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归来(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少明等人走后,钟唯唯开始着手另一件事。
她把许翰、廖县令请来,和他们商量自己的另一个构想。
许翰自来到这里,并开始营建西京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招兵买马,但这些行为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朝廷虽然会给一部分费用,却不会太宽裕,而且还不能走明账,这对于这只军队的发展来说,是很大的制约。
现在人还少,已经捉襟见肘,将来人越来越多之后,很多麻烦都会纷至沓来。
譬如说,怎么养活这批人,并且让他们安心。
再譬如说,军费的开销可以走暗账,但是这么多人他不可能全藏起来,并且一点消息都不走漏。
若让东岭知道这只军队的存在,也就失去了重华暗自营建西京、许翰暗里招兵买马的意义。
此外,九君镇一直往外扩建,但是人口和经济始终跟不上,现在除去原住人口之外,多数居民都是参与营建的商人以及工匠。
光靠茶叶贸易,短时间内并不能吸引那么多的人在此安家。
等到工程结束,这些人离开,西京就会成为一座空城,一座死城,所以非常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钟唯唯的想法是这样的,她要把这只私底下招募的军队变成西京的市民。
平时为民,种田、经商、生儿育女、养活自己;战时为兵,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开辟疆土。
至于种茶,她并没有打算将这些纳进去,毕竟种茶制茶是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碰的。
重华一直希望能改变郦国太过依赖于茶叶贸易的现状,希望更多的人种植粮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这个政策一直没能很好的推行下去。
南郡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是很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只要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在南郡率先实行新政,把南郡变成郦国的粮仓。
若是做好了,这就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关于这件事,从想要营建西京那天开始,钟唯唯就一直在思考,经过反复思考求证,到现在拿出来,差不多近一年的光阴。
这一年里,她除了往工地上跑,往茶园里跑,还往田地里跑,并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算了。
因此,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许翰和廖县令的支持。
许翰很感叹:“难为您想得这么长远周到,春天来了,军营里的大小伙子老打架,就是因为闲的,憋的。”
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关在一个地方,无处发力,又没个家什么的,火气就旺,旺了就容易生事。
廖县令赶紧咳嗽两声,提醒许翰,什么憋的,这种话当着钟唯唯一个女人说不合适。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没有家,缺女人。
许翰难得老脸微红,笑着道:“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得仔细草拟一个章程,报上去给陛下,陛下同意之后,再着手,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那么,屯军这一块的内容就要烦劳大将军了。”
钟唯唯笑着安排廖县令:“老廖,对于民生农事这一块你比咱们都熟悉,就要靠你啦。”
“当仁不让,哪怕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不辱使命。”
廖县令的小眼睛里闪着兴奋的亮光,用看大宝贝的眼神盯着钟唯唯,直觉自己的宦途要迈上一个新台阶了。
一群人分工合作,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转眼,便到了三月。
天气渐热,有关屯军的方案几经修改成了型,钟唯唯给重华去了一封信,将这个构想简单地提了一下,很快得到重华的回信。
重华非常感兴趣,要求九君镇这边派人入京,把详细的方案和构想仔细和他说明,他要组织大臣辩证讨论,再决定该怎么做。
许翰刚招了一批人马,走不开,且他本身是武将,不太适合去做这件事,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廖县令的身上。
廖县令喜不自禁,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只是有几个地方仍然觉得有些说不清楚,更怕自己应付不了重华,会当众丢丑,黄了这件大事,难免找到钟唯唯,反复讨论。
好几次害得钟唯唯误了饭点和休息,得到小棠、胭脂等人的各种大白眼赠送,他也不生气,更不往心里去,笑眯眯地给她们送各种乡野里的新鲜玩意儿。
某天,见钟唯唯心情好,更是得寸进尺地建议:“下官嘴拙,没见过大场面,每每想到要去觐见,就吓得整宿睡不着觉。
实在是很怕误事,陛下不高兴,灭了我没关系,就怕耽搁大事儿。不如您带着我去吧,有您罩着我,我也踏实。”
一个老男人,做出这副可怜巴巴求罩的表情,看上去着实是让人很不适应。
小棠和胭脂对视一眼,调皮地做出一个“呕”的动作,被廖县令看见了,他也不气,乐呵呵地道:“打扰二位姐姐了,下官知道自己长得老且丑……”
钟唯唯听不下去,板着脸臭骂了小棠和胭脂一顿。
廖县令乐呵呵地在一旁替小棠和胭脂说好话,半点不见生气。
等他走了,钟唯唯正色告诫小棠和胭脂:“不要欺负他老丑,他不是草包,能在这种地方平安稳妥地过这么多年,始终无功无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本领。
此次起草这个方案,更是证明了他的见识和本领,这个人将来会很了不起。”
小棠和胭脂都收敛神色应了。
饭后,小棠拉着钟唯唯去散步,小声问她:“廖县令一直都在力劝您入京,我怎么觉得是陛下的意思呢?您要不要去?”
