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河东盐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河池沼沼、落雪纷纷,官廨建在半山腰处,自推开的窗户凭窗远眺,天地万物静谧安详。窗前的王福郊却心绪难宁,叹息一声,呼出的白气有如白练。
这大抵是今冬最后一场雪了,雪落无风、纷纷洒洒,并未有太多严寒,但王福郊且只感到彻骨寒冷……
转过身,目光在官廨之内一众属官的脸上一一掠过,坐在书案之后,喝了口茶水。 下首,佐官司马虞蹙着眉头,语气生硬:“房俊携圣旨而来,必将搅动解池局势,所谓的整顿盐务只不过是托词而已,谁都知道真正的目的乃是将解池产出收
归中枢。却不知监正有何对策?” 当下,其实并无“盐税”之说,所谓的“盐税”仅只是食盐产出的定量缴纳国库。也并无负责“盐税”之机构,整个解池的食盐生产都在尚书省管辖之下,名为“
盐监”,王福郊便是“监正”,同时还有尚书右丞的职务。 隋初之时,朝廷曾禁止百姓制盐,食盐之管理极为严苛,但不久之后便取消这项政策,甚至在大业年间一度无人管理、任意买卖,朝廷各项税收之中无“盐税
”这一项,开放程度空前绝后。
至贞观年间,关中地区的食盐价格为每斗十钱……
掌管盐务的是尚书省,但这其中掌控解池盐务的河东世家却发挥了巨大作用。 尚书省只收取食盐产量的一定数额收入国库,其余产量则全部归于“生产耗损”,落入河东世家的口袋。而解池之食盐源源不断,只需派人晾晒收集即可,成
本极低,即便极其低廉的价格也获利极丰,导致盐价始终未曾上涨。
但食盐之重要,却古今如一…… 王福郊淡然喝着茶水,并不理会司马虞咄咄逼人之气势,缓缓道:“当初晋王起兵、攻伐长安,河东世家鼎力相助,就应该想到一旦失败将会面临何等惩罚。
现在陛下坐稳江山、晋王一败涂地,正是陛下清算之时,怎么,你还打算对抗陛下圣旨、朝廷政策不成?”
政治风险就是如此,成功了固然扶摇直上大权在握,失败了就要面对惩罚。 河东世家之所以几百年来掌控盐池之利,自是因为自身之实力,更是因为永远站在胜利一方,起初选错了不要紧,重要是及时止损,用丰厚的盐利获取胜利
者的宽宥,然后重新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支持晋王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盐利上给予陛下丰厚的回报,自然可以换取陛下的宽恕,可若是在已经失败的情况之下依旧对抗陛下圣旨、违逆朝廷政策
,那就彻底违背了河东世家的立身之本。
司马虞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踟蹰一下,问道:“监正打算让利多少?”
王福郊摇摇头:“现在房俊携大势而来,我们处于被动,不是我们想给多少,而是房俊想要多少。” 支持晋王可不是用嘴支持,河东世家付出的甲胄、军械、粮秣、钱帛不计其数,各家私兵也入关数以万计,一场打败打下来,各家都伤筋动骨,正处于大唐
立国以来最为虚弱的阶段,不可能如以往那般对皇帝、朝廷采取强硬姿态。
如此之大的损失,非二三十年不能恢复,眼下想硬也硬不起来……
偏偏房俊又是朝堂之上最硬的那一个。
一方虚弱不堪,一方强势而来,岂能不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司马虞面色阴沉,没有吭声。
即便他再是自负,在名满天下的房俊面前也甚为忌惮…… 另外一位“少监”柳长云像貌俊朗、唇红齿白,此刻笑嘻嘻道:“倒也不必过于担忧,这解池上至监正、少监、官员,下至技工、民夫、伙夫,哪一个不是咱们的人?若房俊适可而止也就罢了,咱们让出一些盐利算是向陛下的投诚效忠,可若是房俊贪得无厌,咱们大可以让整个解池停止,没有解池产出的食盐,难道
