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实验方案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新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了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而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为使我校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为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拟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二、课题的界定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本课题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从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以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最终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三、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学生发展目标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3、教学模式发展目标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四、研究内容1、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具体内容有:改变观念、增强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以教师为本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如何评价教师等。2、如何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有:如何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何评价学生等。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有:教学要关注人(包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等。五、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4、观察比较法。5、经验总结法。七、研究措施1、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课题负责人:季宏伟课题组成员:邹敏艳、孟建东、高敏、罗品、马莉、麦霜叶、马建国、张旻翔、缪一平。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3、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4、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八、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3年3月——2003年8月)组织学习新课标;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2、中期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6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3、后期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九、预期研究成果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市**中心小学课题组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新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了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而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为使我校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为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拟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二、课题的界定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本课题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从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以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最终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三、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学生发展目标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3、教学模式发展目标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四、研究内容1、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具体内容有:改变观念、增强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以教师为本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如何评价教师等。2、如何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有:如何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何评价学生等。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有:教学要关注人(包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等。五、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4、观察比较法。5、经验总结法。七、研究措施1、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课题负责人:季宏伟课题组成员:邹敏艳、孟建东、高敏、罗品、马莉、麦霜叶、马建国、张旻翔、缪一平。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3、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4、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八、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3年3月——2003年8月)组织学习新课标;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2、中期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6年6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3、后期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九、预期研究成果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市**中心小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