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风暴来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对宗教表示不敬,口出狂言!”
“奥斯卡红地毯采访的不和谐声音:兰斯洛特-施特雷洛自诩上帝?”
上述两条新闻分别来自“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尤其是后者,甚至把这条新闻放在了头版,仅次于“打破偶像包袱,汤姆-克鲁斯如愿登顶奥斯卡!”他们以这样的视角与众不同地解读了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十七届奥斯卡。〈
当奥斯卡落幕之后,理所当然地,次日所有新闻媒体都把焦点瞩目在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之上。
作为焦点之中的焦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战胜马丁-斯科西斯,取得了大获全胜;汤姆-克鲁斯击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杰米-福克斯,勇夺奥斯卡影帝——这两条消息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所有人议论的核心内容。
而且,汤姆更是抢走了克林特的风头,成为各大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芝加哥论坛报”的标题最具代表性:
“二十五年的等待,克鲁斯完成蜕变;三十四年的追逐,斯科西斯再次抱憾。”
这条新闻标题风靡全美,成为了人们对这一届奥斯卡所有关注的缩影。
汤姆在1989年依靠“生于七月四日”第一次赢得了奥斯卡演技提名,马丁则在198o年就凭借“愤怒的公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这还不算1976年那部惨遭无视的影史经典“出租车司机”,但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两个人都始终没有能够获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青睐。
这两个人在奥斯卡历史上,都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的典型代表,与八次提名影帝八次全部落空的彼得-奥图(peter-o’Too1e)相比较,汤姆和马丁的提名次数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两个人在今年都是第四次提名。但三个人的不幸都十分相似,因为各式各样的阴差阳错,最终都与小金人无缘。
比如说今年的马丁,“飞行者”气势如虹、大气磅礴,但却在最后阶段被“百万美元宝贝”完成了逆转。客观来说,“百万美元宝贝”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底蕴深厚的主题思想在克林特的掌控之下,散出了动人心魄的人性光辉,老马丁这一次输得不冤,但……考虑到历史因素,考虑到这已经是克林特的第二座小金人,考虑到整个颁奖季的进程,确实让人为马丁表示扼腕。
但这样的局面在汤姆身上却终于得到了终结,“生于七月四日”、“甜心先生”、“木兰花”的三次提名之后,他终于凭借着“借刀杀人”夺取了个人演员生涯最最重要的一座奖杯。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更是这位顶尖巨星载入史册的转折点,引了如此热烈的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克林特和“百万美元宝贝”都沦为了配角,所以两次输给同一位对手的安妮特-贝宁也被遗忘了,所有的讨论热度都集中在了汤姆和马丁身上,“芝加哥论坛报”的精确总结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舆论导向的先锋。
在这股狂潮之中,兰斯也赢得了无数瞩目。
不仅因为“借刀杀人”是他执导的作品,也不仅因为汤姆在得奖感言里诚挚地感谢了他,更因为影评人和记者们都坚信着:将汤姆送上影帝宝座的恰恰是兰斯——指的是兰斯的执导能力,更是兰斯的表演能力。
“如果没有兰斯那惊艳四座、精彩绝伦的表演,整部电影将会黯然失色;如果没有兰斯那饱含深度、层次分明的表演,汤姆的演出更会变得浅薄脆弱;如果没有兰斯和汤姆之间火花四射的对手戏、令人窒息的气氛营造,电影所带来的余韵就不会那么深远。”
这是来自罗杰-埃伯特表在“芝加哥太阳报”的观点,早在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之后,罗杰就已经表达了类似的想法,现在得奖名单揭晓之后,这种言论更是完全酵了起来,让不少人为兰斯错失了最佳男配角表示遗憾——不过输给摩根-弗里曼,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结果。
所以,兰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许多人的讨论焦点。但出乎意料的是,兰斯在红地毯接受采访时的一句玩笑话却成为了焦点,当时负责采访的肖恩就已经心生不满,对兰斯暗暗嘲讽地斗嘴了两个来回,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了,现在却被“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当做小辫子揪了出来,还进行狠狠的批斗。
