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过后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引子)
此文描述了一个曾经堕落于功名利禄、官场虚荣中的人是怎样一步步从过眼繁华后归一我佛的。这是我人生中一段追逐名利到淡泊名利的心历路程。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矣,日月穿梭,才见梅花腊底。又是天气回阳,人生苦短啊!想逃离尘世的虚拟却欲罢不能——
序言
一切佛经和佛学书籍都能使人廓清迷惑,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趋吉避凶,自求多福;豁风情而发圣解。超脱于生死的束缚而至净土,其思想深有益于身心修养,和家幸福,国泰民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之精奥,是我辈所钻研的。做为一个在报社从事工作的我,在佛学领域略得知解,特借“榕树下”这片文学芳草地,同大家畅谈一下我与佛学的渊源。在北京八大处的灵光寺中,我小居数日终日拜读藏经阁,这对我写此文深受益处。
——春风君于2003年5月9日凌晨1时
(一)
任何事都有因为所以,即因果关系,也就是因缘。经中记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意思是要让信佛者明白,佛法只在世间可以成就,所谓的菩萨是菩提萨捶的简称。翻译成汉文是:“觉有情”或“大道心从生”之意。观音、地藏都是菩萨,菩萨是以“是求佛道,下化从生”为宗旨普渡众生于苦海的,菩萨分很多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响、十地等觉等五十一菩萨位。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都是“十地”以上的等觉菩萨。
菩萨是人而不是佛,请读者不要弄错。佛教是给众生觉悟之教,众生流浪生死,轮回六道,迷失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人之初,性本善。学佛是为了明白轮回是苦,生死可畏。从而令信佛者放弃“执着心”往生极乐。
经文的经是‘径’的意思。径是路,也就是追寻佛的路径走,必是极乐之所。佛经起源于印度。自是梵文所写,后汉沙门(沙门是学道的人)安士高法师(波斯人)为了宏扬佛法,用三十多种语言做了译文,共计翻译佛经一百余部,而今中国仅存三十多部。因此,不少经文我们读起来很别扭,也成了我们研究佛学的大阻碍。楞严咒弥陀经是我这个所在寺院和尚们早晚的必修课,可我始终没能把这些都记住,实在是佛法非我这智商可以一目了悟的!
佛家子弟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等千众弟子,此庙沙弥居多。这几日中,我也与很多的沙弥建立了深厚的“佛缘”他们给我讲解了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为我详解了八大觉悟。在此,我就为榕树下的读者们依次讲解一下这八大觉悟的佛经与感受。
(二)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若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经中的世间指的就是时间和空间,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等十方的空间叫“间”所谓世间就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来的时间是“宇”上下四方的是“宙”世间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有情世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我们不知道世间是无常的,所以会有错误的认识世间,把世间的一切执为实有,贪念、执着、可谁又能战胜无常呢?是科学还是法抡功?是美国的强权政治还是”非典“的肆意传播?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智度论也说:“咄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所作满三界,无常风所坏”世间的荣华富贵就象三更大梦,就是我们每天都珍惜的身体,究竟又能活多少年?世间身体,心理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变化着,桑田变沧海,沧海成桑田,试问世间事有永恒吗?为什么我找不到、生命没有、爱情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去见白痴吧!真是了,真不知道我该如何去理解这个词汇,写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明白的就是何谓真实。佛经中没有、心中更没有,谁能告诉春风君?无常,这就是世间的真实。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世间既是无常的,势力交杯势力心啊!要么一个写手,怎么会到此研究佛学?我此行不是为了旅游,更不是为了工作而攒写学术论文,我是——不可言传。
生命诚可贵,真实价更高,试问真实多少钱一斤?怎么个交易法?国土是危脆的,当然无需我在此祥细解释,远了不说,就拿伊拉克做个例证吧!美国佬一天都不会闲着,世间没有战争,危脆也就不存在。诸如,美国国家的经济良性发展了,假如让我当军委主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驻台湾海峡的美国第七舰队葬身海底,成为台海沉船。因为我有希特勒的思想,所以国家军委主席是不会让我当的,我是注重尊言,不注重发展的人。也只配在此写点文字了,也许是某些人眼里的垃圾文字吧!我不介意,我早已懂得了名利是淡泊。何谓四大皆空?它不是我们所指的酒、喜、财、气。在佛教中,是对世界和人生、现象上及本质的说明。所谓四大指的是结合物质的四种元素,大到世界,小至一草一花,莫不是由这四种元素(地、水、火、风)结合而成的,地是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宇宙所有的一切皆是由四大元素结合而成的。四大皆空实为四大苦空。关于苦,我们心里有贪嗔、烦恼的痛苦,在身体上有生老病死之苦,在家庭有别离愁怨的苦,在社会有是非恩怨之苦,在世间有火灾、水灾、非典之苦。知苦是入佛道之门。
过去有一个乡村,住着一对年老夫妇,辛苦大半生,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可以继承未来的遗产。于是便四处觅神,想有个儿女,但终未如愿。一天,有个刚出家不久的和尚经过此地,夫妇一见大喜,请和尚到家吃饭,饱餐后央请和尚示法,求其开示无子的原因。和尚刚出家,还不曾懂得怎样说法,心中着急不知道说什么好,见夫妇诚心诚意地跪在面前,和尚更是心急如梵。他心想,当和尚出家也这么难,还得讲法于人,不由脱口而出:“真难啊!”夫妇跪在地上一听和尚的话正说对心坎,便觉得和尚是个得道高僧,因为自己想有个孩子的确是真难啊!便又跪在地上磕头礼拜,和尚一见此景更是如坐针毡,满身大汗。当他难受到极点时,不觉又脱口而出:“苦啊!”这句话在夫妇听来好象暮鼓晨钟,正调敲正了地方,听后倍受感动,一生一个儿女也没有的确实人生命苦啊!于是夫妇感激涕零,长跪不起,和尚见状没有办法只得象萨达姆一样遛之大吉。等这对夫妇再抬起脸时和尚不见了,便越发对和尚有了敬意:“来无踪,去无影,真是活佛现世,指点迷津呀!
这个歪打正着的笑话所表现的双方的苦,和尚有他的苦,夫妇有夫妇的苦,所以说人生就是苦的。“五阴无我”五阴是我的代名词,五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人是由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所谓物质,在佛法里叫做“色”;所谓精神,在佛法里是指:受、想、行、识。色是变碍的意思,受是领纳之意。知道了苦叫苦受,知道了乐叫乐受“想”是取像之意(回忆往事幻将来);“行”是造作之意(有时做善,有时行恶);“识”是了别之意(如眼能分清颜色,耳能听声,鼻能识香臭,舌能识苦酸,身能识冷暖)。
(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教都说到三际(过去、现在和未来),讲到空间(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世界),讲到有情、有佛、菩萨、天、人等十法界众生。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恒河的岸边,有一队背着鱼笼从市场赶往家的女子,半路遭遇大雨。此时天已黑了,正愁无处过夜之时,正巧有一花店主人留她们在家住宿。屋内的花香芬芳,辛苦一天的女人们很累,想躺下去睡觉。可被香气所打扰睡不着,无奈间一女子出外把鱼笼拿来,腥臭盖过花香才睡着。可见人是可以受苦,不能享福的。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种无所求的意境今生我是做不到了,不过我可以约束自己,而不会象那些财色当前,朋友义气可以不管,良心道德可以不问的唯利是图之人。“多欲为苦”这句经文真是精典之语,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就越多。
我曾经也身受其害,本以为自己是个写作天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如果我先是被人重视了,接着是被少数人认可了,直至有更多的人欣赏了,可我当时的目标在于一鸣惊人啊!尽管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荣誉,可我一点也不快乐,真是贪心无底蛇吞,做人不能太在意名利的,知足常乐啊!知足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患得患失会使人的精神崩溃的,在此,我劝那些基于算计的人,不访多看些佛经,人不可以贪的。在此,我讲一个关于贪的故事:张三李四二人在街上走路时拾到一块金子,便商定平分。路上,张三对李四说:“我们应该感谢城隍老爷给我们的财,我们应买点酒菜去庙宇祭奠一下”李四点头:“你去买吧!我到城隍庙等你”张三也很高兴自己去买菜,但此刻二人各起贪念,均想独贪这块金子,贪欲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张三在买的酒菜中下了毒,而李四也早在无人的庙内准备好了一把大斧。张三刚进庙便被李四杀了。李四看着那块金子得意的很,便把张三买来的酒菜吃个干干净净,结果他被毒死了,这就是贪心的后果。赖长青省委书记不也是因为过分的贪而命归黄泉的吗?当今官场几人不贪?只要不是大贪就已经不易,值得我在此歌颂并免费做广告了,我要是官,我也会贪。
(四)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谁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慧是业。佛语说,要修正道先知足。关于知足有一首歌这样唱到:“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衣食万般皆俱足,房中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支虚,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可见,人是没有满足的,春风君说,没有满足的社会才会进步,满足是歉虚的,同时也是保守、堕落。生命本向前,时间不停,就不再存在着满足。
传说中的佛子吕洞宾,想试试人间的众生根机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便化身为老头现身人间。他问一小孩:
“你希望得到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小孩一想金子最值钱,就说要一块金子,吕洞宾当即用手一指身边的石头,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子。“拿去吧!这是我送你的见面礼。”
小孩却摇头:“我不要这块金子了”
“为什么?”
