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第559章 吴军闯营(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主将付光一死,三千吴军的敢死队很快旗倒兵散,只剩下五六百人。这些人一看完了,主角都完蛋了,我们还打个什么劲儿呀,再打下去全都是死路一条,谁的命都是父母给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因此全都弃了刀枪,当了义军的俘虏。
至此,吴军的这两路人马共一万三千人,别说闯营突围出去了,一个时辰没有坚持下来便结束了战斗。结果一万三千人马一兵一卒也没回城,一兵一卒也没冲出去,这才叫全军覆没!
这小一仗,杨勇的人马又是大获全胜,等于半夜给将士们来了段小插曲,谁也没心思再睡了。命副将原地守营,尉迟恭和罗松两员主将来到南门连夜向杨勇汇报军情,罗松还带着从付光身上搜出的那密信来见杨勇和徐茂公。
庐州城虽大,但半夜三更,西门外和东门外打得这么激烈,杨勇和徐茂公早就得报了,包括北门外的三员女将也知道消息了。
但是杨勇和徐茂公事先有令,各人坚守各人的岗位,不到万不得已不许相互支援,免得中了杜伏威的诡计。因此,尽管西门外和东门外打得很激烈,但南门外的义军将士和北门外的义军将士都没有反应,只是做好了应急准备,关注着激战的结果。
因此,等罗松和尉迟恭来到南门杨勇大营时,杨勇和徐茂公、罗士英等人已经在帐中恭候他们了。
二人进来给杨勇见礼,杨勇让二人坐下说话,汇报完各自的战况后,罗松把杜伏威的那封密信递给了杨勇。
杨勇看完后又交给了徐茂公,从杜伏威写给王雄的这封密信中,杨勇他们推知吴军的不少重要情报,如杜伏威与辅公祏不睦,庐州城中的兵将缺衣少粮,第一次搬兵石沉大海,等等。
这封信杨勇如获至宝,觉得困城困到现在战机窄现。几个人一商议,杨勇决定当前得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准备迎击王雄的兵马,因为这个王雄实在是个厉害的人物,虽然曾是自己手下的败将,但此人有勇有谋,带兵有方,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这是个与阚凌齐名的人物,他要带兵来庐州解围,真不敢小觑。
第二,打算劝杜伏威投降。因为从信中看出,杜伏威在城中举步维艰,他已经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但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遭殃的无疑是城中的千百万姓。如果杜伏威识时务,愿意投降的话,对双方将士和城中的老百姓都有利。
当杨勇说到这里时,有人不赞成了,不是别人正是尉迟恭。原来尉迟恭是个直性子,有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皂袍大将施礼道:“王爷,杜伏威可是皇帝,膻不膻算个羊肉,那也是九五之尊,他能投降我们?没听说过皇帝投降的,依末将看就别费这事了,强行攻城吧,现在强攻庐州,三日之内必然破城,杜伏威插翅难逃。”
杨勇摇头笑道:“尉迟将军只说对了一半,现在攻城的确是个不错的战机,杜伏威盼救兵急成这个样子,更别说他的兵将了,可见城中吴军军心已经开始浮动了。如果强攻,短时间内破城不是问题。但这样,倒霉的是城中的老百姓,别看杜伏威也称义军,但是他们是强盗出身,不是本王自夸自德,他这个义字太狭隘了。因此攻城只是万不得已之策,还没到那一步。也别说杜伏威不会投降,咱们试试就知道了,什么皇帝不皇帝的,在困难和威胁面前,他不一定比老百姓更有出息。”
杨勇这番话有见地,也是因为他对隋唐这段历史很感兴趣,穿越前在学校里学过这段历史,知道杜伏威最后投降了大唐,当然下场也没逃脱“悲惨”两个字。既然他能投降李家父子,为什么就不能投降我杨勇?
可是杨勇后面的几句话,众将感都到吃惊,就连徐茂公也没想到杨勇能说出这番话。他没想到一个皇室贵冑,竟然对“皇上”这份职业看得这么淡,要知道自古以来多少志士仁人对这个职位都是趋之若鹜,摧眉折腰,为了这把椅子,六亲不认,自相残杀,机关算尽,殒命者数不胜数,酿了多少人间悲剧?