永远不要忽视宗教的力量。曾经有人调侃过,在欧美国家,宗教是凌驾于政府之上的存在,严格来说,这不是假话,也不是玩笑话。看看“耶稣受难记”所引爆的焦点、所带来的票房、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到了十几年之后,这部电影对梅尔-吉布森电影生涯所带来的影响依旧没有消失。
兰斯的话语可以当做是无伤大雅的幽默,一笑而过;但也可以当做是目中无人的大不敬,严厉批评。
兰斯崛起度飞快,同时也树敌良多,相信有不少人愿意落井下石,狠狠给他一点教训——当然,这起事件本身并不严重,兰斯只需要正经表示一番歉意,事情就可以揭过了,但重点就在于:让兰斯低头。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虽然此前兰斯就已经赢得了无数关注,但今晚奥斯卡之后,他的声望却真正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也意味着,他具备了左右一部分利益的能力、具备了带动一部分团队的能力,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使得他真正地进入了博弈圈子——不管是东岸和西岸之间的利益牵扯、还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直接竞争、亦或者是公司与个人之间的缠绕算计,这都使得他成为了某些人的攻击对象。
这是有本质差别的。某些艺人看起来新闻缠身,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人关注,但那仅仅只是满足人们对八卦的需求而已,如果事件有足够爆点,那么后续报道就将继续下去,如果没有,可能一天之内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某些艺人平时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新闻,但一件新闻爆料出来之后,后续报道就连绵不绝,而且报道数量、质量和力度都截然不同,彷佛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一般,甚至是没有理由的纠缠。
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出轨门”就是后者。这是娱乐至死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利益至上的博弈。
现在,兰斯正式迈入了这个世界,从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所以,根本无需等待太久,攻击紧随而至。
两家媒体果敢地站了出来,“基督教真理报”不仅出了撰写了新闻报道,而且后续跟踪报道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看起来就想要好好给兰斯上一堂课,作为他跻身权势圈子入门级别的震撼教育。
但事情的展却有些偏离轨道。
原本预计的情形是,两家报纸公开谴责兰斯之后,然后进一步在广播电台里传播开来,等待舆论酵,记者们就会开始上门找兰斯做回应,如果兰斯低头,自然再好不过,但后续报道还是会刊登,让兰斯清楚地意识到有些人不能得罪,而且还会影响兰斯在那些虔诚教徒心中的分量,这对于兰斯未来电影作品的票房影响都是看不到却不能忽视的;反之,如果兰斯不屑一顾甚至是反击回来,那么陷阱已经摆好了,他们绝对不会介意把战局闹大,宗教力量在这种舆论对抗之中从来没有输过。
可是就在这个关口,“波士顿环球报”旗下的聚焦报道组刊登了一篇报道,披露了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性/侵儿童的丑闻,仅仅在波士顿地区就有过七十名神父涉案,牵扯到了受害者数不胜数;更为可怕的是,事件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但天主教却一直在试图掩盖真相!
其实新闻媒体先后曾多次爆料了类似的事件,但教会却以自己庞大势力向整个司法系统、整个媒体系统、乃至于整个政府系统施压,将权力的效果挥到了极致,导致了事情总是不了了之,媒体记者也都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广大群众甚至被蒙在了鼓里,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篇新闻报道刊登之后,不仅仅是美国,同时还以风暴的席卷之姿横扫全球,世界各地都相继爆料出了类似的事件,而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神父的一种心理疾病,形成一种“传承”,令人厌恶、令人胆寒、令人瞠目结舌的传统。
与之相比,兰斯在奥斯卡红地毯上的谈话就连毛毛雨都不算,撑死就是落入沙漠之中的一滴水,迅淹没在新闻媒体的洪流之中。“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甚至没有来得及动进攻,他们就已经自顾不暇了,一时间关于教会的话题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记者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找上兰斯,事情就已经消弭了,所谓的震撼教育就更加不存在了。如果仅仅如此,新闻媒体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个立足点,完成这场震撼教育,但问题就在于,好莱坞内部也迎来了一场风暴!(未完待续。)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对宗教表示不敬,口出狂言!”
