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孤德不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等杨盛文陪着太子刘静进左丞相府,先到达那些人,都纷纷过来招呼。对于监国太子,已经是文朝储君,自然要给出足够的礼貌。这些人才行过礼,门外又来几个人,却是户部的几员大佬。
尚书徐卫、左侍郎金求志、右侍郎杨苍,还有两随员,对徐卫这行人,杨盛文见了,确实有些不快。但没表现出来,目前,秋收还没正式开始,青黄不接之际,户部焦头烂额,四处叫苦,却没人搭理。
对于户部,杨盛文自然明白工作的难处,可这时候他又能说什么?甚至,暂时之间都不能为户部做什么。徐卫心有抱怨,故意开会来迟,也是可能的。
不过,今天这个会议,是太子监国以来第一次举行的联合各部的会议,户部来迟,那是不给太子刘静的脸面,也是不给杨盛文这个右相脸面。
徐卫这个人工作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杨盛文之前就了解他,当时徐卫是户部右侍郎,这两年才升为尚书。对户部的工作熟悉,也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徐卫虽说是在朱子善在左丞相期间升到尚书,却是文昭帝钦点的,与朱子善关系不大。
徐卫到来,对于已经在左丞相府的人说来,没多少影响。亲王们甚至都没看徐卫一眼,因为徐卫与这些人多少都有些利益冲突,挥刀斩过他们的利益。户部太穷时,揭不开锅,徐卫就会找亲王要钱要粮,拿不到,便奏请文昭帝请皇上下圣旨。
这样的徐卫,如何让在座的大佬们欢迎?
杨盛文看来身边的太子刘静,说,“太子殿下,开始吧。”
“那就开始吧。”太子应到,随后对朱子善说,“左相,我们开始吧。”
朱子善微微一笑,这是他职业化的动作,说,“各位,都静一静。太子殿下心慈仁爱,痛惜北地受边患之苦,糜烂地方。特召请各位到左丞相府来,要讨论北地事宜。请各位将各自所知的北地,都说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改变目前北地的状态……”
朱子善将会议的引言开启,提出话题,随后请太子刘静发言。太子刘静也是有所准备,心之所想,是如何改善北地处境,恢复民生。便沉声说,“孤多年来在东宫,也参与国事,可从未出京都。对京都之外的人与事,完全从信报上得知,感受不深。
之前,鞑子寇边,乱我北地。孤请命北上,有幸督军参战,击退鞑子。也目睹了北地在鞑子多年来侵扰之下,荒芜破败。如此之下,北地何谈民生?北地纵横千里,子民万千,居无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我等为朝堂重臣,该当食不宁、睡不安,为朝廷分忧,解北地生民于倒悬,救北地众生于水火……
孤德不彰,力不显,为请各位重臣集思广益,还北地众生安居乐业。孤拜请各位……”
太子刘静说到这里,站起来,给到来的大佬们行礼。
众人听太子刘静所说,也深知这些年来,北地是怎么一个样子。但目前的文朝,又有什么能力来解决这问题?
说到底,就一件事情。那就是将鞑子拒之关外,只要三五年,北地就会回归之前的繁荣,各地正常起来。
可关外鞑子,实力一年比一年强,文朝边军的实力却在缓缓下滑。因为文朝的国力在下跌,在军费开支上,明显收缩了,欠下的军饷也在累积增加,军心更差,战力自然严重下滑。
大家给太子刘静回礼,纷纷表示,北地恢复正常秩序,是整个王朝的根本大计,能够为之做出一些贡献,出谋划策,那是他们的荣幸。
各人口头说得慷慨,语态激昂,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建言。
杨盛文先不说话,等各人表态之后,才说,“北地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夫这些年没看到。但想来,每年鞑子侵入,抢掠财物、人口,使得北地荒芜,百里无人居,千里无鸡鸣。
要破开注意局面,关键在哪里?老夫以为,那就是整顿边军。军强则边关安宁,安宁则民生安居。各位以为然否?”
“右相,大人虽离开京都六年,依旧能够一语道破问题的节点,令人敬服。”兵部尚书郑粱钧接了话题,随后一声长叹,“可右相知否?强军之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处处难如上青天啊。皇上这些年来,一直在苛责兵部,严令兵部整军,操练,配置新军械,抵住鞑子侵边……
可实际上,兵部无力,边军更是怨声载道,军心难稳,有如何整军?
不说其他,连军兵之军饷已经亏欠半年,边军不少人吃不饱,无冬衣,如今整军?再者,如今的边军,多年没有调换,军兵年老者越来越多,年轻体壮者却逃离边关,宁愿上山为匪盗……”
听得出,兵部这边自然是委屈与无奈,让兵部和边军都无从下手进行整军,备战,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抗击鞑子?
兵部和边军的苦,对于文朝的文官体系而言,真不算大事。因为在文官看来,武将和军兵都是粗鄙之人,其贪心也是必然的。朝堂已经将国税大部分收益都划拨到边军,每年几百万的银两,甚至遇上战事有千万银子投入,但每战必败,又如何让文官们看得起?
武将地位本身就低,军队开战,需要文官来辖制与指挥。冲锋陷阵时,当然是武将用命。文武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在那里,无人去解决和梳理,成为文朝一大痼疾。
军队驻扎,除了吃喝以及战马的草料基本供给,还有很多环节都要财力来支撑。武器的更换,武器的维修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户部尚书徐卫听郑粱钧诉苦,喊冤,也是很不满。当即敲敲桌,说,“兵部和边军消耗大,供给不足,也是事实。然而,我这户部山什么情况,你郑尚书不知?要不,我们俩兑换两年,试试?”
