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谋士双璧之敬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sud仔仔的更新票,仁什么妖、书童819 、alan2007三位的月票,感谢人间有梦,梦梦梦梦梦梦两位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支持!)
李让在军营中找到敬翔时,他正帮着军士们代写家书。
“子振,大帅在帅帐等你。”李让笑着冲敬翔道,“我和大帅将你的才能说过之后,大帅很感兴趣,想要马上面见你。”
“大帅要见我?”敬翔激动起来,当下笔走龙蛇,飞速将那封书信写完,然后向排队等着写信的军士们拱手抱歉,便跟着李让往城中走去。一路上,敬翔心情激荡,感激的冲李让道:“多谢七郎举荐!”
李让挥手笑了笑,自从成了李璟的第七门徒,他现在可谓是水涨船高。原先他只是有钱,但商不与官斗,有钱却无势。可是现在,成了李璟的门徒之后,他还得李璟的信任,得以任节度副判官兼司户参军事之职。虽然这是庶务民政官,既非武将也非谋臣,但是镇国军的节度判官主掌六曹,主掌军事调动等大权之外的几乎所有事情。而司户参军事,职掌也几乎包括了除军事之外的所有事务。
看似杂陈,但却是极为重要。对于这个官职,唐高祖曾经说过,此官要而不清。这不是一个清贵官职,但却是一个极重要的要职。司户参军事主掌户籍、计帐、道路、田畴、杂瑶、逋负、碾硙、水力、过所、婚姻等职掌。州六曹,便相当于朝廷尚书省的六部,司户参军便是户部尚书,甚至在地方上,管的更多。
李让笑笑:“此事某只不过是引荐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先生确有大才。王户佐与某是老朋友了,他全力向某举荐先生之才,要谢先生当谢他。”
王户佐是李让的部下,本是关中同州冯翊人,后来在汴州为小吏,与李让是极熟之人,常有往来。李让成了李璟门徒,且得任重要官职,便召集了一批人相助。其中王发便弃职相随投奔镇国军,如今被委任为镇国军节度判官户曹参军下户曹佐之职。
敬翔是王发的同乡,两家算是世交。敬翔此时二十出头,少年时就已经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于书写文章。去岁末,敬翔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未能金榜题名。心情郁闷只得回转家乡,原本准备来年再考。结果回家后,不久便听说朝廷诸镇平定了代北沙陀族,诸镇入京。他不免起了心思,想着暂时投入藩镇幕府中,先谋点资历。可因家中事情耽误了点时间,等他赶到长安时,各镇已经出京返镇。
又听说朝廷派十二镇围剿草贼,便又往河南去,不过到了河南后,他先后去拜见过东都畿都防御使杜慆、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宣武节度使穆仁裕。可他只不过是一个不第士子而已,各镇忙于准备出兵,下面的人连能传的机会也不给他。
最后盘缠用尽,只得在汴州给人代写书信,却意外碰上了同乡王发。原本还想靠王发介绍入宣武幕府,结果王发却辞了职要投镇国军。最后敬翔便也跟随着镇国军,只不过王发也只是一个芝麻小官。虽然做了户曹佐,可那不过是九品小官,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他引见李璟。
不过敬翔倒也没有抱怨,而是干脆发挥自己的特长,平时便替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兵将以及百姓写书信。甚至有的时候,军中一些军官们写一些战后总结,乃至于一些公文的时候,也找他代笔。
敬翔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一笔字更是漂亮,很受官兵以及随军民众喜欢。
李璟这些天也发现有几份军官的公文是由他人代写,询问之后知道是军中有个不第士子所写。本来李璟打算征辟他入军中,做为军中教习,不过事情繁忙一时忘记了。结果今天难得与弟子们一起用餐时,李让借机向李璟推荐敬翔,就是此人有大才。李璟才又想起了这人,一时不免有了兴趣,便让李让带此人前来。“既然此人有才,吾岂能错过,你带他来让我见见。”
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到达李璟在城中的临时办公之地时,他已经满脸通红。
厅堂之中并非只有李璟一人,镇国军文官中领头的几人,李振、郭承安、杜仲武、张承业都在,连盖寓也破例都在。武将这边,则只有李璟的十一个门徒在。李璟特意没叫那些武将来,且特意把这见面弄成了比较轻松的氛围。
最初李璟从手下军官那里听到敬翔这人的时候,听到的并不是敬翔这个名字,而是子振先生这个尊称。因此,李璟也并不算太在意,毕竟以如今李璟的声望,如今已经有不少的读书人前来投奔。这些人里面,说实在的,李璟能用的着的只有两类,一是谋士类,这些人长于计谋,参谋赞画不错。还有一类便是实干庶务型的,负责处理民政。可惜这两类人才很少,大多都是些读死书的,甚至不少人诗词歌赋做的极好,但具体的事务,却是不行。对于这些人,李璟只能安排他们去做教习先生。可惜来投奔他的读书人,多是奔着做官来的,因此并没几个愿意去给一群丘八当老师。
往往是兴冲冲而来,转眼又败兴而返。见的多了,李璟也便对这些来投文人的热情冷落了许多。但是今天,李让举荐的时候,特意把子振先生的身份仔细介绍了一遍,其中子振先生大名敬翔,李璟第一次听到。但当时却是大为震惊,敬翔是什么人?
