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答案呼之欲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答案呼之欲出有人不禁长吸一口气,瞪着眼睛悚然道:“宫里的意思莫非是要对宁王……”
“吴大人……慎言,这种事,岂是你我可以猜测的?乾坤独断皆在圣心,我们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吧。”光禄寺大夫轻轻抬眼,看着那说话之人,慢悠悠地道。
那姓吴的堂官谨慎地闭了口。
却又有人道:“陛下这道旨意为何走的是中旨而不发往内阁,不知又有什么用意?”
许多人沉默了,却有人道:“这个还看不明白吗?这件事牵涉到了谢学士,陛下不走内阁,便是想要保护谢学士,想想看,若是旨意过了内阁,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内阁怂恿陛下下旨,现在这么做,虽有掩耳盗铃的嫌疑,却总可以平复一些清议。”
这么说,倒是令人能够接受,今日这件事实在太大,锦衣卫、内阁、东宫、宗室甚至是皇帝,哪一个摆出来都足以让人倒吸凉气的。可是偏偏,这些厉害关系的人却被一根线牵了起来,弘治朝是大明的一个分界点,若说在这弘治朝以前,大明的法令苛刻,可是到了弘治朝之后就开始松弛起来。商人们不必再避讳洪武皇帝的祖制,开始穿起了绫罗绸缎,官员们说话也开始没了遮拦,就是士人清流也逐渐开始登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至少从开化程度和社会氛围来说,大明在这个零界点开始反其道而行了。
所以虽然涉及到了皇室、藩王,光禄寺里的堂官仍在议论不休,争来争去,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那谢学士到底是阿谀迎上还是公允?其实要分辨也简单,问题就在太子的那篇文章上,本文字仅由贴吧友情提供。
若是太子的文章当真是出彩,胜那上高王一筹,谢学士就没有错,太子也没有错,反而是上高王无理取闹,至多太子心中不忿与他冲突而已。
可要是太子的文章并不出色,谢学士却偏袒太子,上高王大叫不服,自然是理所应当,而太子居然还敢动武,这就有点儿不应该了,还有那个百户柳乘风,居然还敢冲上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人,那就更是锦衣卫中的败类,京城渣滓。
有人不禁道:“若是能看到上高王和太子的文章就好了,如此一来,我等又何须在这儿争论?”
众人纷纷点头,连光禄寺大夫王文博也不禁道:“只是可惜文章都留在禁中,去问谢学士,谢学士也未必会说。”
正在众人感慨良多的功夫,那一旁的书吏笑呵呵地道:“诸位大人,小人在外头,倒是听到一些流言,说是学而报那边明日会刊载上高王、太子的文章,还说连陛下也手书了一篇文章要刊载出来。”
“你为何不早说!”连王文博都不禁激动起来,呵斥道:“是不是那个学而报?就是前些日子被东厂封了,此后又开禁的那个报纸?”
“是……正是。”
一下子,这光禄寺沸腾了,大家都是闲官,没事都要找出事的那种,如今这么大的事,又有了透过浓雾看清真伪的机会,大家自然不肯放过。
“据说学而报每日报纸都是定额的,不成,现在这消息只怕已经传遍京师了,得立即叫人先去报馆那儿等着,随时等消息,否则到时候兜售一空,岂不是可惜?”
“是极,是极,我这便叫人去看一看。”
“诸位大人。”那书吏又说话了,道:“小人还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学而报从明日开始敞开供应,据说这些天招募了不少工匠,便是供应整个京城也不成问题,所以倒不必怕像从前那样有价无市。”
王文博捋须道:“这消息可当真?”