“奥斯卡红地毯采访的不和谐声音:兰斯洛特-施特雷洛自诩上帝?”
上述两条新闻分别来自“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尤其是后者,甚至把这条新闻放在了头版,仅次于“打破偶像包袱,汤姆-克鲁斯如愿登顶奥斯卡!”他们以这样的视角与众不同地解读了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十七届奥斯卡。〈
当奥斯卡落幕之后,理所当然地,次日所有新闻媒体都把焦点瞩目在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之上。
作为焦点之中的焦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战胜马丁-斯科西斯,取得了大获全胜;汤姆-克鲁斯击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杰米-福克斯,勇夺奥斯卡影帝——这两条消息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所有人议论的核心内容。
而且,汤姆更是抢走了克林特的风头,成为各大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芝加哥论坛报”的标题最具代表性:
“二十五年的等待,克鲁斯完成蜕变;三十四年的追逐,斯科西斯再次抱憾。”
这条新闻标题风靡全美,成为了人们对这一届奥斯卡所有关注的缩影。
汤姆在1989年依靠“生于七月四日”第一次赢得了奥斯卡演技提名,马丁则在198o年就凭借“愤怒的公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这还不算1976年那部惨遭无视的影史经典“出租车司机”,但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之中,两个人都始终没有能够获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青睐。
这两个人在奥斯卡历史上,都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的典型代表,与八次提名影帝八次全部落空的彼得-奥图(peter-o’Too1e)相比较,汤姆和马丁的提名次数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两个人在今年都是第四次提名。但三个人的不幸都十分相似,因为各式各样的阴差阳错,最终都与小金人无缘。
比如说今年的马丁,“飞行者”气势如虹、大气磅礴,但却在最后阶段被“百万美元宝贝”完成了逆转。客观来说,“百万美元宝贝”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底蕴深厚的主题思想在克林特的掌控之下,散出了动人心魄的人性光辉,老马丁这一次输得不冤,但……考虑到历史因素,考虑到这已经是克林特的第二座小金人,考虑到整个颁奖季的进程,确实让人为马丁表示扼腕。
但这样的局面在汤姆身上却终于得到了终结,“生于七月四日”、“甜心先生”、“木兰花”的三次提名之后,他终于凭借着“借刀杀人”夺取了个人演员生涯最最重要的一座奖杯。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更是这位顶尖巨星载入史册的转折点,引了如此热烈的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克林特和“百万美元宝贝”都沦为了配角,所以两次输给同一位对手的安妮特-贝宁也被遗忘了,所有的讨论热度都集中在了汤姆和马丁身上,“芝加哥论坛报”的精确总结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舆论导向的先锋。
在这股狂潮之中,兰斯也赢得了无数瞩目。
不仅因为“借刀杀人”是他执导的作品,也不仅因为汤姆在得奖感言里诚挚地感谢了他,更因为影评人和记者们都坚信着:将汤姆送上影帝宝座的恰恰是兰斯——指的是兰斯的执导能力,更是兰斯的表演能力。
“如果没有兰斯那惊艳四座、精彩绝伦的表演,整部电影将会黯然失色;如果没有兰斯那饱含深度、层次分明的表演,汤姆的演出更会变得浅薄脆弱;如果没有兰斯和汤姆之间火花四射的对手戏、令人窒息的气氛营造,电影所带来的余韵就不会那么深远。”
这是来自罗杰-埃伯特表在“芝加哥太阳报”的观点,早在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之后,罗杰就已经表达了类似的想法,现在得奖名单揭晓之后,这种言论更是完全酵了起来,让不少人为兰斯错失了最佳男配角表示遗憾——不过输给摩根-弗里曼,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结果。
所以,兰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许多人的讨论焦点。但出乎意料的是,兰斯在红地毯接受采访时的一句玩笑话却成为了焦点,当时负责采访的肖恩就已经心生不满,对兰斯暗暗嘲讽地斗嘴了两个来回,原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了,现在却被“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当做小辫子揪了出来,还进行狠狠的批斗。