“我要你的手指”
“为什么?”
“金子总是有用完的时候,如果得到了你的手,我就随时可以变出金子了”
这小孩的贪心无厌使吕洞宾感到众生难度了。从外观看,这个故事批判小孩的过分贪心。如果换成春风君的角度来看就是另一种概念了,小孩要手指是证明他的聪明,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根源,童心无忌。他能明白金子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手指是根,这正象我们买一艘航空母舰与买一张航母的技术制作图意义是不同的。凡事都有一个客观的存在,好了,此文应以佛学探讨为基础,语不多言,为何人总不知足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做为微软总载有花不尽的钱,为何还要用尽伎俩去奢取更多的财富呢?为什么不将多余的钱拿出来捐献给伊拉克人民?贪啊!大厦千间,夜眠几尺?积资巨万,日食几何?临死还不是拿不走半分钱?本来穿衣是为了遮羞取暖,可有人却力求“报喜鸟”、“皮尔卡丹”吃饭是为了充饥,可是有人却非要“满汗全席”、“西餐中饭”住处只要能避风躲雨,可有人非要“皇庭深院”、“别墅洋房”在享受方面,大自然的山水花草不够,还想蹦迪嗨唛、上网钓凯子。人都是贪心的,佛经中有一晋朝的道安法师,他竟然会因为别人给他的东西多而感到身受其累,因为别人送他的一千斛白米,他感到增添了收藏保管的麻烦。他不贪,并不表示都那么高尚。要是谁白给我一千斛白米,让我从北京背回家我都愿意,和大家开个玩笑。我想背也背不动啊!财富当前,生命就在财富的手里;美色当前,生命就在美色的手里。可想人是多么贪痴的两栖动物啊!要是都能明白“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思想就好了。
再讲一个故事,过去佛陀和阿难行走在路上,见道旁有一堆不知谁遗失的金子。佛陀指着金子对阿难说:“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佛陀,我看到了‘毒蛇’”他们走过之后,在田里工作的父子听后很好奇,想看看是什么毒蛇,那知不是什么毒蛇,而是一堆金子,父子二人好不高兴,暗笑佛陀有财不捡的无知,他们把金子运回家中,不久国王发现金库被盗四处搜查。在这父子家中找到了丢失的金子,这是无法抵赖的铁证,因此被问成死罪打入牢中,这父子一想好不冤枉,突然想到佛陀他们的对话一点不错,父亲对儿子说:“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佛陀,我看了到毒蛇”!狱官听后觉得奇怪,再细审问得知父子是被冤枉的,收藏金子害了他们,记起佛陀的话又救了他们。可见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没为有绝对的事,只有难测的未来。
(五)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传说佛陀在往昔因中修行时,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难行难得、难忍能忍的精进牺牲之心,要是能被我辈溶进做人的原则上该有多么明朗!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精神和地藏菩萨的“地狱末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的大仁大智精神岂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玄藏大师西行取经,路经八百流沙途中失水,几乎死在沙漠中,但他宁愿向西天一步死,也不愿住东一步生,这种精进的精神现在还能找到吗?在佛教中,六度是以精进为主,无论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若无精进,也无法完成波罗蜜了。在经里有一段寓言说,有只山鸡见山林被火焚烧,便飞到河边以口衔水前去救火,这杯水车薪的救水方法感动了天上的火神,火神问山鸡“火势这么大,你以口衔的这点水怎能救了火?”山鸡回答说:“救火是大家应尽的责任,即使自己的力量有限,可我也会尽力而为之。”火神感动到之至帮其灭了火。
在四十二章经中就有六章说学道之人应如何精进,精进分三种:披甲精进(以一人与万人战,置死地而后生),摄善法精进和利乐有情精进。“天长地久有时尽,烦恼绵绵无尽期”佛法里所谓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为了对治烦恼,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对治罪孽,以智慧对愚蠢,以无我对治傲慢,以正信对疑惑,以正见对治恶见,把很多烦恼归纳起来说就是这贪、嗔、痴、慢、疑、恶见的六种根本烦恼。除了这六种根本烦恼以外,还有二十种随烦恼(分小随烦恼十种)、中随烦恼两种、大随烦恼八种。小随烦恼是:忿怒、仇恨、结怨、虚诳、奸诈、谄曲、傲慢、迫害、嫉妒、自私;中随烦恼是:无惭、无愧;大随烦恼是: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我执”是烦恼的根本,做到“无我”那是多么困难。所谓魔是障碍、扰乱、破坏、诱惑,能夺命的都叫魔。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内有贪、嗔、烦恼的魔,要修道先降魔。灵光寺的韦驮菩萨手拿金刚降魔杵面对内而立,可见得降伏内心之魔比降伏外魔重要。经文里说的“降伏四魔”就是指(1)烦恼魔——贪、嗔、痴等习气能伤害身心之魔;(2)五阴魔——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苦之魔;(3)死魔——能断人之生存命根之魔;(4)天魔——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那我们世人如何降伏它呢?佛经中说,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或诵般若心经。现在有些科学相对落后的农村,有的人相信鬼神,夜半不敢独自出门,唯恐撞鬼,这就是心魔在做怪,既然你相信世间有鬼,那为何不承认世间有神呢?在你胆怯时念几遍“阿弥陀佛”吧!呵呵,这叫对立论。“五阴”就是指五蕴和有情色身。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阴如若聚、三界如火宅。
(六)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世间知识皆不够完美。佛经说,只有佛法才无漏学,科学的发展利弊皆存,人类在加快进步的同时也是在加快着死亡。“相对论”不是没有根据就跑到我们高中课本上的。翻云覆雨,使人类走进死亡的正是左手拿着原子弹,右手拿着维和的高科技,然而导致战争残杀的罪魁祸首却不是那些又拿屠刀,又拿法律的军事家。而是这些斯文如我的知识份子觉悟就会招惹认真的态度,从而升华成战争。而佛学就是慧学的意思。和尚对我说,佛法如大海,唯信才能入。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先生讲授青年演讲的方法,每人收学费十元。一天,一人来报名,交了学费后向苏格拉底说了很多他为什么要学演讲以及有什么好处等话,等他讲完后苏格拉底向他再要十元钱,青年人不解:“为什么别人只收十元而我却要多交十元呢?”“别人交十元钱是因为我只教他们如何讲话,我多收你十元是我不但要教你如何讲话,而且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可见,多言无益处,就像电视剧世纪之约中,法国人对中国人签署的核电站共建合同一样,只存在是与否而没有为什么。我们只顺回答是与否,至于为什么的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求。凡事寻根问底不见得就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春风君认为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识实务。
(七)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魔,不憎恶人。
诸佛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修学六度万行,布施是第一波罗蜜。我们的菩提心、慈悲心要从布施的行动培养的、布施有很多种,并不是施舍钱财才叫布施。比如,你向别说人:“你早啊!”“见网友去吗”?“吃饭了吗”?“谢谢你”!“小心萨斯”!“注意非典”!“阿弥陀佛”皆属于,这叫语言的布施。“含笑、注目”叫容颜的布施。“帮助别人拿东西、干活”叫身行的布施。“见别人布施,心生欢喜”这也是布施,叫心意布施。在经里一说到布施,就会说到财布施——以物帮助别人。法布施——知识、技术、真理教化他人。无畏布施——维护正义给社会别人精神安慰,佛法里的布施要做到不求回报、三轮体空。一没有能布施的我,二没有受布施的人,三没有所布施的物。
(八)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五欲世人说财、色、食、睡。佛法里说的是色、香、味、声、触、财——金银;色——男女情爱;名——地位;食——美味;睡——昏沉。此是世人之五欲。佛法中的五欲解释:色是美丽的色相、声是婉转的声音、香是芬芳的气体、味是可口的味觉、触是适意的触乐。假如,一个人能活90岁,每日睡眠八小时,其间就有30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春风君说,人不能以外在的诸如年龄、工作时间、学历等来评估一个人的,应该全方面的去观察他的业绩、能力。一个90岁的人一天睡8小时和一个80岁的人一天只睡四小时的生存时间,自是长者短,短者长的。“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任你是何等圣人,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三衣(袈裟)瓦钵、法器都是出家修众的法物,袈裟为何叫三衣呢?原来是分为僧伽黎(大衣)、郁多罗僧(七衣)、安陀会(五衣)的三种区别啊!瓦钵是盛饭乞食之物,梵语是“钵多罗”华言应量器,有体、色、量三者相应正义,法器如法鼓、法螺、法灯、法幢、木鱼、磐钟、鼓、铛、铃、铙、钒等都是用来修道用的法器。
(九)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菩提心: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发菩提心就是发上求佛道的心,也就是发誓愿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大悲心就是下划众生于苦难,把众生的苦看成自己的苦,众生之乐看成自己的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方便心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本,方便心为究竟。昔日舍利佛,见有一孝子啼哭,问其原委,得知其母眼瞎需另寻一眼医治,舍利佛便挖出左眼给孝子。孝子摇头说:“只有右眼可以医,舍利佛犹豫着,左眼没有了还有右眼可以看东西,可把右眼给他自己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在大悲心促使下,他挖出自己的右眼给孝子,孝子接眼在鼻上闻便扔在地上。用脚踏眼珠大骂:“你是什么圣者,眼珠子这么腥臭,怎么可以给我母亲医眼”?舍利佛听孝子骂他,暗道,众生难度。华严经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就是大乘普济一切的心,像文殊菩萨的大智,像普贤菩萨的大行,像观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皆是发大乘心的代表人物,值得读者效仿。
(十)
