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cfwriting文集 > 中国石油测井路在何方

中国石油测井路在何方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

    写下这个标题,缘于最近对测井的一些浅薄甚至可笑的思考。

    这个问题有些庞大,问题本身也蕴含两层意思:第一、“中(国)石油”测井何处何从?第二、中国“(石油)测井”路在何方?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为,中石油主营勘探开发,石油测井的规模力量远比中石化、中海油庞大,中石油测井的归宿定位好后,中国测井的未来发展道路就很清晰了。

    在探讨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一个最本原的问题:什么是测井?测井是干什么的?

    二

    学测井4年(严格说2年)、干测井2年(严格说1年),随着对测井的理解的加深,我反而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了。

    有教科书上这样描述:“所谓测井就是将利用电、磁、声、热、核等物理原理制造的各种测井仪器,由测井电缆下入井内,使地面电测仪可沿着井筒连续记录随深度变化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这种定义只局限于电缆测井(勘探测井和开发测井),还有随钻测井没有包括在内,显然不科学严密。

    石油百科里这样定义:“测井是记录钻入地幔的一口井中岩石或流体混合物不同的物理、化学、电子或其他性质的过程。一次测井是一次行程的记录相似于一条航船的航海日志。在这种情况下航船是某种类型的一支测仪器,而行程是下入和取出井眼的过程。”这种定义通俗易懂,很形象的描述了测井的操作过程。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提到了测井资料采集,没有提到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目地。测井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油气层位置、孔渗饱参数、剩余油分布、油气藏储量等关键性的技术参数需要借助测井解释一锤定音,所以“眼睛”这一殊荣更多的是测井解释在发挥终极作用。

    其实,测井作为一个已发展八十余年的学科,包括工程测井和石油测井两大类,就应用价值、技术含量、经济效益而言,石油测井更为人们所关注,以至于“测井”就成了“石油测井”的代名词或者说特指。石油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矿产地球物理)作为一个能创造经济价值的行业,除了常规的技术服务(采集和解释)能创收外,与之配套的技术研发、仪器制造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利润。此外,站在石油产业链中来看,测井行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测井”了,它还应该包括射孔、取心乃至录井等紧密相连的作业。

    所以,我所理解的“测井”应该是:测井、射孔、取心“三大业务”齐头并进,研发、制造、服务“三大手段”溶于一体,勘探、生产、随钻“三大系列”综合发展,这样的“测井”公司才应是未来测井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首先,还是要回忆一下石油测井行业的发展简史。

    1927年9月5日,法国人斯伦贝谢兄弟在法国pechlbrom油田488米深的井中,用两块电极测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阻率曲线,测井技术由此诞生。1939年12月20日,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院士在四川巴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首次实现电测井,宣告我国测井行业的兴起。短短八十余年间,历经数代测井人的不懈努力,测井已经名列石油科学里十大学科之一。

    粗看测井行业发展历程,测井的地位似乎在一步步提升。在70年代石油大会战时期,测井只是隶属于钻井团里的连级单位,取名测井连或者测井站;90年代晋升为处及单位,更名测井工程处;进入新千年,中石油内部行业整合,成立了中油测井公司,测井跨入局级单位行列,与油田公司平起平坐(当然是名义上的),可以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实现了老一辈测井人多年的夙愿。

    然而,细看这些华丽转身的背后,国内测井人的地位和待遇却在发生着反方向的改变。随着中石油体制的改革,以前的“测井爷”风光不再,反而一下子沦为替油田公司“打工”(美其名曰:提供技术服务)的“乙方”乃至“丙方”(我的切身感受,近些年来测井地位每况愈下,甚至连钻井都不如,只能屈居“丙方”)。测井的发言权似乎越来越小,在高层决策者眼里越来越不被重视。

    我有时在想:是不是测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作用在下降呢?这种下降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呢?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确信:测井的本质就是发现油气层,测井存在的价值就是一切为了油气这些论断不会有错,也就是说测井本身的作用巨大,勘探开发缺其不可,这点毋庸置疑。既然如此,其地位的下降就要从主观或人为方面找原因了。

