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炼二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干天前,在那间器械完备,技术一流的医院中,她被确认得了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医生曾用他那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告诉她,病毒会一点一点蚕食她的心脏。是的,是心脏。科技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昌明了,人身上什么都可以做假,都可以重装,甚至连思想也可以通过某种昂贵的方式遗传,但惟有心脏,还那么脆弱。那些医学家们几乎已经可以高兴的向世界宣布,生命将不再受到侵害时,忽然遇到了她。她可以换一个心脏吗?不可以。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很古怪,这种病毒也很古怪,他们还没弄楚,所以,目前她还不能换一个健康的心脏。她释然的点点头,她宁愿死也不愿换心脏和头脑,甚至她身体的任何器官。其实,她是很传统的。她很小的时候,曾经在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上,额角有了一处小伤疤,她的父母希望她作一个小小的人工修复手术,她都不肯。她当时不明白原因,只是出于本能的厌恶,而当她日渐成熟,她知道那是因为她追求一种纯粹的完美,她要身体力行。那小小的伤疤就这样一直留在她的额角,一年年淡去,直到渐次消失。今天,她必须仔细分辨才找的到。她很欣慰,对她的父母亲说:你瞧,我没用那些假的,也痊愈了,不留痕迹。父母亲笑着说:那你为什么不想一下你的痊愈花了多少年?!她沉默了,但她心里仍然认为——这些年的漫长过程很值得,那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啊!医生那天还告诉她,她将越来越虚弱,她的心脏将会渐次有愈发痛楚的刺痛感。
她坐在书房那张桌前,第一次体会那忽如其来的心痛的感觉时,又是多么惊悸和悲哀啊!毫无征兆的,她的心感到一阵虚无,然后开始疼痛。她无奈地任由那刺痛感一点点地深入她的心,然后她费力的闭上双眼,刹那间,一行清泪流下面颊。她就那样静静的体味着痛楚,等那痛楚一点点强烈,深入内心,那种深邃的痛苦让人无法逃避,如同深深刺入心中一把尖刀。那痛苦又是虚无的,让心里有无所依托的虚无感,虚无和痛苦同时存在。许久之后,那痛楚慢慢减弱,最终,消失在她心灵深处,深到她都无法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那痛苦消失的地方,如同她无法找到痛苦的来源。在她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把匕首,那种很原始古旧的匕首,寒光一闪,就刺入她的脆弱而敏感的心。
当她终于清醒时,她尝试活动了一下四肢,发现一切已经恢复正常,其实时间才不过三分钟。短短三分钟,她经历着仿佛三千年般悠长的苦痛。她蹒跚地起身,不小心还撞落了几本堆在案前的书,小步的走向卧房。她每走一步都感到异常困难。为了节省体力,她闭上双眼。就这样在黑暗中行走,她又有一种沉沉睡去之感,好象她重回这幢楼那天,那脚步踏在楼梯上响起的似有若无的声音。她有点想哭,但她忍住了。她任由思想在记忆中徘徊,而身体听凭本能的行走,一步、一步。
当她再睁开双眼时,发现自己恰恰没有回到那张硬硬的床上,而是坐在琴凳上。在那之后的无数次茫然行走中,她都以坐回琴凳告终。第一次她略有吃惊,后来就再也不吃惊了。
她索性打开琴,开始弹。她弹的都是很简单的练习曲,车尔尼或克列门蒂的曲子,偶尔也弹一下海顿的夜曲。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灵光一现,如同梦幻,她忽然想到一个旋律!她迫不及待地弹起来,并接着迅速地记谱,那是一个回旋曲的节奏。她脑海中不断地涌现音符,让她都无暇考虑雕琢,只有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她记完了的时候,朦胧地回忆起许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科尔律治的诗人,也曾因为在迷蒙中有了天才的灵光一现,而完成了那首古舟子吟。
第二天,她很吃惊自己还能在床上醒来。在那之后的很多清晨或上午,她都会从迷梦中醒来,惊诧于自己竟躺在床上。因为她的病是愈来愈厉害了,疼痛次数明显频繁,她也渐渐不会再惊慌,她只是伤心地忍受那深入内心的刺痛,在脑海中让那匕首寒光一闪。不知哪天,她发现了一种方法来减少疼痛——拼命工作,拼命的弹琴、记谱、读书。这样一来,似乎心灵都没有喘息的时间了。而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她常常在迷蒙状态中沉沉睡去,在醒来之后,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床上了的,也很难回忆起前一天夜里的情形。
那天早上她睁开眼睛,听见窗外有什么声音,既遥远又熟悉,她忽然感到:这样单纯的旋律和清澈的音质,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乐声吗?她一动不动地躺着,静听那声音,仿佛稍微的动作都会惊扰那天籁般的乐音。当她最终听出那是一只鸟儿在歌唱时,她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听觉——城市中早已没有了鸟类,城郊也许有,但她已经几十年没见过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无疑是以丧失许多东西为代价的。
当她清醒地回忆起前夜的事情,她就立刻去琴室看她的创作,她发现那是个相当出色的旋律。
那几声鸟叫,让她拥有了几天的好心情,她忘记了心痛的滋味,精神百倍地进行练习和创作。在劳顿的时候,还会烧火做饭,象个古老的主妇一般,欣赏自己那还嫌生疏的厨艺。后来历次逢到好心情,她都会鄙视地丢开那些速食垃圾食品,亲手置羹汤,虽然这会多花些她那早已所剩无几的时间,但她很愿意付出。
白天对于她,是很短暂的,尽管天气已消了溽暑,但她仍旧习惯于夜半进行创作和练习。当然,白昼也很安静。城郊就象另一个世界,和那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没有丝毫相干。它不徐不急地顺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流去,但它的脚步多慢啊!
有一天,她在卧房里竟然发现了一祯她幼年的照片,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那种摄相技术对于她目前的时代,早已太古老了。但那张照片却还静静的在那躺着。她瞧着照片中那个年幼的自己,正在用纱网捕一只蜻蜓,她忽然就流泪了。并且这泪来的很汹涌,让她无法克制。她脆弱到无力面对过去的生活,面对一张记录往事的老照片。是呵,她想,在这幢房子里,她一直都没长大,一直都是那么幼小的。而现实却是她已经很大了,甚至快要步入衰老,而病毒则会更快地让她灭亡。她年少时心中经营起一个理想,她现在回来完成它,如同人们在亲人死后,完成他们的遗愿。她的眼泪就是承载着这么些复杂而悲情的感想,奔泄而出。她开始还想抑制,但尝试了一下发觉无法克制,便任由泪水在面颊上肆意流淌了。与此同时,她又感觉到心痛,是很冰很寒的心痛,让她浑身战栗,弱不禁风。
当痛楚越来越频繁地向她袭来时,她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她果断地开始创作。于是她铺开空白的乐谱,她提起笔,她要完成她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她凝视着那些五线谱,凝视着她修长而灵巧的双手。她把一生的夙愿都寄托在这儿了。也许,她将震撼全人类——是的!这是确定无疑的。
首先是序曲,她很拿手,她用了一种深沉而庄严的宣叙调来写。这部分对她来讲不很难,她有足够的才华,轻而易举的让序曲出类拔萃。序曲具有一种庄严和古朴的美感,旋律宏厚而宽广,仿佛俯视人类,用一种哀怜和悲悯的眼光去抚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第一乐章的呈式部,她早已有了构思,她在钢琴上反复地练习着指法,然后再饱含激情地把呈式部谱写下来。她要让首曲子如同一部史诗一样厚重,又如同童话的城堡一样精美绝伦、无可挑剔。虽然她心里早有了个旋律主线,但谱写起来还是很艰难的。她那几天几乎不吃也不喝,只是坐在琴前,反复地弹、反复地修改。
呈式部,她想表现人类以往的辉煌和历次洪荒般的落寞,而辉煌和落寞两条主线,也将清晰地展示于音乐中。乐器是圆号,是的,圆号!她对复调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点不成问题——她知道,技巧的东西永远是其次的——问题在于这条洪荒的主题,她必须先构建起一个规模宏大内容深厚的构架。这个构架是要涵盖她所有的哲学、文学、社会学的思想,她要用音乐来展现它,来充实它。这是地一步,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尽善尽美的修改。
作曲,对于她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天分奇高又勤勉刻苦的女子来讲,没什么难的,她在一次世界音乐创作大会上,曾即兴地谱就了一曲玛祖卡,赢得了与会人士的褒奖和惊诧,他们都很惊诧于她的才华。那年她二十岁。而那首玛祖卡,不过是她随时即兴的临场发挥而已。许多年长的音乐家们都说,这首曲子也许会成为她一曲颇有代表性的乐曲。她谦逊的笑了,而内心里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只不过是偶一为之的小乐而已,小乐怡情,和她真正要谱写的光辉篇章,差的远呢!这样的玛祖卡、波尔卡、小夜曲,她在睡梦中都可以写出来。
