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再见……同志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打夯是盖房子最重要工序之一,万万马虎不得。
二三十个汉子费了一天的功夫将墙基和地面的打夯处理完,接下来就是砌毛石墙基,杨小山家用的都是他从山上采回来的石头,多是花岗石和大理石,也没什么讲究,掺合着用。
几十斤的石块搬起来,用镘刀抹上拌好的砂浆,纹丝合缝的挤到一起,慢慢的便拼出一道一米高的裙墙来。
这是农村盖房子的老办法了,毛石体积大、重量重,用作裙墙再好不过,即便不用水泥也不需要担心有塌墙的危险。
第二天中午的午饭依旧是酸菜猪肉炖粉条,家里几十号人吃饭,一人捧着一个二大碗。
半碗饭半碗菜,饭是大米干饭,菜是酸菜猪肉炖粉条,碗里饭菜冒尖,盛的高高的,一人手里还拿着两个馒头。
这饭吃的,就俩字儿
——舒坦!
杨小山家伙食供的好,大家伙干活的效率也是高的离谱。
三天时间,房子已经起到墙顶了,接下来就是上梁。
上梁按理说应该放挂鞭炮什么的,不过杨小山觉得没必要,一切从简就好。
杨振礼挑了个时间,象征性的喊了一嗓子就把房子的主梁运上了墙顶。
众人捧场的呱唧了几巴掌,继续干活。
上完梁,就得弄房盖了。圆木做主梁,在垂直方向铺上成人拇指粗的竹竿,再在上面铺上削的干净的秸秆,房盖的结构就算是完成了,上面再铺上石灰土,用碾子反复碾压后,房盖就成型了。
现在可没有什么防水材料,房子的屋面防水全靠石灰土的吸水性和找坡,这是多年的老传统了,足够撑过东北的雨天。
房屋的框架和屋顶完工,房子的工程量就算是完成了大半。
杨小山家的门窗和家具都是委托公社毛木匠打的,这两天毛木匠正在赶工,说是明天门窗能先干出来,家具的话,得再等三五天。
这年头家具都是纯手工打造,急也急不来。
杨小山也没闲着,二大爷是把盘炕的好手,自告奋勇接过了给杨小山家盘炕的活。
“这盘炕可是个讲究活,弄不好了,炕梢不热炕头热,炕里不热炕沿儿热。不过有二大爷在你放心,保证你家这炕啊,里里外外全热乎,以后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年抱俩!”
二大爷边干活边唠着俏皮嗑,为老不尊的样子让杨小山都想给他两个电炮。
新盘好的灶台今天中午派上了用场,用来招待二大爷。
盖房子的几天时间,杨小山带回来的猪肉被消灭的干干净净,何玉梅从村里收来的粉条、大米、白面同样消耗的一点不剩。
不过二大爷来帮忙,不能亏了人家。
杨小山上午的时候让杨兴文骑上他的自行车到公社又买了二斤猪肉和二斤鸡蛋,今天中午的午餐——红烧肉、大葱炒鸡蛋。
二大爷吃的满嘴流油,吃完饭不忘跟杨小山说,“这以后可咋整啊?在你家把嘴都养刁了!”
“我家还缺个长工,要不您客串一下?待遇肯定不差,一顿俩大白面馒头。”
“滚你大爷的!”二大爷骂了一声。
杨小山嬉笑:“我就一个二大爷。”
二大爷走后,杨小山看了看家里,大活都完事了,剩的都是些小活。
比如门窗的安装、家具入户、贴墙纸……
眼下最要紧的是炕先晾干,等炕干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烧火烘屋子了。
新建的土坯房,潮气重,不烘干的话,住起来舒适度很差,贴了墙纸都返潮。
等了一天,毛木匠赶着骡子车来给杨小山上门送货,顺便还包安装。
毛木匠今年五十多岁,手艺没的说,门窗安上纹丝合缝,木质的门窗经年累月防风效果会越来越差,但刚安装上的时候没啥大问题。
“回头等玻璃买回来,我送家具的时候给你安上。”
“得嘞,谢谢毛师傅!”
