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私大无言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题记: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缺,但一种东西是必须有的,那就是爱。人是会死的,但爱不会
世界是多元的,有真善美,就有假丑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民心向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扬起爱的风帆,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历史的彼岸!
对于官场、官员,有着记者俞洁那样的漠视情感:“曾在很长时间内对领导干部持有一种排斥的心态,我不喜欢他们,不喜欢他们的为人,不喜欢他们的外包装,更不喜欢他们打开包装后里面的东西。”
为此,上大学期间,断然拒绝了同某大局团委书记的“相亲”当然也就切断了毕业后分配进好单位的路径。冥冥中感觉官场上的人大都是不择手段、利令智昏、缺失人性地往上爬的动物。怎能把自己的爱情、婚姻嫁接到权力权势之树上呢?更何况这树是会看风向的,是在缺少阳光的夹缝中又力争雨露泽被的,是随时随地有被摧折的危险的。生存的艰难,仕途的险恶,人格往往被扭曲,走向人性的反面。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与其置身于官场的浊流恶浪中载沉载浮,不如退而结网——找个技术人员,凭知识吃饭,踏踏实实造福人类,安于清贫,恬淡度日的好。几十年过去了,远离官场。当官场腐败愈演愈烈,民声怨道时,更庆幸年轻时“幼稚”的决断了。虽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求学、求职、调动等大大小小的经历,有比登天还难的危困时刻,甚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偶尔产生过几许艳羡高官们呼风唤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量。终因坚守了一颗高贵心灵的尊严,无可奈何之后消解了对权力权势的渴望,甘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民生活。
像排斥官场那样,排斥官场文学,包括改编而成的影视剧等。不愿看那些权力的较量、灵与肉的纠缠。闲暇时光,向以沈从文的湘行“绿魇”篇中感悟沈夫人那微笑的魅力;以梁实秋的雅舍情剪中体悟“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以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找寻遗失的故乡情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一晃人过不惑,看淡了世态炎凉,看淡了俗世浮沉,看淡了恩爱情仇。把心性沉静在唯美的世界里,偶尔给日报的“都市生活”与晚报的“美文方舟”投递一份悠悠我思,抒发一点淡雅情怀,探询一缕生活哲理,散文情韵,尘缘万象,文海拾贝,岁月留痕。
忽一日,时常翻阅的这个版面,刊登了周建新的责任的境界——读长篇小说。因为对其小说收获及螃蟹等文的阅读,对作者严肃为文的风格有一定的印象。怀揣着一份他乡遇故知的心态,自然就有了拜读这篇文论的兴致。
文论还没有读完,就打电话过去,想讨要一本苍生大政来看看,更想寻找到“奇迹却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的情感完全淹没在作品中了,随着作品中人物情感而喜怒哀乐”的“奇迹”的可信度有几分。周回电:新蕾图书城有售。
就又给大遣返的作者蒋志杰打电话,看能否借来他手中的那本一阅。蒋回电仍是:新蕾图书城有售。
两位师长的回绝,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他们爱不释手,不舍得转借。这是一本怎样的“官场小说”值得买吗?同版刊出的还有苍生大政作者王旭光的自序——有些东西是不能没有的。其中有些东西还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那是社会的核心地带,那是决定走向、决定质量、决定命运的地带!这个地带的地平线究竟该泛起些什么?”
“我们告别了英雄崇拜,但是,我们的心里从来就不曾失去过为英雄而置设的圣坛。”
“一沙一世界,一石一乾坤,肖哲川应该是时代的一个符号、一种图案——脊脉,山的脊脉!”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毛泽东赞扬闻一多、朱自清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思忖文中的主人公该是怎样的一身浩然正气,勇于把国计民生担在了自己羸弱的脊梁之上?
最后一句是:“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当作为身居庙堂之高的人,仍能怀有一颗对英雄崇拜向往之心时,起笔点自然就在“通天塔”之塔尖上了:“最极致最顶峰的便是永远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
高度有了,深度何从?
