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古城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月,照了前世又照今生。风声雨声已然远去,远去的还有金戈铁马,还有沧海桑田。只有那些秦砖汉瓦犹在时光的缝隙处默然。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岁月沧桑的古城,还静静的倚偎在嘉陵江畔,有些古朴和顽昧,看时光,渐渐,滴落。
阆中,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与安徽歙县、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歙县和平遥,我并未去过。丽江却将那一副古典婉约的画卷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在我无法抵达的角落,悄然绽放,动容的花瓣。而阆中,这名字带给我无数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古城?能位列四大古城,想必一定有它的非凡之处。
于是,在这样一个五月,这样一个黄金周的一天,我和夫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来到这里。
天空,骄阳似火,人流如梭。武庙街的状元牌坊在阳光下兀自的鲜艳,却有些说不出的寂寞。从唐至清末,四川共出过十九名状元,其中阆中便出了四位,名列四川之首。历史已然逝去,状元牌坊只用来纪念这四位状元。目光拂过,隐约能触摸到曾经的辉煌。
牌坊这头,活脱脱现代的都市。三轮车、出租车、来往的人群、两旁的店铺商铺小吃店喧嚣溅起。牌坊的那头,青石板的街道,雕花的檐角,迎风的旗幡,斑驳的色泽收藏着千年怜惜的视线,轻拨曼挑。
我的目光就这样,一下穿越时光,做回那布衣孺子,一箪食,一瓢饮。时空拉近了——古朴装满镜头,溶入阆中旧时婉约的背影。
一、华山客栈
进得阆中,第一件事,欲觅得一方静幽之处,栖息旅途的倦意。但古城中的住宿,象张家大院、李家大院、杜家客栈等古朴院落的住宿,由于黄金周的缘故,价格陡然飙升。从几十元窜到几百元,连普通单人间也要200多。甚至,好几家,根本就没有铺位了。古城也在叹息吧?这样众多的人流,一定压得它不停的喘气。那些琉璃瓦在阳光下,似乎也打上沉重的标题,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仿佛可见一般,一刹那间,便有些许的退却。
我们有些后悔,在这样拥挤的黄金周,走进阆中。
我们只得折回头,到了离古城大约十几分钟的新城的花园路。找到一家小客栈。“华山客栈”有些侠风剑气。呼喇喇的,穿刺过去。让我想到射雕里的华山论剑。心想,主人是个喜欢武侠的隐士?
狭小的地方,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挂着今天的价位。只是,并无一人。大声问,有人吗?才从旁边的铺里,走来一位大婶。笑容可掬。价格倒是很公道。普通单人间,50元。
爬上狭窄的铺着有些泛白的地毯的木质楼梯,有几间空房,小小的房间,摆着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墙壁上有一电扇。洗得白净的床单。很干净利落的感觉。选了一个靠里的房间,我们登记了住宿。
放下行李,再次回到古城。
二、贡院
2300多年的历史,在刹那间,再次以斑驳的姿态迎接我们。
阳光透过翘角的檐旁,在青石板上,撒下一路的灿意。踩着那些细碎的阳光,走在青石板上,恍惚来到古时。街道两旁,满是张飞牛肉,白醣蒸馍,保宁醋等特产。只是没有人前来吆喝,就那样羞涩的摆放着。
穿过状元街,贡院就在学道街中。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
平时为10元的门票已涨价为20元。刚到门口,立刻有人上来兜售联票。包括了贡院、张飞庙、民俗会馆、嘉陵江体验游、华光楼等几大景点。票价为60元。可以在两天内有效。我们仔细算了算,联票要划算很多。但是,说实话,这种应时而涨的风格,我很不喜欢。其实,国家旅游局早就发了通知,今年各大旅游景点不允许擅自涨价。但,又有多少景区遵循呢?不光是阆中,后来,我们去的剑阁翠云廊涨得价更叫人瞠目结舌。似乎越落后的地方,涨价就越多。单靠票价上涨来提高收入的这种旅游发展思路,真的很让人担心。
走近贡院,里面正热闹着。因为是五一节,阆中旅游局,专门举行了贡院的仿古的科举考试。穿着古代官服的监考官正在上面长声么么的颁布,谁中得三甲,谁又考试作弊,如何处置等等。游人都可以去报名参加考试,还可以领取试卷。搞得倒是有模有样。
贡院的中心,至公堂。至公,即最公正的意思。语出后汉书:“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内有孔子塑像,孔子的思想着书,及和他思想着书有关的著述,也是当年考生的核心内容。
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沿着两边的长廊的房子,有各个关于科举考试的展厅和古代考生的考室。考室一人一间,较为宽敞,里面一几一书架一饭盒,吃喝拉撒全在里头,每个考桌的旁边还有一士兵监视,看来是颇为严格。古代对待学生的作弊也非常严格,轻者游街示众,发配边疆,重者斩首。在一些展厅里,还专门有当时斩首的画面。但即便在那样的严格里,仍然有以身试法者。联想到今天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也真不知是考纪不严,还是道德不高?虽然古代的做法过于严格,但,也许也只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方能建立一个清廉肃穆的考试风气。
展厅中,专门有介绍阆中的两对兄弟状元,唐状元尹榀、尹极和宋状元陈尧叟、陈尧咨的事迹。尤其是陈氏一族,三个儿子一进士,两状元,任“两相一将”世称“三陈”让人感叹不已。
也知道了连中三元的来历: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历史上,文武考生中,连中三元的有十余人。而只有一位武状元“连中四元”他是明末的解元,到了清朝重考,再连中三元,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名“四元”但这样的一个千年独一人,也并未做到战神,只做到天津总兵而已。
有人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贡院则是这一发明的活化石。当我们流连在其中,才发现历史离我们那么远,而又那么近。只一个姿势,浪花淘尽滚滚东流没有半点踪迹,少年渴求的功名利禄都在云烟里随风而去,一个贡院又岂能看尽天下尘世、洗却人间沧桑?