是的,她是自负的。她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自信,二十岁的她静静地等待那辉煌灿烂的篇章。多年来,她从来未中断乐曲的创作,但她又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诚然,她谱就旋律的速度很快,快的惊人——她曾在六个小时写完一部宏大的交响曲,这首乐曲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当她讲出,谱写耗时时,人们都疑惑地瞧她,仿佛她是一个对荣誉贪得无厌的虚荣女子,她只是笑了,何必再解释呢——但她从不轻易落笔。她在积聚力量。她把作品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了完善修养而进行的创作。比如尚松,这种曲式早已成为过去时代的音乐,并且也不会在将来复兴。但她依旧写了许多尚松,类似的还有古老的弥撒,她甚至用了几个世纪以前用的四线谱谱曲。她认为这是一种必须学习并具备的修养。虽然她的伟大乐曲不可能蕴藏在这些音乐体裁之中,也和许多古老的音乐风尚不能完全吻合。但,这种一脉相承的文明她必须掌握。这是她为人的一项必修课。她十分追求完美,从这一点上讲也可见一斑,象她那个时代的作曲家们,很少有人去学习这些了。第二类作品是戏作曲与即兴曲。这类音乐她通常是不怎么看重的,除去某些灵光一现的曲目。她是个无法离开乐声的人,她很小就意识到了,她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否则她会认为自己是行尸走肉。于是,她会定时不定时的谱就点什么。甚至某个无聊的上午,她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伸手扯过一叠五线谱,然后把那个刹那回响在灵魂之中的声音诉诸谱间。当然,还有些应和之作,比如某些音乐杂志和协会,常常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她发出邀请,让她创作些什么。这些作品中不乏精品,尤其是音乐界的评论者们众口难调,有很多人看好的,恰恰是她这一类型的作品。她面对这些褒奖,只是含蓄的一笑,她很典雅,很有修养,她从不多说什么,却心明如镜。在她看来,那些东西怎么称的上“创作”那些东西是垃圾。可她还是写了,不太多,也不太少,很严厉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其它书架上,她对艺术相当认真,她认为不可亵渎的音乐,那她会看的同生命一般尊贵,不会让它们和莠草栖居一处。第三类乐曲就是她现在正创作的这种了。那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严肃创作。在这之前,她也曾创作过不少的。但是她都在尝试,正因为她太看重、太专心,反而有时不敢下笔,她当时怎么会料到她的生命如此短暂呢?!她总是在慢慢的酝酿,就象千百年前东方古国那个写三都赋的左思一样,希望能不惜以悠长的生命为代价,而谱就辉煌的篇章。然而,她早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没有十二年,甚至没有十二个月,她只有八个月的生命,而且医生曾很沉痛的告诉她,或许最后的一两个月会很痛苦。她默不作声的听着这些昭示命运的话,不动声色的全部接受了下来。她之所以没有感到生命将尽的痛苦,是因为她坚信她的音乐可以诞生在这六个月,她可以不朽,但不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让人类更加优秀和宽怀,更加善良宏忍,她可以雕琢千百年后的心灵。在她还很年轻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纯粹而严肃的创作——她是这样描述这类创作的——她就曾下决心要用生命去护卫与培养这些乐曲。当然,她知道也许她根本看不见那成功、看不见那给人类带去的巨大变革和震撼,但她坚信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只要乐曲诞生了,她的生命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呈式部是乐曲开篇的旋律,她要一鸣惊人!她要表现洪荒的主题,她要每个音符都充分展示她的思想,她要每个乐句都产生强大的震撼力。有时候她在琴上弹出她刚谱就的曲调,被乐曲中巨大的震撼力感染的情不自禁,她会战栗着露出迷人的微笑,在她灵魂深处,飞升起一个日渐清晰的梦想,就如同她谱就的那段日渐完整的旋律。当然,她毫不犹豫地用了c大调,这样的音乐最庄严,也最完美。g大调太忧郁了,她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部分的快板,她写的时候,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她只隐约记得自己在一个清晨开始动手,却早已不记得度过了多长时间,她就一直在琴前端坐如云。她的精神早已飘然身外,她能感受到灵魂与乐声密切的交融,她迅速地记录下那些经她深思熟虑的乐句,也迅速地记录下刹那的灵光一现,她在创作的时候,早已全然遗忘了这整个的世界,对她来说,世界的意义就是她那响彻灵魂的旋律。人类荒漠的意象和人类文明无比灿烂辉煌的意象分别出现在呈式部中,主调是物化的荒漠,这是每个后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当她完全投入音乐中时,她偶尔会有难以自控的忧伤。而文明、古老而悠长的文明之旋律,纵使在乐曲中神光一现,也足以让她畅想连连。
当她终于完成第一乐章的呈式部时,当她在钢琴上最终弹出那个无比震撼的主旋律时,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仿佛经历了一场悠长而激烈的战斗——在她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她又屡次有这样的感觉——她终于长嘘了一口气,抬起眼帘,望向窗外,她知道应该放松一下那沉浸在乐声中的灵魂了。
那时候已经入夜,她却不知今夕何夕。她试图让自己平静些,让自己享受一下身心的放松。但她马上发现她无法办到。她踱到露台上,望着群星,她无法抑制住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的欢快之情,就如同她在几天之前无法压抑泪水。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呈式部完成了,甚至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完成——她还要再加雕饰——但是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啊!虽然她在若干年前就确信她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当她真正触手可及那伟大而辉煌的乐章时,她依旧幸福的战栗。她望着那些城市中见不到的星辰,发出了永恒而深沉的微笑。生命以及一切世俗的欢乐,早已微不足道。
忽儿,她又跑回去,穿过她的小客厅,绕过多年堆积未动的家具和物品,跌跌撞撞地跑回去,再次把呈式部的主旋律弹一遍。当那音乐响彻这间小屋时,她恍然感到,这音乐响彻宇宙,回响在那些遥远而深邃的星辰旁边。虽然理智告戒她,她体力早已过度透支,她是一个病的要死的女人,她应该休息,但她那无法抑制的激情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到那悲壮的乐句之中。
又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沉沉睡去,她在迷蒙之中,把自己放在那硬硬的小床上,恍然间觉得心上的一丝痛楚,不过这痛楚也似乎带了点甜蜜和狂欢的成分,她还断续地唱了一曲她幼年曾唱过的为狄俄尼索斯而唱的颂歌。
也许她沉睡了一天,也许两天。她太劳顿了、太疲惫了。当她在阳光中醒来时,思想清白的象一张纸。她暂时性的忘记了一切,她甚至都没意识到她是睡在这幢与世隔绝的城堡一样的楼房顶层。她微笑地望着洒落在她的床帏上的阳光,望着窗前白色的轻纱在秋风中轻轻舞动,望着窗外秋天的一片金黄,感到一种静穆的崇高和纯然的审美。当她的意识苏醒时,她还恋恋不舍那悠然的无知状态。她起身,去端来一盆清水,让自己清醒些。她望见自己水中的容颜,抬头对着那面镜子,那面她搬来后几乎没正视过的镜子,忽然发现自己依旧年轻、美丽,皮肤光润洁白,如玉如脂,眼神神采飞扬,仿若她的少女时代,青丝如诗,垂在肩上,美丽异常。她笑了,镜子中她望见一个花朵般的姑娘,她是很美的,并且她也很重视这种与生俱来的丽质天资。是的,那时候她已经完全清醒了,她回想起了病毒和未完成的乐章。前者她无法改变也不以为然,后者如同她的孩子、她的爱人,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乐曲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她的灵魂因此而绽放光华
她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她要抓紧时间,是的,她的时间真的所剩无几,两个月已经悄然逝去了。她的身体情况是在恶化的,但她精神状态很好,相当好。虽然她常有体力不支之感,她相信病情不会恶化的那么快,主要原因是前几天的心力交瘁。她为了缓解这种疲劳,时常在白天站在露台观望。而且事实上,在第一乐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她也感觉需要不时的休息一下身体。
从露台,她可以望出去很远很远,甚至能在风烟中,隐约望见按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尤其是夜晚,城市中是没有夜晚的,而她所处的城郊则昼夜分明,这时她可以看见那如童话城堡般的闪亮灯火。她可以回忆起,她在那所豪华的住宅中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身着华丽的晚礼服,典雅而高贵,美的象克里奥帕特拉,而又纯洁的象帕涅罗帕。骑士们和诗人们在她那富丽堂皇的客厅中谈笑风声,那是多么迷人的晚上呢?!她可以选定任何一个时代。是的,如果她说:先生们,明天来这儿吧,让我们回到中唐吧,于是第二天她的高雅的客人们便会让她回到大历十才子的风雅之中,与她在举觞中吟唱“古调虽自爱”如果她说,我还是向往那古城风韵,我还是喜欢“自然的宠儿”于是第二天晚上那儿会变成文艺复兴的殿宇,阿尔贝蒂如约而至。
