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冷雪艾拉山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高粱里的“我爷爷”看青杀口什么都是红的。血红。
草原中的我看艾拉山什么都是白的,雪白。
翻过分场部前面的小山坡,对面就是爱拉山。爱拉山下有泉水涌出,汇成一条小河。这条河的河水随季节变化。春末夏初,积雪化后,河水流量大,便顺着地势分出几条河岔,分河岔和主河床相距不远。分分合合。深浅宽窄大体相似。秋末冬初,河水少,副河床干涸。主河床结冰,深冬时。河被大雪覆盖。地形越显复杂。艾拉河流域牧草丰富,对“逐水草而生的”牧群是很好的栖居地。夏初至秋末,这里水清草丰,牛羊成群,冬季风雪肆虐,鸟兽罕见。
早年间我曾写过一首小诗(也叫顺口溜)。
无题
寒风冷雪艾拉山
绿草肥羊改腾泉
道特花深别年少
轻车熟路鬼门关
头一句是:寒风冷雪艾拉山。这种记忆的铬印。源由一次风雪夜艾拉山迷路造成的。
到草原第二年的冬季,初冬,大部分畜群开始向冬营地转移。还有二三家没有走,我当时在分场部和一个蒙古族小孩一起喂养不能走场的牲畜。简称:养老弱畜,记得好像总场下来个什么指示,有关生产,要马上转达给牧民,当时分场只有我和那个蒙古族小孩儿,只好我来完成这件差事了。
这差事也很简单,有张蒙文文件,只要交给附近的任何一家牧民,让他们相互传阅就可以了。
离分场部最近的是艾拉山没走的几家牧民。
路不远,翻过分场总正南方的小山坡,走上四五里就到了。全程骑马三四个小时完全可以往返一趟。
那天下午走时天很阴沉,偶尔飘落几片雪花。上山坡一半的时候,雪片开始频频飘落了。
一过山梁,雪越下越大,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想,这样的雪不知会下多久,一旦起风就麻烦了,不如返回去,明天再说。又一想,这里的地形太熟悉了,只要过了下面的那片河滩地,顺山坡快马奔跑,用不了十几分钟就有蒙古包了。
跑下山坡后,起风了,开始,风还不大,艾拉山的大概轮廓还能看到。我进入了河滩地后,以艾拉山为准,找好方向,往正南方向走下去,前面有三条并排着的小河床。我只要走过这三条小河床,再往前走二十来米,就会走出河滩地,然后侧风向偏东方向跑上十来分钟,就会望见蒙古包,即使风雪加大,视线再不好,也会有狗叫吧。
我伏在马上,集中精神注意着下面去,风雪也在加速。真正的草原人畜杀手“白毛风”形成了,风雪弥漫、六七级的冷风裹挟着半空落下的新雪和地面的旧雪在飞舞。白毛风打在身,发出啪啦地响声。天昏地暗。眼前一片混沌,河滩地面高底不平,马走得很艰难。我不得不下来牵着马走,还好,比较顺利地走到第一道河床边,我拉着马小心翼翼在冰雪上走过去。
“再走十多米应该出现第二条”
果然,走了二十来步,出现了第二道。这条河床壁较高,但河床面却很窄,我跳过去后,往过拉马,马有些踟躇,最终还是过去了/
此时此刻白毛风更加猛烈。吹得人马站立不稳了。但我坚持着往前走,第三道河床出现了。这是爱拉河的主河道。河床平缓,有七八米宽。河水结成坚实的冰,冰上是雪。草原的马最怕这样的冰雪河面,草原马的马蹄不钉掌。踏在冰面上打滑,又加上今天的风雪天,七八米的冰河面,人马吃尽苦头。不过。还是过来了,过河后,我牵马步行了三四十步的样子,感觉脚下雪地起了变化,很平整,也就是说,我已经走出了河滩地。我顺风坐在雪地上,风雪在呼啸,马弓背低头站在我身后,一副沮丧的样子。马通人性,出行遇到这样的天,它也一筹莫展。我掏出支烟,点燃。无论多大风雪,点烟的本领是无可比拟的,草原上会抽烟的知青大多如此。只吸了两三口,我便把烟掐灭了。这样的天气抽烟也没有快感,我站起来,凭感觉和风向定好方向,骑马上路了
侧风行走,虽然比逆风要好许多,但风雪太大,有一种虽时被风雪掀翻的感觉。
“再走上十几分钟,就会有蒙古包了”