我们经常可以在武侠小说、武打电影中看到波罗蜜,何为波罗蜜呢?波罗蜜有六层:布施、持戎、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它是菩萨必修的行门,统称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中以智慧最为重要,在经文里有一句“修心圣道”这圣道是指八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正定就是六波罗蜜中的禅定波罗蜜。涅磐是万德圆满、功德庄严的意思。是由动乱归于寂静之意。没有生死、烦恼,完完全全的解脱才是涅磐。它和生死正是对立的,他是不生不死的。我们中国人长误为死的意思,在电视、小说中可以看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是心之意。佛遗教经说:“宜端其心,质直为本”维摩经说:“直心是道场”一个人能把心净化就会拥有智慧。归者,归依三宝。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佛者觉悟之意,法者轨范之意、僧者清净之意。归者,归投如水归海,五戎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吸烟),好生恶死,一切众生轮回六道。
愚人谓肉为美味,熟不知肉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染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仅,以公济私,克人益已,以势取财,用计谋物皆属偷盗,不邪淫都:俗男女居室,行邪淫者虽以人身生畜生事,报终命尽堕地狱,饿鬼后生牲畜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不妄语者言而有信,妄语者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十善者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此中前三者为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犯此十善则为十恶,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有恶果、杀盗淫妄与五戎相同,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屹立,谈说淫欲导人邪念。两舌者挑唆是非,斗构两头。恶口者言语粗恶将来受牲畜果报。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幸灾乐祸,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如果能代人劳,成人之美,常思已过,莫论人非。那世界该是何等的和谐,霸权主义军国思想的“胆小鬼”也不至于总让基地组织惦心了。
美国人自以为聪明,可还是会有911事件。左德云:聪明不能敌业,宝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持怙,只异世人所知甚少,学佛以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为主,而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是决定往生,净土法门中的信是倍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不能仗自力,断惑正真,了脱生死,信阿弥陀佛求生佛国。“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极乐。“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普纳莫)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分大声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听不见)、心里默念之分。懈上所流传的还寿生经、寄库(死后做鬼)经、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神、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而不是正宗佛法。金刚、药师、法华、楞严、普贤行愿品、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辰量寿佛经、心经等皆是正宗佛经。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若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即提前一日持支,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而以出世法为究竟,它为我们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破除一切妄恨、偏执、迷信、幻觉而导归正信、正见、正觉。它指明了一切众生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切生死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暂的片断,而所以开成六道轮回中极其错宗复杂。万有不齐,苦乐悬殊的境像,其间贯穿一条“因果规律”的缘故。佛法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求答问人。是因为那些徒劳无益的。
(十一)
佛法说的好:“未成佛前,先广结人缘”所谓广结人缘就是指善缘、良缘、佛缘等,而并非“恶缘、孽缘、非典缘“等一切有伪社会风尚道德的缘份。做为一个写手的春风君在此要和编辑读者结一个“以文会友”缘。一说缘分,大家必会联想到因果,也自然会想到那句耳熟能祥的“阿弥陀佛”多数人只以为这是出家人的佛号,做为开场白过渡语。其引申含义却不得而知“阿弥陀佛”实为印度语,译成中文是“无量光佛”据经中说“无量光佛”是具有十二种光的,经常念颂“阿弥陀佛”会使没有智慧的人变得有智慧,原因是受到了十二种光的佛光普照,而使人变得聪明的。榕树下的网友们不妨常念阿弥陀佛,试试是否灵验。关于阿弥陀佛,有的书记载是“佛陀”所说的。并解释了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而不念“本师释加牟尼佛”含有的三点意义是为了宏扬“净土法门”遵照我佛指示直接往生西方。其中净土开经是指:一切世间难信法,无始劫来难得闻,我今见闻必受持,头蹬弥陀净土门。关于佛学,我所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是出于对它的神秘性,及对自身内心的烦乱,欲依托于佛法寻心灵的寄托。因此使我研究这深奥佛学的。在此,以我肤浅的见识来向大家阐述一下人生与佛学的关联。因我所阅经文版本多为文言体,有理解错误之处。涉及到佛法本身,还请大家见谅。首先,让我们从“弥陀在哪里”开始认识佛学。阿弥陀佛有两种,即:因地和果地。
(十二)
关于寺院和尚等级有很多的说法,在此,我把一些相关的职位讲给大家:知客(维那),他的任务主要是“迎——请——法——师”不言而喻(有的知客僧还担任管理财务),还有“引礼师”主要履行的义务是带路指引的,就如同政府机关的门卫。大家别看这些职位对我们这些所谓生在凡尘俗事中的人不是轻重,可那芝麻大的官称对于僧侣们来说那是无比的荣耀。信佛的人都是以“忍让为先”的态度为人处事的,目的是学菩提的无争三昧,来发菩提心。说了这么多,那弥陀究竟在哪里呢?读者也许早就等不急了吧!我之所以在前面说那么多,无非是让我们对佛教有个初步的了解。那弥陀是否存在呢?这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佛法说“弥陀”在西方。然而西方又是在你的“自性”因为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得出结论。弥陀是在“不二法门”即在与不在里。我这么说读者很难理解,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我手里拿着一支笔写字,你说能动的是谁?是我的手还是笔,或者是别的?回答手或笔的是佛法中的“见性”视觉看到的。回答是大脑与心的,则是佛法中的“觉性”两者是不生不灭的,觉性远远高于见性。这就是我这几日参禅悟道的一点觉悟,或叫收获。所谓的见生是人“见、闻、嗅、味、觉、知”的六种极性的第一层。我们都注重外在,而忽略了“根”也就是内在的东西。
据说弥勒菩萨(布袋和尚)示法的时候,是端坐在盘石上:“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个,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也不怪弥勒笑我等世人!有人问他怎么可以看破这些呢?布袋和尚就是提起布袋。那人又问:“如何放下?”他又将布袋再次放在地上,那人又问“如何自在?”他又把布袋提起。那人再问:“如何参禅”?布袋和尚再次放下布袋说:“拿起布袋,看破自在。放下布袋,何甚自在”原来布袋和尚使了分身术。做和尚真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看来脱下西服,披上袈裟,和尚也是好不自在!只恨自己六根不净,不能成佛啊!我在灵光寺的一个偏殿门前看到一副对联:“正念一心去暗投明登佛地,觉超三界引迷入悟出裟婆”不难想像,化法的力量是无边无际的。净土法门中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即在汝山头。人有个正觉寺,好向正觉寺下修。以此看每个人心中都是存有佛缘的。只是我们怎样对待它而矣。可叹,我是心中无佛,身处名寺也枉然啊!佛在西方莫远求,西方即在极乐国,人人有个极乐国,好向极乐国里修。
(十三)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在佛法中的解释是:四方之下称之宇,古往今来叫做宙。所谓“大千世界”是我们一些文人挂在口边,贴在笔下的常用词。可这大千世界解释起来就长了:西方极乐十万亿佛土,一佛所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一佛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如何推算?一个世界的构成要有个须弥山(就是寺宙高山),以金、银、琉璃(水)玻璃四宝所成叫做好,上至忉利日高,它是在一个小世界的大海中心,出水有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的外面有七重山,就是一重水一重山,山外边的水称“香水海”每一道香水海的外边各有一重山,称“金山”在须弥山外的第一重山是四万二千由旬,依次渐减减到第七重香山海至最后一重是减水海,而在此减水海的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洲,东面叫“茶胜神洲”以人命名寿命250岁。西面山叫“西牛货洲”以物命名寿命500岁。南面“南瞻部洲”以权命名寿命100岁以下,北面“北俱洲”一千岁没有夭折“讲法部陀”称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同一日月反照,一铁圈山所饶日月在须弥山腰,四万由旬之高,与四天五天齐,旋转须弥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铁圈山,其山纯铁,圈此四洲是为一小世界,再合一千小世界,称一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为单位(后面加了个零),即一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为单位(再加了个零)即所谓大千世界,故知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数目是:1000,000,000此为一佛所教北区。十亿个日月称一佛国(佛语中的1亿等于1百万)弥陀在10万亿的三千大千世界极乐,现在都清楚弥陀在哪了吧!
