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_分卷阅读_23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风起龙城、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星门、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闽商文化和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福建多山少平原,背山向海洋,老天似乎注定了福建人的世代以海洋起家创业的命运。
据说,唐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发达,那时已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明末清初时代,泉属各县人民纷纷出洋谋生,出现“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的局面。
郑氏集团依靠官府的支持,最终夺得东南海上的贸易大权。闽南商帮往往凭借家族的势力行商,正如《闽书》云:漳州“族大之家,多入海贸易,散之他郡。”在向海外进行贸易时,闽南商帮也不放弃国内市场,《厦门志》称“海商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岁往来数次。”闽南商帮在经商过程中以闽南网络为中心,靠此收集商业信息,并代为解决商品和金钱方面纠纷等。
汉唐集团根据那面世界的《长崎福建帮零星名册的探讨》资料,查到了在长崎闽南帮的名单,其中有陈氏泰益号、梁氏和昌号、郑氏永记号、林氏振利号、万氏震丰号等5家商号及家属共58人。
如果按籍贯分,其中泉州府为52名,故也可称为泉州帮。
闽南商帮利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优势,基本上垄断对台贸易,如从宋代起,闽台贸易是在泉州港和台北港进行,明代拓展到漳州的月港、晋江的安平、惠安的獭窟、厦门附近的嵩屿、浯屿、曾厝和台湾的基隆、热兰遮城等地对渡。
当定远侯郑联在泉州城内大肆抄家时,顾问团苏波团长对着手中的资料查看,发现这家伙还真是选择性执法……专挑过去与郑家不和的,或者走得太近的商号下手……这是建立自己的商业网啊……
苏波团长当时把信息传回汉唐集团……苏波团长得到的回信是“静观其变”,这就是任由他郑家自己发展……苏波团长也只能尽量要求不杀人,那些人家流放台湾之时,怎么也要保持人家一些基本生活物资了……
这些人到了台湾后,汉唐集团便按照自己的方法,把他们的大家族打散来安置了。
这件事情也没有想隐瞒谁,于是就很快传遍了台湾。
王三从这个小男孩子的口音确定这家可能就是那些流放的人家中的一个了。
一个年轻女子从铺子里又抱出了几匹麻布,王三看到那年轻女子真是好看,另一眼就看出那麻布正是北镇布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乐趣和麻烦
王三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小女子,还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
他本想细看一下,但那个小女子却先迎着他的目光看他了。
王三立刻慌了神,心跳得厉害,马上偏头装着认真查看那小小摊位上的几匹麻布。
他随便伸手摸摸,感觉那麻布的质量非常不错,便询问了价钱,却始终没有敢正视那小女子的目光。
那小女子的声音很好听,这一类北镇麻布的价钱也很公道,王三冲动地伸手挥了一下,说道:“我都买下吧——”
那小小摊位上只不过仅有几匹而已,不多。
“客官,算上这些?”那个小女子把怀里的几匹也放到了摊上,高兴地问道。
王三还是没有敢看她,只看了一眼那刚放上的布匹,它和原先的麻布是一样的种类。
他咽了口唾沫,大方地表示说:“正是。”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那男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要银两还是马票?”王三一边整理麻布一边问道。
男孩子抢着说道:“要马票……买米便宜些……”
王三发现了一个问题,买得太多了,拿不了……不是重量问题,而是体积拿不了……
那男孩子说:“客官,我家有独轮车,我帮你送……”
“我家在赤嵌。”
“客官,我经常独自去那里……路上甚是平安好走。”
“好吧。”
男孩子推起了车子,那是一种这个地区常见的独轮车……他推车的样子有些笨拙,但是在市场的路上推起来还算可以。
市场的路面大多是红砖铺成的,平整且易于行车。
但是上了热赤大道后就不一样了,三合土地面可比不上红砖路。
王三马上接过了独轮车,再让他推,他都能推到沟里去。
王三自己一推起来才真真感受到这原来的独轮车要有多沉重……远远比不上红星独轮车轻快了,幸好买的物件不重。
这一路上,王三知道了这个男孩子的家世……和他姐姐的事情。
他叫刘国良,爹爹原是刘家商号的大掌柜,原本日子不错,他上私塾,姐姐刘氏家中待嫁……泉州城破了之后,刘家上上下下都被抄了……也连带着他家也遭殃了,都一同被流放到了台湾……爹爹现在在赤嵌地区帮助刘家打理生意,这个市场里就是他家租住的地方,地方偏了些但房钱便宜……母亲身体不好,只能他和姐姐打理一下生意……幸亏爹爹以前有个朋友可以赊货给他家里。
王三说道:“你爹爹竟然把家里的生意扔给你们两个,他自己去帮助刘家?”