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马好像走在高低不平的河滩地上?果不其然,前面出现了一条河,马自动地停下了,我从马上下来。莫名其妙的看着眼前的这条河
“怎么会出现第四条河床?”我有点懵了。
白毛风把草原搅得天昏地暗,能见度不到半米,失去了辨别方向的参照物,现在唯一可分辨的是风向。冬季的暴风是从西北方向刮向东南方的,如果我正顺风站,我的左侧应是东北方,右侧应是西南方。我一直是半侧半顺风的走,说明我一直是朝东走,大方向没有错,这个意外出现的河床,也许是一块干涸的小水塘,因为看不到长度。我只能这样判断。
我决定过去,过去后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前面不会有河床再出现,那么,说明我的大方向是没错儿的。如果又出现一道河床,说明我在往回走,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去,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说了。这样想着,牵着马走过冰面。谁成想过去冰面后,没走上几步,还没有来得及上马,又被一条河床挡住了。
这么说,我真是在往回走,好吧,回去。我毅然决定。
在风雪中我摸索着过了第五条河床,第六条河床。
我向前走了四五十步,没有发现再有河床出现,此时,天完全黑下来。风雪越来越大,大到站立不稳,步行每一步后都要停下来喘息片刻的地步。
而此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面前第七次出现了河床。
我顿时不知所措。方向感完全没有了。我只能站在风雪中,风雪在我身边旋转。整个草原在我身边旋转。整个宇宙在我身边旋转。
踌躇间,我忽然想起一句老话:老马识途,虽然我骑的这马算不上老,总算是个中年吧,也许它能够把我带出这困境。我上得马来。把缰绳放松,任由马行了。
我骑在马上,马驮着我在风雪中艰难地走着。我不去约束它了,不管是快或慢,也不管是顺风,逆风,还是侧风
走了多长时间,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
马在不停的走着,走在风雪交加的夜里,走在茫茫无际的雪原上,天,地,时空,浑然一色。
马似乎是不紧不慢的走着,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我却在一点点的失去信心。
这马要把我驮向哪里?我忽然想起“老马识途”是汉族的成语,指的是圈养的马,而草原上的马恋马群。
失去了方向感,失去判断能力。最终又失去了对骑马的方向识别能力的认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欲望。
我勒住马,不能再走了。我下马,站立在风雪中,我做了一个十分不情愿的决定:就在原地等待风雪停住,等待天亮。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要在这风雪之夜,饥饥肠辘辘地煎熬十个小时,意味着我的生命随时可能被狂风暴雪这夜的寒冷吞噬。
暴风雪之夜是可怕的。漫长而可怕。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一点点消耗着生命的资源。冰冷的风雪,从一切可能的缝隙里钻进你的衣服内,夺走生命的热量。脚下的毡靴似乎也在被风雪吹透。靴筒内温度在下降。脚尖发凉发麻
时间慢得难以想像,像是故意在同我作对,感觉应该过了一个小时了,实际上只过了不到二十分钟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这样站着或是坐着,即使是不停的活动。也很难度过这十个小时。必须想一个好的办法,减少体能的消耗。保持头脑的清醒。现在最可怕的是绝望与慌乱。这种环境下,不要有任何奢望。奢望极容易产生幻觉。幻觉只能导致毁灭。坚强的意志是必要的,还要有好的方法。好在我穿着蒙古族冬装:得勒(蒙古族皮袍)皮裤,毡靴,好在我已经在草原生活了一年多。多少有了一点儿草原生活的经验。
