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淮安城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迁城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以产淮盐著名,从西汉开始,淮盐一直是朝庭的主要财源之一,在明一代,直到嘉靖年间,两淮盐税每年可得五百到六百万两银子,最高达到了八百万两银子,后面随着盐业败坏,私盐泛滥,两淮盐税越来越少,到了崇祯时期,盐税已下降到不足二百万两银子一年。
但这不是两淮不产盐,两淮的盐业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兴盛,只是大部分的收益都落到了壕强,盐商手中,造就了盐城大量的壕富之家。
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盐城既富,当然各种吃喝玩乐也兴盛不衰,奇花异树独树一帜。便仓枯枝牡丹花艳,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与琼花、并蒂莲一道被誉为江南三绝、花中奇葩。建湖五谷树,结五谷、预天灾,兆丰年,令人叫绝。
如此富裕的一个府县,按理弘光朝要征收五十万两税银并不困难,事实也是如此,盐城的五十万两税两最早交齐,只是地方官府太过贪得无厌,平时无事倘且要寻找名目搜刮,此次有了朝庭正当的名义,而且这里马上又要交给唐军,那还不大刮特刮,落入当地官府的银子恐怕数倍于五十万两。
淮安动乱的消息一传到盐城。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的盐民,渔民。佃户。一般地平民之家马上纷纷响应,攻城掠地,处死官吏,无所不为,等到扬州、泰州的明军到来时,盐城除了府城全都落到了叛军手中。
只是这些人起事只是凭着义愤。又没有统一地领导,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明军一来,连着剿灭了数股叛军,其余人马就纷纷逃散,有地藏匿起来,更多的人逃到了淮安,让明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认为三地的叛乱不过如此。很快就可以平定。
此时的淮安城,城门大开,城巾秩序井然,对于近在咫尺的明军仿佛毫无所觉,淮安府的府衙已成了义军首领地聚所,昔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不是被义军处死。就是已乘乱逃走,现在淮安作主的正是被弘光朝赎阂税弄得走投无路的普通民众。
数十个各地起事的头目乱糟糟的坐在府衙的大厅当中,大声的谈论即将到来的明军,而高坐于首位之人正是昔日韩家庄地里正韩忠。
现在韩忠的名号是奉天倡义。替天行道大元帅,从里正到大元帅。韩忠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听到厅中大部分头目的谈话不由皱起了眉头,他们说得更多的不是抵敌,而是逃跑。
这也难怪,这些头目,多数是由各村的里正推举起来,以前见到一个衙役也要低眉顺耳,这次迫不得已,竟然攻下了府城,还把知府和下面的各级官吏象切菜一样砍掉了脑袋,听到朝庭地大军到来,不逃跑更待何时,反正前面的道路已经打通,只要逃到唐军境内多半没事,何苦和朝庭作对,万一失败,脑袋掉了可不会再长出来。
韩忠的眼光偷偷的扫向自己右下手地总教官一眼,见他并没有翻,放下了心,拍了一下身边的桌子,大喊道:“不行,决不能逃跑,以后再有言逃跑者定斩不赦。”
众人吓了一大跳,他们不认为韩忠说地是大话,当初众人虽然自发驱逐收税的衙役和兵丁,也有胆大包天之徒偷偷击杀落单的官差,但谁也不敢打府城的主意,没想到韩忠到了唐军境内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数百名部下。
这数百人清一色的装备了强弓,大刀,比起淮安府的官兵装备更是强了几分,而且个个都武艺高强,其他义军和韩忠的数百人比起来就象是叫花子,韩忠一下子就夺得了所有义军的控制权,不服者都被韩忠的部下打到服为止。
众人虽然不明白韩忠为什么到了唐军境内一场就有了如此多的兵器和武功高强的部下,有些人隐约已猜到了几分,更是不敢对韩忠首领的职位提出反对意见。
有了韩忠的统一指挥,以前各自为战的数万义军全部集合了起来,一起向淮安府发起了攻击,用了一天时间,在义军眼中强大无比的淮安府就陷落了,韩忠不但将淮安的官员屠杀一空,淮安的许多壕强也没有逃脱,韩忠杀起人来可以说是不眨眼睛。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站了起来,向韩忠拱了拱手道:“大元帅,官军来势汹汹,他们人马不比我们少,我军初创,兵器,盔甲皆不如人,如何迎敌?”
