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西墙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就一面墙,到今天都没倒塌,还连着两间泥屋,伴着后来新建的红砖楼房。老祖母在墙下靠过,为的是冬日里晒暖那一把老筋骨;父亲在墙下蹲过,为的是每一个雨水和丰年;我和儿时伙伴还有哥姐弟妹也在墙下蹲过,为的是西墙更像一个舞台,我们的身影能透过太阳或者月光,变幻着映照在它的身上。在西墙下嬉戏,是童年最难舍最兴奋和最能勾起童趣的事情。
现在我已长大,童年伙伴甚至亲人都已天各一方,还有更遥远的,老祖母早已仙逝。父亲还在,但已苍老,像西墙一样,也日渐显出他衰老的迹象。但我依然记得,记得父亲在西墙下的身影,记得他在西墙下洒下过的汗水。所以,潜意识里西墙跟父亲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想起西墙或父亲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连带牵出一个。或许想起他们的时候,心绪是很有些相同的。我不知道老祖母去的地方是不是真有天堂,如果有她会不会也像我一样,任它沧桑和变迁,心都不会落下前世的一堵墙?至于儿时伙伴或者哥弟姐妹,我想他们怕都是健忘的,这些年来我从没听他们提过西墙。只言片语都没有。也许他们都忘了。也许与我一样的惦念和感触他们都有,只是不愿说或者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罢了。父亲倒是提过一回,很淡的语调,是个雨天,她说西墙脚下那条路雨天是越来越滑了。
怎么会不滑了?南方的雨说下就下,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父亲可能是真的有些老了,也真有些变化,他可能不记得他壮年时赤脚走在西墙墙角下的蒸腾和湿热了。他可能不记得紧靠西墙的一条泥渠,紧靠泥渠的秧田了。然我的记忆是清晰的,也许童年的天空太单纯太蔚蓝,关于泥土,天空,农事和劳作这样的场景更容易在心底里烙下。而且那么容易生根,且容易开出日后紧依这片土地的果。
老祖母永远都是慈祥可亲的,也许风华和坚忍和艰辛都远去后,儿孙们膝下的环绕该是她最大最满足的幸福。西墙下,她总能掏出好些点心和小吃,然后悠长专注的望着我们,这也许是她晚年最魂牵梦绕的时光。她年迈的身影经常映在睹黄的西墙上。凝固了,像一堆沙。
下雨的时候,老祖母是不来西墙的,西墙身边是父亲开垦了几年的秧田,没有屏障的遮掩,风雨一起,西墙就变得很潮湿。风雨更大些的时候,会有微小细泥也随风雨左右飘忽,飘忽躲闪时又遇着墙壁变成同样微小的细纹路。久而久之,更多些风雨过后,西墙的表面就有些微凸微凹的小泥点了,然这些都是小事,都不会影响到父亲的心情和劳作。是的,父亲早在建房时就考虑了西墙的风雨,所以筑土的时候特意加厚了一层,几阵风雨又算得了什么。他关心的是他的秧苗长得好不好?关心的是西墙身下的水渠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干涸,好滋润他一辈子侍弄的西墙附近的几亩田地和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禾谷。
小孩子不许谁懒觉,这是父亲定的最严厉的一条家规。他说他的儿女不应该有懒惰的习惯。早春三月,立于水有些微凉的秧田,我帮父亲装着扬把。嫩绿的水稻秧苗,被父亲连根拔起后,扎成束,秧苗的根须被父亲洗得洁白,泥层柔软包围着脚,很细腻和贴近的温软。拖着秧把,我在没被父亲弄浊的春水里看到西墙映下的倒影,青山多么苍翠,我和父亲呆在画中。画里很美的依然是西墙。
为什么就那么美,那么在心中难以割舍呢?太阳欲出山梁的时候,西墙的每一处存在都被映照得灿烂;暴风雨骤起的时候,它裸露着它的坦诚和坚强:细雨轻飘的时候,它的浸润着江南烟雨的湿润鲜艳的泥黄,更像一首歌或一场梦,轻落于我儿时明媚的心,而这场梦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也许更会是一辈子,而梦里的歌声又来自哪一宇宙和和星际,摄去我的魂魄。
多么真实,贴近和无所不在的存在。西墙的光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烙下。一烙下就是好些年,而且每一次回望,都能看到西墙就那样可人和无声地立着。像已经融入自己血液里的某些介质,或者它更像我的另一个身影。从我在那片墙撑着的泥屋里呱呱坠地开始,它就注定要存在我的生命里。这也许是另一重人世的因果。
后来,我读散文,读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谢宗玉写的西墙。读他在西墙下那么多的童心和快乐和若有若无的忧伤,我就知道同样的梦也有人做过,同样的西墙也曾在同一片土地上被人深深眷恋和珍藏。我就知道,湖湘大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年才俊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地一步一个脚印扛着“唯楚有才,于斯为胜”这面猎猎大旗。也许,西墙的光影一落下,就有诗心在田地里疯长。
