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腐败是一种自保
刘邦平叛的能力相当强。
此番御驾亲征英布,又是全胜而归。不但收拾了英布,还搂草打兔子,顺手把叛将陈豨的残部也收拾干净了。
吕雉闻听刘邦凯旋,她赶忙派夏侯婴等官员出城迎候。
刘邦很疲惫,回到长安后就直接去了未央宫歇息。翌日,便有人向吕雉报告:相国萧何被关进牢狱了。
吕雉摸不着头脑,刘邦此次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正是兴高采烈的时候,怎么一回来就把相国给关押起来了?萧何犯了什么错?
吕雉想不出原因,便夏侯婴、周勃等一班老臣唤至长乐宫,问询事情原委。
原来,刘邦的车驾进城时,道路两旁跪了好几千人告御状。民众拦驾告状,指不定有多大的冤情呢。刘邦叫人状子收来一看,被告人竟然是萧何。
那些民众告他强行以低价购买百姓田宅。
刘邦将信将疑,坐在未央宫里琢磨。萧何得知刘邦回来,便跑去问候。
刘邦似笑非笑地说:“相国如今也开始盘剥民众了。”
萧何一愣,刘邦把状纸交给萧何看。
萧何看罢,承认确有此事,但这并非自己的意愿,而是别人给出的主意。
这让刘邦更不解了。萧何为人精细、谨慎,一贯勤政爱民,别人为何给他出这样的主意,谨慎的他,又怎会轻信他人?
谁也想不到,这桩强买民众土地的案子,是萧何自己陷害的自己。
原来,刘邦亲征英布时,对长安很不放心,三番五次打发人回来询问萧何的情况。
刘邦这般多疑,让萧何很害怕。手下人对他说,相国您如今位极人臣,权位和名誉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百姓也拥戴您,皇上怎么会不猜忌您呢?
此一言,让萧何更惶恐,想来想去,他认为,当下之计就是尽快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一个朝廷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如何能迅速地把自己搞臭呢?很简单,那就是低价强买百姓的田产。百姓保准咬牙切齿痛骂,这样一来,名誉被污。民众怎么看待自己是小事,关键是让皇上觉得自己没有野心。
主意打定,萧何说干就干。他赊欠压价的方式,霸占了不少民田民宅,同时还收受贿赂,把没干过的坏事都干了,而且是大张旗鼓地干,唯恐天下人不知。
此番遭到刘邦质问,萧何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只向刘邦请求说,长安城中的土地,本就不多,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都荒废着,请陛下,将其让出,供百姓耕种。
妈的,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这厮强夺了民田,又受贿,不认错也罢,还反过来为民请命,想动我上林苑土地!
盛怒之下,刘邦传令廷尉,将萧何打入牢狱。
萧何下狱,吓坏了一帮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他们挺想为萧何说说情,可也只是想想,谁也不敢真去。
刘邦这时候也很难受,他此次亲征平叛,虽然大获全胜,但却受了箭伤,这两天箭伤复发,脓血长流不止。
这个时候谁去说情,无疑是找死。
在这种情形下,吕雉却托了一个人去给相国萧何说清。
受吕雉之托的人,是侍奉刘邦的王卫尉,他和赵尧一样,是刘邦亲自提拔起来的政治新锐。
王卫尉假装不知萧何犯了什么事,他找了个刘邦心情稍微平静地时候问:“相国到底干了什么?陛下要把他打入牢狱。”
“受贿。”刘邦道:“巧取豪夺民田,还打我上林苑的主意,想拿去再讨好百姓。”
王卫听后,给刘邦分析说,陛下与项羽争战多年,后又多次御驾亲征平叛,都是相国萧何镇守、经营关中,如果他又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如此巨大的利益他都不在意,怎么会贪图商人给的一点小利呢?
这番话刘邦听来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最终,他还是决定赦免萧何。
萧何被无罪释放,吕雉非常高兴。可这事刚刚过去,一个更让她烦恼的事情又来了——刘邦再次提出易储的问题。
刘邦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萧何刚出狱,绝对不会和他对着干。事实上也是如此。可是,刘邦没想到,萧何不反对,周昌也没在朝中,却有一个人跳出来强烈反对。
此人就是太子傅叔孙通,他举出春秋时期“骊姬之乱”的例子。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是个有理想的女人,她的理想让自己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以后继承君位。于是,这个女人用计陷害已立的太子申生。让申生将下了毒的酒肉献给晋献公,晋献公误以为太子要谋害自己,愣把申生给绞死了。死了一个还不够,骊姬觉得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仍具威胁,又陷害这哥俩儿。晋献公再次上当,派兵攻打蒲城,讨伐重耳。重耳被迫从浦城逃亡到狄国。
因此,晋国才有了数十年内乱,成为天下笑柄。
刘邦越挺心里越不是滋味。
末了,叔孙通跪在地磕头,把头都磕流血了,声称:如果陛下一定要废太子立少子,臣愿血污此地。
他这一跪一磕头,许多大臣也效仿,一起跪下。搞得刘邦无可奈何,只得退朝,易储之事只得再议再议。
再议就不是让步,只是暂时的搁置,绝不会就此罢休。
这一点,吕雉非常清楚,刘邦不会忘了这件事,即便有所懈怠,那狐狸精一般的戚夫人就会提醒他。
虽如此,吕雉并不慌乱,她有四位神秘高人出谋划策,心里多少有些底气。
只是这一回,叔孙通站出来力挺太子,倒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在她的印象中,叔孙通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儒生,绝不能成为大汉王朝的脊梁,没想到自己看走了眼,这叔孙通还挺硬气。
对于叔孙通力挺太子的举动,刘邦也很意外。但他没想到,就在两天后,他见到了更让他意外的人。
二、遗嘱
两日后,未央宫张灯结彩,举行庆功大宴。庆祝刘邦御驾亲征平叛成功。
刘邦本想借着庆功会把易储的事,再提一提。可宴会刚开场,刘邦的瞳孔就放大了——他看见太子身后,站了四个须眉斑白,气度非凡的老者,看岁数都近乎于耄耋之年。
这四位爷是谁?刘邦很疑惑,命人去询问。
片刻,有人回禀,那位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
刘邦惊疑,心想屡次求这几位爷出山辅助我,就是求不来,还跑到深山老林的躲着,今日怎会陪伴于太子左右?
