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的廷推还是很有特色的,由来也早,一直到亡国乃止,这种君上放权给臣下,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公正合理,大家各陈理由,当面锣对面鼓的将自己的人选摆出来,然后通过差额选举排位,将候选人确定下来名次,最后由皇帝确定任用的人选……正常情况下当然就是廷推第一名,否则廷推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著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就曾经在廷推中胜出,不过后来他爆出了贿选的丑闻,使当时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大为震怒,立刻将老钱贬官出朝,终其崇祯十七年间钱谦益未曾有起复的机会,一直到弘光年间,崇祯吊死之后南明朝廷新立急需人才撑场面,这位文坛领袖才以老迈之年任礼部尚书,重出朝堂之上。
如果廷推不分胜负,或是皇帝对任何人选都没有兴趣的话,抽签也是一种决断的好办法。虽然在后人看来很荒诞,一国宰相用抽签的办法得出,但这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政治智慧,在角力到实在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时,大家看运气也是一种愿赌服输的好办法了。
上到内阁大臣,下到吏部要决定到西南西北荒凉地面的地方官,一样能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被抽中者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更高一层的便是廷议,决断的不只是几个重要的官职,而是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廷议一般是由内阁牵头,几家有重权的公侯参加,还有六部尚书,侍郎,各寺卿和都察院的风宪官,人数一般在三四十人左右,遇到重大国政争执,以廷议方式来决断,最大程度的减少决策失误……决定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开边互贸,封其为顺义王,就是一次廷议的结果。
本次廷推之所以是廷推,就是因为朝廷对整顿京营一事并无意见……哪怕是最丧心病狂的勋贵和将门也不敢说京营没有问题,不需整顿,事情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京营已经离彻底崩坏不远了,再这么下去,大明不要说内重外轻,强干弱枝了,就连京城治安能不能维持都是一件可以拿出来当疑问的事情了,俞大猷辛苦编练出来的五六万人的车营部队早就烟消云散,好的东西建设起来十分困难,破坏起来却是太容易了,两年多时间就叫俞大猷的数年之功完全白费,如同建塔于沙上,一场豪雨下来,根本就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现在朝野之间有争执的,无非就是整顿的人选。
一边是张惟功为主,虽然惟功尚且未曾袭爵,但民间和朝堂上都有不少人以少国公相称,身为英国公张元功的独子,未来英国公的爵位只能传给惟功,不可能是别人,况且因上次护驾有功,袭爵之事,经由皇帝用诏旨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待张元功离世之后,惟功连等都不需要等,直接便可以袭爵了。
其余的公侯大府,朝廷有时候为了控制勋贵,故意不使立刻袭爵,等上一两年甚至更久不能袭爵的,大有人在,惟功这样已经确定爵位在身的,实属异数。
有这么一层关系,还有惟功的京营副将一职已经担任有年,练兵实绩令所有人无语拜服,以他的身份和资历,主持这样的大事还是有点勉强,但也说的过去了,而且此事所有人都知道是惟功一手推动,皇帝于后支持,惟功当然是想当然的人选。
另外一边则是突然杀出来的定国公徐文壁和张惟贤,再加上一个赵孔昭,这一组的人选显然比重更重,一个正在盛年,经验丰富的国公,另外一个是更加年轻,也经历了几年实务锻炼的青年都督,还有一个则是曾经以侍郎身份巡查九边军备,现在则是以兵部侍郎身份协理京营营务的高级文官,这个组合不论是声望还是在朝中的潜势力都远远超过了惟功与黄道瞻等人的组合,仅凭多了一个国公和兵部侍郎这一点来说,惟功这一边已经败相始现。
内阁三个大学士在前,然后是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寺卿分列左右,对面是有资格参加这类活动的公侯们勋贵,被允许参加旁观廷推的都给事中在内的詹翰科道官们则是排在最后。