“客官不知,主家现在正是缺人之时,如何能先顾本家?”
“那倒是,可惜辛苦你们姐弟了……”
“不辛苦,只是累了些。”
王三放下车子,一把抱起他,将他置于车上,笑着说:“以后不要叫我客官了,三哥就好……这兵荒马乱之际,小小的人儿也要做生意……”
一路上两人有问有答,很快更加亲近起来。到了王家后,王三说:“刘国良,你现在知道我家在哪里,等我路过热兰遮城时,再将车子给你家送回……”
“三哥,那太辛苦你了,莫不如我自己推空车回去吧……”
“跟三哥莫要客气!这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再回去……”
此时,王四也已经放了寒假,听到哥哥回来,首先跑出了房子,却先是看到了刘国良。
刘国良先是一愣,他看见一个年纪与自己相仿的人,却是留着汉唐集团人的头发,又想起三哥在路上介绍过的弟弟王四……刘国良抢先自己介绍了自己。
王四也大方地说道:“我叫王四光,是范老师给我起的名字。”
整个过年期间,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一直没有闲着。
他和船厂的几个技术员们匆匆吃完年夜饭后,一个人又去测量河口基地送来木构件——其实送来时,都测量过了,但是吴杰厂长喜欢再测量一遍。不是不信任其他技术员,他只不过喜欢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或者说是个喜欢亲历亲为的人。
这次安江造船厂定型的两种台湾级帆船,在最后定型时相当艰难,它完全是在争吵中产生,其实吴杰厂长这个最后实施者却不知道。
这其中的争吵是由若干资料派和业余爱好者们发起的。
早在安江造船厂还在为机帆船忙活着,没有决定开始建帆船的时候,这争吵就开始了。只不过都是发生在舰船论坛里,对舰船不感兴趣的人不知道,或者看看就退出了。
首先争论的是普通帆船和飞剪船。
普通帆船的好处很显而易见,建造方便,操纵技术要求简单,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按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这个阶段应该跨越不了。
提议上马飞剪船的理由也很充足。
在那面的世界里,飞剪船的发源地应在北美。
飞剪船的肇始定于1843年北美纽约、波士顿一带的飞剪艏双桅船,但是真正的奔波于大洋上的高桅飞剪货船其实只活跃于1850~1856年间。
1850左右先后在旧金山和墨尔本附近发现的金矿。当时的北美西海岸和澳洲东海岸都是人迹罕至的半蛮荒、未开发地区,墨尔本建立才10年多。
所以突然从世界各地涌入的人潮使当地杯水车薪的生产力无所适从——再加上新的移民基本上都是来淘金的,而不会增加本地的生产力,甚至连移民船的船长和水手到了当地后也会把船丢在港里烂掉,头也不回去了金矿。
因此从近便的处所进口普通日用品和耗材就成为必须,而且当地淘金者有的是硬通货。但是偏偏没有近便的场所,当时世界上制成品出口大户是西欧和北美东海岸,但是在铁路还没有怎么四通八达的年代,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旧金山的最近路线就是南绕合恩角这条十分凶险的道路。
尽管如此,硬通货的诱惑使越洋货运不仅大大有利可图——运费一度涨至普通运费(当时按体积不按重量计算运费)的5~10倍——而且承运船只的速度越快,运费还更高:因为谁也不知道金矿什么时候会开采完,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只能与当天的黄金开采量挂钩,而不论黄金什么时候采完,总之日益耗尽是必然趋势,有了如此的期望,自然物价就必须日益向均价回落。
这样,黄金催生的高昂物价和物价与日俱减、刻不容缓的形势就催生了北美飞剪船——一切为了快,即使货物量不足,那样卖得才贵呢!于是船型瘦长,但是型深很大,不然在恶劣天气下稳定性堪忧,同时桅杆很高,常常挂五层帆,在顶桅之上还有“天帆”,而且翼帆是不可缺少的,最牛的则是翼帆不像一般情况下只在平静天候下使用,许多引用的航海日志可以看出绕过合恩角时还挂着翼帆!
