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光绪的忧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洋华人心里激动是能够理解的,必竟遗忘了他们二百多年的祖国的朝廷,终于想起远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些受到洋人欺凌的华人。南洋华人曾经无数次的努力想在南洋建立片真正属于华人的国度,可每一次的努力奋斗时是多么希望能看到祖国能给予援助。可是每次都等到失败之后都没有看到朝廷有任何表态。当兰芳这个最大的华人国度灰飞烟灭之后,心灰意冷的他们只想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在洋人与土人的压榨下苟延残喘。没想到的是,在最绝望之时却迎来了朝廷的支援。当巨舰横行与海上,当炮弹在敌人群中爆炸,他们感受到的是朝廷终于不在沉默。南洋华人在这一刻感受到有国家为他们撑腰的坚实感。被压抑百年情感的突然爆发,这种宣泄是无法阻止的。
所以在对南洋华人的哭泣,光绪就是放任自流。只有让他们把内心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他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与祖国联成一体。光绪明白,一个贫弱的国家在无法保证国内安全的前提下,想要搞什么经济发展无疑于痴人说梦。所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摄取一切可以获得的资金就成了光绪整个朝廷的重中之重。对于南洋,无论是为了钱财或是将来的布局,团结海外华人,让他们为国家建设出钱出力都显的极为重要。再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南洋的华人事实上已经掌握了当地经济命脉。而且有了南洋华人的支持。无论是技术、资金,都将为国家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光绪知道南洋华人到底会有多大的能耐。想想林家不过原来只是李家的一个家仆,但却发展成了能左右国家的财团。更不用说身为主家的李家。也只不过是南洋华人四大家中的其中一家而已。所以团结南洋华人以至于团结世界华人,不能再让他们受到莫名的伤害。
要知道,整个抗战时期,美国租借给中国的大量卡车等后勤装备,当时的中国人会开的还没几个,更别说是大量工业设备。此时南洋华人回来了,没有一个留学外国的华人留在了国外。为了抗战。南洋华人子弟牺牲良多。
要知道,在二战后的印尼殖民地当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强行关闭华文学校的风潮当中。这些华侨青年穿着白衬衣,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着汽油瓶和武装到了牙齿的殖民地军队对抗。可是,他们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祖国再一次沉默了。新中国的一系列愚蠢举动(不细表述)。将整个南洋华侨社会越推越远。直到远远分隔,只剩下文化上面的一点纽带。这些华侨社团、世家、庞大的南洋华侨人口,都融入了当地社会,成为了南洋真正的精英阶层,对祖国的向心力却越来越远。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清朝政府抛弃南洋华人二百余年,南洋华人还是心向祖国。为什么新中国只是一次抛弃就让南洋华人与祖国离心离德?
光绪在接到从坤甸发回说南洋华人代表欲进京面圣的电报起,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光绪曾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推导,始终想不明白同根同源的种族为什么会最终几近陌路。直到有一日。光绪到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并与共慈惠太后进晚餐时,慈惠太后提到光绪将京城中满族贵族尽数迁回奉天之举极不妥当。还说:皇上为巩固政权打压其它人也就是了。可这天下必竟是满人天下。如将满族人尽数迁回奉天,但凡汉人有事恐无人支持皇上……云云。
满洲贵族是必需要迁回去的,只因为这些贵族全部都是慈禧太后的利益获得者。乙未宫变之时,光绪就是借着这件事看清了朝臣和这些贵族的嘴脸。这些人本事没有,但大爷却充的一等一的高。所以只要他们还在京城,就会不满皇上夺取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想办法支持慈禧重新掌权。这是光绪不能容忍的。再说不把这些旧贵族迁走,怎么给自己的新贵族让位。但慈惠的话也提醒了光绪,原来无论他如何设想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他一直以自己是汉人的身份在考虑这个问题。完全忽略了自己身份上的种族――满族。因为满族人心竟在海外华人的眼里看起来依然是外族人,所以清朝抛弃海外华人数百年也没有关系。但做为汉人政权的新中国却抛弃同宗同源的南洋华人后,被人所唾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可是这也麻烦了。满清二百余年的奴化教育彻底将满汉种族隔离开了,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也将人明确的划分了等级。自满清入主中原建国以来,民间从来都没有停止反抗。文人士子们总喜欢以反清复明来标榜自己的正义。他们没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能鼓动的不过只是一些知识份子,而整个反抗活动没有广大的农民参于进来。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农民参与的造反那只配叫叛乱,没听说过有平不下去的叛乱。可是一旦农民造反,那就表示着这个王朝的终结。
