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明崇祯十八年七月,清顺治二年七月,全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金陵。
这一刻就连吴三桂跟李自成都也停下了手来。
老李虽然之前被打的很惨,貌似狼狈,但他终究是活着的。
而且阿济格的转变矛头也让他大大的喘过了一口气。等到吴三桂气势汹汹的杀来时候,他已经收拢了各部人马,照旧有十几万人,再是士气低落,也不是吴三桂轻易能荡平的。
以至于多铎从襄阳转到武昌后,就再也不走了。坐镇荆楚,手握重兵,那就是为了防备老李,当然,还有蜀地的张献忠。
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就领兵三万在夔门虎视眈眈呢。
可以说老李和老张纵然自身不想为朱明做任何的贡献,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大大牵制去了清军的一部分主力精锐。
吴三桂的四万人,多铎手里的几万人,这股力量合起来甚至比阿济格手中的大军还要强大。
……
尼堪、三顺王领着两万多兵马紧急火燎的赶到前线,沿途路过的铜陵、芜湖两地都没能让他们停歇半点脚步。
只要能一战拿下金陵,铜陵、芜湖的明军都只是癣疥之疾,不值一提。
而至此,阿济格手中握着四万清军主力,连同小三万左军陆师,以及上两万人的左军水师——其余的左军陆师和一部分明军叛军则留在了铜陵和芜湖看着明军呢。
明军这边则是三万秦朗军+两万京营+两万江上水师,后者是黄蜚部、郑鸿逵部和钟文廷部的总和兵力,说起来实力也是不弱。
再算上两边的随军民壮,一个个宣称自己是二十万大军,那都丝毫不见夸张。
秦朗的大营立在大胜关。
这个大胜关可不是神雕里头的那个大胜关,它本叫“大城港”,为金陵城西南诸水注入长江之处,江流险厄。北宋在此设立巡简寨,南宋绍兴二年时在此处设置烽火台。元朝在大城港设立水驿,称“大城港镇”。
明末群雄争霸,当时实力更强的陈友谅进攻金陵,双方在金陵城西江边一线大战。最终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乘坐小船方才逃脱。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了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等都缴械投降。这一战使双方的陈强朱弱的对比形势,渐渐转为均势,为三年后的鄱阳湖决战奠定了基础。此后朱元璋改其地名为“大胜关”。有明一朝,大胜关为金陵城西南主要港市和军事重地。
秦朗在此驻扎,身后便是江心洲水师大营。
可谓是把自己全部的兵力通通给摆了出来。
就看阿济格怎么来破解了。
毕竟他们汇合了两万余八旗援军,一路上气势汹汹的杀到应天府,不可能瞬间转攻为守,等着秦朗来攻打他们啊。
可是大胜关的地形就明摆在那儿呢。
除沿江不足十里宽幅的平地外,再往内里延伸,虽然也是能通过的地方,却已是山地。
秦朗军早就扎好了一个个小寨。
清军想要无声无息的绕过去几乎不可能。
而这还是明面上的布置,暗地里有雷达在手的秦朗,早就把清军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
阿济格想要搞绕道偷袭包抄的把戏那是痴心妄想。
所以,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江南的时候,为什么位居上游的陈友谅屡屡动兵都是以水军为主要战力?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条长江横贯东西,这就决定了江南之战水上第一。
你没有在江面上取得绝对的优势,陆军兵锋再胜,那也是无根之源,难以持久。
尤其是你还没有把长江北岸之地彻底被收入囊中的情况下,就如当年的陈友谅,那就更依赖于水面力量了。
否则光是一个运输线被切断,那就是祸及全军存亡的大患。
阿济格敢长驱直入的直冲金陵而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张应祥的水师在铜陵大败黄郑,要不然清军不拿下铜陵,不拿下芜湖,他们怎么敢继续东进?