我们在电视以及相关媒体上看到西藏喇嘛中有叫活佛的,那只是一种尊称,而不是佛,只是一种推算佛转世的时间而矣。关于佛,自是少不了教主释迦牟尼了。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本为迦因此罗卫国的王子,因要了脱生死救度众生,于18岁舍弃王子虚荣,出家学道。30岁成道,说法49年。80岁于婆罗双树下进入涅磐,此是“八相成道”中的五相——出生出家——成道——说法——入涅磐。十二月初八是他的成道日,二月十五日是涅盘磐日,在菩提树下成就无止正觉。佛陀成道生有两个侍者,即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和神通第一的目牛建连,两者间应以智慧为首,神通虽然广大,可以排山倒海、变幻莫测,但它始终不及智慧,孙悟空神通广大可还不是跳不出如来的佛手吗?神通共有五种:天眼通,能见一切境界。天耳通,能闻世界洙声。他心通,能知他人的心念。缩命能,知三世诸事。神足通,能往来他处自由无碍。五种神通固然厉害可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躲焉能免无常?
传说有五个僧人,各会一种神通,一日他们欲知黑白无常即将来索命,便各展神通。天眼通以神力量于空中,天耳通没人海底。他心通藏于山谷,宿命通躲在市井之中,神足通打座。待黑白无常一到,五人法力尽失,无一幸免。悬在空中的摔死了,藏在海底的被鲨鱼吃了,藏在山谷中的被饿虎所伤。还有一个传说:某朝的金璧和尚被称做圣僧,他被皇帝封为国师,并赐给他一个金钵。和尚十分珍惜这金钵,睡觉前也要拿出来看三眼。有一天,黑白无常前来索命,但金璧峰正在打座已经入定。黑白无常抓不住他的魂儿,无法回去交差。正着急时,土地公告诉黑白无常一个办法。黑白无常一试果然灵验。他们大喊:你的玉钵丢了,金璧峰立刻出足惊呼,谁偷的?黑白无常一见大笑说:我们怎么也叫不醒你,看来你很在意玉钵了。和尚一见上当了便肯请黑白无常在抓走之前允许他再看一眼玉钵。无常点头,不料和尚把玉钵摔碎了,然后又入定了。任无常怎样呼唤和尚,也是抓不到他的魂了,只有无奈地走了。和尚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毁了,也就了无牵挂也就出神入化了。由此可见,智慧高于一切神通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佛像都是智慧在左,神通在右。“宁作心师,不师于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做心的老师,而不是成为心的奴役,求佛是这样,为人处事也应如此。凡事诛恶莫作,众善奉行,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我不师于心,不被心做主。此心有如心猿意马,易放难收。我执无我,我见他人死,我心熟如火。非是认他人,看看轮到我。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终可完成正果,而我们世人为何一定要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呢?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能悟到生即死,死即生,已是我这几日的最大福份了,看来佛法中很多思想真是值得我等效访学习的。
(十四)
水,天上叫琉璃,饿鬼称它是“脓血”鱼类所见是“宫殿”娑婆世界叫“苦海”三界如牢狱,生死似冤家。所以娑婆世界有姓许(台语叫“苦”叫许不了(苦不了),西方极乐世界里人人姓“乐”叫乐不尽。“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只求往至西方修佛有“八一”修法;一宗修持、一门深入、一师亲近、一心念佛、一佛专念、一菩萨专称、一经专诵、一咒专持。“卧必合掌,坐必向西”台北佛国寺的佛祖是坐西看东,好让众生向西顶礼,释迦涅盘时,是头部向北、面朝西、背向东、脚向南——叫做吉祥卧(佛离去的时分为卧化、坐化、立化、倒化),这也是阿弥陀佛的“心心相印,佛佛互念”之意。(11月17日圣日)金刚经云:我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我说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它再次肯定了弥陀在不二法门。华历经中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可见心的重要了,心有两种:一种是不变的心,一种是随缘的心。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后者,这说明我们没有一不定期的毅力,许下的山盟海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随缘谈漠了。
大家都知道画家赵子昂在画八骏图画到最后一匹倒立马之时,不知如何完成。他想不出倒立马的姿态,于是赵子昂灵感一动,在梦中他突然被妻子的惊呼吓醒,原来他妻子发现他变成了一只马。醒后才现回人形,却不得而知。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学佛之人就是学心,如一经文中说:“道非色相,云何能见”答:“心地法眼,能见乎道”人生是以服务为目的的,学佛是要利益从生,行六度(布施、持戎、精进、禅定、智慧)学佛必须以学心开始。“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圣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此是用心的愚智分别,在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八佛后又加了一尊:“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而成了89佛。原因是,经文说阿弥陀佛是在“法界藏身”的,究竟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多行善举就够了。追寻那么多又何苦呢?佛经中说,我们众生是随业漂来受力牵引而生,所谓“风吹浪,漂泊任东西”我们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佛说明白此理就不会有生死。相反,罗汉,苦恼的世人就是整日于烦恼中度日,在妄想中打混,有如醉生梦死,迷迷糊糊而来出生,又颠颠倒倒死去。佛就是因为这样才现于世,普渡众生的。诛佛是众生心内的佛,众生是佛心内的众生,假如明白自性就是佛性(第个人都是佛性)觉悟,一切都无所执着,把烦恼断了,到了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时。智慧自然现出,因而得到解脱,这就是开佛知见。
(十五)
楞历经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月即真心,所说的法是手指,指示他看月,即指是真心所在。但是众生不知观心,反而执着“手指”为“月”即错认“手真”为“真心”佛遗教经“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过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寻过也。”关于念经到让我想起哈尔滨吉乐寺的那些和尚,手机、传呼就差商务通了,真可称之“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口诵心行,即是专经。求佛是求往生西方,而不是来生富贵迷者师度,悟者自度。我属于二者之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十六)
一个人七岁的时候和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看松花江水感觉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人的“见性”没有变,变的只是根(肉体上的坏了,而精神上的永恒)。六种根性,眼是见性、耳是闻性、鼻是嗅性、舌是尝性、身是感性、意是知性。念佛大念大得,小念小悟,不念不悟。有句话说的好,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依心念佛,佛佛皆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是从心至——口出——耳入——归心。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具备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即求佛道,觉悟他人——即下化众生。因此袈裟只披向一边,而不披两边作偏袒右肩状,披在左边表示自觉,偏袒右肩表示下化众生。佛法向以慈悲喜余度有缘人出苦海,在大学一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每个有情人皆有佛性。即“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种”这比那些一手拿佛经、一手拿屠刀、中间还拿法律的所谓“名流”好的多。春风君不承认任何宗教,但也不否认某一宗教,只要于我有利就为我所用。我不追其有与无,只重精华。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众生皆由于妄想执着而轮回六道的,此即不知世间皆是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故无论什么事都要去计较,去和人争长论短,得失心很重。甚至有人还为了几句话和人大打出手,导致于葬命丢魂,这就是“执着心”在做祟。做人为什么不能象地藏菩萨那样:“众生度尽,方是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呢!有情的定义具有情感、有烦恼、而烦恼就菩提乃大觉者,无情的定义是没有佛性,杜绝七情(喜、怒、哀怨、爱恶)六欲。于世无求,于人无争,念佛的宗旨是信、愿、行,那很多否定佛的人是“疑、随、堕”他们从不自己深入研讨是与否的本质,借着时间不充足为由,多以“随”为主。梵刚经“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戎品已具足”、“天做孽犹可违,自做孽不可活”指过去的命运不好,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现在好好悔改。孔子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求佛心者,四大誓愿是“愿生西方,愿离娑婆、愿度众生、愿成佛道“依春风君之见,何为道?平常心就是道。
(十七)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依自巍立于山丛,而我这游侠却已远离它两千余里。它继续证实着佛教的渊源,我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在临离灵光寺的时,主持僧特邀请我到藏经阁观赏了一些只有够资历级别的僧侣才可以看到的经文。主持僧嘱托我一件事,就是能为佛法做以广泛的传播。再三的恳请我,使我盛情难却,唯有以文字形式加以流传。寺院的众僧以特别的方式为我送行,在一片心经的高念中,我接过用黄纸包裹的108颗佛珠和一座玉观音像和众僧挥手道别,离开这方净土重返红尘,使我忽然间领悟了很多。在此“五一”长假期间未忘承诺应需兑现,特以此文做以回报,此文并非一般性的学术论文,故有学术语病之处还请读者、小编帮我校正,春风君不胜感激。
癸未年5月9日上午9时21分顿笔
(引子)
此文描述了一个曾经堕落于功名利禄、官场虚荣中的人是怎样一步步从过眼繁华后归一我佛的。这是我人生中一段追逐名利到淡泊名利的心历路程。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矣,日月穿梭,才见梅花腊底。又是天气回阳,人生苦短啊!想逃离尘世的虚拟却欲罢不能——
序言
一切佛经和佛学书籍都能使人廓清迷惑,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趋吉避凶,自求多福;豁风情而发圣解。超脱于生死的束缚而至净土,其思想深有益于身心修养,和家幸福,国泰民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之精奥,是我辈所钻研的。做为一个在报社从事工作的我,在佛学领域略得知解,特借“榕树下”这片文学芳草地,同大家畅谈一下我与佛学的渊源。在北京八大处的灵光寺中,我小居数日终日拜读藏经阁,这对我写此文深受益处。
——春风君于2003年5月9日凌晨1时
(一)
任何事都有因为所以,即因果关系,也就是因缘。经中记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意思是要让信佛者明白,佛法只在世间可以成就,所谓的菩萨是菩提萨捶的简称。翻译成汉文是:“觉有情”或“大道心从生”之意。观音、地藏都是菩萨,菩萨是以“是求佛道,下化从生”为宗旨普渡众生于苦海的,菩萨分很多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响、十地等觉等五十一菩萨位。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都是“十地”以上的等觉菩萨。
菩萨是人而不是佛,请读者不要弄错。佛教是给众生觉悟之教,众生流浪生死,轮回六道,迷失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人之初,性本善。学佛是为了明白轮回是苦,生死可畏。从而令信佛者放弃“执着心”往生极乐。
经文的经是‘径’的意思。径是路,也就是追寻佛的路径走,必是极乐之所。佛经起源于印度。自是梵文所写,后汉沙门(沙门是学道的人)安士高法师(波斯人)为了宏扬佛法,用三十多种语言做了译文,共计翻译佛经一百余部,而今中国仅存三十多部。因此,不少经文我们读起来很别扭,也成了我们研究佛学的大阻碍。楞严咒弥陀经是我这个所在寺院和尚们早晚的必修课,可我始终没能把这些都记住,实在是佛法非我这智商可以一目了悟的!