听徐卫这样说,在场的人都神情不妙,觉得今天徐卫过来,肯定不会轻易错过化缘的机会。
等杨盛文陪着太子刘静进左丞相府,先到达那些人,都纷纷过来招呼。对于监国太子,已经是文朝储君,自然要给出足够的礼貌。这些人才行过礼,门外又来几个人,却是户部的几员大佬。
尚书徐卫、左侍郎金求志、右侍郎杨苍,还有两随员,对徐卫这行人,杨盛文见了,确实有些不快。但没表现出来,目前,秋收还没正式开始,青黄不接之际,户部焦头烂额,四处叫苦,却没人搭理。
对于户部,杨盛文自然明白工作的难处,可这时候他又能说什么?甚至,暂时之间都不能为户部做什么。徐卫心有抱怨,故意开会来迟,也是可能的。
不过,今天这个会议,是太子监国以来第一次举行的联合各部的会议,户部来迟,那是不给太子刘静的脸面,也是不给杨盛文这个右相脸面。
徐卫这个人工作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杨盛文之前就了解他,当时徐卫是户部右侍郎,这两年才升为尚书。对户部的工作熟悉,也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徐卫虽说是在朱子善在左丞相期间升到尚书,却是文昭帝钦点的,与朱子善关系不大。
徐卫到来,对于已经在左丞相府的人说来,没多少影响。亲王们甚至都没看徐卫一眼,因为徐卫与这些人多少都有些利益冲突,挥刀斩过他们的利益。户部太穷时,揭不开锅,徐卫就会找亲王要钱要粮,拿不到,便奏请文昭帝请皇上下圣旨。
这样的徐卫,如何让在座的大佬们欢迎?
杨盛文看来身边的太子刘静,说,“太子殿下,开始吧。”
“那就开始吧。”太子应到,随后对朱子善说,“左相,我们开始吧。”
朱子善微微一笑,这是他职业化的动作,说,“各位,都静一静。太子殿下心慈仁爱,痛惜北地受边患之苦,糜烂地方。特召请各位到左丞相府来,要讨论北地事宜。请各位将各自所知的北地,都说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改变目前北地的状态……”
朱子善将会议的引言开启,提出话题,随后请太子刘静发言。太子刘静也是有所准备,心之所想,是如何改善北地处境,恢复民生。便沉声说,“孤多年来在东宫,也参与国事,可从未出京都。对京都之外的人与事,完全从信报上得知,感受不深。
之前,鞑子寇边,乱我北地。孤请命北上,有幸督军参战,击退鞑子。也目睹了北地在鞑子多年来侵扰之下,荒芜破败。如此之下,北地何谈民生?北地纵横千里,子民万千,居无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我等为朝堂重臣,该当食不宁、睡不安,为朝廷分忧,解北地生民于倒悬,救北地众生于水火……
孤德不彰,力不显,为请各位重臣集思广益,还北地众生安居乐业。孤拜请各位……”
太子刘静说到这里,站起来,给到来的大佬们行礼。
众人听太子刘静所说,也深知这些年来,北地是怎么一个样子。但目前的文朝,又有什么能力来解决这问题?
说到底,就一件事情。那就是将鞑子拒之关外,只要三五年,北地就会回归之前的繁荣,各地正常起来。
可关外鞑子,实力一年比一年强,文朝边军的实力却在缓缓下滑。因为文朝的国力在下跌,在军费开支上,明显收缩了,欠下的军饷也在累积增加,军心更差,战力自然严重下滑。
大家给太子刘静回礼,纷纷表示,北地恢复正常秩序,是整个王朝的根本大计,能够为之做出一些贡献,出谋划策,那是他们的荣幸。
各人口头说得慷慨,语态激昂,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建言。
杨盛文先不说话,等各人表态之后,才说,“北地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夫这些年没看到。但想来,每年鞑子侵入,抢掠财物、人口,使得北地荒芜,百里无人居,千里无鸡鸣。
要破开注意局面,关键在哪里?老夫以为,那就是整顿边军。军强则边关安宁,安宁则民生安居。各位以为然否?”
“右相,大人虽离开京都六年,依旧能够一语道破问题的节点,令人敬服。”兵部尚书郑粱钧接了话题,随后一声长叹,“可右相知否?强军之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处处难如上青天啊。皇上这些年来,一直在苛责兵部,严令兵部整军,操练,配置新军械,抵住鞑子侵边……
可实际上,兵部无力,边军更是怨声载道,军心难稳,有如何整军?
不说其他,连军兵之军饷已经亏欠半年,边军不少人吃不饱,无冬衣,如今整军?再者,如今的边军,多年没有调换,军兵年老者越来越多,年轻体壮者却逃离边关,宁愿上山为匪盗……”
听得出,兵部这边自然是委屈与无奈,让兵部和边军都无从下手进行整军,备战,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抗击鞑子?
兵部和边军的苦,对于文朝的文官体系而言,真不算大事。因为在文官看来,武将和军兵都是粗鄙之人,其贪心也是必然的。朝堂已经将国税大部分收益都划拨到边军,每年几百万的银两,甚至遇上战事有千万银子投入,但每战必败,又如何让文官们看得起?
武将地位本身就低,军队开战,需要文官来辖制与指挥。冲锋陷阵时,当然是武将用命。文武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在那里,无人去解决和梳理,成为文朝一大痼疾。
军队驻扎,除了吃喝以及战马的草料基本供给,还有很多环节都要财力来支撑。武器的更换,武器的维修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户部尚书徐卫听郑粱钧诉苦,喊冤,也是很不满。当即敲敲桌,说,“兵部和边军消耗大,供给不足,也是事实。然而,我这户部山什么情况,你郑尚书不知?要不,我们俩兑换两年,试试?”
听徐卫这样说,在场的人都神情不妙,觉得今天徐卫过来,肯定不会轻易错过化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