以往的“官场文学”大致有两类:一是,官员写官场,抓住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官场角逐中的尔虞我诈腐败堕落的内幕,为灵与肉、权与欲的纠缠搭建一个“卖点”应和市场的“猎奇”心理,再以特殊的身份冠以“文学的形式”成为庸俗大众的消费品。新书发布成功后,又为自己的“政绩”涂抹上一层文化的光芒色彩。
二是,文人所谓的深入官场体验生活,道听途说后的主观臆想色彩极重的精神产品。这种由外到内来写的官场,难以揭开那层虚假的神秘的面纱,更难以触及到官场上盘根错节的本质性的东西,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只求“热卖热拍”效应,抓不住官场的“核”像剥洋葱皮,一层层拨开,剥到最后是一无所有。
这样的“官场文学”更不能为英雄构建一所神圣的殿堂抑或是灵魂栖息的圣坛。揭露、批判有余,读者只看到了腐败、堕落、阴暗、凶残的一面。正面人物的形象缺少立体感,立不起来。
苍生大政难能可贵的是: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气魄,更是标新立异的一面旗帜——“他(肖哲川)是我们党的骄傲,是人民的骄傲。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操和精神告诉给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告诉给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告诉给我们的人民!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灵魂的引领!”
“我们的英雄常常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才成为英雄的!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诘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的新闻媒体干什么去了?我们的党组织干什么去了?”
这是社会上的一个怪异现象,怪诞的文化心理作祟。活着被当成英雄来宣传,似乎犯了什么大忌。我们的英雄,有几个是生命鲜活地活在人世上时而被尊奉为英雄的?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就连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对于宣传自己也感到“无地自容”而对记者大发雷霆。省委书记周湘不是也为此犹豫么?
英雄“在为人民利益需要承担责任、需要作出牺牲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犹豫过、彷徨过。”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为什么惧怕宣传自己、赞美自己?为什么一个领导班子里的某个成员被誉为了英雄,却成了众矢之的,被孤立,被打击,而不是成为旗帜和榜样,体现出团队精神的凝聚力?宣传的结果是平庸围猎优秀,一个貌似团结的领导班子借此找到分崩离析的口实,肆无忌惮地贻害了人民的更大利益“罪责”却归咎给了英雄的“个人主义”
英雄得到的不是认可、鼓励,而是遭受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及至家庭生活多方面的损害。别有用心者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使用各种卑鄙无耻下流之极的伎俩,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匿名诬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惨无人性的迫害、精神折磨,致使英雄流血且流泪,到了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地步,对手还不肯善罢甘休,直至危害到英雄的生命
苍生大政作者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全力塑造宣传一个活着的英雄呢?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本末倒置惨遭颠覆及沦丧,灵魂就无所依从了,民心必将盲动。这时,引领灵魂走向真善美是每一个文学写作者的责任与良知,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崇高的责任,崇高的使命感。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正在于此。激浊扬清,塑造了“人民的保姆”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一件件民生大计的决策,折射着党的领导干部灵魂深处不可缺失的东西——爱!
作者采用双向互动、内外夹击的方式,先是由现象触及本质,再是由本质揭示现象的根源,一石激起千层浪,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水落石出。又像是砸核桃那样,摧毁坚硬的壳,得到里面的“仁”;或是吃桃子,刷洗掉那层使人搔痒的茸毛,剥离开鲜艳媚人的皮,饱尝甜如蜜糖般的血肉,吐出里面硬似骨头的“核”再垫在石头上敲碎桃核,得到桃“仁”入药,化淤理气,健胃消食。
掷地有声,叩问着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灵魂:怎样才能做好人民的公仆呢?“最根本的就一条,那就是爱我们的人民,像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亲人那么去爱。他们流泪我们跟着流泪,他们欢乐我们跟着欢乐,我们的心同人民群众的心应该是手术刀也切割不开的。没有这种感情,没有这种爱,没有一条相通相连、殷殷而流的血脉,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再是一句理想的口号,而是烛照高级领导干部心灵的最高准则和使命。
构思这样一部关注“苍生”“大政”的长篇巨作,的确有其难度,尤其体现在塑造鲜活着的英雄人物形象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此类比,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布局谋篇的构想。以下商榷其中的几个关键构思点:
主题思想不变:爱,是故事的“核”;爱,是人物的魂;爱,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的桥梁。肖哲川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典型形象,是爱人民的代言人,是爱的化身。大爱无私,大爱无言!
当然,为了把人物塑造的更具典型意义,更能符合受众的道德观念,不得不给正面人物穿上浩然正气的外衣,把主人公“小爱”的精神世界窒息于胚胎状态。为了保持一份党的公仆形象,俞洁的神圣之爱只能处理为虚枉吗?
