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微笑的青春一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毕业以后就很想为自己的四年大学写些什么,看着网上各个“我的大学”的网络板,那个思维一直在心中跳跃,不明白在校的时候,忙里偷闲中,竟然还是可以写出不少所谓的文章,而如今回忆却如冻住的冰凌,流淌不出行云流水地文字来了。
也许是我还没有习惯直接用双手通过在键盘上指尖的跳跃去把自己心灵中的风景映射到那个四四方方、呆头呆脑的显示器上;
也许我想表达的太多太多,而敲出来的文字又不能遂心所欲的天马行空;
也许我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的热情,跨出校门后职场中的迷惘、失落让自己下意识的逃避那段永不再来的金色回忆;
也许干脆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让狭小拥挤的公交车把自己从城市的一端载到城市的另一端之后,有的只是现实生活的种种需要去做的琐事,而曾经想回忆记录的那么看似浪漫的春华秋实的青春,如脑海浮现的大漠中袅袅的孤烟徐徐散去,抓住的也只是拖着长长尾巴、淡淡的、缥缈的惆怅。
可是,那个曾经在校时诅咒过千百次的学校,那座对于她的善变天气恨得牙痒痒的城市,却无数次的出现在梦中,百转千回,不管怎么说,我需要记下我的那段年轻的岁月,因为她属于我,属于那个年代,属于那如花年华朵朵微笑的青春!
写在前面:关于我的大学-安徽大学
98那年我其实进入安大比较偶然,素来成绩不是非常优秀,高中的班级上自己的名次也总在5-15名之间晃悠,尽管那年高考自己估分不错,不过向来野心不大的我很是慎重的在一般本科类学校中选了又选,对于重点大学这一类,我只是遵循我们家乡小县城的填报志愿的传统,其实那个所谓的传统是填“安师大、安大”由于当时对于填志愿我有一个自己的原则,那就是打死也不报两个专业,一个是会计,从初中开始我的数学就不好,对于数字,本来迷糊性格的我有种天生的恐惧,我怕我要是当了会计,为了一个小数点,非得倾家荡产然后坐牢不可。另一个便是老师,尽管我很有些孩子缘,可一想起我要无限循环的迎来一批送走一批,然后我的青春、我的年华就这样毫无起伏的流逝,想想心里都发毛,坚决不选师范(不过,现在看看昔日同学在讲台上人模人样的讲课,一年放两个大长假还白拿钱,可是羡慕的直流口水啊)。因了这些原因,我很自然的把那个传统改成了“安大、安师大”应该说对于当时的这个报填印象不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报考到一个如意的一般本科,我现在还记得我当初报的是“中南民族学院”呵呵,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去看过这个学校到底什么样儿。
知道分数以后,老师对于我全班第二的成绩很是意外,问冲着分数发呆兼傻笑的我重点填的是什么?我缓慢的抬头看看老师,说:我忘了,我得回家看看我填志愿的草稿。老师然后便露出了比我还呆傻的表情,什么?你竟然连你自己填的什么重点大学都不得?!:) 就这样,毫无准备的,我被录取到了安徽大学。
当时在等待通知书的时候,说实话,我是真的希望我不被安大录取。而且还暗暗愤愤不平,安大怎么就成了重点分数线录取了呢,要知道在我们家乡,大家都只是知道安师大(后来想想可能也是因了临近芜湖的原因吧),这导致我直到大一寒假回家熟人问起在哪所学校的时候,我习惯的说安大,然后他们就会拍拍我的肩说:不错,不错,将来当个好老师啊。然后从此我就说学校的全称了。当时我是真的不想上什么所谓的重点大学了,甚至企盼着安大不要我,这样我就偷偷实现了借高考胜利大逃亡,长那么大,总想借了去外地上大学的名走上浪迹天涯的不归路。
可是,现在想想,我不后悔我在安大求学的这四年,因为她有她独特的文化底蕴、校园风景和学习氛围,而这正是我所喜欢的(btw:与学校领导管理无关)。说她独特,是因为她不象北大、清华,耀眼的光环下,是刀光剑影的学业厮杀。她有一点用功,有一点懒散,有一点浪漫,还有一点妖娆。她是一个很矛盾的大学,如在她的怀中求学的所有学子“爱在安大”是我初到安大听到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仿佛这已与浪漫无关,夹杂着很多滥情的色彩。可是在我看来,没有情人如织的校园永远给不了人们恋爱般的温暖和感动。她如一件随意套在身上的休闲服,舒适、合体却又不容许如穿上运动服那样没有分寸的狂跳。她区别于穿在身上前卫、时尚却混乱、浮浅的末流学校,也不羡慕所谓的一流学校总像粘满名利气味的笔挺洋装庄重、严谨却呆板、傲慢。也许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片面观点,可是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讲这种松紧有度的氛围很适合我,没有周围同学各个都是智力精英的高压力,也没有人人都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沉沦。
毕业以后就很想为自己的四年大学写些什么,看着网上各个“我的大学”的网络板,那个思维一直在心中跳跃,不明白在校的时候,忙里偷闲中,竟然还是可以写出不少所谓的文章,而如今回忆却如冻住的冰凌,流淌不出行云流水地文字来了。
也许是我还没有习惯直接用双手通过在键盘上指尖的跳跃去把自己心灵中的风景映射到那个四四方方、呆头呆脑的显示器上;
也许我想表达的太多太多,而敲出来的文字又不能遂心所欲的天马行空;
也许我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的热情,跨出校门后职场中的迷惘、失落让自己下意识的逃避那段永不再来的金色回忆;
也许干脆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让狭小拥挤的公交车把自己从城市的一端载到城市的另一端之后,有的只是现实生活的种种需要去做的琐事,而曾经想回忆记录的那么看似浪漫的春华秋实的青春,如脑海浮现的大漠中袅袅的孤烟徐徐散去,抓住的也只是拖着长长尾巴、淡淡的、缥缈的惆怅。
可是,那个曾经在校时诅咒过千百次的学校,那座对于她的善变天气恨得牙痒痒的城市,却无数次的出现在梦中,百转千回,不管怎么说,我需要记下我的那段年轻的岁月,因为她属于我,属于那个年代,属于那如花年华朵朵微笑的青春!