当然,这除了是分秒必夺之外,也是无奈,船上水手人数为了压低成本而少的可怜,其中不少还是奔去掘金的破落户、流浪汉和逃犯,根本不是水手。
这样,不仅在航行中很少收帆——绕过合恩角时断个上、顶桅是家常便饭——而且航行时也不中途进港下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起锚:当时毕竟没有辅助小蒸汽机,出发、到达时都由港务人员负责起锚、下锚。
整个掘金热的5~6年中,纽约和波士顿共建造飞剪货船50多艘,而且由起始的一千吨左右最后飙升至2500多吨,最大的则有4000多吨。大多长70余米,宽10米有限,1:7的长宽比在今天看来算是短胖型了,但在当时就是瘦削的代表,完全以木料建造,但能够建造如此长的舰体必然是利用的对角线肘板加固船壳内部才能办到。
因为北美飞剪船活跃的这5年,铁木混合建造还没开发出来。
一般飞剪船的航速可在一天之内平均达到15~17节,从而日行三百多海里,而峰值则能超过20节。而且后来越造越大的飞剪船,抗风能力进一步提高,航速竟超越早期的小船。
提议飞剪船的技术员给完了上述的资料后,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还想要什么资料?用不用我们再找一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数控木工机床要比那时候的美国佬加工能力强吧?就是普通的木工设备也远超那时候了吧?”
看完了这些资料后,提议普通帆船的技术员们只是轻轻问了几个问题:“风平浪静时你怎么玩?飞剪船自身船舱狭窄,补给携带和居住环境极受拘束,续航能力极弱你怎么办?如果我们现在就能玩大吨位的,当然也不用争了——它兴波能力强,同样引起的浪损也大,你怎么解决?如果是小吨位的,我们也不用争了,当个快速通讯船、交通船自然可以,可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商船——”
普通帆船的提议者们赢了,但是又马上分为横帆党和纵帆党,吵得更厉害了。
但是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不知道这些,那时他正带着人修建测试水池呢。
这个测试水池全长五米,宽三米,深一米二,全水泥结构。
在池壁上,留着若干孔洞,这是为了模仿洋流准备的。风力准备就很简单了,他去找叶闯,直接要了两台紫云号上拆下的电风扇。
当时叶闯问道:“模仿风向和风力我懂,可是用得着两台吗?”
吴杰厂长认真地说:“用得着,海上哪里只有一种风向的风?那是游戏里才有的,你没玩过大航海时代吧?”
“没玩过——”
“啊,那你人生会少了很多乐趣——”
“呵,呵,不一定吧,吴厂长,你不知道论坛里吵得厉害?”
“不知道——”
“啊,吴厂长,现在你知道了,你未来会多了好多麻烦——”
第三百一十七章纵帆党和横帆党
纵帆党说:“15世纪中叶,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欧洲人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封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纵帆船。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称赞这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杰作”。
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
横帆党说:“大明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海船百余艘和二三万水军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涉沧溟十万余里,遍及亚非30余国。
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下西洋突破了以往的西洋航线,郑和船队多次到达东非海岸的麻林地,而且开辟了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海岸各港口的多条远距离横渡印度洋的航线。最远达比剌,那里就是现在的莫桑比克港,也到了孙剌,就是现在的索法拉港。
郑和下西洋以空前绝后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先从事远洋航海和探险活动,沟通了东西洋的海上航路,就此联接了亚非的大片海域。
郑和率先为人类的远洋航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把大的航海事业推向鼎盛,并为开辟世界新航路铺平了东方的海道。”
纵帆党说:“然后呢?宣传完天威有个什么收获?”
横帆党说:“那也比给亚洲人民带来苦难的殖民主义强吧?”