全凭他在华亭镇的海盐支撑全国人口吃盐吗?房俊也不是傻子,断然不会大动干戈。”
海盐的确产量极高,但运输却是极难,想要以海盐填补解池食盐所供应之地区,几无可能。 陛下派遣房俊前来整顿盐务,是想要在河东世家把持的盐池撬开一道缝隙,将原本解送入京的食盐产量提升一些,绝不可能任由房俊恣意妄为导致食盐减产
。
都说盐铁乃是国之基石,但两者也有轻重之分,没有铁并不会如何,可若是没有盐,必将天下大乱…… 官廨内众人商议着如何应对,门外一阵脚步匆匆,有吏员快步而入,疾声禀报:“王监正,外头有人自称是越国公亲兵,手持越国公印信,言说越国公已经抵
达盐池,正在视察盐池。”
王福郊心头一震,霍然起身,对在座之人道:“走吧,该给的颜面还是要给的,莫要惹恼了这个棒槌,大家随我一起前去迎接。”
以往,对待朝廷前来监察盐池的官员都会给予一些“下马威”,但是现在面对房俊,却没人敢那么做。
因为谁也不知房俊这个棒槌面对“下马威”的时候会做出何等反应……
众人簇拥着王福郊出了官廨,浩浩荡荡的前去迎接新任“榷盐使”。
……
雪粉从天而降落入盐池之中,转瞬融化,水气在盐池上方形成一层淡薄的雾气,将一方一方盐池笼罩其中,池水澄澈,有如仙境。
房俊策骑缓行在盐池之间的土埂上,听着身边早已自华亭镇盐场抽调而来的名叫王方的技术员讲解…… “帝国境内有盐池十八……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事实上分为大盐池、女盐池和六小池,总称河东盐池。大盐池即安邑池,女盐池即硝池,在
大盐池西,广袤三十里……眼前即大盐池。”
“六小池在女盐池西北三里的地方,六小池者,一曰永小;一曰金井;一曰贾瓦;一曰夹凹;一曰苏老;一曰熨斗;地属解县所治……其形最大者水面不过亩余。”
“自古以来采取‘集工捞采’之法,以日晒、风吹之自然优势蒸发卤水、产出食盐……”
“盖因盐池所在之处乃整个河东最为炎热之所,温度极高,蒸发快速……却远远不及咱们华亭镇盐场的产量。”
房俊一边策骑缓行,一边听着王方的介绍,目光穿透落雪巡视着无边无际的盐田,缓缓颔首。
也就是说,盐池的生产方式极为简单,将卤水放入一块块盐田之内,依靠风吹日晒蒸发,将结晶的食盐捞出…… 而华亭镇盐场的海盐生产用的是“五步产盐法”,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盐,尤其是卤水之中适量加入淡水的方法,使得结晶的速度加快、食
盐的产量提升。
与之相比,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
远处,一大群官员顶着雪花踩着土埂快步而来。
房俊叮嘱:“有关于华亭镇盐场的一些生产方式都要守口如瓶,这些时日你只管在各处巡视,总结一套适用于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待到以后施行。”
“喏。”
“走吧,迎一迎这些依附于盐池敲骨吸髓的世家子弟。”
在他身后,郑玄果腮帮子上的肉抽搐一下,看着房俊策马而行的背影,心中忧虑更甚。
改变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那就意味着即将在河东盐池施行一场巨大的变革,变革的肯定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整个盐池由上至下的生产机构。
果然,这个棒槌根本就没想着从河东盐池撬开一道缝隙增加朝廷的收入,而是想要从根本上带来改变……
这场即将施行的变革之中,荥阳郑氏要站在哪一方?