是的,那是些多么值得回忆的往日时光呵!她的那班友人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人儿,他们都有高雅的灵魂修美的相貌。她有广泛的兴趣,她喜爱那种生趣盎然的生活,但是,而今的她舍弃了那昔日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舍弃只为了她的梦想。但即使回忆也是很美的。那个时候,她甚至,甚至还曾爱过那么一次。那时候,她还很年轻,很年轻。其实那时候她十九岁,按时间来讲不过是区区十七年之前。但此刻她站在露台上回忆,却感到遥远和迷茫,迷茫的象个梦。
她爱上了一个科学家,她们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动力设施,都是这个科学家参与设计的。客观的讲,他是个平常人,普通的平常人,但在她眼中,他风度翩翩而又放荡不羁,他温文尔雅而又持才傲物,总之,他那种双重性格深深吸引着她。有一句相当古老的民谚:恋爱中的人,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傻子。她既疯又傻,她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在遇到他之前,她报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对音乐自我牺牲式的执着,对爱情从来不屑一顾。但是,那十九岁的年华中,她毕竟遭遇了他。为了取悦他,她去学习烹饪,就是那种原始的方式,因为他欣赏比较古典的女人,她现在之所以会一点点烹饪的方法就是那时学会的。她关心他的一切,为了他可以放弃小型的音乐会和创作时间,她甚至有段时间,打定主意作家庭主妇,象几个世纪前的女人一样,守着一个她爱的并且爱她的人,在小小的屋檐下度过长长的一生,如果他要浪迹天涯,她也追随他四海为家。她读过那么多书啊,有什么样的爱情她没竟见过呢?但她事到临头,还是不知所措了。
事实上,在她很幼小的时候——那时她已学会冷静而成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就已经为自己的道路做了全景式的规划。她不允许任何人、事、感情阻碍她在音乐中探索的脚步。她很残忍地首先把爱情从生活中剔除,尘世之爱在她卡困难来是荒唐而卑微的。除非,除非能全身心地投入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对爱情看的太重了,重到早已没有了人间的气息和浮生的况味,重到要美到艺术的高度。对她来讲,她无法将一颗心劈成两半,爱情和音乐恰似鱼和熊掌,在她理智的时候,她知道不可兼得,她想都没想就放弃了爱情。但直到她十九岁上遇到这个人,她才开始觉醒。她甚至打定主意,为了他可以放弃除音乐外的一切。她和他生活在一起,为他料理家务,象一个女仆人一样劳碌,推掉所有的社交,她容忍他的缺点,宽容他的背叛,帮他弥补他的一切过失,她让自己从内心到言行,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她把她当成身心依靠的家园。这是一个女子能给予一个男子的最大程度的爱了。她依然对世俗之爱不屑一顾,她认为她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她爱的天真而滑稽。她再不嘲笑那些在恋爱中痴情的人们了,因为她自己也正处于热恋。
而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术职员,其貌不扬,品行也未见多么高尚。没人理解她何以为了他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才学相差悬殊的人,这样奉献与牺牲。很多人甚至在她面前嘲弄他。她顶住了一切飞短流长,她的心中认为好女人一定要为她们心爱的男人作牺牲。十九岁的她,面对爱情,有着多么伟大与无知的奉献精神啊!甚至于,她要把痛苦变成一种可炫耀的美德。仿佛时刻在向人们说:瞧!看看我!我为爱情牺牲了什么!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她甚至时常幻想,哪天,他得了不治之症,她献上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或是,哪天,他们身处险境,她放弃机会,把生命留给了他。她的头脑中就是装着这些可笑的思想去爱他的,他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他。他把她所有付出的都接受下来,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要好好地爱护她。她却听凭幻想,在斗篷与剑中设计她的爱情。但事实是,一年之后,她终于离开了他。她可以忍受他所有的缺点和背叛,他的无能与无知。但她不能忍受他对音乐的蔑视。当她一发现有些端倪,立刻感到了失落,随之而来的是爱情的迅速消亡。她终于,把爱情献给了音乐,甚至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但这段悲剧式的、滑稽可笑的恋爱让她更成熟了。这个世界上有些感情,如不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体味的。她只是在应该遭遇爱情的年纪经历了一次不太适时宜的爱情而已。当她一年后重新恢复理智时,她感觉大梦初醒,此后她更加漠然与理智了,对于追求她的人们,也几近苛刻。她高高在上的俯看他们、俯看尘世,用一种悲悯而疼惜的眼神,去抚慰求之不得的人,却从不走近他们。她知道爱情在她的生命中是奢侈品,她不可能拥有纯然而美好的爱情了。一年的疯狂恋爱已经让她尝够了疏离音乐的苦楚。没有爱情,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遗憾,而没有音乐,则是生命的终结。
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创作,她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的,她时而专心谱曲,时而去露台上回忆一下往日时光,隔着时光回首望那个年轻幼稚的自己,回想那些可笑可爱的爱情与痴迷。这儿环境很差,没有城市中那么整饬,但有种天然之美。她长久地倚在露台上凝望天空。她愈发爱上这里了。她幻想着就这样静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在身后留下一部伟大的乐曲。
好景不长。她既而陷入一片洪荒。那段时间她正在创作第二乐章。她试图让第二乐章静谧而柔美。她要表现人类的情感,爱、温情、悲伤,以及软弱、游移和痛楚。她要用一种古典史诗般悠长而富有张力的结构。古典的是健康而美丽的。第一乐章如男性般坚强有力,第二乐章要如女性般柔美温润。但她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她开始惊恐了,这种惊恐甚至比病情恶化更让她难以忍受。
有一天夜里,她发现自己几乎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要绝望了。她翻出曾经谱就的曲子开始弹奏,但是既而发现她的双手是如此僵直和迟钝,甚至无法弹好一个简单的装饰音。她忽儿停下来,愕然地望着那双手:那双手秀丽苍白,十指纤纤,指甲上泛着苍白的光晕。她动了动手指,好象是生锈的门轴一样,那手上已然没有了一丝生命的痕迹,更不用说创作的欲望。同时,在她内心深处,也有一双严厉地眼睛在审视灵魂:你!你还能写出来了吗?她没有答案。
那时,她已经病的很重了,心痛的感觉每天都会袭来。她头脑中频频出先匕首的寒光,而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刺伤。那种疼痛感伴随着虚无感,让她恐惧、战栗。她恨不得真的找一把匕首,然后深深地刺到心中去。某天,她真的找到了匕首,那是她的古老的厨房的一把长柄水果刀,刀锋很利,她握着它,望着它闪光的刃,望着那冷霜的光华。她举起刀子,最后一眼望向琴和乐谱,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时,又一阵疼痛向她袭来,刹时间她无法抵挡。她举刀子的手定格在空中,而手早已无力握刀,刀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她则在痛苦中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她无法呼吸,无法思考,甚至无法看见、听见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象一具行尸走肉一样,颓然的倒在地上。在她内心很深的地方,感到那越发深入的痛楚之感。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渐渐地清醒过来,她感到自己远离了尘世,在一处毫无生机的死寂的地方,而等待她的,则是永世的虚无。这种想法一旦涌进她的脑海,她便极度恐惧起来。她看不到一点光明,她的所有对生命的夙愿,都化作泡影,她三十多年的生命啊,她那厚重而阔大的终极关怀啊,一切都相当的虚无。
那段时间持续了很久。她几乎每天以泪洗面。泪水在巨大的悲痛中涟涟不断。她无法抑制泪水正如同她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她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又如同迷宫,却走不出来。她那俯看人世的悲悯眼睛,忽然间看见,原来她自己也是那平庸可悲的一个,在最荒芜的尘世间,痛苦的生存,没有任何值得慰藉的事物。她曾去重弹她的第一乐章,那种史诗般的气质多少给了她安慰,可当她忽儿想到,也许它们会变成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最终被岁月尘封,而她则如恒河中的一滴水,最终归于随波逐流的命运,一切都是虚无,这将多么另人无法忍受?!