农民是最注重亲身体会,也是最注重实例的人,只要朝廷能让他们吃的上饱饭,不来祸害他们,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是谁在主政朝堂。也正是因为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同样用是武力征服中原,而元朝的蒙古人只占领中原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被驱逐回漠北,而满族却能统治二百多年的根本所在。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出了不少皇帝。有伟大的,有平庸的,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有诚实的,有奸诈的。有激进的,有顽固不化的,甚至还有白痴的皇帝。每个朝代的帝王中总会有疏于朝政而让大臣掌权的皇帝。还有些也干过缺心眼的事。但整个清朝的掌权者却相当勤勉,包括慈禧在内,清朝皇帝都很勤政。没有好玩怠工的,因此就敬业一项来说,清朝皇帝是首屈一指的。
可是敬业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好皇帝。占少数的种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其民族等级制度贯穿其中。而且还特别会做秀,最好的例子就是康熙本人。他一面遍请洋人为师在宫中向他传授西方学问。却对西洋枪械这个杀人的凶器,认为只是奇技淫巧。思想文化死水一潭,国家杜绝了结社、党争、民议。彻底堵死了思想前进渠道。以衣着鲜美而著称的中国人开始衣衫褴褛,以前被人羡慕的大国之民被冠上“东亚病夫”的称号。满清君王仅仅用了二百年而已,就终结了五千年华族的荣耀。
中国人都好面子,但在清朝皇帝身上似乎很少。轻易割地求和。自努尔哈赤以下。光绪自己以前的十位清朝帝王。对外极其软弱,但对内统治却又是极其成功的。把一个繁荣的中国治理成一群“东亚病夫”,这就是成功的标志。整个大清王朝没有名君、没有名相、没有名将,但自吹自擂却当之第一。“万马齐喑丢可哀”用来形容清朝时期的中国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南洋华人被清朝抛弃二百年没有怨恨,就是因为人家没把你当自人来看。在他们看来,朝廷的正统性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几百年对南洋华人不管不顾,一到民国南洋华人子弟依然义无反顾回国助战的根本原因。
当光绪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身为皇帝不是振兴中华最有利的条件,而是最大的麻烦。种族冲突成了他身为满人皇帝最危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把他和他的理想炸成灰飞的炸药。这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炸开。
有的时候,光绪甚至想过如果他是一个汉人的话,如果也能像今天一样东据日本、北抗沙俄、南平荷兰,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祭出民族主义大旗,就可以集国内外所有华人之力,就不用对英德如此卑躬屈膝,就不用在努力对外的时候还要小心防着国内。
如何摆脱自有清以来的民族政策?如何调和国内民族冲突?如何才能将所有国民将国家利益摆上第一位?可这种事他连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谁都不能说,只能自己想办法。太后不行,因为太后会反对,封建时期里家族观念比国更强。朝臣们更不行,因为自己手下能重用的朝臣都是汉人。你要敢跟他们说这些,指不定他们现在就反了你。累,太他m的累了……
所以光绪以自己是国家最后一个援兵为借口,自甲午年从辽河回来后就再没留过辫子。所以光绪除了上朝穿朝服外,平日里不是军服就是这身天青色长袍。所以光绪大力重用汉臣并将他们置于满臣之上,并赋予他们实权。所以在宣传上,再三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的集合。所以在对外文件中只使用中国一词来代表政府,所以……其实光绪就是想淡化种族之别。
很多时候,朝堂中也传出皇上重汉轻满的言论,光绪对此也是置之不理。光绪想用“不在乎”来表明他的态度。可不在乎是外面的风言风语,却不代表你能当着皇帝的面乱说话呀。
当光绪扶起李关山时,李关山依然是泪眼滂沱,哽咽着说道:“皇上不知……当朝廷巨舰停于海面之上……凡我华人……瞻汉家之仪制,睹宗国之旌旗,殊足令人气宇为之一扬,……而瞻望者亦为之色舞眉飞。此为中国振丕之征,……华人虽异地栖迟,而其心志尚不忘故国也……”
李关山哭的全身发软,只能让皇上扶着才能站稳,所以他只记得抒发心中感慨却没有注意用词。李鸿章手脚冰冷、张之洞浑身颤抖,二人都齐齐的望着光绪,只要皇上脸色一变他们就会上前求情。当着满族皇帝的面直言“汉家之仪制”,这是要灭九族的节奏呀。
谁知皇上面上却是笑容不变的说道:“老先生无需如此伤心,朝廷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我中国人同尽一份心力而已。要想真正帮助海外的华人,只有让中国变的更加强大。此还需南洋华人多多出力才好呀。不过关于南洋之事,只是朝廷一时义愤而已,至于早有谋划什么的,那是没有的事。绝秘不可外泄切记切记呀――”