唤来四位老人问询。四人的意思很明白,说陛下您历来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嘲笑,就是责骂。我等受不了这份侮辱,所以躲起来。现在,听说太子恭敬贤士,天下的读书人都很高兴,因而我等就来辅佐太子了。
刘邦听完,心里有些酸,不过仔细想想,他们能辅佐太子,也是大汉江山的福分。
于是说,那就烦劳四位老先生辅助调教太子吧。
四位高人向刘邦敬了酒,匆匆离去。
之后,刘邦对戚姬道:“这易立太子之事恐怕是不成了,如今的天子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已日渐丰满,无法轻易废立。”
戚姬听罢,潸然泪下。
易储失败,戚夫人伤心,刘邦抑郁。两人都很清楚,如果不立戚姬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旦驾崩,戚姬母子的性命就很难保全了。
心情抑郁,刘邦的病就更重了。
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吕雉无疑是最后的获胜者。
从实力对比来说,戚氏是完全无法与之匹敌的,吕后的娘哥哥兄弟在朝中已有势力,是她的强大后盾;另外,那班开国功臣早在沛县和她就建立了感情,刘邦易储失败,其阻力正是来自那些老臣。
最关键得是,吕后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手腕和掌控大局的能力已经超强。
再看戚姬,她的后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朽病重的刘邦,她的特长只是会些歌舞。
刘邦自知,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回顾这一生,过得太快。从他渴望得到权力的那一天起,日子就开始飞奔,不经意中,他就老了,老得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这权力转瞬即逝,眨眼间就会归于自己的子孙。
他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舍不得。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姬母子和太子刘盈。
他已经预料到戚姬的凄惨下场会,这一点让他很伤心。伤心的同时他又害怕,他怕太子刘盈担负不起国家的重担。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立遗嘱。
遗嘱中,他叮嘱太子要读书,他说自己年轻时一直认为读书无用,所以秦朝颁布禁书令时特别高兴。然而,他当了皇帝后,方知读书之重要,这一点让自己尤其悔恨。
然后,他说到尧和舜,这俩人没有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别人,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当国的能力。你是嫡长子,我早就想扶立你。大臣们称赞你的朋友“四皓”我都不能让他们效忠辅佐于我,他们却心甘情愿为你效力,由此可见,你是能担当大事的。
接着,刘邦又提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一班老臣。
他说,这些老臣是我的同辈,你的长辈,你要尊重他们。
最后,他将戚姬母子托付给太子刘盈。
刘邦很了解刘盈,这个孩子宅心仁厚。或许,他可以保全戚姬母子。
刘邦刚立完遗嘱,吕雉就带来一个号称专治金疮的名医。
这名医探查刘邦的病体之后,已知无药可救,但他为了领赏,却假意安慰说,此病只需服药调养,不几日方可好转。
此时的刘邦虽然病重,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从名医的神色就看出这是一个江湖游医。可是,他没有力气痛骂游医,只说这是自己的天命,就算扁鹊在世也无济于事。
这个江湖游医领了赏后,悄然离去。
从此,刘邦不再见任何医生,也不服药。
他终日恍恍惚惚,精神萎靡,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趁他清醒时,吕雉来到他枕边问:“萧何也年事已高,若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继承相国一职?”
“曹参可继任。”刘邦艰难地说。
“曹参以后呢?”吕雉又问。
“王陵可以继任。”刘邦缓了口气,接着有气无力地说:“可惜,此人心性憨直,忠诚有余,智谋不足。若他任相国,需陈平辅助。而陈平虽有智谋,却无定力,需周勃监督。可委以周勃为太尉,如此,天下可安。”
“周勃以后呢?”吕雉继续问“谁可继任?”
刘邦不再回答,他慢慢闭上了双眼,他想,这以后的事,你管不了,我也管不了了。
三、后宫血案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病逝,享年六十二年。
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刘盈登基,史称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吕后被尊为皇太后。她居住在长乐宫,皇帝刘盈住在未央宫,有事情就得去长乐宫朝见皇太后。朝廷政事,大臣们也去长乐宫报告。
此时,汉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全掌握于吕后一人之手。
掌握了大权的吕后,发誓要把后宫那些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全部清除掉。她们全部是骚媚的狐狸精,全部是不要脸的“小三”其中,最不能放过的,当然就是戚氏了。她是极品“小三”曾经把刘邦搞得魂不守舍,几乎害得吕后丢失了一切。
吕后恨戚氏,恨她的一头青丝长发,恨她的身段,恨她的眼神,恨她的粉臂玉腕,恨她的才艺表演,恨她在刘邦面前的一颦一笑。这种恨压抑而绵长,如今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爆发了。
吕后囚禁了戚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身着褐色囚服的光头戚氏被关押在长乐宫的永巷内。在潮湿阴暗的牢房中,戚氏没有同伴。刘邦在世时,她受尽宠爱,却也结下不少仇怨。那时,她是嫔妃们嫉妒的对象,如今,她是嫔妃们嘲讽的工具。虽然都被吕后关在这里,但很明显,戚氏的处境比谁都艰难。她身体受苦,心灵更加空虚和孤独。
关押在永巷的嫔妃宫女都要做苦役。戚氏做的苦役是舂米。每天限定舂一斗。没完成工作,就没饭吃。戚氏从小到大没有干过重活,她的一双嫩手,纤纤玉指,从来都是用来拨琴弦丝竹的。现在,这双手要拿起沉重的舂杵,一下一下的舂米,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一天都累得头昏眼花。
此时的戚氏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她的未来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她心里唯一牵挂的就是儿子刘如意。这份牵挂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担忧。她想,吕后是不会放过刘如意的。
在做苦工的日子里,戚氏自编自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充分表露了她对儿子的思念。歌词是这样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氏的声音仍然很美,只是柔美中多了无尽的哀怨。这首原创歌曲凄婉而悲凉。在永巷里回旋,最终飞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刘如意,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小子是一个后患,必须除掉。于是,吕后立刻派人去邯郸,召赵王如意回京。
使者到了邯郸,赵王的丞相周昌说,赵王患病,不能离开邯郸。使者连跑三趟,都被堵了回来。赵王真的有病吗?没有。因为周昌很清楚,赵王一旦回京,必遭吕后的毒手。而且,赵王的母亲戚氏也会被一同处死。可使者来了一趟又一趟,赶都赶不走。周昌索性把话挑明:太后痛恨戚氏,众所周知,如今把赵王召回京师,就是想将他母子二人一同杀害,臣不敢奉诏。
使者没办法,回去禀告了吕后。吕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又拿周昌没办法。当年刘邦要废黜太子刘盈,周昌也是那一句“臣不敢奉诏”结果,刘邦也拿他没辙。这个周昌就是那么牛,如果没有他,刘盈当不了皇帝,吕后自然也就成不了太后。说不定,如今舂米是她,而不是戚氏。说起来,周昌算得上是吕后的恩人。这个恩人很棘手,杀不得擒不得。怎么办?吕后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办法。把周昌调到长安来工作。这么一来,赵王如意便没了挡箭牌。
周昌这回不敢不奉诏。你再牛也不过是个臣子,不能什么事都甩出一句“臣不敢奉诏”调动工作很正常,朝廷需要你,没理由抗旨。
周昌到了长安,先找到刘盈,让他保护赵王如意。刘盈性格有些懦弱,但心地很善良,他没能让戚姬逃过母后的毒手,觉得很内疚,如今,他下决心要好好地保住刘如意。然而,刘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这个皇帝实在是有名无实。
此时,吕后又派人去了邯郸。这一次,没了阻挡,使者轻而易举就把刘如意带了回来。刘盈亲自到壩上迎接,把刘如意接到自己所住的未央宫内。自打这一天起,刘盈就和刘如意形影不离,同桌而食,同塌而眠。晚上促膝谈天,早起外出锻炼,感情甚恰。吕后想下手,却一直捞不到机会。
这样过了两个月,安然无恙。刘盈也放松了警惕。这一天,刘盈早起去打猎,叫刘如意一起去。如意年纪小,十分贪睡,赖在床上不肯起,刘盈只好把他留在寝宫,独自走了。谁知,这一别竟是永别。刘盈在外打猎,吕后就派人在未央宫内把刘如意当猎物打了。
未央宫内,早就布满了吕后的眼线,机会一出现,吕后立马派武士潜入刘盈寝宫,用一条布勒死了年仅十多岁刘如意。
关于此桩血案,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记载是“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用布条勒死,是野史西京杂记的说法。按常理推断,西京杂记中的说法更为可信。因为刘如意当时才十几岁,武士怎么可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喝酒呢?