“客气啥。”
毛木匠的态度很好,不好也不行。
三间房的门窗、家具,杨小山在他家花了一百多大洋。
转过天,杨小山直奔县城,家里现在空架子是有了,需要添置的家伙什可不少。
夹皮沟是他的老巢,村民们也都熟悉杨小山,他可不敢冒然随便添置后世带回来的东西,老老实实的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去采购。
窗玻璃、锅碗瓢盆、白纸、洗脸盆、暖瓶、毛巾……
这回算是把之前落下的功课全都给补上了。
很多东西都需要票,杨小山没有,直接花钱开路。
别管什么时候,有钱还怕买不到东西吗?
将采购好的东西,一股脑装进空间,杨小山骑上自行车准备回夹皮沟。
“诶!”
路过邮电局的时候,杨小山听见了一个女声在喊他,他转头看去,好像是那个叫于敏的女同志。
于敏冲他招了招手,杨小山停下车,返了回去。
“于敏同志,你好啊!”
“你好……吴彦祖。”
“好久不见!”于敏憋出了一句话。
杨小山笑道:“是好久不见了。”
于敏看着杨小山的自行车,问道:“你这是要赶回去干农活?”
“这阵儿闲下来了,要干农活得等开春的,上县城来买点东西。这不,还得赶回去吃午饭。”
于敏眼神黯淡,“哦。”
她不知道自己在期盼什么。
杨小山见她意兴阑珊,便道:“那……于敏同志,再见!”
“再见……同志!”于敏停顿了两秒,说道。
杨小山留给了于敏一个潇洒的背影,她站在原地停留了很长时间。
杨小山隐约察觉到于敏对他有那么一点意识,不过人家很明显是在意自己的身份问题,从之前见面的时候杨小山就知道。
这个年代,城市与农村之间,真的隔着一条天堑。
杨小山对于敏没兴趣,更不会觉得她势利眼。
人嘛,大差不差,谁也没比谁好到哪里去。
回了夹皮沟,又花了几天时间,杨小山的新家终于里里外外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外面的天气晚上已经到了十度以下,杨小山果断搬进了新房子。
搬新家的第一天,杨小山叫来了熟人们,再次办起了乔迁宴。
打夯是盖房子最重要工序之一,万万马虎不得。
二三十个汉子费了一天的功夫将墙基和地面的打夯处理完,接下来就是砌毛石墙基,杨小山家用的都是他从山上采回来的石头,多是花岗石和大理石,也没什么讲究,掺合着用。
几十斤的石块搬起来,用镘刀抹上拌好的砂浆,纹丝合缝的挤到一起,慢慢的便拼出一道一米高的裙墙来。
这是农村盖房子的老办法了,毛石体积大、重量重,用作裙墙再好不过,即便不用水泥也不需要担心有塌墙的危险。
第二天中午的午饭依旧是酸菜猪肉炖粉条,家里几十号人吃饭,一人捧着一个二大碗。
半碗饭半碗菜,饭是大米干饭,菜是酸菜猪肉炖粉条,碗里饭菜冒尖,盛的高高的,一人手里还拿着两个馒头。
这饭吃的,就俩字儿
——舒坦!
杨小山家伙食供的好,大家伙干活的效率也是高的离谱。
三天时间,房子已经起到墙顶了,接下来就是上梁。
上梁按理说应该放挂鞭炮什么的,不过杨小山觉得没必要,一切从简就好。
杨振礼挑了个时间,象征性的喊了一嗓子就把房子的主梁运上了墙顶。
众人捧场的呱唧了几巴掌,继续干活。
上完梁,就得弄房盖了。圆木做主梁,在垂直方向铺上成人拇指粗的竹竿,再在上面铺上削的干净的秸秆,房盖的结构就算是完成了,上面再铺上石灰土,用碾子反复碾压后,房盖就成型了。
现在可没有什么防水材料,房子的屋面防水全靠石灰土的吸水性和找坡,这是多年的老传统了,足够撑过东北的雨天。
房屋的框架和屋顶完工,房子的工程量就算是完成了大半。
杨小山家的门窗和家具都是委托公社毛木匠打的,这两天毛木匠正在赶工,说是明天门窗能先干出来,家具的话,得再等三五天。
这年头家具都是纯手工打造,急也急不来。
杨小山也没闲着,二大爷是把盘炕的好手,自告奋勇接过了给杨小山家盘炕的活。
“这盘炕可是个讲究活,弄不好了,炕梢不热炕头热,炕里不热炕沿儿热。不过有二大爷在你放心,保证你家这炕啊,里里外外全热乎,以后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年抱俩!”