不过局势发展到现在,张应祥带领的左军水师就又恢复到了此前的状态——如铜陵时候那般,我不求克敌,只求不被敌克就好。
只要能堵住长江,不被明军的水师战船杀透杀穿,不让明军的水师杀到清军背后去,这就是最大的功劳。
因为前面的地形太过不利于进攻了。
江心岛明军水师营寨,在岛屿两侧都布置了大量火炮——整个长江水道被江心岛一份为二股,临近南岸的水道极为狭窄,水面都不过两里宽,而北侧水道纵然宽阔,也不过四五里。
让以巡江哨船和漕船、货船为主力的左军水师去硬冲这样的防线,然后再与以逸待劳的明军水师作战,别说是张应祥了,那领兵的就是咒语周公瑾,阿济格也不看好。
所以,张应祥现在的任务就一下子恢复到了原态。
然后阿济格把更大的期望放在了陆地厮杀,只要他能一战大败对面的秦朗,击败明军的主力,那金陵还不就手到擒来?
……
三山矶外,清军前锋驻地。
一面李字大旗迎风飘扬,主将李国英脸色阴沉的打望着前方不远的明军营垒。
真的是找不出什么破绽。
人家虽然并不比自己提前赶到了多少天,但是,土墙、栅栏、壕沟、拒马,还有战棚和炮位,且一应俱全,更别说山顶上的瞭望哨了。
三山矶是不怎么高,可在沿江平地,人家的瞭望兵却能俯瞰清军的一举一动。
这种情况下,他部的局面当然不利了。
而且李国英还整日的提心吊胆,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阿济格一声令下,他和手下的部众就要源源不断的到对面枪炮口下送死了。
这可是他的嫡系啊,死光了就没了的。他怕不立马就会被鞑清高高的挂起闲置。
当然,清军的营垒也在一天比一天的增强中。
江面上脚船来来往往,不断卸下丁壮和辎重,清军营垒外已经建起了两道胸墙,胸墙前是取土后剩下的壕沟,壕沟里还倒插着尖锐的竹刺。
大量丁壮在刀兵的驱使下,继续不知疲惫的于壕沟外挖掘地洞陷坑。
李国英布置防御那也是很用心的。
比如胸墙,那每隔一段就有着重加固的点,那每个点上都布置有一门小炮。配合着躲在胸墙后的肉搏兵、火枪兵、弓手和炮兵,李国英并不认为战争打起来后自己就一下子变得不堪一击了。
可前提是他守在营寨里等候着对面的主动进攻。
前后两道胸墙之间还专门有预留下的通道相连,可以随时向前增援,也能迅速后撤。这样用心的营垒,放在左良玉时代,那已经是极致了。
但对比对面的明军营垒他却一点都没有信心。因为几波派去的侦察兵,回来后向他诉说最多的就是明军营地里那一门门阳光下泛着黝黑金属光泽的大炮。
大炮,红衣大炮一样的大炮,跟他们这儿的小炮可全然不同。
所以,阿济格要真的下令他猛攻三山矶明军营寨的话,他非损失惨重不可。
李国英真的不愿意当这个炮灰。
如果可以他宁愿待在芜湖或是铜陵,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可是清军有意扶持起来的左军领袖啊。
哪怕随着大批八旗兵的赶到,李国英这个领袖地位是越发的薄弱了。
清军营地内外人都忙着干活,可屯齐就不愿意去挖沟。哪怕他知道与明军对垒,必须要做个坚固点的营垒。
屯齐是阿济格派来监视李国英的,哪怕李国英投清之后打仗一直很卖力,人也很乖觉,但以八旗监视监军汉将,这是鞑清惯例。
屯齐是被老奴幽禁致死的舒尔哈齐之孙,他爹图伦是二贝勒阿敏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子。虽然比不了济尔哈朗这个亲王混的好,但父子俩一个贝勒一个贝子,还依旧在鞑清宗室中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也所以,屯齐是绝对压得住李国英的,即便屯齐手中只有五百人。甚至这五百人当中还有近半的包衣奴才。
三山矶的明军始终没有动弹一下,就静静的看着清军一点点的加固营垒。
“真是一群傻子。”
丁进打量着清军营地,然后这般的评价着清军。
因为清军根本就没有搞懂他们这波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那可不是吸引一部分清军兵力,或者是作为这场大战的开胃小菜,而是用来钓清军水师的。
三山矶位于大胜关和江宁镇之间,大胜关是秦朗的大营所在之地,那江宁镇就是阿济格的大营所在之地。
同样明军的水师大营在大胜关东边一点的江心岛上,而清军的水师营地,也在江宁镇西边一些的新济洲上。
大胜关与江宁镇的距离在三十里左右,新济洲与江心洲的距离则不到五十里。
这就是说,当江心岛上的明军水师前往三山矶接应丁进所部军兵撤退或者是增援的时候,只少稍微耽搁一些时间,新济洲上的清军水师就能反应的过来,他们是完全可以杀到的。
这才是一个关键。
能引诱清军水师出动就好,这样虽然不清楚它们会不会全部出动,但也总比明军水师杀去新济洲清军水营门口好吧?
