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般死去的中国暴力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诗歌的最后一抹绝艳已随着海子、顾城等人皈依于他们自己的信仰,剩下许多只顾敲回车键的朋友依旧旁若无人地笑着春风。这还不是真正的悲哀,因为诗歌演变的环境是和谐社会,而暴力的枯萎却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生死存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今的诗人已不再具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情壮志,而诗歌也已渐渐萎缩成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借口。我这么说也许会得罪不少国家级的大诗人。但我至少到现在,确实暂时未发现有什么惊艳之笔墨。
声明一下:我所说的暴力,既不是武夫的鲁莽,也不是犬儒的清高,而是功夫在再架构的空间中一招一式蕴含心智的被再现。
中国暴力最初以行云流水的潇洒笑傲整个世界。武侠小说、功夫电影将这一西方人短期内无法超越的境界浓缩成一个又一个干净利落的审美符号,在全球暴力美学的发展史上一路点睛。
在小说界,金庸名著被版了再版,古龙意境至今无法被影视语言完整诠释,尚且不提其他大批武侠名家的作品;在电影界,从邵氏电影到胡氏电影,从张彻到徐克,再到谋子凯子及李安,截止到周星驰。中国暴力一直维持着一种唯美至上的状态,那是诗一般的空灵和幻境中若隐若现的禅意。
中国功夫是羽扇纶巾的儒生气质,一路踏歌而行,从空灵到空洞只是一念之差,然而孤胆英雄们已经寥寥无几。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们再纷呈,武功再超群,也只能代表儒者的理想。
所以我只谈功夫电影中被塑造的英雄们。他们的意义已经涵盖了作家笔下的形象。而我所说的英雄也是最原始的定义。
李小龙是一个代表,当今的甄子丹尚有他的风范,却也是深居简出,不能所向披靡。
李连杰的功夫过于理想化,潇洒有余,刚毅不足。
成龙则已经将李小龙的英雄主义完全颠覆,求生第一,胜利第二。
李安、谋子凯子更是将胡金铨的空间美学无限放大,极尽华丽的同时,功夫的原始定义已经消失殆尽。
徐克所引领的香港功夫电影潮流是对成龙风格的引申,娱乐至上,刘镇伟的东成西就说明了一切:无厘头比武侠有市场。
到了周星驰的功夫出现时,我的眼睛终于一亮,尽管只是三脚猫的功夫,但个人对周星驰的篡改却是欣赏的。
那么就从功夫说起吧。无厘头开始思考了。
严格地讲,如果说李小龙代表的是前功夫时代,成龙代表的是后功夫时代,那么周星驰也属于后者之列。
导演再爱思考也不能脱离了票房。是这个时代的病理。
周星驰越来越惜笑如金。比起十几年前那动不动就哇哈哈的二百五表情,他确实内敛了许多。
也许是阅历及成就使然,此时的他不必再卖力搞笑,而是加入一些类似禅悟之后的心智流动元素,既娱乐大众,兼顾修身治国平天下。
正如真正的富豪都无一例外要地投身慈善事业一样。每个人在尘埃落定以后必然回归到一种信仰。
功夫有摆脱不掉的黑社会情结,是因为香港电影事业赖以生存的警匪片。
剧情来自底层的小人物唯求生存善良为本的故事,是因为票房需要的大众共鸣。
以电脑特技描绘江湖高手琴声的杀伤力,也将传说中的中国内功夸大其词了一回。
最后居然将神圣无比的如来神掌以游戏的方式改头换面,周星驰为江湖又添加了一个门派。
其教义仍不敢忘了:扬善除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功夫电影的这些风格又是一致的。
只是有种莫名的担忧,担心某天英雄们真的全部死去。那么落花尽头,何处觅功夫。难道真要像杨过们那样绝迹江湖。我在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做了隐士,那么谁来当战士;如果所有的隐士都是智者,那么所有的战士们会不会就是愚公。那么现代的愚公是否要像千年前一样,依然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平冤昭雪。那么又拿什么来衡量人类文明的进步呢。
本届百花奖缺席了很多电影人,正好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是否国内所有的大制作都是为了奥斯卡或威尼斯。
最近的夜宴从剧情到演员,连台词都好象是以英文设计之后再翻译成国语的,完全没有考虑本国的语言习惯。
再往前,无极、英雄无不追求的是唯美的形式,将武学的实质掏空之后只留下一个华丽的躯壳。
因为李安的卧虎藏龙率先于成龙、李连杰有限的拳脚之后惊艳了一回西方人的眼球。