有几天,她不敢踏足琴房,她只在书房里读书。书房中的书真多呃。但她无论读到哪本,都会流下眼泪。她读那些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的巨作,读马丁伊登、海上劳工她会哭出声音,为她无法完成的事业,读初恋、茶花女也会哭出声音,为她似有若无的爱情。读什么她都往自己的身上联想。她原本就是个感情细腻易于深思的女子,而现在愈发是这样了。同时,她明显地感到,生命的气息正一步步离她远去。
她出过一次门。其实从她在夏天走进这扇门之后,她甚至在屋里活动,都没有再接近过那通向外楼梯的门。但当她确信自己已经无法创作之后,她则想把自己释放出去。她用发抖的手,打开了那扇数月未曾开启的房门,门吱吱呀呀地被打开了,她看见那昏暗的、盘曲的楼梯。每一级都摇摇欲坠,整座楼的重量似乎都压在这一级一级脆弱的楼梯上。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身后的房门“嘭”地关上了,她吓了一跳。但她没有回头,在这个世界上,她再也无路可退。从很小,她就告别了童年的欢笑,青春时期又告别了爱情,而今在生命的迟暮又告别了亲人,她永远地放弃了许多许多尘世的欢娱和享乐,孑然一身地苦苦追寻,却前路阑珊。这种时候她更容易想到她曾永远放弃了一切,愁从中来,压抑的她无法呼吸。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音乐。音乐象一位遥远而犹疑的爱人,甚至连送她一个微笑都那么吝啬,不赐给她,却任她在痛苦中憔悴。
她带着这样的思想,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下。每走一步,楼梯都会发出呜咽的声响,这座类似城堡的建筑,好象即将灰飞烟灭一般脆弱。她瞧见拐角处那隐藏着的几扇门,奇怪是否还有人类居住——城市里多好呵,那有人、有光明,而这儿,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如同灰烬。这时候,她听见“嘭嘭”的脚步声,随即瞧见一个身材壮茁的小伙子两步一级地跑上楼梯。她象一个公主般优雅地停住了——那是城市中人们的礼节,她不自知地又遵循了。男孩子瞧着她,显然愣住了。是啊,他不认识她了。她住在这里的时候,他还那么幼小,而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侧身从她旁边走了,没有礼貌,却纯然的让人无法责怪。她想起他当年幼小时的模样,看着他打开一扇古旧而班驳的门,进去了,门又关上。他身上有种生命的气韵,有着尘世的痛苦和欢乐,有着平庸而健壮的生活,这一切都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展示出来,也许他不自知,也许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未能窥透,她却看出来了。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悟到她看他这一眼所了悟的东西,但他却可以无知而快乐的生活着,并这样生活下去,度过他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拥有平凡的快乐和小小的悲伤。她不知为何抑制不住泪水。她继续下楼,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底层的大厅。她脚步沉重,是的,她无法拥有那年青人那样快乐的步伐,她背上背了全人类。她费力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锈迹斑斑的沉重大门,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她吸了一口气,又哭了,她想自己还能吸几次空气呢?她不禁背出海的女儿中那段著名的文字:这是她能看见星星的最后一晚,这是她和他们共同呼吸空气的最后一晚,明天,她将化为海上的泡沫她没有揩眼泪,因为没必要,没人会看到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她发现那已是傍晚,她在暮色苍茫中,那黑色的,看不真切的土地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这一带她很熟悉,但此刻她确实不知该去何方,想到这里,她又哭了。忽然间,病痛袭来,她感到深入心扉的冰凉的疼痛,她痛苦的闭上双眼,世界沉入黑暗,只有泪水依旧脉脉流出。她是没有停步的,她潜意识想走到世界的尽头,走到三十年前她出生的地方,然后,拿一把匕首,在她出生的第一秒,就把匕首刺入那婴儿的心脏!想到这儿,她又开始流泪。
等痛苦消逝时,她发现自己走到一片很阔大的丘陵地带,四周没有建筑了,城市的灯光也不能见一丝一毫,她居住的那幢城堡式的房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满是丘陵的大地和的天空,天地间她茕茕孑立。她随便拣了块地方坐下来,这里的泥土很湿润而且松软,仿佛人类未曾出现时,泥土就已经是这样了,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土地,土地,也许是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这儿的土地那么古老厚重,又那么细腻悠远,她把手掌贴在土地上,感到一种很塌实很温存的感动。许久之后,她抬头茫然地望着天,天幕上色彩分呈,浅浅的紫色红色,如同一些盘曲错落的藤蔓,把整幅天空时松时紧地缠绕,天空的颜色也在瞬息间变换着,偶尔闪过一两颗星,月亮是没有的——她很多年没看见月亮了,她无法想象千百年前的孩子们怎么会望着月亮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些在天幕中盘曲的藤蔓渐次消失,最终世界真的沉入暗夜,星光闪烁,她恢复了体力。她开始了一项计算,她要算一下她付出了多少。
大约每分钟她可以弹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个音符,她按最少一百五十个计算,那么每小时就是九千个音符,她从六岁学琴,二十岁前每天弹琴不下四个小时,她向空气中挥了挥手,就按四个小时计算,每天就是三万六千个音符,每年一千三百多万个音符。她又挥一挥手,把零头全部除去,十四年就是一亿四千万个!二十岁后每天至少六小时,而且这还是保守的估计,每天五万多个音,她为了方便计算按五万,这样就是三亿多个音符,加起来是四亿四千万!事实上,她弹的比这还要多。可即使这个数目,也让她战栗了。
接下来,她又开始计算她作曲的时间,二十岁以后每天她都锲而不舍的学习并练习作曲,常常工作到深夜,她向空中挥了挥手,仿佛慷慨大度的都一下挥掉了那苦读的艰辛。她每天学五小时,每年近两千小时,二十年是三万小时!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
这两项加起来,再算上饮食、睡眠和处理日常事物的时间,还有她的少少的社交,她的生命中已没有其他可以透支的时间了。她大为吃惊。她很小就知道自己为音乐付出了很多,但这时候才知道那个模糊的很多具体是多少!她象个虔诚的爱人,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音乐,然而她三十六岁,死前,却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的泪抑制不住,她第一次感到宿命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她又开始心痛了。天地之间,她无所依傍,现在她无法飞升到天空中,也不能融入泥土,她孑然独立,迎风而泣。
天色渐渐明朗的时候,她才感到凉意,也是冷彻灵魂的凉意。她又抑制不住泪水了,因为她丢失的年华和这个难以追求的旋律。她坐着没动,但却高高地抬起头来,双眼不停地流泪,那些清澈的液体在她那曾经年轻秀丽的脸上放肆的爬行。这时,她忽然望见一颗流星,倏忽划破依旧黯淡的夜空。她刹那间全身震动一下,脸上那放肆的液体,也惊愕地凝住。她就那样,坐在地上,仰着头,眼神伸向无尽的夜空,这姿势相当滑稽可笑,但她庄严地许了愿,正因如此,这可笑的姿势里就含有某种苍凉的成分了。她很相信这古老的祈求仪式,她平生只有一个心愿,她把这个心愿完全托付给那飞速下坠的星辰。她少年时代曾读过一本孟德斯的小说丢失的星辰,她那相当多的浪漫思想成分的就是因天性而被文学典籍培养的。她坚信星辰会带来好运。可是不久,她又看见第二颗流星,莫可名状的,她又泄气了,她潜意识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尘世间平凡而卑微的你,是注定要有悲剧的结局,你不可能升华,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你最终的结果是化作“海上的泡沫”她被这个思想吓了一大跳,泪水又开始肆意奔流。同时,她拼命努力把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扔出脑海。