三、胡家大院
贡院出来,顺着学道街,穿过狭长幽深的古巷,来到的第一家民居,是胡家大院。5月的阳光将翘角屋檐拉长长的影子,无语。使那幽深便多了些生动的色彩。
未来阆中前,我就知道,阆中古民居风格南北兼容,有北方的四合院,南方园林式,还有奇特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寓意,除体现传统的风水理论外,按天井布局尚有“多”字、“品”字、“t”字、“串珠”式形,饱含浓郁的历史文化闻名。犹以张家小院、李家小院、杜家客栈、孔家大院、胡家大院、马家大院、秦家大院出名。在平时,若邀上三五好友,坐那清幽大院,品茗谈心,赏古观幽,一定别有情趣。只是,在这样的热闹时刻,那些院落里,只隐约有些幽静。来来往往的人群夹杂小孩的欢呼声,争执声,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却平添一股现代的商业气息。
还未进得门,瞥见一院的绿意。叫得出叫不出名儿的植物,喧闹着挤嚷着,和那寂寞的秦砖汉瓦形成鲜明的对比。胡柚木雕花的门,刻字的青瓦砖则酝酿出古典韵味。院墙上泛着青苔的石刻二龙戏珠,一缸清幽幽的水,如宁静地撒在季节青绿的苔痕。有些想象便如三月的烟雾弥漫开去,在空中形成一个微笑的样子凝结在时间的河上,如古时的光阴曾泼洒出这么一方寂静和绿意。
进入大门,则是一个约四十平米的小院。小院中,一株郁郁葱葱的大树,将阳光分割开来。树下,一张小巧的木制的四方桌椅和两张小木椅,一座一茶,阴凉,若清风写意。院角落则凌乱的摆放着青瓷花盆,有的花盆中似乎还长着蝴蝶叶的乱草,平添一种闲适。
青瓦、翘檐、飞脊、墙一列是青灰的,透着含蓄的调子,门窗则是清漆,泛着原木黄褐的本色,整个小院含蓄雅致的味道扑面而来。
天井的左边进入则是堂屋。堂屋是古代宗族敬神供祖祭祀的聚会场所,因胡家三代为医,堂屋正中,供奉着医神孙思邈。神龛古风犹存,十分庄严肃穆。堂屋的两边分别为西厢和东厢,书房。
胡中林是大院主人,康熙年间,行医的祖上定居于此,他今年61岁,就住了61年。他热情的向每一个参观的游人详细的介绍每一处细致。如那墙上的各种木雕和他收藏的各种木雕。那些木雕,初看似乎很平常,但细看细品,竟各有其特色和含义。人物木雕,有文臣、武将、神仙、道士,各种各样栩栩如生,那不是浮雕,而是真正的立体雕塑,你可以清楚地看见人物的表情,那宝剑,那长枪,那佛尘,都细致如微,今人叹为观止。各种花的的木雕,牡丹、菊花、兰花,全部在一尺见方的门框内争奇斗艳,那木质的花瓣在人工的巧手下次第地展开,真实而分明,我用手轻轻地抚摸那花瓣,一种湿润的气息透过指尖,那是三百年前便留下的气息,那里面有工匠的辛劳,有一个商人的悲喜,还有儿女的欢喜和一年又一年的彩灯
那木雕内也蕴含着为人做事的道理。如人生最难吃的3碗面:场面,情面和人面。凡事也须有度,物极必反,享福要有度,吃苦要有度,行善要有度,处世,做人更要有度难为胡家主人这么大年纪,讲起这些缘由,却绘声绘色,让人神往回味。
我犹喜欢那书房。光滑的木质书桌,笔墨碾台,触摸处,似乎能透过指尖,穿越时空,看那青衫长袖挥舞出怎样的一段传奇。书桌旁则是一古色古香的榻榻米,备暂时修憩所用,流淌出一股慵懒和舒适。辛苦之余的享受是不是一种极致的幸福呢?
四、桓侯祠
学道街左拐,北街的尽头是一座中天楼。据说,当初修建很花了气力。不过,除了那些灯笼依旧守望,忧伤摇曳着依恋远方的诗句,反复咀嚼嘉陵江在记忆中那苦涩的味道外。似乎一无用处。
转过中天楼,来到西街,也就是桓侯祠了。
桓侯祠又名张飞庙。这样直呼,其实是有些不敬的。但想必不拘小节的张飞一定不会怪罪了。张飞庙其实很小。据说是因为曾历经火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
汉恒侯祠正门悬挂“汉恒侯祠”大木匾,内塑张飞战马,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撰著的恒侯庙记碑。大殿五间,殿内正壁塑有清喜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恒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左壁有张飞使用的兵器丈八矛和点钢鞭。左厢房陈列着10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右厢房内有张飞生前重要事迹的六组塑像。后殿为墓亭,塑有张飞威武像,范强、张达跪于两侧。张飞墓高8米,东西径22米,南北长32米。冢上林木葱茏,碧草如茵。
阳光在此时渐渐柔和了。地上是青绿的野草,它们几乎一直如此绿得让人嫉妒。翠绿的节依旧抽出鲜绿的嫩芽。叶芽尽力地伸展,全然不顾伸展到极至的那天,它也将发黄坠地。
我们穿堂过门。很快就观赏完张飞庙。因守门的人早打了招呼,大家尽快出来,快到关门时间了。
对于张飞,我们太熟悉。那黝黑的皮肤,铜铃一般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似钢针一般飞扬的胡须。他的故事,我们也太熟悉。三国里,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张飞。说不出理由。
但听导游说得那张飞之死。一代英魂就这样在范强和张达的误杀下魂飞魄散时,心里仍唏嘘不已。再顽强的生命也有终结。只一刀,便换得冥冥未来,却再无人明白,坠落尘埃的一份愁绝。
世人都道张飞原本五大三粗,且身材矮小。也许是因为屠夫出身的缘故。但有人却独道,张飞原本风流倜傥,有勇有谋。一双女儿能嫁得刘禅,让他终日享受温柔乡,不理朝政,想必一定倾国倾城。而拥有倾国倾城的女儿的张飞又怎可能如此粗俗貌丑呢?一段无法考证的历史,人们只照自己的想象去刻画。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飞的“忠义”“英勇”永远在人间流传下来。被人们景仰着,崇拜着。
即使曾经是屠夫又如何?只时间的流水,清澈明晰,浸泡着流血的寂寞,洗刷着无法言喻的壮志与伤愁。
五、嘉陵江
暮色越来越长。
西天的晚霞给四围悄悄染上淡淡的紫色。西街上边的阆中中学依然人影晃动,窗户上学习的剪影给这样的黄昏添上一层生动。有些鸟儿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每一种姿势都那样舒展美丽。那正用心的学子们在这样的节日也不曾休息。是不是这样的一只鸟儿呢?都有一个翱翔万里的向往。
