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亲的遗愿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日东升,金色的光芒照耀大地,一缕紫气闪现,远处森林里树上的鸟儿欢快的鸣叫,一小片茂密的松林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斜照而下,淡淡的薄雾就要被驱散了。一个看上去憔悴的少年坐在一座新坟前说着什么,他就是韩涛,此时的他双眼悲伤中透着坚毅。
因为在省城耽误了时间,所以韩涛在县城下车时天已经就快黑了,最后韩涛在村长刘叔的带领下,摸黑走了将近半个晚上山路,最后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韩涛恨自己,心中充满了悔恨,所以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最初那几天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父亲留给韩涛留下两样东西,一样是足有上百页的书信,说是书信,也算是遗书吧!在信中韩涛的父亲和韩涛说了很多很多,最后韩涛更是坚定了放弃回到香港和去国外的决定,立誓要走完父亲没有完成的路,他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入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为父亲完成他最后的遗愿。
父亲留下的第二样东西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长得很可爱,据村长说,这个小姑娘是一个返城女知青留下的,那个知青算是父亲的半个学生。
“汪汪汪——”几声雄浑的狗叫声将韩涛惊醒,眼前出现一条小牛犊一般高大的中华园林犬(就是纯种土狗),这个一身黄毛的大块头并没有扑上来,而是把那条卷起来酷似菊花般的尾巴,摇的就如拨浪鼓一般。
站在韩涛身后的小姑娘刚才还抽抽搭搭的哭鼻子,此时却欢呼一声扑上去:“大黄——”一边说,一边伸出两个小巴掌揪住大黄狗的耳朵,使劲来回揉搓。
大黄狗看来也是很熟悉小姑娘,不但没有翻脸,反倒使劲摇晃尾巴,还伸出半尺多长的大舌头,在小姑娘脸上舔了两下。
紧接着,一个头上带着草帽,上身穿着发黄的白背心,胸前印着光芒四射的红太阳;下身一条黄布裤子,脚上一双黄胶鞋,没穿袜子;肩膀上扛着一把锄头的中年大叔也走了过来。
“小涛,叔就知道你又带着小丫头来看韩老师了,人死不能复生,别想那么多,走,和叔回家吃饭去。”来人张口说话,声音有点粗,也有点土,但透着浓浓的关爱之意。
韩涛看着这个大概四五十岁年纪,皮肤黑里透红,额头和眼角的皱纹就像年轮一样的大叔,嘿嘿一笑道:“刘叔您咋来了,放心我没事,就是想和老爸唠会,让您担心了。”
“咱爷俩还客气啥,韩老师是个好人,就是…..”说到这里中年人顿了一下,接着再次开口道:“对了小涛,听你三叔说你不想走了?你真要留在咱这个穷山沟!”
韩涛使劲点了点头,随后回道:“恩,不走了,就留在咱清河屯扎根了。”
“留在咱清河屯!”来人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大青山,然后就蹲在地上,从腰里拿下一杆小眼袋,打开布口袋,将烟袋锅伸到里面。取出来的时候,里面已经是满满一锅旱烟。
用大拇指将碎烟叶压实,然后取出一包火柴,把烟袋锅点着,使劲吧嗒两口,几股青烟冒出。之后抬头看着和大黄狗撕疯在一起的小姑娘,中年大叔脸上露出憨憨的笑意接着说道:“真不回那个什么香港和美国了?这穷地方有啥能留住你这大学生。”
韩涛也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大山,随后低声说:“真不走了,我要把老爸没走完的路,替他走下去。在说了,咱清河屯可不穷,在我看来,赞清河屯遍地都是财富,先不说山里的几十种药材,就是这漫山遍野的野菜就是一大笔宝藏啊!这在大城市和国外都是不可多得的山珍,所以我决定不走了,就带着留在清河屯照顾仪彤,而且我还要带着大家建学校,更要用我的知识带着大家致富。”
