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添牲修屋(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1-添牲修屋(下)
沈伯谦要把沈家老宅拿出来开私塾!这个消息一出来,村里可算是炸了锅了。
这沈家不管是买牛、买山,还是买地盖新房,他们都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但私塾可就不一样了,自家孩子要能读书,那以后就能有出息了呀?
没看沈伯谦,小小年纪,银钱大把,还不是因为中了秀才,连县城的大财主都看重他呢!
一时间,大家也顾不上其他了,把杨大爷团团围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沈家打算在哪儿盖新房啊?
他家后面那座山少说也有六七百亩的地皮,沈家能说买就买,不是唬人的吧?
这沈家修房盖屋啥时候开工,要请人不?请人多少钱一天那?管饭不?伙食咋样?
还要修坟,还要立碑啊!咱村也就族长、里正死了才立块碑,这沈家媳妇真是好命啊。
这哪一样不要花钱啊,沈家哪儿来的那么多钱,沈家咋发的财呀?
都是乡里乡亲的,可别瞒着,有钱大家赚嘛!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私塾啥时候开?都谁能来上啊?我家大栓能来不,我家二柱能来不?
这一年得多少束修啊,谁坐馆啊?
杨大爷笑眯眯的一一应对,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一个字都不提,问好宅基地的事情,赶快回家了。
但李家坪却不平静起来。
你知道吗,沈家买了头牛?就这事儿?这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买牛早就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人家沈秀才还要修沈家老宅,买地盖新房,还要买山,还要把自家老宅拿出来办私塾呢!
消息一传开,别说普通的李家坪村民,就是里正和几位李家族老也坐不住了,当晚齐聚沈家。
沈伯谦倒没把这事儿看的多大,也就跟以前做义工到贫困山区扫盲差不多。
不同之处是,这里环境条件其实还稍微好点儿,只不过要长期进行。
好的方面是,本村的人,也就是李家一族本身就很想做这件事。
不过,这是个正经事儿,应该做。
李家几个掌权人一到,沈伯谦也没废话,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他打算盖新房,盖好后就把沈家老宅贡献出来做私塾,算是沈家为李家坪尽一份力。
老宅除了厨房之外,还有六个房间,李家坪的孩子们来上课,足够了,以后有需要还能分班。
至于桌椅板凳,笔墨纸砚之类的,他就不负责了。
李家三老和里正李思才都点头说好,李思才更是拍着胸脯保证,桌椅板凳这些就包给他了。
至于笔墨纸砚,当然是学生们自家花钱。
不过李长河还是不太放心,喝了一口茶,笑着不经意的问道:“这私塾开了,谁来坐馆呢?”
沈伯谦也是笑道应道:“我这三年守孝在家,若是长河爷你们不怕我年轻不经事,我是愿意来坐馆的,还有正孝大哥,他也能帮吧。”
李长河一听大喜,一拍大腿道:“正孝那儿不用担心,都听你的,只要有你这个四里八乡出名的小秀才公坐馆,我们就放心了。”
这事儿一定下来,沈家修房子、盖房子的事儿可就不止杨大爷着急了。
李家坪的人可比他们急的多了。
沈家这老房子修好可是要拿出来开私塾馆子的,大家都去帮忙啊!
至于沈伯谦说想买他们家后面那座小山头,里正李思才也当即表态。
这事儿就交给他了,不过,这买山算是大事儿,还要到县里头备案,恐怕要一阵子才能办好。而且这山头虽不大,但粗量下来少说也有六七百亩的地皮,可是要不少银子。
沈伯谦当然还是表示银钱不是问题,有什么需要的请里正尽管开口。
既然有钱,那事情就好办了,李家几位心满意足的起身告辞。
回到家,大爷李长河坐了半天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这还不到十五啊,咱们几个黄土埋到半截脖子的人,谁能说买山就买的.....”
