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徐渭的话,武学院总务处的人一声欢呼,顿时就是带着早就守候在操场上的学员纵队,立刻挥旗而出。
鼓号点声响了起来,学员们都是嗷嗷叫着,一起随军旗大步而出。
若不是徐渭的威望压着,这些家伙早就忍不住了。
外头已经是这样的景像,他们也算是准军人,就在这里老老实实的不动?说是学员应该专心在学习之上,但那得看是什么时候!
这种时候缩了头,以后怎么对面军中的同袍,怎么对自己的下属讲当日的辽阳之变时自己的表现?
看着这些小伙子们,徐渭也是微笑起来。
他并没有固步自封,所以赢得了这些小伙子们的尊重,看他们急切出门的模样,若非是自己素来的威望,怕是早就爆动了。
说起来,当世名士之中,也就是徐渭能成功的掌管起武学院来,换了别的所谓“名士”或是“大儒”,根本就摸不着边,进不得门。
光是一个炮兵学说,怎么步炮配合,标尺规范,战场调整射矩,平时的训练科目的整编调整……辽阳的火炮越铸越精良,已经出现了大曲度炮架牵引的炮车,炮身越来越轻,而整体越来越稳固,可容纳的火药量也增加,推射力加大,炮弹射击之后的杀伤力和距离当然也增加不少,战场火炮从标配四磅炮到六磅、九磅、十二磅都有,而且现在大量配给重炮,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很多东西,却是在武学院里就开始试验和推进了。
学校是罕有的可以在大校场内靶山里不停试射火炮的所在,将作司的火炮部门都已经透到城东南人迹较少的地方去了,毕竟一天试炮太多次,也确实过于扰民。
除了炮兵,还有方阵步兵,鸳鸯战兵,各类骑兵,每一类属的骑兵在训练科目上就是完全的不同……徐渭在教导李氏兄弟几人的时候,感觉还是轻松写意,李家的骑兵战法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但并没有脱离过去的范围,只是细节上和其余九边骑兵有所不同,这对学究天人的徐渭来说根本不算回事,而最让他伤心失望的就是李如松等人,有的表面恭谨,却无心向学,和自己学习只是一个面子上的事情,另外的连面子上的恭谨都办不到。
固步自封,洋洋自得,败家就在二十年内,这是当年他对李家子弟的评价。
而眼前的一切,自是与在李家时完全没有丝毫的相通之处。
学校风纪井然,纪律严明,学子们朝气蓬勃,一心向上,教授同僚少数是有志兵学的饱学之士,更多的是军中选拔出来的参谋型人才,都是聪明又肯干年轻人,最多年纪将近中年,在这些人的辅助下,这七八年来,武学院已经有两批学员毕业,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进一步扩大了武学院的规模,现在在校的学子已经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比起当年的三百人左右扩大了五倍,而再过几年,规模便能达到三千人左右。
对辽阳未来的二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来说,这个军校未来的规划也是已经足够。
通信,后勤,骑兵,步兵,炮兵,诸多部门,尽在徐渭掌握之中,总兵官只是名义上的山长,每逢节庆和重大校庆,惟功会亲临本校,做一些福利发放的事情,使得自己的威望和影响保持在学员心中。
对这件事,徐渭也是心里明白的很……这是惟功这个总兵官的禁脔所在,尽管他平时负责学校,但在升赏黜罚等事上,还是以惟功为主,而且每逢大会,惟功也是必定要请到场的。
对这一点,昔日傲气十足,抗上睥下的鬼才,似乎已经是改了脾气。
“学校一出,估计中军部也要收网了。”看着眼前情形,徐渭呵呵笑将起来。
……
……
中军部也确实要收网了。
学校出动的消息在傍晚时分传到中军部,孙承宗大感振奋,但听说是李植等人赶到辽阳的建议被张子谦接纳后的结果时,也是不禁哑然失笑。
这样的事,哪怕是他这样的人事前也想象不到的。
谁能想到,昔年在张四维手下对惟功百般刁难的李植几人,居然会在狼狈之余,跑到辽阳来了?