秦朗自始至终都没有跟阿济格死拼硬打的念想,依靠着长江,只要他能顺利的击败清军水师,到时候还愁吃不掉阿济格的陆军吗?
这根本不是秦朗军能不能打过阿济格的陆军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所以他看似沿着大胜关布置了一整条防线,可事实上更多的希望还是在江面上。
二十艘老闸船周遭全都加装上了拒木,这虽然也不太可能完全躲的开火船,但至少能避免八九成的麻烦。而即便还有火船能靠近来,至少数量不多,那也好收拾。
毕竟老闸船不是一点就着的枯草黄藤,且船体表面涂染的生漆也不是白瞎的。
秦朗真的做好了水战取胜的一切准备,就等着所有的清军兵马全都赶到了。
“杀……”
“冲啊……”
漆黑的夜色里,战斗激烈的进行着。
李国英部又一次向着明军营垒发起了攻势。
在火炮火箭的掩护下,上五百名绿旗兵举着刀枪盾牌冲上了战场。
他们队形分散,一个个很有目的性的向着前方的盾车靠拢。
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天了,遗弃在战场上的盾车多达数百辆,这是李国英的主意,他认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盾车这东西都能很好的阻挡和削弱枪炮的威力。
事实证明,盾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一辆辆简易盾车的挡板后堆满了沙土袋。炮弹命中了都也无可奈何。
守军当然可以反过来捣毁盾车。
但战场厮杀,这不就是一个长久的拉力战吗?
守军烧毁捣毁盾车,他们再进行制作就是了。这些日子里,李国英在修筑营垒的同时,最上心的事儿就是盾车的制造。
他是认定了盾车这东西能大大的削弱枪炮威力,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嫡系力量。
现在孔有德、尚可喜二王的兵马,还有左军后续的兵力都已经到位,一门门大炮不断的对着三山矶下的明军营垒开轰——低矮的三山矶,面积并不大,三个连在一起的小山包周长也有限的很,直接就被丁进部所造的营垒包在了其中。
丁进甚至使人费劲力气运送了几门火炮上山,居高临下的猛轰清军,可惜准头有限,实心弹的威力也很有限。
清军的炮弹和火箭不断洗礼着明军营寨,这给进攻的李国英部制造了不小的便易。
除了横飞的炮弹外,新一轮的厮杀从手榴弹、石灰瓶、油罐的相互投掷开始。
在双方都有掩体的情况下,在双方谁都难看清楚对方位置的情况下,手榴弹、石灰瓶、油罐这类东西显然比弓箭杀伤力更大。
轰隆的爆炸声中,白色的石灰溅起老高,木石横飞中惨叫声不断,然后一罐罐火油迅速在双方阵线上燃烧。
最后就是一阵人影人头乱晃。
清军会尝试着发起冲击,他们零零星星的跃出盾车群,手中举着坚固的盾牌,身上穿着棉甲,拼命的往胸墙冲锋。
但显然没有成功。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明崇祯十八年七月,清顺治二年七月,全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金陵。
这一刻就连吴三桂跟李自成都也停下了手来。
老李虽然之前被打的很惨,貌似狼狈,但他终究是活着的。
而且阿济格的转变矛头也让他大大的喘过了一口气。等到吴三桂气势汹汹的杀来时候,他已经收拢了各部人马,照旧有十几万人,再是士气低落,也不是吴三桂轻易能荡平的。
以至于多铎从襄阳转到武昌后,就再也不走了。坐镇荆楚,手握重兵,那就是为了防备老李,当然,还有蜀地的张献忠。
