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节众正盈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登营从四哨变成八哨,以前的四个哨官也是纷纷晋升,都有了千总的官身。
董有银、黄阳、邓黑子、高亮四个人作为守备官兼任坐营官王争的左膀右臂,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批千总,每人管着两哨的战兵,实打实的在权军将。
拿起名单,从左到右,新晋的八个哨官分别是任汉、刘四、杜远、高升、祈正玉、韩大远、宋钢、尹德功。
这八个人都是从全营的队官中筛选出来,既有原来义井庄的老人,也有第一次扩后招入营的,个个都是一身的军功,响当当的胶东汉子。
嫡系盐丁大队为了把控日益增长的地盘,自然也是同步扩招。
六大队嫡系盐丁,虽然内里的称呼与文登营不同,但编制骨子里都是一样的,一大队的人数就是战兵一哨相同。
相比文登营,嫡系盐丁大队筛选起来就更是麻烦,因为人太多了,各地的大小头目都想试一试,很多地方盐丁对自己身手有自信的也都来凑凑热闹,考较时间比文登营多了一个月。
这次王争将整个盐丁系统一分为二,交由邵勇和刑一刀指挥,他们两个每人带着三大队嫡系盐丁,负责地区都不一样。
牛平亮依然是金山左地界的地方盐丁大头目,小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坦了,至于嫡系盐丁,那边的水太深,他是不想去碰,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邵勇手下的三名嫡系大队长分别是金山左的林强,海阳的董牧,寻山的丁启光。
刑一刀则管着靖海的尹宗禹、奇山的陆井荣与威海齐成硕三名嫡系盐丁大队长。
地方上的盐丁太多了,王争为了能牢牢把权利握在自己手里,也是绞尽脑汁。
六大队嫡系层层交织,牢牢把控着半个登州府的地皮,一旦哪里的盐丁惹事生非败坏了巡检司的名声,就算是一些小头目,嫡系大队都有权先行处置过后禀告。
如果是大头目生事,则会第一时间上报到王争的守备府,嫡系盐丁大队长亲自出面解决。
说白了,王争也对错综复杂的盐丁系统不放心,自己靠这个起家,总不能在这上头再出乱子,设立嫡系盐丁的目的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最初目的有些相似,都是为了真正控制手下人。
不同的是王争还有其他的目的,赤山一战中能看得出来,嫡系盐丁在协调调度地方盐丁上起的作用很大,他们也是地方盐丁能形成战斗力的关键。
入选嫡系盐丁的人本身就是盐路上的老杆子,有些人还有盐贩子和盐商的背景,终年在朝廷卫所一旁驻扎,唯王争之命是从。
卫所的百户、千户等军官出城都要经过巡检司关卡,这让王争更得心应手的把登州府握在手里。
换句话来说,嫡系盐丁驻守地区几月一换,互相的驻守地区相隔不远,一旦哪个地方出了乱子,可以第一时间赶赴解决。
遇到大的战事,嫡系盐丁则可以让王争的命令更方便的下达到各地。
招兵这期间宁海不平静,朝堂更是不平静,甚至可以说出了大事。
前内阁首辅,自号‘孤臣’的温体仁与张汉儒密谋,抗章诋毁钱谦益、瞿式耜居乡不法。
崇祯皇帝下诏,温体仁从中主持之,决裁二人下诏狱严讯。
钱谦益自知危急当然不肯等死,遂求救于司礼太监曹化淳,不想这件事被张汉儒得知,张汉儒是温体仁在朝堂上的二狗子,当然第一时间就通报。
温体仁自恃皇宠,竟密奏崇祯皇帝,要一并连坐曹化淳的罪过,崇祯皇帝十分相信温体仁,暗示之。
曹化淳在皇帝身边待了几十年,最擅长的就是明哲保身,本来就没打算帮钱谦益,但温体仁却把他也抖了出去。
得到皇帝的暗示,曹化淳当然是狗急跳墙,一股脑把知道的全说了,崇祯皇帝由此尽知张汉儒奸状及温体仁密谋一事,稍稍思量,这温体仁怕是有党。
崇祯皇帝龙颜大怒,将温体仁与张汉儒等人立枷入狱,召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周延儒得以再入内阁辅政。
