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存冲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真的,直接阅读哲学大师们的原著,确实让人受益匪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后的附录康德哲学批判,尽管许多地方还似懂非懂,但基本还是看懂了。不过,如果我以前没有看过有关康德哲学的介绍,恐怕要基本看懂书中的内容,估计还是很难的。为什么哲学书总是那么难懂?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许多概念自己没有理解。大量的陌生概念堆砌到一起,人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觉得哲学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真正搞懂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确实是需要花费一定功夫的。而且有的哲学之所以晦涩难懂,可能还与作者自己的思想本身不清楚、概念不清楚有关。所以看康德哲学批判,叔本华用了相当的篇幅批判的就是这一点。一个概念,康德竟会有多种解释,让人无所适从,文章让人看不懂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一个哲学家,能够把握他的基本的、主要的思想,吸取其最精华的部分,我觉得不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之道。
大师们毕竟是大师们,看他们的书,就像与他们直接交流,可以把你的思想引向一个全新的境界。现在看叔本华的哲学,我觉得有可能像自己初读佛学书一样,犹如进入了一个新的桃花源,能够让人大开眼界。有所得是最开心的事。
康德哲学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是提出现象与物自体是不一样的。因为人所看到的世界,实质上是通过人的智力的过滤得来的,就像一个人通过一幅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其实已经不是世界本身了。因为它经过了人智力的过滤,这种智力不仅包括人先验的一些形式,如:时间、空间、因果律等,还包括后天的一些经验。而这种经验,在我看来,是综合了一个人全部的成长史。所以不仅人看到的物体与物体自身不一样,就是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个物体,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我觉得包含着黑格尔哲学的精华。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与人要想真正达到沟通理解是非常难的。
当叔本华提到康德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现象与物自体是不一样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几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叔本华会把现实世界仅仅作为意志的一种表象,而把意志作为一种真正的存在。而且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对柏拉图也感兴趣。因为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一个理型世界的具体化,就像一个比喻:先有一个马的理型,然后才会有多姿多彩的马。有一个比喻也能够说明这个道理,就是像一批人在一个山洞里背对着洞口坐着,洞里生着一堆火。而山洞外面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在山洞里的人看来,真实的世界不过是通过火映照在墙上的现实世界的影子。可能是受了印度一些宗教的影响,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没有稳定的事物,所以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不过是幻象。说白了,几乎可以认为,叔本华说的是: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都不是真实存在着的,人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不过是真实世界的影子,或者是表现形式。
为什么会使叔本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让人确实不理解。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可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物自体,但毕竟还是能够认识一部分的。而且在许多时候,这种认识还能够在人们中间达成一致。对于一个全色盲患者而言,这个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如果人类生来就是一个全色盲的动物,那么这个世界显然就是一个黑白世界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可以达到一致,但却是没有了彩色的概念。不同的色彩人们可能看不出来,但毕竟两种不同色彩是不同的,那么这种不同在其它性质方面就会反映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不一定能够认清物自体本身,但还是可以认清这一物自体与另一物自体之间的差别,从而把不同的物自体区分开来。但我们不能说这些物自体在人们眼中是看不到的,或者看到的仅是物自体的表象(这个概念我认为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在此用可能会出错),在我理解,表象可能指的是万事万物变化的瞬间形式。
我最先接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所以对于唯心主义还是无法接受的。在我看来,叔本华所说的意志与表象,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某方面重要特征的概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当你对意志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时候,你说明的其实是现实世界的共同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你从现实世界中概括而来的,而不是有一个所谓意志的东西产生了现实世界。比如: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永无休止。所以人就会有着永不满足的欲望。通过阅读万物简史,得知生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存在,这种存在的冲动其实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的dna当中了,dna的目的几乎除了复制自己,就再不做别的事情。人的这种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自己及种族的延续与生存。只要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种类群,一切生物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与更多的异性交配。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总是有一种性的冲动,且根植于人的本性,无法遏止。想一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不难理解。如果在生命诞生之初,一种最简单的有机体,或者最原始的生命,如果它没有这种拚命生存的特征,它就不会在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通过自然选择,能够存在下来的生命,必然是本身即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非如此,便面临着灭绝的命运。有些生物,如地衣,耐80度以上高温的微生物,厌氧菌等,能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一定是它具有非常强烈的生存冲动,从而调动起机体的适应机制,才得以生存下来。人无论与其它动物还是植物,在基因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说明是同源同种。所以叔本华所言的意志的特征,不过是亿万年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生存必要的特征。不能说最原始的生命都有着这种生存下来的冲动,很可能大多数都没有这种冲动,只不过没有那些特征的原始生命很快就被大自然淘汰了。留下来的极个别的原始生命历经亿万年的风风雨雨,才发展出了我们高级的人类。至于为什么叔本华所现实世界叫做表象,把真实世界叫做意志,可能还需要自己再细细读来,看叔本华的理论能不能说服自己。
