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三十八章 祭天的背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主的出生自然是大喜之事,但却远远及不上祭祀上苍的大典重要。
一夜未睡的君王大臣们开始纷纷回归本位。凌晨四点整,紫禁城内已准备就绪。钟声敲响,皇帝起驾离宫朝天坛而去。大清皇帝摆出郊祭盛大的依仗,大年初一的祭天大典在锣鼓喧天和鞭炮轰鸣中开始了。
在华夏先民眼中,是天地哺育众生,天地是最高的神。所以对以众生们要对哺育他们的天地表示报答和祈求天地继续保佑天下苍生。所以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从上古时期就一直传承着祭天这个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
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现在的祭天仪式沿自周礼,本是天地共祭,虽然各朝代在器物上有增有减,但礼仪未发生什么变化。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这才使华夏民族的祭天仪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光绪这里,祭天仪式已经是集千年之大成,已经到了无需再行改动的地步。
每当祭日来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需要进行全面的大羞修葺。修整从紫禁城至天坛经过的各条街道,使之面貌一新。不管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祭品、祭器。从礼官、亲王、总理最后皇帝亲自检试,哪样不是三查六审。确保万无一失。但凡有一丁半点的疏漏,那就是对上天的不恭。曾经再大的功劳都化为乌有。
作为华夏民族最高祭祀礼仪,所有事物都要精益求精。就是出行也要出动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的、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也叫大驾卤簿。
自甲午以后,清帝一共出行过两次卤簿,一次是南巡另一次就是大婚。但这两次都不是最高规格的,所以各国公使得到的通知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皇帝郊祭上苍行大驾卤簿,请予以回避。随后附着一份厚厚的街道封闭的通知,上面写着哪些路段在何时禁行。
每一次清国出动依仗。就是对西方列强的一次伤害,尤其是英国。作为世界次序的制定者,作为世界的领导者,却没有一套能与之匹配的礼仪,反到是落后的东方却有着盛大的礼仪。想着大英帝国皇室那仅有的可怜礼仪,站在一旁观礼的欧格讷心都碎了。
骏马、仪象;篦头、画角;杖、鼓、笛、板,浩浩荡荡;旗、帜、旌、幡,铺天盖地;刀、枪、剑、戟,寒光林立;龙伞、草伞、花伞、方盖、罗扇。连绵不绝;更有辇、辂、舆无数乘。引导与侍卫大臣、执事人员、兵卫及众多仪物、器具按照既定的礼仪阵式缓缓从**而出,威严而宏伟。
之前出巡和大婚时的依仗,相比于这次的大驾卤簿那简直是小儿科。黑夜在无数的灯火下无处藏身,一台台摄影机会将这场大清国最高规格的大驾卤簿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剪辑编辑后。制成电影片送给各国公使。一台台照像机用闪光灯记录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照片最后会印刷在报纸上真正的传遍天下。中国,在所有洋人思想中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国度。也将随着这一张张照片的出现,慢慢改变着世人的看法。
英国女王自从看过清国依仗后就固执要定立一套属于大英帝国的典仪。听说已经快要确认了。当这次大清祭天大礼的大驾卤簿的影片送到女王面前后,欧格讷相信。已经定好的所有仪制将会被全部推翻。
祭祀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的日子,但时值大年初一祭祀,所以斋戒临时取消,改而先行斋宫暂留,于日出前七刻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
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进俎:乐奏“咸平之章”;行初献礼: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行亚献礼: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行终献礼: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撤馔:奏“熙平之章”;送帝神: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奏“太平之章”;望燎:奏“佑平之章”。