若干天前,在那间器械完备,技术一流的医院中,她被确认得了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医生曾用他那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告诉她,病毒会一点一点蚕食她的心脏。是的,是心脏。科技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昌明了,人身上什么都可以做假,都可以重装,甚至连思想也可以通过某种昂贵的方式遗传,但惟有心脏,还那么脆弱。那些医学家们几乎已经可以高兴的向世界宣布,生命将不再受到侵害时,忽然遇到了她。她可以换一个心脏吗?不可以。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很古怪,这种病毒也很古怪,他们还没弄楚,所以,目前她还不能换一个健康的心脏。她释然的点点头,她宁愿死也不愿换心脏和头脑,甚至她身体的任何器官。其实,她是很传统的。她很小的时候,曾经在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上,额角有了一处小伤疤,她的父母希望她作一个小小的人工修复手术,她都不肯。她当时不明白原因,只是出于本能的厌恶,而当她日渐成熟,她知道那是因为她追求一种纯粹的完美,她要身体力行。那小小的伤疤就这样一直留在她的额角,一年年淡去,直到渐次消失。今天,她必须仔细分辨才找的到。她很欣慰,对她的父母亲说:你瞧,我没用那些假的,也痊愈了,不留痕迹。父母亲笑着说:那你为什么不想一下你的痊愈花了多少年?!她沉默了,但她心里仍然认为——这些年的漫长过程很值得,那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啊!医生那天还告诉她,她将越来越虚弱,她的心脏将会渐次有愈发痛楚的刺痛感。
她坐在书房那张桌前,第一次体会那忽如其来的心痛的感觉时,又是多么惊悸和悲哀啊!毫无征兆的,她的心感到一阵虚无,然后开始疼痛。她无奈地任由那刺痛感一点点地深入她的心,然后她费力的闭上双眼,刹那间,一行清泪流下面颊。她就那样静静的体味着痛楚,等那痛楚一点点强烈,深入内心,那种深邃的痛苦让人无法逃避,如同深深刺入心中一把尖刀。那痛苦又是虚无的,让心里有无所依托的虚无感,虚无和痛苦同时存在。许久之后,那痛楚慢慢减弱,最终,消失在她心灵深处,深到她都无法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那痛苦消失的地方,如同她无法找到痛苦的来源。在她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把匕首,那种很原始古旧的匕首,寒光一闪,就刺入她的脆弱而敏感的心。
当她终于清醒时,她尝试活动了一下四肢,发现一切已经恢复正常,其实时间才不过三分钟。短短三分钟,她经历着仿佛三千年般悠长的苦痛。她蹒跚地起身,不小心还撞落了几本堆在案前的书,小步的走向卧房。她每走一步都感到异常困难。为了节省体力,她闭上双眼。就这样在黑暗中行走,她又有一种沉沉睡去之感,好象她重回这幢楼那天,那脚步踏在楼梯上响起的似有若无的声音。她有点想哭,但她忍住了。她任由思想在记忆中徘徊,而身体听凭本能的行走,一步、一步。
当她再睁开双眼时,发现自己恰恰没有回到那张硬硬的床上,而是坐在琴凳上。在那之后的无数次茫然行走中,她都以坐回琴凳告终。第一次她略有吃惊,后来就再也不吃惊了。
她索性打开琴,开始弹。她弹的都是很简单的练习曲,车尔尼或克列门蒂的曲子,偶尔也弹一下海顿的夜曲。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灵光一现,如同梦幻,她忽然想到一个旋律!她迫不及待地弹起来,并接着迅速地记谱,那是一个回旋曲的节奏。她脑海中不断地涌现音符,让她都无暇考虑雕琢,只有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她记完了的时候,朦胧地回忆起许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科尔律治的诗人,也曾因为在迷蒙中有了天才的灵光一现,而完成了那首古舟子吟。
第二天,她很吃惊自己还能在床上醒来。在那之后的很多清晨或上午,她都会从迷梦中醒来,惊诧于自己竟躺在床上。因为她的病是愈来愈厉害了,疼痛次数明显频繁,她也渐渐不会再惊慌,她只是伤心地忍受那深入内心的刺痛,在脑海中让那匕首寒光一闪。不知哪天,她发现了一种方法来减少疼痛——拼命工作,拼命的弹琴、记谱、读书。这样一来,似乎心灵都没有喘息的时间了。而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她常常在迷蒙状态中沉沉睡去,在醒来之后,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床上了的,也很难回忆起前一天夜里的情形。
那天早上她睁开眼睛,听见窗外有什么声音,既遥远又熟悉,她忽然感到:这样单纯的旋律和清澈的音质,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乐声吗?她一动不动地躺着,静听那声音,仿佛稍微的动作都会惊扰那天籁般的乐音。当她最终听出那是一只鸟儿在歌唱时,她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听觉——城市中早已没有了鸟类,城郊也许有,但她已经几十年没见过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无疑是以丧失许多东西为代价的。
当她清醒地回忆起前夜的事情,她就立刻去琴室看她的创作,她发现那是个相当出色的旋律。
那几声鸟叫,让她拥有了几天的好心情,她忘记了心痛的滋味,精神百倍地进行练习和创作。在劳顿的时候,还会烧火做饭,象个古老的主妇一般,欣赏自己那还嫌生疏的厨艺。后来历次逢到好心情,她都会鄙视地丢开那些速食垃圾食品,亲手置羹汤,虽然这会多花些她那早已所剩无几的时间,但她很愿意付出。
白天对于她,是很短暂的,尽管天气已消了溽暑,但她仍旧习惯于夜半进行创作和练习。当然,白昼也很安静。城郊就象另一个世界,和那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没有丝毫相干。它不徐不急地顺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流去,但它的脚步多慢啊!
有一天,她在卧房里竟然发现了一祯她幼年的照片,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那种摄相技术对于她目前的时代,早已太古老了。但那张照片却还静静的在那躺着。她瞧着照片中那个年幼的自己,正在用纱网捕一只蜻蜓,她忽然就流泪了。并且这泪来的很汹涌,让她无法克制。她脆弱到无力面对过去的生活,面对一张记录往事的老照片。是呵,她想,在这幢房子里,她一直都没长大,一直都是那么幼小的。而现实却是她已经很大了,甚至快要步入衰老,而病毒则会更快地让她灭亡。她年少时心中经营起一个理想,她现在回来完成它,如同人们在亲人死后,完成他们的遗愿。她的眼泪就是承载着这么些复杂而悲情的感想,奔泄而出。她开始还想抑制,但尝试了一下发觉无法克制,便任由泪水在面颊上肆意流淌了。与此同时,她又感觉到心痛,是很冰很寒的心痛,让她浑身战栗,弱不禁风。
当痛楚越来越频繁地向她袭来时,她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她果断地开始创作。于是她铺开空白的乐谱,她提起笔,她要完成她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她凝视着那些五线谱,凝视着她修长而灵巧的双手。她把一生的夙愿都寄托在这儿了。也许,她将震撼全人类——是的!这是确定无疑的。
首先是序曲,她很拿手,她用了一种深沉而庄严的宣叙调来写。这部分对她来讲不很难,她有足够的才华,轻而易举的让序曲出类拔萃。序曲具有一种庄严和古朴的美感,旋律宏厚而宽广,仿佛俯视人类,用一种哀怜和悲悯的眼光去抚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第一乐章的呈式部,她早已有了构思,她在钢琴上反复地练习着指法,然后再饱含激情地把呈式部谱写下来。她要让首曲子如同一部史诗一样厚重,又如同童话的城堡一样精美绝伦、无可挑剔。虽然她心里早有了个旋律主线,但谱写起来还是很艰难的。她那几天几乎不吃也不喝,只是坐在琴前,反复地弹、反复地修改。
呈式部,她想表现人类以往的辉煌和历次洪荒般的落寞,而辉煌和落寞两条主线,也将清晰地展示于音乐中。乐器是圆号,是的,圆号!她对复调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点不成问题——她知道,技巧的东西永远是其次的——问题在于这条洪荒的主题,她必须先构建起一个规模宏大内容深厚的构架。这个构架是要涵盖她所有的哲学、文学、社会学的思想,她要用音乐来展现它,来充实它。这是地一步,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尽善尽美的修改。
作曲,对于她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天分奇高又勤勉刻苦的女子来讲,没什么难的,她在一次世界音乐创作大会上,曾即兴地谱就了一曲玛祖卡,赢得了与会人士的褒奖和惊诧,他们都很惊诧于她的才华。那年她二十岁。而那首玛祖卡,不过是她随时即兴的临场发挥而已。许多年长的音乐家们都说,这首曲子也许会成为她一曲颇有代表性的乐曲。她谦逊的笑了,而内心里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只不过是偶一为之的小乐而已,小乐怡情,和她真正要谱写的光辉篇章,差的远呢!这样的玛祖卡、波尔卡、小夜曲,她在睡梦中都可以写出来。
