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孤注一掷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文昌见李沁还是有些不理解。
随即道:“这就如当初修铁路一样,你的成衣买卖,从前只仅限于京城一地,可是为何,现在你的成衣作坊要扩张,这是因为你看到了商机,看到有了铁路,你的成衣可以经过铁路的运输,送到天津卫,送到北通州,甚至将来送去山东,送去辽东去。所以你察觉到未来买成衣的人越来越多,购买成衣的区域越来越广泛,所以你才想办法,筹集大量的金银,招募更多的匠人,购买更多的布料,还想给自己建一个染布的作坊,将你的买卖扩大。毕竟,虽然火车的运输价格昂贵,可你的成衣毕竟轻薄,这一箱箱的成衣,就算是一车厢的货,虽然要花费不少银两,可一车厢,你却可以塞进成千上万件成衣去。铁路带给了你的便利,而你因为便利,所以扩大了生产。”
“而这交易所也是一样啊,从前购买股票,就很不方便,而如今,人家要做的,就是提供这个方便,让原本嫌麻烦的人,也能轻易买到股票。让那些害怕股票在手上,不能随时取兑的人,可以轻易的变现,大家一看如此便利,这买的人是不是更多了,投入进股票的金银是不是也更多了?所以这交易所,其实就是铁路,张静一将股票交易的铁路搭设好了,那么自然有无数的资金,涌进去。李兄,你来说说看,接下来会如何?”
李沁想了想:“这样说来,股票还会涨?铁路公司的股票……”
刘文昌微笑的看着李沁:“做大事的人,不能只看一隅,而应谋全局,铁路公司的股票,当然有利可图,可所图的毕竟有限,现在铁路公司的市值,已经透支了未来十年的利润,就算将来,各地的铁路都修建了起来,它的营收和利润,还有每年的分红,终究还是有限的。”
李沁此时肃然:“那么刘贤弟……”
“辽东矿业!”刘文昌道:“辽东矿业……未来可期,其一这是新股,一旦发行,价格就算偏高,可毕竟矿业还未开始盈利,所以……再高也高的有限。除此之外,水满则溢,现在的铁路公司就好似那个满了水的铁桶,这溢出来的水总要有一个去处,现今天下,除了铁路便是这辽东矿业了,因而……不出意外,未来一定会有一段时间,随着辽东矿业的利好消息传出,这股价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如此之外,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现如今……什么不需要矿?小到寻常百姓的锅碗瓢盆,往大里说制造武器还有铁路,再有每年在路上跑的蒸汽机车,还有你那作坊,你那作坊,所购置的纺织机器,难道不需矿吗?以我之见,辽东千年来,都未曾大肆开发,许多的矿产,裸露于野外,无人问津。将来铁路再通过去,那么一车车的矿,将源源不断的入关,不只如此,这辽东一直都是张家在经营。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辽东郡王张静一,是个能干成事的人,你看他办军校,看他建的纺织作坊,看他推行的新政,再到铁路公司,哪一件事没有成?这天底下,倘若当真要说一个人有经营之才,那么我看这朝中诸公,坐而论道可能比辽东郡王强,论起能言善辩亦或者是诗词歌赋,这辽东郡王与他们也是相去甚远,可是要说……经营……天下有谁可与之比肩。”
刘文昌顿了顿:“投银子去做买卖,说到底,其他的研判都是虚的,因为任何买卖都有利可图,真要去一个个议论,世上哪一行哪一个门道,会没有利润呢?可是……为何成事的人永远都是凤毛麟角,那么其他人呢,其他人去了何处?可见,投银子,投的就是人,人选对了,那么便不会有错。这矿业乃是张家私产,辽东郡王如今既肯上市发售新股,这其实颇有立木为信的意思。”
刘文昌继而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若是猜测不错,这矿业关系到的,其实不只是金银的问题,张家还缺银子吗?对于辽东郡王而言,经营辽东,才是他这个镇守辽东的郡王之本业。也是他们张家未来的立身之本。所以我所预料的是,张家其实是先以这矿业入局,而后借此盘活整个辽东,所以………这矿业,只能成功,决不允许失败,这辽东矿业,将来势必前途无限,今日若是不买,那么此后十年,只怕都找不到这样的好生意了。”
李沁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家伙的话,还真是一套又一套。
不过细细思来,倒是很有道理。
李沁忍不住一脸钦佩的看着刘文昌,忍不住道:“刘贤弟这番话,令人醐醍灌顶,我远不如你。”
刘文昌笑了笑,道:“哪里的话,其实这些日子,与李兄结交,才让学生大开眼界。”
这也是实话,刘文昌确实底子很厚。
这不是因为刘家当真是诗书传家,诗书里的那些东西,算个屁。
根本原因在于,刘文昌出自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曾任布政使,祖父做过侍郎,父亲就更厉害,直接做过内阁大学士,出自这样的家庭,让他看待问题,往往能跳脱出眼前的局限,反而会用更宏大的眼光去看待许多问题,这父祖们就算闲聊的时候,他随意听一些,也足以让他大受裨益,当然,单单有这个没有用。
而刘文昌获益最大的,恰恰是去了新县,这种出自高门的思维方式,一下子又进入商业领域,看着这商业之中如何运转,商贾们如何图利,又与许多商人打交道多了,自然而然……将自己的家庭和新县的见闻结合起来,使他彻底的跳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么说来,买矿业就对了?”