在安江造船厂建好了测试水池后,吴杰厂长和技术员樊修又开始制造船模。为了让测试效果更好一点,他们把比例设在了一比十。
樊修技术员说:“哈,我从没有做过这么大的船模……我们幸好有图纸。”
吴杰厂长笑着说:“我也没有做过,在那面的世界,我们哪里有那样的财力和精力?现在多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闽商文化和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福建多山少平原,背山向海洋,老天似乎注定了福建人的世代以海洋起家创业的命运。
据说,唐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发达,那时已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明末清初时代,泉属各县人民纷纷出洋谋生,出现“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的局面。
郑氏集团依靠官府的支持,最终夺得东南海上的贸易大权。闽南商帮往往凭借家族的势力行商,正如《闽书》云:漳州“族大之家,多入海贸易,散之他郡。”在向海外进行贸易时,闽南商帮也不放弃国内市场,《厦门志》称“海商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岁往来数次。”闽南商帮在经商过程中以闽南网络为中心,靠此收集商业信息,并代为解决商品和金钱方面纠纷等。
汉唐集团根据那面世界的《长崎福建帮零星名册的探讨》资料,查到了在长崎闽南帮的名单,其中有陈氏泰益号、梁氏和昌号、郑氏永记号、林氏振利号、万氏震丰号等5家商号及家属共58人。
如果按籍贯分,其中泉州府为52名,故也可称为泉州帮。
闽南商帮利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优势,基本上垄断对台贸易,如从宋代起,闽台贸易是在泉州港和台北港进行,明代拓展到漳州的月港、晋江的安平、惠安的獭窟、厦门附近的嵩屿、浯屿、曾厝和台湾的基隆、热兰遮城等地对渡。
当定远侯郑联在泉州城内大肆抄家时,顾问团苏波团长对着手中的资料查看,发现这家伙还真是选择性执法……专挑过去与郑家不和的,或者走得太近的商号下手……这是建立自己的商业网啊……
苏波团长当时把信息传回汉唐集团……苏波团长得到的回信是“静观其变”,这就是任由他郑家自己发展……苏波团长也只能尽量要求不杀人,那些人家流放台湾之时,怎么也要保持人家一些基本生活物资了……
这些人到了台湾后,汉唐集团便按照自己的方法,把他们的大家族打散来安置了。
这件事情也没有想隐瞒谁,于是就很快传遍了台湾。
王三从这个小男孩子的口音确定这家可能就是那些流放的人家中的一个了。
一个年轻女子从铺子里又抱出了几匹麻布,王三看到那年轻女子真是好看,另一眼就看出那麻布正是北镇布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乐趣和麻烦
王三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小女子,还是在这么近的距离下。
他本想细看一下,但那个小女子却先迎着他的目光看他了。
王三立刻慌了神,心跳得厉害,马上偏头装着认真查看那小小摊位上的几匹麻布。
他随便伸手摸摸,感觉那麻布的质量非常不错,便询问了价钱,却始终没有敢正视那小女子的目光。
那小女子的声音很好听,这一类北镇麻布的价钱也很公道,王三冲动地伸手挥了一下,说道:“我都买下吧——”
那小小摊位上只不过仅有几匹而已,不多。
“客官,算上这些?”那个小女子把怀里的几匹也放到了摊上,高兴地问道。
王三还是没有敢看她,只看了一眼那刚放上的布匹,它和原先的麻布是一样的种类。
他咽了口唾沫,大方地表示说:“正是。”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那男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要银两还是马票?”王三一边整理麻布一边问道。
男孩子抢着说道:“要马票……买米便宜些……”
王三发现了一个问题,买得太多了,拿不了……不是重量问题,而是体积拿不了……
那男孩子说:“客官,我家有独轮车,我帮你送……”
“我家在赤嵌。”
“客官,我经常独自去那里……路上甚是平安好走。”
“好吧。”
男孩子推起了车子,那是一种这个地区常见的独轮车……他推车的样子有些笨拙,但是在市场的路上推起来还算可以。
市场的路面大多是红砖铺成的,平整且易于行车。
但是上了热赤大道后就不一样了,三合土地面可比不上红砖路。
王三马上接过了独轮车,再让他推,他都能推到沟里去。
王三自己一推起来才真真感受到这原来的独轮车要有多沉重……远远比不上红星独轮车轻快了,幸好买的物件不重。
这一路上,王三知道了这个男孩子的家世……和他姐姐的事情。
他叫刘国良,爹爹原是刘家商号的大掌柜,原本日子不错,他上私塾,姐姐刘氏家中待嫁……泉州城破了之后,刘家上上下下都被抄了……也连带着他家也遭殃了,都一同被流放到了台湾……爹爹现在在赤嵌地区帮助刘家打理生意,这个市场里就是他家租住的地方,地方偏了些但房钱便宜……母亲身体不好,只能他和姐姐打理一下生意……幸亏爹爹以前有个朋友可以赊货给他家里。
王三说道:“你爹爹竟然把家里的生意扔给你们两个,他自己去帮助刘家?”