写在前面:关于我的大学-安徽大学
98那年我其实进入安大比较偶然,素来成绩不是非常优秀,高中的班级上自己的名次也总在5-15名之间晃悠,尽管那年高考自己估分不错,不过向来野心不大的我很是慎重的在一般本科类学校中选了又选,对于重点大学这一类,我只是遵循我们家乡小县城的填报志愿的传统,其实那个所谓的传统是填“安师大、安大”由于当时对于填志愿我有一个自己的原则,那就是打死也不报两个专业,一个是会计,从初中开始我的数学就不好,对于数字,本来迷糊性格的我有种天生的恐惧,我怕我要是当了会计,为了一个小数点,非得倾家荡产然后坐牢不可。另一个便是老师,尽管我很有些孩子缘,可一想起我要无限循环的迎来一批送走一批,然后我的青春、我的年华就这样毫无起伏的流逝,想想心里都发毛,坚决不选师范(不过,现在看看昔日同学在讲台上人模人样的讲课,一年放两个大长假还白拿钱,可是羡慕的直流口水啊)。因了这些原因,我很自然的把那个传统改成了“安大、安师大”应该说对于当时的这个报填印象不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报考到一个如意的一般本科,我现在还记得我当初报的是“中南民族学院”呵呵,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去看过这个学校到底什么样儿。
知道分数以后,老师对于我全班第二的成绩很是意外,问冲着分数发呆兼傻笑的我重点填的是什么?我缓慢的抬头看看老师,说:我忘了,我得回家看看我填志愿的草稿。老师然后便露出了比我还呆傻的表情,什么?你竟然连你自己填的什么重点大学都不得?!:) 就这样,毫无准备的,我被录取到了安徽大学。
当时在等待通知书的时候,说实话,我是真的希望我不被安大录取。而且还暗暗愤愤不平,安大怎么就成了重点分数线录取了呢,要知道在我们家乡,大家都只是知道安师大(后来想想可能也是因了临近芜湖的原因吧),这导致我直到大一寒假回家熟人问起在哪所学校的时候,我习惯的说安大,然后他们就会拍拍我的肩说:不错,不错,将来当个好老师啊。然后从此我就说学校的全称了。当时我是真的不想上什么所谓的重点大学了,甚至企盼着安大不要我,这样我就偷偷实现了借高考胜利大逃亡,长那么大,总想借了去外地上大学的名走上浪迹天涯的不归路。
可是,现在想想,我不后悔我在安大求学的这四年,因为她有她独特的文化底蕴、校园风景和学习氛围,而这正是我所喜欢的(btw:与学校领导管理无关)。说她独特,是因为她不象北大、清华,耀眼的光环下,是刀光剑影的学业厮杀。她有一点用功,有一点懒散,有一点浪漫,还有一点妖娆。她是一个很矛盾的大学,如在她的怀中求学的所有学子“爱在安大”是我初到安大听到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仿佛这已与浪漫无关,夹杂着很多滥情的色彩。可是在我看来,没有情人如织的校园永远给不了人们恋爱般的温暖和感动。她如一件随意套在身上的休闲服,舒适、合体却又不容许如穿上运动服那样没有分寸的狂跳。她区别于穿在身上前卫、时尚却混乱、浮浅的末流学校,也不羡慕所谓的一流学校总像粘满名利气味的笔挺洋装庄重、严谨却呆板、傲慢。也许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片面观点,可是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讲这种松紧有度的氛围很适合我,没有周围同学各个都是智力精英的高压力,也没有人人都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