温体仁是崇祯年间在任期间最长的内阁首辅,历任首辅中,他也是崇祯皇帝信任的最为彻底的一个,对他的提议,皇帝几乎是无所不准。
对于生性多疑的崇祯帝来说,能信任一个人到这种地步是十分不容易的,温体仁继任的时候,内外形势也还有可能好转,他本可以力图中兴。
然温体仁当朝多年,几无建树,对于内外形势上的建言无不是令朝廷境况更加雪上加霜,有用的政策更是一个没有。
其用人多以名节而不考量实际能力,对于愈演愈烈的中原流寇不加理睬,听之任之,对于辽东清军则是一让再让,撤贤任庸。
政治上嫉妒贤才,翻阉党逆案,任人唯亲,极力排斥异己,但温体仁倒台后最兴奋的倒不是齐党、楚党,而是东林士人。
温体仁任内阁首辅时起码做了一件好事,他打压东林党不遗余力,在他任期时朝堂上的‘空话清流’为之一空,不过取代的人虽然不是空话大王,但也都是毫无能力的庸才。
奸相温体仁倒了,东林士子举国欢庆,党魁周延儒再入内阁,甚至有人断言,重现天启年众正盈朝的局面,不远了。
王争得知此事后,却是长叹口气,朝堂上全是所谓‘清流’的时候,不远了。
不管朝堂上如何的惊心动魄,如何的革职与任用,宁海几地依旧是风平浪静,王争每日除了去军营观兵就是练练骑马,练练写字。
忽然有一天,远远的来了一个马兵,带着王争意想不到的消息。
“圣旨到,抚台请宁海王守备前往蓬莱共迎圣驾。”
要说现在登莱两府最有权力的人,无疑就是登莱巡抚杨文岳,上次韩大虎曾说过杨文岳将自己的捷报呈往京师,没想到现在才回来消息。
王争黑着脸摇摇头,朝廷的效率是太慢了,自己这段时间太忙,搞的差点就把这茬忘了,不过也是不敢怠慢,这可是朝廷的圣旨。
其实王争心里也很期待崇祯皇帝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自己带兵收复养马岛,平定宁海兵乱,怎么说也能连升几级,好歹一个登莱副总兵的职务应该是有的?
带着这样的心思,王争跨上马跟着那传令的马兵前往掖县,随行的只有董有银和管清天两个人。
文登营从四哨变成八哨,以前的四个哨官也是纷纷晋升,都有了千总的官身。
董有银、黄阳、邓黑子、高亮四个人作为守备官兼任坐营官王争的左膀右臂,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一批千总,每人管着两哨的战兵,实打实的在权军将。
拿起名单,从左到右,新晋的八个哨官分别是任汉、刘四、杜远、高升、祈正玉、韩大远、宋钢、尹德功。
这八个人都是从全营的队官中筛选出来,既有原来义井庄的老人,也有第一次扩后招入营的,个个都是一身的军功,响当当的胶东汉子。
嫡系盐丁大队为了把控日益增长的地盘,自然也是同步扩招。
六大队嫡系盐丁,虽然内里的称呼与文登营不同,但编制骨子里都是一样的,一大队的人数就是战兵一哨相同。
相比文登营,嫡系盐丁大队筛选起来就更是麻烦,因为人太多了,各地的大小头目都想试一试,很多地方盐丁对自己身手有自信的也都来凑凑热闹,考较时间比文登营多了一个月。
这次王争将整个盐丁系统一分为二,交由邵勇和刑一刀指挥,他们两个每人带着三大队嫡系盐丁,负责地区都不一样。
牛平亮依然是金山左地界的地方盐丁大头目,小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坦了,至于嫡系盐丁,那边的水太深,他是不想去碰,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邵勇手下的三名嫡系大队长分别是金山左的林强,海阳的董牧,寻山的丁启光。
刑一刀则管着靖海的尹宗禹、奇山的陆井荣与威海齐成硕三名嫡系盐丁大队长。
地方上的盐丁太多了,王争为了能牢牢把权利握在自己手里,也是绞尽脑汁。
六大队嫡系层层交织,牢牢把控着半个登州府的地皮,一旦哪里的盐丁惹事生非败坏了巡检司的名声,就算是一些小头目,嫡系大队都有权先行处置过后禀告。
如果是大头目生事,则会第一时间上报到王争的守备府,嫡系盐丁大队长亲自出面解决。