书吏道:“小人只是道听途说,是不是真的却也分辨不清。”
有人道:“若是流言怎么办?依我看,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众人纷纷答应,都各自给家里递条子命人去报馆那边蹲候了。
这东西就是这样,别人有的你却没有,面子上说不过去,可以想象,明日那学而报会是什么样的盛况,毕竟这事儿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读书人既想见识一下太子的文章如何,又想看看谢学士到底是不是有失公允。富户们也都是抱着瞧热闹的态度,毕竟牵连到了大明至关紧要的几个人物,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关心?寻常的百姓要有谈资,也想见识见识此事的前因后果,用来做茶余饭后的吹嘘本钱。
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位列朝堂的衮衮诸公,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甚至于到了正午的时候,报馆已经被无数人堵住了,这些人大多数是各府的家丁,都是为主人们在这儿蹲着的,虽说这报纸还要明早发售,可是真要等到明早来,说不准整条街都会堵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挤进去。
这些人,都是准备了熬夜守候的,而且里头还不乏一些商贾,想要大批量地进一些报纸,到时候囤货居奇,甚至将它们运到各州府去发卖。毕竟这东西已是在京城流行,其他州府,尤其是江南一带也是富庶之地,附庸风雅和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运到那里,只要宣传一下,不怕没人买。
而在报馆里,那从东厂放出来的邓文此刻站在主编室里,脸上还可以看到被拷打之后的伤痕,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其他,而是推开窗,看到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这人……未免也太多了。
虽然前几日的时候已经大肆招募了工匠,工坊也已经扩大,而一个时辰前,柳乘风也命人将三篇文章送来了,写了一封书信教他如何运作,可是随后出现的场景,却是让他误认为眼花了。
如此盛况,可谓一时无两,现在作坊已经开始日夜开工,数百个工匠从现在开始全部进入最紧张的时刻,奖赏也已经颁布出来,只要大家肯做到明天,便发放足额的赏钱,不过邓文还是有些怀疑,明日印出来的报纸能不能保证需求?
事到如今,只能拼了。
他召集了几十个编辑,二话不说去了工坊,开始帮工,几十台活字印刷的机器,已经有人将它们排好了版,工匠们飞快地用刷子上了油墨,随即开始印刷,印刷几次之后,再上油墨,一分一毫都不敢停歇。
…………………………………………………………………………
天刚拂晓,报馆外头的人还没有散去,不少人就地睡下,被鸡鸣狗吠声惊起,曙光未露,天空阴霾阵阵,伸手不见五指,不过这报馆门前,几盏灯笼却是悬挂起来,这是即将兜售的信号。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各家府邸的家人这时候谨记着老爷、少爷们的吩咐,一定要将这报纸买到手不可,都是拼着命往前挤。至于那些商贾,想到这些报纸倒腾一下便能带来的利润,也是一个个红了眼,以至于这人头攒动地报馆前,呵骂声连连。
报馆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下子,所有人向前涌动,那报馆发售的人不由大叫:“不要挤,不要挤,人人都有。”
“来一份……”
“来一百份……”
“来三份……”
买到了报的,喜笑颜开,从人群中溜出来,便匆匆往自家去了,还有些商贾,更是挤出来,手里扬着几十份报纸,大叫:“六百文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再迟就没了。”接着这商人便立即被无数人围成一团,本文字仅由贴吧友情提供。
三百文的报纸,转眼之间就翻了一番,就这,还只是半柱香功夫兜售了个干净,那些卖完了的商人,心里不由暗暗顿足,早知如此,应当多买一些来卖才是,这时候还想挤进去,可是看到那人山人海的人流,不禁咋舌,便把这想法给打消了。
至于那些买到报的家丁,却是不敢停留,飞快地往自家的府邸赶,到了家门口这边,门房都来不及招呼,便犹如得胜将军一样冲进去。
光禄寺大夫王文博今日倒是不必去值堂,他清早起来,就在家里头等着消息,几个儿子,这时候也都在厅里陪他说话,这父子都是读过书的,对这件事都上心,已经打发人去买上几份了,也不知道顺利不顺利。
也不知喝了多少盏茶,外头传出兴冲冲的声音,那被打发去买报的家人大叫道:“老爷,老爷……买来了……买来了……”
王文博不由站起来,略带几分激动,虽说只是报纸,可是毕竟这肚子里的谜团呆了这么久,眼看答案就要呼之欲出,谢学士的风骨到底是否依旧,太子殿下是否当真有才学,上高王是不是受了冤枉,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时候,家人已冲进了厅堂,手里扬着几份报,王文博总算能深吸口气,表现出几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样子,只是他的几个儿子就顾不了这么多了,一齐涌上去,将报纸抢过,急不可耐地看起来。
……………………………………………………………
第一百零九章:答案呼之欲出有人不禁长吸一口气,瞪着眼睛悚然道:“宫里的意思莫非是要对宁王……”
“吴大人……慎言,这种事,岂是你我可以猜测的?乾坤独断皆在圣心,我们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吧。”光禄寺大夫轻轻抬眼,看着那说话之人,慢悠悠地道。
那姓吴的堂官谨慎地闭了口。
却又有人道:“陛下这道旨意为何走的是中旨而不发往内阁,不知又有什么用意?”