如果此敬翔就是彼敬翔,而不是什么同名同姓之人的话,那完全值得他震惊。
灭唐的后梁有两个最出名的谋士,号称谋士双璧,一个是李振,一个就是敬翔。如今李璟已经在李璟的麾下,担任着镇国军节度行军司马之职,并暂时检校行军参谋之职,对于李璟的帮助很大。
而敬翔,历史上在后梁中,却是后梁太祖朱温手下第一谋士。
据李璟记忆中的资料,敬翔并不是一个穷书生,而是一个官宦世家子弟。曾自称为唐朝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曾祖父敬琬,做过绥州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即刺史的属官,父亲敬衮,官至集州刺史。
历史上朱温的后梁霸业得到敬翔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朱温至关重要的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更加充分展露才能。
朱温自从有了敬翔这位军师的辅佐,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敬翔的才干初次显露是在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黄巢死后,部将秦宗权称帝,并且攻占了河南西部地区,成为朱温在中原的最大对手,秦兵压境,以三十六营兵马围攻汴州,朱温兵少难敌,一方面派人招兵,一方面向外边求救。在这个过程当中,敬翔的奇谋良策接连不断,料事如神,最终在汴州北边的孝村大败秦宗权,使之势力大衰,后来朱温又调集重兵围歼,秦宗权被捉,押赴长安处斩,朱温也因此而进封东平郡王。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说他与敬翔相见恨晚,还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此后,凡是遇到军机大事和施政方略等问题,朱温都要向敬翔询问讨教对策。
史载敬翔好谋,最擅用诈!
唐昭宗时,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还被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这个在唐朝一直由大太监把持的官职,权位甚至在宰相之上。
后来朱温又升敬翔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在后梁首次设大学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敬翔成为了后梁第一功臣。
后梁灭,敬翔不肯降后唐自尽而亡。
历史上,后梁谋士双璧中的李振最后在后梁亡后降了后唐,敬翔却国亡自尽。
见到敬翔,李璟仔细的打量了他一遍,年纪与自己相仿,六尺身高,皮质白皙,方脸准鼻,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虽然身体略显单薄,却充满了书生气息,不过那双眼睛却十分明亮有神。
两人的目光对视在一起,李璟微微一笑,站起身来,直接迎向厅门口,就刚才这几眼,他已经相信,眼前的这人就是那个后梁第一谋士敬翔。
三两步走到敬翔面前,李璟与敬翔互相见过礼,然后突然问道:“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说完,李璟目光直视敬翔,等待着他的回答。其实这句话李璟也是突然想起,历史上,枭雄朱温与谋士敬翔第一次见面时,朱温就是用这句话来考较敬翔的。
敬翔没有让李璟失望,他只是沉吟片刻,便说出了那句李璟早在史书上曾经见过的回复。
“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帅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RS
(感谢sud仔仔的更新票,仁什么妖、书童819 、alan2007三位的月票,感谢人间有梦,梦梦梦梦梦梦两位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支持!)