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就领兵三万在夔门虎视眈眈呢。
可以说老李和老张纵然自身不想为朱明做任何的贡献,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大大牵制去了清军的一部分主力精锐。
吴三桂的四万人,多铎手里的几万人,这股力量合起来甚至比阿济格手中的大军还要强大。
……
尼堪、三顺王领着两万多兵马紧急火燎的赶到前线,沿途路过的铜陵、芜湖两地都没能让他们停歇半点脚步。
只要能一战拿下金陵,铜陵、芜湖的明军都只是癣疥之疾,不值一提。
而至此,阿济格手中握着四万清军主力,连同小三万左军陆师,以及上两万人的左军水师——其余的左军陆师和一部分明军叛军则留在了铜陵和芜湖看着明军呢。
明军这边则是三万秦朗军+两万京营+两万江上水师,后者是黄蜚部、郑鸿逵部和钟文廷部的总和兵力,说起来实力也是不弱。
再算上两边的随军民壮,一个个宣称自己是二十万大军,那都丝毫不见夸张。
秦朗的大营立在大胜关。
这个大胜关可不是神雕里头的那个大胜关,它本叫“大城港”,为金陵城西南诸水注入长江之处,江流险厄。北宋在此设立巡简寨,南宋绍兴二年时在此处设置烽火台。元朝在大城港设立水驿,称“大城港镇”。
明末群雄争霸,当时实力更强的陈友谅进攻金陵,双方在金陵城西江边一线大战。最终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乘坐小船方才逃脱。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陈友谅于采石矶。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了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等都缴械投降。这一战使双方的陈强朱弱的对比形势,渐渐转为均势,为三年后的鄱阳湖决战奠定了基础。此后朱元璋改其地名为“大胜关”。有明一朝,大胜关为金陵城西南主要港市和军事重地。
秦朗在此驻扎,身后便是江心洲水师大营。
可谓是把自己全部的兵力通通给摆了出来。
就看阿济格怎么来破解了。
毕竟他们汇合了两万余八旗援军,一路上气势汹汹的杀到应天府,不可能瞬间转攻为守,等着秦朗来攻打他们啊。
可是大胜关的地形就明摆在那儿呢。
除沿江不足十里宽幅的平地外,再往内里延伸,虽然也是能通过的地方,却已是山地。
秦朗军早就扎好了一个个小寨。
清军想要无声无息的绕过去几乎不可能。
而这还是明面上的布置,暗地里有雷达在手的秦朗,早就把清军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
阿济格想要搞绕道偷袭包抄的把戏那是痴心妄想。
所以,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江南的时候,为什么位居上游的陈友谅屡屡动兵都是以水军为主要战力?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条长江横贯东西,这就决定了江南之战水上第一。
你没有在江面上取得绝对的优势,陆军兵锋再胜,那也是无根之源,难以持久。
尤其是你还没有把长江北岸之地彻底被收入囊中的情况下,就如当年的陈友谅,那就更依赖于水面力量了。
否则光是一个运输线被切断,那就是祸及全军存亡的大患。
阿济格敢长驱直入的直冲金陵而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张应祥的水师在铜陵大败黄郑,要不然清军不拿下铜陵,不拿下芜湖,他们怎么敢继续东进?
