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新创作主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正在倡导一个名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嘱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对文学概念疏于理解和记忆,对眼下五花八门的文学新概念更是不屑关注,因此,对“新创作主义”第一反应是以为无非是玩点噱头炒点人气而已吧。但阅读了相关的资料,特别在了解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后,觉得“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决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故意炒作,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新的时代,确已到了呼唤“新创作主义”的时候了。
早在2000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赤裸裸的真实的文字,就网络文学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想不到当时的一家之言在五年后的今天竟得以重温。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似乎佐证了当时的预言不无道理了:
“尽管打入网络的文字不会等同于投稿的文字,但网络给了每个人思考和说话的场所。我想,未来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没有谁的天赋会被忽视了。而且更多的见解能得以表现,文学的范围会得以扩大,到时候,文学的高深莫测的外衣终将被彻底地撕去。可以预言,文学日后的舞台将会转向网络。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方面是网络上好的作品被纷纷印制成了书籍,另一方面,则是传世名著纷纷做成了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冲击着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又眼红着网络文学,如此共生共存,大家看好的是:赤裸裸的网络文学正在散发着无穷的诱人的情感魅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网络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网民的成长也业已完成,诞生了诸如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诞生了木子美那样的博客,诞生了咄咄逼人的80后新创作群,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出版,都是从网络起步,在网络大潮中涌现的,另外,一批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的走红以及走进央视春晚,一批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后出位,以及他们赚得的白花花的银子,无数网络动漫作品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等等,这些无不表明: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和出位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即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开始向信息的提供者转换;在线创作已从最初的个人娱乐的表达,转变为目标相对明确的创作行为;互联网状态已从“无序信息时代”向“有序信息时代”迈进。红袖“新创作主义”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适时的,无疑是对当前网络创作的再审视、再促进、再提升。
“新创作主义”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站从形式上、本质上、经济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但概而言之,是否可以这样对它下一个定义:新创作主义,是各种网络创作形式的有机结合,以网络文学为主体,内容涉及音乐、书画、摄影、动漫、视频等艺术形式在内的全景式创作景观,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具有载体科技化、创作公共化、内容多元化、作品生活化、传播互动化、价值显性化的特征。
这里分别就“新创作主义”的几大特征作展开论述,以便对这一理念有一个完整和全方位的阐述。
——载体科技化。山东网友昨日王侯在她的科技发展与文学“变脸”一文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最贴切形象的说明。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如果从载体的角度来反观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惊奇地发现,文学的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燎原之势,竟与记载文字的工具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忽视文学变化过程中载体的功能。按照昨日王侯的说法,文学的第一次变脸,即由竹木简到纸质的转变,有赖于造纸术的出现;文学的第二次变脸,即由手抄到出版发行的转变,有赖于印刷术的出现;而当前,由纸质到网络的转变,则是文学的第三次变脸了,它所依赖的则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新时代,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口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文学艺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科学技术,成为文学步入新阶段最明显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创作公共化。网络的一大功劳是把当今的文学创作带进了一个全民写作阶段,它对传统文学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文学高高在上的神圣象牙塔,变得人人可为,这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不管传统文学曾经鄙视和正在鄙视着网络文学,但全民写作依然在蓬蓬勃勃地生长。一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中,99%出自不知名的写手。尽管里面精华与糟粕互见,鲜花与野草共生,但文学的神秘莫测已经消失殆尽。创作的公共化,体现着“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诚如诗经的部分来源于“风”创作的公共化,可最大限度地把来自民间的文学艺术挖掘得淋漓尽致。即如红袖为例,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累计投稿70万,日记20万,长篇小说5000余部,为文学的开发利用积淀了一座富矿。若在这里提炼挖掘文学的“金子”决不是信口开河。