“客官不知,主家现在正是缺人之时,如何能先顾本家?”
“那倒是,可惜辛苦你们姐弟了……”
“不辛苦,只是累了些。”
王三放下车子,一把抱起他,将他置于车上,笑着说:“以后不要叫我客官了,三哥就好……这兵荒马乱之际,小小的人儿也要做生意……”
一路上两人有问有答,很快更加亲近起来。到了王家后,王三说:“刘国良,你现在知道我家在哪里,等我路过热兰遮城时,再将车子给你家送回……”
“三哥,那太辛苦你了,莫不如我自己推空车回去吧……”
“跟三哥莫要客气!这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再回去……”
此时,王四也已经放了寒假,听到哥哥回来,首先跑出了房子,却先是看到了刘国良。
刘国良先是一愣,他看见一个年纪与自己相仿的人,却是留着汉唐集团人的头发,又想起三哥在路上介绍过的弟弟王四……刘国良抢先自己介绍了自己。
王四也大方地说道:“我叫王四光,是范老师给我起的名字。”
整个过年期间,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一直没有闲着。
他和船厂的几个技术员们匆匆吃完年夜饭后,一个人又去测量河口基地送来木构件——其实送来时,都测量过了,但是吴杰厂长喜欢再测量一遍。不是不信任其他技术员,他只不过喜欢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或者说是个喜欢亲历亲为的人。
这次安江造船厂定型的两种台湾级帆船,在最后定型时相当艰难,它完全是在争吵中产生,其实吴杰厂长这个最后实施者却不知道。
这其中的争吵是由若干资料派和业余爱好者们发起的。
早在安江造船厂还在为机帆船忙活着,没有决定开始建帆船的时候,这争吵就开始了。只不过都是发生在舰船论坛里,对舰船不感兴趣的人不知道,或者看看就退出了。
首先争论的是普通帆船和飞剪船。
普通帆船的好处很显而易见,建造方便,操纵技术要求简单,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按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这个阶段应该跨越不了。
提议上马飞剪船的理由也很充足。
在那面的世界里,飞剪船的发源地应在北美。
飞剪船的肇始定于1843年北美纽约、波士顿一带的飞剪艏双桅船,但是真正的奔波于大洋上的高桅飞剪货船其实只活跃于1850~1856年间。
1850左右先后在旧金山和墨尔本附近发现的金矿。当时的北美西海岸和澳洲东海岸都是人迹罕至的半蛮荒、未开发地区,墨尔本建立才10年多。
所以突然从世界各地涌入的人潮使当地杯水车薪的生产力无所适从——再加上新的移民基本上都是来淘金的,而不会增加本地的生产力,甚至连移民船的船长和水手到了当地后也会把船丢在港里烂掉,头也不回去了金矿。
因此从近便的处所进口普通日用品和耗材就成为必须,而且当地淘金者有的是硬通货。但是偏偏没有近便的场所,当时世界上制成品出口大户是西欧和北美东海岸,但是在铁路还没有怎么四通八达的年代,从北美东海岸到达旧金山的最近路线就是南绕合恩角这条十分凶险的道路。
尽管如此,硬通货的诱惑使越洋货运不仅大大有利可图——运费一度涨至普通运费(当时按体积不按重量计算运费)的5~10倍——而且承运船只的速度越快,运费还更高:因为谁也不知道金矿什么时候会开采完,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只能与当天的黄金开采量挂钩,而不论黄金什么时候采完,总之日益耗尽是必然趋势,有了如此的期望,自然物价就必须日益向均价回落。
这样,黄金催生的高昂物价和物价与日俱减、刻不容缓的形势就催生了北美飞剪船——一切为了快,即使货物量不足,那样卖得才贵呢!于是船型瘦长,但是型深很大,不然在恶劣天气下稳定性堪忧,同时桅杆很高,常常挂五层帆,在顶桅之上还有“天帆”,而且翼帆是不可缺少的,最牛的则是翼帆不像一般情况下只在平静天候下使用,许多引用的航海日志可以看出绕过合恩角时还挂着翼帆!