许多人沉默了,却有人道:“这个还看不明白吗?这件事牵涉到了谢学士,陛下不走内阁,便是想要保护谢学士,想想看,若是旨意过了内阁,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内阁怂恿陛下下旨,现在这么做,虽有掩耳盗铃的嫌疑,却总可以平复一些清议。”
这么说,倒是令人能够接受,今日这件事实在太大,锦衣卫、内阁、东宫、宗室甚至是皇帝,哪一个摆出来都足以让人倒吸凉气的。可是偏偏,这些厉害关系的人却被一根线牵了起来,弘治朝是大明的一个分界点,若说在这弘治朝以前,大明的法令苛刻,可是到了弘治朝之后就开始松弛起来。商人们不必再避讳洪武皇帝的祖制,开始穿起了绫罗绸缎,官员们说话也开始没了遮拦,就是士人清流也逐渐开始登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至少从开化程度和社会氛围来说,大明在这个零界点开始反其道而行了。
所以虽然涉及到了皇室、藩王,光禄寺里的堂官仍在议论不休,争来争去,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那谢学士到底是阿谀迎上还是公允?其实要分辨也简单,问题就在太子的那篇文章上,本文字仅由贴吧友情提供。
若是太子的文章当真是出彩,胜那上高王一筹,谢学士就没有错,太子也没有错,反而是上高王无理取闹,至多太子心中不忿与他冲突而已。
可要是太子的文章并不出色,谢学士却偏袒太子,上高王大叫不服,自然是理所应当,而太子居然还敢动武,这就有点儿不应该了,还有那个百户柳乘风,居然还敢冲上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人,那就更是锦衣卫中的败类,京城渣滓。
有人不禁道:“若是能看到上高王和太子的文章就好了,如此一来,我等又何须在这儿争论?”
众人纷纷点头,连光禄寺大夫王文博也不禁道:“只是可惜文章都留在禁中,去问谢学士,谢学士也未必会说。”
正在众人感慨良多的功夫,那一旁的书吏笑呵呵地道:“诸位大人,小人在外头,倒是听到一些流言,说是学而报那边明日会刊载上高王、太子的文章,还说连陛下也手书了一篇文章要刊载出来。”
“你为何不早说!”连王文博都不禁激动起来,呵斥道:“是不是那个学而报?就是前些日子被东厂封了,此后又开禁的那个报纸?”
“是……正是。”
一下子,这光禄寺沸腾了,大家都是闲官,没事都要找出事的那种,如今这么大的事,又有了透过浓雾看清真伪的机会,大家自然不肯放过。
“据说学而报每日报纸都是定额的,不成,现在这消息只怕已经传遍京师了,得立即叫人先去报馆那儿等着,随时等消息,否则到时候兜售一空,岂不是可惜?”
“是极,是极,我这便叫人去看一看。”
“诸位大人。”那书吏又说话了,道:“小人还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学而报从明日开始敞开供应,据说这些天招募了不少工匠,便是供应整个京城也不成问题,所以倒不必怕像从前那样有价无市。”
王文博捋须道:“这消息可当真?”