——内容多元化。新创作主义是在文学之外,包括歌曲、书画、摄影、动画、音频、视频等艺术形式,通过网络技术的承载,诞生出可视、可听、可感的新颖创作样式,有声音的文学作品、有图片的文学作品、配动漫的网络歌曲、带文学的摄影作品,等等,这种边缘化的、另类感觉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艺术,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尤其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和生活节奏。然而,要实现艺术的这种多维多元,只有通过网络这一途径,新创作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创作者和阅读者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空间。然而这一点,传统的创作模式又是望尘莫及的。
——作品生活化。其实文学本身并不高深,八斗高才的曹植就说过,说在口里是议论,落笔书写成文章。抛开文学的那些框框和条条,网络作品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比起传统文学不知要胜出多少筹。作为生活之外的另一个生存空间,网络文学淡化了文化的功利,它那些匿名的id背后,人们很难猜测出真实的身份,所以在网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以往不敢说的说了,以往不敢骂的骂了,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文学大观园里的规矩显然被破除了。不管这种心态是否一律健康,但这种赤裸裸的坦荡是在现实中一辈子也找不到的。由此而萌发的生活化的作品,比起坐在书斋里挤出来的枯燥文学,不知道要生活灵动多少倍。虚幻的网络不仅成为现实生活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也成为传统文学的一股强大的生力军。一些网络写手,一不小心地成了作家,这不是天方夜谭。
——传播互动化。新创作主义的一些优势,是传统创作所无法替代的,互动即是其中的一大优势。我写我画,我唱我歌,孰优孰劣,自有无数双眼睛从网络的各个角度雪亮地给予评判,而传统文学不得不加上编辑的某些个人化的嗜好。所以在网络,真正的精品是不会寂寞的,网络的快捷与迅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促进了两者的直接交流。与此同时,传统文学先是个人写作,再是实体出版,而新写创作主义则在“个人写作”与“实体出版”之间,架了一道“网络欣赏”的桥梁,这道桥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无数的眼睛来评头口足,从而得知作品的份量,得知读者的口味。这一点,传统文学是无法做到的。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正是借助传播的互动性,成为有史以来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小说之一,在天涯网站达到16万次,然后又成功地流行于纸质媒体。目前隐藏于红袖文学网站里的作品,经得起“眼球”的作品,可谓俯拾皆是。
——价值显性化。新创作主义还主张把民间的无形财富和隐形财富向社会有形财富的直接转化。各种民间创作者如果不被发掘,其创作所蕴含的无形财富就将成为隐形财富,终将湮灭流失。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将目前处于自发、散乱状态的网络创作引向一个更理性发展的高度。或者可以说,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上,新创作主义较之传统创作,有过之而无不及。网络著作权法的颁布,已经让丑小鸭享受了白天鹅的同等待遇,新创作主义又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创作成果不畅不快的问题。目前,网络作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快捷化,已在网络歌曲、手机彩铃和部分网络作品的出版发行中显现出来,如果操作得法,不知能引导和开发多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网络作品正在占领着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阵地,网络作品的价值已经炙手可热。
综上所述“新创作主义”不单单是站所寻找的一条文学突围之路,它实际上是整个网络文学所要追寻的理想出路,是这个时代的强烈呼声。所以,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文学创作僵化模式的一次考问,是对网络时代精神产品的一次完美规划。这个理念,立足生活,立足大众,是独树一帜的,却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曾经领教过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等等文学新概念的冲击,但在新创作主义面前,它们竟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不伦不类。目前的文学状态当然是眼花缭乱的,而新创作主义的提出,无疑是最夺目的色彩。
当然,目前的网络产品毕竟还是泥沙俱下,网络生态并没有发展到理想的境界。新创作主义从提出概念到行之有效的实施,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红袖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严格的评价制度,有一套精美的个人主页,有一班敬业的编辑队伍,等等,但这也是红袖本身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从大环境上说,目前网络bbs的无序,博客的个人化表达,网站管理的随意,网民素质的良莠,黑客的随意侵袭,等等,都成为新创作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作为新创作对象来说,要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创作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而不被迅速湮没,更是必须把作品创作得更精更优,但作为网络主持者而言,更需要有一套让精品脱颖而出的机制。红袖添香六年来坚持纯文学的道路不动摇,这已属难能可贵,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提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之后,更必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红袖要做的事情,还是从我做起,从红袖业已形成的品牌效应做起。在具体的操作中,更要做到几个“坚持”:坚持雅俗共赏,建立一个金字塔形的创作者队伍;坚持虚实结合,做到电子书籍与实体出版齐头并进;坚持一专多能,在现有文学、歌词的基础上,开发更宽泛的文艺领域;坚持实事求是,以读者的评价为第一声音,以读者的服务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个时代,科技是全新的;这个时代,观念是全新的;这个时代,消费是全新的;这个时代,文化是全新的;那么,这个时代的创作,为什么不可以是全新呢?创作注定是全新的,这,就是信息时代的“新创作主义”让我们一起呼唤:
来吧,新创作主义!