    客观地讲,测井在石油行业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专业,这是一个很小的专业,其规模与产值根本不值得一提,且不说远不及下游的销售炼化以及上游的采油等板块,即便是同属工程技术服务板块的钻井、物探,也是难以望其项背。

    但不能否认的是,测井却是一个资金、技术相当密集的分支,而且地位也十分重要。因为它不值一提,所以在整个石油产业链中,经常被领导遗忘而上不了主流席位,但也正因为其地位的特殊性与高技术含量特性,使得这个专业还有一席说话之地。

    这样一种微妙处境下,测井该如何把握机遇,更好发展壮大自己,让人深思。

    四

    石油是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近年来石油引发国际局部动荡与战争日益凸显,世界石油行业风气云涌、波诡云谲。中石油高举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大旗,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内部体制改革。

    1998年7月石油石化行业大重组,使我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政企分开,实行了整个产业上下游一体化。1999年开始,中石油集团按照国际通行的“油公司”模式,大规模实施内部重组改制和上市工作,整个中石油集团分成了上市公司和存续企业两大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存续企业自身也陆续开始进行专业化重组,油田勘探、测井、钻井、工程建设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主干业务,在国际上被普遍称为“oil service”即“石油服务业”大规模全局性整合,组成专业性较强石油服务类公司。

    在中石油改革的大趋势下,测井行业也一直在不断整合重组。2002年12月6日,中国石油根据专业化重组战略,整合地球物理勘探(物探)资源,在河北涿州成立了东方地球物理有限公司(bgp),同时整合石油测井资源,在西安成立了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cpl)。

    2007年12月29日,随着西部钻探率先成立,中石油工程技术板块在波澜不惊中进行了新一轮闪电重组,五大钻探公司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石油的主流测井力量都进入了以钻井为龙头的钻探集团,走上了“地区性、产业链”式的重组之路。

    在这次重组风云中,钻井以地域为主合并重组,测井、物探则以专业为主重组。理由很简单,钻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国外钻井相对国内钻井没有绝对的优势,加上钻机的移动成本大,没有必要进行全专业的重组。测井、物探的移动成本低,技术含量高,外来压力大,只有全行业的重组才能集中本专业的技术与资金优势,抗衡国外的垄断。

    结果,由于历史的原因,物探基本上已经形成专业的重组格局,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出风头。唯独测井,经历了cpl与cnlc的“闪婚”与“闪离”之痛,整合难以继续最终落得个尴尬的局面,中石油的测井力量以“5+1”(即长城、西部、渤海、川庆、大庆5家钻探公司里的测井公司,外加中油测井1家专业化测井公司)格局只走了改革的半条路就戛然而止,现如今是进亦难,退亦难。

    这条路将会通向何方?让人迷茫,看不到方向!

    五

    放眼全球测井市场,已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三大公司”高度垄断、隐形渗透“五大钻探”钻井大包、捆绑发展,石化、海油壁垒森严、各守阵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私人测井队龙腾虎跃、见缝插针。

    可见,对于中国的测井行业而言可谓内忧外患,困难重重,让人揪心。

    窃以为,现在国内的测井行业相当混乱,有些类似“诸侯割据”的局面。

    首当其冲的是测井装备系统混乱。国内研发的测井系统杂而乱,有中油测井公司的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长城钻探的leap800测井系统、中石化胜利油田的sl6000高分辨率测井系统、中海油的elis成像测井地面系统,此外还有北京环鼎公司的hh-2530/530快速平台测井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所sdz-3000速测井平台等等,且都有各自赖以生存的市场,大有“占山为王”的态势,至于各自研制的井下仪器就数不胜数了。除此之外,生产测井器、射孔取心仪也是种类众多,良莠不齐。

    这样“割据”的结果就是,国产测井系统装备多但不精,很多只是在某些区块的应用效果好,也就是装备系统不具备普适应,也自然不具备综合竞争性,更别说去国外抢占市场了。斯伦贝谢公司的maxis-500、阿特拉斯公司的exclps-5700(5800)、哈利伯顿公司的log-iq,虽然各自只有一套测井系统,但却可以凭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畅通无阻,三大公司集中精力研发一套测井系统装备,稳定性、可靠性、普适性等性能指标都能经得起时间和地区的考验。西方国家“集中精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则“分散兵力各自为谋”浪费了资源,下足了血本,却没有收获多大的效益,真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缺乏不是数量,而是精品。要知道,一款系统研发出来后需要大量的后续投入,主要是产品的换代升级,不断完善。我想,将各家测井公司联合起来,合力攻关,研发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测井装备当不在话下!