但这事不是他操心的范围,孙承宗要做的,便是将密布城中的大网给收起来,然后便是等惟功回来做出决断了。
“李汝培这厮还真是厚脸皮。”
徐光启坐在一边,一脸没心没肺的惫懒模样,他每日公务做完之后都是习惯到孙承宗这里来闲聊一阵,不过多半是他说话,孙承宗随口应答,中军部的事情可是比屯田司要重要的多了。
“也由得他,就怕简修不会放过他们。”
“说的是,不过李植这厮敢来,肯定还是有所准备的。”
“嗯。”孙承宗也是点头,心有戚戚。他不是笨蛋,也是一个顶尖的聪明人,不过孙阁部向来不大喜欢掺合到党争中去,在天启朝东林党和魏忠贤的决死战斗中,孙承宗介入的少,也并不深入,加上身份超然,最终在东林党被魏九千岁痛加清洗的时候,孙承宗只是卸职返乡,悠然闲居罢了。
现在这会子,想到辽阳多出李植这样的人,孙承宗的心里就是有些不大舒服,以他传统士大夫的德行操守,想说容纳李植这样的人融入本镇体系之中,他还真的没有这样的雅量。
但从本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惟功将来的成就肯定不止眼前这一点,若是眼下都容不得异见者,将来何谈更上层楼?
李植等人,应该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这才施施然赶到辽阳来找机会,原本他们应该就是此生穷困潦倒,各方势力都加以排挤打压,毫无机会才是。
“恺阳,你别管李植他们,想想自己怎么给大人请罪吧。”徐光启懒得去管李植几个,反而担心起孙承宗来。
这次事闹的很大,固然一下子解决了城中人心归附和锦衣卫带来的麻烦,但孙承宗拒不执行惟功之令,而独断专行,惹出这般大事来,后果究竟如何,谁能知道?
“大人应当不会如何的。”孙承宗呵呵一笑,坦然道:“若真有什么惩罚,只要还留在辽阳之内,难道大人还能不用我吗?”
“这倒也是。”
对文官来说,职务的变迁根本影响不了太多,毕竟资历能力人脉在,不比武将,指挥一个营便是一个营,一个队便是一个队,战场决断权不是说笑的,老上司的面子也不能给。象孙承宗,如果贬去屯田司,难道徐光启还能真的拿他当下属来看?
“最近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准备迎接献俘大典回来的将士和准备大人的受封大典吧。”
“这是大喜事啊,不知道我等能有什么升迁途径。”徐光启眨眨眼,这一次辽阳人人有份,文官也在其中,当然朝廷不可能授给辽阳军镇的文官们真正的要职,不过估计会设法解决一些辽阳文吏的待遇问题,象张用诚那样走武职道路行文官事,并不是徐光启等人所乐意的,大家都有举人或秀才的功名,因为感遇惟功的恩遇之德和想做一番事业才留下来,当然,优厚俸禄也是重要因素,不过转文改武,舆论压力真不大容易接受,就算现在是在都司衙门任经历,是佐杂文职,但毕竟还是文官袍服在身上,如果改为武职,就算授给二品或一品的武职,心里仍然是很难接受的。
这当然不是徐光启等人歧视武职,辽阳全境以内,不仅没有歧视武职的现象,相反,武人的地位在辽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原本就是军镇,而当家人又是惟功这样的纯粹的总兵官,加上辽阳军人每战必胜,平时还有军民共建等项目,军纪又好,待遇优厚,谁还瞧不起军人?
徐光启等人忧虑的是家族中人,他们的至亲有不少都搬到辽阳来了,但一个宗族当然不可能全部离开故土,哪怕是辽阳很好,但故土难离,除非穷困难当的家族,但那样的家族,一般也是培养不出功名人士的。
如果能继续在文职系统内升迁,哪怕是佐杂官员,对徐光启这一类的官员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了。
当然,如果未来辽阳真的发展到对抗压制整个大明的巨无霸,辽阳体系之内的官职就会压倒大明官职,但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对武职官员们来说,倒是早就无所谓了。
郭守约等营官级早就加到左右府都督,最不济也是都督同知,这一次估计连司把总都能加功到都指挥或都同一级,局百总就能到卫指挥,一个旗队长,指挥不到四十人,估计就能加卫指挥佥事的四品官职……朝廷武职,不仅在大明内部不大值钱,在辽阳,更是成了叫人根本不在意的大路货了。
“此是大人要操心的事。”孙承宗对这个问题不甚在意,高阳孙氏不比江南地方出身的人,对文官杂职没有那么大的心理优势,佐杂文职也是官职,只要立功之后,朝廷对他们这些佐杂官员一样有诰封便是了。
听到徐渭的话,武学院总务处的人一声欢呼,顿时就是带着早就守候在操场上的学员纵队,立刻挥旗而出。
鼓号点声响了起来,学员们都是嗷嗷叫着,一起随军旗大步而出。
若不是徐渭的威望压着,这些家伙早就忍不住了。
外头已经是这样的景像,他们也算是准军人,就在这里老老实实的不动?说是学员应该专心在学习之上,但那得看是什么时候!