文华殿中,金台之上,年轻的万历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正中,今日之事,完全有悖于他的初衷,身为一个青年帝王,更是对在御前召对大臣开展廷议的这种形式毫无兴趣……以万历的天性,眼前这事情对他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将眼神投向了张居正。
长须美髯,身着绯色罗衣,玉带朝冠的首辅大人,才是这一次廷议的真正主导者。
张居正也是打量着殿中群臣,他的眼神凌厉之极,在他的注视之下,无人敢于他对视,哪怕是身为公爵的徐文壁,亦是在首辅扫视过来的时候,毕恭毕敬的垂下了头。
身边的张四维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双目低垂,打定了主意不出声,申时行也是如此,对今日之事,这个十分干练的新晋阁老兴趣不大,申时行最近关注的是漕运上的一些麻烦,今年漕运转漕不利,在临清一带遇到强降水,有二百多艘船和十几万石粮食倾覆在河水之中,船夫驿兵也死了好几十,这是一个大乱子,张居正已经指示要严惩当事官员,不论是地方官和漕运有关官员,这一次肯定要摘一大批乌纱帽下来……元辅的决心和手腕申时行从不敢怀疑,因此他只能尽可能的保一些人下来,更多的人肯定要在这一次的风波里丢官了。
对张居正的这种雷厉风行,不留余地的行政之法,性子温和的申阁老心中绝不赞同,只是他也绝对不会顶撞张居正,在今日廷议上,申时行更是毫无看法,而且他也知道,廷议之事皇帝心中十分抵触,只是张居正出面之后,皇帝无法反对,这件事上越是支持张居正的,得罪皇帝之处就越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还是不出声的好。
内阁除了张居正就是一对天聋地哑,六部之中,尚书一级的全部是张居正的私人,都察院十之六七是元辅所控制,京卿并詹翰科道之中,元辅的人也在多数。
此时放眼看去,张居正心中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朝堂之中,尽在他的掌握,地方之上,督、抚过半由他的亲信充任,任何政务举措,一封私信就能够解决,为首辅者,到他这样的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罢。
他又瞟了一眼皇帝,心中涌起一种十分怪异的感觉。
对万历,他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但今日事已至此,只能按计划一步步的走下去了。
“今日廷推,是选定整顿京营的人选……”
廷推官职会议原本应由大学士或是吏部尚书主持,但今日会议是推选提督整顿京营的人选,所以由兵部尚书方逢时来主持,在他的宣谕之下,人选也是再次被确定了下来,不出意料之外,果然就是两组组合。
“诸卿可畅所欲言。”
讲完今日议题之后,皇帝又说了一句应景的话,然后万历就闭上了嘴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底下的事就是等廷议的结果了。
“臣以为,”吏部尚书王国光三朝元老,长髯灰白,神色不怒自威,环顾众人,天官大人威风凛凛道:“用事当用大臣,张惟功虽功绩显著,但名位不显,与定国公、张惟贤、赵孔昭三位相比差距甚远,所以臣以为当用后三人主持整顿京营之事。”
户部尚书张学颜道:“臣与王大人意思相同,此乃国之大事,当用重臣主持其事。”
工部尚书,都察院掌院,礼部尚书万士和等人先后开口,均是赞同王国光的话。
这些人,全部是张居正的私人亲信,这个风向标实在太明显了。
朝中的重大事务,内阁是总理,六部是执行,都察院是纠察,这些强力部门全部支持徐文壁一方,连接的表态,几乎是眨眼之间,便是将惟功的一切希望,均是打的粉碎!
金台之上的万历,仍然是那种高高在云端,面无表情的模样,但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掩饰不住!
眼前的这些臣子,毫无任何避讳的在结党,在营私,在君王面前,张居正这个元辅在展示着他的肌肉和力量。
这种无能为力,被人耍弄在股掌之间,一切任人操纵的感觉在普通人来说也还罢了,在生下来就是皇长子,稍长些就是皇太子,九岁就成为皇帝,已经登极近九年的青年皇帝来说,眼前的这一切,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耳光,噼里啪啦一直不停的打在他的脸上,打的他鼻青脸肿,却还不能有任何的不满表示,因为眼前这一切都是按程序和惯例在进行,是祖宗法度,万历若不满,只能是针对某个大臣或是某个论点,就算他是皇帝,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和权力来推翻眼前的廷议过程和形式,更不能将廷议的结果给否决掉,否则的话,就是会有一记更重更响亮的耳光,毫不犹豫的重重的抽在他的脸上!