佛家子弟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等千众弟子,此庙沙弥居多。这几日中,我也与很多的沙弥建立了深厚的“佛缘”他们给我讲解了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为我详解了八大觉悟。在此,我就为榕树下的读者们依次讲解一下这八大觉悟的佛经与感受。
(二)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若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经中的世间指的就是时间和空间,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等十方的空间叫“间”所谓世间就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来的时间是“宇”上下四方的是“宙”世间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有情世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我们不知道世间是无常的,所以会有错误的认识世间,把世间的一切执为实有,贪念、执着、可谁又能战胜无常呢?是科学还是法抡功?是美国的强权政治还是”非典“的肆意传播?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智度论也说:“咄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所作满三界,无常风所坏”世间的荣华富贵就象三更大梦,就是我们每天都珍惜的身体,究竟又能活多少年?世间身体,心理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变化着,桑田变沧海,沧海成桑田,试问世间事有永恒吗?为什么我找不到、生命没有、爱情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去见白痴吧!真是了,真不知道我该如何去理解这个词汇,写了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明白的就是何谓真实。佛经中没有、心中更没有,谁能告诉春风君?无常,这就是世间的真实。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世间既是无常的,势力交杯势力心啊!要么一个写手,怎么会到此研究佛学?我此行不是为了旅游,更不是为了工作而攒写学术论文,我是——不可言传。
生命诚可贵,真实价更高,试问真实多少钱一斤?怎么个交易法?国土是危脆的,当然无需我在此祥细解释,远了不说,就拿伊拉克做个例证吧!美国佬一天都不会闲着,世间没有战争,危脆也就不存在。诸如,美国国家的经济良性发展了,假如让我当军委主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驻台湾海峡的美国第七舰队葬身海底,成为台海沉船。因为我有希特勒的思想,所以国家军委主席是不会让我当的,我是注重尊言,不注重发展的人。也只配在此写点文字了,也许是某些人眼里的垃圾文字吧!我不介意,我早已懂得了名利是淡泊。何谓四大皆空?它不是我们所指的酒、喜、财、气。在佛教中,是对世界和人生、现象上及本质的说明。所谓四大指的是结合物质的四种元素,大到世界,小至一草一花,莫不是由这四种元素(地、水、火、风)结合而成的,地是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宇宙所有的一切皆是由四大元素结合而成的。四大皆空实为四大苦空。关于苦,我们心里有贪嗔、烦恼的痛苦,在身体上有生老病死之苦,在家庭有别离愁怨的苦,在社会有是非恩怨之苦,在世间有火灾、水灾、非典之苦。知苦是入佛道之门。
过去有一个乡村,住着一对年老夫妇,辛苦大半生,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可以继承未来的遗产。于是便四处觅神,想有个儿女,但终未如愿。一天,有个刚出家不久的和尚经过此地,夫妇一见大喜,请和尚到家吃饭,饱餐后央请和尚示法,求其开示无子的原因。和尚刚出家,还不曾懂得怎样说法,心中着急不知道说什么好,见夫妇诚心诚意地跪在面前,和尚更是心急如梵。他心想,当和尚出家也这么难,还得讲法于人,不由脱口而出:“真难啊!”夫妇跪在地上一听和尚的话正说对心坎,便觉得和尚是个得道高僧,因为自己想有个孩子的确是真难啊!便又跪在地上磕头礼拜,和尚一见此景更是如坐针毡,满身大汗。当他难受到极点时,不觉又脱口而出:“苦啊!”这句话在夫妇听来好象暮鼓晨钟,正调敲正了地方,听后倍受感动,一生一个儿女也没有的确实人生命苦啊!于是夫妇感激涕零,长跪不起,和尚见状没有办法只得象萨达姆一样遛之大吉。等这对夫妇再抬起脸时和尚不见了,便越发对和尚有了敬意:“来无踪,去无影,真是活佛现世,指点迷津呀!
这个歪打正着的笑话所表现的双方的苦,和尚有他的苦,夫妇有夫妇的苦,所以说人生就是苦的。“五阴无我”五阴是我的代名词,五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人是由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所谓物质,在佛法里叫做“色”;所谓精神,在佛法里是指:受、想、行、识。色是变碍的意思,受是领纳之意。知道了苦叫苦受,知道了乐叫乐受“想”是取像之意(回忆往事幻将来);“行”是造作之意(有时做善,有时行恶);“识”是了别之意(如眼能分清颜色,耳能听声,鼻能识香臭,舌能识苦酸,身能识冷暖)。
(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教都说到三际(过去、现在和未来),讲到空间(此世界、他世界、十方无量世界),讲到有情、有佛、菩萨、天、人等十法界众生。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恒河的岸边,有一队背着鱼笼从市场赶往家的女子,半路遭遇大雨。此时天已黑了,正愁无处过夜之时,正巧有一花店主人留她们在家住宿。屋内的花香芬芳,辛苦一天的女人们很累,想躺下去睡觉。可被香气所打扰睡不着,无奈间一女子出外把鱼笼拿来,腥臭盖过花香才睡着。可见人是可以受苦,不能享福的。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种无所求的意境今生我是做不到了,不过我可以约束自己,而不会象那些财色当前,朋友义气可以不管,良心道德可以不问的唯利是图之人。“多欲为苦”这句经文真是精典之语,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就越多。
我曾经也身受其害,本以为自己是个写作天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如果我先是被人重视了,接着是被少数人认可了,直至有更多的人欣赏了,可我当时的目标在于一鸣惊人啊!尽管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荣誉,可我一点也不快乐,真是贪心无底蛇吞,做人不能太在意名利的,知足常乐啊!知足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患得患失会使人的精神崩溃的,在此,我劝那些基于算计的人,不访多看些佛经,人不可以贪的。在此,我讲一个关于贪的故事:张三李四二人在街上走路时拾到一块金子,便商定平分。路上,张三对李四说:“我们应该感谢城隍老爷给我们的财,我们应买点酒菜去庙宇祭奠一下”李四点头:“你去买吧!我到城隍庙等你”张三也很高兴自己去买菜,但此刻二人各起贪念,均想独贪这块金子,贪欲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张三在买的酒菜中下了毒,而李四也早在无人的庙内准备好了一把大斧。张三刚进庙便被李四杀了。李四看着那块金子得意的很,便把张三买来的酒菜吃个干干净净,结果他被毒死了,这就是贪心的后果。赖长青省委书记不也是因为过分的贪而命归黄泉的吗?当今官场几人不贪?只要不是大贪就已经不易,值得我在此歌颂并免费做广告了,我要是官,我也会贪。
(四)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谁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慧是业。佛语说,要修正道先知足。关于知足有一首歌这样唱到:“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衣,衣食万般皆俱足,房中少美貌妻,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支虚,买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可见,人是没有满足的,春风君说,没有满足的社会才会进步,满足是歉虚的,同时也是保守、堕落。生命本向前,时间不停,就不再存在着满足。
传说中的佛子吕洞宾,想试试人间的众生根机如何,是否可以度化,便化身为老头现身人间。他问一小孩:
“你希望得到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小孩一想金子最值钱,就说要一块金子,吕洞宾当即用手一指身边的石头,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子。“拿去吧!这是我送你的见面礼。”
小孩却摇头:“我不要这块金子了”
“为什么?”