这一整套下来是将近三个时辰,时间之长礼仪之繁琐,每行一次礼都需要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然后由司祝跪读祝文。礼法大如天,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典,就是死也要遵循规矩。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就是这次,因为雩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就这么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工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礼部侍郎等人均被革职,后被发配新疆。
说心底话,光绪是很不愿意搞这种事情。且不说礼仪繁琐到光练习就要一个多月,在行礼之时还有官员不断的提醒。每一次出动卤簿都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所耗费之银钱更是奢靡。所以之前两次的出动卤簿,光绪总是在仪仗上尽可能缩减。而这一次光绪却反其道行之,要求大驾卤簿能搞多大规模搞多少规模,能搞多么豪奢就搞多少豪奢。这次出动的大驾卤簿光是人员就动用超过五千人,仅凭才千人的内宫人员加上侍卫营也不够。为此将大学堂高年级生也借调一空。这也是各国公使之所以惊叹这次大清祭天宏大的原因。
祭天礼仪从来都是代表着政治意义。祭天,不仅仅是向民众宣传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这次参于祭天礼仪中近半的大学生是即将要走马上任为官的学子。让他们参于到大礼仪中来。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皇帝的威严,这对光绪的统治是极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借着大胜日本之机举行大典,也是一个很好向外国展现中国的机会。光绪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满清末期,同样也会举行同样的大典,之所以他们不会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对外战场中屡战屡败。就如同一个每次打架都打输的人在展现自己多么有力气那般可笑,别说那些身强力壮的人正眼都不会瞧一下,就是那些身体依然瘦弱人也只会当热闹来看。中国自古称之天朝上国。这不仅仅是国人对自己孤傲的自称,那是用一场场血战打出来的赫赫天威。即便中国内乱至盈弱,周边外族也只能占些边角偷些好处。一但中原王朝主权统一齐修内政之时,周边各族哪个不得恭恭敬敬的来伺候中原上国。凡是不来的,犬戎、匈奴、突厥、五胡诸部,在一场场中原王朝报复性的打击下慢慢都消失在历史当中。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的大清北拒沙俄,南镇南海,东边更是有灭日本的实力。这时再举行大典就不再是一次让人笑话的举动。而是一次展示威严的行为。大清依然是弱国,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且不说英德等欧洲强国,如果日本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大小和人口。那失败的只能是清国。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是,至少在整个东亚,清国是唯一的强国。受命前来的琉球王尚泰、朝鲜王李熙。日本公使、安南代表,以及形形色色的代表们。虽然他们不用行跪拜大礼,但哪个不是毕恭毕敬。
强大不是你有多少钱。你能免除多少外债;强大不是你的经济实力有多强,能给国外下多少订单。看看这时的美国经济实力强吧,世界经济排名第一那又如何。在英德等欧洲国家的眼里不过就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就是在面对清国的谈判中,美国也丝毫不敢张显所谓的列强嘴脸。为什么?因为军事不强。这也正是美国把主要目光放在欧洲,为的就是争取与欧洲各国平等的国际地位。
有钱不代表强大,真正的强大需要在枪林弹雨中用将士们的鲜血与生命来筑就。光绪正是用一场场的战争,不仅树立了自己的统治,震奋了国民,也让欧洲列强们不得不坐下来谈判。
