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真正的手榴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硝烟滚滚,人仰马翻。蒙古骑兵满以为可以一举冲垮明军的圆阵,却不料遭到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当场即被轰毙百余骑。
不用多说,明军使用的自然是对付清军的“杀手锏”:手榴弹。这种武器自从被朱由检从现代搬到这个时空,就以其杀伤力巨大、落点准确,尤其擅长攻击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的特点,深受麾下将士喜爱。之前在复套之战和大凌河突围之战中,手榴弹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贼酋皇太极也对这种新式火器颇为忌惮。
但是朱由检只知道手榴弹的战术特点,对于怎么造手榴弹他可是一窍不通,只能交给军工厂的孙元龙和魏震师徒研制。第一批制成的手榴弹也十分简陋,就是把一截导火索露在弹壳之外,需要用明火点燃之后抛掷出去。在手榴弹飞行的过程中,导火索非常容易熄灭,十枚里能炸响三四枚就不错了。
因为有着这个严重的缺陷,朱由检一直没让军工厂大规模生产手榴弹,而是让他们先小规模制造,只要能满足军队的最低需求就行,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到改进上。改进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引信,如何能让引信稳定燃烧,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引爆炸药,一度成为军工厂攻关的最重要课题。
老人家说得好: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朱由检只给了工匠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前世的手榴弹是需要拉弦的,拉弦以后几秒钟之内即会引爆。所谓“不见鬼子不挂弦”,就是这一战术动作的生动写照。
根据这个小小的提示,军工厂的工匠们集思广益,提出了至少十几种方案,但经过试验都失败了。直到有一天,一名刚入厂的小学徒在午休之时,由于生性顽皮,冒失地从炼铁的炉膛中拽出一根拨煤用的通条,打算当金箍棒耍耍。当时这座炉子并未生产,炉膛内也没有明火,这小学徒误以为通条是凉的。
哪知这座炉子是刚刚熄火,膛内还有大量发热的煤块。他这猛一拽通条,由于通条和煤块发生摩擦,迸出的火花立即引燃煤块,火苗子噌地窜了出来,一下子把小学徒的衣服烧着了。幸亏当时还有其他工匠在场,迅速扑灭了他身上的火,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本来这只是一起不太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但是魏震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的思路就是:手榴弹的引信就好比这根通条,只要在信管里放些摩擦易燃的火药,当猛拉“通条”时,火药就会被引燃。然后在后面连上一根导火索,通到装满炸药与碎铁片的弹仓中。信管里的火药引燃导火索,火苗就会顺着导火索一直烧到弹仓中,引发弹仓爆炸。这样既不用从外面使用明火引燃导火索,又控制了起爆的时间,就完美地解决了朱由检所说的“拉弦”问题。
又经过几十次试验,魏震的设计终于实现了。虽然由于受到制作水平的限制,有时候还会出现“拉弦不响”,也就是拉动引信没有引起火药摩擦燃烧的情况,但机率大为降低。过去扔手榴弹,十次至多能炸响四五次;现在改为拉弦以后,十次里至少有八次能成功引爆。
为了防止平时误拉引信引发爆炸,魏震还在引信外面安装了一个铁壳,只有拔掉铁壳才能拉动引信。至此,这种手榴弹已经与现代手榴弹相差无几,欠缺的只是做工的精细程度罢了。
朱由检接报大喜,立即组织军工厂全力生产。只不过因为这项技术刚刚发明还不到一个月,军工厂的各项生产任务又十分繁重,到目前为止,只生产出大概一千枚。训练中又用掉了三百枚,现在装备到军中的就只有七百枚了。
而解胜之所以敢让孟拱冒险出城,就是把宝压在了这七百枚手榴弹上。此时这一轮手榴弹齐掷,一下子就把猛冲而来的蒙古骑兵消灭了一百多骑,余者谁不胆寒?这时这些蒙古人才想起来,上次在大凌河作战时,鳌拜率领的白甲兵就是吃了这种黑家伙的大亏,鳌拜本人还差点被炸死。白甲兵都扛不住,他们这些轻骑兵就更白给了。
本来刚才清军还是气势汹汹,这时却像收音机突然没电,攻势戛然而止。孟拱此时却是心急如焚,见没有清兵迫近,立即大吼道:“继续前进!”
他并不是怕手榴弹不够用,刚才的一轮抛掷,只用掉了一百枚,明军手中还有六百枚呢。他真正担心的是清军的红夷大炮,虽然准头非常差,但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明军阵型如此密集,一旦被炮弹击中,不但会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而且此次出城作战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了!
一声令下,数百名明军组成的圆阵立即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推进。而清军几乎被刚才的手榴弹猛烈爆炸吓傻了,再加上永定门城头的逍遥炮和速射炮一直在不停地轰击,刚从城中杀出的明军亦坚定地跟了上来,一时竟为之夺气,又出现了崩溃的征兆。
趁着清军一片大乱之际,孟拱率领的圆阵又向前疾行了约有百步,这才停了下来。其实按照预案,他本应在五十步之前就停下来,城头的解胜远远地望见,也不禁急得皱起了眉头。须知离城墙越远,孟拱就越危险,毕竟他手下只有不到五百人,而周围的战场上全是清军,至少有万人以上!
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孟拱正是根据战场态势,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断。这时圆阵离开城墙已有二百余步,也就是将近一里了,相应地,他们与清军的红夷大炮的距离也缩短到二里左右。孟拱当即大吼一声:“目标:鞑子的大炮,立即开火!”