大明的廷推还是很有特色的,由来也早,一直到亡国乃止,这种君上放权给臣下,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公正合理,大家各陈理由,当面锣对面鼓的将自己的人选摆出来,然后通过差额选举排位,将候选人确定下来名次,最后由皇帝确定任用的人选……正常情况下当然就是廷推第一名,否则廷推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著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就曾经在廷推中胜出,不过后来他爆出了贿选的丑闻,使当时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大为震怒,立刻将老钱贬官出朝,终其崇祯十七年间钱谦益未曾有起复的机会,一直到弘光年间,崇祯吊死之后南明朝廷新立急需人才撑场面,这位文坛领袖才以老迈之年任礼部尚书,重出朝堂之上。
如果廷推不分胜负,或是皇帝对任何人选都没有兴趣的话,抽签也是一种决断的好办法。虽然在后人看来很荒诞,一国宰相用抽签的办法得出,但这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政治智慧,在角力到实在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时,大家看运气也是一种愿赌服输的好办法了。
上到内阁大臣,下到吏部要决定到西南西北荒凉地面的地方官,一样能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被抽中者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更高一层的便是廷议,决断的不只是几个重要的官职,而是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廷议一般是由内阁牵头,几家有重权的公侯参加,还有六部尚书,侍郎,各寺卿和都察院的风宪官,人数一般在三四十人左右,遇到重大国政争执,以廷议方式来决断,最大程度的减少决策失误……决定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开边互贸,封其为顺义王,就是一次廷议的结果。
本次廷推之所以是廷推,就是因为朝廷对整顿京营一事并无意见……哪怕是最丧心病狂的勋贵和将门也不敢说京营没有问题,不需整顿,事情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京营已经离彻底崩坏不远了,再这么下去,大明不要说内重外轻,强干弱枝了,就连京城治安能不能维持都是一件可以拿出来当疑问的事情了,俞大猷辛苦编练出来的五六万人的车营部队早就烟消云散,好的东西建设起来十分困难,破坏起来却是太容易了,两年多时间就叫俞大猷的数年之功完全白费,如同建塔于沙上,一场豪雨下来,根本就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现在朝野之间有争执的,无非就是整顿的人选。
一边是张惟功为主,虽然惟功尚且未曾袭爵,但民间和朝堂上都有不少人以少国公相称,身为英国公张元功的独子,未来英国公的爵位只能传给惟功,不可能是别人,况且因上次护驾有功,袭爵之事,经由皇帝用诏旨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待张元功离世之后,惟功连等都不需要等,直接便可以袭爵了。
其余的公侯大府,朝廷有时候为了控制勋贵,故意不使立刻袭爵,等上一两年甚至更久不能袭爵的,大有人在,惟功这样已经确定爵位在身的,实属异数。
有这么一层关系,还有惟功的京营副将一职已经担任有年,练兵实绩令所有人无语拜服,以他的身份和资历,主持这样的大事还是有点勉强,但也说的过去了,而且此事所有人都知道是惟功一手推动,皇帝于后支持,惟功当然是想当然的人选。
另外一边则是突然杀出来的定国公徐文壁和张惟贤,再加上一个赵孔昭,这一组的人选显然比重更重,一个正在盛年,经验丰富的国公,另外一个是更加年轻,也经历了几年实务锻炼的青年都督,还有一个则是曾经以侍郎身份巡查九边军备,现在则是以兵部侍郎身份协理京营营务的高级文官,这个组合不论是声望还是在朝中的潜势力都远远超过了惟功与黄道瞻等人的组合,仅凭多了一个国公和兵部侍郎这一点来说,惟功这一边已经败相始现。
内阁三个大学士在前,然后是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寺卿分列左右,对面是有资格参加这类活动的公侯们勋贵,被允许参加旁观廷推的都给事中在内的詹翰科道官们则是排在最后。