顺着西街,走到尽头就是犀牛码头。而嘉陵江就这样静静的流淌着。任万丈霞光将江水染成半江瑟瑟半江红。
从犀牛码头坐到华光楼码头,大约半个小时。这也在联票的范围内。我怕这样的暮色已让游船停岸。码头的一老人告诉我,这游船一直到8点都有。况且,现在,每晚的8点开始,嘉陵江会举行“江枫鱼火对情歌”的活动呢。
我和夫并肩坐在嘉陵江边。风很轻很柔。夕阳将彼此的脸镀成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我们都没有拍照片。有些美有些感觉不是照片可以保存下来的。也许留在心底才是永恒。似一首隽永的诗,慢慢的让人回味。
游船终于来了。船上照例挂有很多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氤氲若古。
坐在船里,行在江中。那感觉又不同。两旁的山,两旁的树,两旁的人都变得朦胧而渐行渐远。嘉陵江的水很清,略带绿色。偶尔,可听见珠玑般的鸟鸣遥远而清脆,传来一个苍翠蓊郁的故事,生长在暮色欲滴的枝间。有些河灯漂浮在江中,那一定承载了若许的期望和祝福。
掌舵的两人,驾驶这船游刃有余,一人端了一个饭碗,里面是一些苦瓜炒肉类的菜,随风飘来诱人的香味。夫说,他就是闻了这样的饭香,才觉得原来早已饥肠辘辘。
到了华光楼码头。华光楼已停止开放。我们第一件事,是找一可以充饥的地方。在江畔,有很多的类似于冷淡杯的地方。我们找了一个叫“张飞庄园”的地方坐下。位置很好,抬眼便又可以望见江水,也可感受那习习江风。
“张飞牛肉”、“川北凉粉”、“虎皮辣椒”、“火爆凉粉”、“粉蒸排骨”再加上一碟“卤花生”配上一瓶啤酒,一杯桑椹保健醋。我和夫吃得甚酣。只是,我不喜欢啤酒,也不喜欢那桑椹醋。一股脑都入了夫的胃。
其实,在阆中的两天,我觉得最好吃,并不是它的特产,而是,第二天傍晚,我们在一个小巷子里吃的锅贴饺子,烤得酥脆的皮儿,一咬,满口生香,配上一碗浓浓的玉米粥,味道好极。
天色越来越晚。那晚,我们流连在江边很晚。将暮色洗得清清脆脆。本想听听“对情歌”但是一直未曾听到,不知是我们不够用心还是根本就没开展。
六、锦屏山与华光楼
第二天,我们本想就此打住,转到剑阁。昨夜,下了小雨,而且,似乎一直未曾结束。早上,风突然变得清凉,甚至有些凉意。吃完早餐,待我们到阆中车站的时候,却听说,今天没有办法发车了。因为从阆中到剑阁只一辆车来回跑。而那辆车,今天坏了。所以,这一整天我们都没法去剑阁了。我们只得预定了第二天去剑阁的车票。
其实,这倒顺了我的心意。因还有很多的地方未曾去。比如,锦屏山,比如,腾王阁,比如巴巴寺。所以,我倒是满心欢喜的拉着夫出了车站。
雨越来越小,不知什么时候,竟自停了。
我们打了的,直奔锦屏山。锦屏山壁立于嘉陵江南岩,与阆中城隔江相望,据说,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
但我却甚失望。15元的门票。进去之后,甚至感觉不如成都的“塔子山”公园。“观星楼”上也不觉有甚奇妙。那九曲回廊更是斑驳陆离,杂草丛生,似乎,很久没人去打理。幸亏,下山的时候,可以一眼望见清凉如斯的嘉陵江,否则,真觉得那山愧于“嘉陵第一江山”的称号。
从锦屏山的南津码头,过渡船,便是古城区的华光楼了。昨日的联票,今日,正好可以一登这华光楼。
华光楼始建于唐,初名南楼,历遭火焚,于明清重建,先后易名为古镇江楼,华光楼,现存的华光楼建于清代同治6年(1867年),楼为四层,通高36米,层层有梯可登上屋顶。全楼除底层为石砌拱券外,以上三层为木结构,屋面为琉璃筒瓦,有仙人塑像、屋脊宝顶等,工艺极为考究,并具有地方特色。
但那木质楼梯很陡,而且被人们踩得斑驳陆离,甚至有些楼梯被磨去了三分之一。登上去,感觉颇危险。因我已有五月的身孕。夫本不想让我登楼。但见我祈盼的眼神,最终还是小心翼翼的登上了最高层。
登高望远,整个古城区和嘉陵江一览无遗。
此时,嘉陵江面升腾起薄薄的雾气,阳光渐渐从山那头露出脸来。偶尔有白鹭掠过江面,摆渡的船吱吱呀呀摇动起来。整个古城渐渐苏醒过来。坐在华光楼的围杆上,躁动不安的心仿佛有了着落,渐渐宁静下来,生活离我们很远,也离我们很近。
七、滕王阁与巴巴寺
恋恋不舍告别华光楼那古老的木质楼梯,从大东街一直往前走,便来到太平寺街。我本想坐三轮。没想那三轮车师傅居然说,年纪轻轻的,还是走路好,锻炼脚力。羞红了我的脸,也热了我的心。当我们问去腾王阁若打的大概多少钱时,那对老年夫妇异口同声,你们可以乘公车去,只需1元。我想,都说阆中人善良热忱,也许这便是一个佐证。一丝温暖荡漾于心。顺便说一下,其实,阆中打的特别便宜,3元的起价,每公里1块2。但我们不愿拂了那老年夫妇的好意。坐了1路车到了腾王阁。
到腾王阁时,阳光正好。滕王阁在半山坡上,上山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夹竹桃花,红的白的花朵正开得热闹,好象有遇见久违的朋友般的喜悦。那叶上也都亮晶晶的闪耀着。去腾王阁的人并不是很多。安静的空气里酝酿着欢喜和清新。
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中。
立于夺锦亭,满目是绿。满目是阳光。满目是古老和沧桑。也隐隐有千帆过尽的惆怅。但很快我就雀跃起来。听风从竹林里滑过,沙沙作响,摇曳的竹枝带动竹梢上的鸟窝,让人有一点点的担心,不会掉下来吧?下雨会不会淋湿呢?玫瑰含羞娉婷,殷红的花朵似绒绣,花瓣上闪亮着晶莹的露珠,从俏丽中吐出阵阵的沁人素馨。有些蝴蝶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如小女孩一样追逐着那蝴蝶。抬眼,看叶儿摇曳,正会意一笑。
腾王阁内并无多少让人心生敬意的东西。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
但那唐代佛塔确实让我惊喜。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塔身由于风化,已是斑驳。甚至那佛的头已经风化了。看着这样古老与沧桑,辉煌与繁华褪尽交替喧哗的景象。心只有静静的。
轻风吹起,眸子里飘过一个沧桑的过去的影,而我,却又更上一层楼,望尽天涯。
从腾王阁到巴巴寺,并不是很远。这次我们终于打了的。只6元的车程。