李让在军营中找到敬翔时,他正帮着军士们代写家书。
“子振,大帅在帅帐等你。”李让笑着冲敬翔道,“我和大帅将你的才能说过之后,大帅很感兴趣,想要马上面见你。”
“大帅要见我?”敬翔激动起来,当下笔走龙蛇,飞速将那封书信写完,然后向排队等着写信的军士们拱手抱歉,便跟着李让往城中走去。一路上,敬翔心情激荡,感激的冲李让道:“多谢七郎举荐!”
李让挥手笑了笑,自从成了李璟的第七门徒,他现在可谓是水涨船高。原先他只是有钱,但商不与官斗,有钱却无势。可是现在,成了李璟的门徒之后,他还得李璟的信任,得以任节度副判官兼司户参军事之职。虽然这是庶务民政官,既非武将也非谋臣,但是镇国军的节度判官主掌六曹,主掌军事调动等大权之外的几乎所有事情。而司户参军事,职掌也几乎包括了除军事之外的所有事务。
看似杂陈,但却是极为重要。对于这个官职,唐高祖曾经说过,此官要而不清。这不是一个清贵官职,但却是一个极重要的要职。司户参军事主掌户籍、计帐、道路、田畴、杂瑶、逋负、碾硙、水力、过所、婚姻等职掌。州六曹,便相当于朝廷尚书省的六部,司户参军便是户部尚书,甚至在地方上,管的更多。
李让笑笑:“此事某只不过是引荐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先生确有大才。王户佐与某是老朋友了,他全力向某举荐先生之才,要谢先生当谢他。”
王户佐是李让的部下,本是关中同州冯翊人,后来在汴州为小吏,与李让是极熟之人,常有往来。李让成了李璟门徒,且得任重要官职,便召集了一批人相助。其中王发便弃职相随投奔镇国军,如今被委任为镇国军节度判官户曹参军下户曹佐之职。
敬翔是王发的同乡,两家算是世交。敬翔此时二十出头,少年时就已经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于书写文章。去岁末,敬翔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未能金榜题名。心情郁闷只得回转家乡,原本准备来年再考。结果回家后,不久便听说朝廷诸镇平定了代北沙陀族,诸镇入京。他不免起了心思,想着暂时投入藩镇幕府中,先谋点资历。可因家中事情耽误了点时间,等他赶到长安时,各镇已经出京返镇。
又听说朝廷派十二镇围剿草贼,便又往河南去,不过到了河南后,他先后去拜见过东都畿都防御使杜慆、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宣武节度使穆仁裕。可他只不过是一个不第士子而已,各镇忙于准备出兵,下面的人连能传的机会也不给他。
最后盘缠用尽,只得在汴州给人代写书信,却意外碰上了同乡王发。原本还想靠王发介绍入宣武幕府,结果王发却辞了职要投镇国军。最后敬翔便也跟随着镇国军,只不过王发也只是一个芝麻小官。虽然做了户曹佐,可那不过是九品小官,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他引见李璟。
不过敬翔倒也没有抱怨,而是干脆发挥自己的特长,平时便替营中一些不识字的兵将以及百姓写书信。甚至有的时候,军中一些军官们写一些战后总结,乃至于一些公文的时候,也找他代笔。
敬翔文笔流畅优美,通俗易懂,一笔字更是漂亮,很受官兵以及随军民众喜欢。
李璟这些天也发现有几份军官的公文是由他人代写,询问之后知道是军中有个不第士子所写。本来李璟打算征辟他入军中,做为军中教习,不过事情繁忙一时忘记了。结果今天难得与弟子们一起用餐时,李让借机向李璟推荐敬翔,就是此人有大才。李璟才又想起了这人,一时不免有了兴趣,便让李让带此人前来。“既然此人有才,吾岂能错过,你带他来让我见见。”
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到达李璟在城中的临时办公之地时,他已经满脸通红。
厅堂之中并非只有李璟一人,镇国军文官中领头的几人,李振、郭承安、杜仲武、张承业都在,连盖寓也破例都在。武将这边,则只有李璟的十一个门徒在。李璟特意没叫那些武将来,且特意把这见面弄成了比较轻松的氛围。
最初李璟从手下军官那里听到敬翔这人的时候,听到的并不是敬翔这个名字,而是子振先生这个尊称。因此,李璟也并不算太在意,毕竟以如今李璟的声望,如今已经有不少的读书人前来投奔。这些人里面,说实在的,李璟能用的着的只有两类,一是谋士类,这些人长于计谋,参谋赞画不错。还有一类便是实干庶务型的,负责处理民政。可惜这两类人才很少,大多都是些读死书的,甚至不少人诗词歌赋做的极好,但具体的事务,却是不行。对于这些人,李璟只能安排他们去做教习先生。可惜来投奔他的读书人,多是奔着做官来的,因此并没几个愿意去给一群丘八当老师。
往往是兴冲冲而来,转眼又败兴而返。见的多了,李璟也便对这些来投文人的热情冷落了许多。但是今天,李让举荐的时候,特意把子振先生的身份仔细介绍了一遍,其中子振先生大名敬翔,李璟第一次听到。但当时却是大为震惊,敬翔是什么人?