韩忠认了出来,这个中年汉子正是刘老庄的里正刘老四,刘老四年轻时曾贩过私盐,贩私盐之人不但要和官斗,还有和同行斗,因此手下有一帮兄弟很是能打能杀。
韩忠没有回来之前,各股义军以刘老四的势力最大,被韩忠夺了首领之位,刘老四难免不服,只是他派出了最得力的三人,连败在韩忠所派之人手下,加上看到了韩忠部下精良的兵器,士兵眼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杀气,刘老四只得服软,韩忠给他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职务,也算对他很是重视,但这并不代表刘老四不会在恰当的时候给韩忠挑点刺。
韩忠没有反驳刘老四的话,反而点头:“刘将军说得有理,我军是不如官兵训练有述,人也不比他们更多,但是别忘了,我们有城池,只要我们在城中坚守不出。数万人难道还守不住一个城池么。”
刘老四哈哈一笑:“大元帅,守城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我们要守多久口一个月,二个月,还是一年,到时官兵把我们围死,大家都出不去,就是能守住。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
众人都点头,刘老四正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正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打过官军,才一心想要逃跑。
“半个月,我们只需守上半个月,明军必败!”韩忠回答的斩钉截铁。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猜测韩忠肯定得到了唐军的支持,不能这数百名部下从哪里突然之间冒出来,韩家庄地全体青壮都算上也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当初韩忠走时,后面还跟了数千人,召数百名部下不成问题,只是兵器从哪里来,他们手中的数百件兵器无一不是军式制备,就是有钱也无法买到。
有人猜测这数百人就是唐军地正规军。只是谁也没办法证实,韩忠也从来不肯承认,只是他越遮遮掩掩,众人反而越发认为自己地猜测正确。这样看来,韩忠的想法就等于是唐军的想法。大伙儿若是不遵从,逃到唐军的地盘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还是刘老四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元帅有把握半月之内官军会败,那大伙儿也无需顾虑,守上半个月就是。”
韩忠大叫了一声:“好,那么本帅就要分派任务了。”
众人都站了起来“谨遵元帅吩咐。”
韩忠对众人一一作好分派,要求各人只要守好自己负责的城墙段半月即可,而韩忠的直系手下五千人,却没有分派任务,而是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可能出现地险情。
众人得到韩忠的保证,一个个心里有了底,得到任务后就告辞而去,最后厅中只剩下了韩忠和义军的总教官。接理总教官也是大元帅的手下,韩忠却起身向总教官施了一礼才道:“何少校,你看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被韩忠称为何少校的正是何报,他当日被郑军追赶,走投无路之下,却是躲到了姚家班当家花旦姚倩倩的闺房中,才避过了郑军的搜捕。
姚倩倩走南趟北,虽是戏子,对天下的形势却是看得清楚,唐军早晚要一统全国,她这次冒险藏下一名唐军的军官,日后自然会有好处,靠着她倩倩地维护,郑军在撤出城之前也没有发现何报的踪迹。
郑军退走后,何报才重新归队,这次失陷青阳,何报和周全身为主将都有责任,不过,周全以为何报已经身死,他主动背了大半责任,周金由少校降为了校尉,何报归队后,他的职务却是没变,还是骁骑少校,只是多了一个处分,并剥夺了他的一级军功。
这次韩忠带着数千人进入唐军的地盘,刘芳亮马上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韩忠得已重新返回淮安,身后除了数十个韩家庄地人外,还多了数百名唐军的正规军,只是这些唐军都严禁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可以使用火器,表面上必须听从韩忠的指挥,实际地指挥权当然掌握在何报手里。
对于韩忠的询问,何报毫不客气回道:“大元帅,你应该称呼我为总教官。”
碰了一个不硬不软地钉子,韩忠毫无生气的意思,他知道自己的底细,若没有眼前的这位总教官帮忙,别说成为淮安府的大元帅,恐怕转眼就会死无全尸:“总教官,你认为本帅安派的如何?”