这种时候缩了头,以后怎么对面军中的同袍,怎么对自己的下属讲当日的辽阳之变时自己的表现?
看着这些小伙子们,徐渭也是微笑起来。
他并没有固步自封,所以赢得了这些小伙子们的尊重,看他们急切出门的模样,若非是自己素来的威望,怕是早就爆动了。
说起来,当世名士之中,也就是徐渭能成功的掌管起武学院来,换了别的所谓“名士”或是“大儒”,根本就摸不着边,进不得门。
光是一个炮兵学说,怎么步炮配合,标尺规范,战场调整射矩,平时的训练科目的整编调整……辽阳的火炮越铸越精良,已经出现了大曲度炮架牵引的炮车,炮身越来越轻,而整体越来越稳固,可容纳的火药量也增加,推射力加大,炮弹射击之后的杀伤力和距离当然也增加不少,战场火炮从标配四磅炮到六磅、九磅、十二磅都有,而且现在大量配给重炮,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很多东西,却是在武学院里就开始试验和推进了。
学校是罕有的可以在大校场内靶山里不停试射火炮的所在,将作司的火炮部门都已经透到城东南人迹较少的地方去了,毕竟一天试炮太多次,也确实过于扰民。
除了炮兵,还有方阵步兵,鸳鸯战兵,各类骑兵,每一类属的骑兵在训练科目上就是完全的不同……徐渭在教导李氏兄弟几人的时候,感觉还是轻松写意,李家的骑兵战法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但并没有脱离过去的范围,只是细节上和其余九边骑兵有所不同,这对学究天人的徐渭来说根本不算回事,而最让他伤心失望的就是李如松等人,有的表面恭谨,却无心向学,和自己学习只是一个面子上的事情,另外的连面子上的恭谨都办不到。
固步自封,洋洋自得,败家就在二十年内,这是当年他对李家子弟的评价。
而眼前的一切,自是与在李家时完全没有丝毫的相通之处。
学校风纪井然,纪律严明,学子们朝气蓬勃,一心向上,教授同僚少数是有志兵学的饱学之士,更多的是军中选拔出来的参谋型人才,都是聪明又肯干年轻人,最多年纪将近中年,在这些人的辅助下,这七八年来,武学院已经有两批学员毕业,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进一步扩大了武学院的规模,现在在校的学子已经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比起当年的三百人左右扩大了五倍,而再过几年,规模便能达到三千人左右。
对辽阳未来的二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来说,这个军校未来的规划也是已经足够。
通信,后勤,骑兵,步兵,炮兵,诸多部门,尽在徐渭掌握之中,总兵官只是名义上的山长,每逢节庆和重大校庆,惟功会亲临本校,做一些福利发放的事情,使得自己的威望和影响保持在学员心中。
对这件事,徐渭也是心里明白的很……这是惟功这个总兵官的禁脔所在,尽管他平时负责学校,但在升赏黜罚等事上,还是以惟功为主,而且每逢大会,惟功也是必定要请到场的。
对这一点,昔日傲气十足,抗上睥下的鬼才,似乎已经是改了脾气。
“学校一出,估计中军部也要收网了。”看着眼前情形,徐渭呵呵笑将起来。
……
……
中军部也确实要收网了。
学校出动的消息在傍晚时分传到中军部,孙承宗大感振奋,但听说是李植等人赶到辽阳的建议被张子谦接纳后的结果时,也是不禁哑然失笑。
这样的事,哪怕是他这样的人事前也想象不到的。
谁能想到,昔年在张四维手下对惟功百般刁难的李植几人,居然会在狼狈之余,跑到辽阳来了?