天色此时却已开始淡了。一进门,满坡的墓碑坟茔,原来这是穆斯林的墓地。脚走在石板路上,幽凉幽凉的石板合住我们的脚底,有些阴森森的感觉。巴巴寺并未开放,我们只从门缝里,窥见了那清真的神韵。只是那园中的清真寺钟形的屋顶精妙绝伦。那扣住螺丝钉的酒杯就那样久久的停留在记忆深处。偶尔有头戴黑丝巾的穆斯林女子经过。深情庄严肃穆,让我想起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也许每一种宗教都自有它的渊源和神圣,无法走近,我们只能远远的观望着。望群峰寂寂,山川漠漠。
八、李家大院
黄昏,夕阳将古城堵上了一层金黄色,若一帧发黄的照片。流云过了,树影疏了,在似一横斜阳的暮色里,我们重返古城。首先去的民居就是李家大院。据说也是所有民居中最精巧的古院。
李家大院相比头天我们去的胡家大院,则是另一种曲折幽深。门口照例有人收门票,与胡家大院同样的票价,四元一人。与胡家大院不同的是,李家大院的门口挂有很多的大红灯笼,平添了一些韵味。
从门口望进去,院子套院子,里面似乎幽深得不见尽头。如若阴雨天气,一定让人感觉“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李家大院系湖北孝感李族于明正德年间建造,距今五百年。坐北朝南,前店后寝,占地千余平方米,房屋四十余间,呈串珠式三进三重格局,厅堂高大,结构古朴,为典型明代风貌,门窗雕花纹饰精美,室内陈设雅致。匾楹蕴理含趣,兀现川北古民居四合院历史文化风韵,院内几株大桂花树,香溢四邻,人们又惯称“李家桂花大院”
前院天井,里面古树婆娑,绿意昂然。旁边有火房。同样摆了几张小方桌,斑驳木质椅子。有人正在玩牌,对于我们的到来,竟没有丝毫的注意。引人注目的是天井中央的那个水缸,水质清澈,种了很多的水葫芦,清幽静谧。据说这大石水缸造于清嘉庆六年,为主人后代进学时立的标志性纪念物,说明主人对教育求学的重视与希望。古人云:“有书不读子孙愚”水缸沿口上刻有文字记述,清晰可见。中天井莲花纹大水缸为同一年代制作。
走过天井,便是堂屋了。堂屋内立有李氏家族的神龛,现供有千手观音神位,神情神圣肃穆。堂屋前上方精湛的木雕长达四米多,雕纹图案细腻生动,是一幅传统人文精神的浓缩图画,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堂屋的桌子边上,居然雕着一只愣头愣脑的蛤蟆还是青蛙,样子非常可爱。堂屋上方是听雨楼,楼下两侧房为长辈居位,楼上为小姐绣楼居室,亦称闺房,阁楼门窗雕刻出神入化,艺术表现手法文雅而巧妙,整幅窗花表现了主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其中一组窗纹展示一对雀鸟欢爱的嘻戏情景,隐喻男女的性爱文化。楼上前后宽敞的过道为听雨品茗对弈的绝佳地方,观雨楼宽大通达,灵气曲回,为古城仅有。
中院天井比第一进略显小些。不过,摆放的桌子,却是圆桌,葫芦形,若一个大香炉,上面盖了盖子。色泽润滑泛着久远。两边的厢房,也都是锁上了锁。每个厢房都有好听的名字。
后院天井惯称腊梅园,当中有腊梅一株。据说盛开时节,奇香四溢,阵阵清芳,是清闲养心品茶聊天的好地方。最后一间房门摆着一个屏风,上面写着“裕后”我觉得那屏风特别美。正欲拍照。夫说,人家卫生间,你拍它作什?呵,连卫生间也别具特色。
李家的木雕不亚于胡家。在每一处堂屋厢房闺房,每一个拐角,甚至小到一卫生间,都有神形备具的木雕。而且,寓意深刻。让人驻足沉思。似乎记忆中的些许,在某个时刻突然启封,一些古老的陈年旧事开始在那些雕花中蔓延,那些秘语便轻轻的从木质花纹中泄漏。
张家小院,因只是匆匆前去问讯是否有住处,在得知早就没有了时。便怅惘离去。但,依稀记得,那张家小院也是格外精致,若缩小了李家大院。想必,这些民居古院,都大致相同吧。
九、民俗会馆和醋吧
晚上,我们又去了民俗会馆。其实,头天我们已经去过。看过几分钟的皮影戏。看过那口百年古井。还有那大大的花轿。其余,便觉稀疏平常了。只是,守门的人告诉我们,晚上八点有民俗风情演出,非常精彩。
晚上8点,当我们准时来到民俗会馆。并无其它人。还未上坐,便上来一人,告诉我们,前四排的位置已经被公安局的预定。要坐便只能坐第五排。原本坐在后面些也不打紧。但听那人用公安局压我们,我反而倔强起来。道,你这门票上本未写明座次,为什么必须给他们留着?那人见我态度坚决,反而无话,只是说,那你们两人坐吧。后面来的人就不行了。果然,后来,又陆续来人,但都不允许坐在前三排。我们坐在第二排,反而有些突兀。心里隐约有些不安也有些气愤。
不过,那民俗馆表演听卖古井茶的大妈态度很好,笑容可掬。一杯古井茶端上来,清香宜人。渐渐的,让心平静下来。
那表演为了等那批官人,原本告诉我们8点开始,却一直到8点47才咿哑起来。而那些公安局的人才陆续如座。
表演倒是不错。内容很丰富。有古老的巴渝舞,灯戏、皮影戏等,还有哑剧、歌舞表演等。小孩们尤其开心,一直不停的嘻笑着。表演约1个小时。待我们出来,已经是暮色重重了。
街上的街灯全亮起来。阆中的街灯不若丽江,全是大红灯笼或串成串的灯笼,若古秦淮人家,而是黄色的牛皮灯笼。灯光略略黯淡。刚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格局。但渐渐的,倒也觉得不错。也许,它想以此区别丽江吧。
民俗会馆对面,就有几家醋吧。其实,现在阆中城内大大小小的“醋吧”已经有数十家,醋吧里的饮料以保宁醋、阆州醋中的“醋美人”、“雄蚕蛾醋”、“桑椹醋”等饮料醋系列共20多个品种,顾客根据各自所需提出要求,调制师便会以极品醋为底料调制出味道各异的鸡尾醋酒,顾客在优雅的环境下捧杯细啜慢品,既享受着酒文化,又品啧着醋文化,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犹以嘉丽馨醋吧最为出名。虽然知道,自己不会喜欢那些醋饮。但未来阆中前,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的体会一番。只是,不巧的是,在阆中的两晚,都没能去成。因为人太多了。醋吧里早就人满为患,甚至,还将桌子摆在了街上,即便如此,也没有了空位。
所以,只得留遗憾了。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逝。如草尖上的一滴露,来不及升腾,便坠入泥土。
深夜,走在有些凉意的阆中古城,我才发现,我离阆中这么近。但隐约,所有的景致却已远去。那感觉如是心中那朵含苞的荷,来不及绽放,却已是深秋。
但我知道,我曾穿越时空,来到这里。
2007.5.8
月,照了前世又照今生。风声雨声已然远去,远去的还有金戈铁马,还有沧海桑田。只有那些秦砖汉瓦犹在时光的缝隙处默然。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岁月沧桑的古城,还静静的倚偎在嘉陵江畔,有些古朴和顽昧,看时光,渐渐,滴落。
