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被俘虏的鱼文集 > 媒妁之言的情

媒妁之言的情

作者:被俘虏的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母亲有兄弟姐妹七人,我母亲是老大,三个妹妹,三个弟弟。我幺妲(就是我的小姨,在我们的家乡经常用妲这个称呼来代替姨)是家中的老幺。作为一般家中的老幺应该是比较受疼爱的,可是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即使老幺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承受着沉重的体力劳动和吃不饱的遭遇?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家庭里的女子一样,幺妲没读多少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阿拉伯数字。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残留在她们那个年代的封建思想中。么妲除了不识字外,很能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会绣花织毛衣,做女红在村里是一流的。我小时候就经常跟在她屁股后面到邻居家借花样,看她们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诉说女孩的心事。

    农村的女子一般到十七八岁就该说婆家了,那个时候很少自由恋爱,就是靠裹着一双小脚的村里媒婆,,颤颤巍巍地在各个村子来回穿梭,成就一对一对或幸福或悲伤的姻缘。我的幺妲也不例外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路。到了她说婆家的年纪,记得第一次在媒婆的介绍下,她相亲的对象是一个子高高并不帅的邻村小伙子。我那时上小学吧,见到来相亲的,高兴得很,因为第一次相亲都要带礼物,当然免不了有好吃的能解解我的嘴馋。所以相对么妲来说,我甚至表现得比她还要兴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原因,第一次相亲没成功。好像是么妲看不上那个小伙子吧,具体原因我也记不得了。结果带来的东西也给退回去了。那时相亲不成,礼物都是要退回的。让我白开心了一场,到底还是让我失望了。

    又隔了个把月,星期六的晚上,幺妲对我说,明天去二姨家。二姨在另外一个村子,与我们村子相隔一条河,隔着河对岸相互喊话都听得见。有时候有急事,就双手合捧,做一个喇叭状,对着手使劲喊:河那边的某某。喊过很多声后,河那边的人终于听见了,于是就急急地奔到河边。两个人就像放高音喇叭一样对喊。很多次和二姨就这样交流着生活中的诸多事情。如果选择渡船,可以很快到二姨家,可是我们这边村子里没有渡船,只有二姨他们村才有。那我们只好走路去,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听说要去走亲戚,我兴奋地一夜没睡着觉。一般到亲戚家都会有好吃的东西。那时的我,嘴特别馋。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农村很多人家温饱还未解决,民以食为天,生活就是填饱肚子,没有其他更多的追求。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幺妲上路了。由于兴奋,所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对我来说,也并没有觉得有多么漫长。到二姨家时,果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那时没心没肺的真的以为只是走亲戚那么简单。回来后,听么妲和外婆讲,她对二姨隔壁家,那个子矮小、脸色白净的小伙子并没有多少好感。从她们断断续续的语言中,我幼小的耳朵里也灌进了一些只要人品好,个子矮有什么关系,况且那个小伙子有文化,能写会算的劝慰之词。原来去二姨家是给幺妲偷偷去相亲啊,只是二姨间接地变成了媒婆。

    幺妲对于二姨家隔壁的小伙子始终是没有多大的热心,但是由于二姨的极力游说,再加上外婆的劝慰,幺妲也没怎么拒绝。只是每次去二姨家,她都将我拖着,将我当一个挡箭牌,免得被村子里人说闲话。那时在结婚之前两人之间是不能过多的交往的,顶多只是按农村风俗在过节之时,由男方去女方家送礼,两人才见见面。我也乐得混好吃好喝的。每次都屁颠屁颠地吃我的,玩我的,不理会大人之间的事情。

    秋去冬来,冬播之后,是农村最清闲的季节了。粮食收获了,手头有钱了,又是农闲时节,这个季节也是农村人谈婚论嫁的最好时节

    终究还是抵不过命运的定数,幺妲也将在这个季节被嫁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家里,也就是二姨隔壁家的那个小伙子。在她婚嫁的那天,外婆和幺妲都哭得很悲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幺妲从此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以后她不再属于这个家,她的后半生的命运将在另外一个家庭写就。外婆原和幺妲,还有最小的舅舅在一起住。好强的小舅妈和外婆不和,而外婆性格懦弱,每次和小舅妈争吵后,只有暗暗地垂泪。原来幺妲在身边还能够缓解一下气氛,让外婆有一种依靠的底气,有一种受委屈后的倾诉。可是如今女儿要嫁出去了,没了依靠。虽说幺妲在这个家里得到的欢乐并不大于悲伤,但是相对于另外一个完全无法了解,完全陌生的家庭和陌生的环境而言更是恐慌,不知道有多少委屈的未知的日子等着自己,她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哭泣。

