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变故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哲是被霍炳成硬拉上乌篷船的。
乌篷船顺着湖岸一路往县城方向驶去,霍炳成将张哲按在了对座,满脸是笑:“没想到今日有这等好口福?这么大的虹鲟,你家是废了多少张网才捞起来的?县中友客居调鱼的手段甚是高明,今日正好请信之去友客居坐上一坐。”
张哲心中苦笑,他委实有些怕与霍炳成在一起,之前两人两次出游都弄出了一些事情来。
“济源兄,不是在郡城避居么,怎么今日巴巴的把自己送到县中去?”
霍炳成叹了一口气:“我这几日在郡城里本是极为快活的,谁知这局势变得太快,完全出乎了家父与某的预料。”
“莫不是孙同知与宋家之事,这么快就有了眉目?”张哲到底还是因为孟小婉的原因,对涉及孟家的事比较上心。
“正是,”霍炳成排开两只茶碗,亲手为张哲倒了茶,“贺观察使派人来了武陵,在中斡旋。前几日两边就约定好了对此事的处置。”
张哲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宋家与孙同知这么快就议定了结果,而在双方掌控中的孟家人却没一个字传回来,这结果对于孟家怕是有些不妙,否则宋家怎么都该卖个人情给孟家知晓的。
“孟家如何?”
霍炳成看到张哲脸色微沉,心道:信之果然好敏锐的直觉。
“家父听闻是宋、袁、孟、赵、陈、刘六家各打五十大板。没产罚钞,各家丁口全数迁实边郡。”
张哲冷笑了一下:“既然是斡旋成功,那宋家岂会让人没产罚钞?”
霍炳成伸出了三根指头:“宋家单独分出三郎宋秀城一脉,接了这个官司,没粮店四家罚钞一千贯!宋玉城携新婚妻子迁居江陵。”
张哲噗呲一声气出了笑声来:“江陵也是边郡?我素闻江陵风貌胜于武陵十倍,这等迁实边郡的处置,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那宋家大郎便在那江陵出仕吧。”
霍炳成叹了口气:“江陵郡与东卫国隔江而望,是算得上边郡的。”
“那孟家与其他四家呢?”
“籍没店产,罚钞各六百贯,各自的去处是实打实的边郡。孟家,大约是往西北去吧。”
“呵呵呵呵,”张哲连声冷笑,“郡中人皆知,宋家才是军粮大头,出了那等事,宋家无论如何都是避不开的。如今这宋家明明是将其他五家卖了,才换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处置。”
“信之放心,边郡虽然苦了些,但是令岳身边仆从与些许钱粮是不会少的。府衙已有话下来,为了照顾合郡士绅的颜面,不会让五家走时过于难看。”
张哲奇道:“府衙这不是白忙了这一回,孙同知弄出这么大的声势来,宋家的反应也如此激烈,两边就为了这十几家粮店与四千两银子?”
“当然不是,”霍炳成指着窗外湖边的良田,“武陵上下一府七县十多年的夏秋粮平仓实库都是宋家一手把持。孙同知本次诘难宋家,就是为了拿回这夏粮的平仓实库之权。”
张哲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心绪,他饮了一口茶笑道:“莫不是这夏粮平库也谈成了各自五五分?”
“哪里有如此容易?”霍炳成把头摇了一摇,“双方在此事上各不相让,最后两边约定,就以宋家插手的童生秋考之事立下了赌赛。”
“童生秋考,这又如何赌赛?”
霍炳成指了指周边:“武陵一府七县,本次秋考将有八位案首!两边在各县都派人参与考试,相约案首众者为胜。”
“贤弟这些日子尽躲在岛上逍遥,哪里晓得合郡上下书生们这几日的热闹?”
张哲摇摇头,他对这种热闹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转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县城码头,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济源兄,”张哲看向了霍炳成,“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小弟?”
霍炳成肃容对着张哲行了一礼:“正是有事相求,请信之务必答应!”
张哲不得不先扶起了人,这才苦笑:“恕某昧之,此事到此已经与兄长脱了关系,又求某做些什么?”