不过局势发展到现在,张应祥带领的左军水师就又恢复到了此前的状态——如铜陵时候那般,我不求克敌,只求不被敌克就好。
只要能堵住长江,不被明军的水师战船杀透杀穿,不让明军的水师杀到清军背后去,这就是最大的功劳。
因为前面的地形太过不利于进攻了。
江心岛明军水师营寨,在岛屿两侧都布置了大量火炮——整个长江水道被江心岛一份为二股,临近南岸的水道极为狭窄,水面都不过两里宽,而北侧水道纵然宽阔,也不过四五里。
让以巡江哨船和漕船、货船为主力的左军水师去硬冲这样的防线,然后再与以逸待劳的明军水师作战,别说是张应祥了,那领兵的就是咒语周公瑾,阿济格也不看好。
所以,张应祥现在的任务就一下子恢复到了原态。
然后阿济格把更大的期望放在了陆地厮杀,只要他能一战大败对面的秦朗,击败明军的主力,那金陵还不就手到擒来?
……
三山矶外,清军前锋驻地。
一面李字大旗迎风飘扬,主将李国英脸色阴沉的打望着前方不远的明军营垒。
真的是找不出什么破绽。
人家虽然并不比自己提前赶到了多少天,但是,土墙、栅栏、壕沟、拒马,还有战棚和炮位,且一应俱全,更别说山顶上的瞭望哨了。
三山矶是不怎么高,可在沿江平地,人家的瞭望兵却能俯瞰清军的一举一动。
这种情况下,他部的局面当然不利了。
而且李国英还整日的提心吊胆,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阿济格一声令下,他和手下的部众就要源源不断的到对面枪炮口下送死了。
这可是他的嫡系啊,死光了就没了的。他怕不立马就会被鞑清高高的挂起闲置。
当然,清军的营垒也在一天比一天的增强中。
江面上脚船来来往往,不断卸下丁壮和辎重,清军营垒外已经建起了两道胸墙,胸墙前是取土后剩下的壕沟,壕沟里还倒插着尖锐的竹刺。
大量丁壮在刀兵的驱使下,继续不知疲惫的于壕沟外挖掘地洞陷坑。
李国英布置防御那也是很用心的。
比如胸墙,那每隔一段就有着重加固的点,那每个点上都布置有一门小炮。配合着躲在胸墙后的肉搏兵、火枪兵、弓手和炮兵,李国英并不认为战争打起来后自己就一下子变得不堪一击了。
可前提是他守在营寨里等候着对面的主动进攻。
前后两道胸墙之间还专门有预留下的通道相连,可以随时向前增援,也能迅速后撤。这样用心的营垒,放在左良玉时代,那已经是极致了。
但对比对面的明军营垒他却一点都没有信心。因为几波派去的侦察兵,回来后向他诉说最多的就是明军营地里那一门门阳光下泛着黝黑金属光泽的大炮。
大炮,红衣大炮一样的大炮,跟他们这儿的小炮可全然不同。
所以,阿济格要真的下令他猛攻三山矶明军营寨的话,他非损失惨重不可。
李国英真的不愿意当这个炮灰。
如果可以他宁愿待在芜湖或是铜陵,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可是清军有意扶持起来的左军领袖啊。
哪怕随着大批八旗兵的赶到,李国英这个领袖地位是越发的薄弱了。
清军营地内外人都忙着干活,可屯齐就不愿意去挖沟。哪怕他知道与明军对垒,必须要做个坚固点的营垒。
屯齐是阿济格派来监视李国英的,哪怕李国英投清之后打仗一直很卖力,人也很乖觉,但以八旗监视监军汉将,这是鞑清惯例。
屯齐是被老奴幽禁致死的舒尔哈齐之孙,他爹图伦是二贝勒阿敏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子。虽然比不了济尔哈朗这个亲王混的好,但父子俩一个贝勒一个贝子,还依旧在鞑清宗室中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也所以,屯齐是绝对压得住李国英的,即便屯齐手中只有五百人。甚至这五百人当中还有近半的包衣奴才。
三山矶的明军始终没有动弹一下,就静静的看着清军一点点的加固营垒。
“真是一群傻子。”
丁进打量着清军营地,然后这般的评价着清军。
因为清军根本就没有搞懂他们这波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那可不是吸引一部分清军兵力,或者是作为这场大战的开胃小菜,而是用来钓清军水师的。
三山矶位于大胜关和江宁镇之间,大胜关是秦朗的大营所在之地,那江宁镇就是阿济格的大营所在之地。
同样明军的水师大营在大胜关东边一点的江心岛上,而清军的水师营地,也在江宁镇西边一些的新济洲上。
大胜关与江宁镇的距离在三十里左右,新济洲与江心洲的距离则不到五十里。
这就是说,当江心岛上的明军水师前往三山矶接应丁进所部军兵撤退或者是增援的时候,只少稍微耽搁一些时间,新济洲上的清军水师就能反应的过来,他们是完全可以杀到的。
这才是一个关键。
能引诱清军水师出动就好,这样虽然不清楚它们会不会全部出动,但也总比明军水师杀去新济洲清军水营门口好吧?