其实光绪心里一片暗淡,汉人还是没把他当成正统呀。(未完待续。。)
南洋华人心里激动是能够理解的,必竟遗忘了他们二百多年的祖国的朝廷,终于想起远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些受到洋人欺凌的华人。南洋华人曾经无数次的努力想在南洋建立片真正属于华人的国度,可每一次的努力奋斗时是多么希望能看到祖国能给予援助。可是每次都等到失败之后都没有看到朝廷有任何表态。当兰芳这个最大的华人国度灰飞烟灭之后,心灰意冷的他们只想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在洋人与土人的压榨下苟延残喘。没想到的是,在最绝望之时却迎来了朝廷的支援。当巨舰横行与海上,当炮弹在敌人群中爆炸,他们感受到的是朝廷终于不在沉默。南洋华人在这一刻感受到有国家为他们撑腰的坚实感。被压抑百年情感的突然爆发,这种宣泄是无法阻止的。
所以在对南洋华人的哭泣,光绪就是放任自流。只有让他们把内心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他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与祖国联成一体。光绪明白,一个贫弱的国家在无法保证国内安全的前提下,想要搞什么经济发展无疑于痴人说梦。所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摄取一切可以获得的资金就成了光绪整个朝廷的重中之重。对于南洋,无论是为了钱财或是将来的布局,团结海外华人,让他们为国家建设出钱出力都显的极为重要。再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南洋的华人事实上已经掌握了当地经济命脉。而且有了南洋华人的支持。无论是技术、资金,都将为国家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光绪知道南洋华人到底会有多大的能耐。想想林家不过原来只是李家的一个家仆,但却发展成了能左右国家的财团。更不用说身为主家的李家。也只不过是南洋华人四大家中的其中一家而已。所以团结南洋华人以至于团结世界华人,不能再让他们受到莫名的伤害。
要知道,整个抗战时期,美国租借给中国的大量卡车等后勤装备,当时的中国人会开的还没几个,更别说是大量工业设备。此时南洋华人回来了,没有一个留学外国的华人留在了国外。为了抗战。南洋华人子弟牺牲良多。
要知道,在二战后的印尼殖民地当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强行关闭华文学校的风潮当中。这些华侨青年穿着白衬衣,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着汽油瓶和武装到了牙齿的殖民地军队对抗。可是,他们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祖国再一次沉默了。新中国的一系列愚蠢举动(不细表述)。将整个南洋华侨社会越推越远。直到远远分隔,只剩下文化上面的一点纽带。这些华侨社团、世家、庞大的南洋华侨人口,都融入了当地社会,成为了南洋真正的精英阶层,对祖国的向心力却越来越远。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清朝政府抛弃南洋华人二百余年,南洋华人还是心向祖国。为什么新中国只是一次抛弃就让南洋华人与祖国离心离德?
光绪在接到从坤甸发回说南洋华人代表欲进京面圣的电报起,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光绪曾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推导,始终想不明白同根同源的种族为什么会最终几近陌路。直到有一日。光绪到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并与共慈惠太后进晚餐时,慈惠太后提到光绪将京城中满族贵族尽数迁回奉天之举极不妥当。还说:皇上为巩固政权打压其它人也就是了。可这天下必竟是满人天下。如将满族人尽数迁回奉天,但凡汉人有事恐无人支持皇上……云云。
满洲贵族是必需要迁回去的,只因为这些贵族全部都是慈禧太后的利益获得者。乙未宫变之时,光绪就是借着这件事看清了朝臣和这些贵族的嘴脸。这些人本事没有,但大爷却充的一等一的高。所以只要他们还在京城,就会不满皇上夺取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想办法支持慈禧重新掌权。这是光绪不能容忍的。再说不把这些旧贵族迁走,怎么给自己的新贵族让位。但慈惠的话也提醒了光绪,原来无论他如何设想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他一直以自己是汉人的身份在考虑这个问题。完全忽略了自己身份上的种族――满族。因为满族人心竟在海外华人的眼里看起来依然是外族人,所以清朝抛弃海外华人数百年也没有关系。但做为汉人政权的新中国却抛弃同宗同源的南洋华人后,被人所唾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可是这也麻烦了。满清二百余年的奴化教育彻底将满汉种族隔离开了,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也将人明确的划分了等级。自满清入主中原建国以来,民间从来都没有停止反抗。文人士子们总喜欢以反清复明来标榜自己的正义。他们没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能鼓动的不过只是一些知识份子,而整个反抗活动没有广大的农民参于进来。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农民参与的造反那只配叫叛乱,没听说过有平不下去的叛乱。可是一旦农民造反,那就表示着这个王朝的终结。