我把马鞍解下来。用马绊绊好,使它不至于走太远。,把马缰绳缠在马脖子上,在它屁股上拍了一下,让它去休息吃草。
我把马鞍下的两块毡垫对接着铺在雪地上,马鞍放在毡垫的一头,毡垫可以不使我直接躺在雪地上。无论形状和高矮。马鞍是很不错的枕头。
我解开皮袍外面的腰带,把双手从袍袖里退出来,双手在皮袍里面把皮袍的大襟拉紧。然后脸朝下卧在马鞍的毡垫上,慢慢地在皮袍里转身,保持着压在下面的衣襟不跟着转上来,真到我全身翻转到仰面躺着的姿势。接下来。我坐起来,把毡鞭脱下来,把脚尽力缩进皮裤腿里,我把裤腿脚折起重新塞进毡靴筒里,这样风就不会从毡靴筒吹进皮裤里面。我尽量把皮袍的下襟往下拉,直到把毡靴筒盖住。最后,用腰带把下襟绑紧。然后,躺下,把上身缩进皮袍里,帽子也盖在皮袍的领口上。
现在我完全钻进了一个很严实的皮口袋里,外面风雪依旧在肆虐,我钻在里面有些透不过气儿,便把领口处扒开一条缝。一股冷风吹进来,我只好又把缝儿合上。
我现在很想赶快睡去,并不是因为困乏,是希望通过昏睡打发掉这漫长的寂寞。使体内的热量能够维持到明天天亮。
我开始数数。希望用这原始的方法使自己入睡:一二三四五
但愿这一夜我体内的热量不至被寒冷全部吞噬。但愿明天清晨我能醒来
寒风冷雪艾拉山(3)
不知道反复过多少次,保持头脑清醒地数,数到上千也没有睡意,半模糊状态地去数,很快地转入另一个思路上去。
头脑越清醒,时间越漫长。在冰天雪地里,在刺骨的寒风中仅用体温保持皮袍里的温度越来越困难。冷风从每一个细小的缝隙里吹入,我慢慢用手脚把进风的地方堵住,新的缝隙又会出现。
我缩在皮袍里面,那些平时听过的在风雪中迷路导致死亡的故事不停地出现在脑海,开始是一幅幅画面,后来变成雕塑。
深夜,风好像小了一些,我再次从皮袍的领口处钻出来,呵气在领口处和帽子处结成冰,粘在我的脸上。冰凉。外面太黑。什么也看不到,不过风的确是小了很多,我又把头钻进皮袍,视线开始模湖。有点困意了,我希望能睡一会儿。
时睡时醒的,皮袍里越来越冷,我坚持着,因为有时候能睡上一会儿,所以时间过得快了一些。我最后一次从昏睡中醒来,感觉双腿陷在冰窑里一样,我动了动,还好,没有僵硬,我慢慢地活动着双腿。把一条腿从皮裤筒抽出来,放入另一个裤筒,两条腿相互摩擦,过了一阵后,双腿不那么冷了。
思想没有停顿。如果不是幻觉。
在个瞬间领会到卖火柴的小姑娘处境的悲惨和梦幻的凄美。
想到了被德兵押解的丹娘穿着单薄的内衣,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的场境
还有那首不朽的诗——“那是用青铜铸造的。在阳光下闪着光”
越冷越想与冷相关的事情,头脑里重复着各种冰雪的画面。
我缩成一团。这是人抵抗寒冷的本能作法。
知道寒冷,就意味着正常。
有这样的传说:有一种人在风雪中被冻死前会感到浑身燥热。那种热是从体内散出。像是在火中烧烤。然后。他会情不自禁地脱掉衣服赤裸着冻死在雪地里
实在是无事可作,又睡不着,思想停顿不下来。开始研究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
也许是想累了的原故吧,睡着了。
过了多久?被冻醒了。我探出头,风停了,还有一个意外是,天破晓。
而且马就在不远的地方站着。
终于熬过来了。
我用最快的速度穿戴好衣帽。在系皮袍腰带时,我打量着周围。蒙蒙胧胧的艾拉山,隐隐的艾拉河。昨天晚间,我确实是返回来了
我抱起马鞍,向骑马走去,一夜的风雪,马也变得很老实了,呆站在那里,我往它背上放鞍子时,它动也不动。平常要么往前窜,要么转圈躲闪。
黎明的寒冷,那种冷,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手冻得没有了一点握力。佝偻得像鸡爪。系马鞍肚带时,我不得不用嘴叼着马鞍皮带拉紧。给马带咬铁,解马绊等动作平常一二分钟就完成了。现在要六七分钟。