即便是最强大的英国,在面对未曾一败的清国海陆军面前,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因为与清国开战,清国肯定会退回内地抵抗,现在的清帝不再是鸦片战争中的那个柔弱的皇帝,现在的清帝是一个敢亲上前线厮杀的帝王。只要清国愿意坚持打下去,最倒霉的一定会是英国。
看着正在消息散的青烟,光绪把心思收回到祭天大礼上。一般情况下待青烟消散之后,便可起驾返宫,大典至大驾卤簿全部入宫后就结束了。
但这次不一样,当袅袅青烟渐渐消散之时,圜丘坛立起了一块牌匾。满朝文武多少都听到点消息,所有朝臣王公们全部毕恭毕敬的等待皇帝的旨意。为了今日的封赏大典,所以将军以上武职,巡府以上文职全部回京述职。不仅如此,就连半软禁在奉天的老贵胄们也一一到来,就是为了能在封赏大典得一个爵位。这是祭天礼上的封赏,属于大封赏,所以今后没有大过者不可能被捋夺。这是数千年来帝王统制的基础,即便是再昏庸的帝王也无一违背。
光绪再次登上圜丘坛,向苍天行三跪九叩之礼后,向天奏曰:“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朕在此奏曰天地。泱泱华夏日渐倾颓,丧土失地、赔款求和。今朕得良臣名将之辅佐,内平叛乱外御其侮,今日更远征海外彻底平灭自前明以来的倭寇之患。今日朕亲告上苍,封赏有功于中华之士,以共享太平。”说完光绪再次三跪九叩后起身转而面对坛下群臣曰:“传――旨――”
皇帝秘书处秘书长杨度双手托明黄色卷轴过顶。低头快步走上圜丘坛,而后长跪于台阶下。
光绪双手虚托一下。曰:“宣――”
杨度起而拜谢皇上,台下众臣全部竖起耳朵一片肃静的要听清楚圣旨上的每一个字。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诸臣工为国操劳。为天下百姓谋福址,为表张诸臣工之功勋,特此封赏。李鸿章授庐国公、孙家鼐授寿春侯、翁同龢授虞城候、张之洞授河间候……”
台上杨度的声音正大光明,呼啸的北风将杨度的声音吹向南方,也随着礼部官员在牌匾的每一个笔画,将爵位牢牢的印在祭天大礼之上。圜丘坛南侧肃立的王公朝臣们每被念到名字后,也顾不行地上的泥泞就立刻拜倒到地,因为圣旨没有宣完,所以跪拜的朝臣全部肃静的等待皇上的旨意宣完。心内却是无比的激动,而还没有被读到名字的众臣们则是一脸期待的模样。但也有人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些老贵胄们承继着祖宗的功劳,他们已经对此类的封赏已经到了失去兴趣,加官进爵是不可能了,难道皇上还能不赏不成?
封赏的圣旨很长,为了让写版赏的礼官能跟上进度,所以杨度念的也很慢,过了小半个时辰才至结束:“外藩诸王另旨封赏。钦此――”随着杨度收起圣旨交还皇帝,礼部官员也在写完最后一个字转身离去。祭天大礼仪的封赏全部结束。
王士珍授常山伯、欧阳振华授夷陵伯……朝堂上排着官职大小一路封赏下来,皇上一系的官员全部得到各级封赏,最小的也是男爵位。而老贵胄中除了世铎等少数几个还在朝堂任职的外。其它亲王无一在大封赏中被提及。今日所得之封赏是当着苍天宣读的,无大过者不可被捋夺。那他们那些另旨宣读的勋爵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意捋夺?这让其它老贵胄心生不满。
“皇上,臣之先祖乃我大清功臣。为何今日之封赏无我之爵位?”
“皇上不能呀,满臣大于汉臣乃是祖制。为何今日封赏大半多为汉臣。皇上连祖制也不顾了吗?”
“……”
光绪环顾众臣,眼中寒光已现。台下不少满臣旧贵见皇上杀气已露。渐渐收敛了声音,最后陷入平静中去。但总有几个自以为有祖上荫庇,依然大声音喧叫不止。光绪脸露笑意:“祭天大典乃是供奉上苍之时,此时喧哗是对上苍之亵渎,是为大不敬。将不敬上苍者拖出,就地斩首。”
皇上话一出口,满场宁静。侍卫可不管这些,两人一组押着一人出班于一侧。皇帝轻轻一挥手就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随着一阵白光闪过后,侍卫用托盘呈上这些人的人头。这里面就包括叫的最响的端郡王载漪。
“弃市,夺爵。”皇帝一句话不仅拿走了这些人的性命,就连他们家人最后的荫庇也被夺走。众臣恭恭敬敬送皇帝起驾,皇上在经过朝臣班列时停了一停,低声的嘀咕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绪的声音不大,但还是能让离的很近的臣子听见。皇上的大驾卤簿全部入宫,外藩诸王的封赏名册同时宣读,至此祭天大礼全部结束。
有人欢呼,也有人哭泣。光绪二十四年,清光绪皇帝利用祭天大礼,以雷鸣电闪之威彻底将慈禧前朝残存旧人全部清洗一空,这些人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是一个恐吓,祭坛外那还未冷却的尸首向勋贵在向老勋贵们表明皇上的态度。这些老勋贵们在皇上的威慑之下不得不苟延残喘,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圜丘坛的那块牌匾依然在风中摇曳,光绪祭祀跟本不是上天,光绪祭祀的是自己的权威。