既然敢于突破世俗理念,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英雄是人不是神。为什么不敢设计出一个“情”与“爱”走向“完美”的结局——冯丽丽死去,俞洁与肖哲川的结合有了机缘?这不更符合人性吗?仅仅是为了树立一个正面的光辉形象,僻除谣言的影响,主人公只能困守在一个没有爱情的伪道德的婚姻之城?其实,冯死,俞走,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一些,正如绘画中的留白,小说既便读完,而故事仍在读者再创作的想象中持续发展下去的艺术效果。
再者,冯丽丽的病能不能换成豪华装修“市长楼”因为建筑材料污染而患上了白血病?这是目前环境污染最大的杀手,我们身边不乏实例,人们深有感触与共鸣。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破除了风水先生的“反弓镰刀割腰”的咒语,及“市长楼”三条“优势”的虚妄。沉痛的代价,是冯丽丽虚荣所致,有了莫泊桑的项链结尾:“这条项链是假的”的艺术效应。
三是,肖母之死。母亲深知儿子婚姻生活无爱情可言,当得知儿子有“婚外情”时,本应在情理之中接受的,母亲是个知识分子,不是伪道士,怎会因此而气绝身亡?母亲不会为了维护一纸传统的无爱婚姻,而视儿子的婚外情为大逆不道的。明白,作者的匠心在于抨击匿名信者的卑鄙无耻下流之极的行径,连年迈的高堂老母都不放过,以此渲染一种悲剧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再次达到一个新高潮,揭示政治斗争的险恶、残酷,殃及善良无辜的母亲,引发读者的良知,义愤填膺,口诛笔伐丑恶势力。
可否设计为母亲闻知儿子第二次猝发心脏病,危在旦夕,母子连心,年事已高,焦虑而亡?这样没有了“舞台性或戏剧性效果”体现在人性的情理之中。同样达到读者对丑恶势力同仇敌忾的情感共鸣。
苍天大政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以大爱无言为核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活着时被大力宣传,活着时被著书立传,活着时激动勇退二线,甘做人民的公仆。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灵魂的引领!”
“让我们永远用仁爱之心去为人类服务吧!”
(请见谅笔者的“妄评”!)
题记: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缺,但一种东西是必须有的,那就是爱。人是会死的,但爱不会
世界是多元的,有真善美,就有假丑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民心向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扬起爱的风帆,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历史的彼岸!
对于官场、官员,有着记者俞洁那样的漠视情感:“曾在很长时间内对领导干部持有一种排斥的心态,我不喜欢他们,不喜欢他们的为人,不喜欢他们的外包装,更不喜欢他们打开包装后里面的东西。”
为此,上大学期间,断然拒绝了同某大局团委书记的“相亲”当然也就切断了毕业后分配进好单位的路径。冥冥中感觉官场上的人大都是不择手段、利令智昏、缺失人性地往上爬的动物。怎能把自己的爱情、婚姻嫁接到权力权势之树上呢?更何况这树是会看风向的,是在缺少阳光的夹缝中又力争雨露泽被的,是随时随地有被摧折的危险的。生存的艰难,仕途的险恶,人格往往被扭曲,走向人性的反面。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与其置身于官场的浊流恶浪中载沉载浮,不如退而结网——找个技术人员,凭知识吃饭,踏踏实实造福人类,安于清贫,恬淡度日的好。几十年过去了,远离官场。当官场腐败愈演愈烈,民声怨道时,更庆幸年轻时“幼稚”的决断了。虽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求学、求职、调动等大大小小的经历,有比登天还难的危困时刻,甚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偶尔产生过几许艳羡高官们呼风唤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量。终因坚守了一颗高贵心灵的尊严,无可奈何之后消解了对权力权势的渴望,甘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民生活。
像排斥官场那样,排斥官场文学,包括改编而成的影视剧等。不愿看那些权力的较量、灵与肉的纠缠。闲暇时光,向以沈从文的湘行“绿魇”篇中感悟沈夫人那微笑的魅力;以梁实秋的雅舍情剪中体悟“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以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找寻遗失的故乡情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一晃人过不惑,看淡了世态炎凉,看淡了俗世浮沉,看淡了恩爱情仇。把心性沉静在唯美的世界里,偶尔给日报的“都市生活”与晚报的“美文方舟”投递一份悠悠我思,抒发一点淡雅情怀,探询一缕生活哲理,散文情韵,尘缘万象,文海拾贝,岁月留痕。
忽一日,时常翻阅的这个版面,刊登了周建新的责任的境界——读长篇小说。因为对其小说收获及螃蟹等文的阅读,对作者严肃为文的风格有一定的印象。怀揣着一份他乡遇故知的心态,自然就有了拜读这篇文论的兴致。
文论还没有读完,就打电话过去,想讨要一本苍生大政来看看,更想寻找到“奇迹却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的情感完全淹没在作品中了,随着作品中人物情感而喜怒哀乐”的“奇迹”的可信度有几分。周回电:新蕾图书城有售。
就又给大遣返的作者蒋志杰打电话,看能否借来他手中的那本一阅。蒋回电仍是:新蕾图书城有售。
两位师长的回绝,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他们爱不释手,不舍得转借。这是一本怎样的“官场小说”值得买吗?同版刊出的还有苍生大政作者王旭光的自序——有些东西是不能没有的。其中有些东西还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那是社会的核心地带,那是决定走向、决定质量、决定命运的地带!这个地带的地平线究竟该泛起些什么?”