书吏道:“小人只是道听途说,是不是真的却也分辨不清。”
有人道:“若是流言怎么办?依我看,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众人纷纷答应,都各自给家里递条子命人去报馆那边蹲候了。
这东西就是这样,别人有的你却没有,面子上说不过去,可以想象,明日那学而报会是什么样的盛况,毕竟这事儿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读书人既想见识一下太子的文章如何,又想看看谢学士到底是不是有失公允。富户们也都是抱着瞧热闹的态度,毕竟牵连到了大明至关紧要的几个人物,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关心?寻常的百姓要有谈资,也想见识见识此事的前因后果,用来做茶余饭后的吹嘘本钱。
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位列朝堂的衮衮诸公,几乎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甚至于到了正午的时候,报馆已经被无数人堵住了,这些人大多数是各府的家丁,都是为主人们在这儿蹲着的,虽说这报纸还要明早发售,可是真要等到明早来,说不准整条街都会堵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挤进去。
这些人,都是准备了熬夜守候的,而且里头还不乏一些商贾,想要大批量地进一些报纸,到时候囤货居奇,甚至将它们运到各州府去发卖。毕竟这东西已是在京城流行,其他州府,尤其是江南一带也是富庶之地,附庸风雅和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运到那里,只要宣传一下,不怕没人买。
而在报馆里,那从东厂放出来的邓文此刻站在主编室里,脸上还可以看到被拷打之后的伤痕,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其他,而是推开窗,看到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这人……未免也太多了。
虽然前几日的时候已经大肆招募了工匠,工坊也已经扩大,而一个时辰前,柳乘风也命人将三篇文章送来了,写了一封书信教他如何运作,可是随后出现的场景,却是让他误认为眼花了。
如此盛况,可谓一时无两,现在作坊已经开始日夜开工,数百个工匠从现在开始全部进入最紧张的时刻,奖赏也已经颁布出来,只要大家肯做到明天,便发放足额的赏钱,不过邓文还是有些怀疑,明日印出来的报纸能不能保证需求?
事到如今,只能拼了。
他召集了几十个编辑,二话不说去了工坊,开始帮工,几十台活字印刷的机器,已经有人将它们排好了版,工匠们飞快地用刷子上了油墨,随即开始印刷,印刷几次之后,再上油墨,一分一毫都不敢停歇。
…………………………………………………………………………
天刚拂晓,报馆外头的人还没有散去,不少人就地睡下,被鸡鸣狗吠声惊起,曙光未露,天空阴霾阵阵,伸手不见五指,不过这报馆门前,几盏灯笼却是悬挂起来,这是即将兜售的信号。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各家府邸的家人这时候谨记着老爷、少爷们的吩咐,一定要将这报纸买到手不可,都是拼着命往前挤。至于那些商贾,想到这些报纸倒腾一下便能带来的利润,也是一个个红了眼,以至于这人头攒动地报馆前,呵骂声连连。
报馆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下子,所有人向前涌动,那报馆发售的人不由大叫:“不要挤,不要挤,人人都有。”
“来一份……”
“来一百份……”
“来三份……”
买到了报的,喜笑颜开,从人群中溜出来,便匆匆往自家去了,还有些商贾,更是挤出来,手里扬着几十份报纸,大叫:“六百文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再迟就没了。”接着这商人便立即被无数人围成一团,本文字仅由贴吧友情提供。
三百文的报纸,转眼之间就翻了一番,就这,还只是半柱香功夫兜售了个干净,那些卖完了的商人,心里不由暗暗顿足,早知如此,应当多买一些来卖才是,这时候还想挤进去,可是看到那人山人海的人流,不禁咋舌,便把这想法给打消了。
至于那些买到报的家丁,却是不敢停留,飞快地往自家的府邸赶,到了家门口这边,门房都来不及招呼,便犹如得胜将军一样冲进去。
光禄寺大夫王文博今日倒是不必去值堂,他清早起来,就在家里头等着消息,几个儿子,这时候也都在厅里陪他说话,这父子都是读过书的,对这件事都上心,已经打发人去买上几份了,也不知道顺利不顺利。
也不知喝了多少盏茶,外头传出兴冲冲的声音,那被打发去买报的家人大叫道:“老爷,老爷……买来了……买来了……”
王文博不由站起来,略带几分激动,虽说只是报纸,可是毕竟这肚子里的谜团呆了这么久,眼看答案就要呼之欲出,谢学士的风骨到底是否依旧,太子殿下是否当真有才学,上高王是不是受了冤枉,他怎么能不激动?
这时候,家人已冲进了厅堂,手里扬着几份报,王文博总算能深吸口气,表现出几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样子,只是他的几个儿子就顾不了这么多了,一齐涌上去,将报纸抢过,急不可耐地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