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秋后算账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易储的诏书颁布了,与颁给特定对象的圣旨不同,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份易储诏书乃是宋力刚亲笔所书,意义重大,而诏书内容,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诏书一出,全城皆惊。
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宋知夏可是女子啊!
若是她日后果真登极为帝,那可是乾坤颠倒,牝鸡司晨啊!
所有身在京城的文臣们热血冲头,想都不想,立时就要愤笔疾书、挥斥方遒,力陈女子为主的弊端,结果造反军们却不再攻城了,还立时就投到了宋知夏的麾下,而宋知夏竟然还照单全收了。
即将喷薄而出的精彩骂辞全都嘎然而止,硬生生的憋回了文臣们的肚子里。
憋屈啊。
可是为了性命计,为了家族计,也只能忍了,谁叫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杀神煞星呢,她的身后还有八甲大军呢,就是冒着天大的风险把她给杀了,几个月后八甲大军回来了,谁知道八甲人会不会血洗明国,为她报仇呢?
就算当时掩饰的好,宋家人抓不出他们出手的痕迹,不知道是哪家下的手,可是谁知道八甲人又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技巧能抓的出来呢?
不能冒险啊,不能拿全族的性命来冒险啊。
唉,罢了,暂且忍她,待她日后犯了大错,失了人心,再来讨伐于她!
易储诏书颁发后,京城风平浪静,没有文人跳出来痛骂,连夏朝帝师都没有发出斥责的公开信,而城外的造反军已经归降了,京城之危已解,造反之势已除,一时间,风歇雨收,一片太平。
易储诏书迅速发往全国各地,传报的信差驰骋于明国官道之上,再没有造反军拦截信差,令信交通已然恢复。
明国各州陆续接到了诏书的抄本,以及之前宋力刚宣布免除造反军罪行的圣旨抄本,红榜一贴,传令的差吏各是奔走于各处,很快,从城镇到乡村,所有人都知道公主继任新太子,天下太平了。
昭阳公主当上新太子了!
初初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全都齐齐倒吸了一口气,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卑寒草芥,他们都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想法,在他们想来,上至一国之主,下至一家之主,理所当然的就应该由男子担任,怎么可能由女子胡来,所以这个易储的诏书一出,对他们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觉得受了重击,脑中空空,一片茫然。
女子为太子?
简直是笑话,从来未有之事,如今本朝竟然有了。
皇帝的脑子是出问题了吧?
这么离谱的诏书也敢下?
但是愤怒归愤怒,疑惑归疑惑,却没有人胆敢出声质疑皇帝的决定,不是因为对皇权的畏惧,而是出于对昭阳公主的畏惧。
再不合情理的事,在个人性命和家族存亡面前,都是可以忽略不计、视而不见的小事。
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都对这份易储诏书保持了沉默,选择了接受。
人心便是如此,因势而变,君弱臣则强,君强臣则弱,就算是昏君,他在位的时间也未必会短于英主,原因很简单,是人都怕死,昏君犯起浑来谁都敢杀,在畏惧之下,臣子们都不敢去违逆昏君的命令,历史上的昏君可比英主多了去了,可见怕死的臣子还是占了大多数。
而连昏君都能接受了,接受一个女太子又能如何呢?