钟唯唯看着白檀木亭子旁那株高大的流苏树,一时有些晃神。
重华在年初时给她来信,问她可不可以在这株流苏树上为他挂上一盏灯笼,再在夜里念着他的名字入睡,邀请他来入梦。
她一直没有回信,也没有挂过灯笼。
从那之后,重华再没有在给她的信上提过此类的话。
二人依旧有信件往来,但除了互相问候之外,说的都是公事。
陈少明等人走后,钟唯唯开始着手另一件事。
她把许翰、廖县令请来,和他们商量自己的另一个构想。
许翰自来到这里,并开始营建西京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招兵买马,但这些行为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朝廷虽然会给一部分费用,却不会太宽裕,而且还不能走明账,这对于这只军队的发展来说,是很大的制约。
现在人还少,已经捉襟见肘,将来人越来越多之后,很多麻烦都会纷至沓来。
譬如说,怎么养活这批人,并且让他们安心。
再譬如说,军费的开销可以走暗账,但是这么多人他不可能全藏起来,并且一点消息都不走漏。
若让东岭知道这只军队的存在,也就失去了重华暗自营建西京、许翰暗里招兵买马的意义。
此外,九君镇一直往外扩建,但是人口和经济始终跟不上,现在除去原住人口之外,多数居民都是参与营建的商人以及工匠。
光靠茶叶贸易,短时间内并不能吸引那么多的人在此安家。
等到工程结束,这些人离开,西京就会成为一座空城,一座死城,所以非常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钟唯唯的想法是这样的,她要把这只私底下招募的军队变成西京的市民。
平时为民,种田、经商、生儿育女、养活自己;战时为兵,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开辟疆土。
至于种茶,她并没有打算将这些纳进去,毕竟种茶制茶是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碰的。
重华一直希望能改变郦国太过依赖于茶叶贸易的现状,希望更多的人种植粮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这个政策一直没能很好的推行下去。
南郡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是很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只要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在南郡率先实行新政,把南郡变成郦国的粮仓。
若是做好了,这就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关于这件事,从想要营建西京那天开始,钟唯唯就一直在思考,经过反复思考求证,到现在拿出来,差不多近一年的光阴。
这一年里,她除了往工地上跑,往茶园里跑,还往田地里跑,并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算了。
因此,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许翰和廖县令的支持。
许翰很感叹:“难为您想得这么长远周到,春天来了,军营里的大小伙子老打架,就是因为闲的,憋的。”
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关在一个地方,无处发力,又没个家什么的,火气就旺,旺了就容易生事。
廖县令赶紧咳嗽两声,提醒许翰,什么憋的,这种话当着钟唯唯一个女人说不合适。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没有家,缺女人。
许翰难得老脸微红,笑着道:“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得仔细草拟一个章程,报上去给陛下,陛下同意之后,再着手,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那么,屯军这一块的内容就要烦劳大将军了。”
钟唯唯笑着安排廖县令:“老廖,对于民生农事这一块你比咱们都熟悉,就要靠你啦。”
“当仁不让,哪怕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不辱使命。”
廖县令的小眼睛里闪着兴奋的亮光,用看大宝贝的眼神盯着钟唯唯,直觉自己的宦途要迈上一个新台阶了。
一群人分工合作,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转眼,便到了三月。
天气渐热,有关屯军的方案几经修改成了型,钟唯唯给重华去了一封信,将这个构想简单地提了一下,很快得到重华的回信。
重华非常感兴趣,要求九君镇这边派人入京,把详细的方案和构想仔细和他说明,他要组织大臣辩证讨论,再决定该怎么做。
许翰刚招了一批人马,走不开,且他本身是武将,不太适合去做这件事,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廖县令的身上。
廖县令喜不自禁,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只是有几个地方仍然觉得有些说不清楚,更怕自己应付不了重华,会当众丢丑,黄了这件大事,难免找到钟唯唯,反复讨论。
好几次害得钟唯唯误了饭点和休息,得到小棠、胭脂等人的各种大白眼赠送,他也不生气,更不往心里去,笑眯眯地给她们送各种乡野里的新鲜玩意儿。
某天,见钟唯唯心情好,更是得寸进尺地建议:“下官嘴拙,没见过大场面,每每想到要去觐见,就吓得整宿睡不着觉。
实在是很怕误事,陛下不高兴,灭了我没关系,就怕耽搁大事儿。不如您带着我去吧,有您罩着我,我也踏实。”
一个老男人,做出这副可怜巴巴求罩的表情,看上去着实是让人很不适应。
小棠和胭脂对视一眼,调皮地做出一个“呕”的动作,被廖县令看见了,他也不气,乐呵呵地道:“打扰二位姐姐了,下官知道自己长得老且丑……”
钟唯唯听不下去,板着脸臭骂了小棠和胭脂一顿。
廖县令乐呵呵地在一旁替小棠和胭脂说好话,半点不见生气。
等他走了,钟唯唯正色告诫小棠和胭脂:“不要欺负他老丑,他不是草包,能在这种地方平安稳妥地过这么多年,始终无功无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本领。
此次起草这个方案,更是证明了他的见识和本领,这个人将来会很了不起。”
小棠和胭脂都收敛神色应了。
饭后,小棠拉着钟唯唯去散步,小声问她:“廖县令一直都在力劝您入京,我怎么觉得是陛下的意思呢?您要不要去?”
钟唯唯看着白檀木亭子旁那株高大的流苏树,一时有些晃神。
重华在年初时给她来信,问她可不可以在这株流苏树上为他挂上一盏灯笼,再在夜里念着他的名字入睡,邀请他来入梦。
她一直没有回信,也没有挂过灯笼。
从那之后,重华再没有在给她的信上提过此类的话。
二人依旧有信件往来,但除了互相问候之外,说的都是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