“我要你的手指”
“为什么?”
“金子总是有用完的时候,如果得到了你的手,我就随时可以变出金子了”
这小孩的贪心无厌使吕洞宾感到众生难度了。从外观看,这个故事批判小孩的过分贪心。如果换成春风君的角度来看就是另一种概念了,小孩要手指是证明他的聪明,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根源,童心无忌。他能明白金子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手指是根,这正象我们买一艘航空母舰与买一张航母的技术制作图意义是不同的。凡事都有一个客观的存在,好了,此文应以佛学探讨为基础,语不多言,为何人总不知足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做为微软总载有花不尽的钱,为何还要用尽伎俩去奢取更多的财富呢?为什么不将多余的钱拿出来捐献给伊拉克人民?贪啊!大厦千间,夜眠几尺?积资巨万,日食几何?临死还不是拿不走半分钱?本来穿衣是为了遮羞取暖,可有人却力求“报喜鸟”、“皮尔卡丹”吃饭是为了充饥,可是有人却非要“满汗全席”、“西餐中饭”住处只要能避风躲雨,可有人非要“皇庭深院”、“别墅洋房”在享受方面,大自然的山水花草不够,还想蹦迪嗨唛、上网钓凯子。人都是贪心的,佛经中有一晋朝的道安法师,他竟然会因为别人给他的东西多而感到身受其累,因为别人送他的一千斛白米,他感到增添了收藏保管的麻烦。他不贪,并不表示都那么高尚。要是谁白给我一千斛白米,让我从北京背回家我都愿意,和大家开个玩笑。我想背也背不动啊!财富当前,生命就在财富的手里;美色当前,生命就在美色的手里。可想人是多么贪痴的两栖动物啊!要是都能明白“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思想就好了。
再讲一个故事,过去佛陀和阿难行走在路上,见道旁有一堆不知谁遗失的金子。佛陀指着金子对阿难说:“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佛陀,我看到了‘毒蛇’”他们走过之后,在田里工作的父子听后很好奇,想看看是什么毒蛇,那知不是什么毒蛇,而是一堆金子,父子二人好不高兴,暗笑佛陀有财不捡的无知,他们把金子运回家中,不久国王发现金库被盗四处搜查。在这父子家中找到了丢失的金子,这是无法抵赖的铁证,因此被问成死罪打入牢中,这父子一想好不冤枉,突然想到佛陀他们的对话一点不错,父亲对儿子说:“阿难!你看到了吗?毒蛇”!“佛陀,我看了到毒蛇”!狱官听后觉得奇怪,再细审问得知父子是被冤枉的,收藏金子害了他们,记起佛陀的话又救了他们。可见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没为有绝对的事,只有难测的未来。
(五)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传说佛陀在往昔因中修行时,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难行难得、难忍能忍的精进牺牲之心,要是能被我辈溶进做人的原则上该有多么明朗!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精神和地藏菩萨的“地狱末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的大仁大智精神岂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玄藏大师西行取经,路经八百流沙途中失水,几乎死在沙漠中,但他宁愿向西天一步死,也不愿住东一步生,这种精进的精神现在还能找到吗?在佛教中,六度是以精进为主,无论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若无精进,也无法完成波罗蜜了。在经里有一段寓言说,有只山鸡见山林被火焚烧,便飞到河边以口衔水前去救火,这杯水车薪的救水方法感动了天上的火神,火神问山鸡“火势这么大,你以口衔的这点水怎能救了火?”山鸡回答说:“救火是大家应尽的责任,即使自己的力量有限,可我也会尽力而为之。”火神感动到之至帮其灭了火。
在四十二章经中就有六章说学道之人应如何精进,精进分三种:披甲精进(以一人与万人战,置死地而后生),摄善法精进和利乐有情精进。“天长地久有时尽,烦恼绵绵无尽期”佛法里所谓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为了对治烦恼,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对治罪孽,以智慧对愚蠢,以无我对治傲慢,以正信对疑惑,以正见对治恶见,把很多烦恼归纳起来说就是这贪、嗔、痴、慢、疑、恶见的六种根本烦恼。除了这六种根本烦恼以外,还有二十种随烦恼(分小随烦恼十种)、中随烦恼两种、大随烦恼八种。小随烦恼是:忿怒、仇恨、结怨、虚诳、奸诈、谄曲、傲慢、迫害、嫉妒、自私;中随烦恼是:无惭、无愧;大随烦恼是: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我执”是烦恼的根本,做到“无我”那是多么困难。所谓魔是障碍、扰乱、破坏、诱惑,能夺命的都叫魔。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内有贪、嗔、烦恼的魔,要修道先降魔。灵光寺的韦驮菩萨手拿金刚降魔杵面对内而立,可见得降伏内心之魔比降伏外魔重要。经文里说的“降伏四魔”就是指(1)烦恼魔——贪、嗔、痴等习气能伤害身心之魔;(2)五阴魔——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苦之魔;(3)死魔——能断人之生存命根之魔;(4)天魔——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那我们世人如何降伏它呢?佛经中说,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或诵般若心经。现在有些科学相对落后的农村,有的人相信鬼神,夜半不敢独自出门,唯恐撞鬼,这就是心魔在做怪,既然你相信世间有鬼,那为何不承认世间有神呢?在你胆怯时念几遍“阿弥陀佛”吧!呵呵,这叫对立论。“五阴”就是指五蕴和有情色身。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阴如若聚、三界如火宅。
(六)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世间知识皆不够完美。佛经说,只有佛法才无漏学,科学的发展利弊皆存,人类在加快进步的同时也是在加快着死亡。“相对论”不是没有根据就跑到我们高中课本上的。翻云覆雨,使人类走进死亡的正是左手拿着原子弹,右手拿着维和的高科技,然而导致战争残杀的罪魁祸首却不是那些又拿屠刀,又拿法律的军事家。而是这些斯文如我的知识份子觉悟就会招惹认真的态度,从而升华成战争。而佛学就是慧学的意思。和尚对我说,佛法如大海,唯信才能入。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先生讲授青年演讲的方法,每人收学费十元。一天,一人来报名,交了学费后向苏格拉底说了很多他为什么要学演讲以及有什么好处等话,等他讲完后苏格拉底向他再要十元钱,青年人不解:“为什么别人只收十元而我却要多交十元呢?”“别人交十元钱是因为我只教他们如何讲话,我多收你十元是我不但要教你如何讲话,而且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可见,多言无益处,就像电视剧世纪之约中,法国人对中国人签署的核电站共建合同一样,只存在是与否而没有为什么。我们只顺回答是与否,至于为什么的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求。凡事寻根问底不见得就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春风君认为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识实务。
(七)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魔,不憎恶人。
诸佛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修学六度万行,布施是第一波罗蜜。我们的菩提心、慈悲心要从布施的行动培养的、布施有很多种,并不是施舍钱财才叫布施。比如,你向别说人:“你早啊!”“见网友去吗”?“吃饭了吗”?“谢谢你”!“小心萨斯”!“注意非典”!“阿弥陀佛”皆属于,这叫语言的布施。“含笑、注目”叫容颜的布施。“帮助别人拿东西、干活”叫身行的布施。“见别人布施,心生欢喜”这也是布施,叫心意布施。在经里一说到布施,就会说到财布施——以物帮助别人。法布施——知识、技术、真理教化他人。无畏布施——维护正义给社会别人精神安慰,佛法里的布施要做到不求回报、三轮体空。一没有能布施的我,二没有受布施的人,三没有所布施的物。
(八)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五欲世人说财、色、食、睡。佛法里说的是色、香、味、声、触、财——金银;色——男女情爱;名——地位;食——美味;睡——昏沉。此是世人之五欲。佛法中的五欲解释:色是美丽的色相、声是婉转的声音、香是芬芳的气体、味是可口的味觉、触是适意的触乐。假如,一个人能活90岁,每日睡眠八小时,其间就有30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春风君说,人不能以外在的诸如年龄、工作时间、学历等来评估一个人的,应该全方面的去观察他的业绩、能力。一个90岁的人一天睡8小时和一个80岁的人一天只睡四小时的生存时间,自是长者短,短者长的。“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任你是何等圣人,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三衣(袈裟)瓦钵、法器都是出家修众的法物,袈裟为何叫三衣呢?原来是分为僧伽黎(大衣)、郁多罗僧(七衣)、安陀会(五衣)的三种区别啊!瓦钵是盛饭乞食之物,梵语是“钵多罗”华言应量器,有体、色、量三者相应正义,法器如法鼓、法螺、法灯、法幢、木鱼、磐钟、鼓、铛、铃、铙、钒等都是用来修道用的法器。
(九)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菩提心: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发菩提心就是发上求佛道的心,也就是发誓愿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大悲心就是下划众生于苦难,把众生的苦看成自己的苦,众生之乐看成自己的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方便心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本,方便心为究竟。昔日舍利佛,见有一孝子啼哭,问其原委,得知其母眼瞎需另寻一眼医治,舍利佛便挖出左眼给孝子。孝子摇头说:“只有右眼可以医,舍利佛犹豫着,左眼没有了还有右眼可以看东西,可把右眼给他自己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在大悲心促使下,他挖出自己的右眼给孝子,孝子接眼在鼻上闻便扔在地上。用脚踏眼珠大骂:“你是什么圣者,眼珠子这么腥臭,怎么可以给我母亲医眼”?舍利佛听孝子骂他,暗道,众生难度。华严经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就是大乘普济一切的心,像文殊菩萨的大智,像普贤菩萨的大行,像观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皆是发大乘心的代表人物,值得读者效仿。
(十)