是的,她是自负的。她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自信,二十岁的她静静地等待那辉煌灿烂的篇章。多年来,她从来未中断乐曲的创作,但她又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诚然,她谱就旋律的速度很快,快的惊人——她曾在六个小时写完一部宏大的交响曲,这首乐曲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当她讲出,谱写耗时时,人们都疑惑地瞧她,仿佛她是一个对荣誉贪得无厌的虚荣女子,她只是笑了,何必再解释呢——但她从不轻易落笔。她在积聚力量。她把作品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了完善修养而进行的创作。比如尚松,这种曲式早已成为过去时代的音乐,并且也不会在将来复兴。但她依旧写了许多尚松,类似的还有古老的弥撒,她甚至用了几个世纪以前用的四线谱谱曲。她认为这是一种必须学习并具备的修养。虽然她的伟大乐曲不可能蕴藏在这些音乐体裁之中,也和许多古老的音乐风尚不能完全吻合。但,这种一脉相承的文明她必须掌握。这是她为人的一项必修课。她十分追求完美,从这一点上讲也可见一斑,象她那个时代的作曲家们,很少有人去学习这些了。第二类作品是戏作曲与即兴曲。这类音乐她通常是不怎么看重的,除去某些灵光一现的曲目。她是个无法离开乐声的人,她很小就意识到了,她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否则她会认为自己是行尸走肉。于是,她会定时不定时的谱就点什么。甚至某个无聊的上午,她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伸手扯过一叠五线谱,然后把那个刹那回响在灵魂之中的声音诉诸谱间。当然,还有些应和之作,比如某些音乐杂志和协会,常常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她发出邀请,让她创作些什么。这些作品中不乏精品,尤其是音乐界的评论者们众口难调,有很多人看好的,恰恰是她这一类型的作品。她面对这些褒奖,只是含蓄的一笑,她很典雅,很有修养,她从不多说什么,却心明如镜。在她看来,那些东西怎么称的上“创作”那些东西是垃圾。可她还是写了,不太多,也不太少,很严厉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其它书架上,她对艺术相当认真,她认为不可亵渎的音乐,那她会看的同生命一般尊贵,不会让它们和莠草栖居一处。第三类乐曲就是她现在正创作的这种了。那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严肃创作。在这之前,她也曾创作过不少的。但是她都在尝试,正因为她太看重、太专心,反而有时不敢下笔,她当时怎么会料到她的生命如此短暂呢?!她总是在慢慢的酝酿,就象千百年前东方古国那个写三都赋的左思一样,希望能不惜以悠长的生命为代价,而谱就辉煌的篇章。然而,她早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没有十二年,甚至没有十二个月,她只有八个月的生命,而且医生曾很沉痛的告诉她,或许最后的一两个月会很痛苦。她默不作声的听着这些昭示命运的话,不动声色的全部接受了下来。她之所以没有感到生命将尽的痛苦,是因为她坚信她的音乐可以诞生在这六个月,她可以不朽,但不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让人类更加优秀和宽怀,更加善良宏忍,她可以雕琢千百年后的心灵。在她还很年轻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纯粹而严肃的创作——她是这样描述这类创作的——她就曾下决心要用生命去护卫与培养这些乐曲。当然,她知道也许她根本看不见那成功、看不见那给人类带去的巨大变革和震撼,但她坚信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只要乐曲诞生了,她的生命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呈式部是乐曲开篇的旋律,她要一鸣惊人!她要表现洪荒的主题,她要每个音符都充分展示她的思想,她要每个乐句都产生强大的震撼力。有时候她在琴上弹出她刚谱就的曲调,被乐曲中巨大的震撼力感染的情不自禁,她会战栗着露出迷人的微笑,在她灵魂深处,飞升起一个日渐清晰的梦想,就如同她谱就的那段日渐完整的旋律。当然,她毫不犹豫地用了c大调,这样的音乐最庄严,也最完美。g大调太忧郁了,她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部分的快板,她写的时候,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她只隐约记得自己在一个清晨开始动手,却早已不记得度过了多长时间,她就一直在琴前端坐如云。她的精神早已飘然身外,她能感受到灵魂与乐声密切的交融,她迅速地记录下那些经她深思熟虑的乐句,也迅速地记录下刹那的灵光一现,她在创作的时候,早已全然遗忘了这整个的世界,对她来说,世界的意义就是她那响彻灵魂的旋律。人类荒漠的意象和人类文明无比灿烂辉煌的意象分别出现在呈式部中,主调是物化的荒漠,这是每个后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当她完全投入音乐中时,她偶尔会有难以自控的忧伤。而文明、古老而悠长的文明之旋律,纵使在乐曲中神光一现,也足以让她畅想连连。
当她终于完成第一乐章的呈式部时,当她在钢琴上最终弹出那个无比震撼的主旋律时,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仿佛经历了一场悠长而激烈的战斗——在她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她又屡次有这样的感觉——她终于长嘘了一口气,抬起眼帘,望向窗外,她知道应该放松一下那沉浸在乐声中的灵魂了。
那时候已经入夜,她却不知今夕何夕。她试图让自己平静些,让自己享受一下身心的放松。但她马上发现她无法办到。她踱到露台上,望着群星,她无法抑制住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的欢快之情,就如同她在几天之前无法压抑泪水。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呈式部完成了,甚至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完成——她还要再加雕饰——但是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啊!虽然她在若干年前就确信她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当她真正触手可及那伟大而辉煌的乐章时,她依旧幸福的战栗。她望着那些城市中见不到的星辰,发出了永恒而深沉的微笑。生命以及一切世俗的欢乐,早已微不足道。
忽儿,她又跑回去,穿过她的小客厅,绕过多年堆积未动的家具和物品,跌跌撞撞地跑回去,再次把呈式部的主旋律弹一遍。当那音乐响彻这间小屋时,她恍然感到,这音乐响彻宇宙,回响在那些遥远而深邃的星辰旁边。虽然理智告戒她,她体力早已过度透支,她是一个病的要死的女人,她应该休息,但她那无法抑制的激情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到那悲壮的乐句之中。
又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沉沉睡去,她在迷蒙之中,把自己放在那硬硬的小床上,恍然间觉得心上的一丝痛楚,不过这痛楚也似乎带了点甜蜜和狂欢的成分,她还断续地唱了一曲她幼年曾唱过的为狄俄尼索斯而唱的颂歌。
也许她沉睡了一天,也许两天。她太劳顿了、太疲惫了。当她在阳光中醒来时,思想清白的象一张纸。她暂时性的忘记了一切,她甚至都没意识到她是睡在这幢与世隔绝的城堡一样的楼房顶层。她微笑地望着洒落在她的床帏上的阳光,望着窗前白色的轻纱在秋风中轻轻舞动,望着窗外秋天的一片金黄,感到一种静穆的崇高和纯然的审美。当她的意识苏醒时,她还恋恋不舍那悠然的无知状态。她起身,去端来一盆清水,让自己清醒些。她望见自己水中的容颜,抬头对着那面镜子,那面她搬来后几乎没正视过的镜子,忽然发现自己依旧年轻、美丽,皮肤光润洁白,如玉如脂,眼神神采飞扬,仿若她的少女时代,青丝如诗,垂在肩上,美丽异常。她笑了,镜子中她望见一个花朵般的姑娘,她是很美的,并且她也很重视这种与生俱来的丽质天资。是的,那时候她已经完全清醒了,她回想起了病毒和未完成的乐章。前者她无法改变也不以为然,后者如同她的孩子、她的爱人,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乐曲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她的灵魂因此而绽放光华
她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她要抓紧时间,是的,她的时间真的所剩无几,两个月已经悄然逝去了。她的身体情况是在恶化的,但她精神状态很好,相当好。虽然她常有体力不支之感,她相信病情不会恶化的那么快,主要原因是前几天的心力交瘁。她为了缓解这种疲劳,时常在白天站在露台观望。而且事实上,在第一乐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她也感觉需要不时的休息一下身体。
从露台,她可以望出去很远很远,甚至能在风烟中,隐约望见按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尤其是夜晚,城市中是没有夜晚的,而她所处的城郊则昼夜分明,这时她可以看见那如童话城堡般的闪亮灯火。她可以回忆起,她在那所豪华的住宅中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身着华丽的晚礼服,典雅而高贵,美的象克里奥帕特拉,而又纯洁的象帕涅罗帕。骑士们和诗人们在她那富丽堂皇的客厅中谈笑风声,那是多么迷人的晚上呢?!她可以选定任何一个时代。是的,如果她说:先生们,明天来这儿吧,让我们回到中唐吧,于是第二天她的高雅的客人们便会让她回到大历十才子的风雅之中,与她在举觞中吟唱“古调虽自爱”如果她说,我还是向往那古城风韵,我还是喜欢“自然的宠儿”于是第二天晚上那儿会变成文艺复兴的殿宇,阿尔贝蒂如约而至。