何报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韩忠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单凭他能够带着数千人连过明军把守的五座大桥,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能在短短一个月将本来一盘散沙的义军整合起来,也是不小的成就,虽然其中多有自己的帮忙,但韩忠毕竟是名义上的首领,没有一定的能耐也不能让这么多人服气。
何报把丢失青阳之事当成了自己的奇耻大辱,他身为主将,责任却大部分让周全背走,让他心中更是不安,可惜郑军已经全体投降,他就是想在郑军手中重新爬起来也不可能,何报只能把这一次的行动当成洗刷自己耻辱的机会。见韩忠处理的井井有条,心中也是欢快:“不错,大元帅的安排滴水不漏,淮安守上半个月绰绰有余。”
韩忠心中还是有点不安,他虽然斩钉截铁的告诉部下半个月内明军必败,却不知明军如何会败,他吐吐吞吞的道:“总教官。明军半月之内真真的会败吗”
何报扫了他一眼:“当然。”
韩忠压低了声音,兴奋的道:“莫非大军会直接出动?”
“这你就不要管了,我的任务就是协助你守好淮安半个月的城池。”说完这句话,何报已经向厅外走去。
看到何报和他拉开了距离,韩忠紧走了几步,追了上去:“总教官,此次立功后,我是否真的能得到官职?”
何报停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说不定到时你的官职比我还要大,以后还要仰仗你提携了。”
韩忠心中狂喜:“不敢,不敢。”顿时心满意足的停了下来哼着小调向自己的宅院返回。
当了一个月的大元帅,韩忠早已不满足于以前一个小小的里正职务,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大元帅职务当真,只是若能在大唐中谋得一官半职,就远胜于这个大元帅了。
这些天来,韩忠已弄清了唐军巾的职务分类,何报在军中是七品,相当于知县,自己不需要比何报高,只要能当上个知县就可以了。
看到大元帅如此兴高彩烈,周围的义军也镇定了许多,他们当初听到官军已经进入了盐城也是忐忑不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盐城义军被官兵击败向淮安溃逃时,这种不安更是到了极点,如今主帅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没什么可以担心。
在韩忠布下任务的第二天,明军已经向淮安进发了,一路上的义军都闻风潜逃,收缩到了城中,各个村庄的人影更是逃得无影无踪,明军放心大胆的向前推进,顺利的到达了淮安城下。
此时淮安的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义军的身影,对城下的明军指指点点,城下明军旌旗飘扬,前面的旌旗上面都绣着一个斗大的史牢。派着整齐的队列,虽然只有数千官兵,却发出一股肃杀之气,官军的前锋来的都是精锐之士。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迁城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以产淮盐著名,从西汉开始,淮盐一直是朝庭的主要财源之一,在明一代,直到嘉靖年间,两淮盐税每年可得五百到六百万两银子,最高达到了八百万两银子,后面随着盐业败坏,私盐泛滥,两淮盐税越来越少,到了崇祯时期,盐税已下降到不足二百万两银子一年。
但这不是两淮不产盐,两淮的盐业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兴盛,只是大部分的收益都落到了壕强,盐商手中,造就了盐城大量的壕富之家。
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盐城既富,当然各种吃喝玩乐也兴盛不衰,奇花异树独树一帜。便仓枯枝牡丹花艳,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与琼花、并蒂莲一道被誉为江南三绝、花中奇葩。建湖五谷树,结五谷、预天灾,兆丰年,令人叫绝。
如此富裕的一个府县,按理弘光朝要征收五十万两税银并不困难,事实也是如此,盐城的五十万两税两最早交齐,只是地方官府太过贪得无厌,平时无事倘且要寻找名目搜刮,此次有了朝庭正当的名义,而且这里马上又要交给唐军,那还不大刮特刮,落入当地官府的银子恐怕数倍于五十万两。
淮安动乱的消息一传到盐城。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的盐民,渔民。佃户。一般地平民之家马上纷纷响应,攻城掠地,处死官吏,无所不为,等到扬州、泰州的明军到来时,盐城除了府城全都落到了叛军手中。
只是这些人起事只是凭着义愤。又没有统一地领导,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明军一来,连着剿灭了数股叛军,其余人马就纷纷逃散,有地藏匿起来,更多的人逃到了淮安,让明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认为三地的叛乱不过如此。很快就可以平定。