更何况这个女太子也是会杀人的,更不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好脾气的主。
京城内,钦天监迅速的选好了一个最近的吉日,用来举办新太子的册封大典,宫城内,所有的司部都忙碌起来,为新太子准备冠服、印玺、仪仗。
宋勇毅被废去了太子位,要移出东宫,何汐和四位美人也需跟随移出。
宋勇毅虽然被废了太子位,但他到底是宋力刚唯一的儿子,宋力刚并没有把他贬为庶民,圈禁也是没有的,宋勇毅还是皇子,可以配享皇子府,只是在爵位上,宋力刚只能给他次一等的封爵,封了个郡王。
宋勇毅已经成婚,不能再居于宫中,所以移出东宫后,就直接搬进了宫城外的郡王府,这个郡王府也是宋力刚为他特意选的,是所有前朝皇子府中最好的府邸,算是对他只能册封郡王爵位的补偿。
京城外,造反军已经陆续撤回,回归原先的驻地,这些造反军本就是各州的州军,如今投归了新太子的麾下,皇帝又免去了他们的罪责,他们自然应该回归本位,继续当他们的州军。
只是造反到底是大罪,虽然皇帝免了他们的罪责,但是领兵造反的那些主将也不能再用了,不忠啊,他们也识相,很主动的就把辞表给递上来了。
宋力刚对于这些旧时同僚还是很有感情,看到他们的辞表心情很是复杂,有些交情浅的,走便走了,可是还有几个,交情算的上深,虽然当时他们造反令他很是愤怒受伤,但是如今他们真要走了,他又觉得有些舍不得了。
“父皇,既然您舍不得,干脆就让他们都留下来吧。”宋知夏进言。
“都留下来!”宋力刚虽然舍不得,但真心没想过全都留下来,就算留下来,也只会是留那几个交情深的。
“是啊,他们既然能造的起反,这说明他们手下的将和兵都是很服他们的,而他们一旦走了,若是继任的主将不能收服帐下军心,反倒会让这些州军内部出现各种矛盾,而且一旦军队的势力弱了,地方大族就又要不安份了。”宋知夏为父亲分析局面。
“所以,不如让他们先占住位置,安定军心,待我们寻到合适的继任者,再行替换。父亲,这些造反军可是足有十几支,一下子全部更换了主将,对于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的压制力就大大减少了,得不偿失啊。”
宋力刚听后,觉得女儿所说甚为有理,但是他对于这些造反主将的忠心还是很怀疑:“万一他们阴奉阳违,用公饷养私兵,我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宋知夏笑了笑,亮出了白白的牙:“所以要让他们有事做,让他们把关注重心转向其它,军队是刀,刀子要磨,磨后不仅锋利,更能把缺口和卷刃的地方给磨平了。”
“怎么磨?”宋力刚疑问。
“冤有头债有主,谁当初叫嚷着要裁减军备放丁归田的,就让他们找谁要债去。”宋知夏笑的寒意森森,“他们把黑锅扔给了宋勇毅那个笨蛋,以为这事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做梦!”
宋力刚心领神会,眼中也泛起了森森杀意。
一个月后,宋知夏受封太女,成为千古未有的太女。
又三个月后,八甲船队归来了。
宋力刚和宋知夏相对而坐,脸上不约而同的泛起了含冰的笑容。
忍耐了这么久,总算可以动手了。
砰,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府邸大门被砸开了,身披甲胄的将士们持刀而入,遭遇抵抗立即格杀,在一片惨叫混乱之中,将士们从后院拖出了衣襟零乱头发披散的都御史。
领军的将领仔细察验都御史,确认的确是左都御史本人,而不是有人冒名顶替后,便命令手下们把他绑缚,同时下令查抄府邸,把犯官家人押入大狱,并封印府邸。
与此同时,京城内还有二十几家官员府邸也遭遇了这样的砸门抄家,虽然中间也有几家奋起抵抗,但是到底人手太少,最后还是被镇压了。
京城的官员府邸全都是要严守品级规制的,什么品级住多大的官邸,养多少的家丁健卫,这样有限的人手,对上几倍于他们的京营将士,根本不可能反抗的了,就连突围都跑不出内城,为了防止有犯官潜逃,在行动之前,内城的城门就已经全部关上并戒严了。
除了查抄封印这些犯官的府邸之外,京营的将士们还按着他们搜来的账册和地契,把这些犯官在京城的产业都给查封了。
一日的抓捕镇压之后,当初提议和附议裁减军备议案的官员们全都下了狱,虽然附议者还有许多,但是品级够高,能在朝堂上奏对的已经全部下狱了,还有在东宫任职,向宋勇毅游说附议的东宫属臣也全都被抓了。
这一场雷厉风行的雷霆行动,让整个京城再度陷入不安之中,不,严格来说,应该是内城,因为外城的小老百姓对于这场政治清洗完全就是看热闹的心态,反正与他们无关,他们正好瞧瞧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是如何跌入泥淖之中的。
京城行动之后,明国各州也陆续展开了抓捕行动,尤其是造过反的州军,行动起来更是卖力,他们一是为了表忠心,二是为了报私怨,拿到了朝廷给的名单后,立即就行动了起来,迅速披甲上阵,抓捕犯官,并查抄犯官府邸,封印犯官的产业。
宋家和武将们明晃晃的把刀子捅向了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文臣和大族又哪里肯束手就擒,一时间明国再起风云。