阆中,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与安徽歙县、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歙县和平遥,我并未去过。丽江却将那一副古典婉约的画卷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在我无法抵达的角落,悄然绽放,动容的花瓣。而阆中,这名字带给我无数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古城?能位列四大古城,想必一定有它的非凡之处。
于是,在这样一个五月,这样一个黄金周的一天,我和夫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来到这里。
天空,骄阳似火,人流如梭。武庙街的状元牌坊在阳光下兀自的鲜艳,却有些说不出的寂寞。从唐至清末,四川共出过十九名状元,其中阆中便出了四位,名列四川之首。历史已然逝去,状元牌坊只用来纪念这四位状元。目光拂过,隐约能触摸到曾经的辉煌。
牌坊这头,活脱脱现代的都市。三轮车、出租车、来往的人群、两旁的店铺商铺小吃店喧嚣溅起。牌坊的那头,青石板的街道,雕花的檐角,迎风的旗幡,斑驳的色泽收藏着千年怜惜的视线,轻拨曼挑。
我的目光就这样,一下穿越时光,做回那布衣孺子,一箪食,一瓢饮。时空拉近了——古朴装满镜头,溶入阆中旧时婉约的背影。
一、华山客栈
进得阆中,第一件事,欲觅得一方静幽之处,栖息旅途的倦意。但古城中的住宿,象张家大院、李家大院、杜家客栈等古朴院落的住宿,由于黄金周的缘故,价格陡然飙升。从几十元窜到几百元,连普通单人间也要200多。甚至,好几家,根本就没有铺位了。古城也在叹息吧?这样众多的人流,一定压得它不停的喘气。那些琉璃瓦在阳光下,似乎也打上沉重的标题,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仿佛可见一般,一刹那间,便有些许的退却。
我们有些后悔,在这样拥挤的黄金周,走进阆中。
我们只得折回头,到了离古城大约十几分钟的新城的花园路。找到一家小客栈。“华山客栈”有些侠风剑气。呼喇喇的,穿刺过去。让我想到射雕里的华山论剑。心想,主人是个喜欢武侠的隐士?
狭小的地方,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挂着今天的价位。只是,并无一人。大声问,有人吗?才从旁边的铺里,走来一位大婶。笑容可掬。价格倒是很公道。普通单人间,50元。
爬上狭窄的铺着有些泛白的地毯的木质楼梯,有几间空房,小小的房间,摆着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墙壁上有一电扇。洗得白净的床单。很干净利落的感觉。选了一个靠里的房间,我们登记了住宿。
放下行李,再次回到古城。
二、贡院
2300多年的历史,在刹那间,再次以斑驳的姿态迎接我们。
阳光透过翘角的檐旁,在青石板上,撒下一路的灿意。踩着那些细碎的阳光,走在青石板上,恍惚来到古时。街道两旁,满是张飞牛肉,白醣蒸馍,保宁醋等特产。只是没有人前来吆喝,就那样羞涩的摆放着。
穿过状元街,贡院就在学道街中。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
平时为10元的门票已涨价为20元。刚到门口,立刻有人上来兜售联票。包括了贡院、张飞庙、民俗会馆、嘉陵江体验游、华光楼等几大景点。票价为60元。可以在两天内有效。我们仔细算了算,联票要划算很多。但是,说实话,这种应时而涨的风格,我很不喜欢。其实,国家旅游局早就发了通知,今年各大旅游景点不允许擅自涨价。但,又有多少景区遵循呢?不光是阆中,后来,我们去的剑阁翠云廊涨得价更叫人瞠目结舌。似乎越落后的地方,涨价就越多。单靠票价上涨来提高收入的这种旅游发展思路,真的很让人担心。
走近贡院,里面正热闹着。因为是五一节,阆中旅游局,专门举行了贡院的仿古的科举考试。穿着古代官服的监考官正在上面长声么么的颁布,谁中得三甲,谁又考试作弊,如何处置等等。游人都可以去报名参加考试,还可以领取试卷。搞得倒是有模有样。
贡院的中心,至公堂。至公,即最公正的意思。语出后汉书:“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内有孔子塑像,孔子的思想着书,及和他思想着书有关的著述,也是当年考生的核心内容。
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沿着两边的长廊的房子,有各个关于科举考试的展厅和古代考生的考室。考室一人一间,较为宽敞,里面一几一书架一饭盒,吃喝拉撒全在里头,每个考桌的旁边还有一士兵监视,看来是颇为严格。古代对待学生的作弊也非常严格,轻者游街示众,发配边疆,重者斩首。在一些展厅里,还专门有当时斩首的画面。但即便在那样的严格里,仍然有以身试法者。联想到今天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也真不知是考纪不严,还是道德不高?虽然古代的做法过于严格,但,也许也只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方能建立一个清廉肃穆的考试风气。
展厅中,专门有介绍阆中的两对兄弟状元,唐状元尹榀、尹极和宋状元陈尧叟、陈尧咨的事迹。尤其是陈氏一族,三个儿子一进士,两状元,任“两相一将”世称“三陈”让人感叹不已。
也知道了连中三元的来历: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历史上,文武考生中,连中三元的有十余人。而只有一位武状元“连中四元”他是明末的解元,到了清朝重考,再连中三元,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名“四元”但这样的一个千年独一人,也并未做到战神,只做到天津总兵而已。
有人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贡院则是这一发明的活化石。当我们流连在其中,才发现历史离我们那么远,而又那么近。只一个姿势,浪花淘尽滚滚东流没有半点踪迹,少年渴求的功名利禄都在云烟里随风而去,一个贡院又岂能看尽天下尘世、洗却人间沧桑?