霍炳成也苦笑了起来:“他们两边说的容易,可苦了县尊与家父一众人,尤其是负责本县题考的韩教谕,听闻这几天舌头上的火泡都多了好些。”
听到霍炳成这么一说,张哲也反应了过来。一头是上官,一头是本地最大的士绅家族,县里是两头都不想得罪。
“依我之见,县中教谕只需秉正公平,双方各凭本事在考场上分出个胜负来,最后无论谁输谁赢也须怪不到县里来。”
“信之有所不知,县中长辈原也是这么想的。可谁知这宋家与孙同知两边在本县选出的人,这几日都已经放出了话来,弄出了好大的风波。”
“本县有个人,姓周名宴字子迎,今年周岁十八。此人两年前乃是县中书院极出名的才子,每次学考俱是书院甲一。十六岁考童子试,便差一点拿下了本县的案首。”
“可惜此人脾气过傲,在书院中不知得罪了谁。去年被人设计灌醉,在县中学衙内脱衫孟浪。终被本郡学判革了童生,判五年不考。”
“这周子迎从书院退了学后,便在家闭读,尽是得了宋家的资助。宋家这番答应赌赛此局,条件之一便是复了周子迎的考格。”
“周子迎前日在县中学衙报名时,曾放出豪言必夺今秋案首,以全其首考童生时的不尽之意。有人曾与之文会,俱说此人文采才学更胜往昔,本县今秋案首十之八九便是此人!”
“可谁知,哎~~,”霍炳成喝了一口茶,眉头皱成了一团,“信之还记得那个李玉楼么?”
张哲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微微一变:“莫不是与孟家交好的那个李玉楼?”
“正是他,”霍炳成忍不住轻拍了一下桌子,“这个人向来深沉,才学文章是书院中上好的。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应了另一方的拜请,也来争本县的案首。”
“他?”张哲有些吃惊,“看他年纪,怎么会连童生也不是?”
“说到这人也是倒霉,”霍炳成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然笑了起来,“这个李玉楼十五岁那年做事已然滴水不漏,最爱做那表面文章。时逢南吴国丧,新国主于丧中取乐,他便写了一篇长文贴在书院外供人评论。文章大意就是指责南吴国主不孝,还累举了古今圣贤的孝行,颇得书院山长与韩教谕的赏识。”
“谁知当年秋考前,他爷爷驾鹤西去,他为了搏名,竟给学衙上了一书,说要罢考三年,为爷守孝。韩教谕竟然准了!”
“李家本就是小户人家,家中吃喝全靠他爷爷支撑,李玉楼的学业倒有一半资财是你岳家资助的。老爷子一走,他父亲又不是个会当家的,不过几年那家就被败得不成样子。”
“等到李玉楼十九岁再考,考到一半却因为前一日吃食不净,在考场中坏了肚子,没能坚持到考完。”
“今年便是李玉楼的第三次童考。”
张哲是被霍炳成硬拉上乌篷船的。
乌篷船顺着湖岸一路往县城方向驶去,霍炳成将张哲按在了对座,满脸是笑:“没想到今日有这等好口福?这么大的虹鲟,你家是废了多少张网才捞起来的?县中友客居调鱼的手段甚是高明,今日正好请信之去友客居坐上一坐。”
张哲心中苦笑,他委实有些怕与霍炳成在一起,之前两人两次出游都弄出了一些事情来。
“济源兄,不是在郡城避居么,怎么今日巴巴的把自己送到县中去?”
霍炳成叹了一口气:“我这几日在郡城里本是极为快活的,谁知这局势变得太快,完全出乎了家父与某的预料。”
“莫不是孙同知与宋家之事,这么快就有了眉目?”张哲到底还是因为孟小婉的原因,对涉及孟家的事比较上心。
“正是,”霍炳成排开两只茶碗,亲手为张哲倒了茶,“贺观察使派人来了武陵,在中斡旋。前几日两边就约定好了对此事的处置。”
张哲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宋家与孙同知这么快就议定了结果,而在双方掌控中的孟家人却没一个字传回来,这结果对于孟家怕是有些不妙,否则宋家怎么都该卖个人情给孟家知晓的。
“孟家如何?”
霍炳成看到张哲脸色微沉,心道:信之果然好敏锐的直觉。
“家父听闻是宋、袁、孟、赵、陈、刘六家各打五十大板。没产罚钞,各家丁口全数迁实边郡。”
张哲冷笑了一下:“既然是斡旋成功,那宋家岂会让人没产罚钞?”
霍炳成伸出了三根指头:“宋家单独分出三郎宋秀城一脉,接了这个官司,没粮店四家罚钞一千贯!宋玉城携新婚妻子迁居江陵。”
张哲噗呲一声气出了笑声来:“江陵也是边郡?我素闻江陵风貌胜于武陵十倍,这等迁实边郡的处置,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那宋家大郎便在那江陵出仕吧。”
霍炳成叹了口气:“江陵郡与东卫国隔江而望,是算得上边郡的。”
“那孟家与其他四家呢?”