其中的噱头便是飘逸的飞檐走壁,轻灵的腾挪躲闪,神奇的内功心法,而国内大导演则将这一看点精雕细刻,直到烘托出一个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玄幻世界。
他们将你死我活的打斗化妆成了宫廷舞蹈。
李慕白与玉娇龙在竹林打斗时的情景在冯小刚的夜宴中被发扬光大,蒙面羽林卫举刀从竹林深处斜刺里杀来。
那个画面至今想来仍然觉得像在读一句诗。
我仍不能确定谁是这个电影时代的英雄,李小龙的硬汉形象挥之不去,他的武术属于横练;李连杰的武学宗师亦刻骨铭心,他表现的是传说中的武功境界。因为他们都能说明一种民族气节。那种暴力是在隐忍和刻苦训练下堆积而成的复仇欲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李小龙的半人半兽的长啸在甄子丹身上得到再现,那是一种短兵相接前的自我壮胆和助威。符合全世界的对垒气氛。
而中国的暴力美学在发展中似乎遗忘了这种代表正义与阳刚的符号,反而将权谋斗争、攻心为上、处变不惊等阴柔力量充分渗透到武学中,于是就有了“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一论调。“相信自己”成了唯一高明的处世哲学。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直的人。否则苏格拉底及耶酥都不会非正常死去。
李小龙的短命是注定的,就像当年的霍元甲一样,战胜的对手越多,树敌也就越多。
李连杰对我来讲,艺术形象与真实形象早就区分得很清楚。我只是欣赏他所演的角色,无论刻苦练功的少林寺和尚,还是一代宗师黄飞鸿张三丰等。俊逸的外形加之行云流水的招式,想让人不爱都很难。成龙电影虽然缺少了李小龙咄咄逼人的正义感,但终究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小丑英雄,正应了那句话,人只要保留道德的底线就可以了。能屈能伸方能苟全性命于乱世。
中国暴力是于血腥之外的感性征服,既不同于欧美动作中简单明确的重拳,更不同于香港警匪里唯利是图的枪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熟练加上惩恶扬善的宗旨,构成我眼中的完整的中国暴力美学。如果将最根本的横练功夫完全摒弃,缺少了合理过渡,而是一味玩转视觉美感,花拳绣腿与电脑特技堆砌成一个个空洞的神话,那么一场战争与一场舞会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中国诗歌的最后一抹绝艳已随着海子、顾城等人皈依于他们自己的信仰,剩下许多只顾敲回车键的朋友依旧旁若无人地笑着春风。这还不是真正的悲哀,因为诗歌演变的环境是和谐社会,而暴力的枯萎却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生死存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今的诗人已不再具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情壮志,而诗歌也已渐渐萎缩成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借口。我这么说也许会得罪不少国家级的大诗人。但我至少到现在,确实暂时未发现有什么惊艳之笔墨。
声明一下:我所说的暴力,既不是武夫的鲁莽,也不是犬儒的清高,而是功夫在再架构的空间中一招一式蕴含心智的被再现。
中国暴力最初以行云流水的潇洒笑傲整个世界。武侠小说、功夫电影将这一西方人短期内无法超越的境界浓缩成一个又一个干净利落的审美符号,在全球暴力美学的发展史上一路点睛。
在小说界,金庸名著被版了再版,古龙意境至今无法被影视语言完整诠释,尚且不提其他大批武侠名家的作品;在电影界,从邵氏电影到胡氏电影,从张彻到徐克,再到谋子凯子及李安,截止到周星驰。中国暴力一直维持着一种唯美至上的状态,那是诗一般的空灵和幻境中若隐若现的禅意。
中国功夫是羽扇纶巾的儒生气质,一路踏歌而行,从空灵到空洞只是一念之差,然而孤胆英雄们已经寥寥无几。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们再纷呈,武功再超群,也只能代表儒者的理想。
所以我只谈功夫电影中被塑造的英雄们。他们的意义已经涵盖了作家笔下的形象。而我所说的英雄也是最原始的定义。
李小龙是一个代表,当今的甄子丹尚有他的风范,却也是深居简出,不能所向披靡。
李连杰的功夫过于理想化,潇洒有余,刚毅不足。
成龙则已经将李小龙的英雄主义完全颠覆,求生第一,胜利第二。
李安、谋子凯子更是将胡金铨的空间美学无限放大,极尽华丽的同时,功夫的原始定义已经消失殆尽。
徐克所引领的香港功夫电影潮流是对成龙风格的引申,娱乐至上,刘镇伟的东成西就说明了一切:无厘头比武侠有市场。