三、胡家大院
贡院出来,顺着学道街,穿过狭长幽深的古巷,来到的第一家民居,是胡家大院。5月的阳光将翘角屋檐拉长长的影子,无语。使那幽深便多了些生动的色彩。
未来阆中前,我就知道,阆中古民居风格南北兼容,有北方的四合院,南方园林式,还有奇特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寓意,除体现传统的风水理论外,按天井布局尚有“多”字、“品”字、“t”字、“串珠”式形,饱含浓郁的历史文化闻名。犹以张家小院、李家小院、杜家客栈、孔家大院、胡家大院、马家大院、秦家大院出名。在平时,若邀上三五好友,坐那清幽大院,品茗谈心,赏古观幽,一定别有情趣。只是,在这样的热闹时刻,那些院落里,只隐约有些幽静。来来往往的人群夹杂小孩的欢呼声,争执声,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却平添一股现代的商业气息。
还未进得门,瞥见一院的绿意。叫得出叫不出名儿的植物,喧闹着挤嚷着,和那寂寞的秦砖汉瓦形成鲜明的对比。胡柚木雕花的门,刻字的青瓦砖则酝酿出古典韵味。院墙上泛着青苔的石刻二龙戏珠,一缸清幽幽的水,如宁静地撒在季节青绿的苔痕。有些想象便如三月的烟雾弥漫开去,在空中形成一个微笑的样子凝结在时间的河上,如古时的光阴曾泼洒出这么一方寂静和绿意。
进入大门,则是一个约四十平米的小院。小院中,一株郁郁葱葱的大树,将阳光分割开来。树下,一张小巧的木制的四方桌椅和两张小木椅,一座一茶,阴凉,若清风写意。院角落则凌乱的摆放着青瓷花盆,有的花盆中似乎还长着蝴蝶叶的乱草,平添一种闲适。
青瓦、翘檐、飞脊、墙一列是青灰的,透着含蓄的调子,门窗则是清漆,泛着原木黄褐的本色,整个小院含蓄雅致的味道扑面而来。
天井的左边进入则是堂屋。堂屋是古代宗族敬神供祖祭祀的聚会场所,因胡家三代为医,堂屋正中,供奉着医神孙思邈。神龛古风犹存,十分庄严肃穆。堂屋的两边分别为西厢和东厢,书房。
胡中林是大院主人,康熙年间,行医的祖上定居于此,他今年61岁,就住了61年。他热情的向每一个参观的游人详细的介绍每一处细致。如那墙上的各种木雕和他收藏的各种木雕。那些木雕,初看似乎很平常,但细看细品,竟各有其特色和含义。人物木雕,有文臣、武将、神仙、道士,各种各样栩栩如生,那不是浮雕,而是真正的立体雕塑,你可以清楚地看见人物的表情,那宝剑,那长枪,那佛尘,都细致如微,今人叹为观止。各种花的的木雕,牡丹、菊花、兰花,全部在一尺见方的门框内争奇斗艳,那木质的花瓣在人工的巧手下次第地展开,真实而分明,我用手轻轻地抚摸那花瓣,一种湿润的气息透过指尖,那是三百年前便留下的气息,那里面有工匠的辛劳,有一个商人的悲喜,还有儿女的欢喜和一年又一年的彩灯
那木雕内也蕴含着为人做事的道理。如人生最难吃的3碗面:场面,情面和人面。凡事也须有度,物极必反,享福要有度,吃苦要有度,行善要有度,处世,做人更要有度难为胡家主人这么大年纪,讲起这些缘由,却绘声绘色,让人神往回味。
我犹喜欢那书房。光滑的木质书桌,笔墨碾台,触摸处,似乎能透过指尖,穿越时空,看那青衫长袖挥舞出怎样的一段传奇。书桌旁则是一古色古香的榻榻米,备暂时修憩所用,流淌出一股慵懒和舒适。辛苦之余的享受是不是一种极致的幸福呢?
四、桓侯祠
学道街左拐,北街的尽头是一座中天楼。据说,当初修建很花了气力。不过,除了那些灯笼依旧守望,忧伤摇曳着依恋远方的诗句,反复咀嚼嘉陵江在记忆中那苦涩的味道外。似乎一无用处。
转过中天楼,来到西街,也就是桓侯祠了。
桓侯祠又名张飞庙。这样直呼,其实是有些不敬的。但想必不拘小节的张飞一定不会怪罪了。张飞庙其实很小。据说是因为曾历经火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
汉恒侯祠正门悬挂“汉恒侯祠”大木匾,内塑张飞战马,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撰著的恒侯庙记碑。大殿五间,殿内正壁塑有清喜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恒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左壁有张飞使用的兵器丈八矛和点钢鞭。左厢房陈列着10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右厢房内有张飞生前重要事迹的六组塑像。后殿为墓亭,塑有张飞威武像,范强、张达跪于两侧。张飞墓高8米,东西径22米,南北长32米。冢上林木葱茏,碧草如茵。
阳光在此时渐渐柔和了。地上是青绿的野草,它们几乎一直如此绿得让人嫉妒。翠绿的节依旧抽出鲜绿的嫩芽。叶芽尽力地伸展,全然不顾伸展到极至的那天,它也将发黄坠地。
我们穿堂过门。很快就观赏完张飞庙。因守门的人早打了招呼,大家尽快出来,快到关门时间了。
对于张飞,我们太熟悉。那黝黑的皮肤,铜铃一般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似钢针一般飞扬的胡须。他的故事,我们也太熟悉。三国里,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张飞。说不出理由。
但听导游说得那张飞之死。一代英魂就这样在范强和张达的误杀下魂飞魄散时,心里仍唏嘘不已。再顽强的生命也有终结。只一刀,便换得冥冥未来,却再无人明白,坠落尘埃的一份愁绝。
世人都道张飞原本五大三粗,且身材矮小。也许是因为屠夫出身的缘故。但有人却独道,张飞原本风流倜傥,有勇有谋。一双女儿能嫁得刘禅,让他终日享受温柔乡,不理朝政,想必一定倾国倾城。而拥有倾国倾城的女儿的张飞又怎可能如此粗俗貌丑呢?一段无法考证的历史,人们只照自己的想象去刻画。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飞的“忠义”“英勇”永远在人间流传下来。被人们景仰着,崇拜着。
即使曾经是屠夫又如何?只时间的流水,清澈明晰,浸泡着流血的寂寞,洗刷着无法言喻的壮志与伤愁。
五、嘉陵江
暮色越来越长。
西天的晚霞给四围悄悄染上淡淡的紫色。西街上边的阆中中学依然人影晃动,窗户上学习的剪影给这样的黄昏添上一层生动。有些鸟儿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每一种姿势都那样舒展美丽。那正用心的学子们在这样的节日也不曾休息。是不是这样的一只鸟儿呢?都有一个翱翔万里的向往。