“大爷,等私塾办起来,咱们也要供出几个支撑门户的李家子弟。”李思才坚定的说道。
第二天,沈家要招人修坟、修房、盖房的消息正式传出去。
杨大爷顿时成了附近几个村子的香饽饽。
原因当然是:沈家雇个人、请个短工什么的,都是他一手操办
一时之间,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找上门来。
陈家老爷子开春身子渐渐好了,听说这事儿,放心不下,也带着老太太赶过来说要帮忙。
沈伯谦本来担心他跟杨大爷会不会有什么冲突,处了两天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陈老爷子虽然不识字,也没太多见识,但人却难得的清醒。
他老人家一来,看杨大爷各项花销都是记好帐,每晚拿给沈伯谦过目,立刻就放心了。
他看看杨大爷,再想想自己,别说记账了,自从摔了一次,记性都差了好多,还是别给外孙子添乱了。
再说了,谦儿不是也说了吗,他如今可是老太爷,哪有亲自去忙的道理,有活儿当然找别人去干呐。
唯一一点儿不满意的就是,这钱花的有点多!
看着孙子画的新房子,听着他说,这屋里全铺青砖也就罢了,怎么院子里也要铺?
还要青石板铺地?还有那个什么什么廊,就是想下雨天走路方便点儿,就要花这么多钱?
但宝贝外孙也说了,这才是读书人家的做派嘛。
老爷子当然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人家的做派,但外孙子说的总归不会错的。
虽然心疼钱,但外孙子的面子更重要,况且这也给他老陈家长脸不是?
沈伯谦安抚好陈老爷子,不禁捏了把冷汗。
自己这运气着实不错,陈家二老为人真是没话说。
李家坪也有不少的上年纪的老人家,来这里之后的这段时间各种奇葩事他也听了、见了不少。
爱贪小便宜的、偏心眼儿的、喜欢骂街的、护短无度的、胡搅蛮缠的、随时随地撒泼打滚儿的......
那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每当这个时候,沈伯谦都要庆幸,幸亏自己没碰上这样的长辈。
陈老爷子除了略有些护短小气,算是很不错的了。
姥姥更是简单,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比起村里那几位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骂街的老大娘,那真是——相当好。
而最妙的是:二老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就拿这次修房盖房的事儿来说,沈伯谦一说他们二老什么都不用管,又请他们听了两次杨大爷的报账。
然后说,这阵子忙怕是照顾不周,请他们二老先回陈家坳歇着,等忙完收拾干净了,再接他们过来住。
二老就被他哄得眉开眼笑,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相比之下,杨大爷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光是雇人的事儿,他就没少被人说三道四。
这个时候,春耕结束,正当农闲,谁家不想找点儿零活,赚点儿钱贴补家用,往年这个时候村里的劳力不少都去镇上或县上找活干。
但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无论是去镇上,还是去县里,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拼着辛苦赚钱,要是再遇上点儿什么事儿,指不定就白跑一趟了。
在沈家干活就不同了,辛苦当然也辛苦,但起码人家能管一顿热饭,而且就在家门口,家里人也放心不是。
再说了,沈家不但管饭,工钱也不少,一天少说有三十文呢,谁不想来。
村里人想的很简单,这都是一个村的,沈家要请人肯定先请我们呐。
实际上却不是,杨大爷一直在从外面找人。
因为沈伯谦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高,为了让出来的活儿好,杨大爷只找有经验的,有技术的,哪怕是多花点儿钱。
比如两位专程请来的石材师傅,一人一天就有八十文。
所以到最后李家坪的人就几个被选上,这立马就有不少人不乐意了。
有说沈家发了,就不顾着乡亲们了。
也有说杨大爷自己是外来的就喜欢偏着外乡人的。
李家三老这次没有沉默,但却不是为李家人说话,而是出声维护沈伯谦。
谁家盖房子不想要最好的,你自己不行,没选上,还要埋怨人家,要是选了你,你把人家房子盖差了,你来赔钱呐?