永远不要忽视宗教的力量。曾经有人调侃过,在欧美国家,宗教是凌驾于政府之上的存在,严格来说,这不是假话,也不是玩笑话。看看“耶稣受难记”所引爆的焦点、所带来的票房、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到了十几年之后,这部电影对梅尔-吉布森电影生涯所带来的影响依旧没有消失。
兰斯的话语可以当做是无伤大雅的幽默,一笑而过;但也可以当做是目中无人的大不敬,严厉批评。
兰斯崛起度飞快,同时也树敌良多,相信有不少人愿意落井下石,狠狠给他一点教训——当然,这起事件本身并不严重,兰斯只需要正经表示一番歉意,事情就可以揭过了,但重点就在于:让兰斯低头。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虽然此前兰斯就已经赢得了无数关注,但今晚奥斯卡之后,他的声望却真正地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也意味着,他具备了左右一部分利益的能力、具备了带动一部分团队的能力,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使得他真正地进入了博弈圈子——不管是东岸和西岸之间的利益牵扯、还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直接竞争、亦或者是公司与个人之间的缠绕算计,这都使得他成为了某些人的攻击对象。
这是有本质差别的。某些艺人看起来新闻缠身,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人关注,但那仅仅只是满足人们对八卦的需求而已,如果事件有足够爆点,那么后续报道就将继续下去,如果没有,可能一天之内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某些艺人平时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新闻,但一件新闻爆料出来之后,后续报道就连绵不绝,而且报道数量、质量和力度都截然不同,彷佛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一般,甚至是没有理由的纠缠。
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出轨门”就是后者。这是娱乐至死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利益至上的博弈。
现在,兰斯正式迈入了这个世界,从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所以,根本无需等待太久,攻击紧随而至。
两家媒体果敢地站了出来,“基督教真理报”不仅出了撰写了新闻报道,而且后续跟踪报道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看起来就想要好好给兰斯上一堂课,作为他跻身权势圈子入门级别的震撼教育。
但事情的展却有些偏离轨道。
原本预计的情形是,两家报纸公开谴责兰斯之后,然后进一步在广播电台里传播开来,等待舆论酵,记者们就会开始上门找兰斯做回应,如果兰斯低头,自然再好不过,但后续报道还是会刊登,让兰斯清楚地意识到有些人不能得罪,而且还会影响兰斯在那些虔诚教徒心中的分量,这对于兰斯未来电影作品的票房影响都是看不到却不能忽视的;反之,如果兰斯不屑一顾甚至是反击回来,那么陷阱已经摆好了,他们绝对不会介意把战局闹大,宗教力量在这种舆论对抗之中从来没有输过。
可是就在这个关口,“波士顿环球报”旗下的聚焦报道组刊登了一篇报道,披露了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性/侵儿童的丑闻,仅仅在波士顿地区就有过七十名神父涉案,牵扯到了受害者数不胜数;更为可怕的是,事件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但天主教却一直在试图掩盖真相!
其实新闻媒体先后曾多次爆料了类似的事件,但教会却以自己庞大势力向整个司法系统、整个媒体系统、乃至于整个政府系统施压,将权力的效果挥到了极致,导致了事情总是不了了之,媒体记者也都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广大群众甚至被蒙在了鼓里,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篇新闻报道刊登之后,不仅仅是美国,同时还以风暴的席卷之姿横扫全球,世界各地都相继爆料出了类似的事件,而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神父的一种心理疾病,形成一种“传承”,令人厌恶、令人胆寒、令人瞠目结舌的传统。
与之相比,兰斯在奥斯卡红地毯上的谈话就连毛毛雨都不算,撑死就是落入沙漠之中的一滴水,迅淹没在新闻媒体的洪流之中。“奥斯汀纪事报”和“基督教真理报”甚至没有来得及动进攻,他们就已经自顾不暇了,一时间关于教会的话题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记者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找上兰斯,事情就已经消弭了,所谓的震撼教育就更加不存在了。如果仅仅如此,新闻媒体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个立足点,完成这场震撼教育,但问题就在于,好莱坞内部也迎来了一场风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