秦朗自始至终都没有跟阿济格死拼硬打的念想,依靠着长江,只要他能顺利的击败清军水师,到时候还愁吃不掉阿济格的陆军吗?
这根本不是秦朗军能不能打过阿济格的陆军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所以他看似沿着大胜关布置了一整条防线,可事实上更多的希望还是在江面上。
二十艘老闸船周遭全都加装上了拒木,这虽然也不太可能完全躲的开火船,但至少能避免八九成的麻烦。而即便还有火船能靠近来,至少数量不多,那也好收拾。
毕竟老闸船不是一点就着的枯草黄藤,且船体表面涂染的生漆也不是白瞎的。
秦朗真的做好了水战取胜的一切准备,就等着所有的清军兵马全都赶到了。
“杀……”
“冲啊……”
漆黑的夜色里,战斗激烈的进行着。
李国英部又一次向着明军营垒发起了攻势。
在火炮火箭的掩护下,上五百名绿旗兵举着刀枪盾牌冲上了战场。
他们队形分散,一个个很有目的性的向着前方的盾车靠拢。
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天了,遗弃在战场上的盾车多达数百辆,这是李国英的主意,他认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盾车这东西都能很好的阻挡和削弱枪炮的威力。
事实证明,盾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尤其是一辆辆简易盾车的挡板后堆满了沙土袋。炮弹命中了都也无可奈何。
守军当然可以反过来捣毁盾车。
但战场厮杀,这不就是一个长久的拉力战吗?
守军烧毁捣毁盾车,他们再进行制作就是了。这些日子里,李国英在修筑营垒的同时,最上心的事儿就是盾车的制造。
他是认定了盾车这东西能大大的削弱枪炮威力,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嫡系力量。
现在孔有德、尚可喜二王的兵马,还有左军后续的兵力都已经到位,一门门大炮不断的对着三山矶下的明军营垒开轰——低矮的三山矶,面积并不大,三个连在一起的小山包周长也有限的很,直接就被丁进部所造的营垒包在了其中。
丁进甚至使人费劲力气运送了几门火炮上山,居高临下的猛轰清军,可惜准头有限,实心弹的威力也很有限。
清军的炮弹和火箭不断洗礼着明军营寨,这给进攻的李国英部制造了不小的便易。
除了横飞的炮弹外,新一轮的厮杀从手榴弹、石灰瓶、油罐的相互投掷开始。
在双方都有掩体的情况下,在双方谁都难看清楚对方位置的情况下,手榴弹、石灰瓶、油罐这类东西显然比弓箭杀伤力更大。
轰隆的爆炸声中,白色的石灰溅起老高,木石横飞中惨叫声不断,然后一罐罐火油迅速在双方阵线上燃烧。
最后就是一阵人影人头乱晃。
清军会尝试着发起冲击,他们零零星星的跃出盾车群,手中举着坚固的盾牌,身上穿着棉甲,拼命的往胸墙冲锋。
但显然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