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看不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朝堂的事情,朱子善作为左丞相,是位高权重者。
而他这几年,虽说左丞相府威压朝堂,但朱子善知道有一条线是不能踩的:那就是与朝堂三公六部都不能有过密的往来,更不能有联盟之举;与皇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参与皇族之间的争斗。
当然,朱子善对太子府的态度一直都不好,从赶走右丞相府杨家之后,这个立场从没改变,但也没有对其他皇子、皇孙有明确往来。甚至在背后,都不与皇家子孙往来。
杨盛文被贬荆蛮楚地,难道是杨盛文有什么重大决策失误?其实不是,而是杨盛文与太子府往来太密。右丞相府十年,对太子府的帮助过多,以至于太子让自己的儿子拜杨盛文为师。
太子府是有自身的教育和培养体系的,有一系列的官员,从朝堂那边任命而来。太子府系列的人马,他们如何办事、如何教育太子府的核心成员,如何决策等等,都有固定的工作程序。
杨盛文作为右丞相,官高权重,插手太子府的事情,那就是意味着等文昭帝死后,继续有高位。或者是帮助太子府谋求帝位的,如果太子府和杨盛文有这样的心思,那对文昭帝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文昭帝对杨盛文的品行和为人,是非常信任的,但对于他所作的事情依旧不满和猜忌,才使得盛极一时的右丞相府,被贬斥到荆蛮楚地,镇边养老。
如今的文昭帝,身子骨显然地衰败,几乎到苟延残喘的程度。然而,太子府这边,太子作为储君,却也是在苟延残喘地过日子,朝堂的人都在猜测,太子刘静说不定会先于文昭帝死去。
介于文昭帝身体状况,朱子善心里也是难以稳住。朝堂内外,大家都没人敢提大统继位的话题,可这偏僻是文朝面临的选择。
皇家血脉里,哪一位可来继承大统?皇家子孙可不少,亲王中也有突出的人选。对于这些,左丞相府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但朱子善一直以来,都不做任何表态。
到如今,不表态似乎都不行了。因为近十天来,文昭帝一直不上朝,理由是天热。对于年龄大的人、体质衰的人,三伏天和三九寒冬都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段。
朝堂之下,就有些言语,意说文昭帝可能挺不过三伏天。那么,接下来朝堂的走向该往哪里?这样的猜测与投入、站队,是任何家族、势力的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一旦改朝换代中,如果没有选好边,站错队,之前的诸多努力就会被废弃,甚至于连家族都可能被抹杀掉。
改朝换代如果平稳连续,对朝堂的冲击或许会小,如果是相争大,冲突双方对阵而战,涉及到的朝堂人员,都不可能免以选边。只要选错,等着的将是秋后清算。
在这样关键时刻,不论是朝堂大员,还是皇家子孙,都必须小心谨慎。内中的复杂情况,完全不是表面上所能够看到的事。
在年前,朱子善就意识到了。同时,二皇子刘伟也是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到如今走到路口之际,刘世博同朱成章一起去荆蛮楚地办事,既是彼此的试探,也作为合作的基础。
朱子善之所以一直谨慎,不肯想二皇子刘伟表达倾向,不是他不察觉刘伟的努力和力量的积蓄,而是他担心自己的生死。
朱子善明白自己与杨盛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文昭帝心目中,杨盛文与太子府走的亲密,不过是贬斥荆蛮楚地。但落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的抄家斩杀了。