我们经常可以在武侠小说、武打电影中看到波罗蜜,何为波罗蜜呢?波罗蜜有六层:布施、持戎、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它是菩萨必修的行门,统称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中以智慧最为重要,在经文里有一句“修心圣道”这圣道是指八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正定就是六波罗蜜中的禅定波罗蜜。涅磐是万德圆满、功德庄严的意思。是由动乱归于寂静之意。没有生死、烦恼,完完全全的解脱才是涅磐。它和生死正是对立的,他是不生不死的。我们中国人长误为死的意思,在电视、小说中可以看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是心之意。佛遗教经说:“宜端其心,质直为本”维摩经说:“直心是道场”一个人能把心净化就会拥有智慧。归者,归依三宝。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佛者觉悟之意,法者轨范之意、僧者清净之意。归者,归投如水归海,五戎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吸烟),好生恶死,一切众生轮回六道。
愚人谓肉为美味,熟不知肉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染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仅,以公济私,克人益已,以势取财,用计谋物皆属偷盗,不邪淫都:俗男女居室,行邪淫者虽以人身生畜生事,报终命尽堕地狱,饿鬼后生牲畜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不妄语者言而有信,妄语者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十善者为: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此中前三者为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犯此十善则为十恶,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有恶果、杀盗淫妄与五戎相同,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屹立,谈说淫欲导人邪念。两舌者挑唆是非,斗构两头。恶口者言语粗恶将来受牲畜果报。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幸灾乐祸,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如果能代人劳,成人之美,常思已过,莫论人非。那世界该是何等的和谐,霸权主义军国思想的“胆小鬼”也不至于总让基地组织惦心了。
美国人自以为聪明,可还是会有911事件。左德云:聪明不能敌业,宝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持怙,只异世人所知甚少,学佛以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为主,而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是决定往生,净土法门中的信是倍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不能仗自力,断惑正真,了脱生死,信阿弥陀佛求生佛国。“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极乐。“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普纳莫)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分大声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听不见)、心里默念之分。懈上所流传的还寿生经、寄库(死后做鬼)经、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神、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而不是正宗佛法。金刚、药师、法华、楞严、普贤行愿品、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辰量寿佛经、心经等皆是正宗佛经。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若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即提前一日持支,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而以出世法为究竟,它为我们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破除一切妄恨、偏执、迷信、幻觉而导归正信、正见、正觉。它指明了一切众生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切生死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暂的片断,而所以开成六道轮回中极其错宗复杂。万有不齐,苦乐悬殊的境像,其间贯穿一条“因果规律”的缘故。佛法揭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求答问人。是因为那些徒劳无益的。
(十一)
佛法说的好:“未成佛前,先广结人缘”所谓广结人缘就是指善缘、良缘、佛缘等,而并非“恶缘、孽缘、非典缘“等一切有伪社会风尚道德的缘份。做为一个写手的春风君在此要和编辑读者结一个“以文会友”缘。一说缘分,大家必会联想到因果,也自然会想到那句耳熟能祥的“阿弥陀佛”多数人只以为这是出家人的佛号,做为开场白过渡语。其引申含义却不得而知“阿弥陀佛”实为印度语,译成中文是“无量光佛”据经中说“无量光佛”是具有十二种光的,经常念颂“阿弥陀佛”会使没有智慧的人变得有智慧,原因是受到了十二种光的佛光普照,而使人变得聪明的。榕树下的网友们不妨常念阿弥陀佛,试试是否灵验。关于阿弥陀佛,有的书记载是“佛陀”所说的。并解释了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而不念“本师释加牟尼佛”含有的三点意义是为了宏扬“净土法门”遵照我佛指示直接往生西方。其中净土开经是指:一切世间难信法,无始劫来难得闻,我今见闻必受持,头蹬弥陀净土门。关于佛学,我所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是出于对它的神秘性,及对自身内心的烦乱,欲依托于佛法寻心灵的寄托。因此使我研究这深奥佛学的。在此,以我肤浅的见识来向大家阐述一下人生与佛学的关联。因我所阅经文版本多为文言体,有理解错误之处。涉及到佛法本身,还请大家见谅。首先,让我们从“弥陀在哪里”开始认识佛学。阿弥陀佛有两种,即:因地和果地。
(十二)
关于寺院和尚等级有很多的说法,在此,我把一些相关的职位讲给大家:知客(维那),他的任务主要是“迎——请——法——师”不言而喻(有的知客僧还担任管理财务),还有“引礼师”主要履行的义务是带路指引的,就如同政府机关的门卫。大家别看这些职位对我们这些所谓生在凡尘俗事中的人不是轻重,可那芝麻大的官称对于僧侣们来说那是无比的荣耀。信佛的人都是以“忍让为先”的态度为人处事的,目的是学菩提的无争三昧,来发菩提心。说了这么多,那弥陀究竟在哪里呢?读者也许早就等不急了吧!我之所以在前面说那么多,无非是让我们对佛教有个初步的了解。那弥陀是否存在呢?这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佛法说“弥陀”在西方。然而西方又是在你的“自性”因为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得出结论。弥陀是在“不二法门”即在与不在里。我这么说读者很难理解,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我手里拿着一支笔写字,你说能动的是谁?是我的手还是笔,或者是别的?回答手或笔的是佛法中的“见性”视觉看到的。回答是大脑与心的,则是佛法中的“觉性”两者是不生不灭的,觉性远远高于见性。这就是我这几日参禅悟道的一点觉悟,或叫收获。所谓的见生是人“见、闻、嗅、味、觉、知”的六种极性的第一层。我们都注重外在,而忽略了“根”也就是内在的东西。
据说弥勒菩萨(布袋和尚)示法的时候,是端坐在盘石上:“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个,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也不怪弥勒笑我等世人!有人问他怎么可以看破这些呢?布袋和尚就是提起布袋。那人又问:“如何放下?”他又将布袋再次放在地上,那人又问“如何自在?”他又把布袋提起。那人再问:“如何参禅”?布袋和尚再次放下布袋说:“拿起布袋,看破自在。放下布袋,何甚自在”原来布袋和尚使了分身术。做和尚真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看来脱下西服,披上袈裟,和尚也是好不自在!只恨自己六根不净,不能成佛啊!我在灵光寺的一个偏殿门前看到一副对联:“正念一心去暗投明登佛地,觉超三界引迷入悟出裟婆”不难想像,化法的力量是无边无际的。净土法门中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即在汝山头。人有个正觉寺,好向正觉寺下修。以此看每个人心中都是存有佛缘的。只是我们怎样对待它而矣。可叹,我是心中无佛,身处名寺也枉然啊!佛在西方莫远求,西方即在极乐国,人人有个极乐国,好向极乐国里修。
(十三)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在佛法中的解释是:四方之下称之宇,古往今来叫做宙。所谓“大千世界”是我们一些文人挂在口边,贴在笔下的常用词。可这大千世界解释起来就长了:西方极乐十万亿佛土,一佛所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一佛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如何推算?一个世界的构成要有个须弥山(就是寺宙高山),以金、银、琉璃(水)玻璃四宝所成叫做好,上至忉利日高,它是在一个小世界的大海中心,出水有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的外面有七重山,就是一重水一重山,山外边的水称“香水海”每一道香水海的外边各有一重山,称“金山”在须弥山外的第一重山是四万二千由旬,依次渐减减到第七重香山海至最后一重是减水海,而在此减水海的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洲,东面叫“茶胜神洲”以人命名寿命250岁。西面山叫“西牛货洲”以物命名寿命500岁。南面“南瞻部洲”以权命名寿命100岁以下,北面“北俱洲”一千岁没有夭折“讲法部陀”称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同一日月反照,一铁圈山所饶日月在须弥山腰,四万由旬之高,与四天五天齐,旋转须弥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铁圈山,其山纯铁,圈此四洲是为一小世界,再合一千小世界,称一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为单位(后面加了个零),即一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为单位(再加了个零)即所谓大千世界,故知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数目是:1000,000,000此为一佛所教北区。十亿个日月称一佛国(佛语中的1亿等于1百万)弥陀在10万亿的三千大千世界极乐,现在都清楚弥陀在哪了吧!