“没错,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未完待续。。)
公主的出生自然是大喜之事,但却远远及不上祭祀上苍的大典重要。
一夜未睡的君王大臣们开始纷纷回归本位。凌晨四点整,紫禁城内已准备就绪。钟声敲响,皇帝起驾离宫朝天坛而去。大清皇帝摆出郊祭盛大的依仗,大年初一的祭天大典在锣鼓喧天和鞭炮轰鸣中开始了。
在华夏先民眼中,是天地哺育众生,天地是最高的神。所以对以众生们要对哺育他们的天地表示报答和祈求天地继续保佑天下苍生。所以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从上古时期就一直传承着祭天这个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
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现在的祭天仪式沿自周礼,本是天地共祭,虽然各朝代在器物上有增有减,但礼仪未发生什么变化。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这才使华夏民族的祭天仪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到了光绪这里,祭天仪式已经是集千年之大成,已经到了无需再行改动的地步。
每当祭日来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需要进行全面的大羞修葺。修整从紫禁城至天坛经过的各条街道,使之面貌一新。不管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祭品、祭器。从礼官、亲王、总理最后皇帝亲自检试,哪样不是三查六审。确保万无一失。但凡有一丁半点的疏漏,那就是对上天的不恭。曾经再大的功劳都化为乌有。
作为华夏民族最高祭祀礼仪,所有事物都要精益求精。就是出行也要出动皇帝出行时专用的、规格最高的、规模最大的车驾仪仗队,也叫大驾卤簿。
自甲午以后,清帝一共出行过两次卤簿,一次是南巡另一次就是大婚。但这两次都不是最高规格的,所以各国公使得到的通知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一,皇帝郊祭上苍行大驾卤簿,请予以回避。随后附着一份厚厚的街道封闭的通知,上面写着哪些路段在何时禁行。
每一次清国出动依仗。就是对西方列强的一次伤害,尤其是英国。作为世界次序的制定者,作为世界的领导者,却没有一套能与之匹配的礼仪,反到是落后的东方却有着盛大的礼仪。想着大英帝国皇室那仅有的可怜礼仪,站在一旁观礼的欧格讷心都碎了。
骏马、仪象;篦头、画角;杖、鼓、笛、板,浩浩荡荡;旗、帜、旌、幡,铺天盖地;刀、枪、剑、戟,寒光林立;龙伞、草伞、花伞、方盖、罗扇。连绵不绝;更有辇、辂、舆无数乘。引导与侍卫大臣、执事人员、兵卫及众多仪物、器具按照既定的礼仪阵式缓缓从**而出,威严而宏伟。
之前出巡和大婚时的依仗,相比于这次的大驾卤簿那简直是小儿科。黑夜在无数的灯火下无处藏身,一台台摄影机会将这场大清国最高规格的大驾卤簿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剪辑编辑后。制成电影片送给各国公使。一台台照像机用闪光灯记录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照片最后会印刷在报纸上真正的传遍天下。中国,在所有洋人思想中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国度。也将随着这一张张照片的出现,慢慢改变着世人的看法。
英国女王自从看过清国依仗后就固执要定立一套属于大英帝国的典仪。听说已经快要确认了。当这次大清祭天大礼的大驾卤簿的影片送到女王面前后,欧格讷相信。已经定好的所有仪制将会被全部推翻。
祭祀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的日子,但时值大年初一祭祀,所以斋戒临时取消,改而先行斋宫暂留,于日出前七刻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
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进俎:乐奏“咸平之章”;行初献礼: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行亚献礼: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行终献礼: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撤馔:奏“熙平之章”;送帝神: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奏“太平之章”;望燎:奏“佑平之章”。