此时的淮安城,城门大开,城巾秩序井然,对于近在咫尺的明军仿佛毫无所觉,淮安府的府衙已成了义军首领地聚所,昔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不是被义军处死。就是已乘乱逃走,现在淮安作主的正是被弘光朝赎阂税弄得走投无路的普通民众。
数十个各地起事的头目乱糟糟的坐在府衙的大厅当中,大声的谈论即将到来的明军,而高坐于首位之人正是昔日韩家庄地里正韩忠。
现在韩忠的名号是奉天倡义。替天行道大元帅,从里正到大元帅。韩忠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听到厅中大部分头目的谈话不由皱起了眉头,他们说得更多的不是抵敌,而是逃跑。
这也难怪,这些头目,多数是由各村的里正推举起来,以前见到一个衙役也要低眉顺耳,这次迫不得已,竟然攻下了府城,还把知府和下面的各级官吏象切菜一样砍掉了脑袋,听到朝庭地大军到来,不逃跑更待何时,反正前面的道路已经打通,只要逃到唐军境内多半没事,何苦和朝庭作对,万一失败,脑袋掉了可不会再长出来。
韩忠的眼光偷偷的扫向自己右下手地总教官一眼,见他并没有翻,放下了心,拍了一下身边的桌子,大喊道:“不行,决不能逃跑,以后再有言逃跑者定斩不赦。”
众人吓了一大跳,他们不认为韩忠说地是大话,当初众人虽然自发驱逐收税的衙役和兵丁,也有胆大包天之徒偷偷击杀落单的官差,但谁也不敢打府城的主意,没想到韩忠到了唐军境内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数百名部下。
这数百人清一色的装备了强弓,大刀,比起淮安府的官兵装备更是强了几分,而且个个都武艺高强,其他义军和韩忠的数百人比起来就象是叫花子,韩忠一下子就夺得了所有义军的控制权,不服者都被韩忠的部下打到服为止。
众人虽然不明白韩忠为什么到了唐军境内一场就有了如此多的兵器和武功高强的部下,有些人隐约已猜到了几分,更是不敢对韩忠首领的职位提出反对意见。
有了韩忠的统一指挥,以前各自为战的数万义军全部集合了起来,一起向淮安府发起了攻击,用了一天时间,在义军眼中强大无比的淮安府就陷落了,韩忠不但将淮安的官员屠杀一空,淮安的许多壕强也没有逃脱,韩忠杀起人来可以说是不眨眼睛。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站了起来,向韩忠拱了拱手道:“大元帅,官军来势汹汹,他们人马不比我们少,我军初创,兵器,盔甲皆不如人,如何迎敌?”
韩忠认了出来,这个中年汉子正是刘老庄的里正刘老四,刘老四年轻时曾贩过私盐,贩私盐之人不但要和官斗,还有和同行斗,因此手下有一帮兄弟很是能打能杀。
韩忠没有回来之前,各股义军以刘老四的势力最大,被韩忠夺了首领之位,刘老四难免不服,只是他派出了最得力的三人,连败在韩忠所派之人手下,加上看到了韩忠部下精良的兵器,士兵眼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杀气,刘老四只得服软,韩忠给他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职务,也算对他很是重视,但这并不代表刘老四不会在恰当的时候给韩忠挑点刺。
韩忠没有反驳刘老四的话,反而点头:“刘将军说得有理,我军是不如官兵训练有述,人也不比他们更多,但是别忘了,我们有城池,只要我们在城中坚守不出。数万人难道还守不住一个城池么。”
刘老四哈哈一笑:“大元帅,守城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我们要守多久口一个月,二个月,还是一年,到时官兵把我们围死,大家都出不去,就是能守住。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
众人都点头,刘老四正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正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打过官军,才一心想要逃跑。
“半个月,我们只需守上半个月,明军必败!”韩忠回答的斩钉截铁。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猜测韩忠肯定得到了唐军的支持,不能这数百名部下从哪里突然之间冒出来,韩家庄地全体青壮都算上也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当初韩忠走时,后面还跟了数千人,召数百名部下不成问题,只是兵器从哪里来,他们手中的数百件兵器无一不是军式制备,就是有钱也无法买到。
有人猜测这数百人就是唐军地正规军。只是谁也没办法证实,韩忠也从来不肯承认,只是他越遮遮掩掩,众人反而越发认为自己地猜测正确。这样看来,韩忠的想法就等于是唐军的想法。大伙儿若是不遵从,逃到唐军的地盘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还是刘老四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元帅有把握半月之内官军会败,那大伙儿也无需顾虑,守上半个月就是。”