刘盈打猎回来,得知如意已死,号啕大哭,他对母后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他断定这是母后一手操纵的血案。但他没料到,更为残酷的血案还在后面,他将亲眼目睹真正惨绝人寰的一幕。
赵王如意一死,戚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此时的戚姬,万念俱灰,她宛如吕后手里的一只昆虫,吕后只需轻轻一捏,她瞬间便会香消玉殒。然而,吕后并不想让她痛快地死去,她要让她品尝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四个字——生不如死!尽管她们都是女人。
吕后开始玩儿命地折磨戚姬。每一次折磨,都是一种恨的宣泄。
戚姬的头发早被剃光了,她的眼睛依然美丽,嗓子依然动听。这些,都曾让刘邦迷恋而不能自拔,自然也是吕后心中烈火一般的恨。
吕后派人给戚姬灌下一杯酒,不是毒酒,而是哑酒。戚姬喝下,拼命抓挠自己的喉咙,她竭尽全力也再喊不出一点声音。
接下来,就是眼睛。戚姬那双顾盼流波的眸子,无数次勾走了刘邦的魂魄。吕后派去的人,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在戚姬的双眼上,一使劲,整个眼球被夹了出来,眼球连着丝丝滑腻的肉筋,血淋淋的落在精致闪亮的银盘里。
不知道吕后看到了这双眼球后,背脊会不会升腾起一股寒意。
也许不会,戚姬那双光亮的眸子,脱离身体后会很快地黯淡,干瘪了,犹如蜡烛熄灭。
此时的戚姬,又瞎又哑。但她还能听到声音。就连这一点,吕后也不允许,她下令,用香烛将戚姬熏聋。史书上没有记载,戚姬是什么时候听到儿子刘如意的死讯的,如果是熏聋之前的一刻听到,那么,她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儿子身亡的噩耗。
吕后当时有没有这样做呢?无从所知。
总之,此时的戚姬,饱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宠爱她的刘邦死了,儿子刘如意也死了,她在这个世间,再无牵挂再无希望,一眼望不到头的苦痛人生不堪重负,若是饮一杯毒酒,脖颈上挨一刀倒是一种解脱。然而,此时的她,连死也是一种奢望。吕后的宣泄还没有结束,她还痛恨戚姬的四肢,它们曾在刘邦面前舞蹈,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轻佻妖艳,诱惑无穷。吕后自然不会放过,她再次下令,砍掉戚姬的双腿、双腿。
此时的戚姬,很难再被称之为“人”她既瞎又哑又聋,没有四肢,没有头发,只有一截短小扭曲身子,看上去异常古怪。这样一个东西,该关在哪里呢?扔到厕所里去!吕后无比厌恶地说。
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戚姬被关进厕所,等于是和猪关在一起。当时的猪,称为“彘”于是,吕后给了一个戚姬一个新的身份——“人彘”
过了几天,吕后发出了她狠斗“小三”的最后一道命令,派人去请刘盈前来观赏“人彘”刘盈到了现场,看了一眼地上迟缓爬动的怪物,吓得当场大哭,几次昏厥过去。回到未央宫,一病不起,卧床一年,不能理朝政。身体恢复以后,刘盈也不理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他认为,吕后的残酷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他做为吕后的儿子,实在没有颜面治理天下。
四、无为而治
刘邦死后,吕雉权欲熏天,刘盈仁慈懦弱,汉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段日子里,最操劳最辛苦的人便是相国萧何了。
萧何为汉朝开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他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谨慎。
可是,现在的萧何,已经太老了。公元前193年七月初五,心力交瘁的萧何,终于一病不起。
萧何卧病不起的时候,惠帝刘盈曾到相国府探望。
病榻前,惠帝问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萧何:“相国,您不在了,谁能接替您呢?”
萧何道:“知臣者,莫过于陛下也,我心中的人选,陛下应该很清楚了。”
惠帝想了想,又问:“以相国之见,曹参如何?”
萧何流泪道:“陛下如此贤德,臣死而无憾矣。”
萧何为何力挺曹参?不单因为他与曹参是多年的挚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曹参。
曹参虽为一介武夫,但却不是以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有政治头脑和见识。当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则任齐相国。他的执政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就眼下的形式看,吕雉权欲膨胀,外戚蠢动,正需要曹参这等有资历、有能力,又有政治见识的人物来平衡朝廷中各派的政治力量。
萧何挺曹参,是他为汉朝做的最后一件政事。做完这件事之后,他撒手人寰。
再说曹参,在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他便当即吩咐自己的舍人道:“赶紧为我打点行装,我即将入京了。”
舍人摸不着头脑,问曹参进京做什么。
“做相国”曹参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舍人将信将疑,老老实实地收拾行装。
果然,几日之后,惠帝传来了诏书,任命曹参为相国,令其即日附长安就职。
走之前,曹参向自己推荐的接班人交代齐国的政事,说你的任务很简单,只要管理好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就是头功一件。
继任者不解,监狱和市场难道比治国更重要吗?
曹参道:“你以为管理好监狱和市场是小事么?须知这两个地方,便是善人与恶人并存,鱼与龙混杂之地。这两处一乱,一国的秩序便乱了,因而我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托付于你。”
继任者这才明白了曹参的意图,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监狱和市场的细节工作,齐国便会安定许多。
交代了齐国的事,曹参到长安走马上任。
朝廷中,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把眼睛瞪圆瞪亮,倒要看看这位新上任的相国,萧何的继任者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官场中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大伙儿怀着无限期待的心情,看曹参有何动作。
可是没料到,曹参没有任何打动作,连小动作都没做出一个。一切事情,他都按照萧何过去定下规章制度办。譬如任用干部,他不选那些能言善辩,喜好舞文弄墨之辈。他认为这类人都是沽名钓誉而缺乏真才实学的。因此,他专门选用那些不善言辞,行事谨慎,性情敦厚的人。
而且,曹参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很多公文积压着不及时处理,而且他上班喝酒,下班回到府中还喝。
朝廷上那些公卿大夫立马看不顺眼了,他们早也盼晚也盼,盼着这位新继任的曹相国做出治国的新举措,哪知道这厮升了官却不作为。得好好规劝一番。
于是,一帮人跑去规劝曹参。孰料,他们揣了满肚子的至理名言未及倾吐,曹参就拿出美酒,邀众人一同畅饮。其中有人刚想看口,曹参就向其敬酒,将对方的一腔肺腑之言堵在嘴里。
末了,一帮人喝得烂醉,趔趔趄趄地离席而去。
头一回劝解失败,这帮人还来,可每一次的结局都相同。日子一长,大家对曹参的不作为倒习以为常了。
作为相国,曹参终日纵酒放歌,底下的官吏自然上行下效。在相府的后花园里,常常聚集着一帮酒徒在喝在笑在作乐。有人看不惯这种景象,又不好直接告之曹参,就假意请曹参到后花园游玩,让他亲眼看看。
曹参到了后花园,只见一群官吏大呼小叫,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报告之人以为曹参会当即怒斥这帮烂醉的官吏,没想到曹参看到这幅景象,立刻受到了强烈地感染,吩咐人拿来美酒,与官吏们一同豪饮。官吏们便喝得更痛快,唱得更放肆了。
曹参昏天黑地的醉酒,又不理政事。惠帝心里直犯嘀咕,又不好直接质问曹参,就把曹参的儿子找来问话。
惠帝吩咐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去问问你家老爷子,他新任相国,为何成天买醉不理政事,长此下去,天下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最后,惠帝还嘱咐曹窋,你千万别说这话是我让你问的。
曹窋点头应允,可转脸就把惠帝卖了,把惠帝所言原原本本讲给曹参听。曹参听罢,勃然大怒,命人打了儿子两百大板。
打完,曹参给儿子下令,滚回宫里伺候皇上,国家大事你小子少插手!