    测井行业对技术要求高,谁拥有高端装备谁就有了市场!正是国内目前测井行业的科研力量高度分散,且大多急于求成,鱼龙混杂,这样就很难研发成功在国内外同时具备竞争力的高端产品,也导致很多核心技术至今没有获得突破,无法取得海外作业的入门券,并因此常常受制于人。比如油田急需却紧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生产动态监测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仪,以及随钻测井仪等前沿产品,一直未见“出生”国内的测井行业虽然起步只晚于西方国家12年,但现在不知已远远落后于人多少年!

    更重要的是,测井行业的定位也很混乱。中国的测井公司以什么为主?这个问题需要明确。如果以技术服务为主,那就要寄希望于钻探公司里的测井公司,因为它有“庇护”不愁没有市场,但这样的结果只是小打小闹“测井”永远长不大;如果要以技术、装备为突破口,抵制国外测井公司的垄断性竞争,那就需要一个专业化测井公司,有专门的机构和资金进行技术和装备研发。

    个人觉得,中石油测井行业目前的“5+1”模式只是权宜之计,强“5”撤“1”是测井的倒退,而且封死了测井的发展空间;合“1”并“5”目前来看压力重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但却是历史大势所趋“群雄割据”之后必然是“天下大统”所以说,中石油的测井当前处境是进退维谷,陷入僵局。

    此外,测井的业务定位也很混乱。除了常规的“测井”项目是主营业务外,射孔、井壁取心已经逐步纳入测井的范畴。但是,对于录井一直定位不明,录井发展50多年来一直没有享受正规的地位,很多油田将录井归口地质,有的单独运行,但我觉得录井应该并入测井。

    录井实时监测钻井参数,是发现油气的眼睛、安全钻井的参谋。录井与测井关系紧密,测井解释需要参考录井资料,两者互为佐证,本来就一家。但从勘探全局来看,录井的整体功能不及测井,可以没有录井,但是不能没有测井。所以,将录井划入测井最合适不过了。

    这样,测井就由一个单纯的服务产业逐渐向综合性行业发展,生存空间更大,发展后劲更足。

    六

    石油行业少不了测井。中国的测井不应该没落,而应该崛起,腾飞!

    对于测井而言,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是阻挡中石油巨轮前进的主要障碍,中国需要一个颇具规模和实力的专业化测井公司,来对付三大公司步步紧逼、咄咄逼人的垄断局面。

    显然,钻探公司里的测井公司无法承担这个重任,因为那些测井公司以服务为主,研发、制造的却有些力不从心,没有足够充足的物力、财力、人力去打造一流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团队。因而,必须依靠一个专业化测井公司,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充足的财力人力作为坚强后盾,生产、研发、制造三位一体方能与之相抗衡。

    记得抗日期间,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抵抗政策。这里,很不恰当地借用老蒋这一伎俩,用于中国的测井。当务之急,我觉得要从体制上改变这种混乱格局,内部统一了,后方就稳定了,才有精力和信心去海外分得一杯羹,才有资格和勇气与三大公司擂台竞争。东方物探是专业化重组的典范,物探能做到的测井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期待那样的专业化测井公司早点诞生——我们姑且称之为“东方测井”或“中国测井”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这个呼之欲出的“新生事物”将承载中国测井的希望和梦想。

    新时期的铁人李新民豪言道“把井达到国外”这个尚未入世的测井公司也有壮志雄心:“把井测到国外”、“把仪器卖到国外”;这个公司不光能挣人民币,更能赚美元、欧元,而且赚的更多;这个公司不光被国人交口称赞,更让老外竖起拇指,并改写多年来“三大公司”鼎足而立的历史,用行动让世人知道:西方欧美有相当利害的测井公司,东方中国同样有十分牛逼的测井公司!

    那一天如果能到来的话,中国石油测井人确实可以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地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昂起头来走路!

    那一天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