君权与臣权相争,武将与文臣相斗,这一场风云比三年前的改朝之争更为尖锐,更为残酷,这时候,八甲大军出手了。
宋知夏领着她的八甲大军,征战四方,每到一地,她都会挂出劝降书,劝对方自动投降,降,可以留全族一命,不降,全族尽屠。
有投降的,也有宁死不降的,也有为了投不投而分裂成两支,甚至几支的大族。
宋知夏完全做到了她的劝降书上的内容,降了的,没收全部家产,留全部族人一命,另外,没有贬他们入贱籍,也没有押他们下大狱,只是让他们迁离故土,分散居住,改名换姓,重新来过。
不降的,那就杀无赦了。
在几家归降,一家全部被屠后,明国的地方大族们全部选择了投降。
他们亲眼见到了两种选择的不同下场,就是再狠心的人,也不可能让全族为他一人陪葬,所以他们都投降了。
因为在绝对武力面前无法反抗,所以不管是不是提议附议过裁减军备案的文臣和大族,他们都选择了投降,同时为了示弱,还自献了产业,土地、店铺、技艺、仆役、农夫,全部献上,只留下祖宅传承后人。
宋知夏很不客气的把大族们敬献上的土地和人都收下了七成,明国需要土地,也需要人口,所以她当然得收,不过这些产业也是人家几代人努力挣下来的,全部都收了,未免有些过份,有些还是人家从第一代传承下来的祖产,所以宋知夏只收了七成,还特地从中挑出了祖产不收。
宋知夏这一举动令所有大族都泪水涟涟。
当然,这也是因为宋知夏先兵后礼的缘故。
人心就是这样,若是一开始就好好说话全心信赖,比如宋勇毅,就会被这些大族所愚弄所操控,但要是像宋知夏这样,一开始就直接杀人全族侵吞产业的,稍稍退让一点,这些大族就会感恩戴德,越发不敢糊弄了。
宋知夏在明国的土地上跑了一圈,收获满满,心情极为愉快的回到了京城。
整个明国都松了一口气,不仅是文臣和地方大族松了口气,觉得逃出生天,就连先造反后归顺的武将们都松了一大口气,他们极怕宋知夏收拾完这帮地方大族又转头过来收拾他们,皇帝再是如何的免罪,到底也不能让他们完全心安,承诺只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和女人,是不能指望的,而宋知夏,她既是女人,又不是君子,谁敢真的相信她不会秋后算账呢?
所以宋知夏终于肯回京了,武将们几乎是泪流满面的欢送她。
这个杀神煞星终于肯回去了,真是太好了。
易储的诏书颁布了,与颁给特定对象的圣旨不同,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份易储诏书乃是宋力刚亲笔所书,意义重大,而诏书内容,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诏书一出,全城皆惊。
册立宋知夏为新太子?
宋知夏可是女子啊!
若是她日后果真登极为帝,那可是乾坤颠倒,牝鸡司晨啊!
所有身在京城的文臣们热血冲头,想都不想,立时就要愤笔疾书、挥斥方遒,力陈女子为主的弊端,结果造反军们却不再攻城了,还立时就投到了宋知夏的麾下,而宋知夏竟然还照单全收了。
即将喷薄而出的精彩骂辞全都嘎然而止,硬生生的憋回了文臣们的肚子里。
憋屈啊。
可是为了性命计,为了家族计,也只能忍了,谁叫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杀神煞星呢,她的身后还有八甲大军呢,就是冒着天大的风险把她给杀了,几个月后八甲大军回来了,谁知道八甲人会不会血洗明国,为她报仇呢?
就算当时掩饰的好,宋家人抓不出他们出手的痕迹,不知道是哪家下的手,可是谁知道八甲人又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技巧能抓的出来呢?
不能冒险啊,不能拿全族的性命来冒险啊。
唉,罢了,暂且忍她,待她日后犯了大错,失了人心,再来讨伐于她!
易储诏书颁发后,京城风平浪静,没有文人跳出来痛骂,连夏朝帝师都没有发出斥责的公开信,而城外的造反军已经归降了,京城之危已解,造反之势已除,一时间,风歇雨收,一片太平。
易储诏书迅速发往全国各地,传报的信差驰骋于明国官道之上,再没有造反军拦截信差,令信交通已然恢复。
明国各州陆续接到了诏书的抄本,以及之前宋力刚宣布免除造反军罪行的圣旨抄本,红榜一贴,传令的差吏各是奔走于各处,很快,从城镇到乡村,所有人都知道公主继任新太子,天下太平了。
昭阳公主当上新太子了!
初初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全都齐齐倒吸了一口气,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卑寒草芥,他们都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想法,在他们想来,上至一国之主,下至一家之主,理所当然的就应该由男子担任,怎么可能由女子胡来,所以这个易储的诏书一出,对他们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觉得受了重击,脑中空空,一片茫然。
女子为太子?