是的,那是些多么值得回忆的往日时光呵!她的那班友人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人儿,他们都有高雅的灵魂修美的相貌。她有广泛的兴趣,她喜爱那种生趣盎然的生活,但是,而今的她舍弃了那昔日的一切,一切的一切,舍弃只为了她的梦想。但即使回忆也是很美的。那个时候,她甚至,甚至还曾爱过那么一次。那时候,她还很年轻,很年轻。其实那时候她十九岁,按时间来讲不过是区区十七年之前。但此刻她站在露台上回忆,却感到遥远和迷茫,迷茫的象个梦。
她爱上了一个科学家,她们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动力设施,都是这个科学家参与设计的。客观的讲,他是个平常人,普通的平常人,但在她眼中,他风度翩翩而又放荡不羁,他温文尔雅而又持才傲物,总之,他那种双重性格深深吸引着她。有一句相当古老的民谚:恋爱中的人,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傻子。她既疯又傻,她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在遇到他之前,她报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对音乐自我牺牲式的执着,对爱情从来不屑一顾。但是,那十九岁的年华中,她毕竟遭遇了他。为了取悦他,她去学习烹饪,就是那种原始的方式,因为他欣赏比较古典的女人,她现在之所以会一点点烹饪的方法就是那时学会的。她关心他的一切,为了他可以放弃小型的音乐会和创作时间,她甚至有段时间,打定主意作家庭主妇,象几个世纪前的女人一样,守着一个她爱的并且爱她的人,在小小的屋檐下度过长长的一生,如果他要浪迹天涯,她也追随他四海为家。她读过那么多书啊,有什么样的爱情她没竟见过呢?但她事到临头,还是不知所措了。
事实上,在她很幼小的时候——那时她已学会冷静而成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就已经为自己的道路做了全景式的规划。她不允许任何人、事、感情阻碍她在音乐中探索的脚步。她很残忍地首先把爱情从生活中剔除,尘世之爱在她卡困难来是荒唐而卑微的。除非,除非能全身心地投入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对爱情看的太重了,重到早已没有了人间的气息和浮生的况味,重到要美到艺术的高度。对她来讲,她无法将一颗心劈成两半,爱情和音乐恰似鱼和熊掌,在她理智的时候,她知道不可兼得,她想都没想就放弃了爱情。但直到她十九岁上遇到这个人,她才开始觉醒。她甚至打定主意,为了他可以放弃除音乐外的一切。她和他生活在一起,为他料理家务,象一个女仆人一样劳碌,推掉所有的社交,她容忍他的缺点,宽容他的背叛,帮他弥补他的一切过失,她让自己从内心到言行,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她把她当成身心依靠的家园。这是一个女子能给予一个男子的最大程度的爱了。她依然对世俗之爱不屑一顾,她认为她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她爱的天真而滑稽。她再不嘲笑那些在恋爱中痴情的人们了,因为她自己也正处于热恋。
而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技术职员,其貌不扬,品行也未见多么高尚。没人理解她何以为了他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才学相差悬殊的人,这样奉献与牺牲。很多人甚至在她面前嘲弄他。她顶住了一切飞短流长,她的心中认为好女人一定要为她们心爱的男人作牺牲。十九岁的她,面对爱情,有着多么伟大与无知的奉献精神啊!甚至于,她要把痛苦变成一种可炫耀的美德。仿佛时刻在向人们说:瞧!看看我!我为爱情牺牲了什么!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她甚至时常幻想,哪天,他得了不治之症,她献上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或是,哪天,他们身处险境,她放弃机会,把生命留给了他。她的头脑中就是装着这些可笑的思想去爱他的,他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他。他把她所有付出的都接受下来,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要好好地爱护她。她却听凭幻想,在斗篷与剑中设计她的爱情。但事实是,一年之后,她终于离开了他。她可以忍受他所有的缺点和背叛,他的无能与无知。但她不能忍受他对音乐的蔑视。当她一发现有些端倪,立刻感到了失落,随之而来的是爱情的迅速消亡。她终于,把爱情献给了音乐,甚至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但这段悲剧式的、滑稽可笑的恋爱让她更成熟了。这个世界上有些感情,如不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体味的。她只是在应该遭遇爱情的年纪经历了一次不太适时宜的爱情而已。当她一年后重新恢复理智时,她感觉大梦初醒,此后她更加漠然与理智了,对于追求她的人们,也几近苛刻。她高高在上的俯看他们、俯看尘世,用一种悲悯而疼惜的眼神,去抚慰求之不得的人,却从不走近他们。她知道爱情在她的生命中是奢侈品,她不可能拥有纯然而美好的爱情了。一年的疯狂恋爱已经让她尝够了疏离音乐的苦楚。没有爱情,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遗憾,而没有音乐,则是生命的终结。
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创作,她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的,她时而专心谱曲,时而去露台上回忆一下往日时光,隔着时光回首望那个年轻幼稚的自己,回想那些可笑可爱的爱情与痴迷。这儿环境很差,没有城市中那么整饬,但有种天然之美。她长久地倚在露台上凝望天空。她愈发爱上这里了。她幻想着就这样静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在身后留下一部伟大的乐曲。
好景不长。她既而陷入一片洪荒。那段时间她正在创作第二乐章。她试图让第二乐章静谧而柔美。她要表现人类的情感,爱、温情、悲伤,以及软弱、游移和痛楚。她要用一种古典史诗般悠长而富有张力的结构。古典的是健康而美丽的。第一乐章如男性般坚强有力,第二乐章要如女性般柔美温润。但她无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她开始惊恐了,这种惊恐甚至比病情恶化更让她难以忍受。
有一天夜里,她发现自己几乎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要绝望了。她翻出曾经谱就的曲子开始弹奏,但是既而发现她的双手是如此僵直和迟钝,甚至无法弹好一个简单的装饰音。她忽儿停下来,愕然地望着那双手:那双手秀丽苍白,十指纤纤,指甲上泛着苍白的光晕。她动了动手指,好象是生锈的门轴一样,那手上已然没有了一丝生命的痕迹,更不用说创作的欲望。同时,在她内心深处,也有一双严厉地眼睛在审视灵魂:你!你还能写出来了吗?她没有答案。
那时,她已经病的很重了,心痛的感觉每天都会袭来。她头脑中频频出先匕首的寒光,而心一次又一次地被刺伤。那种疼痛感伴随着虚无感,让她恐惧、战栗。她恨不得真的找一把匕首,然后深深地刺到心中去。某天,她真的找到了匕首,那是她的古老的厨房的一把长柄水果刀,刀锋很利,她握着它,望着它闪光的刃,望着那冷霜的光华。她举起刀子,最后一眼望向琴和乐谱,然后,深吸一口气。这时,又一阵疼痛向她袭来,刹时间她无法抵挡。她举刀子的手定格在空中,而手早已无力握刀,刀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她则在痛苦中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她无法呼吸,无法思考,甚至无法看见、听见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象一具行尸走肉一样,颓然的倒在地上。在她内心很深的地方,感到那越发深入的痛楚之感。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渐渐地清醒过来,她感到自己远离了尘世,在一处毫无生机的死寂的地方,而等待她的,则是永世的虚无。这种想法一旦涌进她的脑海,她便极度恐惧起来。她看不到一点光明,她的所有对生命的夙愿,都化作泡影,她三十多年的生命啊,她那厚重而阔大的终极关怀啊,一切都相当的虚无。
那段时间持续了很久。她几乎每天以泪洗面。泪水在巨大的悲痛中涟涟不断。她无法抑制泪水正如同她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她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又如同迷宫,却走不出来。她那俯看人世的悲悯眼睛,忽然间看见,原来她自己也是那平庸可悲的一个,在最荒芜的尘世间,痛苦的生存,没有任何值得慰藉的事物。她曾去重弹她的第一乐章,那种史诗般的气质多少给了她安慰,可当她忽儿想到,也许它们会变成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最终被岁月尘封,而她则如恒河中的一滴水,最终归于随波逐流的命运,一切都是虚无,这将多么另人无法忍受?!
