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开始辍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忠贤打人,刘若愚救人,起到的效果自然不同。
魏忠贤为君解忧,朱由检直接赏了他二百两银子,虽然没在职位上有所提升,但通过这事儿他在朱由检心里的地位有所提高。
司礼监掌印太监以下的秉笔太监,是根据在皇上心里的地位排名的,魏忠贤此时已经相当于司礼监三号人物了,仅次于掌印的李恩、掌管东厂的曹化淳。
刘若愚像个老好人一样,亲自到太医院看望受伤的官员,命令太医院给他们用最好的药。
在这场君臣间的较量中,朱由检坚信自己一定会是赢家,要是他忍不住心软了,以后跟朝臣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虽然彻底不去上朝了,但政务还是要适当过问的,尤其是锦衣卫和东厂,更是得牢牢地握在手中。
内阁里有韩爌他们几个朱由检是放心,他可以专心督促军器局的科学家们。
……
5月1日,军器局衙门。
朱由检在徐光启等人陪同下视察火器的设计与制造情况,眼下军器局的几个头目分工明确,孙元化研制火炮,原广西道御史毕懋康被调来研制单兵火器。
徐光启负责蒸汽机,并总督军器局,负责向朱由检汇报。
至于汤若望,自从他上次不肯参与编撰《天体的奥秘》,朱由检就免了他在军器局的差事,让他专心在钦天监看星星。
毕懋康一手拿着燧发枪,一手拿着鲁密铳,给朱由检介绍两把枪改进流程。
在能大规模装备士兵的火器里,鲁密铳是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造价也最高的。
朱由检要求增强单兵火器的威力,毕懋康等火器专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鲁密铳的基础上进行改制。
鲁密铳枪身长度接近两米,而同时期,小鬼子的鸟铳长度为一米二。
增加火器的种类可容易,改进一种火器就难得多了,军器局的工匠们灵机一动,试着将火炮上膛线加到枪管里。
虽然研究过程不顺利,但成功发明出一种叫“钩刀拉削法”的膛线制作法。
就是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
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历史上,早期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殖民者自己就能制造。
毕懋康手里的两把枪就是有膛线的枪,在枪械范畴里,凡是具有膛线的枪都可以称作来福枪。
毕懋康把朱由检带到靶场,让两名工匠给朱由检对比了两把枪改进后果的效果。
改进后的燧发枪,在射程与精准度上都有所提升。
朱由检端着燧发枪,线膛枪相较于滑膛枪,优点的确明显,但线膛枪并不算是能让明朝军队获得极大优势的武器。
早在十五世纪初期,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就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有膛线的线膛枪,不过这个时期的“膛线”还是直的。
因为这个铁匠当时所考虑的并不是提升弹丸出膛之时的稳定性,而是为了减小装填弹丸之时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装填速度的提升。
到了1476年,螺旋型的膛线才出现在了意大利的文献记载上,膛线提升射程和精度的特性就已经开始凸显。
毕竟是军器局好不容易弄出来的新技术,朱由检稍稍鼓励了他们一下,去视察别的项目。
火炮的改进项目趋于小型化,徐光启和孙元化将火炮明确分为野战炮与城炮,城炮就是红夷大炮,佛郎机炮这种上千斤的重型火炮。
野战炮如虎蹲炮之类的,可以被士兵携带快速移动的。
明军未来将大规模装备野战炮,军器局研制出了一种212mm的青铜臼炮,炮管长69厘米长,相比于两三米长的红衣大炮,这门臼炮显得实在太短小了。
前粗后敛,形如仰钟,两侧有耳,以4轮木质炮车承载。
炮身铭有一行字:‘大明崇祯元年,军器局炮局甲字房制,总管监造徐光启,监造官员炮局总管孙元化,役匠王大德、周三喜。’
这种臼炮的射程是和装药以及射击角度有关的,在45度下火炮射程大概在2里到3里。
在为朱由检试炮后,徐光启拜请道:“臣请陛下为此炮命名。”
朱由检把手放在冰冷的青铜炮身上:“威远将军。”
“威远将军炮?好名字,为国利器,威慑远方。”
火炮的研究进程朱由检还是满意的,接下来,来到军器局下属的蒸汽局。
在蒸汽局新搭建的大型厂房里,一座三米高,十二米长的黝黑蒸汽机车头安静的坐落在厂房中央,几名穿着蓝色连体衣的工匠踩着梯子在蒸汽机上探讨内部结构。
几人争论的很激烈,好像说不通就要打起来似的。
蒸汽机周围摆放着十几张10平米左右的方木桌,桌上放着圆规、曲线板、三角板、游标卡尺等绘图工具,一张张图纸胡乱堆积在桌上。
30多名工匠在桌边,或是绘图,或是聚在一起指点蒸汽机。
朱由检没打扰其他人,随便拿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的机械组件他根本看不懂,递给徐光启:“多久能再改良一下?”
徐光启接过图纸看了一眼,这是蒸气炉的部分,却只画了一半。
“那要看用途,如果只是推动活塞的话现在已经可以了,并且已经用在冶铁、采矿上。
陛下,把几百斤重的烧红的大铁块放在机械臂下,蒸汽机的一次砸击比铁匠用锤砸出千次的效果更好。”
朱由检点点头,蒸汽机对冶铁、采矿的效率提升,曹三喜跟他说过,虽然还没普及到全国作坊,但今年的钢铁产量再提升三成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蒸汽车头什么时候能跑起来?”