简直是笑话,从来未有之事,如今本朝竟然有了。
皇帝的脑子是出问题了吧?
这么离谱的诏书也敢下?
但是愤怒归愤怒,疑惑归疑惑,却没有人胆敢出声质疑皇帝的决定,不是因为对皇权的畏惧,而是出于对昭阳公主的畏惧。
再不合情理的事,在个人性命和家族存亡面前,都是可以忽略不计、视而不见的小事。
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都对这份易储诏书保持了沉默,选择了接受。
人心便是如此,因势而变,君弱臣则强,君强臣则弱,就算是昏君,他在位的时间也未必会短于英主,原因很简单,是人都怕死,昏君犯起浑来谁都敢杀,在畏惧之下,臣子们都不敢去违逆昏君的命令,历史上的昏君可比英主多了去了,可见怕死的臣子还是占了大多数。
而连昏君都能接受了,接受一个女太子又能如何呢?
更何况这个女太子也是会杀人的,更不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好脾气的主。
京城内,钦天监迅速的选好了一个最近的吉日,用来举办新太子的册封大典,宫城内,所有的司部都忙碌起来,为新太子准备冠服、印玺、仪仗。
宋勇毅被废去了太子位,要移出东宫,何汐和四位美人也需跟随移出。
宋勇毅虽然被废了太子位,但他到底是宋力刚唯一的儿子,宋力刚并没有把他贬为庶民,圈禁也是没有的,宋勇毅还是皇子,可以配享皇子府,只是在爵位上,宋力刚只能给他次一等的封爵,封了个郡王。
宋勇毅已经成婚,不能再居于宫中,所以移出东宫后,就直接搬进了宫城外的郡王府,这个郡王府也是宋力刚为他特意选的,是所有前朝皇子府中最好的府邸,算是对他只能册封郡王爵位的补偿。
京城外,造反军已经陆续撤回,回归原先的驻地,这些造反军本就是各州的州军,如今投归了新太子的麾下,皇帝又免去了他们的罪责,他们自然应该回归本位,继续当他们的州军。
只是造反到底是大罪,虽然皇帝免了他们的罪责,但是领兵造反的那些主将也不能再用了,不忠啊,他们也识相,很主动的就把辞表给递上来了。
宋力刚对于这些旧时同僚还是很有感情,看到他们的辞表心情很是复杂,有些交情浅的,走便走了,可是还有几个,交情算的上深,虽然当时他们造反令他很是愤怒受伤,但是如今他们真要走了,他又觉得有些舍不得了。
“父皇,既然您舍不得,干脆就让他们都留下来吧。”宋知夏进言。
“都留下来!”宋力刚虽然舍不得,但真心没想过全都留下来,就算留下来,也只会是留那几个交情深的。
“是啊,他们既然能造的起反,这说明他们手下的将和兵都是很服他们的,而他们一旦走了,若是继任的主将不能收服帐下军心,反倒会让这些州军内部出现各种矛盾,而且一旦军队的势力弱了,地方大族就又要不安份了。”宋知夏为父亲分析局面。
“所以,不如让他们先占住位置,安定军心,待我们寻到合适的继任者,再行替换。父亲,这些造反军可是足有十几支,一下子全部更换了主将,对于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的压制力就大大减少了,得不偿失啊。”
宋力刚听后,觉得女儿所说甚为有理,但是他对于这些造反主将的忠心还是很怀疑:“万一他们阴奉阳违,用公饷养私兵,我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宋知夏笑了笑,亮出了白白的牙:“所以要让他们有事做,让他们把关注重心转向其它,军队是刀,刀子要磨,磨后不仅锋利,更能把缺口和卷刃的地方给磨平了。”
“怎么磨?”宋力刚疑问。
“冤有头债有主,谁当初叫嚷着要裁减军备放丁归田的,就让他们找谁要债去。”宋知夏笑的寒意森森,“他们把黑锅扔给了宋勇毅那个笨蛋,以为这事就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做梦!”