杨勇却说出这种与其身份地位格格不入的话,要知道他老爹杨坚也是皇帝,这不是把他老子和他自己也给否了吗?杨勇虽然现在没称帝,但论实力他早就具备了称帝的资格,可他竟然有这样另类的言论和思想,实在是难得呀。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将皇权看得风轻云淡,这才是有道的明君啊!
徐茂公心里更多的是赞叹,这些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杨勇早已非彼杨勇了。
天近四更,杨勇等人方才散去。
第二天,杨勇和徐茂公又仔细研究起了缴获杜伏威的那封信来了,考虑到杜伏威也许不敢在城头露面,最后,杨勇在那封中附上几句话,算是用这种特殊的形式给杜伏威回复了。
然后从那天起,杨勇命军兵每天在城外喊话,说自己要见杜伏威,有要事相商。
早有人报知杜伏威,杜伏威心情正坏着呢,昨天晚上闯营的事闹心,一万三千人马一个没回来,他也知道这不能人家不回来,回来那么多人,是他自己不让开城,将那几千人马拒之城外,这倒没什么,只要付光能突围出去,葬送区区一万人马也值。关键是付光闯出没有他心里没底,当晚闯营一开始,他就在东城头上观看,借着火把的光芒虽然看不远,但杨勇东边的大营没打多长时间,营中便安静下来。
杜伏威在心里推测道,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么付光是闯出重围去了,要么就是没闯出去或战死或被俘皆有可能。最害怕的就是后者,伏光要是万一没闯出去,朕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身边无有良将呀!困城都快两个月了,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城中粮草紧张不说,部分将士衣衫仍然单薄,因为自己从丹阳起兵时是夏秀,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份了。这可如何是好,难道老天无眼,朕这次在庐州要遭遇大难不成?
回去后杜伏威躺在龙榻上后半夜净想这事了,天快亮时脑子才迷糊着,快到中午时他才起床。但仍精神恍惚,脾气上来时,把干儿子和大臣也骂得不敢靠近。
在众嫔妃的劝说与伺候下,杜伏威勉强吃了点东西,这些恼人的事又在脑中徘徊起来。
这时有值班太监进来跪报:“启奏陛下,贼酋杨勇打算在城头约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第二更送到,晚上还有一更。)
主将付光一死,三千吴军的敢死队很快旗倒兵散,只剩下五六百人。这些人一看完了,主角都完蛋了,我们还打个什么劲儿呀,再打下去全都是死路一条,谁的命都是父母给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因此全都弃了刀枪,当了义军的俘虏。
至此,吴军的这两路人马共一万三千人,别说闯营突围出去了,一个时辰没有坚持下来便结束了战斗。结果一万三千人马一兵一卒也没回城,一兵一卒也没冲出去,这才叫全军覆没!
这小一仗,杨勇的人马又是大获全胜,等于半夜给将士们来了段小插曲,谁也没心思再睡了。命副将原地守营,尉迟恭和罗松两员主将来到南门连夜向杨勇汇报军情,罗松还带着从付光身上搜出的那密信来见杨勇和徐茂公。
庐州城虽大,但半夜三更,西门外和东门外打得这么激烈,杨勇和徐茂公早就得报了,包括北门外的三员女将也知道消息了。
但是杨勇和徐茂公事先有令,各人坚守各人的岗位,不到万不得已不许相互支援,免得中了杜伏威的诡计。因此,尽管西门外和东门外打得很激烈,但南门外的义军将士和北门外的义军将士都没有反应,只是做好了应急准备,关注着激战的结果。
因此,等罗松和尉迟恭来到南门杨勇大营时,杨勇和徐茂公、罗士英等人已经在帐中恭候他们了。
二人进来给杨勇见礼,杨勇让二人坐下说话,汇报完各自的战况后,罗松把杜伏威的那封密信递给了杨勇。
杨勇看完后又交给了徐茂公,从杜伏威写给王雄的这封密信中,杨勇他们推知吴军的不少重要情报,如杜伏威与辅公祏不睦,庐州城中的兵将缺衣少粮,第一次搬兵石沉大海,等等。
这封信杨勇如获至宝,觉得困城困到现在战机窄现。几个人一商议,杨勇决定当前得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准备迎击王雄的兵马,因为这个王雄实在是个厉害的人物,虽然曾是自己手下的败将,但此人有勇有谋,带兵有方,他的部队战斗力很强,这是个与阚凌齐名的人物,他要带兵来庐州解围,真不敢小觑。