文华殿中,金台之上,年轻的万历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正中,今日之事,完全有悖于他的初衷,身为一个青年帝王,更是对在御前召对大臣开展廷议的这种形式毫无兴趣……以万历的天性,眼前这事情对他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将眼神投向了张居正。
长须美髯,身着绯色罗衣,玉带朝冠的首辅大人,才是这一次廷议的真正主导者。
张居正也是打量着殿中群臣,他的眼神凌厉之极,在他的注视之下,无人敢于他对视,哪怕是身为公爵的徐文壁,亦是在首辅扫视过来的时候,毕恭毕敬的垂下了头。
身边的张四维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双目低垂,打定了主意不出声,申时行也是如此,对今日之事,这个十分干练的新晋阁老兴趣不大,申时行最近关注的是漕运上的一些麻烦,今年漕运转漕不利,在临清一带遇到强降水,有二百多艘船和十几万石粮食倾覆在河水之中,船夫驿兵也死了好几十,这是一个大乱子,张居正已经指示要严惩当事官员,不论是地方官和漕运有关官员,这一次肯定要摘一大批乌纱帽下来……元辅的决心和手腕申时行从不敢怀疑,因此他只能尽可能的保一些人下来,更多的人肯定要在这一次的风波里丢官了。
对张居正的这种雷厉风行,不留余地的行政之法,性子温和的申阁老心中绝不赞同,只是他也绝对不会顶撞张居正,在今日廷议上,申时行更是毫无看法,而且他也知道,廷议之事皇帝心中十分抵触,只是张居正出面之后,皇帝无法反对,这件事上越是支持张居正的,得罪皇帝之处就越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还是不出声的好。
内阁除了张居正就是一对天聋地哑,六部之中,尚书一级的全部是张居正的私人,都察院十之六七是元辅所控制,京卿并詹翰科道之中,元辅的人也在多数。
此时放眼看去,张居正心中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朝堂之中,尽在他的掌握,地方之上,督、抚过半由他的亲信充任,任何政务举措,一封私信就能够解决,为首辅者,到他这样的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罢。
他又瞟了一眼皇帝,心中涌起一种十分怪异的感觉。
对万历,他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但今日事已至此,只能按计划一步步的走下去了。
“今日廷推,是选定整顿京营的人选……”
廷推官职会议原本应由大学士或是吏部尚书主持,但今日会议是推选提督整顿京营的人选,所以由兵部尚书方逢时来主持,在他的宣谕之下,人选也是再次被确定了下来,不出意料之外,果然就是两组组合。
“诸卿可畅所欲言。”
讲完今日议题之后,皇帝又说了一句应景的话,然后万历就闭上了嘴巴,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底下的事就是等廷议的结果了。
“臣以为,”吏部尚书王国光三朝元老,长髯灰白,神色不怒自威,环顾众人,天官大人威风凛凛道:“用事当用大臣,张惟功虽功绩显著,但名位不显,与定国公、张惟贤、赵孔昭三位相比差距甚远,所以臣以为当用后三人主持整顿京营之事。”
户部尚书张学颜道:“臣与王大人意思相同,此乃国之大事,当用重臣主持其事。”
工部尚书,都察院掌院,礼部尚书万士和等人先后开口,均是赞同王国光的话。
这些人,全部是张居正的私人亲信,这个风向标实在太明显了。
朝中的重大事务,内阁是总理,六部是执行,都察院是纠察,这些强力部门全部支持徐文壁一方,连接的表态,几乎是眨眼之间,便是将惟功的一切希望,均是打的粉碎!
金台之上的万历,仍然是那种高高在云端,面无表情的模样,但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掩饰不住!
眼前的这些臣子,毫无任何避讳的在结党,在营私,在君王面前,张居正这个元辅在展示着他的肌肉和力量。
这种无能为力,被人耍弄在股掌之间,一切任人操纵的感觉在普通人来说也还罢了,在生下来就是皇长子,稍长些就是皇太子,九岁就成为皇帝,已经登极近九年的青年皇帝来说,眼前的这一切,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耳光,噼里啪啦一直不停的打在他的脸上,打的他鼻青脸肿,却还不能有任何的不满表示,因为眼前这一切都是按程序和惯例在进行,是祖宗法度,万历若不满,只能是针对某个大臣或是某个论点,就算他是皇帝,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和权力来推翻眼前的廷议过程和形式,更不能将廷议的结果给否决掉,否则的话,就是会有一记更重更响亮的耳光,毫不犹豫的重重的抽在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