“回陛下,其实…已经可以动了…”
魏忠贤打人,刘若愚救人,起到的效果自然不同。
魏忠贤为君解忧,朱由检直接赏了他二百两银子,虽然没在职位上有所提升,但通过这事儿他在朱由检心里的地位有所提高。
司礼监掌印太监以下的秉笔太监,是根据在皇上心里的地位排名的,魏忠贤此时已经相当于司礼监三号人物了,仅次于掌印的李恩、掌管东厂的曹化淳。
刘若愚像个老好人一样,亲自到太医院看望受伤的官员,命令太医院给他们用最好的药。
在这场君臣间的较量中,朱由检坚信自己一定会是赢家,要是他忍不住心软了,以后跟朝臣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虽然彻底不去上朝了,但政务还是要适当过问的,尤其是锦衣卫和东厂,更是得牢牢地握在手中。
内阁里有韩爌他们几个朱由检是放心,他可以专心督促军器局的科学家们。
……
5月1日,军器局衙门。
朱由检在徐光启等人陪同下视察火器的设计与制造情况,眼下军器局的几个头目分工明确,孙元化研制火炮,原广西道御史毕懋康被调来研制单兵火器。
徐光启负责蒸汽机,并总督军器局,负责向朱由检汇报。
至于汤若望,自从他上次不肯参与编撰《天体的奥秘》,朱由检就免了他在军器局的差事,让他专心在钦天监看星星。
毕懋康一手拿着燧发枪,一手拿着鲁密铳,给朱由检介绍两把枪改进流程。
在能大规模装备士兵的火器里,鲁密铳是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造价也最高的。
朱由检要求增强单兵火器的威力,毕懋康等火器专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鲁密铳的基础上进行改制。
鲁密铳枪身长度接近两米,而同时期,小鬼子的鸟铳长度为一米二。
增加火器的种类可容易,改进一种火器就难得多了,军器局的工匠们灵机一动,试着将火炮上膛线加到枪管里。
虽然研究过程不顺利,但成功发明出一种叫“钩刀拉削法”的膛线制作法。
就是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
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历史上,早期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殖民者自己就能制造。
毕懋康手里的两把枪就是有膛线的枪,在枪械范畴里,凡是具有膛线的枪都可以称作来福枪。
毕懋康把朱由检带到靶场,让两名工匠给朱由检对比了两把枪改进后果的效果。
改进后的燧发枪,在射程与精准度上都有所提升。
朱由检端着燧发枪,线膛枪相较于滑膛枪,优点的确明显,但线膛枪并不算是能让明朝军队获得极大优势的武器。
早在十五世纪初期,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就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有膛线的线膛枪,不过这个时期的“膛线”还是直的。
因为这个铁匠当时所考虑的并不是提升弹丸出膛之时的稳定性,而是为了减小装填弹丸之时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装填速度的提升。
到了1476年,螺旋型的膛线才出现在了意大利的文献记载上,膛线提升射程和精度的特性就已经开始凸显。
毕竟是军器局好不容易弄出来的新技术,朱由检稍稍鼓励了他们一下,去视察别的项目。
火炮的改进项目趋于小型化,徐光启和孙元化将火炮明确分为野战炮与城炮,城炮就是红夷大炮,佛郎机炮这种上千斤的重型火炮。
野战炮如虎蹲炮之类的,可以被士兵携带快速移动的。
明军未来将大规模装备野战炮,军器局研制出了一种212mm的青铜臼炮,炮管长69厘米长,相比于两三米长的红衣大炮,这门臼炮显得实在太短小了。
前粗后敛,形如仰钟,两侧有耳,以4轮木质炮车承载。
炮身铭有一行字:‘大明崇祯元年,军器局炮局甲字房制,总管监造徐光启,监造官员炮局总管孙元化,役匠王大德、周三喜。’
这种臼炮的射程是和装药以及射击角度有关的,在45度下火炮射程大概在2里到3里。
在为朱由检试炮后,徐光启拜请道:“臣请陛下为此炮命名。”
朱由检把手放在冰冷的青铜炮身上:“威远将军。”
“威远将军炮?好名字,为国利器,威慑远方。”
火炮的研究进程朱由检还是满意的,接下来,来到军器局下属的蒸汽局。
在蒸汽局新搭建的大型厂房里,一座三米高,十二米长的黝黑蒸汽机车头安静的坐落在厂房中央,几名穿着蓝色连体衣的工匠踩着梯子在蒸汽机上探讨内部结构。
几人争论的很激烈,好像说不通就要打起来似的。
蒸汽机周围摆放着十几张10平米左右的方木桌,桌上放着圆规、曲线板、三角板、游标卡尺等绘图工具,一张张图纸胡乱堆积在桌上。
30多名工匠在桌边,或是绘图,或是聚在一起指点蒸汽机。
朱由检没打扰其他人,随便拿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的机械组件他根本看不懂,递给徐光启:“多久能再改良一下?”
徐光启接过图纸看了一眼,这是蒸气炉的部分,却只画了一半。
“那要看用途,如果只是推动活塞的话现在已经可以了,并且已经用在冶铁、采矿上。
陛下,把几百斤重的烧红的大铁块放在机械臂下,蒸汽机的一次砸击比铁匠用锤砸出千次的效果更好。”
朱由检点点头,蒸汽机对冶铁、采矿的效率提升,曹三喜跟他说过,虽然还没普及到全国作坊,但今年的钢铁产量再提升三成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蒸汽车头什么时候能跑起来?”
“回陛下,其实…已经可以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