    幺妲带着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嫁到小姨爹家了。幺妲从最开始对小姨爹的不如意,随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旧观念竟让幺妲渐渐依赖小姨爹了。旧时的婚姻是先结婚后恋爱。在结婚之前双方根本不了解,结婚后在相处的日子里才慢慢培养出了感情。不像现在的婚姻,经过自由恋爱结婚后,说不定却会在某一天分道扬镳,不受约束,就像自由恋爱一样自由分开。旧时的没有经过恋爱的婚姻并不都是悲剧,如今的自由恋爱的婚姻并不都是喜剧。幺妲和小姨爹也属于先结婚后恋爱。

    小姨爹家很穷,可是穷怕勤劳。幺妲是一个勤快之人,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是农活样样强,操持家务也是一把好手。小姨爹由于能写会算,他们在农活之余,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商店。日子虽说不是很好,但是相对从前的生活来说,也渐渐好转起来。

    我上中专放假回家之后,小姨爹极力邀请我去他们家玩。我也想看看幺妲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他们的商店开在路边一间十来平米的土屋,商店面积狭小,屋子里多我一个人甚至转不过身来。但是幺妲的精神状态不错,满脸笑容,面色红润。小姨爹进货一回来,就给幺妲讲进货的种种事情,而幺妲也笑眯眯地听着,偶尔插上两句。有什么重活小姨爹都会争抢着去做,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来顾客了,也是小姨爹招呼顾客,而让幺妲安心吃饭。有时候小姨爹有什么事情做的不如幺妲的意,幺妲还会训斥小姨爹两句,小姨爹也不见气,仍然笑着陪小心。看来幺妲在这个家里是当家作主了,比起原来在娘家受嫂子的气,现在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小姨爹对人和气可亲,心底善良。我知道是小姨爹一颗爱的心温暖了幺妲冷漠的心,幺妲一颗被生活冰冷的心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小姨爹捂暖了,捂化了。

    小姨爹家底子薄,幺妲刚进小姨爹家的门时,两个弟弟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家里还有一个病残的母亲。小姨爹的父亲已经去世。小姨爹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就是家里的父亲。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幺妲对待两个弟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倾尽自己的能力帮衬。夫妻俩勤扒苦做,既要抚养小的,又要赡养老的,日子苦得能拧出水来。可是对于苦惯了的幺妲来说,并没有觉得日子有多么难,只要有个贴心的人和自己同心协力,什么样的苦都能吃。物资的贫乏比起精神上的快乐不算什么。

    两个弟弟相继长大了,能帮衬一下家里了。可是大了,也要结婚娶老婆了。于是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积蓄都给了两个弟弟结婚成家了,还借了很多的债。可是幺妲并没有怨言,在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她和小姨爹就是家里的父母,就是支撑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家里的老小是他们的义务。也许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古朴的观念。照顾小的,赡养老的,就是家庭长子应尽的义务。不会像现在的家庭,为一点金钱利益,就闹得兄弟不和,夫妻反目。

    后来由于我舅舅们都到镇上做生意,也将幺妲和小姨爹怂恿出来,将商店由村里开到了镇上。夫妻俩二人吃苦耐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门做早起赶集人的生意,天黑透了才收摊。他们做生意老实,实在,讲究和气生财,生意竟然要比其他同行要好许多。加上弟弟们都成家了,负担减轻了。终于苦尽甘来,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在共同苦难的生活中,两人并没有多少的情和爱可以倾诉,也没有多少浪漫的举动来证明他们日渐成长的爱情。他们只是想好好照顾老的,抚养好小的,尽到他们的责任,他们是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正是因为责任感和两颗彼此体贴对方的心,让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心越靠越近,情越走越深。

    比较起现代漫天飞舞的离婚的自由恋爱,古老的媒妁之言的婚姻的模式不一定是不幸福的,只要双方有责任感和一颗彼此体贴的心,一样会有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