老族长这么一顿训斥,李家坪的人也消停了。
说的也是,看看这几天一车车往沈家拉过来的那些材料,这可不像是盖几间青砖大瓦房这么简单啊。
这些,李长河他们当然也看到了,不由暗叹一声:这沈家,到底还是不一样啊。
幸亏有李家老族长发话,杨大爷才能顶住压力,把沈伯谦要求的事情全部落实到位。
这期间,马家和徐家当然也都来人帮忙。
马家在卤汤方子上得了实惠,为了感谢沈伯谦,老爷子发话,让家里的壮劳力都来了,说是一定要帮忙。
来的人都知道马老爷子的意思,那叫一个实在,怎么劝都没用,说什么都要留下。
实在没办法,沈伯谦不得不出面把话说开。
他这房子盖的跟别人不一样,要是没弄过的来了只能添乱,没看村里的人都没请几个吗?
这才把马大姨父他们一大帮子人劝走。
徐家来的除了二姨一家,还有二姨夫的大姐,按辈分沈伯谦要叫一声徐大姑。
看几个人的架势,跟马家一样,都是诚心诚意的来帮忙的,可真用不上啊!
本想按着对马家的那一套把他们劝走,但没想到一向软和的二姨居然十分坚持,一个劲儿的说徐大姑手脚麻利、能干,不如就让她留下来帮忙做饭什么的。
沈伯谦觉得有些不对,正要问,徐大姑说话了,只说她是在徐家庄呆不下去了,才厚着脸皮跟着二姨一家跑来李家坪的。
她什么活儿都能干,要是沈伯谦不嫌弃,先让她干三天,好了再说留下的事儿,要是不好,她立马就走。
说话的时候,徐大姑整个人眼瞪的挺大,但人却在整个都是一种发飘的状态,脸色难看极了。
.....
这位徐大姑倒是个爽快人,我喜欢,不过,这是有事儿啊?
31-添牲修屋(下)
沈伯谦要把沈家老宅拿出来开私塾!这个消息一出来,村里可算是炸了锅了。
这沈家不管是买牛、买山,还是买地盖新房,他们都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但私塾可就不一样了,自家孩子要能读书,那以后就能有出息了呀?
没看沈伯谦,小小年纪,银钱大把,还不是因为中了秀才,连县城的大财主都看重他呢!
一时间,大家也顾不上其他了,把杨大爷团团围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沈家打算在哪儿盖新房啊?
他家后面那座山少说也有六七百亩的地皮,沈家能说买就买,不是唬人的吧?
这沈家修房盖屋啥时候开工,要请人不?请人多少钱一天那?管饭不?伙食咋样?
还要修坟,还要立碑啊!咱村也就族长、里正死了才立块碑,这沈家媳妇真是好命啊。
这哪一样不要花钱啊,沈家哪儿来的那么多钱,沈家咋发的财呀?
都是乡里乡亲的,可别瞒着,有钱大家赚嘛!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私塾啥时候开?都谁能来上啊?我家大栓能来不,我家二柱能来不?
这一年得多少束修啊,谁坐馆啊?
杨大爷笑眯眯的一一应对,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一个字都不提,问好宅基地的事情,赶快回家了。
但李家坪却不平静起来。
你知道吗,沈家买了头牛?就这事儿?这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买牛早就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人家沈秀才还要修沈家老宅,买地盖新房,还要买山,还要把自家老宅拿出来办私塾呢!