我备好马,口里叼着马缰绳。双手交叉着插进袖口取暖时,盘算着继续去牧民家还是返回分场部。
东方白,清晨的灰白色。整个草原都是灰白色。最清冷的色彩。
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在离我不到二百来米的地方,有一座蒙古包。
我开始还以为是幻觉,当确认没有错误后,我急忙牵马向蒙古包走去,之所以没有骑马,我想走一走身上会暖和一些。其实不然,几乎凉透的身体,没有足够的热量供肢体运动。运动是要消耗人体能量的。走了几十步,我没有力量再往前走了。便爬上马。那次真不是“翻身上马”还是“爬”到马背去的。
对于蒙古包的主人来说,他们不会想到一夜暴风雪后,天刚发白,还没有大亮就会有客人到来。
这家的狗也无精打采的,低吠了两声,依旧趴着没有动。
我非常缓慢和笨拙地下马,拴马,拉开蒙古包的门。
蒙古包的主人嘎拉僧一家人还在睡觉,听到我进去,才起身。
我进门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双手放在火炉上烤火。实际上那炉火早就熄灭了。
我几乎是抱着那个没有热气的火炉,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嘎勒图勒那,嘎勒图勒那(生火呀,生火呀)
很快的,嘎拉僧的夫人把火生着,炉中的火发出红光,散发着热浪扑向我的脸,我让炉火炽烤着
我断断续续地讲着夜里发生的事情,嘎拉僧两口子不时发出惊叹和同情。
一个小时后,喝过热茶,我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身上也热乎乎的。
我向嘎拉僧要了点马料,端到马的嘴边。马贪婪地吃起来。我看着它。想:昨天它正是驮着我往这个方向走的,假若我任由它走下去
呵呵,历史没有假若。
正是因为没有假若,我才能切身体会到风雪的威力和火的价值。才有了这次肉体的磨练和精神的升华。
红高粱里的“我爷爷”看青杀口什么都是红的。血红。
草原中的我看艾拉山什么都是白的,雪白。
翻过分场部前面的小山坡,对面就是爱拉山。爱拉山下有泉水涌出,汇成一条小河。这条河的河水随季节变化。春末夏初,积雪化后,河水流量大,便顺着地势分出几条河岔,分河岔和主河床相距不远。分分合合。深浅宽窄大体相似。秋末冬初,河水少,副河床干涸。主河床结冰,深冬时。河被大雪覆盖。地形越显复杂。艾拉河流域牧草丰富,对“逐水草而生的”牧群是很好的栖居地。夏初至秋末,这里水清草丰,牛羊成群,冬季风雪肆虐,鸟兽罕见。
早年间我曾写过一首小诗(也叫顺口溜)。
无题
寒风冷雪艾拉山
绿草肥羊改腾泉
道特花深别年少
轻车熟路鬼门关
头一句是:寒风冷雪艾拉山。这种记忆的铬印。源由一次风雪夜艾拉山迷路造成的。
到草原第二年的冬季,初冬,大部分畜群开始向冬营地转移。还有二三家没有走,我当时在分场部和一个蒙古族小孩一起喂养不能走场的牲畜。简称:养老弱畜,记得好像总场下来个什么指示,有关生产,要马上转达给牧民,当时分场只有我和那个蒙古族小孩儿,只好我来完成这件差事了。
这差事也很简单,有张蒙文文件,只要交给附近的任何一家牧民,让他们相互传阅就可以了。
离分场部最近的是艾拉山没走的几家牧民。
路不远,翻过分场总正南方的小山坡,走上四五里就到了。全程骑马三四个小时完全可以往返一趟。
那天下午走时天很阴沉,偶尔飘落几片雪花。上山坡一半的时候,雪片开始频频飘落了。
一过山梁,雪越下越大,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想,这样的雪不知会下多久,一旦起风就麻烦了,不如返回去,明天再说。又一想,这里的地形太熟悉了,只要过了下面的那片河滩地,顺山坡快马奔跑,用不了十几分钟就有蒙古包了。
