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的捐款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轰轰烈烈地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今天,本辖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在传达没有红头文件的口头通知:“本区内在编人员(也就是吃财政饭的)每人捐款500元,必须4月8日前上交。捐款的目的是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家园。”听到此消息,不知是捐款的数额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做为政府行政部门没有做到宣传教育工作,所有的同志先是愕然,从脸上表现出无奈地气愤与不满。会后私下大家热议时怨声载道,说这是一种捞取政绩的募捐,还是一种“合法的抢劫”?是政府依法行政,还是政府恰当善意地筹资?
张掖在历史上正如著名学者罗家伦先生诗中描绘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半城芦苇半城塔”是张掖古城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些湿地已萎缩,管理不善,成为城市纳藏污纳垢的地方,影响了城市的品位与容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实施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下,提出了“保护黑河,建设我们的生态家园,把张掖打造成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城市”这可以说是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再次展现张掖的朝气与魅力,是亮出“金张掖”牌子道路的必然选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我们做为城市的主人,理应出一点力,献出自己的一点爱。然而,为什么这样的民心工程刚实施,就向它的“臣民”索捐,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并且数量不小,引起了“臣民”的反感呢?难道说明我们这些“臣民们”不爱自己的家乡,是吝啬鬼吗?我想并不是这样的,主要还是这一不成文的硬性规定超出了在编人员的承受能力,如能规定捐一二百元方可承受,夫妻双方是吃财政饭的,就得从并不鼓的腰包掏1000元。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在毫无发出捐款倡议的前提下,就用政府的至高的权力硬性地摊派,这本身在隐性地隐含着政府对“臣民们”的不尊重,对人们权力的践踏。如果利用网络,电视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向每一位捐款着发放捐款倡议书,捐款的额度再小一点儿,我想,政府会取得双赢,不仅解决了资金的短缺问题,而且让捐款者了解到民心工程的好处,为政府心甘情愿分担解忧,而且政府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市民也得到了政府的尊重。这不是何乐而不为的一件好事?!
在公职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政府可能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得到了急需的资金,然而,引来的却是下面人们的一片骂声,失去了自己的公信力,引起了政府与“臣民们”关系的不和谐,造成新的社会的不稳定,这是一种饮鸠止渴的政府行为。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去年5。12地震全国上下的捐款,那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捐款,捐款的多少不说,都捐得真真切切,舒畅惬意,没有丝毫的怨言,那是发自内心的,那是震撼心灵的捐款。这次的捐款本身不可能引起内心的共鸣,但可以做到深入的引导与让人们理性的认可。我们得到是尊重,不是压制,我们得到是认可,不是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摊派。
政府的职能是建设、服务、保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地政府都在转变自己的职能,努力创建服务型的政府,在依法行政,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服务于人民。我不知这样铁板的捐款,是否是政府在依法行政?这样做,最后到底谁是赢家?难道解决一时的资金问题比政府失去市民的信任还重要?
我们需要尊重市民的政府,需要倾听市民感受的政府,更需要建设我们生态和谐的美丽家园!
在轰轰烈烈地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今天,本辖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在传达没有红头文件的口头通知:“本区内在编人员(也就是吃财政饭的)每人捐款500元,必须4月8日前上交。捐款的目的是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家园。”听到此消息,不知是捐款的数额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做为政府行政部门没有做到宣传教育工作,所有的同志先是愕然,从脸上表现出无奈地气愤与不满。会后私下大家热议时怨声载道,说这是一种捞取政绩的募捐,还是一种“合法的抢劫”?是政府依法行政,还是政府恰当善意地筹资?
张掖在历史上正如著名学者罗家伦先生诗中描绘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半城芦苇半城塔”是张掖古城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些湿地已萎缩,管理不善,成为城市纳藏污纳垢的地方,影响了城市的品位与容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实施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下,提出了“保护黑河,建设我们的生态家园,把张掖打造成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城市”这可以说是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再次展现张掖的朝气与魅力,是亮出“金张掖”牌子道路的必然选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我们做为城市的主人,理应出一点力,献出自己的一点爱。然而,为什么这样的民心工程刚实施,就向它的“臣民”索捐,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并且数量不小,引起了“臣民”的反感呢?难道说明我们这些“臣民们”不爱自己的家乡,是吝啬鬼吗?我想并不是这样的,主要还是这一不成文的硬性规定超出了在编人员的承受能力,如能规定捐一二百元方可承受,夫妻双方是吃财政饭的,就得从并不鼓的腰包掏1000元。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在毫无发出捐款倡议的前提下,就用政府的至高的权力硬性地摊派,这本身在隐性地隐含着政府对“臣民们”的不尊重,对人们权力的践踏。如果利用网络,电视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向每一位捐款着发放捐款倡议书,捐款的额度再小一点儿,我想,政府会取得双赢,不仅解决了资金的短缺问题,而且让捐款者了解到民心工程的好处,为政府心甘情愿分担解忧,而且政府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市民也得到了政府的尊重。这不是何乐而不为的一件好事?!
在公职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政府可能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得到了急需的资金,然而,引来的却是下面人们的一片骂声,失去了自己的公信力,引起了政府与“臣民们”关系的不和谐,造成新的社会的不稳定,这是一种饮鸠止渴的政府行为。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去年5。12地震全国上下的捐款,那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捐款,捐款的多少不说,都捐得真真切切,舒畅惬意,没有丝毫的怨言,那是发自内心的,那是震撼心灵的捐款。这次的捐款本身不可能引起内心的共鸣,但可以做到深入的引导与让人们理性的认可。我们得到是尊重,不是压制,我们得到是认可,不是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摊派。
政府的职能是建设、服务、保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地政府都在转变自己的职能,努力创建服务型的政府,在依法行政,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服务于人民。我不知这样铁板的捐款,是否是政府在依法行政?这样做,最后到底谁是赢家?难道解决一时的资金问题比政府失去市民的信任还重要?
我们需要尊重市民的政府,需要倾听市民感受的政府,更需要建设我们生态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