消息一传开,别说普通的李家坪村民,就是里正和几位李家族老也坐不住了,当晚齐聚沈家。
沈伯谦倒没把这事儿看的多大,也就跟以前做义工到贫困山区扫盲差不多。
不同之处是,这里环境条件其实还稍微好点儿,只不过要长期进行。
好的方面是,本村的人,也就是李家一族本身就很想做这件事。
不过,这是个正经事儿,应该做。
李家几个掌权人一到,沈伯谦也没废话,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他打算盖新房,盖好后就把沈家老宅贡献出来做私塾,算是沈家为李家坪尽一份力。
老宅除了厨房之外,还有六个房间,李家坪的孩子们来上课,足够了,以后有需要还能分班。
至于桌椅板凳,笔墨纸砚之类的,他就不负责了。
李家三老和里正李思才都点头说好,李思才更是拍着胸脯保证,桌椅板凳这些就包给他了。
至于笔墨纸砚,当然是学生们自家花钱。
不过李长河还是不太放心,喝了一口茶,笑着不经意的问道:“这私塾开了,谁来坐馆呢?”
沈伯谦也是笑道应道:“我这三年守孝在家,若是长河爷你们不怕我年轻不经事,我是愿意来坐馆的,还有正孝大哥,他也能帮吧。”
李长河一听大喜,一拍大腿道:“正孝那儿不用担心,都听你的,只要有你这个四里八乡出名的小秀才公坐馆,我们就放心了。”
这事儿一定下来,沈家修房子、盖房子的事儿可就不止杨大爷着急了。
李家坪的人可比他们急的多了。
沈家这老房子修好可是要拿出来开私塾馆子的,大家都去帮忙啊!
至于沈伯谦说想买他们家后面那座小山头,里正李思才也当即表态。
这事儿就交给他了,不过,这买山算是大事儿,还要到县里头备案,恐怕要一阵子才能办好。而且这山头虽不大,但粗量下来少说也有六七百亩的地皮,可是要不少银子。
沈伯谦当然还是表示银钱不是问题,有什么需要的请里正尽管开口。
既然有钱,那事情就好办了,李家几位心满意足的起身告辞。
回到家,大爷李长河坐了半天意味深长的说了句:“这还不到十五啊,咱们几个黄土埋到半截脖子的人,谁能说买山就买的.....”
“大爷,等私塾办起来,咱们也要供出几个支撑门户的李家子弟。”李思才坚定的说道。
第二天,沈家要招人修坟、修房、盖房的消息正式传出去。
杨大爷顿时成了附近几个村子的香饽饽。
原因当然是:沈家雇个人、请个短工什么的,都是他一手操办
一时之间,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找上门来。
陈家老爷子开春身子渐渐好了,听说这事儿,放心不下,也带着老太太赶过来说要帮忙。
沈伯谦本来担心他跟杨大爷会不会有什么冲突,处了两天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陈老爷子虽然不识字,也没太多见识,但人却难得的清醒。
他老人家一来,看杨大爷各项花销都是记好帐,每晚拿给沈伯谦过目,立刻就放心了。
他看看杨大爷,再想想自己,别说记账了,自从摔了一次,记性都差了好多,还是别给外孙子添乱了。
再说了,谦儿不是也说了吗,他如今可是老太爷,哪有亲自去忙的道理,有活儿当然找别人去干呐。
唯一一点儿不满意的就是,这钱花的有点多!
看着孙子画的新房子,听着他说,这屋里全铺青砖也就罢了,怎么院子里也要铺?
还要青石板铺地?还有那个什么什么廊,就是想下雨天走路方便点儿,就要花这么多钱?
但宝贝外孙也说了,这才是读书人家的做派嘛。
老爷子当然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人家的做派,但外孙子说的总归不会错的。
虽然心疼钱,但外孙子的面子更重要,况且这也给他老陈家长脸不是?
沈伯谦安抚好陈老爷子,不禁捏了把冷汗。
自己这运气着实不错,陈家二老为人真是没话说。
李家坪也有不少的上年纪的老人家,来这里之后的这段时间各种奇葩事他也听了、见了不少。
爱贪小便宜的、偏心眼儿的、喜欢骂街的、护短无度的、胡搅蛮缠的、随时随地撒泼打滚儿的......