顺着西街,走到尽头就是犀牛码头。而嘉陵江就这样静静的流淌着。任万丈霞光将江水染成半江瑟瑟半江红。
从犀牛码头坐到华光楼码头,大约半个小时。这也在联票的范围内。我怕这样的暮色已让游船停岸。码头的一老人告诉我,这游船一直到8点都有。况且,现在,每晚的8点开始,嘉陵江会举行“江枫鱼火对情歌”的活动呢。
我和夫并肩坐在嘉陵江边。风很轻很柔。夕阳将彼此的脸镀成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我们都没有拍照片。有些美有些感觉不是照片可以保存下来的。也许留在心底才是永恒。似一首隽永的诗,慢慢的让人回味。
游船终于来了。船上照例挂有很多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氤氲若古。
坐在船里,行在江中。那感觉又不同。两旁的山,两旁的树,两旁的人都变得朦胧而渐行渐远。嘉陵江的水很清,略带绿色。偶尔,可听见珠玑般的鸟鸣遥远而清脆,传来一个苍翠蓊郁的故事,生长在暮色欲滴的枝间。有些河灯漂浮在江中,那一定承载了若许的期望和祝福。
掌舵的两人,驾驶这船游刃有余,一人端了一个饭碗,里面是一些苦瓜炒肉类的菜,随风飘来诱人的香味。夫说,他就是闻了这样的饭香,才觉得原来早已饥肠辘辘。
到了华光楼码头。华光楼已停止开放。我们第一件事,是找一可以充饥的地方。在江畔,有很多的类似于冷淡杯的地方。我们找了一个叫“张飞庄园”的地方坐下。位置很好,抬眼便又可以望见江水,也可感受那习习江风。
“张飞牛肉”、“川北凉粉”、“虎皮辣椒”、“火爆凉粉”、“粉蒸排骨”再加上一碟“卤花生”配上一瓶啤酒,一杯桑椹保健醋。我和夫吃得甚酣。只是,我不喜欢啤酒,也不喜欢那桑椹醋。一股脑都入了夫的胃。
其实,在阆中的两天,我觉得最好吃,并不是它的特产,而是,第二天傍晚,我们在一个小巷子里吃的锅贴饺子,烤得酥脆的皮儿,一咬,满口生香,配上一碗浓浓的玉米粥,味道好极。
天色越来越晚。那晚,我们流连在江边很晚。将暮色洗得清清脆脆。本想听听“对情歌”但是一直未曾听到,不知是我们不够用心还是根本就没开展。
六、锦屏山与华光楼
第二天,我们本想就此打住,转到剑阁。昨夜,下了小雨,而且,似乎一直未曾结束。早上,风突然变得清凉,甚至有些凉意。吃完早餐,待我们到阆中车站的时候,却听说,今天没有办法发车了。因为从阆中到剑阁只一辆车来回跑。而那辆车,今天坏了。所以,这一整天我们都没法去剑阁了。我们只得预定了第二天去剑阁的车票。
其实,这倒顺了我的心意。因还有很多的地方未曾去。比如,锦屏山,比如,腾王阁,比如巴巴寺。所以,我倒是满心欢喜的拉着夫出了车站。
雨越来越小,不知什么时候,竟自停了。
我们打了的,直奔锦屏山。锦屏山壁立于嘉陵江南岩,与阆中城隔江相望,据说,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
但我却甚失望。15元的门票。进去之后,甚至感觉不如成都的“塔子山”公园。“观星楼”上也不觉有甚奇妙。那九曲回廊更是斑驳陆离,杂草丛生,似乎,很久没人去打理。幸亏,下山的时候,可以一眼望见清凉如斯的嘉陵江,否则,真觉得那山愧于“嘉陵第一江山”的称号。
从锦屏山的南津码头,过渡船,便是古城区的华光楼了。昨日的联票,今日,正好可以一登这华光楼。
华光楼始建于唐,初名南楼,历遭火焚,于明清重建,先后易名为古镇江楼,华光楼,现存的华光楼建于清代同治6年(1867年),楼为四层,通高36米,层层有梯可登上屋顶。全楼除底层为石砌拱券外,以上三层为木结构,屋面为琉璃筒瓦,有仙人塑像、屋脊宝顶等,工艺极为考究,并具有地方特色。
但那木质楼梯很陡,而且被人们踩得斑驳陆离,甚至有些楼梯被磨去了三分之一。登上去,感觉颇危险。因我已有五月的身孕。夫本不想让我登楼。但见我祈盼的眼神,最终还是小心翼翼的登上了最高层。
登高望远,整个古城区和嘉陵江一览无遗。
此时,嘉陵江面升腾起薄薄的雾气,阳光渐渐从山那头露出脸来。偶尔有白鹭掠过江面,摆渡的船吱吱呀呀摇动起来。整个古城渐渐苏醒过来。坐在华光楼的围杆上,躁动不安的心仿佛有了着落,渐渐宁静下来,生活离我们很远,也离我们很近。
七、滕王阁与巴巴寺
恋恋不舍告别华光楼那古老的木质楼梯,从大东街一直往前走,便来到太平寺街。我本想坐三轮。没想那三轮车师傅居然说,年纪轻轻的,还是走路好,锻炼脚力。羞红了我的脸,也热了我的心。当我们问去腾王阁若打的大概多少钱时,那对老年夫妇异口同声,你们可以乘公车去,只需1元。我想,都说阆中人善良热忱,也许这便是一个佐证。一丝温暖荡漾于心。顺便说一下,其实,阆中打的特别便宜,3元的起价,每公里1块2。但我们不愿拂了那老年夫妇的好意。坐了1路车到了腾王阁。
到腾王阁时,阳光正好。滕王阁在半山坡上,上山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夹竹桃花,红的白的花朵正开得热闹,好象有遇见久违的朋友般的喜悦。那叶上也都亮晶晶的闪耀着。去腾王阁的人并不是很多。安静的空气里酝酿着欢喜和清新。
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中。
立于夺锦亭,满目是绿。满目是阳光。满目是古老和沧桑。也隐隐有千帆过尽的惆怅。但很快我就雀跃起来。听风从竹林里滑过,沙沙作响,摇曳的竹枝带动竹梢上的鸟窝,让人有一点点的担心,不会掉下来吧?下雨会不会淋湿呢?玫瑰含羞娉婷,殷红的花朵似绒绣,花瓣上闪亮着晶莹的露珠,从俏丽中吐出阵阵的沁人素馨。有些蝴蝶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如小女孩一样追逐着那蝴蝶。抬眼,看叶儿摇曳,正会意一笑。
腾王阁内并无多少让人心生敬意的东西。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
但那唐代佛塔确实让我惊喜。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塔身由于风化,已是斑驳。甚至那佛的头已经风化了。看着这样古老与沧桑,辉煌与繁华褪尽交替喧哗的景象。心只有静静的。
轻风吹起,眸子里飘过一个沧桑的过去的影,而我,却又更上一层楼,望尽天涯。
从腾王阁到巴巴寺,并不是很远。这次我们终于打了的。只6元的车程。