其实就一面墙,到今天都没倒塌,还连着两间泥屋,伴着后来新建的红砖楼房。老祖母在墙下靠过,为的是冬日里晒暖那一把老筋骨;父亲在墙下蹲过,为的是每一个雨水和丰年;我和儿时伙伴还有哥姐弟妹也在墙下蹲过,为的是西墙更像一个舞台,我们的身影能透过太阳或者月光,变幻着映照在它的身上。在西墙下嬉戏,是童年最难舍最兴奋和最能勾起童趣的事情。
现在我已长大,童年伙伴甚至亲人都已天各一方,还有更遥远的,老祖母早已仙逝。父亲还在,但已苍老,像西墙一样,也日渐显出他衰老的迹象。但我依然记得,记得父亲在西墙下的身影,记得他在西墙下洒下过的汗水。所以,潜意识里西墙跟父亲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想起西墙或父亲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连带牵出一个。或许想起他们的时候,心绪是很有些相同的。我不知道老祖母去的地方是不是真有天堂,如果有她会不会也像我一样,任它沧桑和变迁,心都不会落下前世的一堵墙?至于儿时伙伴或者哥弟姐妹,我想他们怕都是健忘的,这些年来我从没听他们提过西墙。只言片语都没有。也许他们都忘了。也许与我一样的惦念和感触他们都有,只是不愿说或者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罢了。父亲倒是提过一回,很淡的语调,是个雨天,她说西墙脚下那条路雨天是越来越滑了。
怎么会不滑了?南方的雨说下就下,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父亲可能是真的有些老了,也真有些变化,他可能不记得他壮年时赤脚走在西墙墙角下的蒸腾和湿热了。他可能不记得紧靠西墙的一条泥渠,紧靠泥渠的秧田了。然我的记忆是清晰的,也许童年的天空太单纯太蔚蓝,关于泥土,天空,农事和劳作这样的场景更容易在心底里烙下。而且那么容易生根,且容易开出日后紧依这片土地的果。
老祖母永远都是慈祥可亲的,也许风华和坚忍和艰辛都远去后,儿孙们膝下的环绕该是她最大最满足的幸福。西墙下,她总能掏出好些点心和小吃,然后悠长专注的望着我们,这也许是她晚年最魂牵梦绕的时光。她年迈的身影经常映在睹黄的西墙上。凝固了,像一堆沙。
下雨的时候,老祖母是不来西墙的,西墙身边是父亲开垦了几年的秧田,没有屏障的遮掩,风雨一起,西墙就变得很潮湿。风雨更大些的时候,会有微小细泥也随风雨左右飘忽,飘忽躲闪时又遇着墙壁变成同样微小的细纹路。久而久之,更多些风雨过后,西墙的表面就有些微凸微凹的小泥点了,然这些都是小事,都不会影响到父亲的心情和劳作。是的,父亲早在建房时就考虑了西墙的风雨,所以筑土的时候特意加厚了一层,几阵风雨又算得了什么。他关心的是他的秧苗长得好不好?关心的是西墙身下的水渠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干涸,好滋润他一辈子侍弄的西墙附近的几亩田地和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禾谷。
小孩子不许谁懒觉,这是父亲定的最严厉的一条家规。他说他的儿女不应该有懒惰的习惯。早春三月,立于水有些微凉的秧田,我帮父亲装着扬把。嫩绿的水稻秧苗,被父亲连根拔起后,扎成束,秧苗的根须被父亲洗得洁白,泥层柔软包围着脚,很细腻和贴近的温软。拖着秧把,我在没被父亲弄浊的春水里看到西墙映下的倒影,青山多么苍翠,我和父亲呆在画中。画里很美的依然是西墙。
为什么就那么美,那么在心中难以割舍呢?太阳欲出山梁的时候,西墙的每一处存在都被映照得灿烂;暴风雨骤起的时候,它裸露着它的坦诚和坚强:细雨轻飘的时候,它的浸润着江南烟雨的湿润鲜艳的泥黄,更像一首歌或一场梦,轻落于我儿时明媚的心,而这场梦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也许更会是一辈子,而梦里的歌声又来自哪一宇宙和和星际,摄去我的魂魄。
多么真实,贴近和无所不在的存在。西墙的光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烙下。一烙下就是好些年,而且每一次回望,都能看到西墙就那样可人和无声地立着。像已经融入自己血液里的某些介质,或者它更像我的另一个身影。从我在那片墙撑着的泥屋里呱呱坠地开始,它就注定要存在我的生命里。这也许是另一重人世的因果。
后来,我读散文,读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谢宗玉写的西墙。读他在西墙下那么多的童心和快乐和若有若无的忧伤,我就知道同样的梦也有人做过,同样的西墙也曾在同一片土地上被人深深眷恋和珍藏。我就知道,湖湘大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年才俊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地一步一个脚印扛着“唯楚有才,于斯为胜”这面猎猎大旗。也许,西墙的光影一落下,就有诗心在田地里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