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正在倡导一个名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嘱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对文学概念疏于理解和记忆,对眼下五花八门的文学新概念更是不屑关注,因此,对“新创作主义”第一反应是以为无非是玩点噱头炒点人气而已吧。但阅读了相关的资料,特别在了解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后,觉得“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决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故意炒作,而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新的时代,确已到了呼唤“新创作主义”的时候了。
早在2000年,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赤裸裸的真实的文字,就网络文学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想不到当时的一家之言在五年后的今天竟得以重温。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似乎佐证了当时的预言不无道理了:
“尽管打入网络的文字不会等同于投稿的文字,但网络给了每个人思考和说话的场所。我想,未来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没有谁的天赋会被忽视了。而且更多的见解能得以表现,文学的范围会得以扩大,到时候,文学的高深莫测的外衣终将被彻底地撕去。可以预言,文学日后的舞台将会转向网络。一个有力的证据是,一方面是网络上好的作品被纷纷印制成了书籍,另一方面,则是传世名著纷纷做成了电子图书。网络文学冲击着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又眼红着网络文学,如此共生共存,大家看好的是:赤裸裸的网络文学正在散发着无穷的诱人的情感魅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目前网络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网民的成长也业已完成,诞生了诸如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诞生了木子美那样的博客,诞生了咄咄逼人的80后新创作群,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出版,都是从网络起步,在网络大潮中涌现的,另外,一批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的走红以及走进央视春晚,一批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后出位,以及他们赚得的白花花的银子,无数网络动漫作品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等等,这些无不表明: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和出位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即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开始向信息的提供者转换;在线创作已从最初的个人娱乐的表达,转变为目标相对明确的创作行为;互联网状态已从“无序信息时代”向“有序信息时代”迈进。红袖“新创作主义”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和关键时刻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适时的,无疑是对当前网络创作的再审视、再促进、再提升。
“新创作主义”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站从形式上、本质上、经济角度上对此进行了阐述,但概而言之,是否可以这样对它下一个定义:新创作主义,是各种网络创作形式的有机结合,以网络文学为主体,内容涉及音乐、书画、摄影、动漫、视频等艺术形式在内的全景式创作景观,是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具有载体科技化、创作公共化、内容多元化、作品生活化、传播互动化、价值显性化的特征。
这里分别就“新创作主义”的几大特征作展开论述,以便对这一理念有一个完整和全方位的阐述。
——载体科技化。山东网友昨日王侯在她的科技发展与文学“变脸”一文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最贴切形象的说明。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如果从载体的角度来反观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惊奇地发现,文学的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燎原之势,竟与记载文字的工具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忽视文学变化过程中载体的功能。按照昨日王侯的说法,文学的第一次变脸,即由竹木简到纸质的转变,有赖于造纸术的出现;文学的第二次变脸,即由手抄到出版发行的转变,有赖于印刷术的出现;而当前,由纸质到网络的转变,则是文学的第三次变脸了,它所依赖的则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新时代,改变了作者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口味。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文学艺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科学技术,成为文学步入新阶段最明显的分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创作公共化。网络的一大功劳是把当今的文学创作带进了一个全民写作阶段,它对传统文学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文学高高在上的神圣象牙塔,变得人人可为,这对于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不管传统文学曾经鄙视和正在鄙视着网络文学,但全民写作依然在蓬蓬勃勃地生长。一个统计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中,99%出自不知名的写手。尽管里面精华与糟粕互见,鲜花与野草共生,但文学的神秘莫测已经消失殆尽。创作的公共化,体现着“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诚如诗经的部分来源于“风”创作的公共化,可最大限度地把来自民间的文学艺术挖掘得淋漓尽致。即如红袖为例,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累计投稿70万,日记20万,长篇小说5000余部,为文学的开发利用积淀了一座富矿。若在这里提炼挖掘文学的“金子”决不是信口开河。