说真的,直接阅读哲学大师们的原著,确实让人受益匪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后的附录康德哲学批判,尽管许多地方还似懂非懂,但基本还是看懂了。不过,如果我以前没有看过有关康德哲学的介绍,恐怕要基本看懂书中的内容,估计还是很难的。为什么哲学书总是那么难懂?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许多概念自己没有理解。大量的陌生概念堆砌到一起,人就不知所云了。所以觉得哲学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真正搞懂一个人的哲学思想,确实是需要花费一定功夫的。而且有的哲学之所以晦涩难懂,可能还与作者自己的思想本身不清楚、概念不清楚有关。所以看康德哲学批判,叔本华用了相当的篇幅批判的就是这一点。一个概念,康德竟会有多种解释,让人无所适从,文章让人看不懂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一个哲学家,能够把握他的基本的、主要的思想,吸取其最精华的部分,我觉得不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之道。
大师们毕竟是大师们,看他们的书,就像与他们直接交流,可以把你的思想引向一个全新的境界。现在看叔本华的哲学,我觉得有可能像自己初读佛学书一样,犹如进入了一个新的桃花源,能够让人大开眼界。有所得是最开心的事。
康德哲学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是提出现象与物自体是不一样的。因为人所看到的世界,实质上是通过人的智力的过滤得来的,就像一个人通过一幅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其实已经不是世界本身了。因为它经过了人智力的过滤,这种智力不仅包括人先验的一些形式,如:时间、空间、因果律等,还包括后天的一些经验。而这种经验,在我看来,是综合了一个人全部的成长史。所以不仅人看到的物体与物体自身不一样,就是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个物体,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我觉得包含着黑格尔哲学的精华。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与人要想真正达到沟通理解是非常难的。
当叔本华提到康德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现象与物自体是不一样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几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叔本华会把现实世界仅仅作为意志的一种表象,而把意志作为一种真正的存在。而且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对柏拉图也感兴趣。因为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一个理型世界的具体化,就像一个比喻:先有一个马的理型,然后才会有多姿多彩的马。有一个比喻也能够说明这个道理,就是像一批人在一个山洞里背对着洞口坐着,洞里生着一堆火。而山洞外面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在山洞里的人看来,真实的世界不过是通过火映照在墙上的现实世界的影子。可能是受了印度一些宗教的影响,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没有稳定的事物,所以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不过是幻象。说白了,几乎可以认为,叔本华说的是: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都不是真实存在着的,人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不过是真实世界的影子,或者是表现形式。
为什么会使叔本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让人确实不理解。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可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物自体,但毕竟还是能够认识一部分的。而且在许多时候,这种认识还能够在人们中间达成一致。对于一个全色盲患者而言,这个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如果人类生来就是一个全色盲的动物,那么这个世界显然就是一个黑白世界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可以达到一致,但却是没有了彩色的概念。不同的色彩人们可能看不出来,但毕竟两种不同色彩是不同的,那么这种不同在其它性质方面就会反映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不一定能够认清物自体本身,但还是可以认清这一物自体与另一物自体之间的差别,从而把不同的物自体区分开来。但我们不能说这些物自体在人们眼中是看不到的,或者看到的仅是物自体的表象(这个概念我认为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在此用可能会出错),在我理解,表象可能指的是万事万物变化的瞬间形式。
我最先接触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所以对于唯心主义还是无法接受的。在我看来,叔本华所说的意志与表象,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某方面重要特征的概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当你对意志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时候,你说明的其实是现实世界的共同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你从现实世界中概括而来的,而不是有一个所谓意志的东西产生了现实世界。比如: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永无休止。所以人就会有着永不满足的欲望。通过阅读万物简史,得知生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存在,这种存在的冲动其实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的dna当中了,dna的目的几乎除了复制自己,就再不做别的事情。人的这种欲望,尤其是性的欲望,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自己及种族的延续与生存。只要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种类群,一切生物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与更多的异性交配。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总是有一种性的冲动,且根植于人的本性,无法遏止。想一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不难理解。如果在生命诞生之初,一种最简单的有机体,或者最原始的生命,如果它没有这种拚命生存的特征,它就不会在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通过自然选择,能够存在下来的生命,必然是本身即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非如此,便面临着灭绝的命运。有些生物,如地衣,耐80度以上高温的微生物,厌氧菌等,能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一定是它具有非常强烈的生存冲动,从而调动起机体的适应机制,才得以生存下来。人无论与其它动物还是植物,在基因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说明是同源同种。所以叔本华所言的意志的特征,不过是亿万年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生存必要的特征。不能说最原始的生命都有着这种生存下来的冲动,很可能大多数都没有这种冲动,只不过没有那些特征的原始生命很快就被大自然淘汰了。留下来的极个别的原始生命历经亿万年的风风雨雨,才发展出了我们高级的人类。至于为什么叔本华所现实世界叫做表象,把真实世界叫做意志,可能还需要自己再细细读来,看叔本华的理论能不能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