大叔一脸笑容的点点头,又使劲吧嗒两口烟,朦胧的青烟将他的面孔也变得有些朦胧:“你和你爹一样犟,返乡刚开始那会我就叫他找关系回城里,他非说要留下建学校,还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最后…哎!还有就是仪彤这闺女了,也真够可怜的,他爹也是下乡知青,当年挺不住压力失踪了,听说他家里不简单呢,现在他妈妈又…哎,造孽啊!不说了,还好特殊时期结束了。”
大叔抽完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磕几下:“既然你不想走,那就先住下看看,如果过段时间你想回去了,叔也不拦着。如果你还是想留下,到时咱们在安排。”
“恩,谢谢叔!”韩涛一听,紧忙笑着答应着。
“丫头,别玩了,咱们回家吃饭。”中年大叔一声招呼,小姑娘立刻向着韩涛这边跑过来,后面还跟着摇头晃脑的大黄狗。
走了几里路,清河屯屯再次展现在韩涛的眼前。一座座稀稀落落的房屋依照山势而建,散乱中透出自然。房屋都是草顶泥墙,掩映在树木之中,村口一条小河潺潺,上面架着一座石桥桥,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此时桥头围着几个野小子,除了一个稍大点的脑袋上戴了一个绿军帽之外,都是一丝不挂,一个个跟黑泥鳅似的,而且还不时爆出几声大叫,看样子又在比谁的水射的远。
看着这些野小子,小仪彤刮着鼻子,开始臊他们“丢丢丢”。韩涛看着他们会心的一笑,此时野小子们抬头一看,都傻在那里,这姑奶奶怎么回来了。
“疯丫头回来了,快跑啊!”绿军帽忽然大叫一声,然后作鸟兽散。
韩涛这个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要留在清河屯的消息一大早就已经传遍整个屯子,所以吃过早饭的村民们很快就陆续聚过去瞧热闹,而且妇女比较多。
此刻,韩涛正坐在刘叔家的土炕上,炕上铺着竹编炕席,早上刚刚烧过火,所以屁股下面很有些温度。棚和墙都糊着报纸,炕梢是两个红漆小柜,上面苫着被垛;地上也没啥家具,只有一只笨重的大柜,面上镶着四副瓷质的山水画。
在柜盖正中,摆放着一个白色的毛主席瓷像,老人家正在挥手,人民正在前进。门框上面挂着一个木头匣子,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广播”。
“他大婶子来了,我们家小涛可是说他不走了,回头你可别忘了给介绍个好姑娘,咱们小涛可是香港回来的,还是大学生。”要不说东北人热心肠呢,这不,刘婶见南北二屯有名的媒婆来串门子了,就热心的给韩涛张罗起对象。
“大嫂子,你就别磕碜我了,人家小涛要找也是找个市里的啊!再说人家……….”
韩涛无奈的一笑,抬头打量了一眼进屋的大婶,这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捯饬得干净利落,脚上穿着一双花布鞋,嘴里叼着个一尺多长的大眼袋,还带个红手套,比较打眼,要说这位可不简单,他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媒婆。而且此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大洋炮,只要有什么事被她知道了,也就代表着整个屯子都知道了,甚至包括十里八村也都知道了。
“开饭了,他婶啊,你也一起吃点!”正在此时,屋里传出村长刘叔的吆喝,而小仪彤也从屋子外抱着一只狗崽乐颠颠往屋跑。
很快饭菜就端上来,两个大盆一个盘子,外加一碗鸡蛋酱,一个大盆里是黄澄澄的苞米面干粮,看着极有食欲,另一个盆里是土豆丝汤,上面飘着三五滴油珠,盘子里是大葱和洗好的婆婆丁。
因为来村里已经有些天了,再加上刘叔从来没有当他是外人,所以韩涛也不客气,拿起一个金灿灿,暄呼呼,一面平,一面圆的苞米面大饼子就咬了一口,只见米香满口,就是稍稍有点糙,但是平的那面被烙出深红色的糊噶吃,咬着很有嚼头,韩涛吃的连连点头:“婶子贴的大饼子就是好吃,比面包还香。”
“还是我们小涛会说话,不像死老头子,总是挑刺。”说完,刘婶笑着给他们盛汤,碗都是大碗,碗口跟韩涛的脸差不多,汤少菜多,韩涛夹了一筷头子土豆丝放进嘴,又面又香,在用葱叶卷着水灵灵的婆婆丁沾一口鸡蛋酱,那叫一个香啊!(其实写到这里,我都快忍不住了,那时候的饭菜虽然简单,但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流口水,那时候的东西,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没有一点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最后韩涛吃了三个大饼子,喝了两碗汤,这才撂筷,妇女们拾掇碗筷,村长刘叔也抄起了烟袋:“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而且听说你们在那边都是吃面包喝牛奶,没想到,这么多天你还真能吃得下去咱的饭菜,就冲这点,叔高兴啊,没有忘本。”