第二,打算劝杜伏威投降。因为从信中看出,杜伏威在城中举步维艰,他已经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但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遭殃的无疑是城中的千百万姓。如果杜伏威识时务,愿意投降的话,对双方将士和城中的老百姓都有利。
当杨勇说到这里时,有人不赞成了,不是别人正是尉迟恭。原来尉迟恭是个直性子,有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皂袍大将施礼道:“王爷,杜伏威可是皇帝,膻不膻算个羊肉,那也是九五之尊,他能投降我们?没听说过皇帝投降的,依末将看就别费这事了,强行攻城吧,现在强攻庐州,三日之内必然破城,杜伏威插翅难逃。”
杨勇摇头笑道:“尉迟将军只说对了一半,现在攻城的确是个不错的战机,杜伏威盼救兵急成这个样子,更别说他的兵将了,可见城中吴军军心已经开始浮动了。如果强攻,短时间内破城不是问题。但这样,倒霉的是城中的老百姓,别看杜伏威也称义军,但是他们是强盗出身,不是本王自夸自德,他这个义字太狭隘了。因此攻城只是万不得已之策,还没到那一步。也别说杜伏威不会投降,咱们试试就知道了,什么皇帝不皇帝的,在困难和威胁面前,他不一定比老百姓更有出息。”
杨勇这番话有见地,也是因为他对隋唐这段历史很感兴趣,穿越前在学校里学过这段历史,知道杜伏威最后投降了大唐,当然下场也没逃脱“悲惨”两个字。既然他能投降李家父子,为什么就不能投降我杨勇?
可是杨勇后面的几句话,众将感都到吃惊,就连徐茂公也没想到杨勇能说出这番话。他没想到一个皇室贵冑,竟然对“皇上”这份职业看得这么淡,要知道自古以来多少志士仁人对这个职位都是趋之若鹜,摧眉折腰,为了这把椅子,六亲不认,自相残杀,机关算尽,殒命者数不胜数,酿了多少人间悲剧?
杨勇却说出这种与其身份地位格格不入的话,要知道他老爹杨坚也是皇帝,这不是把他老子和他自己也给否了吗?杨勇虽然现在没称帝,但论实力他早就具备了称帝的资格,可他竟然有这样另类的言论和思想,实在是难得呀。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将皇权看得风轻云淡,这才是有道的明君啊!
徐茂公心里更多的是赞叹,这些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杨勇早已非彼杨勇了。
天近四更,杨勇等人方才散去。
第二天,杨勇和徐茂公又仔细研究起了缴获杜伏威的那封信来了,考虑到杜伏威也许不敢在城头露面,最后,杨勇在那封中附上几句话,算是用这种特殊的形式给杜伏威回复了。
然后从那天起,杨勇命军兵每天在城外喊话,说自己要见杜伏威,有要事相商。
早有人报知杜伏威,杜伏威心情正坏着呢,昨天晚上闯营的事闹心,一万三千人马一个没回来,他也知道这不能人家不回来,回来那么多人,是他自己不让开城,将那几千人马拒之城外,这倒没什么,只要付光能突围出去,葬送区区一万人马也值。关键是付光闯出没有他心里没底,当晚闯营一开始,他就在东城头上观看,借着火把的光芒虽然看不远,但杨勇东边的大营没打多长时间,营中便安静下来。
杜伏威在心里推测道,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么付光是闯出重围去了,要么就是没闯出去或战死或被俘皆有可能。最害怕的就是后者,伏光要是万一没闯出去,朕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身边无有良将呀!困城都快两个月了,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城中粮草紧张不说,部分将士衣衫仍然单薄,因为自己从丹阳起兵时是夏秀,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份了。这可如何是好,难道老天无眼,朕这次在庐州要遭遇大难不成?
回去后杜伏威躺在龙榻上后半夜净想这事了,天快亮时脑子才迷糊着,快到中午时他才起床。但仍精神恍惚,脾气上来时,把干儿子和大臣也骂得不敢靠近。
在众嫔妃的劝说与伺候下,杜伏威勉强吃了点东西,这些恼人的事又在脑中徘徊起来。
这时有值班太监进来跪报:“启奏陛下,贼酋杨勇打算在城头约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第二更送到,晚上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