天色此时却已开始淡了。一进门,满坡的墓碑坟茔,原来这是穆斯林的墓地。脚走在石板路上,幽凉幽凉的石板合住我们的脚底,有些阴森森的感觉。巴巴寺并未开放,我们只从门缝里,窥见了那清真的神韵。只是那园中的清真寺钟形的屋顶精妙绝伦。那扣住螺丝钉的酒杯就那样久久的停留在记忆深处。偶尔有头戴黑丝巾的穆斯林女子经过。深情庄严肃穆,让我想起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也许每一种宗教都自有它的渊源和神圣,无法走近,我们只能远远的观望着。望群峰寂寂,山川漠漠。
八、李家大院
黄昏,夕阳将古城堵上了一层金黄色,若一帧发黄的照片。流云过了,树影疏了,在似一横斜阳的暮色里,我们重返古城。首先去的民居就是李家大院。据说也是所有民居中最精巧的古院。
李家大院相比头天我们去的胡家大院,则是另一种曲折幽深。门口照例有人收门票,与胡家大院同样的票价,四元一人。与胡家大院不同的是,李家大院的门口挂有很多的大红灯笼,平添了一些韵味。
从门口望进去,院子套院子,里面似乎幽深得不见尽头。如若阴雨天气,一定让人感觉“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李家大院系湖北孝感李族于明正德年间建造,距今五百年。坐北朝南,前店后寝,占地千余平方米,房屋四十余间,呈串珠式三进三重格局,厅堂高大,结构古朴,为典型明代风貌,门窗雕花纹饰精美,室内陈设雅致。匾楹蕴理含趣,兀现川北古民居四合院历史文化风韵,院内几株大桂花树,香溢四邻,人们又惯称“李家桂花大院”
前院天井,里面古树婆娑,绿意昂然。旁边有火房。同样摆了几张小方桌,斑驳木质椅子。有人正在玩牌,对于我们的到来,竟没有丝毫的注意。引人注目的是天井中央的那个水缸,水质清澈,种了很多的水葫芦,清幽静谧。据说这大石水缸造于清嘉庆六年,为主人后代进学时立的标志性纪念物,说明主人对教育求学的重视与希望。古人云:“有书不读子孙愚”水缸沿口上刻有文字记述,清晰可见。中天井莲花纹大水缸为同一年代制作。
走过天井,便是堂屋了。堂屋内立有李氏家族的神龛,现供有千手观音神位,神情神圣肃穆。堂屋前上方精湛的木雕长达四米多,雕纹图案细腻生动,是一幅传统人文精神的浓缩图画,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堂屋的桌子边上,居然雕着一只愣头愣脑的蛤蟆还是青蛙,样子非常可爱。堂屋上方是听雨楼,楼下两侧房为长辈居位,楼上为小姐绣楼居室,亦称闺房,阁楼门窗雕刻出神入化,艺术表现手法文雅而巧妙,整幅窗花表现了主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其中一组窗纹展示一对雀鸟欢爱的嘻戏情景,隐喻男女的性爱文化。楼上前后宽敞的过道为听雨品茗对弈的绝佳地方,观雨楼宽大通达,灵气曲回,为古城仅有。
中院天井比第一进略显小些。不过,摆放的桌子,却是圆桌,葫芦形,若一个大香炉,上面盖了盖子。色泽润滑泛着久远。两边的厢房,也都是锁上了锁。每个厢房都有好听的名字。
后院天井惯称腊梅园,当中有腊梅一株。据说盛开时节,奇香四溢,阵阵清芳,是清闲养心品茶聊天的好地方。最后一间房门摆着一个屏风,上面写着“裕后”我觉得那屏风特别美。正欲拍照。夫说,人家卫生间,你拍它作什?呵,连卫生间也别具特色。
李家的木雕不亚于胡家。在每一处堂屋厢房闺房,每一个拐角,甚至小到一卫生间,都有神形备具的木雕。而且,寓意深刻。让人驻足沉思。似乎记忆中的些许,在某个时刻突然启封,一些古老的陈年旧事开始在那些雕花中蔓延,那些秘语便轻轻的从木质花纹中泄漏。
张家小院,因只是匆匆前去问讯是否有住处,在得知早就没有了时。便怅惘离去。但,依稀记得,那张家小院也是格外精致,若缩小了李家大院。想必,这些民居古院,都大致相同吧。
九、民俗会馆和醋吧
晚上,我们又去了民俗会馆。其实,头天我们已经去过。看过几分钟的皮影戏。看过那口百年古井。还有那大大的花轿。其余,便觉稀疏平常了。只是,守门的人告诉我们,晚上八点有民俗风情演出,非常精彩。
晚上8点,当我们准时来到民俗会馆。并无其它人。还未上坐,便上来一人,告诉我们,前四排的位置已经被公安局的预定。要坐便只能坐第五排。原本坐在后面些也不打紧。但听那人用公安局压我们,我反而倔强起来。道,你这门票上本未写明座次,为什么必须给他们留着?那人见我态度坚决,反而无话,只是说,那你们两人坐吧。后面来的人就不行了。果然,后来,又陆续来人,但都不允许坐在前三排。我们坐在第二排,反而有些突兀。心里隐约有些不安也有些气愤。
不过,那民俗馆表演听卖古井茶的大妈态度很好,笑容可掬。一杯古井茶端上来,清香宜人。渐渐的,让心平静下来。
那表演为了等那批官人,原本告诉我们8点开始,却一直到8点47才咿哑起来。而那些公安局的人才陆续如座。
表演倒是不错。内容很丰富。有古老的巴渝舞,灯戏、皮影戏等,还有哑剧、歌舞表演等。小孩们尤其开心,一直不停的嘻笑着。表演约1个小时。待我们出来,已经是暮色重重了。
街上的街灯全亮起来。阆中的街灯不若丽江,全是大红灯笼或串成串的灯笼,若古秦淮人家,而是黄色的牛皮灯笼。灯光略略黯淡。刚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格局。但渐渐的,倒也觉得不错。也许,它想以此区别丽江吧。
民俗会馆对面,就有几家醋吧。其实,现在阆中城内大大小小的“醋吧”已经有数十家,醋吧里的饮料以保宁醋、阆州醋中的“醋美人”、“雄蚕蛾醋”、“桑椹醋”等饮料醋系列共20多个品种,顾客根据各自所需提出要求,调制师便会以极品醋为底料调制出味道各异的鸡尾醋酒,顾客在优雅的环境下捧杯细啜慢品,既享受着酒文化,又品啧着醋文化,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犹以嘉丽馨醋吧最为出名。虽然知道,自己不会喜欢那些醋饮。但未来阆中前,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的体会一番。只是,不巧的是,在阆中的两晚,都没能去成。因为人太多了。醋吧里早就人满为患,甚至,还将桌子摆在了街上,即便如此,也没有了空位。
所以,只得留遗憾了。
两天的时间匆匆而逝。如草尖上的一滴露,来不及升腾,便坠入泥土。
深夜,走在有些凉意的阆中古城,我才发现,我离阆中这么近。但隐约,所有的景致却已远去。那感觉如是心中那朵含苞的荷,来不及绽放,却已是深秋。
但我知道,我曾穿越时空,来到这里。
2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