——内容多元化。新创作主义是在文学之外,包括歌曲、书画、摄影、动画、音频、视频等艺术形式,通过网络技术的承载,诞生出可视、可听、可感的新颖创作样式,有声音的文学作品、有图片的文学作品、配动漫的网络歌曲、带文学的摄影作品,等等,这种边缘化的、另类感觉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艺术,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尤其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和生活节奏。然而,要实现艺术的这种多维多元,只有通过网络这一途径,新创作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创作者和阅读者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空间。然而这一点,传统的创作模式又是望尘莫及的。
——作品生活化。其实文学本身并不高深,八斗高才的曹植就说过,说在口里是议论,落笔书写成文章。抛开文学的那些框框和条条,网络作品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比起传统文学不知要胜出多少筹。作为生活之外的另一个生存空间,网络文学淡化了文化的功利,它那些匿名的id背后,人们很难猜测出真实的身份,所以在网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以往不敢说的说了,以往不敢骂的骂了,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文学大观园里的规矩显然被破除了。不管这种心态是否一律健康,但这种赤裸裸的坦荡是在现实中一辈子也找不到的。由此而萌发的生活化的作品,比起坐在书斋里挤出来的枯燥文学,不知道要生活灵动多少倍。虚幻的网络不仅成为现实生活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也成为传统文学的一股强大的生力军。一些网络写手,一不小心地成了作家,这不是天方夜谭。
——传播互动化。新创作主义的一些优势,是传统创作所无法替代的,互动即是其中的一大优势。我写我画,我唱我歌,孰优孰劣,自有无数双眼睛从网络的各个角度雪亮地给予评判,而传统文学不得不加上编辑的某些个人化的嗜好。所以在网络,真正的精品是不会寂寞的,网络的快捷与迅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促进了两者的直接交流。与此同时,传统文学先是个人写作,再是实体出版,而新写创作主义则在“个人写作”与“实体出版”之间,架了一道“网络欣赏”的桥梁,这道桥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无数的眼睛来评头口足,从而得知作品的份量,得知读者的口味。这一点,传统文学是无法做到的。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正是借助传播的互动性,成为有史以来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小说之一,在天涯网站达到16万次,然后又成功地流行于纸质媒体。目前隐藏于红袖文学网站里的作品,经得起“眼球”的作品,可谓俯拾皆是。
——价值显性化。新创作主义还主张把民间的无形财富和隐形财富向社会有形财富的直接转化。各种民间创作者如果不被发掘,其创作所蕴含的无形财富就将成为隐形财富,终将湮灭流失。新创作主义的提出,将目前处于自发、散乱状态的网络创作引向一个更理性发展的高度。或者可以说,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上,新创作主义较之传统创作,有过之而无不及。网络著作权法的颁布,已经让丑小鸭享受了白天鹅的同等待遇,新创作主义又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创作成果不畅不快的问题。目前,网络作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快捷化,已在网络歌曲、手机彩铃和部分网络作品的出版发行中显现出来,如果操作得法,不知能引导和开发多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网络作品正在占领着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阵地,网络作品的价值已经炙手可热。
综上所述“新创作主义”不单单是站所寻找的一条文学突围之路,它实际上是整个网络文学所要追寻的理想出路,是这个时代的强烈呼声。所以,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文学创作僵化模式的一次考问,是对网络时代精神产品的一次完美规划。这个理念,立足生活,立足大众,是独树一帜的,却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曾经领教过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等等文学新概念的冲击,但在新创作主义面前,它们竟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不伦不类。目前的文学状态当然是眼花缭乱的,而新创作主义的提出,无疑是最夺目的色彩。
当然,目前的网络产品毕竟还是泥沙俱下,网络生态并没有发展到理想的境界。新创作主义从提出概念到行之有效的实施,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红袖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严格的评价制度,有一套精美的个人主页,有一班敬业的编辑队伍,等等,但这也是红袖本身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从大环境上说,目前网络bbs的无序,博客的个人化表达,网站管理的随意,网民素质的良莠,黑客的随意侵袭,等等,都成为新创作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作为新创作对象来说,要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创作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而不被迅速湮没,更是必须把作品创作得更精更优,但作为网络主持者而言,更需要有一套让精品脱颖而出的机制。红袖添香六年来坚持纯文学的道路不动摇,这已属难能可贵,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提出新创作主义的理念之后,更必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红袖要做的事情,还是从我做起,从红袖业已形成的品牌效应做起。在具体的操作中,更要做到几个“坚持”:坚持雅俗共赏,建立一个金字塔形的创作者队伍;坚持虚实结合,做到电子书籍与实体出版齐头并进;坚持一专多能,在现有文学、歌词的基础上,开发更宽泛的文艺领域;坚持实事求是,以读者的评价为第一声音,以读者的服务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个时代,科技是全新的;这个时代,观念是全新的;这个时代,消费是全新的;这个时代,文化是全新的;那么,这个时代的创作,为什么不可以是全新呢?创作注定是全新的,这,就是信息时代的“新创作主义”让我们一起呼唤:
来吧,新创作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