有几天,她不敢踏足琴房,她只在书房里读书。书房中的书真多呃。但她无论读到哪本,都会流下眼泪。她读那些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的巨作,读马丁伊登、海上劳工她会哭出声音,为她无法完成的事业,读初恋、茶花女也会哭出声音,为她似有若无的爱情。读什么她都往自己的身上联想。她原本就是个感情细腻易于深思的女子,而现在愈发是这样了。同时,她明显地感到,生命的气息正一步步离她远去。
她出过一次门。其实从她在夏天走进这扇门之后,她甚至在屋里活动,都没有再接近过那通向外楼梯的门。但当她确信自己已经无法创作之后,她则想把自己释放出去。她用发抖的手,打开了那扇数月未曾开启的房门,门吱吱呀呀地被打开了,她看见那昏暗的、盘曲的楼梯。每一级都摇摇欲坠,整座楼的重量似乎都压在这一级一级脆弱的楼梯上。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一步,身后的房门“嘭”地关上了,她吓了一跳。但她没有回头,在这个世界上,她再也无路可退。从很小,她就告别了童年的欢笑,青春时期又告别了爱情,而今在生命的迟暮又告别了亲人,她永远地放弃了许多许多尘世的欢娱和享乐,孑然一身地苦苦追寻,却前路阑珊。这种时候她更容易想到她曾永远放弃了一切,愁从中来,压抑的她无法呼吸。她把一生都献给了音乐。音乐象一位遥远而犹疑的爱人,甚至连送她一个微笑都那么吝啬,不赐给她,却任她在痛苦中憔悴。
她带着这样的思想,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下。每走一步,楼梯都会发出呜咽的声响,这座类似城堡的建筑,好象即将灰飞烟灭一般脆弱。她瞧见拐角处那隐藏着的几扇门,奇怪是否还有人类居住——城市里多好呵,那有人、有光明,而这儿,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如同灰烬。这时候,她听见“嘭嘭”的脚步声,随即瞧见一个身材壮茁的小伙子两步一级地跑上楼梯。她象一个公主般优雅地停住了——那是城市中人们的礼节,她不自知地又遵循了。男孩子瞧着她,显然愣住了。是啊,他不认识她了。她住在这里的时候,他还那么幼小,而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侧身从她旁边走了,没有礼貌,却纯然的让人无法责怪。她想起他当年幼小时的模样,看着他打开一扇古旧而班驳的门,进去了,门又关上。他身上有种生命的气韵,有着尘世的痛苦和欢乐,有着平庸而健壮的生活,这一切都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展示出来,也许他不自知,也许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未能窥透,她却看出来了。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悟到她看他这一眼所了悟的东西,但他却可以无知而快乐的生活着,并这样生活下去,度过他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拥有平凡的快乐和小小的悲伤。她不知为何抑制不住泪水。她继续下楼,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底层的大厅。她脚步沉重,是的,她无法拥有那年青人那样快乐的步伐,她背上背了全人类。她费力地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锈迹斑斑的沉重大门,就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她吸了一口气,又哭了,她想自己还能吸几次空气呢?她不禁背出海的女儿中那段著名的文字:这是她能看见星星的最后一晚,这是她和他们共同呼吸空气的最后一晚,明天,她将化为海上的泡沫她没有揩眼泪,因为没必要,没人会看到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她发现那已是傍晚,她在暮色苍茫中,那黑色的,看不真切的土地上漫无目的的行走。这一带她很熟悉,但此刻她确实不知该去何方,想到这里,她又哭了。忽然间,病痛袭来,她感到深入心扉的冰凉的疼痛,她痛苦的闭上双眼,世界沉入黑暗,只有泪水依旧脉脉流出。她是没有停步的,她潜意识想走到世界的尽头,走到三十年前她出生的地方,然后,拿一把匕首,在她出生的第一秒,就把匕首刺入那婴儿的心脏!想到这儿,她又开始流泪。
等痛苦消逝时,她发现自己走到一片很阔大的丘陵地带,四周没有建筑了,城市的灯光也不能见一丝一毫,她居住的那幢城堡式的房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满是丘陵的大地和的天空,天地间她茕茕孑立。她随便拣了块地方坐下来,这里的泥土很湿润而且松软,仿佛人类未曾出现时,泥土就已经是这样了,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土地,土地,也许是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这儿的土地那么古老厚重,又那么细腻悠远,她把手掌贴在土地上,感到一种很塌实很温存的感动。许久之后,她抬头茫然地望着天,天幕上色彩分呈,浅浅的紫色红色,如同一些盘曲错落的藤蔓,把整幅天空时松时紧地缠绕,天空的颜色也在瞬息间变换着,偶尔闪过一两颗星,月亮是没有的——她很多年没看见月亮了,她无法想象千百年前的孩子们怎么会望着月亮说“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她静静地坐着,直到那些在天幕中盘曲的藤蔓渐次消失,最终世界真的沉入暗夜,星光闪烁,她恢复了体力。她开始了一项计算,她要算一下她付出了多少。
大约每分钟她可以弹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个音符,她按最少一百五十个计算,那么每小时就是九千个音符,她从六岁学琴,二十岁前每天弹琴不下四个小时,她向空气中挥了挥手,就按四个小时计算,每天就是三万六千个音符,每年一千三百多万个音符。她又挥一挥手,把零头全部除去,十四年就是一亿四千万个!二十岁后每天至少六小时,而且这还是保守的估计,每天五万多个音,她为了方便计算按五万,这样就是三亿多个音符,加起来是四亿四千万!事实上,她弹的比这还要多。可即使这个数目,也让她战栗了。
接下来,她又开始计算她作曲的时间,二十岁以后每天她都锲而不舍的学习并练习作曲,常常工作到深夜,她向空中挥了挥手,仿佛慷慨大度的都一下挥掉了那苦读的艰辛。她每天学五小时,每年近两千小时,二十年是三万小时!而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
这两项加起来,再算上饮食、睡眠和处理日常事物的时间,还有她的少少的社交,她的生命中已没有其他可以透支的时间了。她大为吃惊。她很小就知道自己为音乐付出了很多,但这时候才知道那个模糊的很多具体是多少!她象个虔诚的爱人,把自己全身心的交给音乐,然而她三十六岁,死前,却连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她的泪抑制不住,她第一次感到宿命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她又开始心痛了。天地之间,她无所依傍,现在她无法飞升到天空中,也不能融入泥土,她孑然独立,迎风而泣。
天色渐渐明朗的时候,她才感到凉意,也是冷彻灵魂的凉意。她又抑制不住泪水了,因为她丢失的年华和这个难以追求的旋律。她坐着没动,但却高高地抬起头来,双眼不停地流泪,那些清澈的液体在她那曾经年轻秀丽的脸上放肆的爬行。这时,她忽然望见一颗流星,倏忽划破依旧黯淡的夜空。她刹那间全身震动一下,脸上那放肆的液体,也惊愕地凝住。她就那样,坐在地上,仰着头,眼神伸向无尽的夜空,这姿势相当滑稽可笑,但她庄严地许了愿,正因如此,这可笑的姿势里就含有某种苍凉的成分了。她很相信这古老的祈求仪式,她平生只有一个心愿,她把这个心愿完全托付给那飞速下坠的星辰。她少年时代曾读过一本孟德斯的小说丢失的星辰,她那相当多的浪漫思想成分的就是因天性而被文学典籍培养的。她坚信星辰会带来好运。可是不久,她又看见第二颗流星,莫可名状的,她又泄气了,她潜意识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你,尘世间平凡而卑微的你,是注定要有悲剧的结局,你不可能升华,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作品,你最终的结果是化作“海上的泡沫”她被这个思想吓了一大跳,泪水又开始肆意奔流。同时,她拼命努力把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想法扔出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