惠帝知道此事后,在上朝的时候就责问曹参:“为何要责打曹窋?”
曹参不慌不忙地取下头上冠,拿在手上,反问道:“陛下您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呢?”
这话把惠帝问得一愣,片刻说:“这还用问,朕当然无法与先帝相比。”
曹参点了点,仿佛很满意这个答案。接着,他又问:“那么,陛下您觉得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
惠帝瞪眼看了看曹参,须臾,诚恳地说:“说实在的,你恐怕比不上萧相国。”
“这就对了!”曹参拍手道。
看着曹参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惠帝更懵了。
曹参接着解释道:“先帝与萧相国平定天下,国家法度也已建立齐备,臣以为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法度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惠帝登时醒悟,认为曹参言之有理。萧何制定的法令,严明周全,曹参接任相国,谨慎遵循,无为而治,天下庶民皆可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再想深一点,如今吕后权倾朝野,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是个傀儡,何况曹参这个继任的相国。试想,倘若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新的政令,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害惨。
其实知道这个利害关系的不单曹参一人。张良和萧何也早就心中有数。张良装作逍遥似神仙以求自保,萧何则成天戴着假面具。他们自由一套,曹参学不来,他只能每日放纵饮酒,从而自保。
无为而治,有时候是一种政治手段,更是一种混官场的智慧。
五、政治情书
汉高祖刘邦故去,相国萧何也故去。大汉王朝这艘巨轮在曹参的无为而治中行驶的还算平稳。然而,平稳只是表面,在这艘巨轮之下布满了暗礁。
内部,吕雉掌权,群臣之心纷乱;外部,匈奴蠢蠢欲动。
就在这个局面严峻之时,匈奴的冒顿王向汉朝提出了和亲。
冒顿王亲自给太后吕雉写一封关于和亲的信。信的大意是:我,作为一个君王,生于沼泽,长于荒野,可谓孤苦伶仃。皇太后您也刚死了丈夫,寡居宫中,心情一定也相当郁闷。我愿以我的所有,给您带来快乐。
这哪是和亲的信,简直就是一封情书,赤裸裸地向大汉朝的太后吕雉求爱。
吕雉读完这封情书,气得七窍生烟。她心里陡生一种被人欺负的感觉。自己刚刚守寡,这匈奴冒顿便如此猖狂地送来这样一封书信,明摆着就是将大汉王朝占我己有。
过去,匈奴强盗屡次侵犯大汉边疆,已十分可恨;如今更为大胆和放肆了。这口气怎么也不能咽下去!
吕雉立刻召集臣下商议对策。
她先把这事跟自己的妹夫樊哙讲了。自从刘邦死后,在群臣中,樊哙是吕雉最信任和器重的人。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亲戚关系。
要知道,刘邦在临时之前,为了削弱吕雉的势力。曾派陈平去杀害樊哙。陈平在押解樊哙回长安的途中,忽然收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顿时,陈平惊出了一身冷汗,昼夜赶往长安,直奔长乐宫,跪在刘邦灵前,差点哭昏死过去。
哭完,他立刻跑到吕雉那里,报告了刘邦让自己杀害樊哙的事情。意思是说,我没有执行圣旨,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才保全了樊哙的性命。
吕雉心中有数,她琢磨,没准儿杀樊哙的主意正是陈平给刘邦献的计。现在,刘邦已故,陈平便跑来倾诉。
心里虽这么想,但面上吕雉毫无表情,只是淡淡地回复陈平:“知道了。”
吕雉确实厉害,她心里很恨陈平,但却没有杀他。一方面,她担心杀了陈平,会引起连锁反应。毕竟,陈平是在执行刘邦圣旨,何况他最终并没有将樊哙就地正法。
因此,她不但没有处置陈平,反而善待。这既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又给自己增添了一股政治力量。
当然,对陈平,吕雉始终不信任的,她最信任的干将非樊哙莫属。
再说樊哙看到冒顿给吕雉写的情书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当即就向吕雉请命,愿领十万大军前去平定匈奴,击杀冒顿。
没想到,他这番铿锵有力地豪迈表白,当即遭到一个人喝叱。此人便是中郎将季布。他高声喝道:“樊哙口出狂言,当斩!”
这一言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季布却旁若无人地继续说:“想当年,匈奴将先帝围困于平城,那时,我汉军尚有三十余万。如今樊哙只用十万人马,如何解围?那不等于是让大汉的将士去送死么?这样一来,天下大乱,你们说,樊哙该不该斩?”
这番话说得众人,包括吕雉以及樊哙本人都哑口无言。
而在场的几位文臣也人云亦云,一起攻击樊哙。吕雉听了他们的话,心里虽然气愤,但回想起当年刘邦高登被围之事,也不寒而栗。她很清楚,凭现在大汉王朝的军事实力,要收拾匈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些能征善战的老将已经故去,现存的将领,要么老弱,要么幼小,难以却抵御如狼似虎的匈奴军。
只有求和,可怎么个求和法呢?人家送来了情书,最起码你得回复一封信吧。头疼的是,这回信该怎么写?
吕雉召来了谒者张释,让他代写回信。张释斟字酌句替吕雉表达心思。信写得很客气,说单于您让我们受宠若惊,只是现在我年纪大了,气力也衰弱了,头发也掉了,牙齿也缺了,没法满足您的欲望。我们这敝陋之地也一直没有冒犯您,还希望您宽宏大量。
这是一封忍气吞声、言辞卑微的信。堂堂大汉王朝,自称为敝陋之地,只求能够自保。堂堂汉王朝的太后,自称年老色衰,配不上匈奴王,难以满足其欲望,这真是把脸丢到姥姥家了。
单是这封丢脸的信,似乎还不足以打动冒顿单于,吕雉又下令,遴选了一些宗室女子,嫁给冒顿单于,做为和亲,另外,还送上了车马。
冒顿单于收到了吕雉的信和礼物,如数笑纳。他认为吕后真诚的,既如此便不再挑衅。
两封情书的来往,使大汉王朝的北疆又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宁与和平。
而就在这一年的曹参病逝,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到了惠帝六年的时候,张良和樊哙也相继去世了。周勃被任命为太尉。不久,在最高军事长官的名单上又加上了在荥阳驻军的灌婴。
一帮老臣已去,汉朝进入了吕雉掌权的时代。
【一、腐败是一种自保
刘邦平叛的能力相当强。
此番御驾亲征英布,又是全胜而归。不但收拾了英布,还搂草打兔子,顺手把叛将陈豨的残部也收拾干净了。
吕雉闻听刘邦凯旋,她赶忙派夏侯婴等官员出城迎候。
刘邦很疲惫,回到长安后就直接去了未央宫歇息。翌日,便有人向吕雉报告:相国萧何被关进牢狱了。
吕雉摸不着头脑,刘邦此次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正是兴高采烈的时候,怎么一回来就把相国给关押起来了?萧何犯了什么错?