…… “某虽然奉陛下之命前来河东整顿盐务,但今日不过是先行一步对河东盐池做一个了解,王监正这般前来相见,实在是受宠若惊啊。临行之际,家父还叮嘱我
有闲定要去文中子墓地拜祭一番,告慰故友在天之灵。”
见到王福郊带着一众官员前来,房俊没有摆官架子,而是翻身下马大步迎上前去,握着王福郊的手极为热情。
王福郊心说受宠若惊的是我啊,你这么客气,让我不好意思将你架空……
“家父在世之时与房相交好,素来钦佩房相的学识,若在天之灵得知旧友之子前来祭拜,定然心中快慰!” 其父王通,乃是隋朝大儒,幼年之时家道中落,举家搬迁至绛州龙门,一举造就了显耀河东的“龙门王氏”。其人家学渊源深厚,一生致力于教育,其好友房
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皆乃一时俊杰,门下弟子更是多达千余人,皆自称“河汾门下”,名噪一时。
王福郊本人并未有出色之履历,只能仰仗父辈荫萌,故而此刻房俊一见面便提及对其父之敬重,令其笑逐颜开、心中欢悦。
只觉得外界对于房俊之评价未免有失公允,这哪里是什么翻脸如翻书的“棒槌”? 分明是和煦温厚、温文儒雅的才子……
河池沼沼、落雪纷纷,官廨建在半山腰处,自推开的窗户凭窗远眺,天地万物静谧安详。窗前的王福郊却心绪难宁,叹息一声,呼出的白气有如白练。
这大抵是今冬最后一场雪了,雪落无风、纷纷洒洒,并未有太多严寒,但王福郊且只感到彻骨寒冷……
转过身,目光在官廨之内一众属官的脸上一一掠过,坐在书案之后,喝了口茶水。 下首,佐官司马虞蹙着眉头,语气生硬:“房俊携圣旨而来,必将搅动解池局势,所谓的整顿盐务只不过是托词而已,谁都知道真正的目的乃是将解池产出收
归中枢。却不知监正有何对策?” 当下,其实并无“盐税”之说,所谓的“盐税”仅只是食盐产出的定量缴纳国库。也并无负责“盐税”之机构,整个解池的食盐生产都在尚书省管辖之下,名为“
盐监”,王福郊便是“监正”,同时还有尚书右丞的职务。 隋初之时,朝廷曾禁止百姓制盐,食盐之管理极为严苛,但不久之后便取消这项政策,甚至在大业年间一度无人管理、任意买卖,朝廷各项税收之中无“盐税
”这一项,开放程度空前绝后。
至贞观年间,关中地区的食盐价格为每斗十钱……
掌管盐务的是尚书省,但这其中掌控解池盐务的河东世家却发挥了巨大作用。 尚书省只收取食盐产量的一定数额收入国库,其余产量则全部归于“生产耗损”,落入河东世家的口袋。而解池之食盐源源不断,只需派人晾晒收集即可,成
本极低,即便极其低廉的价格也获利极丰,导致盐价始终未曾上涨。
但食盐之重要,却古今如一…… 王福郊淡然喝着茶水,并不理会司马虞咄咄逼人之气势,缓缓道:“当初晋王起兵、攻伐长安,河东世家鼎力相助,就应该想到一旦失败将会面临何等惩罚。
现在陛下坐稳江山、晋王一败涂地,正是陛下清算之时,怎么,你还打算对抗陛下圣旨、朝廷政策不成?”
政治风险就是如此,成功了固然扶摇直上大权在握,失败了就要面对惩罚。 河东世家之所以几百年来掌控盐池之利,自是因为自身之实力,更是因为永远站在胜利一方,起初选错了不要紧,重要是及时止损,用丰厚的盐利获取胜利
者的宽宥,然后重新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支持晋王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盐利上给予陛下丰厚的回报,自然可以换取陛下的宽恕,可若是在已经失败的情况之下依旧对抗陛下圣旨、违逆朝廷政策
,那就彻底违背了河东世家的立身之本。
司马虞显然也知道这一点,踟蹰一下,问道:“监正打算让利多少?”
王福郊摇摇头:“现在房俊携大势而来,我们处于被动,不是我们想给多少,而是房俊想要多少。” 支持晋王可不是用嘴支持,河东世家付出的甲胄、军械、粮秣、钱帛不计其数,各家私兵也入关数以万计,一场打败打下来,各家都伤筋动骨,正处于大唐
立国以来最为虚弱的阶段,不可能如以往那般对皇帝、朝廷采取强硬姿态。
如此之大的损失,非二三十年不能恢复,眼下想硬也硬不起来……
偏偏房俊又是朝堂之上最硬的那一个。
一方虚弱不堪,一方强势而来,岂能不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司马虞面色阴沉,没有吭声。
即便他再是自负,在名满天下的房俊面前也甚为忌惮…… 另外一位“少监”柳长云像貌俊朗、唇红齿白,此刻笑嘻嘻道:“倒也不必过于担忧,这解池上至监正、少监、官员,下至技工、民夫、伙夫,哪一个不是咱们的人?若房俊适可而止也就罢了,咱们让出一些盐利算是向陛下的投诚效忠,可若是房俊贪得无厌,咱们大可以让整个解池停止,没有解池产出的食盐,难道
全凭他在华亭镇的海盐支撑全国人口吃盐吗?房俊也不是傻子,断然不会大动干戈。”