韩涛呵呵一笑,然后取出带来的港烟良友,给地上的妇女撒了一圈,他刚才已经看到,有一大半妇女也都叼着大烟袋。
“带嘴的,这可是稀罕玩意,给俺家那口子留着。”大洋炮把烟卷别在耳朵上,其他妇女也都舍不得抽。
韩涛靠在墙上,和刘叔还有大家唠起了家常,期间大家都七嘴八舌的问他留下的事,而韩涛也很坚决的告诉大家真的不走了,就在清河屯扎根。虽然他是大学生,但是父亲把一生都留在了这里,所以他的根也就在这里,而且自己学的也是农业,再加上这些天相处下来,韩涛也爱上了这个民风淳朴的山村,这是自己在香港,在国外都感受不到的,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吸引着自己。
唠到最后,村长刘叔一拍大腿道:“好,叔也不拦你了,那就先住上一段时间再说,啥时想走就啥时候走,正好边上那间院子,也就是韩老师原先住的那个院子现在空着,这也算子承父业了,今天先简单收拾一下,等明天再叫上车老板子,也就是你姜叔,上山打点苫房草换换新屋顶,在住上个几年没问题。”
红日东升,金色的光芒照耀大地,一缕紫气闪现,远处森林里树上的鸟儿欢快的鸣叫,一小片茂密的松林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斜照而下,淡淡的薄雾就要被驱散了。一个看上去憔悴的少年坐在一座新坟前说着什么,他就是韩涛,此时的他双眼悲伤中透着坚毅。
因为在省城耽误了时间,所以韩涛在县城下车时天已经就快黑了,最后韩涛在村长刘叔的带领下,摸黑走了将近半个晚上山路,最后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韩涛恨自己,心中充满了悔恨,所以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最初那几天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父亲留给韩涛留下两样东西,一样是足有上百页的书信,说是书信,也算是遗书吧!在信中韩涛的父亲和韩涛说了很多很多,最后韩涛更是坚定了放弃回到香港和去国外的决定,立誓要走完父亲没有完成的路,他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入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为父亲完成他最后的遗愿。
父亲留下的第二样东西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长得很可爱,据村长说,这个小姑娘是一个返城女知青留下的,那个知青算是父亲的半个学生。
“汪汪汪——”几声雄浑的狗叫声将韩涛惊醒,眼前出现一条小牛犊一般高大的中华园林犬(就是纯种土狗),这个一身黄毛的大块头并没有扑上来,而是把那条卷起来酷似菊花般的尾巴,摇的就如拨浪鼓一般。
站在韩涛身后的小姑娘刚才还抽抽搭搭的哭鼻子,此时却欢呼一声扑上去:“大黄——”一边说,一边伸出两个小巴掌揪住大黄狗的耳朵,使劲来回揉搓。
大黄狗看来也是很熟悉小姑娘,不但没有翻脸,反倒使劲摇晃尾巴,还伸出半尺多长的大舌头,在小姑娘脸上舔了两下。
紧接着,一个头上带着草帽,上身穿着发黄的白背心,胸前印着光芒四射的红太阳;下身一条黄布裤子,脚上一双黄胶鞋,没穿袜子;肩膀上扛着一把锄头的中年大叔也走了过来。
“小涛,叔就知道你又带着小丫头来看韩老师了,人死不能复生,别想那么多,走,和叔回家吃饭去。”来人张口说话,声音有点粗,也有点土,但透着浓浓的关爱之意。
韩涛看着这个大概四五十岁年纪,皮肤黑里透红,额头和眼角的皱纹就像年轮一样的大叔,嘿嘿一笑道:“刘叔您咋来了,放心我没事,就是想和老爸唠会,让您担心了。”
“咱爷俩还客气啥,韩老师是个好人,就是…..”说到这里中年人顿了一下,接着再次开口道:“对了小涛,听你三叔说你不想走了?你真要留在咱这个穷山沟!”