“我们告别了英雄崇拜,但是,我们的心里从来就不曾失去过为英雄而置设的圣坛。”
“一沙一世界,一石一乾坤,肖哲川应该是时代的一个符号、一种图案——脊脉,山的脊脉!”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毛泽东赞扬闻一多、朱自清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思忖文中的主人公该是怎样的一身浩然正气,勇于把国计民生担在了自己羸弱的脊梁之上?
最后一句是:“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当作为身居庙堂之高的人,仍能怀有一颗对英雄崇拜向往之心时,起笔点自然就在“通天塔”之塔尖上了:“最极致最顶峰的便是永远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
高度有了,深度何从?
以往的“官场文学”大致有两类:一是,官员写官场,抓住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官场角逐中的尔虞我诈腐败堕落的内幕,为灵与肉、权与欲的纠缠搭建一个“卖点”应和市场的“猎奇”心理,再以特殊的身份冠以“文学的形式”成为庸俗大众的消费品。新书发布成功后,又为自己的“政绩”涂抹上一层文化的光芒色彩。
二是,文人所谓的深入官场体验生活,道听途说后的主观臆想色彩极重的精神产品。这种由外到内来写的官场,难以揭开那层虚假的神秘的面纱,更难以触及到官场上盘根错节的本质性的东西,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只求“热卖热拍”效应,抓不住官场的“核”像剥洋葱皮,一层层拨开,剥到最后是一无所有。
这样的“官场文学”更不能为英雄构建一所神圣的殿堂抑或是灵魂栖息的圣坛。揭露、批判有余,读者只看到了腐败、堕落、阴暗、凶残的一面。正面人物的形象缺少立体感,立不起来。
苍生大政难能可贵的是: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气魄,更是标新立异的一面旗帜——“他(肖哲川)是我们党的骄傲,是人民的骄傲。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操和精神告诉给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告诉给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告诉给我们的人民!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灵魂的引领!”
“我们的英雄常常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才成为英雄的!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诘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的新闻媒体干什么去了?我们的党组织干什么去了?”
这是社会上的一个怪异现象,怪诞的文化心理作祟。活着被当成英雄来宣传,似乎犯了什么大忌。我们的英雄,有几个是生命鲜活地活在人世上时而被尊奉为英雄的?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就连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对于宣传自己也感到“无地自容”而对记者大发雷霆。省委书记周湘不是也为此犹豫么?
英雄“在为人民利益需要承担责任、需要作出牺牲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犹豫过、彷徨过。”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为什么惧怕宣传自己、赞美自己?为什么一个领导班子里的某个成员被誉为了英雄,却成了众矢之的,被孤立,被打击,而不是成为旗帜和榜样,体现出团队精神的凝聚力?宣传的结果是平庸围猎优秀,一个貌似团结的领导班子借此找到分崩离析的口实,肆无忌惮地贻害了人民的更大利益“罪责”却归咎给了英雄的“个人主义”
英雄得到的不是认可、鼓励,而是遭受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及至家庭生活多方面的损害。别有用心者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使用各种卑鄙无耻下流之极的伎俩,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匿名诬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惨无人性的迫害、精神折磨,致使英雄流血且流泪,到了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地步,对手还不肯善罢甘休,直至危害到英雄的生命
苍生大政作者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全力塑造宣传一个活着的英雄呢?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本末倒置惨遭颠覆及沦丧,灵魂就无所依从了,民心必将盲动。这时,引领灵魂走向真善美是每一个文学写作者的责任与良知,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崇高的责任,崇高的使命感。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正在于此。激浊扬清,塑造了“人民的保姆”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一件件民生大计的决策,折射着党的领导干部灵魂深处不可缺失的东西——爱!