跑下山坡后,起风了,开始,风还不大,艾拉山的大概轮廓还能看到。我进入了河滩地后,以艾拉山为准,找好方向,往正南方向走下去,前面有三条并排着的小河床。我只要走过这三条小河床,再往前走二十来米,就会走出河滩地,然后侧风向偏东方向跑上十来分钟,就会望见蒙古包,即使风雪加大,视线再不好,也会有狗叫吧。
我伏在马上,集中精神注意着下面去,风雪也在加速。真正的草原人畜杀手“白毛风”形成了,风雪弥漫、六七级的冷风裹挟着半空落下的新雪和地面的旧雪在飞舞。白毛风打在身,发出啪啦地响声。天昏地暗。眼前一片混沌,河滩地面高底不平,马走得很艰难。我不得不下来牵着马走,还好,比较顺利地走到第一道河床边,我拉着马小心翼翼在冰雪上走过去。
“再走十多米应该出现第二条”
果然,走了二十来步,出现了第二道。这条河床壁较高,但河床面却很窄,我跳过去后,往过拉马,马有些踟躇,最终还是过去了/
此时此刻白毛风更加猛烈。吹得人马站立不稳了。但我坚持着往前走,第三道河床出现了。这是爱拉河的主河道。河床平缓,有七八米宽。河水结成坚实的冰,冰上是雪。草原的马最怕这样的冰雪河面,草原马的马蹄不钉掌。踏在冰面上打滑,又加上今天的风雪天,七八米的冰河面,人马吃尽苦头。不过。还是过来了,过河后,我牵马步行了三四十步的样子,感觉脚下雪地起了变化,很平整,也就是说,我已经走出了河滩地。我顺风坐在雪地上,风雪在呼啸,马弓背低头站在我身后,一副沮丧的样子。马通人性,出行遇到这样的天,它也一筹莫展。我掏出支烟,点燃。无论多大风雪,点烟的本领是无可比拟的,草原上会抽烟的知青大多如此。只吸了两三口,我便把烟掐灭了。这样的天气抽烟也没有快感,我站起来,凭感觉和风向定好方向,骑马上路了
侧风行走,虽然比逆风要好许多,但风雪太大,有一种虽时被风雪掀翻的感觉。
“再走上十几分钟,就会有蒙古包了”
大约走了二十多分钟,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马好像走在高低不平的河滩地上?果不其然,前面出现了一条河,马自动地停下了,我从马上下来。莫名其妙的看着眼前的这条河
“怎么会出现第四条河床?”我有点懵了。
白毛风把草原搅得天昏地暗,能见度不到半米,失去了辨别方向的参照物,现在唯一可分辨的是风向。冬季的暴风是从西北方向刮向东南方的,如果我正顺风站,我的左侧应是东北方,右侧应是西南方。我一直是半侧半顺风的走,说明我一直是朝东走,大方向没有错,这个意外出现的河床,也许是一块干涸的小水塘,因为看不到长度。我只能这样判断。
我决定过去,过去后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前面不会有河床再出现,那么,说明我的大方向是没错儿的。如果又出现一道河床,说明我在往回走,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回去,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说了。这样想着,牵着马走过冰面。谁成想过去冰面后,没走上几步,还没有来得及上马,又被一条河床挡住了。
这么说,我真是在往回走,好吧,回去。我毅然决定。
在风雪中我摸索着过了第五条河床,第六条河床。
我向前走了四五十步,没有发现再有河床出现,此时,天完全黑下来。风雪越来越大,大到站立不稳,步行每一步后都要停下来喘息片刻的地步。
而此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面前第七次出现了河床。
我顿时不知所措。方向感完全没有了。我只能站在风雪中,风雪在我身边旋转。整个草原在我身边旋转。整个宇宙在我身边旋转。
踌躇间,我忽然想起一句老话:老马识途,虽然我骑的这马算不上老,总算是个中年吧,也许它能够把我带出这困境。我上得马来。把缰绳放松,任由马行了。
我骑在马上,马驮着我在风雪中艰难地走着。我不去约束它了,不管是快或慢,也不管是顺风,逆风,还是侧风
走了多长时间,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