韩涛使劲点了点头,随后回道:“恩,不走了,就留在咱清河屯扎根了。”
“留在咱清河屯!”来人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大青山,然后就蹲在地上,从腰里拿下一杆小眼袋,打开布口袋,将烟袋锅伸到里面。取出来的时候,里面已经是满满一锅旱烟。
用大拇指将碎烟叶压实,然后取出一包火柴,把烟袋锅点着,使劲吧嗒两口,几股青烟冒出。之后抬头看着和大黄狗撕疯在一起的小姑娘,中年大叔脸上露出憨憨的笑意接着说道:“真不回那个什么香港和美国了?这穷地方有啥能留住你这大学生。”
韩涛也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大山,随后低声说:“真不走了,我要把老爸没走完的路,替他走下去。在说了,咱清河屯可不穷,在我看来,赞清河屯遍地都是财富,先不说山里的几十种药材,就是这漫山遍野的野菜就是一大笔宝藏啊!这在大城市和国外都是不可多得的山珍,所以我决定不走了,就带着留在清河屯照顾仪彤,而且我还要带着大家建学校,更要用我的知识带着大家致富。”
大叔一脸笑容的点点头,又使劲吧嗒两口烟,朦胧的青烟将他的面孔也变得有些朦胧:“你和你爹一样犟,返乡刚开始那会我就叫他找关系回城里,他非说要留下建学校,还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最后…哎!还有就是仪彤这闺女了,也真够可怜的,他爹也是下乡知青,当年挺不住压力失踪了,听说他家里不简单呢,现在他妈妈又…哎,造孽啊!不说了,还好特殊时期结束了。”
大叔抽完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磕几下:“既然你不想走,那就先住下看看,如果过段时间你想回去了,叔也不拦着。如果你还是想留下,到时咱们在安排。”
“恩,谢谢叔!”韩涛一听,紧忙笑着答应着。
“丫头,别玩了,咱们回家吃饭。”中年大叔一声招呼,小姑娘立刻向着韩涛这边跑过来,后面还跟着摇头晃脑的大黄狗。
走了几里路,清河屯屯再次展现在韩涛的眼前。一座座稀稀落落的房屋依照山势而建,散乱中透出自然。房屋都是草顶泥墙,掩映在树木之中,村口一条小河潺潺,上面架着一座石桥桥,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此时桥头围着几个野小子,除了一个稍大点的脑袋上戴了一个绿军帽之外,都是一丝不挂,一个个跟黑泥鳅似的,而且还不时爆出几声大叫,看样子又在比谁的水射的远。
看着这些野小子,小仪彤刮着鼻子,开始臊他们“丢丢丢”。韩涛看着他们会心的一笑,此时野小子们抬头一看,都傻在那里,这姑奶奶怎么回来了。
“疯丫头回来了,快跑啊!”绿军帽忽然大叫一声,然后作鸟兽散。
韩涛这个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要留在清河屯的消息一大早就已经传遍整个屯子,所以吃过早饭的村民们很快就陆续聚过去瞧热闹,而且妇女比较多。
此刻,韩涛正坐在刘叔家的土炕上,炕上铺着竹编炕席,早上刚刚烧过火,所以屁股下面很有些温度。棚和墙都糊着报纸,炕梢是两个红漆小柜,上面苫着被垛;地上也没啥家具,只有一只笨重的大柜,面上镶着四副瓷质的山水画。
在柜盖正中,摆放着一个白色的毛主席瓷像,老人家正在挥手,人民正在前进。门框上面挂着一个木头匣子,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广播”。
“他大婶子来了,我们家小涛可是说他不走了,回头你可别忘了给介绍个好姑娘,咱们小涛可是香港回来的,还是大学生。”要不说东北人热心肠呢,这不,刘婶见南北二屯有名的媒婆来串门子了,就热心的给韩涛张罗起对象。
“大嫂子,你就别磕碜我了,人家小涛要找也是找个市里的啊!再说人家……….”