当然,这除了是分秒必夺之外,也是无奈,船上水手人数为了压低成本而少的可怜,其中不少还是奔去掘金的破落户、流浪汉和逃犯,根本不是水手。
这样,不仅在航行中很少收帆——绕过合恩角时断个上、顶桅是家常便饭——而且航行时也不中途进港下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起锚:当时毕竟没有辅助小蒸汽机,出发、到达时都由港务人员负责起锚、下锚。
整个掘金热的5~6年中,纽约和波士顿共建造飞剪货船50多艘,而且由起始的一千吨左右最后飙升至2500多吨,最大的则有4000多吨。大多长70余米,宽10米有限,1:7的长宽比在今天看来算是短胖型了,但在当时就是瘦削的代表,完全以木料建造,但能够建造如此长的舰体必然是利用的对角线肘板加固船壳内部才能办到。
因为北美飞剪船活跃的这5年,铁木混合建造还没开发出来。
一般飞剪船的航速可在一天之内平均达到15~17节,从而日行三百多海里,而峰值则能超过20节。而且后来越造越大的飞剪船,抗风能力进一步提高,航速竟超越早期的小船。
提议飞剪船的技术员给完了上述的资料后,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还想要什么资料?用不用我们再找一些——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数控木工机床要比那时候的美国佬加工能力强吧?就是普通的木工设备也远超那时候了吧?”
看完了这些资料后,提议普通帆船的技术员们只是轻轻问了几个问题:“风平浪静时你怎么玩?飞剪船自身船舱狭窄,补给携带和居住环境极受拘束,续航能力极弱你怎么办?如果我们现在就能玩大吨位的,当然也不用争了——它兴波能力强,同样引起的浪损也大,你怎么解决?如果是小吨位的,我们也不用争了,当个快速通讯船、交通船自然可以,可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商船——”
普通帆船的提议者们赢了,但是又马上分为横帆党和纵帆党,吵得更厉害了。
但是安江造船厂的厂长吴杰不知道这些,那时他正带着人修建测试水池呢。
这个测试水池全长五米,宽三米,深一米二,全水泥结构。
在池壁上,留着若干孔洞,这是为了模仿洋流准备的。风力准备就很简单了,他去找叶闯,直接要了两台紫云号上拆下的电风扇。
当时叶闯问道:“模仿风向和风力我懂,可是用得着两台吗?”
吴杰厂长认真地说:“用得着,海上哪里只有一种风向的风?那是游戏里才有的,你没玩过大航海时代吧?”
“没玩过——”
“啊,那你人生会少了很多乐趣——”
“呵,呵,不一定吧,吴厂长,你不知道论坛里吵得厉害?”
“不知道——”
“啊,吴厂长,现在你知道了,你未来会多了好多麻烦——”
第三百一十七章纵帆党和横帆党
纵帆党说:“15世纪中叶,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欧洲人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封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纵帆船。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称赞这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杰作”。
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
横帆党说:“大明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统率海船百余艘和二三万水军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涉沧溟十万余里,遍及亚非30余国。
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下西洋突破了以往的西洋航线,郑和船队多次到达东非海岸的麻林地,而且开辟了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海岸各港口的多条远距离横渡印度洋的航线。最远达比剌,那里就是现在的莫桑比克港,也到了孙剌,就是现在的索法拉港。
郑和下西洋以空前绝后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先从事远洋航海和探险活动,沟通了东西洋的海上航路,就此联接了亚非的大片海域。
郑和率先为人类的远洋航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把大的航海事业推向鼎盛,并为开辟世界新航路铺平了东方的海道。”
纵帆党说:“然后呢?宣传完天威有个什么收获?”
横帆党说:“那也比给亚洲人民带来苦难的殖民主义强吧?”
在安江造船厂建好了测试水池后,吴杰厂长和技术员樊修又开始制造船模。为了让测试效果更好一点,他们把比例设在了一比十。
樊修技术员说:“哈,我从没有做过这么大的船模……我们幸好有图纸。”
吴杰厂长笑着说:“我也没有做过,在那面的世界,我们哪里有那样的财力和精力?现在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