那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每当这个时候,沈伯谦都要庆幸,幸亏自己没碰上这样的长辈。
陈老爷子除了略有些护短小气,算是很不错的了。
姥姥更是简单,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比起村里那几位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骂街的老大娘,那真是——相当好。
而最妙的是:二老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就拿这次修房盖房的事儿来说,沈伯谦一说他们二老什么都不用管,又请他们听了两次杨大爷的报账。
然后说,这阵子忙怕是照顾不周,请他们二老先回陈家坳歇着,等忙完收拾干净了,再接他们过来住。
二老就被他哄得眉开眼笑,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相比之下,杨大爷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光是雇人的事儿,他就没少被人说三道四。
这个时候,春耕结束,正当农闲,谁家不想找点儿零活,赚点儿钱贴补家用,往年这个时候村里的劳力不少都去镇上或县上找活干。
但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无论是去镇上,还是去县里,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拼着辛苦赚钱,要是再遇上点儿什么事儿,指不定就白跑一趟了。
在沈家干活就不同了,辛苦当然也辛苦,但起码人家能管一顿热饭,而且就在家门口,家里人也放心不是。
再说了,沈家不但管饭,工钱也不少,一天少说有三十文呢,谁不想来。
村里人想的很简单,这都是一个村的,沈家要请人肯定先请我们呐。
实际上却不是,杨大爷一直在从外面找人。
因为沈伯谦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高,为了让出来的活儿好,杨大爷只找有经验的,有技术的,哪怕是多花点儿钱。
比如两位专程请来的石材师傅,一人一天就有八十文。
所以到最后李家坪的人就几个被选上,这立马就有不少人不乐意了。
有说沈家发了,就不顾着乡亲们了。
也有说杨大爷自己是外来的就喜欢偏着外乡人的。
李家三老这次没有沉默,但却不是为李家人说话,而是出声维护沈伯谦。
谁家盖房子不想要最好的,你自己不行,没选上,还要埋怨人家,要是选了你,你把人家房子盖差了,你来赔钱呐?
老族长这么一顿训斥,李家坪的人也消停了。
说的也是,看看这几天一车车往沈家拉过来的那些材料,这可不像是盖几间青砖大瓦房这么简单啊。
这些,李长河他们当然也看到了,不由暗叹一声:这沈家,到底还是不一样啊。
幸亏有李家老族长发话,杨大爷才能顶住压力,把沈伯谦要求的事情全部落实到位。
这期间,马家和徐家当然也都来人帮忙。
马家在卤汤方子上得了实惠,为了感谢沈伯谦,老爷子发话,让家里的壮劳力都来了,说是一定要帮忙。
来的人都知道马老爷子的意思,那叫一个实在,怎么劝都没用,说什么都要留下。
实在没办法,沈伯谦不得不出面把话说开。
他这房子盖的跟别人不一样,要是没弄过的来了只能添乱,没看村里的人都没请几个吗?
这才把马大姨父他们一大帮子人劝走。
徐家来的除了二姨一家,还有二姨夫的大姐,按辈分沈伯谦要叫一声徐大姑。
看几个人的架势,跟马家一样,都是诚心诚意的来帮忙的,可真用不上啊!
本想按着对马家的那一套把他们劝走,但没想到一向软和的二姨居然十分坚持,一个劲儿的说徐大姑手脚麻利、能干,不如就让她留下来帮忙做饭什么的。
沈伯谦觉得有些不对,正要问,徐大姑说话了,只说她是在徐家庄呆不下去了,才厚着脸皮跟着二姨一家跑来李家坪的。
她什么活儿都能干,要是沈伯谦不嫌弃,先让她干三天,好了再说留下的事儿,要是不好,她立马就走。
说话的时候,徐大姑整个人眼瞪的挺大,但人却在整个都是一种发飘的状态,脸色难看极了。
.....
这位徐大姑倒是个爽快人,我喜欢,不过,这是有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