吕雉想不出原因,便夏侯婴、周勃等一班老臣唤至长乐宫,问询事情原委。
原来,刘邦的车驾进城时,道路两旁跪了好几千人告御状。民众拦驾告状,指不定有多大的冤情呢。刘邦叫人状子收来一看,被告人竟然是萧何。
那些民众告他强行以低价购买百姓田宅。
刘邦将信将疑,坐在未央宫里琢磨。萧何得知刘邦回来,便跑去问候。
刘邦似笑非笑地说:“相国如今也开始盘剥民众了。”
萧何一愣,刘邦把状纸交给萧何看。
萧何看罢,承认确有此事,但这并非自己的意愿,而是别人给出的主意。
这让刘邦更不解了。萧何为人精细、谨慎,一贯勤政爱民,别人为何给他出这样的主意,谨慎的他,又怎会轻信他人?
谁也想不到,这桩强买民众土地的案子,是萧何自己陷害的自己。
原来,刘邦亲征英布时,对长安很不放心,三番五次打发人回来询问萧何的情况。
刘邦这般多疑,让萧何很害怕。手下人对他说,相国您如今位极人臣,权位和名誉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百姓也拥戴您,皇上怎么会不猜忌您呢?
此一言,让萧何更惶恐,想来想去,他认为,当下之计就是尽快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一个朝廷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如何能迅速地把自己搞臭呢?很简单,那就是低价强买百姓的田产。百姓保准咬牙切齿痛骂,这样一来,名誉被污。民众怎么看待自己是小事,关键是让皇上觉得自己没有野心。
主意打定,萧何说干就干。他赊欠压价的方式,霸占了不少民田民宅,同时还收受贿赂,把没干过的坏事都干了,而且是大张旗鼓地干,唯恐天下人不知。
此番遭到刘邦质问,萧何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只向刘邦请求说,长安城中的土地,本就不多,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都荒废着,请陛下,将其让出,供百姓耕种。
妈的,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这厮强夺了民田,又受贿,不认错也罢,还反过来为民请命,想动我上林苑土地!
盛怒之下,刘邦传令廷尉,将萧何打入牢狱。
萧何下狱,吓坏了一帮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他们挺想为萧何说说情,可也只是想想,谁也不敢真去。
刘邦这时候也很难受,他此次亲征平叛,虽然大获全胜,但却受了箭伤,这两天箭伤复发,脓血长流不止。
这个时候谁去说情,无疑是找死。
在这种情形下,吕雉却托了一个人去给相国萧何说清。
受吕雉之托的人,是侍奉刘邦的王卫尉,他和赵尧一样,是刘邦亲自提拔起来的政治新锐。
王卫尉假装不知萧何犯了什么事,他找了个刘邦心情稍微平静地时候问:“相国到底干了什么?陛下要把他打入牢狱。”
“受贿。”刘邦道:“巧取豪夺民田,还打我上林苑的主意,想拿去再讨好百姓。”
王卫听后,给刘邦分析说,陛下与项羽争战多年,后又多次御驾亲征平叛,都是相国萧何镇守、经营关中,如果他又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如此巨大的利益他都不在意,怎么会贪图商人给的一点小利呢?
这番话刘邦听来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最终,他还是决定赦免萧何。
萧何被无罪释放,吕雉非常高兴。可这事刚刚过去,一个更让她烦恼的事情又来了——刘邦再次提出易储的问题。
刘邦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萧何刚出狱,绝对不会和他对着干。事实上也是如此。可是,刘邦没想到,萧何不反对,周昌也没在朝中,却有一个人跳出来强烈反对。
此人就是太子傅叔孙通,他举出春秋时期“骊姬之乱”的例子。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是个有理想的女人,她的理想让自己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以后继承君位。于是,这个女人用计陷害已立的太子申生。让申生将下了毒的酒肉献给晋献公,晋献公误以为太子要谋害自己,愣把申生给绞死了。死了一个还不够,骊姬觉得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仍具威胁,又陷害这哥俩儿。晋献公再次上当,派兵攻打蒲城,讨伐重耳。重耳被迫从浦城逃亡到狄国。
因此,晋国才有了数十年内乱,成为天下笑柄。
刘邦越挺心里越不是滋味。
末了,叔孙通跪在地磕头,把头都磕流血了,声称:如果陛下一定要废太子立少子,臣愿血污此地。
他这一跪一磕头,许多大臣也效仿,一起跪下。搞得刘邦无可奈何,只得退朝,易储之事只得再议再议。
再议就不是让步,只是暂时的搁置,绝不会就此罢休。
这一点,吕雉非常清楚,刘邦不会忘了这件事,即便有所懈怠,那狐狸精一般的戚夫人就会提醒他。
虽如此,吕雉并不慌乱,她有四位神秘高人出谋划策,心里多少有些底气。
只是这一回,叔孙通站出来力挺太子,倒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在她的印象中,叔孙通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儒生,绝不能成为大汉王朝的脊梁,没想到自己看走了眼,这叔孙通还挺硬气。
对于叔孙通力挺太子的举动,刘邦也很意外。但他没想到,就在两天后,他见到了更让他意外的人。
二、遗嘱
两日后,未央宫张灯结彩,举行庆功大宴。庆祝刘邦御驾亲征平叛成功。
刘邦本想借着庆功会把易储的事,再提一提。可宴会刚开场,刘邦的瞳孔就放大了——他看见太子身后,站了四个须眉斑白,气度非凡的老者,看岁数都近乎于耄耋之年。
这四位爷是谁?刘邦很疑惑,命人去询问。
片刻,有人回禀,那位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
刘邦惊疑,心想屡次求这几位爷出山辅助我,就是求不来,还跑到深山老林的躲着,今日怎会陪伴于太子左右?