但这事不是他操心的范围,孙承宗要做的,便是将密布城中的大网给收起来,然后便是等惟功回来做出决断了。
“李汝培这厮还真是厚脸皮。”
徐光启坐在一边,一脸没心没肺的惫懒模样,他每日公务做完之后都是习惯到孙承宗这里来闲聊一阵,不过多半是他说话,孙承宗随口应答,中军部的事情可是比屯田司要重要的多了。
“也由得他,就怕简修不会放过他们。”
“说的是,不过李植这厮敢来,肯定还是有所准备的。”
“嗯。”孙承宗也是点头,心有戚戚。他不是笨蛋,也是一个顶尖的聪明人,不过孙阁部向来不大喜欢掺合到党争中去,在天启朝东林党和魏忠贤的决死战斗中,孙承宗介入的少,也并不深入,加上身份超然,最终在东林党被魏九千岁痛加清洗的时候,孙承宗只是卸职返乡,悠然闲居罢了。
现在这会子,想到辽阳多出李植这样的人,孙承宗的心里就是有些不大舒服,以他传统士大夫的德行操守,想说容纳李植这样的人融入本镇体系之中,他还真的没有这样的雅量。
但从本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惟功将来的成就肯定不止眼前这一点,若是眼下都容不得异见者,将来何谈更上层楼?
李植等人,应该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这才施施然赶到辽阳来找机会,原本他们应该就是此生穷困潦倒,各方势力都加以排挤打压,毫无机会才是。
“恺阳,你别管李植他们,想想自己怎么给大人请罪吧。”徐光启懒得去管李植几个,反而担心起孙承宗来。
这次事闹的很大,固然一下子解决了城中人心归附和锦衣卫带来的麻烦,但孙承宗拒不执行惟功之令,而独断专行,惹出这般大事来,后果究竟如何,谁能知道?
“大人应当不会如何的。”孙承宗呵呵一笑,坦然道:“若真有什么惩罚,只要还留在辽阳之内,难道大人还能不用我吗?”
“这倒也是。”
对文官来说,职务的变迁根本影响不了太多,毕竟资历能力人脉在,不比武将,指挥一个营便是一个营,一个队便是一个队,战场决断权不是说笑的,老上司的面子也不能给。象孙承宗,如果贬去屯田司,难道徐光启还能真的拿他当下属来看?
“最近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准备迎接献俘大典回来的将士和准备大人的受封大典吧。”
“这是大喜事啊,不知道我等能有什么升迁途径。”徐光启眨眨眼,这一次辽阳人人有份,文官也在其中,当然朝廷不可能授给辽阳军镇的文官们真正的要职,不过估计会设法解决一些辽阳文吏的待遇问题,象张用诚那样走武职道路行文官事,并不是徐光启等人所乐意的,大家都有举人或秀才的功名,因为感遇惟功的恩遇之德和想做一番事业才留下来,当然,优厚俸禄也是重要因素,不过转文改武,舆论压力真不大容易接受,就算现在是在都司衙门任经历,是佐杂文职,但毕竟还是文官袍服在身上,如果改为武职,就算授给二品或一品的武职,心里仍然是很难接受的。
这当然不是徐光启等人歧视武职,辽阳全境以内,不仅没有歧视武职的现象,相反,武人的地位在辽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原本就是军镇,而当家人又是惟功这样的纯粹的总兵官,加上辽阳军人每战必胜,平时还有军民共建等项目,军纪又好,待遇优厚,谁还瞧不起军人?
徐光启等人忧虑的是家族中人,他们的至亲有不少都搬到辽阳来了,但一个宗族当然不可能全部离开故土,哪怕是辽阳很好,但故土难离,除非穷困难当的家族,但那样的家族,一般也是培养不出功名人士的。
如果能继续在文职系统内升迁,哪怕是佐杂官员,对徐光启这一类的官员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了。
当然,如果未来辽阳真的发展到对抗压制整个大明的巨无霸,辽阳体系之内的官职就会压倒大明官职,但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对武职官员们来说,倒是早就无所谓了。
郭守约等营官级早就加到左右府都督,最不济也是都督同知,这一次估计连司把总都能加功到都指挥或都同一级,局百总就能到卫指挥,一个旗队长,指挥不到四十人,估计就能加卫指挥佥事的四品官职……朝廷武职,不仅在大明内部不大值钱,在辽阳,更是成了叫人根本不在意的大路货了。
“此是大人要操心的事。”孙承宗对这个问题不甚在意,高阳孙氏不比江南地方出身的人,对文官杂职没有那么大的心理优势,佐杂文职也是官职,只要立功之后,朝廷对他们这些佐杂官员一样有诰封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