如果此敬翔就是彼敬翔,而不是什么同名同姓之人的话,那完全值得他震惊。
灭唐的后梁有两个最出名的谋士,号称谋士双璧,一个是李振,一个就是敬翔。如今李璟已经在李璟的麾下,担任着镇国军节度行军司马之职,并暂时检校行军参谋之职,对于李璟的帮助很大。
而敬翔,历史上在后梁中,却是后梁太祖朱温手下第一谋士。
据李璟记忆中的资料,敬翔并不是一个穷书生,而是一个官宦世家子弟。曾自称为唐朝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曾祖父敬琬,做过绥州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即刺史的属官,父亲敬衮,官至集州刺史。
历史上朱温的后梁霸业得到敬翔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朱温至关重要的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更加充分展露才能。
朱温自从有了敬翔这位军师的辅佐,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敬翔的才干初次显露是在与秦宗权的争夺战中。黄巢死后,部将秦宗权称帝,并且攻占了河南西部地区,成为朱温在中原的最大对手,秦兵压境,以三十六营兵马围攻汴州,朱温兵少难敌,一方面派人招兵,一方面向外边求救。在这个过程当中,敬翔的奇谋良策接连不断,料事如神,最终在汴州北边的孝村大败秦宗权,使之势力大衰,后来朱温又调集重兵围歼,秦宗权被捉,押赴长安处斩,朱温也因此而进封东平郡王。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说他与敬翔相见恨晚,还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此后,凡是遇到军机大事和施政方略等问题,朱温都要向敬翔询问讨教对策。
史载敬翔好谋,最擅用诈!
唐昭宗时,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还被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这个在唐朝一直由大太监把持的官职,权位甚至在宰相之上。
后来朱温又升敬翔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在后梁首次设大学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敬翔成为了后梁第一功臣。
后梁灭,敬翔不肯降后唐自尽而亡。
历史上,后梁谋士双璧中的李振最后在后梁亡后降了后唐,敬翔却国亡自尽。
见到敬翔,李璟仔细的打量了他一遍,年纪与自己相仿,六尺身高,皮质白皙,方脸准鼻,浓眉大眼,仪表堂堂!虽然身体略显单薄,却充满了书生气息,不过那双眼睛却十分明亮有神。
两人的目光对视在一起,李璟微微一笑,站起身来,直接迎向厅门口,就刚才这几眼,他已经相信,眼前的这人就是那个后梁第一谋士敬翔。
三两步走到敬翔面前,李璟与敬翔互相见过礼,然后突然问道:“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义,我现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学习《春秋》里边的方法来作战,以图更大的事业,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说完,李璟目光直视敬翔,等待着他的回答。其实这句话李璟也是突然想起,历史上,枭雄朱温与谋士敬翔第一次见面时,朱温就是用这句话来考较敬翔的。
敬翔没有让李璟失望,他只是沉吟片刻,便说出了那句李璟早在史书上曾经见过的回复。
“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谋而制胜。古代的礼俗到现在都没有沿袭下来,变化极大,况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学习《春秋》就是因循守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帅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