这一整套下来是将近三个时辰,时间之长礼仪之繁琐,每行一次礼都需要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然后由司祝跪读祝文。礼法大如天,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典,就是死也要遵循规矩。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就是这次,因为雩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就这么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工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礼部侍郎等人均被革职,后被发配新疆。
说心底话,光绪是很不愿意搞这种事情。且不说礼仪繁琐到光练习就要一个多月,在行礼之时还有官员不断的提醒。每一次出动卤簿都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所耗费之银钱更是奢靡。所以之前两次的出动卤簿,光绪总是在仪仗上尽可能缩减。而这一次光绪却反其道行之,要求大驾卤簿能搞多大规模搞多少规模,能搞多么豪奢就搞多少豪奢。这次出动的大驾卤簿光是人员就动用超过五千人,仅凭才千人的内宫人员加上侍卫营也不够。为此将大学堂高年级生也借调一空。这也是各国公使之所以惊叹这次大清祭天宏大的原因。
祭天礼仪从来都是代表着政治意义。祭天,不仅仅是向民众宣传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这次参于祭天礼仪中近半的大学生是即将要走马上任为官的学子。让他们参于到大礼仪中来。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皇帝的威严,这对光绪的统治是极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借着大胜日本之机举行大典,也是一个很好向外国展现中国的机会。光绪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满清末期,同样也会举行同样的大典,之所以他们不会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对外战场中屡战屡败。就如同一个每次打架都打输的人在展现自己多么有力气那般可笑,别说那些身强力壮的人正眼都不会瞧一下,就是那些身体依然瘦弱人也只会当热闹来看。中国自古称之天朝上国。这不仅仅是国人对自己孤傲的自称,那是用一场场血战打出来的赫赫天威。即便中国内乱至盈弱,周边外族也只能占些边角偷些好处。一但中原王朝主权统一齐修内政之时,周边各族哪个不得恭恭敬敬的来伺候中原上国。凡是不来的,犬戎、匈奴、突厥、五胡诸部,在一场场中原王朝报复性的打击下慢慢都消失在历史当中。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的大清北拒沙俄,南镇南海,东边更是有灭日本的实力。这时再举行大典就不再是一次让人笑话的举动。而是一次展示威严的行为。大清依然是弱国,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且不说英德等欧洲强国,如果日本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大小和人口。那失败的只能是清国。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是,至少在整个东亚,清国是唯一的强国。受命前来的琉球王尚泰、朝鲜王李熙。日本公使、安南代表,以及形形色色的代表们。虽然他们不用行跪拜大礼,但哪个不是毕恭毕敬。
强大不是你有多少钱。你能免除多少外债;强大不是你的经济实力有多强,能给国外下多少订单。看看这时的美国经济实力强吧,世界经济排名第一那又如何。在英德等欧洲国家的眼里不过就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就是在面对清国的谈判中,美国也丝毫不敢张显所谓的列强嘴脸。为什么?因为军事不强。这也正是美国把主要目光放在欧洲,为的就是争取与欧洲各国平等的国际地位。
有钱不代表强大,真正的强大需要在枪林弹雨中用将士们的鲜血与生命来筑就。光绪正是用一场场的战争,不仅树立了自己的统治,震奋了国民,也让欧洲列强们不得不坐下来谈判。
即便是最强大的英国,在面对未曾一败的清国海陆军面前,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因为与清国开战,清国肯定会退回内地抵抗,现在的清帝不再是鸦片战争中的那个柔弱的皇帝,现在的清帝是一个敢亲上前线厮杀的帝王。只要清国愿意坚持打下去,最倒霉的一定会是英国。