二大爷边干活边唠着俏皮嗑,为老不尊的样子让杨小山都想给他两个电炮。
新盘好的灶台今天中午派上了用场,用来招待二大爷。
盖房子的几天时间,杨小山带回来的猪肉被消灭的干干净净,何玉梅从村里收来的粉条、大米、白面同样消耗的一点不剩。
不过二大爷来帮忙,不能亏了人家。
杨小山上午的时候让杨兴文骑上他的自行车到公社又买了二斤猪肉和二斤鸡蛋,今天中午的午餐——红烧肉、大葱炒鸡蛋。
二大爷吃的满嘴流油,吃完饭不忘跟杨小山说,“这以后可咋整啊?在你家把嘴都养刁了!”
“我家还缺个长工,要不您客串一下?待遇肯定不差,一顿俩大白面馒头。”
“滚你大爷的!”二大爷骂了一声。
杨小山嬉笑:“我就一个二大爷。”
二大爷走后,杨小山看了看家里,大活都完事了,剩的都是些小活。
比如门窗的安装、家具入户、贴墙纸……
眼下最要紧的是炕先晾干,等炕干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烧火烘屋子了。
新建的土坯房,潮气重,不烘干的话,住起来舒适度很差,贴了墙纸都返潮。
等了一天,毛木匠赶着骡子车来给杨小山上门送货,顺便还包安装。
毛木匠今年五十多岁,手艺没的说,门窗安上纹丝合缝,木质的门窗经年累月防风效果会越来越差,但刚安装上的时候没啥大问题。
“回头等玻璃买回来,我送家具的时候给你安上。”
“得嘞,谢谢毛师傅!”
“客气啥。”
毛木匠的态度很好,不好也不行。
三间房的门窗、家具,杨小山在他家花了一百多大洋。
转过天,杨小山直奔县城,家里现在空架子是有了,需要添置的家伙什可不少。
夹皮沟是他的老巢,村民们也都熟悉杨小山,他可不敢冒然随便添置后世带回来的东西,老老实实的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去采购。
窗玻璃、锅碗瓢盆、白纸、洗脸盆、暖瓶、毛巾……
这回算是把之前落下的功课全都给补上了。
很多东西都需要票,杨小山没有,直接花钱开路。
别管什么时候,有钱还怕买不到东西吗?
将采购好的东西,一股脑装进空间,杨小山骑上自行车准备回夹皮沟。
“诶!”
路过邮电局的时候,杨小山听见了一个女声在喊他,他转头看去,好像是那个叫于敏的女同志。
于敏冲他招了招手,杨小山停下车,返了回去。
“于敏同志,你好啊!”
“你好……吴彦祖。”
“好久不见!”于敏憋出了一句话。
杨小山笑道:“是好久不见了。”
于敏看着杨小山的自行车,问道:“你这是要赶回去干农活?”
“这阵儿闲下来了,要干农活得等开春的,上县城来买点东西。这不,还得赶回去吃午饭。”
于敏眼神黯淡,“哦。”
她不知道自己在期盼什么。
杨小山见她意兴阑珊,便道:“那……于敏同志,再见!”
“再见……同志!”于敏停顿了两秒,说道。
杨小山留给了于敏一个潇洒的背影,她站在原地停留了很长时间。
杨小山隐约察觉到于敏对他有那么一点意识,不过人家很明显是在意自己的身份问题,从之前见面的时候杨小山就知道。
这个年代,城市与农村之间,真的隔着一条天堑。
杨小山对于敏没兴趣,更不会觉得她势利眼。
人嘛,大差不差,谁也没比谁好到哪里去。
回了夹皮沟,又花了几天时间,杨小山的新家终于里里外外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外面的天气晚上已经到了十度以下,杨小山果断搬进了新房子。
搬新家的第一天,杨小山叫来了熟人们,再次办起了乔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