发生在荆蛮楚地的事,刘伟虽不是直接主事者,可随着刘世博返回京都,无异于亲王府同左丞相府之间联手推动这件事。
这个事情所具有的暗示性,朱子善在办事之前,就已经明了。只是,刘伟三天前特地约见,见面后比较直接地提出来,希望得到朱子善的态度和实质性的支持。
这个事情,犹豫了三天后,朱子善才决定让人将朱成章接回左丞相府,以免让有心人从儿子这里下手。
其实,给朱子善可选择的,几乎没有。哪怕自保,朱子善也必须选择与亲王的二皇子刘伟,来承接大统。这一点,在朝堂谁都能看明白,可偏偏这几年来,朱子善硬是没有做出倾向性的举动,哪怕是在背后,都不给出一点选择。
朱子善这样做,有不少人看不懂,但少数的人却明白,那是朱子善惧怕看起来昏聩衰老的文昭帝。
文昭帝在位时间五十二年,七十多岁的人,对于皇权、对于用人和朝堂的平衡,那时出神入化的手段。谁也不知他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决定。
所有的人,唯有听命,按照朝堂的决策去做自己份内的事务,即使文昭帝的旨意有错,都必须不折不扣去落实。
三天来,朱子善一如平时的上朝、处理事务,哪怕他也见不到文昭帝,不知文昭帝身体和精神状况,但皇宫里没有心的消息,他就按照之前的惯例去做事。
二皇子刘伟假扮成另外的人,出王府,然后上了朱子善的马车。两人在马车里谈话,朱子善也认同二皇子的意思,却不肯表态。
从儿子房间出来,对儿子和皇孙刘世博在荆蛮楚地的失败,他确实不放在心上。镇边王府的刘耀辉,肯定不敢到京城露面,另外,镇边王府得到不少战马、竹筒枪和一百余骑兵精锐,哪肯将这些再吐出来?自然不会主动到京都来面圣。
边军那边也不担心,因为这些人能够被调出来,包括竹筒枪等,也都是处理好没有留下任何把柄的东西,才敢交给朱成章等带去荆蛮楚地。
不过,京都和朝堂的平静,让朱子善有种不踏实感,但有找不到根源在哪里。右丞相府?不像。上面那位?似乎也不像。
文昭帝已经十天不露面,说不定是真的昏聩晕倒。但内苑里并没传出任何消息,太医府、御医那边也没传出任何消息,让朱子善又觉得这事情透着蹊跷。
越是看不透的事,就让人越揪心。
对于朝堂的事情,朱子善作为左丞相,是位高权重者。
而他这几年,虽说左丞相府威压朝堂,但朱子善知道有一条线是不能踩的:那就是与朝堂三公六部都不能有过密的往来,更不能有联盟之举;与皇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参与皇族之间的争斗。
当然,朱子善对太子府的态度一直都不好,从赶走右丞相府杨家之后,这个立场从没改变,但也没有对其他皇子、皇孙有明确往来。甚至在背后,都不与皇家子孙往来。
杨盛文被贬荆蛮楚地,难道是杨盛文有什么重大决策失误?其实不是,而是杨盛文与太子府往来太密。右丞相府十年,对太子府的帮助过多,以至于太子让自己的儿子拜杨盛文为师。
太子府是有自身的教育和培养体系的,有一系列的官员,从朝堂那边任命而来。太子府系列的人马,他们如何办事、如何教育太子府的核心成员,如何决策等等,都有固定的工作程序。
杨盛文作为右丞相,官高权重,插手太子府的事情,那就是意味着等文昭帝死后,继续有高位。或者是帮助太子府谋求帝位的,如果太子府和杨盛文有这样的心思,那对文昭帝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文昭帝对杨盛文的品行和为人,是非常信任的,但对于他所作的事情依旧不满和猜忌,才使得盛极一时的右丞相府,被贬斥到荆蛮楚地,镇边养老。
如今的文昭帝,身子骨显然地衰败,几乎到苟延残喘的程度。然而,太子府这边,太子作为储君,却也是在苟延残喘地过日子,朝堂的人都在猜测,太子刘静说不定会先于文昭帝死去。
介于文昭帝身体状况,朱子善心里也是难以稳住。朝堂内外,大家都没人敢提大统继位的话题,可这偏僻是文朝面临的选择。
皇家血脉里,哪一位可来继承大统?皇家子孙可不少,亲王中也有突出的人选。对于这些,左丞相府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但朱子善一直以来,都不做任何表态。