“对,而且要快,一旦慢了,等到大家察觉,就迟了,好在现在大家还根深蒂固的认为,铁路依旧有利可图,趁此机会,火速收购新股,未来就可期了。我不瞒你说,这些日子,我早将手中的铁路统统售卖掉了,铁路未来可能还能挣一些银子,可已到了极限,实在没有追高的必要,如今筹措了纹银无数,就是打算入股矿业的。”
“那你为何不早说……”李沁摇了摇头:“你若早说,我也预备一些金银。”
刘文昌摇摇头:“你不成,你毕竟做的是成衣买卖,这些日子又大肆扩张,这等事,你还是不要掺和,需要入股肯定有大起大落,若是如此,你还怎么安分经营呢?其实成衣未来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你做的比别人早,经验比别人丰富,调集所有的金银,趁着这市场即将开拓,狠狠的扩大你的买卖,将来必能一跃而起,所谋之利,也绝不在这矿业的利润之下。否则,你一面经营着成衣的作坊,一面又随时受股票的涨跌起伏影响,一份金银,却想两用,一个心思,却得两头猜,最终的结果,反而是两头不落好。”
李沁听罢,也不无感慨:“那我买几百两银子,跟着乐呵乐呵。”
刘文昌微笑:“对,乐呵乐呵挺好。”
李沁笑了笑:“刘贤弟这一次预备了多少金银?”
刘文昌道:“你我朋友,我也不瞒你,其实也不多,只是小试身手,不过区区百七十万两。”
百七十万两……
李沁:“……”
他和刘文昌结识,只知道刘文昌曾是读书人,也做一些买卖,因此大抵测算他的身价,该是十万上下。
可哪里知道……人家买个股票,转手就是一百七十万两……
这绝对是天文数字了。
当初刘家掏出了老本,几乎将数十万两银子全部砸去买了铁路,成本价大致在六七两,如今,这铁路公司的股票,已是二十多两,可谓是一夜暴富。
这刘文昌倒是够狠,转手将铁路公司的股票,在这十几日时间里,统统卖了,这一次预备了大量的资金,似乎盯住了辽东矿业。
要嘛上吊,要嘛直接富甲一方!
刘文昌却是轻描淡写,其实这个时候,他内心深处比李沁要紧张。
不紧张才见鬼了。
这事他爹还不知道,若是知道,肯定活埋了自己。
好在刘鸿训是内阁大学士,忙的脚不沾地,这事儿……他顾不上。
“走吧,李兄,我们进去瞧瞧,且看看这交易所,到底有什么名堂,也见识见识那辽东郡王的手段!”
刘文昌微笑。
李沁却越发觉得这刘文昌,可能不像表面这样简单了。
这样的谈吐,这样的眼光,还有这样的身家,这京城之中……拥有任何一样的人,可能有不少。
可若是三者却都拥有的人……只怕屈指可数。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居然也不避讳,这对寻常的商贾而言,却是很避讳的,在这个时代,商贾毕竟处于弱势,因而,大家都不敢过于露富,就是害怕遭来横祸。
岂不闻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吗?