说白了,王争也对错综复杂的盐丁系统不放心,自己靠这个起家,总不能在这上头再出乱子,设立嫡系盐丁的目的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最初目的有些相似,都是为了真正控制手下人。
不同的是王争还有其他的目的,赤山一战中能看得出来,嫡系盐丁在协调调度地方盐丁上起的作用很大,他们也是地方盐丁能形成战斗力的关键。
入选嫡系盐丁的人本身就是盐路上的老杆子,有些人还有盐贩子和盐商的背景,终年在朝廷卫所一旁驻扎,唯王争之命是从。
卫所的百户、千户等军官出城都要经过巡检司关卡,这让王争更得心应手的把登州府握在手里。
换句话来说,嫡系盐丁驻守地区几月一换,互相的驻守地区相隔不远,一旦哪个地方出了乱子,可以第一时间赶赴解决。
遇到大的战事,嫡系盐丁则可以让王争的命令更方便的下达到各地。
招兵这期间宁海不平静,朝堂更是不平静,甚至可以说出了大事。
前内阁首辅,自号‘孤臣’的温体仁与张汉儒密谋,抗章诋毁钱谦益、瞿式耜居乡不法。
崇祯皇帝下诏,温体仁从中主持之,决裁二人下诏狱严讯。
钱谦益自知危急当然不肯等死,遂求救于司礼太监曹化淳,不想这件事被张汉儒得知,张汉儒是温体仁在朝堂上的二狗子,当然第一时间就通报。
温体仁自恃皇宠,竟密奏崇祯皇帝,要一并连坐曹化淳的罪过,崇祯皇帝十分相信温体仁,暗示之。
曹化淳在皇帝身边待了几十年,最擅长的就是明哲保身,本来就没打算帮钱谦益,但温体仁却把他也抖了出去。
得到皇帝的暗示,曹化淳当然是狗急跳墙,一股脑把知道的全说了,崇祯皇帝由此尽知张汉儒奸状及温体仁密谋一事,稍稍思量,这温体仁怕是有党。
崇祯皇帝龙颜大怒,将温体仁与张汉儒等人立枷入狱,召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周延儒得以再入内阁辅政。
温体仁是崇祯年间在任期间最长的内阁首辅,历任首辅中,他也是崇祯皇帝信任的最为彻底的一个,对他的提议,皇帝几乎是无所不准。
对于生性多疑的崇祯帝来说,能信任一个人到这种地步是十分不容易的,温体仁继任的时候,内外形势也还有可能好转,他本可以力图中兴。
然温体仁当朝多年,几无建树,对于内外形势上的建言无不是令朝廷境况更加雪上加霜,有用的政策更是一个没有。
其用人多以名节而不考量实际能力,对于愈演愈烈的中原流寇不加理睬,听之任之,对于辽东清军则是一让再让,撤贤任庸。
政治上嫉妒贤才,翻阉党逆案,任人唯亲,极力排斥异己,但温体仁倒台后最兴奋的倒不是齐党、楚党,而是东林士人。
温体仁任内阁首辅时起码做了一件好事,他打压东林党不遗余力,在他任期时朝堂上的‘空话清流’为之一空,不过取代的人虽然不是空话大王,但也都是毫无能力的庸才。
奸相温体仁倒了,东林士子举国欢庆,党魁周延儒再入内阁,甚至有人断言,重现天启年众正盈朝的局面,不远了。
王争得知此事后,却是长叹口气,朝堂上全是所谓‘清流’的时候,不远了。
不管朝堂上如何的惊心动魄,如何的革职与任用,宁海几地依旧是风平浪静,王争每日除了去军营观兵就是练练骑马,练练写字。
忽然有一天,远远的来了一个马兵,带着王争意想不到的消息。
“圣旨到,抚台请宁海王守备前往蓬莱共迎圣驾。”
要说现在登莱两府最有权力的人,无疑就是登莱巡抚杨文岳,上次韩大虎曾说过杨文岳将自己的捷报呈往京师,没想到现在才回来消息。
王争黑着脸摇摇头,朝廷的效率是太慢了,自己这段时间太忙,搞的差点就把这茬忘了,不过也是不敢怠慢,这可是朝廷的圣旨。
其实王争心里也很期待崇祯皇帝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自己带兵收复养马岛,平定宁海兵乱,怎么说也能连升几级,好歹一个登莱副总兵的职务应该是有的?
带着这样的心思,王争跨上马跟着那传令的马兵前往掖县,随行的只有董有银和管清天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