海盐的确产量极高,但运输却是极难,想要以海盐填补解池食盐所供应之地区,几无可能。 陛下派遣房俊前来整顿盐务,是想要在河东世家把持的盐池撬开一道缝隙,将原本解送入京的食盐产量提升一些,绝不可能任由房俊恣意妄为导致食盐减产
。
都说盐铁乃是国之基石,但两者也有轻重之分,没有铁并不会如何,可若是没有盐,必将天下大乱…… 官廨内众人商议着如何应对,门外一阵脚步匆匆,有吏员快步而入,疾声禀报:“王监正,外头有人自称是越国公亲兵,手持越国公印信,言说越国公已经抵
达盐池,正在视察盐池。”
王福郊心头一震,霍然起身,对在座之人道:“走吧,该给的颜面还是要给的,莫要惹恼了这个棒槌,大家随我一起前去迎接。”
以往,对待朝廷前来监察盐池的官员都会给予一些“下马威”,但是现在面对房俊,却没人敢那么做。
因为谁也不知房俊这个棒槌面对“下马威”的时候会做出何等反应……
众人簇拥着王福郊出了官廨,浩浩荡荡的前去迎接新任“榷盐使”。
……
雪粉从天而降落入盐池之中,转瞬融化,水气在盐池上方形成一层淡薄的雾气,将一方一方盐池笼罩其中,池水澄澈,有如仙境。
房俊策骑缓行在盐池之间的土埂上,听着身边早已自华亭镇盐场抽调而来的名叫王方的技术员讲解…… “帝国境内有盐池十八……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事实上分为大盐池、女盐池和六小池,总称河东盐池。大盐池即安邑池,女盐池即硝池,在
大盐池西,广袤三十里……眼前即大盐池。”
“六小池在女盐池西北三里的地方,六小池者,一曰永小;一曰金井;一曰贾瓦;一曰夹凹;一曰苏老;一曰熨斗;地属解县所治……其形最大者水面不过亩余。”
“自古以来采取‘集工捞采’之法,以日晒、风吹之自然优势蒸发卤水、产出食盐……”
“盖因盐池所在之处乃整个河东最为炎热之所,温度极高,蒸发快速……却远远不及咱们华亭镇盐场的产量。”
房俊一边策骑缓行,一边听着王方的介绍,目光穿透落雪巡视着无边无际的盐田,缓缓颔首。
也就是说,盐池的生产方式极为简单,将卤水放入一块块盐田之内,依靠风吹日晒蒸发,将结晶的食盐捞出…… 而华亭镇盐场的海盐生产用的是“五步产盐法”,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盐,尤其是卤水之中适量加入淡水的方法,使得结晶的速度加快、食
盐的产量提升。
与之相比,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
远处,一大群官员顶着雪花踩着土埂快步而来。
房俊叮嘱:“有关于华亭镇盐场的一些生产方式都要守口如瓶,这些时日你只管在各处巡视,总结一套适用于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待到以后施行。”
“喏。”
“走吧,迎一迎这些依附于盐池敲骨吸髓的世家子弟。”
在他身后,郑玄果腮帮子上的肉抽搐一下,看着房俊策马而行的背影,心中忧虑更甚。
改变河东盐池的生产方式,那就意味着即将在河东盐池施行一场巨大的变革,变革的肯定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而是整个盐池由上至下的生产机构。
果然,这个棒槌根本就没想着从河东盐池撬开一道缝隙增加朝廷的收入,而是想要从根本上带来改变……
这场即将施行的变革之中,荥阳郑氏要站在哪一方?
…… “某虽然奉陛下之命前来河东整顿盐务,但今日不过是先行一步对河东盐池做一个了解,王监正这般前来相见,实在是受宠若惊啊。临行之际,家父还叮嘱我
有闲定要去文中子墓地拜祭一番,告慰故友在天之灵。”
见到王福郊带着一众官员前来,房俊没有摆官架子,而是翻身下马大步迎上前去,握着王福郊的手极为热情。
王福郊心说受宠若惊的是我啊,你这么客气,让我不好意思将你架空……
“家父在世之时与房相交好,素来钦佩房相的学识,若在天之灵得知旧友之子前来祭拜,定然心中快慰!” 其父王通,乃是隋朝大儒,幼年之时家道中落,举家搬迁至绛州龙门,一举造就了显耀河东的“龙门王氏”。其人家学渊源深厚,一生致力于教育,其好友房
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皆乃一时俊杰,门下弟子更是多达千余人,皆自称“河汾门下”,名噪一时。
王福郊本人并未有出色之履历,只能仰仗父辈荫萌,故而此刻房俊一见面便提及对其父之敬重,令其笑逐颜开、心中欢悦。
只觉得外界对于房俊之评价未免有失公允,这哪里是什么翻脸如翻书的“棒槌”? 分明是和煦温厚、温文儒雅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