作者采用双向互动、内外夹击的方式,先是由现象触及本质,再是由本质揭示现象的根源,一石激起千层浪,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水落石出。又像是砸核桃那样,摧毁坚硬的壳,得到里面的“仁”;或是吃桃子,刷洗掉那层使人搔痒的茸毛,剥离开鲜艳媚人的皮,饱尝甜如蜜糖般的血肉,吐出里面硬似骨头的“核”再垫在石头上敲碎桃核,得到桃“仁”入药,化淤理气,健胃消食。
掷地有声,叩问着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灵魂:怎样才能做好人民的公仆呢?“最根本的就一条,那就是爱我们的人民,像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亲人那么去爱。他们流泪我们跟着流泪,他们欢乐我们跟着欢乐,我们的心同人民群众的心应该是手术刀也切割不开的。没有这种感情,没有这种爱,没有一条相通相连、殷殷而流的血脉,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再是一句理想的口号,而是烛照高级领导干部心灵的最高准则和使命。
构思这样一部关注“苍生”“大政”的长篇巨作,的确有其难度,尤其体现在塑造鲜活着的英雄人物形象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此类比,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布局谋篇的构想。以下商榷其中的几个关键构思点:
主题思想不变:爱,是故事的“核”;爱,是人物的魂;爱,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相通的桥梁。肖哲川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典型形象,是爱人民的代言人,是爱的化身。大爱无私,大爱无言!
当然,为了把人物塑造的更具典型意义,更能符合受众的道德观念,不得不给正面人物穿上浩然正气的外衣,把主人公“小爱”的精神世界窒息于胚胎状态。为了保持一份党的公仆形象,俞洁的神圣之爱只能处理为虚枉吗?
既然敢于突破世俗理念,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英雄是人不是神。为什么不敢设计出一个“情”与“爱”走向“完美”的结局——冯丽丽死去,俞洁与肖哲川的结合有了机缘?这不更符合人性吗?仅仅是为了树立一个正面的光辉形象,僻除谣言的影响,主人公只能困守在一个没有爱情的伪道德的婚姻之城?其实,冯死,俞走,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一些,正如绘画中的留白,小说既便读完,而故事仍在读者再创作的想象中持续发展下去的艺术效果。
再者,冯丽丽的病能不能换成豪华装修“市长楼”因为建筑材料污染而患上了白血病?这是目前环境污染最大的杀手,我们身边不乏实例,人们深有感触与共鸣。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破除了风水先生的“反弓镰刀割腰”的咒语,及“市长楼”三条“优势”的虚妄。沉痛的代价,是冯丽丽虚荣所致,有了莫泊桑的项链结尾:“这条项链是假的”的艺术效应。
三是,肖母之死。母亲深知儿子婚姻生活无爱情可言,当得知儿子有“婚外情”时,本应在情理之中接受的,母亲是个知识分子,不是伪道士,怎会因此而气绝身亡?母亲不会为了维护一纸传统的无爱婚姻,而视儿子的婚外情为大逆不道的。明白,作者的匠心在于抨击匿名信者的卑鄙无耻下流之极的行径,连年迈的高堂老母都不放过,以此渲染一种悲剧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再次达到一个新高潮,揭示政治斗争的险恶、残酷,殃及善良无辜的母亲,引发读者的良知,义愤填膺,口诛笔伐丑恶势力。
可否设计为母亲闻知儿子第二次猝发心脏病,危在旦夕,母子连心,年事已高,焦虑而亡?这样没有了“舞台性或戏剧性效果”体现在人性的情理之中。同样达到读者对丑恶势力同仇敌忾的情感共鸣。
苍天大政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以大爱无言为核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活着的英雄——活着时被大力宣传,活着时被著书立传,活着时激动勇退二线,甘做人民的公仆。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灵魂的引领!”
“让我们永远用仁爱之心去为人类服务吧!”
(请见谅笔者的“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