到了周星驰的功夫出现时,我的眼睛终于一亮,尽管只是三脚猫的功夫,但个人对周星驰的篡改却是欣赏的。
那么就从功夫说起吧。无厘头开始思考了。
严格地讲,如果说李小龙代表的是前功夫时代,成龙代表的是后功夫时代,那么周星驰也属于后者之列。
导演再爱思考也不能脱离了票房。是这个时代的病理。
周星驰越来越惜笑如金。比起十几年前那动不动就哇哈哈的二百五表情,他确实内敛了许多。
也许是阅历及成就使然,此时的他不必再卖力搞笑,而是加入一些类似禅悟之后的心智流动元素,既娱乐大众,兼顾修身治国平天下。
正如真正的富豪都无一例外要地投身慈善事业一样。每个人在尘埃落定以后必然回归到一种信仰。
功夫有摆脱不掉的黑社会情结,是因为香港电影事业赖以生存的警匪片。
剧情来自底层的小人物唯求生存善良为本的故事,是因为票房需要的大众共鸣。
以电脑特技描绘江湖高手琴声的杀伤力,也将传说中的中国内功夸大其词了一回。
最后居然将神圣无比的如来神掌以游戏的方式改头换面,周星驰为江湖又添加了一个门派。
其教义仍不敢忘了:扬善除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功夫电影的这些风格又是一致的。
只是有种莫名的担忧,担心某天英雄们真的全部死去。那么落花尽头,何处觅功夫。难道真要像杨过们那样绝迹江湖。我在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做了隐士,那么谁来当战士;如果所有的隐士都是智者,那么所有的战士们会不会就是愚公。那么现代的愚公是否要像千年前一样,依然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平冤昭雪。那么又拿什么来衡量人类文明的进步呢。
本届百花奖缺席了很多电影人,正好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是否国内所有的大制作都是为了奥斯卡或威尼斯。
最近的夜宴从剧情到演员,连台词都好象是以英文设计之后再翻译成国语的,完全没有考虑本国的语言习惯。
再往前,无极、英雄无不追求的是唯美的形式,将武学的实质掏空之后只留下一个华丽的躯壳。
因为李安的卧虎藏龙率先于成龙、李连杰有限的拳脚之后惊艳了一回西方人的眼球。
其中的噱头便是飘逸的飞檐走壁,轻灵的腾挪躲闪,神奇的内功心法,而国内大导演则将这一看点精雕细刻,直到烘托出一个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玄幻世界。
他们将你死我活的打斗化妆成了宫廷舞蹈。
李慕白与玉娇龙在竹林打斗时的情景在冯小刚的夜宴中被发扬光大,蒙面羽林卫举刀从竹林深处斜刺里杀来。
那个画面至今想来仍然觉得像在读一句诗。
我仍不能确定谁是这个电影时代的英雄,李小龙的硬汉形象挥之不去,他的武术属于横练;李连杰的武学宗师亦刻骨铭心,他表现的是传说中的武功境界。因为他们都能说明一种民族气节。那种暴力是在隐忍和刻苦训练下堆积而成的复仇欲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李小龙的半人半兽的长啸在甄子丹身上得到再现,那是一种短兵相接前的自我壮胆和助威。符合全世界的对垒气氛。
而中国的暴力美学在发展中似乎遗忘了这种代表正义与阳刚的符号,反而将权谋斗争、攻心为上、处变不惊等阴柔力量充分渗透到武学中,于是就有了“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一论调。“相信自己”成了唯一高明的处世哲学。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直的人。否则苏格拉底及耶酥都不会非正常死去。
李小龙的短命是注定的,就像当年的霍元甲一样,战胜的对手越多,树敌也就越多。
李连杰对我来讲,艺术形象与真实形象早就区分得很清楚。我只是欣赏他所演的角色,无论刻苦练功的少林寺和尚,还是一代宗师黄飞鸿张三丰等。俊逸的外形加之行云流水的招式,想让人不爱都很难。成龙电影虽然缺少了李小龙咄咄逼人的正义感,但终究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小丑英雄,正应了那句话,人只要保留道德的底线就可以了。能屈能伸方能苟全性命于乱世。
中国暴力是于血腥之外的感性征服,既不同于欧美动作中简单明确的重拳,更不同于香港警匪里唯利是图的枪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熟练加上惩恶扬善的宗旨,构成我眼中的完整的中国暴力美学。如果将最根本的横练功夫完全摒弃,缺少了合理过渡,而是一味玩转视觉美感,花拳绣腿与电脑特技堆砌成一个个空洞的神话,那么一场战争与一场舞会也就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