“籍没店产,罚钞各六百贯,各自的去处是实打实的边郡。孟家,大约是往西北去吧。”
“呵呵呵呵,”张哲连声冷笑,“郡中人皆知,宋家才是军粮大头,出了那等事,宋家无论如何都是避不开的。如今这宋家明明是将其他五家卖了,才换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处置。”
“信之放心,边郡虽然苦了些,但是令岳身边仆从与些许钱粮是不会少的。府衙已有话下来,为了照顾合郡士绅的颜面,不会让五家走时过于难看。”
张哲奇道:“府衙这不是白忙了这一回,孙同知弄出这么大的声势来,宋家的反应也如此激烈,两边就为了这十几家粮店与四千两银子?”
“当然不是,”霍炳成指着窗外湖边的良田,“武陵上下一府七县十多年的夏秋粮平仓实库都是宋家一手把持。孙同知本次诘难宋家,就是为了拿回这夏粮的平仓实库之权。”
张哲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心绪,他饮了一口茶笑道:“莫不是这夏粮平库也谈成了各自五五分?”
“哪里有如此容易?”霍炳成把头摇了一摇,“双方在此事上各不相让,最后两边约定,就以宋家插手的童生秋考之事立下了赌赛。”
“童生秋考,这又如何赌赛?”
霍炳成指了指周边:“武陵一府七县,本次秋考将有八位案首!两边在各县都派人参与考试,相约案首众者为胜。”
“贤弟这些日子尽躲在岛上逍遥,哪里晓得合郡上下书生们这几日的热闹?”
张哲摇摇头,他对这种热闹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转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县城码头,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济源兄,”张哲看向了霍炳成,“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小弟?”
霍炳成肃容对着张哲行了一礼:“正是有事相求,请信之务必答应!”
张哲不得不先扶起了人,这才苦笑:“恕某昧之,此事到此已经与兄长脱了关系,又求某做些什么?”
霍炳成也苦笑了起来:“他们两边说的容易,可苦了县尊与家父一众人,尤其是负责本县题考的韩教谕,听闻这几天舌头上的火泡都多了好些。”
听到霍炳成这么一说,张哲也反应了过来。一头是上官,一头是本地最大的士绅家族,县里是两头都不想得罪。
“依我之见,县中教谕只需秉正公平,双方各凭本事在考场上分出个胜负来,最后无论谁输谁赢也须怪不到县里来。”
“信之有所不知,县中长辈原也是这么想的。可谁知这宋家与孙同知两边在本县选出的人,这几日都已经放出了话来,弄出了好大的风波。”
“本县有个人,姓周名宴字子迎,今年周岁十八。此人两年前乃是县中书院极出名的才子,每次学考俱是书院甲一。十六岁考童子试,便差一点拿下了本县的案首。”
“可惜此人脾气过傲,在书院中不知得罪了谁。去年被人设计灌醉,在县中学衙内脱衫孟浪。终被本郡学判革了童生,判五年不考。”
“这周子迎从书院退了学后,便在家闭读,尽是得了宋家的资助。宋家这番答应赌赛此局,条件之一便是复了周子迎的考格。”
“周子迎前日在县中学衙报名时,曾放出豪言必夺今秋案首,以全其首考童生时的不尽之意。有人曾与之文会,俱说此人文采才学更胜往昔,本县今秋案首十之八九便是此人!”
“可谁知,哎~~,”霍炳成喝了一口茶,眉头皱成了一团,“信之还记得那个李玉楼么?”
张哲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微微一变:“莫不是与孟家交好的那个李玉楼?”
“正是他,”霍炳成忍不住轻拍了一下桌子,“这个人向来深沉,才学文章是书院中上好的。可谁也没想到,他居然应了另一方的拜请,也来争本县的案首。”
“他?”张哲有些吃惊,“看他年纪,怎么会连童生也不是?”
“说到这人也是倒霉,”霍炳成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然笑了起来,“这个李玉楼十五岁那年做事已然滴水不漏,最爱做那表面文章。时逢南吴国丧,新国主于丧中取乐,他便写了一篇长文贴在书院外供人评论。文章大意就是指责南吴国主不孝,还累举了古今圣贤的孝行,颇得书院山长与韩教谕的赏识。”
“谁知当年秋考前,他爷爷驾鹤西去,他为了搏名,竟给学衙上了一书,说要罢考三年,为爷守孝。韩教谕竟然准了!”
“李家本就是小户人家,家中吃喝全靠他爷爷支撑,李玉楼的学业倒有一半资财是你岳家资助的。老爷子一走,他父亲又不是个会当家的,不过几年那家就被败得不成样子。”
“等到李玉楼十九岁再考,考到一半却因为前一日吃食不净,在考场中坏了肚子,没能坚持到考完。”
“今年便是李玉楼的第三次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