一声令下,数百人组成的圆阵突然向外扩张,露出了中间的一大片空地。直到这时,在远处观战的莽古尔泰才发现,原来这个圆阵中间,居然藏着两门大炮!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硝烟滚滚,人仰马翻。蒙古骑兵满以为可以一举冲垮明军的圆阵,却不料遭到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当场即被轰毙百余骑。
不用多说,明军使用的自然是对付清军的“杀手锏”:手榴弹。这种武器自从被朱由检从现代搬到这个时空,就以其杀伤力巨大、落点准确,尤其擅长攻击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的特点,深受麾下将士喜爱。之前在复套之战和大凌河突围之战中,手榴弹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贼酋皇太极也对这种新式火器颇为忌惮。
但是朱由检只知道手榴弹的战术特点,对于怎么造手榴弹他可是一窍不通,只能交给军工厂的孙元龙和魏震师徒研制。第一批制成的手榴弹也十分简陋,就是把一截导火索露在弹壳之外,需要用明火点燃之后抛掷出去。在手榴弹飞行的过程中,导火索非常容易熄灭,十枚里能炸响三四枚就不错了。
因为有着这个严重的缺陷,朱由检一直没让军工厂大规模生产手榴弹,而是让他们先小规模制造,只要能满足军队的最低需求就行,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到改进上。改进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引信,如何能让引信稳定燃烧,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引爆炸药,一度成为军工厂攻关的最重要课题。
老人家说得好: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朱由检只给了工匠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前世的手榴弹是需要拉弦的,拉弦以后几秒钟之内即会引爆。所谓“不见鬼子不挂弦”,就是这一战术动作的生动写照。
根据这个小小的提示,军工厂的工匠们集思广益,提出了至少十几种方案,但经过试验都失败了。直到有一天,一名刚入厂的小学徒在午休之时,由于生性顽皮,冒失地从炼铁的炉膛中拽出一根拨煤用的通条,打算当金箍棒耍耍。当时这座炉子并未生产,炉膛内也没有明火,这小学徒误以为通条是凉的。
哪知这座炉子是刚刚熄火,膛内还有大量发热的煤块。他这猛一拽通条,由于通条和煤块发生摩擦,迸出的火花立即引燃煤块,火苗子噌地窜了出来,一下子把小学徒的衣服烧着了。幸亏当时还有其他工匠在场,迅速扑灭了他身上的火,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本来这只是一起不太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但是魏震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的思路就是:手榴弹的引信就好比这根通条,只要在信管里放些摩擦易燃的火药,当猛拉“通条”时,火药就会被引燃。然后在后面连上一根导火索,通到装满炸药与碎铁片的弹仓中。信管里的火药引燃导火索,火苗就会顺着导火索一直烧到弹仓中,引发弹仓爆炸。这样既不用从外面使用明火引燃导火索,又控制了起爆的时间,就完美地解决了朱由检所说的“拉弦”问题。
又经过几十次试验,魏震的设计终于实现了。虽然由于受到制作水平的限制,有时候还会出现“拉弦不响”,也就是拉动引信没有引起火药摩擦燃烧的情况,但机率大为降低。过去扔手榴弹,十次至多能炸响四五次;现在改为拉弦以后,十次里至少有八次能成功引爆。
为了防止平时误拉引信引发爆炸,魏震还在引信外面安装了一个铁壳,只有拔掉铁壳才能拉动引信。至此,这种手榴弹已经与现代手榴弹相差无几,欠缺的只是做工的精细程度罢了。
朱由检接报大喜,立即组织军工厂全力生产。只不过因为这项技术刚刚发明还不到一个月,军工厂的各项生产任务又十分繁重,到目前为止,只生产出大概一千枚。训练中又用掉了三百枚,现在装备到军中的就只有七百枚了。
而解胜之所以敢让孟拱冒险出城,就是把宝压在了这七百枚手榴弹上。此时这一轮手榴弹齐掷,一下子就把猛冲而来的蒙古骑兵消灭了一百多骑,余者谁不胆寒?这时这些蒙古人才想起来,上次在大凌河作战时,鳌拜率领的白甲兵就是吃了这种黑家伙的大亏,鳌拜本人还差点被炸死。白甲兵都扛不住,他们这些轻骑兵就更白给了。
本来刚才清军还是气势汹汹,这时却像收音机突然没电,攻势戛然而止。孟拱此时却是心急如焚,见没有清兵迫近,立即大吼道:“继续前进!”
他并不是怕手榴弹不够用,刚才的一轮抛掷,只用掉了一百枚,明军手中还有六百枚呢。他真正担心的是清军的红夷大炮,虽然准头非常差,但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明军阵型如此密集,一旦被炮弹击中,不但会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而且此次出城作战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了!
一声令下,数百名明军组成的圆阵立即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推进。而清军几乎被刚才的手榴弹猛烈爆炸吓傻了,再加上永定门城头的逍遥炮和速射炮一直在不停地轰击,刚从城中杀出的明军亦坚定地跟了上来,一时竟为之夺气,又出现了崩溃的征兆。
趁着清军一片大乱之际,孟拱率领的圆阵又向前疾行了约有百步,这才停了下来。其实按照预案,他本应在五十步之前就停下来,城头的解胜远远地望见,也不禁急得皱起了眉头。须知离城墙越远,孟拱就越危险,毕竟他手下只有不到五百人,而周围的战场上全是清军,至少有万人以上!
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孟拱正是根据战场态势,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断。这时圆阵离开城墙已有二百余步,也就是将近一里了,相应地,他们与清军的红夷大炮的距离也缩短到二里左右。孟拱当即大吼一声:“目标:鞑子的大炮,立即开火!”
一声令下,数百人组成的圆阵突然向外扩张,露出了中间的一大片空地。直到这时,在远处观战的莽古尔泰才发现,原来这个圆阵中间,居然藏着两门大炮!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