韩忠大叫了一声:“好,那么本帅就要分派任务了。”
众人都站了起来“谨遵元帅吩咐。”
韩忠对众人一一作好分派,要求各人只要守好自己负责的城墙段半月即可,而韩忠的直系手下五千人,却没有分派任务,而是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可能出现地险情。
众人得到韩忠的保证,一个个心里有了底,得到任务后就告辞而去,最后厅中只剩下了韩忠和义军的总教官。接理总教官也是大元帅的手下,韩忠却起身向总教官施了一礼才道:“何少校,你看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被韩忠称为何少校的正是何报,他当日被郑军追赶,走投无路之下,却是躲到了姚家班当家花旦姚倩倩的闺房中,才避过了郑军的搜捕。
姚倩倩走南趟北,虽是戏子,对天下的形势却是看得清楚,唐军早晚要一统全国,她这次冒险藏下一名唐军的军官,日后自然会有好处,靠着她倩倩地维护,郑军在撤出城之前也没有发现何报的踪迹。
郑军退走后,何报才重新归队,这次失陷青阳,何报和周全身为主将都有责任,不过,周全以为何报已经身死,他主动背了大半责任,周金由少校降为了校尉,何报归队后,他的职务却是没变,还是骁骑少校,只是多了一个处分,并剥夺了他的一级军功。
这次韩忠带着数千人进入唐军的地盘,刘芳亮马上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韩忠得已重新返回淮安,身后除了数十个韩家庄地人外,还多了数百名唐军的正规军,只是这些唐军都严禁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可以使用火器,表面上必须听从韩忠的指挥,实际地指挥权当然掌握在何报手里。
对于韩忠的询问,何报毫不客气回道:“大元帅,你应该称呼我为总教官。”
碰了一个不硬不软地钉子,韩忠毫无生气的意思,他知道自己的底细,若没有眼前的这位总教官帮忙,别说成为淮安府的大元帅,恐怕转眼就会死无全尸:“总教官,你认为本帅安派的如何?”
何报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韩忠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单凭他能够带着数千人连过明军把守的五座大桥,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能在短短一个月将本来一盘散沙的义军整合起来,也是不小的成就,虽然其中多有自己的帮忙,但韩忠毕竟是名义上的首领,没有一定的能耐也不能让这么多人服气。
何报把丢失青阳之事当成了自己的奇耻大辱,他身为主将,责任却大部分让周全背走,让他心中更是不安,可惜郑军已经全体投降,他就是想在郑军手中重新爬起来也不可能,何报只能把这一次的行动当成洗刷自己耻辱的机会。见韩忠处理的井井有条,心中也是欢快:“不错,大元帅的安排滴水不漏,淮安守上半个月绰绰有余。”
韩忠心中还是有点不安,他虽然斩钉截铁的告诉部下半个月内明军必败,却不知明军如何会败,他吐吐吞吞的道:“总教官。明军半月之内真真的会败吗”
何报扫了他一眼:“当然。”
韩忠压低了声音,兴奋的道:“莫非大军会直接出动?”
“这你就不要管了,我的任务就是协助你守好淮安半个月的城池。”说完这句话,何报已经向厅外走去。
看到何报和他拉开了距离,韩忠紧走了几步,追了上去:“总教官,此次立功后,我是否真的能得到官职?”
何报停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说不定到时你的官职比我还要大,以后还要仰仗你提携了。”
韩忠心中狂喜:“不敢,不敢。”顿时心满意足的停了下来哼着小调向自己的宅院返回。
当了一个月的大元帅,韩忠早已不满足于以前一个小小的里正职务,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大元帅职务当真,只是若能在大唐中谋得一官半职,就远胜于这个大元帅了。
这些天来,韩忠已弄清了唐军巾的职务分类,何报在军中是七品,相当于知县,自己不需要比何报高,只要能当上个知县就可以了。
看到大元帅如此兴高彩烈,周围的义军也镇定了许多,他们当初听到官军已经进入了盐城也是忐忑不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盐城义军被官兵击败向淮安溃逃时,这种不安更是到了极点,如今主帅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没什么可以担心。
在韩忠布下任务的第二天,明军已经向淮安进发了,一路上的义军都闻风潜逃,收缩到了城中,各个村庄的人影更是逃得无影无踪,明军放心大胆的向前推进,顺利的到达了淮安城下。
此时淮安的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义军的身影,对城下的明军指指点点,城下明军旌旗飘扬,前面的旌旗上面都绣着一个斗大的史牢。派着整齐的队列,虽然只有数千官兵,却发出一股肃杀之气,官军的前锋来的都是精锐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