒,他在乎的是能否凭借此事获取自己的利益,使得自己彻底掌控御史台,不负陛下当初对他之信任。
至于能不能打破朝中文武对峙之局面,导致某一方彻底压过对方、平衡被打破,则不在他考量之内。
他只不过是一个御史大夫,朝政平衡那是宰相的职责,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戌时初刻,长安城内万家灯火,皇城之内各处衙署已然尽皆关衙一片漆黑,唯有御史台的值房内灯火辉煌。
刘祥道坐在书案之后,放下茶杯,目光自面前御史中丞刘乾祐、侍御史王纶、监察御史李义府、段刚的脸上一一扫过,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几下,语气淡然:“此事,诸位同僚以为应当如何?”
另外三人摸不清刘祥道的心思,缄默不语。
刘祥道略显不耐:“裴炎尚在衙署之中等候回信,若接受其状告,明日早朝之时当弹劾房俊,如若不接,则使人将裴炎遣送出城,此事作罢。诸位有什么意见不放开诚布公,一起商议商议。”
刘乾祐试探着问道:“越国公扣押工部官员,此举的确有些不妥,但越国公乃是工部尚书,管理惩戒本衙官员,似乎也还达不到朝堂弹劾的地步吧?”
房俊所作所为的确嚣张跋扈了一些,以御史台纠察百官的职责来说,可以在职权范围之内,但任何一件事拿到朝堂之上去,就意味着其影响、后果都极为严重,从这一点来讲,房俊不过是扣押裴翼而已,尚未有任何后果,只需以御史台的名义发出警告即可,大张旗鼓的将事情拿到朝堂之上说话,未免小题大做。
当然,他本意是试探刘祥道的心思,这番话可进可退,并未表达自己的立场,可以根据刘祥道的反馈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
老油条了……
刘祥道似乎对他的回答不满,避而不答,看向李义府:“李御史与房俊乃是故旧,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外人对于房俊与李义府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感兴趣。
按理说,当年李义府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得房俊赠衣,曾传下一段佳话,无论如何李义府都应当是房俊的忠实拥趸。然则其后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义府虽然屡次向房俊靠拢,房俊却拒之不受,深知一度予以打压,最终两人反目成仇。
说是反目成仇似乎也不恰当,毕竟以李义府最高官阶曾担任万年县令的地位来说,实在够不到与房俊成仇的境界……
感受到其余几人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李义府有些无奈,想了想,缓缓道:“依下官之见,越国公此举并非小事。事实上,无论越国公如何处置裴翼,此事都在官僚体系之内,无需理会也好,言辞申饬也罢,都有规则制约。但越国公将裴翼交由‘百骑司’,将不属于朝堂体系之内的‘百骑司’拉进来,却是大大不妥。”
刘乾祐、王纶齐齐颔首,这话他们没敢说,但绝对认同。
刘祥道则看了李义府一眼,觉得此人的确极为狡猾,不过他虽然身为御史大夫,御史台名义上的长官,但前任刘洎留下的印记实在是太过深重,譬如这个李义府便是刘洎无论如何都要安插进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的人选,刘祥道再是看不惯,也无能为力。
不过现在倒是剔除这些钉子的一个好机会……
“百骑司”作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机构,算得上是御史台的天敌,权责多有重叠之处,李义府从这一点出发,赞同接受裴炎对房俊之状告,将问题的本质从“弹劾房俊”转移到“维系御史台权威”,偷换概念平顺丝滑毫无痕迹,避免了与房俊的直接冲突,但追根究底还是要弹劾房俊。
“那就准备材料吧,本官已经派人实地调查取证,裴炎的状纸并无问题。诸位幸苦一些,天亮之后上朝,弹劾房俊。”
“喏!”
几人都打起精神,毕竟弹劾之人乃是房俊,朝廷上下名副其实的权臣,无论是其本身之功勋、能力还是无出其右的圣眷,都需要认认真真对待。
连夜归总各类信息、口供,又根据裴炎之状纸确定弹劾方向,各方汇总之后制订卷宗,力求口供、事实、证据等等方面毫无瑕疵之处,争取一击必胜。
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御史台遭受反噬,一旦立威不成反被打击,那可就亏大发了……
*****
初冬的晨曦总是来得很晚,卯时上朝之时天空依旧一片漆黑,迅捷武侯敲响梆子,随即一百零八处里坊的坊门陆陆续续开启,一辆辆马车自坊门而出,车辕上悬挂的灯笼发出橘红色的光芒,进而汇聚一处好似一条条火龙一般在长安城内的街巷游走,最终汇合于承天门前的广场。
卯时三刻,文武大臣纷纷下车走到承天门前,按照文武、品级排列成队,禁卫将厚重的城门推开,内侍分列两侧与禁卫一道目送官员鱼贯进入宫内,同时一个一个甄别身份。
房俊与李勣、李道宗、马周走在最前头,马周回头瞅了瞅身后的官员,低声对身边房俊道:“今日风向有些不对,等会朝会之上要多加小心,谨言慎行。”
马周虽然与房俊走得近,但毕竟是文官,自有消息来源,故而提醒了房俊一声。
虽然收到消息的时候已晚,但起码能让房俊有个心理准备……
房俊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嘿嘿一笑:“宾王兄放心,小弟早有准备……嘿嘿,那帮家伙自诩文官清流,整日里上蹿下跳搅风搅雨,却忘了咱当年可是有名的‘弹不倒’,太宗皇帝御案上弹劾奏章堆积如山,谁能奈吾何?”
一旁的李勣有些无语,提醒道:“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等闲不会再有人如以往那般弹劾于你,可只要有人弹劾,必然有十足之把握,莫要掉以轻心。”
他倒不是在意房俊会否被人弹劾,而是当下之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于公于私都对他十分有利,一旦朝局有所波动,势必要引发一场巨大的权力洗牌,这是他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