我们在电视以及相关媒体上看到西藏喇嘛中有叫活佛的,那只是一种尊称,而不是佛,只是一种推算佛转世的时间而矣。关于佛,自是少不了教主释迦牟尼了。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本为迦因此罗卫国的王子,因要了脱生死救度众生,于18岁舍弃王子虚荣,出家学道。30岁成道,说法49年。80岁于婆罗双树下进入涅磐,此是“八相成道”中的五相——出生出家——成道——说法——入涅磐。十二月初八是他的成道日,二月十五日是涅盘磐日,在菩提树下成就无止正觉。佛陀成道生有两个侍者,即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和神通第一的目牛建连,两者间应以智慧为首,神通虽然广大,可以排山倒海、变幻莫测,但它始终不及智慧,孙悟空神通广大可还不是跳不出如来的佛手吗?神通共有五种:天眼通,能见一切境界。天耳通,能闻世界洙声。他心通,能知他人的心念。缩命能,知三世诸事。神足通,能往来他处自由无碍。五种神通固然厉害可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躲焉能免无常?
传说有五个僧人,各会一种神通,一日他们欲知黑白无常即将来索命,便各展神通。天眼通以神力量于空中,天耳通没人海底。他心通藏于山谷,宿命通躲在市井之中,神足通打座。待黑白无常一到,五人法力尽失,无一幸免。悬在空中的摔死了,藏在海底的被鲨鱼吃了,藏在山谷中的被饿虎所伤。还有一个传说:某朝的金璧和尚被称做圣僧,他被皇帝封为国师,并赐给他一个金钵。和尚十分珍惜这金钵,睡觉前也要拿出来看三眼。有一天,黑白无常前来索命,但金璧峰正在打座已经入定。黑白无常抓不住他的魂儿,无法回去交差。正着急时,土地公告诉黑白无常一个办法。黑白无常一试果然灵验。他们大喊:你的玉钵丢了,金璧峰立刻出足惊呼,谁偷的?黑白无常一见大笑说:我们怎么也叫不醒你,看来你很在意玉钵了。和尚一见上当了便肯请黑白无常在抓走之前允许他再看一眼玉钵。无常点头,不料和尚把玉钵摔碎了,然后又入定了。任无常怎样呼唤和尚,也是抓不到他的魂了,只有无奈地走了。和尚把自己最珍惜的东西毁了,也就了无牵挂也就出神入化了。由此可见,智慧高于一切神通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佛像都是智慧在左,神通在右。“宁作心师,不师于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做心的老师,而不是成为心的奴役,求佛是这样,为人处事也应如此。凡事诛恶莫作,众善奉行,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我不师于心,不被心做主。此心有如心猿意马,易放难收。我执无我,我见他人死,我心熟如火。非是认他人,看看轮到我。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终可完成正果,而我们世人为何一定要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呢?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能悟到生即死,死即生,已是我这几日的最大福份了,看来佛法中很多思想真是值得我等效访学习的。
(十四)
水,天上叫琉璃,饿鬼称它是“脓血”鱼类所见是“宫殿”娑婆世界叫“苦海”三界如牢狱,生死似冤家。所以娑婆世界有姓许(台语叫“苦”叫许不了(苦不了),西方极乐世界里人人姓“乐”叫乐不尽。“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只求往至西方修佛有“八一”修法;一宗修持、一门深入、一师亲近、一心念佛、一佛专念、一菩萨专称、一经专诵、一咒专持。“卧必合掌,坐必向西”台北佛国寺的佛祖是坐西看东,好让众生向西顶礼,释迦涅盘时,是头部向北、面朝西、背向东、脚向南——叫做吉祥卧(佛离去的时分为卧化、坐化、立化、倒化),这也是阿弥陀佛的“心心相印,佛佛互念”之意。(11月17日圣日)金刚经云:我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我说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它再次肯定了弥陀在不二法门。华历经中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可见心的重要了,心有两种:一种是不变的心,一种是随缘的心。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后者,这说明我们没有一不定期的毅力,许下的山盟海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随缘谈漠了。
大家都知道画家赵子昂在画八骏图画到最后一匹倒立马之时,不知如何完成。他想不出倒立马的姿态,于是赵子昂灵感一动,在梦中他突然被妻子的惊呼吓醒,原来他妻子发现他变成了一只马。醒后才现回人形,却不得而知。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学佛之人就是学心,如一经文中说:“道非色相,云何能见”答:“心地法眼,能见乎道”人生是以服务为目的的,学佛是要利益从生,行六度(布施、持戎、精进、禅定、智慧)学佛必须以学心开始。“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圣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此是用心的愚智分别,在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八佛后又加了一尊:“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而成了89佛。原因是,经文说阿弥陀佛是在“法界藏身”的,究竟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多行善举就够了。追寻那么多又何苦呢?佛经中说,我们众生是随业漂来受力牵引而生,所谓“风吹浪,漂泊任东西”我们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佛说明白此理就不会有生死。相反,罗汉,苦恼的世人就是整日于烦恼中度日,在妄想中打混,有如醉生梦死,迷迷糊糊而来出生,又颠颠倒倒死去。佛就是因为这样才现于世,普渡众生的。诛佛是众生心内的佛,众生是佛心内的众生,假如明白自性就是佛性(第个人都是佛性)觉悟,一切都无所执着,把烦恼断了,到了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时。智慧自然现出,因而得到解脱,这就是开佛知见。
(十五)
楞历经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月即真心,所说的法是手指,指示他看月,即指是真心所在。但是众生不知观心,反而执着“手指”为“月”即错认“手真”为“真心”佛遗教经“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过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寻过也。”关于念经到让我想起哈尔滨吉乐寺的那些和尚,手机、传呼就差商务通了,真可称之“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口诵心行,即是专经。求佛是求往生西方,而不是来生富贵迷者师度,悟者自度。我属于二者之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十六)
一个人七岁的时候和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看松花江水感觉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因为人的“见性”没有变,变的只是根(肉体上的坏了,而精神上的永恒)。六种根性,眼是见性、耳是闻性、鼻是嗅性、舌是尝性、身是感性、意是知性。念佛大念大得,小念小悟,不念不悟。有句话说的好,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依心念佛,佛佛皆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是从心至——口出——耳入——归心。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具备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即求佛道,觉悟他人——即下化众生。因此袈裟只披向一边,而不披两边作偏袒右肩状,披在左边表示自觉,偏袒右肩表示下化众生。佛法向以慈悲喜余度有缘人出苦海,在大学一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每个有情人皆有佛性。即“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种”这比那些一手拿佛经、一手拿屠刀、中间还拿法律的所谓“名流”好的多。春风君不承认任何宗教,但也不否认某一宗教,只要于我有利就为我所用。我不追其有与无,只重精华。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众生皆由于妄想执着而轮回六道的,此即不知世间皆是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故无论什么事都要去计较,去和人争长论短,得失心很重。甚至有人还为了几句话和人大打出手,导致于葬命丢魂,这就是“执着心”在做祟。做人为什么不能象地藏菩萨那样:“众生度尽,方是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呢!有情的定义具有情感、有烦恼、而烦恼就菩提乃大觉者,无情的定义是没有佛性,杜绝七情(喜、怒、哀怨、爱恶)六欲。于世无求,于人无争,念佛的宗旨是信、愿、行,那很多否定佛的人是“疑、随、堕”他们从不自己深入研讨是与否的本质,借着时间不充足为由,多以“随”为主。梵刚经“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戎品已具足”、“天做孽犹可违,自做孽不可活”指过去的命运不好,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现在好好悔改。孔子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求佛心者,四大誓愿是“愿生西方,愿离娑婆、愿度众生、愿成佛道“依春风君之见,何为道?平常心就是道。
(十七)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依自巍立于山丛,而我这游侠却已远离它两千余里。它继续证实着佛教的渊源,我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在临离灵光寺的时,主持僧特邀请我到藏经阁观赏了一些只有够资历级别的僧侣才可以看到的经文。主持僧嘱托我一件事,就是能为佛法做以广泛的传播。再三的恳请我,使我盛情难却,唯有以文字形式加以流传。寺院的众僧以特别的方式为我送行,在一片心经的高念中,我接过用黄纸包裹的108颗佛珠和一座玉观音像和众僧挥手道别,离开这方净土重返红尘,使我忽然间领悟了很多。在此“五一”长假期间未忘承诺应需兑现,特以此文做以回报,此文并非一般性的学术论文,故有学术语病之处还请读者、小编帮我校正,春风君不胜感激。
癸未年5月9日上午9时21分顿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