韩涛无奈的一笑,抬头打量了一眼进屋的大婶,这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捯饬得干净利落,脚上穿着一双花布鞋,嘴里叼着个一尺多长的大眼袋,还带个红手套,比较打眼,要说这位可不简单,他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媒婆。而且此人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大洋炮,只要有什么事被她知道了,也就代表着整个屯子都知道了,甚至包括十里八村也都知道了。
“开饭了,他婶啊,你也一起吃点!”正在此时,屋里传出村长刘叔的吆喝,而小仪彤也从屋子外抱着一只狗崽乐颠颠往屋跑。
很快饭菜就端上来,两个大盆一个盘子,外加一碗鸡蛋酱,一个大盆里是黄澄澄的苞米面干粮,看着极有食欲,另一个盆里是土豆丝汤,上面飘着三五滴油珠,盘子里是大葱和洗好的婆婆丁。
因为来村里已经有些天了,再加上刘叔从来没有当他是外人,所以韩涛也不客气,拿起一个金灿灿,暄呼呼,一面平,一面圆的苞米面大饼子就咬了一口,只见米香满口,就是稍稍有点糙,但是平的那面被烙出深红色的糊噶吃,咬着很有嚼头,韩涛吃的连连点头:“婶子贴的大饼子就是好吃,比面包还香。”
“还是我们小涛会说话,不像死老头子,总是挑刺。”说完,刘婶笑着给他们盛汤,碗都是大碗,碗口跟韩涛的脸差不多,汤少菜多,韩涛夹了一筷头子土豆丝放进嘴,又面又香,在用葱叶卷着水灵灵的婆婆丁沾一口鸡蛋酱,那叫一个香啊!(其实写到这里,我都快忍不住了,那时候的饭菜虽然简单,但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流口水,那时候的东西,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没有一点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最后韩涛吃了三个大饼子,喝了两碗汤,这才撂筷,妇女们拾掇碗筷,村长刘叔也抄起了烟袋:“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而且听说你们在那边都是吃面包喝牛奶,没想到,这么多天你还真能吃得下去咱的饭菜,就冲这点,叔高兴啊,没有忘本。”
韩涛呵呵一笑,然后取出带来的港烟良友,给地上的妇女撒了一圈,他刚才已经看到,有一大半妇女也都叼着大烟袋。
“带嘴的,这可是稀罕玩意,给俺家那口子留着。”大洋炮把烟卷别在耳朵上,其他妇女也都舍不得抽。
韩涛靠在墙上,和刘叔还有大家唠起了家常,期间大家都七嘴八舌的问他留下的事,而韩涛也很坚决的告诉大家真的不走了,就在清河屯扎根。虽然他是大学生,但是父亲把一生都留在了这里,所以他的根也就在这里,而且自己学的也是农业,再加上这些天相处下来,韩涛也爱上了这个民风淳朴的山村,这是自己在香港,在国外都感受不到的,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吸引着自己。
唠到最后,村长刘叔一拍大腿道:“好,叔也不拦你了,那就先住上一段时间再说,啥时想走就啥时候走,正好边上那间院子,也就是韩老师原先住的那个院子现在空着,这也算子承父业了,今天先简单收拾一下,等明天再叫上车老板子,也就是你姜叔,上山打点苫房草换换新屋顶,在住上个几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