刘文昌见李沁还是有些不理解。
随即道:“这就如当初修铁路一样,你的成衣买卖,从前只仅限于京城一地,可是为何,现在你的成衣作坊要扩张,这是因为你看到了商机,看到有了铁路,你的成衣可以经过铁路的运输,送到天津卫,送到北通州,甚至将来送去山东,送去辽东去。所以你察觉到未来买成衣的人越来越多,购买成衣的区域越来越广泛,所以你才想办法,筹集大量的金银,招募更多的匠人,购买更多的布料,还想给自己建一个染布的作坊,将你的买卖扩大。毕竟,虽然火车的运输价格昂贵,可你的成衣毕竟轻薄,这一箱箱的成衣,就算是一车厢的货,虽然要花费不少银两,可一车厢,你却可以塞进成千上万件成衣去。铁路带给了你的便利,而你因为便利,所以扩大了生产。”
“而这交易所也是一样啊,从前购买股票,就很不方便,而如今,人家要做的,就是提供这个方便,让原本嫌麻烦的人,也能轻易买到股票。让那些害怕股票在手上,不能随时取兑的人,可以轻易的变现,大家一看如此便利,这买的人是不是更多了,投入进股票的金银是不是也更多了?所以这交易所,其实就是铁路,张静一将股票交易的铁路搭设好了,那么自然有无数的资金,涌进去。李兄,你来说说看,接下来会如何?”
李沁想了想:“这样说来,股票还会涨?铁路公司的股票……”
刘文昌微笑的看着李沁:“做大事的人,不能只看一隅,而应谋全局,铁路公司的股票,当然有利可图,可所图的毕竟有限,现在铁路公司的市值,已经透支了未来十年的利润,就算将来,各地的铁路都修建了起来,它的营收和利润,还有每年的分红,终究还是有限的。”
李沁此时肃然:“那么刘贤弟……”
“辽东矿业!”刘文昌道:“辽东矿业……未来可期,其一这是新股,一旦发行,价格就算偏高,可毕竟矿业还未开始盈利,所以……再高也高的有限。除此之外,水满则溢,现在的铁路公司就好似那个满了水的铁桶,这溢出来的水总要有一个去处,现今天下,除了铁路便是这辽东矿业了,因而……不出意外,未来一定会有一段时间,随着辽东矿业的利好消息传出,这股价会有一段时间的暴涨。如此之外,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现如今……什么不需要矿?小到寻常百姓的锅碗瓢盆,往大里说制造武器还有铁路,再有每年在路上跑的蒸汽机车,还有你那作坊,你那作坊,所购置的纺织机器,难道不需矿吗?以我之见,辽东千年来,都未曾大肆开发,许多的矿产,裸露于野外,无人问津。将来铁路再通过去,那么一车车的矿,将源源不断的入关,不只如此,这辽东一直都是张家在经营。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辽东郡王张静一,是个能干成事的人,你看他办军校,看他建的纺织作坊,看他推行的新政,再到铁路公司,哪一件事没有成?这天底下,倘若当真要说一个人有经营之才,那么我看这朝中诸公,坐而论道可能比辽东郡王强,论起能言善辩亦或者是诗词歌赋,这辽东郡王与他们也是相去甚远,可是要说……经营……天下有谁可与之比肩。”
刘文昌顿了顿:“投银子去做买卖,说到底,其他的研判都是虚的,因为任何买卖都有利可图,真要去一个个议论,世上哪一行哪一个门道,会没有利润呢?可是……为何成事的人永远都是凤毛麟角,那么其他人呢,其他人去了何处?可见,投银子,投的就是人,人选对了,那么便不会有错。这矿业乃是张家私产,辽东郡王如今既肯上市发售新股,这其实颇有立木为信的意思。”
刘文昌继而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若是猜测不错,这矿业关系到的,其实不只是金银的问题,张家还缺银子吗?对于辽东郡王而言,经营辽东,才是他这个镇守辽东的郡王之本业。也是他们张家未来的立身之本。所以我所预料的是,张家其实是先以这矿业入局,而后借此盘活整个辽东,所以………这矿业,只能成功,决不允许失败,这辽东矿业,将来势必前途无限,今日若是不买,那么此后十年,只怕都找不到这样的好生意了。”
李沁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家伙的话,还真是一套又一套。
不过细细思来,倒是很有道理。
李沁忍不住一脸钦佩的看着刘文昌,忍不住道:“刘贤弟这番话,令人醐醍灌顶,我远不如你。”
刘文昌笑了笑,道:“哪里的话,其实这些日子,与李兄结交,才让学生大开眼界。”
这也是实话,刘文昌确实底子很厚。
这不是因为刘家当真是诗书传家,诗书里的那些东西,算个屁。
根本原因在于,刘文昌出自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曾任布政使,祖父做过侍郎,父亲就更厉害,直接做过内阁大学士,出自这样的家庭,让他看待问题,往往能跳脱出眼前的局限,反而会用更宏大的眼光去看待许多问题,这父祖们就算闲聊的时候,他随意听一些,也足以让他大受裨益,当然,单单有这个没有用。
而刘文昌获益最大的,恰恰是去了新县,这种出自高门的思维方式,一下子又进入商业领域,看着这商业之中如何运转,商贾们如何图利,又与许多商人打交道多了,自然而然……将自己的家庭和新县的见闻结合起来,使他彻底的跳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么说来,买矿业就对了?”