唤来四位老人问询。四人的意思很明白,说陛下您历来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嘲笑,就是责骂。我等受不了这份侮辱,所以躲起来。现在,听说太子恭敬贤士,天下的读书人都很高兴,因而我等就来辅佐太子了。
刘邦听完,心里有些酸,不过仔细想想,他们能辅佐太子,也是大汉江山的福分。
于是说,那就烦劳四位老先生辅助调教太子吧。
四位高人向刘邦敬了酒,匆匆离去。
之后,刘邦对戚姬道:“这易立太子之事恐怕是不成了,如今的天子有‘商山四皓’辅佐,羽翼已日渐丰满,无法轻易废立。”
戚姬听罢,潸然泪下。
易储失败,戚夫人伤心,刘邦抑郁。两人都很清楚,如果不立戚姬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旦驾崩,戚姬母子的性命就很难保全了。
心情抑郁,刘邦的病就更重了。
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吕雉无疑是最后的获胜者。
从实力对比来说,戚氏是完全无法与之匹敌的,吕后的娘哥哥兄弟在朝中已有势力,是她的强大后盾;另外,那班开国功臣早在沛县和她就建立了感情,刘邦易储失败,其阻力正是来自那些老臣。
最关键得是,吕后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手腕和掌控大局的能力已经超强。
再看戚姬,她的后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朽病重的刘邦,她的特长只是会些歌舞。
刘邦自知,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回顾这一生,过得太快。从他渴望得到权力的那一天起,日子就开始飞奔,不经意中,他就老了,老得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这权力转瞬即逝,眨眼间就会归于自己的子孙。
他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舍不得。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戚姬母子和太子刘盈。
他已经预料到戚姬的凄惨下场会,这一点让他很伤心。伤心的同时他又害怕,他怕太子刘盈担负不起国家的重担。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立遗嘱。
遗嘱中,他叮嘱太子要读书,他说自己年轻时一直认为读书无用,所以秦朝颁布禁书令时特别高兴。然而,他当了皇帝后,方知读书之重要,这一点让自己尤其悔恨。
然后,他说到尧和舜,这俩人没有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别人,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当国的能力。你是嫡长子,我早就想扶立你。大臣们称赞你的朋友“四皓”我都不能让他们效忠辅佐于我,他们却心甘情愿为你效力,由此可见,你是能担当大事的。
接着,刘邦又提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一班老臣。
他说,这些老臣是我的同辈,你的长辈,你要尊重他们。
最后,他将戚姬母子托付给太子刘盈。
刘邦很了解刘盈,这个孩子宅心仁厚。或许,他可以保全戚姬母子。
刘邦刚立完遗嘱,吕雉就带来一个号称专治金疮的名医。
这名医探查刘邦的病体之后,已知无药可救,但他为了领赏,却假意安慰说,此病只需服药调养,不几日方可好转。
此时的刘邦虽然病重,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从名医的神色就看出这是一个江湖游医。可是,他没有力气痛骂游医,只说这是自己的天命,就算扁鹊在世也无济于事。
这个江湖游医领了赏后,悄然离去。
从此,刘邦不再见任何医生,也不服药。
他终日恍恍惚惚,精神萎靡,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趁他清醒时,吕雉来到他枕边问:“萧何也年事已高,若陛下百年之后,谁可以继承相国一职?”
“曹参可继任。”刘邦艰难地说。
“曹参以后呢?”吕雉又问。
“王陵可以继任。”刘邦缓了口气,接着有气无力地说:“可惜,此人心性憨直,忠诚有余,智谋不足。若他任相国,需陈平辅助。而陈平虽有智谋,却无定力,需周勃监督。可委以周勃为太尉,如此,天下可安。”
“周勃以后呢?”吕雉继续问“谁可继任?”
刘邦不再回答,他慢慢闭上了双眼,他想,这以后的事,你管不了,我也管不了了。
三、后宫血案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病逝,享年六十二年。
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刘盈登基,史称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吕后被尊为皇太后。她居住在长乐宫,皇帝刘盈住在未央宫,有事情就得去长乐宫朝见皇太后。朝廷政事,大臣们也去长乐宫报告。
此时,汉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全掌握于吕后一人之手。
掌握了大权的吕后,发誓要把后宫那些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全部清除掉。她们全部是骚媚的狐狸精,全部是不要脸的“小三”其中,最不能放过的,当然就是戚氏了。她是极品“小三”曾经把刘邦搞得魂不守舍,几乎害得吕后丢失了一切。
吕后恨戚氏,恨她的一头青丝长发,恨她的身段,恨她的眼神,恨她的粉臂玉腕,恨她的才艺表演,恨她在刘邦面前的一颦一笑。这种恨压抑而绵长,如今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爆发了。
吕后囚禁了戚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身着褐色囚服的光头戚氏被关押在长乐宫的永巷内。在潮湿阴暗的牢房中,戚氏没有同伴。刘邦在世时,她受尽宠爱,却也结下不少仇怨。那时,她是嫔妃们嫉妒的对象,如今,她是嫔妃们嘲讽的工具。虽然都被吕后关在这里,但很明显,戚氏的处境比谁都艰难。她身体受苦,心灵更加空虚和孤独。
关押在永巷的嫔妃宫女都要做苦役。戚氏做的苦役是舂米。每天限定舂一斗。没完成工作,就没饭吃。戚氏从小到大没有干过重活,她的一双嫩手,纤纤玉指,从来都是用来拨琴弦丝竹的。现在,这双手要拿起沉重的舂杵,一下一下的舂米,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一天都累得头昏眼花。
此时的戚氏可以说是痛不欲生,她的未来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她心里唯一牵挂的就是儿子刘如意。这份牵挂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担忧。她想,吕后是不会放过刘如意的。
在做苦工的日子里,戚氏自编自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充分表露了她对儿子的思念。歌词是这样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氏的声音仍然很美,只是柔美中多了无尽的哀怨。这首原创歌曲凄婉而悲凉。在永巷里回旋,最终飞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刘如意,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小子是一个后患,必须除掉。于是,吕后立刻派人去邯郸,召赵王如意回京。
使者到了邯郸,赵王的丞相周昌说,赵王患病,不能离开邯郸。使者连跑三趟,都被堵了回来。赵王真的有病吗?没有。因为周昌很清楚,赵王一旦回京,必遭吕后的毒手。而且,赵王的母亲戚氏也会被一同处死。可使者来了一趟又一趟,赶都赶不走。周昌索性把话挑明:太后痛恨戚氏,众所周知,如今把赵王召回京师,就是想将他母子二人一同杀害,臣不敢奉诏。
使者没办法,回去禀告了吕后。吕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又拿周昌没办法。当年刘邦要废黜太子刘盈,周昌也是那一句“臣不敢奉诏”结果,刘邦也拿他没辙。这个周昌就是那么牛,如果没有他,刘盈当不了皇帝,吕后自然也就成不了太后。说不定,如今舂米是她,而不是戚氏。说起来,周昌算得上是吕后的恩人。这个恩人很棘手,杀不得擒不得。怎么办?吕后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办法。把周昌调到长安来工作。这么一来,赵王如意便没了挡箭牌。
周昌这回不敢不奉诏。你再牛也不过是个臣子,不能什么事都甩出一句“臣不敢奉诏”调动工作很正常,朝廷需要你,没理由抗旨。
周昌到了长安,先找到刘盈,让他保护赵王如意。刘盈性格有些懦弱,但心地很善良,他没能让戚姬逃过母后的毒手,觉得很内疚,如今,他下决心要好好地保住刘如意。然而,刘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这个皇帝实在是有名无实。
此时,吕后又派人去了邯郸。这一次,没了阻挡,使者轻而易举就把刘如意带了回来。刘盈亲自到壩上迎接,把刘如意接到自己所住的未央宫内。自打这一天起,刘盈就和刘如意形影不离,同桌而食,同塌而眠。晚上促膝谈天,早起外出锻炼,感情甚恰。吕后想下手,却一直捞不到机会。
这样过了两个月,安然无恙。刘盈也放松了警惕。这一天,刘盈早起去打猎,叫刘如意一起去。如意年纪小,十分贪睡,赖在床上不肯起,刘盈只好把他留在寝宫,独自走了。谁知,这一别竟是永别。刘盈在外打猎,吕后就派人在未央宫内把刘如意当猎物打了。
未央宫内,早就布满了吕后的眼线,机会一出现,吕后立马派武士潜入刘盈寝宫,用一条布勒死了年仅十多岁刘如意。
关于此桩血案,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记载是“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用布条勒死,是野史西京杂记的说法。按常理推断,西京杂记中的说法更为可信。因为刘如意当时才十几岁,武士怎么可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喝酒呢?