看着正在消息散的青烟,光绪把心思收回到祭天大礼上。一般情况下待青烟消散之后,便可起驾返宫,大典至大驾卤簿全部入宫后就结束了。
但这次不一样,当袅袅青烟渐渐消散之时,圜丘坛立起了一块牌匾。满朝文武多少都听到点消息,所有朝臣王公们全部毕恭毕敬的等待皇帝的旨意。为了今日的封赏大典,所以将军以上武职,巡府以上文职全部回京述职。不仅如此,就连半软禁在奉天的老贵胄们也一一到来,就是为了能在封赏大典得一个爵位。这是祭天礼上的封赏,属于大封赏,所以今后没有大过者不可能被捋夺。这是数千年来帝王统制的基础,即便是再昏庸的帝王也无一违背。
光绪再次登上圜丘坛,向苍天行三跪九叩之礼后,向天奏曰:“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朕在此奏曰天地。泱泱华夏日渐倾颓,丧土失地、赔款求和。今朕得良臣名将之辅佐,内平叛乱外御其侮,今日更远征海外彻底平灭自前明以来的倭寇之患。今日朕亲告上苍,封赏有功于中华之士,以共享太平。”说完光绪再次三跪九叩后起身转而面对坛下群臣曰:“传――旨――”
皇帝秘书处秘书长杨度双手托明黄色卷轴过顶。低头快步走上圜丘坛,而后长跪于台阶下。
光绪双手虚托一下。曰:“宣――”
杨度起而拜谢皇上,台下众臣全部竖起耳朵一片肃静的要听清楚圣旨上的每一个字。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诸臣工为国操劳。为天下百姓谋福址,为表张诸臣工之功勋,特此封赏。李鸿章授庐国公、孙家鼐授寿春侯、翁同龢授虞城候、张之洞授河间候……”
台上杨度的声音正大光明,呼啸的北风将杨度的声音吹向南方,也随着礼部官员在牌匾的每一个笔画,将爵位牢牢的印在祭天大礼之上。圜丘坛南侧肃立的王公朝臣们每被念到名字后,也顾不行地上的泥泞就立刻拜倒到地,因为圣旨没有宣完,所以跪拜的朝臣全部肃静的等待皇上的旨意宣完。心内却是无比的激动,而还没有被读到名字的众臣们则是一脸期待的模样。但也有人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些老贵胄们承继着祖宗的功劳,他们已经对此类的封赏已经到了失去兴趣,加官进爵是不可能了,难道皇上还能不赏不成?
封赏的圣旨很长,为了让写版赏的礼官能跟上进度,所以杨度念的也很慢,过了小半个时辰才至结束:“外藩诸王另旨封赏。钦此――”随着杨度收起圣旨交还皇帝,礼部官员也在写完最后一个字转身离去。祭天大礼仪的封赏全部结束。
王士珍授常山伯、欧阳振华授夷陵伯……朝堂上排着官职大小一路封赏下来,皇上一系的官员全部得到各级封赏,最小的也是男爵位。而老贵胄中除了世铎等少数几个还在朝堂任职的外。其它亲王无一在大封赏中被提及。今日所得之封赏是当着苍天宣读的,无大过者不可被捋夺。那他们那些另旨宣读的勋爵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意捋夺?这让其它老贵胄心生不满。
“皇上,臣之先祖乃我大清功臣。为何今日之封赏无我之爵位?”
“皇上不能呀,满臣大于汉臣乃是祖制。为何今日封赏大半多为汉臣。皇上连祖制也不顾了吗?”
“……”
光绪环顾众臣,眼中寒光已现。台下不少满臣旧贵见皇上杀气已露。渐渐收敛了声音,最后陷入平静中去。但总有几个自以为有祖上荫庇,依然大声音喧叫不止。光绪脸露笑意:“祭天大典乃是供奉上苍之时,此时喧哗是对上苍之亵渎,是为大不敬。将不敬上苍者拖出,就地斩首。”
皇上话一出口,满场宁静。侍卫可不管这些,两人一组押着一人出班于一侧。皇帝轻轻一挥手就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随着一阵白光闪过后,侍卫用托盘呈上这些人的人头。这里面就包括叫的最响的端郡王载漪。
“弃市,夺爵。”皇帝一句话不仅拿走了这些人的性命,就连他们家人最后的荫庇也被夺走。众臣恭恭敬敬送皇帝起驾,皇上在经过朝臣班列时停了一停,低声的嘀咕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绪的声音不大,但还是能让离的很近的臣子听见。皇上的大驾卤簿全部入宫,外藩诸王的封赏名册同时宣读,至此祭天大礼全部结束。
有人欢呼,也有人哭泣。光绪二十四年,清光绪皇帝利用祭天大礼,以雷鸣电闪之威彻底将慈禧前朝残存旧人全部清洗一空,这些人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是一个恐吓,祭坛外那还未冷却的尸首向勋贵在向老勋贵们表明皇上的态度。这些老勋贵们在皇上的威慑之下不得不苟延残喘,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圜丘坛的那块牌匾依然在风中摇曳,光绪祭祀跟本不是上天,光绪祭祀的是自己的权威。
“没错,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