马在不停的走着,走在风雪交加的夜里,走在茫茫无际的雪原上,天,地,时空,浑然一色。
马似乎是不紧不慢的走着,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我却在一点点的失去信心。
这马要把我驮向哪里?我忽然想起“老马识途”是汉族的成语,指的是圈养的马,而草原上的马恋马群。
失去了方向感,失去判断能力。最终又失去了对骑马的方向识别能力的认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欲望。
我勒住马,不能再走了。我下马,站立在风雪中,我做了一个十分不情愿的决定:就在原地等待风雪停住,等待天亮。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要在这风雪之夜,饥饥肠辘辘地煎熬十个小时,意味着我的生命随时可能被狂风暴雪这夜的寒冷吞噬。
暴风雪之夜是可怕的。漫长而可怕。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一点点消耗着生命的资源。冰冷的风雪,从一切可能的缝隙里钻进你的衣服内,夺走生命的热量。脚下的毡靴似乎也在被风雪吹透。靴筒内温度在下降。脚尖发凉发麻
时间慢得难以想像,像是故意在同我作对,感觉应该过了一个小时了,实际上只过了不到二十分钟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这样站着或是坐着,即使是不停的活动。也很难度过这十个小时。必须想一个好的办法,减少体能的消耗。保持头脑的清醒。现在最可怕的是绝望与慌乱。这种环境下,不要有任何奢望。奢望极容易产生幻觉。幻觉只能导致毁灭。坚强的意志是必要的,还要有好的方法。好在我穿着蒙古族冬装:得勒(蒙古族皮袍)皮裤,毡靴,好在我已经在草原生活了一年多。多少有了一点儿草原生活的经验。
我把马鞍解下来。用马绊绊好,使它不至于走太远。,把马缰绳缠在马脖子上,在它屁股上拍了一下,让它去休息吃草。
我把马鞍下的两块毡垫对接着铺在雪地上,马鞍放在毡垫的一头,毡垫可以不使我直接躺在雪地上。无论形状和高矮。马鞍是很不错的枕头。
我解开皮袍外面的腰带,把双手从袍袖里退出来,双手在皮袍里面把皮袍的大襟拉紧。然后脸朝下卧在马鞍的毡垫上,慢慢地在皮袍里转身,保持着压在下面的衣襟不跟着转上来,真到我全身翻转到仰面躺着的姿势。接下来。我坐起来,把毡鞭脱下来,把脚尽力缩进皮裤腿里,我把裤腿脚折起重新塞进毡靴筒里,这样风就不会从毡靴筒吹进皮裤里面。我尽量把皮袍的下襟往下拉,直到把毡靴筒盖住。最后,用腰带把下襟绑紧。然后,躺下,把上身缩进皮袍里,帽子也盖在皮袍的领口上。
现在我完全钻进了一个很严实的皮口袋里,外面风雪依旧在肆虐,我钻在里面有些透不过气儿,便把领口处扒开一条缝。一股冷风吹进来,我只好又把缝儿合上。
我现在很想赶快睡去,并不是因为困乏,是希望通过昏睡打发掉这漫长的寂寞。使体内的热量能够维持到明天天亮。
我开始数数。希望用这原始的方法使自己入睡:一二三四五
但愿这一夜我体内的热量不至被寒冷全部吞噬。但愿明天清晨我能醒来
寒风冷雪艾拉山(3)
不知道反复过多少次,保持头脑清醒地数,数到上千也没有睡意,半模糊状态地去数,很快地转入另一个思路上去。
头脑越清醒,时间越漫长。在冰天雪地里,在刺骨的寒风中仅用体温保持皮袍里的温度越来越困难。冷风从每一个细小的缝隙里吹入,我慢慢用手脚把进风的地方堵住,新的缝隙又会出现。
我缩在皮袍里面,那些平时听过的在风雪中迷路导致死亡的故事不停地出现在脑海,开始是一幅幅画面,后来变成雕塑。
深夜,风好像小了一些,我再次从皮袍的领口处钻出来,呵气在领口处和帽子处结成冰,粘在我的脸上。冰凉。外面太黑。什么也看不到,不过风的确是小了很多,我又把头钻进皮袍,视线开始模湖。有点困意了,我希望能睡一会儿。