到如今,不表态似乎都不行了。因为近十天来,文昭帝一直不上朝,理由是天热。对于年龄大的人、体质衰的人,三伏天和三九寒冬都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段。
朝堂之下,就有些言语,意说文昭帝可能挺不过三伏天。那么,接下来朝堂的走向该往哪里?这样的猜测与投入、站队,是任何家族、势力的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一旦改朝换代中,如果没有选好边,站错队,之前的诸多努力就会被废弃,甚至于连家族都可能被抹杀掉。
改朝换代如果平稳连续,对朝堂的冲击或许会小,如果是相争大,冲突双方对阵而战,涉及到的朝堂人员,都不可能免以选边。只要选错,等着的将是秋后清算。
在这样关键时刻,不论是朝堂大员,还是皇家子孙,都必须小心谨慎。内中的复杂情况,完全不是表面上所能够看到的事。
在年前,朱子善就意识到了。同时,二皇子刘伟也是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到如今走到路口之际,刘世博同朱成章一起去荆蛮楚地办事,既是彼此的试探,也作为合作的基础。
朱子善之所以一直谨慎,不肯想二皇子刘伟表达倾向,不是他不察觉刘伟的努力和力量的积蓄,而是他担心自己的生死。
朱子善明白自己与杨盛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文昭帝心目中,杨盛文与太子府走的亲密,不过是贬斥荆蛮楚地。但落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的抄家斩杀了。
发生在荆蛮楚地的事,刘伟虽不是直接主事者,可随着刘世博返回京都,无异于亲王府同左丞相府之间联手推动这件事。
这个事情所具有的暗示性,朱子善在办事之前,就已经明了。只是,刘伟三天前特地约见,见面后比较直接地提出来,希望得到朱子善的态度和实质性的支持。
这个事情,犹豫了三天后,朱子善才决定让人将朱成章接回左丞相府,以免让有心人从儿子这里下手。
其实,给朱子善可选择的,几乎没有。哪怕自保,朱子善也必须选择与亲王的二皇子刘伟,来承接大统。这一点,在朝堂谁都能看明白,可偏偏这几年来,朱子善硬是没有做出倾向性的举动,哪怕是在背后,都不给出一点选择。
朱子善这样做,有不少人看不懂,但少数的人却明白,那是朱子善惧怕看起来昏聩衰老的文昭帝。
文昭帝在位时间五十二年,七十多岁的人,对于皇权、对于用人和朝堂的平衡,那时出神入化的手段。谁也不知他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决定。
所有的人,唯有听命,按照朝堂的决策去做自己份内的事务,即使文昭帝的旨意有错,都必须不折不扣去落实。
三天来,朱子善一如平时的上朝、处理事务,哪怕他也见不到文昭帝,不知文昭帝身体和精神状况,但皇宫里没有心的消息,他就按照之前的惯例去做事。
二皇子刘伟假扮成另外的人,出王府,然后上了朱子善的马车。两人在马车里谈话,朱子善也认同二皇子的意思,却不肯表态。
从儿子房间出来,对儿子和皇孙刘世博在荆蛮楚地的失败,他确实不放在心上。镇边王府的刘耀辉,肯定不敢到京城露面,另外,镇边王府得到不少战马、竹筒枪和一百余骑兵精锐,哪肯将这些再吐出来?自然不会主动到京都来面圣。
边军那边也不担心,因为这些人能够被调出来,包括竹筒枪等,也都是处理好没有留下任何把柄的东西,才敢交给朱成章等带去荆蛮楚地。
不过,京都和朝堂的平静,让朱子善有种不踏实感,但有找不到根源在哪里。右丞相府?不像。上面那位?似乎也不像。
文昭帝已经十天不露面,说不定是真的昏聩晕倒。但内苑里并没传出任何消息,太医府、御医那边也没传出任何消息,让朱子善又觉得这事情透着蹊跷。
越是看不透的事,就让人越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