刘盈打猎回来,得知如意已死,号啕大哭,他对母后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他断定这是母后一手操纵的血案。但他没料到,更为残酷的血案还在后面,他将亲眼目睹真正惨绝人寰的一幕。
赵王如意一死,戚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此时的戚姬,万念俱灰,她宛如吕后手里的一只昆虫,吕后只需轻轻一捏,她瞬间便会香消玉殒。然而,吕后并不想让她痛快地死去,她要让她品尝世间最不堪忍受的四个字——生不如死!尽管她们都是女人。
吕后开始玩儿命地折磨戚姬。每一次折磨,都是一种恨的宣泄。
戚姬的头发早被剃光了,她的眼睛依然美丽,嗓子依然动听。这些,都曾让刘邦迷恋而不能自拔,自然也是吕后心中烈火一般的恨。
吕后派人给戚姬灌下一杯酒,不是毒酒,而是哑酒。戚姬喝下,拼命抓挠自己的喉咙,她竭尽全力也再喊不出一点声音。
接下来,就是眼睛。戚姬那双顾盼流波的眸子,无数次勾走了刘邦的魂魄。吕后派去的人,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在戚姬的双眼上,一使劲,整个眼球被夹了出来,眼球连着丝丝滑腻的肉筋,血淋淋的落在精致闪亮的银盘里。
不知道吕后看到了这双眼球后,背脊会不会升腾起一股寒意。
也许不会,戚姬那双光亮的眸子,脱离身体后会很快地黯淡,干瘪了,犹如蜡烛熄灭。
此时的戚姬,又瞎又哑。但她还能听到声音。就连这一点,吕后也不允许,她下令,用香烛将戚姬熏聋。史书上没有记载,戚姬是什么时候听到儿子刘如意的死讯的,如果是熏聋之前的一刻听到,那么,她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儿子身亡的噩耗。
吕后当时有没有这样做呢?无从所知。
总之,此时的戚姬,饱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宠爱她的刘邦死了,儿子刘如意也死了,她在这个世间,再无牵挂再无希望,一眼望不到头的苦痛人生不堪重负,若是饮一杯毒酒,脖颈上挨一刀倒是一种解脱。然而,此时的她,连死也是一种奢望。吕后的宣泄还没有结束,她还痛恨戚姬的四肢,它们曾在刘邦面前舞蹈,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轻佻妖艳,诱惑无穷。吕后自然不会放过,她再次下令,砍掉戚姬的双腿、双腿。
此时的戚姬,很难再被称之为“人”她既瞎又哑又聋,没有四肢,没有头发,只有一截短小扭曲身子,看上去异常古怪。这样一个东西,该关在哪里呢?扔到厕所里去!吕后无比厌恶地说。
当时的厕所,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戚姬被关进厕所,等于是和猪关在一起。当时的猪,称为“彘”于是,吕后给了一个戚姬一个新的身份——“人彘”
过了几天,吕后发出了她狠斗“小三”的最后一道命令,派人去请刘盈前来观赏“人彘”刘盈到了现场,看了一眼地上迟缓爬动的怪物,吓得当场大哭,几次昏厥过去。回到未央宫,一病不起,卧床一年,不能理朝政。身体恢复以后,刘盈也不理朝政,终日沉湎于酒色。他认为,吕后的残酷行为,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他做为吕后的儿子,实在没有颜面治理天下。
四、无为而治
刘邦死后,吕雉权欲熏天,刘盈仁慈懦弱,汉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段日子里,最操劳最辛苦的人便是相国萧何了。
萧何为汉朝开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他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谨慎。
可是,现在的萧何,已经太老了。公元前193年七月初五,心力交瘁的萧何,终于一病不起。
萧何卧病不起的时候,惠帝刘盈曾到相国府探望。
病榻前,惠帝问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萧何:“相国,您不在了,谁能接替您呢?”
萧何道:“知臣者,莫过于陛下也,我心中的人选,陛下应该很清楚了。”
惠帝想了想,又问:“以相国之见,曹参如何?”
萧何流泪道:“陛下如此贤德,臣死而无憾矣。”
萧何为何力挺曹参?不单因为他与曹参是多年的挚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曹参。
曹参虽为一介武夫,但却不是以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有政治头脑和见识。当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曹参则任齐相国。他的执政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就眼下的形式看,吕雉权欲膨胀,外戚蠢动,正需要曹参这等有资历、有能力,又有政治见识的人物来平衡朝廷中各派的政治力量。
萧何挺曹参,是他为汉朝做的最后一件政事。做完这件事之后,他撒手人寰。
再说曹参,在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他便当即吩咐自己的舍人道:“赶紧为我打点行装,我即将入京了。”
舍人摸不着头脑,问曹参进京做什么。
“做相国”曹参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舍人将信将疑,老老实实地收拾行装。
果然,几日之后,惠帝传来了诏书,任命曹参为相国,令其即日附长安就职。
走之前,曹参向自己推荐的接班人交代齐国的政事,说你的任务很简单,只要管理好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就是头功一件。
继任者不解,监狱和市场难道比治国更重要吗?
曹参道:“你以为管理好监狱和市场是小事么?须知这两个地方,便是善人与恶人并存,鱼与龙混杂之地。这两处一乱,一国的秩序便乱了,因而我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托付于你。”
继任者这才明白了曹参的意图,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监狱和市场的细节工作,齐国便会安定许多。
交代了齐国的事,曹参到长安走马上任。
朝廷中,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把眼睛瞪圆瞪亮,倒要看看这位新上任的相国,萧何的继任者有什么过人的本事。
官场中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大伙儿怀着无限期待的心情,看曹参有何动作。
可是没料到,曹参没有任何打动作,连小动作都没做出一个。一切事情,他都按照萧何过去定下规章制度办。譬如任用干部,他不选那些能言善辩,喜好舞文弄墨之辈。他认为这类人都是沽名钓誉而缺乏真才实学的。因此,他专门选用那些不善言辞,行事谨慎,性情敦厚的人。
而且,曹参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很多公文积压着不及时处理,而且他上班喝酒,下班回到府中还喝。
朝廷上那些公卿大夫立马看不顺眼了,他们早也盼晚也盼,盼着这位新继任的曹相国做出治国的新举措,哪知道这厮升了官却不作为。得好好规劝一番。
于是,一帮人跑去规劝曹参。孰料,他们揣了满肚子的至理名言未及倾吐,曹参就拿出美酒,邀众人一同畅饮。其中有人刚想看口,曹参就向其敬酒,将对方的一腔肺腑之言堵在嘴里。
末了,一帮人喝得烂醉,趔趔趄趄地离席而去。
头一回劝解失败,这帮人还来,可每一次的结局都相同。日子一长,大家对曹参的不作为倒习以为常了。
作为相国,曹参终日纵酒放歌,底下的官吏自然上行下效。在相府的后花园里,常常聚集着一帮酒徒在喝在笑在作乐。有人看不惯这种景象,又不好直接告之曹参,就假意请曹参到后花园游玩,让他亲眼看看。
曹参到了后花园,只见一群官吏大呼小叫,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报告之人以为曹参会当即怒斥这帮烂醉的官吏,没想到曹参看到这幅景象,立刻受到了强烈地感染,吩咐人拿来美酒,与官吏们一同豪饮。官吏们便喝得更痛快,唱得更放肆了。
曹参昏天黑地的醉酒,又不理政事。惠帝心里直犯嘀咕,又不好直接质问曹参,就把曹参的儿子找来问话。
惠帝吩咐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去问问你家老爷子,他新任相国,为何成天买醉不理政事,长此下去,天下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最后,惠帝还嘱咐曹窋,你千万别说这话是我让你问的。
曹窋点头应允,可转脸就把惠帝卖了,把惠帝所言原原本本讲给曹参听。曹参听罢,勃然大怒,命人打了儿子两百大板。
打完,曹参给儿子下令,滚回宫里伺候皇上,国家大事你小子少插手!