时睡时醒的,皮袍里越来越冷,我坚持着,因为有时候能睡上一会儿,所以时间过得快了一些。我最后一次从昏睡中醒来,感觉双腿陷在冰窑里一样,我动了动,还好,没有僵硬,我慢慢地活动着双腿。把一条腿从皮裤筒抽出来,放入另一个裤筒,两条腿相互摩擦,过了一阵后,双腿不那么冷了。
思想没有停顿。如果不是幻觉。
在个瞬间领会到卖火柴的小姑娘处境的悲惨和梦幻的凄美。
想到了被德兵押解的丹娘穿着单薄的内衣,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的场境
还有那首不朽的诗——“那是用青铜铸造的。在阳光下闪着光”
越冷越想与冷相关的事情,头脑里重复着各种冰雪的画面。
我缩成一团。这是人抵抗寒冷的本能作法。
知道寒冷,就意味着正常。
有这样的传说:有一种人在风雪中被冻死前会感到浑身燥热。那种热是从体内散出。像是在火中烧烤。然后。他会情不自禁地脱掉衣服赤裸着冻死在雪地里
实在是无事可作,又睡不着,思想停顿不下来。开始研究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
也许是想累了的原故吧,睡着了。
过了多久?被冻醒了。我探出头,风停了,还有一个意外是,天破晓。
而且马就在不远的地方站着。
终于熬过来了。
我用最快的速度穿戴好衣帽。在系皮袍腰带时,我打量着周围。蒙蒙胧胧的艾拉山,隐隐的艾拉河。昨天晚间,我确实是返回来了
我抱起马鞍,向骑马走去,一夜的风雪,马也变得很老实了,呆站在那里,我往它背上放鞍子时,它动也不动。平常要么往前窜,要么转圈躲闪。
黎明的寒冷,那种冷,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
手冻得没有了一点握力。佝偻得像鸡爪。系马鞍肚带时,我不得不用嘴叼着马鞍皮带拉紧。给马带咬铁,解马绊等动作平常一二分钟就完成了。现在要六七分钟。
我备好马,口里叼着马缰绳。双手交叉着插进袖口取暖时,盘算着继续去牧民家还是返回分场部。
东方白,清晨的灰白色。整个草原都是灰白色。最清冷的色彩。
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在离我不到二百来米的地方,有一座蒙古包。
我开始还以为是幻觉,当确认没有错误后,我急忙牵马向蒙古包走去,之所以没有骑马,我想走一走身上会暖和一些。其实不然,几乎凉透的身体,没有足够的热量供肢体运动。运动是要消耗人体能量的。走了几十步,我没有力量再往前走了。便爬上马。那次真不是“翻身上马”还是“爬”到马背去的。
对于蒙古包的主人来说,他们不会想到一夜暴风雪后,天刚发白,还没有大亮就会有客人到来。
这家的狗也无精打采的,低吠了两声,依旧趴着没有动。
我非常缓慢和笨拙地下马,拴马,拉开蒙古包的门。
蒙古包的主人嘎拉僧一家人还在睡觉,听到我进去,才起身。
我进门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双手放在火炉上烤火。实际上那炉火早就熄灭了。
我几乎是抱着那个没有热气的火炉,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嘎勒图勒那,嘎勒图勒那(生火呀,生火呀)
很快的,嘎拉僧的夫人把火生着,炉中的火发出红光,散发着热浪扑向我的脸,我让炉火炽烤着
我断断续续地讲着夜里发生的事情,嘎拉僧两口子不时发出惊叹和同情。
一个小时后,喝过热茶,我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精神状态,身上也热乎乎的。
我向嘎拉僧要了点马料,端到马的嘴边。马贪婪地吃起来。我看着它。想:昨天它正是驮着我往这个方向走的,假若我任由它走下去
呵呵,历史没有假若。
正是因为没有假若,我才能切身体会到风雪的威力和火的价值。才有了这次肉体的磨练和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