农民是最注重亲身体会,也是最注重实例的人,只要朝廷能让他们吃的上饱饭,不来祸害他们,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是谁在主政朝堂。也正是因为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同样用是武力征服中原,而元朝的蒙古人只占领中原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被驱逐回漠北,而满族却能统治二百多年的根本所在。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出了不少皇帝。有伟大的,有平庸的,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有诚实的,有奸诈的。有激进的,有顽固不化的,甚至还有白痴的皇帝。每个朝代的帝王中总会有疏于朝政而让大臣掌权的皇帝。还有些也干过缺心眼的事。但整个清朝的掌权者却相当勤勉,包括慈禧在内,清朝皇帝都很勤政。没有好玩怠工的,因此就敬业一项来说,清朝皇帝是首屈一指的。
可是敬业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好皇帝。占少数的种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其民族等级制度贯穿其中。而且还特别会做秀,最好的例子就是康熙本人。他一面遍请洋人为师在宫中向他传授西方学问。却对西洋枪械这个杀人的凶器,认为只是奇技淫巧。思想文化死水一潭,国家杜绝了结社、党争、民议。彻底堵死了思想前进渠道。以衣着鲜美而著称的中国人开始衣衫褴褛,以前被人羡慕的大国之民被冠上“东亚病夫”的称号。满清君王仅仅用了二百年而已,就终结了五千年华族的荣耀。
中国人都好面子,但在清朝皇帝身上似乎很少。轻易割地求和。自努尔哈赤以下。光绪自己以前的十位清朝帝王。对外极其软弱,但对内统治却又是极其成功的。把一个繁荣的中国治理成一群“东亚病夫”,这就是成功的标志。整个大清王朝没有名君、没有名相、没有名将,但自吹自擂却当之第一。“万马齐喑丢可哀”用来形容清朝时期的中国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南洋华人被清朝抛弃二百年没有怨恨,就是因为人家没把你当自人来看。在他们看来,朝廷的正统性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几百年对南洋华人不管不顾,一到民国南洋华人子弟依然义无反顾回国助战的根本原因。
当光绪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身为皇帝不是振兴中华最有利的条件,而是最大的麻烦。种族冲突成了他身为满人皇帝最危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把他和他的理想炸成灰飞的炸药。这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炸开。
有的时候,光绪甚至想过如果他是一个汉人的话,如果也能像今天一样东据日本、北抗沙俄、南平荷兰,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祭出民族主义大旗,就可以集国内外所有华人之力,就不用对英德如此卑躬屈膝,就不用在努力对外的时候还要小心防着国内。
如何摆脱自有清以来的民族政策?如何调和国内民族冲突?如何才能将所有国民将国家利益摆上第一位?可这种事他连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谁都不能说,只能自己想办法。太后不行,因为太后会反对,封建时期里家族观念比国更强。朝臣们更不行,因为自己手下能重用的朝臣都是汉人。你要敢跟他们说这些,指不定他们现在就反了你。累,太他m的累了……
所以光绪以自己是国家最后一个援兵为借口,自甲午年从辽河回来后就再没留过辫子。所以光绪除了上朝穿朝服外,平日里不是军服就是这身天青色长袍。所以光绪大力重用汉臣并将他们置于满臣之上,并赋予他们实权。所以在宣传上,再三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的集合。所以在对外文件中只使用中国一词来代表政府,所以……其实光绪就是想淡化种族之别。
很多时候,朝堂中也传出皇上重汉轻满的言论,光绪对此也是置之不理。光绪想用“不在乎”来表明他的态度。可不在乎是外面的风言风语,却不代表你能当着皇帝的面乱说话呀。
当光绪扶起李关山时,李关山依然是泪眼滂沱,哽咽着说道:“皇上不知……当朝廷巨舰停于海面之上……凡我华人……瞻汉家之仪制,睹宗国之旌旗,殊足令人气宇为之一扬,……而瞻望者亦为之色舞眉飞。此为中国振丕之征,……华人虽异地栖迟,而其心志尚不忘故国也……”
李关山哭的全身发软,只能让皇上扶着才能站稳,所以他只记得抒发心中感慨却没有注意用词。李鸿章手脚冰冷、张之洞浑身颤抖,二人都齐齐的望着光绪,只要皇上脸色一变他们就会上前求情。当着满族皇帝的面直言“汉家之仪制”,这是要灭九族的节奏呀。
谁知皇上面上却是笑容不变的说道:“老先生无需如此伤心,朝廷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我中国人同尽一份心力而已。要想真正帮助海外的华人,只有让中国变的更加强大。此还需南洋华人多多出力才好呀。不过关于南洋之事,只是朝廷一时义愤而已,至于早有谋划什么的,那是没有的事。绝秘不可外泄切记切记呀――”
其实光绪心里一片暗淡,汉人还是没把他当成正统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