惠帝知道此事后,在上朝的时候就责问曹参:“为何要责打曹窋?”
曹参不慌不忙地取下头上冠,拿在手上,反问道:“陛下您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呢?”
这话把惠帝问得一愣,片刻说:“这还用问,朕当然无法与先帝相比。”
曹参点了点,仿佛很满意这个答案。接着,他又问:“那么,陛下您觉得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
惠帝瞪眼看了看曹参,须臾,诚恳地说:“说实在的,你恐怕比不上萧相国。”
“这就对了!”曹参拍手道。
看着曹参一副兴高采烈地样子,惠帝更懵了。
曹参接着解释道:“先帝与萧相国平定天下,国家法度也已建立齐备,臣以为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法度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惠帝登时醒悟,认为曹参言之有理。萧何制定的法令,严明周全,曹参接任相国,谨慎遵循,无为而治,天下庶民皆可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贡献。
再想深一点,如今吕后权倾朝野,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是个傀儡,何况曹参这个继任的相国。试想,倘若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新的政令,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害惨。
其实知道这个利害关系的不单曹参一人。张良和萧何也早就心中有数。张良装作逍遥似神仙以求自保,萧何则成天戴着假面具。他们自由一套,曹参学不来,他只能每日放纵饮酒,从而自保。
无为而治,有时候是一种政治手段,更是一种混官场的智慧。
五、政治情书
汉高祖刘邦故去,相国萧何也故去。大汉王朝这艘巨轮在曹参的无为而治中行驶的还算平稳。然而,平稳只是表面,在这艘巨轮之下布满了暗礁。
内部,吕雉掌权,群臣之心纷乱;外部,匈奴蠢蠢欲动。
就在这个局面严峻之时,匈奴的冒顿王向汉朝提出了和亲。
冒顿王亲自给太后吕雉写一封关于和亲的信。信的大意是:我,作为一个君王,生于沼泽,长于荒野,可谓孤苦伶仃。皇太后您也刚死了丈夫,寡居宫中,心情一定也相当郁闷。我愿以我的所有,给您带来快乐。
这哪是和亲的信,简直就是一封情书,赤裸裸地向大汉朝的太后吕雉求爱。
吕雉读完这封情书,气得七窍生烟。她心里陡生一种被人欺负的感觉。自己刚刚守寡,这匈奴冒顿便如此猖狂地送来这样一封书信,明摆着就是将大汉王朝占我己有。
过去,匈奴强盗屡次侵犯大汉边疆,已十分可恨;如今更为大胆和放肆了。这口气怎么也不能咽下去!
吕雉立刻召集臣下商议对策。
她先把这事跟自己的妹夫樊哙讲了。自从刘邦死后,在群臣中,樊哙是吕雉最信任和器重的人。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亲戚关系。
要知道,刘邦在临时之前,为了削弱吕雉的势力。曾派陈平去杀害樊哙。陈平在押解樊哙回长安的途中,忽然收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顿时,陈平惊出了一身冷汗,昼夜赶往长安,直奔长乐宫,跪在刘邦灵前,差点哭昏死过去。
哭完,他立刻跑到吕雉那里,报告了刘邦让自己杀害樊哙的事情。意思是说,我没有执行圣旨,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才保全了樊哙的性命。
吕雉心中有数,她琢磨,没准儿杀樊哙的主意正是陈平给刘邦献的计。现在,刘邦已故,陈平便跑来倾诉。
心里虽这么想,但面上吕雉毫无表情,只是淡淡地回复陈平:“知道了。”
吕雉确实厉害,她心里很恨陈平,但却没有杀他。一方面,她担心杀了陈平,会引起连锁反应。毕竟,陈平是在执行刘邦圣旨,何况他最终并没有将樊哙就地正法。
因此,她不但没有处置陈平,反而善待。这既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又给自己增添了一股政治力量。
当然,对陈平,吕雉始终不信任的,她最信任的干将非樊哙莫属。
再说樊哙看到冒顿给吕雉写的情书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当即就向吕雉请命,愿领十万大军前去平定匈奴,击杀冒顿。
没想到,他这番铿锵有力地豪迈表白,当即遭到一个人喝叱。此人便是中郎将季布。他高声喝道:“樊哙口出狂言,当斩!”
这一言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季布却旁若无人地继续说:“想当年,匈奴将先帝围困于平城,那时,我汉军尚有三十余万。如今樊哙只用十万人马,如何解围?那不等于是让大汉的将士去送死么?这样一来,天下大乱,你们说,樊哙该不该斩?”
这番话说得众人,包括吕雉以及樊哙本人都哑口无言。
而在场的几位文臣也人云亦云,一起攻击樊哙。吕雉听了他们的话,心里虽然气愤,但回想起当年刘邦高登被围之事,也不寒而栗。她很清楚,凭现在大汉王朝的军事实力,要收拾匈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些能征善战的老将已经故去,现存的将领,要么老弱,要么幼小,难以却抵御如狼似虎的匈奴军。
只有求和,可怎么个求和法呢?人家送来了情书,最起码你得回复一封信吧。头疼的是,这回信该怎么写?
吕雉召来了谒者张释,让他代写回信。张释斟字酌句替吕雉表达心思。信写得很客气,说单于您让我们受宠若惊,只是现在我年纪大了,气力也衰弱了,头发也掉了,牙齿也缺了,没法满足您的欲望。我们这敝陋之地也一直没有冒犯您,还希望您宽宏大量。
这是一封忍气吞声、言辞卑微的信。堂堂大汉王朝,自称为敝陋之地,只求能够自保。堂堂汉王朝的太后,自称年老色衰,配不上匈奴王,难以满足其欲望,这真是把脸丢到姥姥家了。
单是这封丢脸的信,似乎还不足以打动冒顿单于,吕雉又下令,遴选了一些宗室女子,嫁给冒顿单于,做为和亲,另外,还送上了车马。
冒顿单于收到了吕雉的信和礼物,如数笑纳。他认为吕后真诚的,既如此便不再挑衅。
两封情书的来往,使大汉王朝的北疆又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宁与和平。
而就在这一年的曹参病逝,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到了惠帝六年的时候,张良和樊哙也相继去世了。周勃被任命为太尉。不久,在最高军事长官的名单上又加上了在荥阳驻军的灌婴。
一帮老臣已去,汉朝进入了吕雉掌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