“对,而且要快,一旦慢了,等到大家察觉,就迟了,好在现在大家还根深蒂固的认为,铁路依旧有利可图,趁此机会,火速收购新股,未来就可期了。我不瞒你说,这些日子,我早将手中的铁路统统售卖掉了,铁路未来可能还能挣一些银子,可已到了极限,实在没有追高的必要,如今筹措了纹银无数,就是打算入股矿业的。”
“那你为何不早说……”李沁摇了摇头:“你若早说,我也预备一些金银。”
刘文昌摇摇头:“你不成,你毕竟做的是成衣买卖,这些日子又大肆扩张,这等事,你还是不要掺和,需要入股肯定有大起大落,若是如此,你还怎么安分经营呢?其实成衣未来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你做的比别人早,经验比别人丰富,调集所有的金银,趁着这市场即将开拓,狠狠的扩大你的买卖,将来必能一跃而起,所谋之利,也绝不在这矿业的利润之下。否则,你一面经营着成衣的作坊,一面又随时受股票的涨跌起伏影响,一份金银,却想两用,一个心思,却得两头猜,最终的结果,反而是两头不落好。”
李沁听罢,也不无感慨:“那我买几百两银子,跟着乐呵乐呵。”
刘文昌微笑:“对,乐呵乐呵挺好。”
李沁笑了笑:“刘贤弟这一次预备了多少金银?”
刘文昌道:“你我朋友,我也不瞒你,其实也不多,只是小试身手,不过区区百七十万两。”
百七十万两……
李沁:“……”
他和刘文昌结识,只知道刘文昌曾是读书人,也做一些买卖,因此大抵测算他的身价,该是十万上下。
可哪里知道……人家买个股票,转手就是一百七十万两……
这绝对是天文数字了。
当初刘家掏出了老本,几乎将数十万两银子全部砸去买了铁路,成本价大致在六七两,如今,这铁路公司的股票,已是二十多两,可谓是一夜暴富。
这刘文昌倒是够狠,转手将铁路公司的股票,在这十几日时间里,统统卖了,这一次预备了大量的资金,似乎盯住了辽东矿业。
要嘛上吊,要嘛直接富甲一方!
刘文昌却是轻描淡写,其实这个时候,他内心深处比李沁要紧张。
不紧张才见鬼了。
这事他爹还不知道,若是知道,肯定活埋了自己。
好在刘鸿训是内阁大学士,忙的脚不沾地,这事儿……他顾不上。
“走吧,李兄,我们进去瞧瞧,且看看这交易所,到底有什么名堂,也见识见识那辽东郡王的手段!”
刘文昌微笑。
李沁却越发觉得这刘文昌,可能不像表面这样简单了。
这样的谈吐,这样的眼光,还有这样的身家,这京城之中……拥有任何一样的人,可能有不少。
可若是三者却都拥有的人……只怕屈指可数。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百多万两银子,居然也不避讳,这对寻常的商贾而言,却是很避讳的,在这个时代,商贾毕竟处于弱势,因而,大家都不敢过于露富,就是害怕遭来横祸。
岂不闻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