宋力刚心领神会,眼中也泛起了森森杀意。
一个月后,宋知夏受封太女,成为千古未有的太女。
又三个月后,八甲船队归来了。
宋力刚和宋知夏相对而坐,脸上不约而同的泛起了含冰的笑容。
忍耐了这么久,总算可以动手了。
砰,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府邸大门被砸开了,身披甲胄的将士们持刀而入,遭遇抵抗立即格杀,在一片惨叫混乱之中,将士们从后院拖出了衣襟零乱头发披散的都御史。
领军的将领仔细察验都御史,确认的确是左都御史本人,而不是有人冒名顶替后,便命令手下们把他绑缚,同时下令查抄府邸,把犯官家人押入大狱,并封印府邸。
与此同时,京城内还有二十几家官员府邸也遭遇了这样的砸门抄家,虽然中间也有几家奋起抵抗,但是到底人手太少,最后还是被镇压了。
京城的官员府邸全都是要严守品级规制的,什么品级住多大的官邸,养多少的家丁健卫,这样有限的人手,对上几倍于他们的京营将士,根本不可能反抗的了,就连突围都跑不出内城,为了防止有犯官潜逃,在行动之前,内城的城门就已经全部关上并戒严了。
除了查抄封印这些犯官的府邸之外,京营的将士们还按着他们搜来的账册和地契,把这些犯官在京城的产业都给查封了。
一日的抓捕镇压之后,当初提议和附议裁减军备议案的官员们全都下了狱,虽然附议者还有许多,但是品级够高,能在朝堂上奏对的已经全部下狱了,还有在东宫任职,向宋勇毅游说附议的东宫属臣也全都被抓了。
这一场雷厉风行的雷霆行动,让整个京城再度陷入不安之中,不,严格来说,应该是内城,因为外城的小老百姓对于这场政治清洗完全就是看热闹的心态,反正与他们无关,他们正好瞧瞧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是如何跌入泥淖之中的。
京城行动之后,明国各州也陆续展开了抓捕行动,尤其是造过反的州军,行动起来更是卖力,他们一是为了表忠心,二是为了报私怨,拿到了朝廷给的名单后,立即就行动了起来,迅速披甲上阵,抓捕犯官,并查抄犯官府邸,封印犯官的产业。
宋家和武将们明晃晃的把刀子捅向了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文臣和大族又哪里肯束手就擒,一时间明国再起风云。
君权与臣权相争,武将与文臣相斗,这一场风云比三年前的改朝之争更为尖锐,更为残酷,这时候,八甲大军出手了。
宋知夏领着她的八甲大军,征战四方,每到一地,她都会挂出劝降书,劝对方自动投降,降,可以留全族一命,不降,全族尽屠。
有投降的,也有宁死不降的,也有为了投不投而分裂成两支,甚至几支的大族。
宋知夏完全做到了她的劝降书上的内容,降了的,没收全部家产,留全部族人一命,另外,没有贬他们入贱籍,也没有押他们下大狱,只是让他们迁离故土,分散居住,改名换姓,重新来过。
不降的,那就杀无赦了。
在几家归降,一家全部被屠后,明国的地方大族们全部选择了投降。
他们亲眼见到了两种选择的不同下场,就是再狠心的人,也不可能让全族为他一人陪葬,所以他们都投降了。
因为在绝对武力面前无法反抗,所以不管是不是提议附议过裁减军备案的文臣和大族,他们都选择了投降,同时为了示弱,还自献了产业,土地、店铺、技艺、仆役、农夫,全部献上,只留下祖宅传承后人。
宋知夏很不客气的把大族们敬献上的土地和人都收下了七成,明国需要土地,也需要人口,所以她当然得收,不过这些产业也是人家几代人努力挣下来的,全部都收了,未免有些过份,有些还是人家从第一代传承下来的祖产,所以宋知夏只收了七成,还特地从中挑出了祖产不收。
宋知夏这一举动令所有大族都泪水涟涟。
当然,这也是因为宋知夏先兵后礼的缘故。
人心就是这样,若是一开始就好好说话全心信赖,比如宋勇毅,就会被这些大族所愚弄所操控,但要是像宋知夏这样,一开始就直接杀人全族侵吞产业的,稍稍退让一点,这些大族就会感恩戴德,越发不敢糊弄了。
宋知夏在明国的土地上跑了一圈,收获满满,心情极为愉快的回到了京城。
整个明国都松了一口气,不仅是文臣和地方大族松了口气,觉得逃出生天,就连先造反后归顺的武将们都松了一大口气,他们极怕宋知夏收拾完这帮地方大族又转头过来收拾他们,皇帝再是如何的免罪,到底也不能让他们完全心安,承诺只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和女人,是不能指望的,而宋知夏,她既是女人,又不是君子,谁敢真的相信她不会秋后算账呢?
所以宋知夏终于肯回京了,武将们几乎是泪流满面的欢送她。
这个杀神煞星终于肯回去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