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明日大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传说中,世外有隐者高人,可以望气而知吉凶祸福。并且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记载于史书,令人不得不信。
长安人都知道,刚刚出现在世间的大隐者,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他凭着自己退去风雨之灾的巨大名望,赢得了人们的信服。并且,看现在的架势,朝廷将会对他非常重视。因为,最近名声显赫的绣衣卫亲自护送其出入,足见此人的重要。
既然是这么有本事,那么从这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也一定是非常可信的。在一般普通民众看来,世外高人都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从来不会枉自虚言。
果然,很快就有消息传了出来。因为龙体欠安已经在宫中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皇帝陛下,派身边的总管太监许式亲自出宫传达口谕。宣召星云子明日入宫觐见,皇帝有要事相询。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在吃惊之余,又重新升起几多不安与忐忑。谁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召见他想要干什么。但愿不是故态重演,再次去搞那些神仙道术才好。
虽然说,高高在上的皇帝身体怎么样,于普通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但身为大汉王朝的子民,人们还是希望这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多。皇帝好好当他的皇帝,大臣们各安其职尽职尽责,尽量的少折腾,那些腥风血雨,令人提心吊胆的事,能别发生就别发生,这就是普通人的心愿。
不过,大多数听闻皇帝召见消息的人,还是对这件事寄予了良好的愿望。毕竟这次是有真本事的大隐者,不是那些虚张声势喜欢奇谈怪论的海外术士们所能比的。说不定皇帝召见的目的,只是让他帮着康复身体,或者是听取对王朝发展的意见……总而言之,如果是做这些事的话,倒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只不过,世间事往往事与愿违。身在长安城中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千万人敬仰的目光中进入长安城的,不是福星高照,而是祸乱之源!
而在离长安城不过半天路程的地方,已经奔波在此方圆百里内十几天时间的长乐侯元召,在接到某个消息后,也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晨曦中那隐约可见的巍峨城墙。
现在,就连他也不得不感叹,历史巨轮的惯性何其强大!即便他此前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避免了无数种可能得发生。然而,最终在太子这件事情上,很多人的命运,还是朝着宿命中的方向而去了。
渭河岸头,一片地势较高的平阔地带,就是著名的“灞上”。遥想当年,还是汉王称号的刘邦率先攻破函谷关,进入大秦都城咸阳,约法三章,收服民心,开始图谋天下大计。当时他的二十万大军,就是驻扎在这里。
而等到后来,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着诸侯赶到,陈兵于渭河对岸,听从智囊范增之议,设下鸿门宴,想要杀之而永除后患。
骑虎难下的汉王刘邦,就是从这里启程,去赴那场千古闻名的“饭局”。灞上这个地方,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了长安驻军最重要的大营所在地。
只是到了后来,当王朝建立一切都稳定下来,大汉朝廷为了战略的需要,开始在长安四面分别修建了北军大营、细柳营、城南大营这三处最重要的军事驻扎地。而灞上的军营,因为诸多的原因,开始被逐渐的荒废,以至于最后完全的放弃不用,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七八十年的时光了。
因为地势较高的原因,泛滥的洪水没有对这里造成损害。远近连绵不绝搭建起的帐篷,曾经为暂时避难的三县民众提供了安全的住所。现在虽然危险解除,人们都已经各自回家,但仍旧有许多身负各种职责的人住在这里,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未完成的任务。而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长安皇家学院的那些年轻人。
在长安学院开创的课程中,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有许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投入到这其中,系统地学习到了关于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将来各自主持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来都是长安学院的一个重要宗旨。在水灾频发的季节,亲自来到现场,实地勘察和记录各种水文情况,作出分析研究,以便于探索江河汛期的发展规律,对于长安学院的年轻人来说,便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机会。
一片繁忙当中,东方太阳渐渐升起,早晨的空气中已经带了几分寒意。元召收回远望的目光,却并没有再继续询问来告知这个消息的人其他的具体情况。他只是微微笑着又递过一壶酒,对面的人早已经无意识的去摸了好几次喝光的酒壶,他都看在眼里。
“酒虽然是好东西,但喝多了对身体有益无害,所以,还是要适量些才好,不要无节制地饮用!”
对面名叫朱安世的男子听了他的劝告之语,既没有反驳,也没有答应。他只是伸手接过那壶美酒,摇了摇头,似乎并不以为然。
“不喝酒还能干嘛?余生还长着呢,如果一直清醒地活着,反而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今朝有酒今朝醉!嗯,好酒、果然青郊外春酿才是世间最好的酒!有此美酒一壶,也算是没有空跑这一趟腿了。”
听到他语气中的落寞之意,元召想了想, 非常理解这个人的心情。他神色真诚的说道。
“我的话,听不听在你。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好好的戒除这样的嗜酒如命。不管怎么说,你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珍惜,那又怎能奢求这个世界对你怎么样呢?”
朱安世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脸上充满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实在是想不明白,眼前这个他曾经无比痛恨的人,又身负着无数的重担,却为什么对自己这个已经并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人如此关切呢?
“元召,今日我只想问你一句,你不杀我,留着这条贱命,到底想干什么?”
“杀人,是很简单的事。但有时候,让一个愚蠢的人搞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怎样活下去,却是比较费脑筋……所以你看,我给自己招来了多大的麻烦?朱安世,你既然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怎么活下去吗?”
元召带着调侃的语气,回答了这个数次死里逃生的人。在他的脚下,浩瀚的江河水奔涌而下,击打着石崖,溅起无数浪花。他的心中不由得渐渐升起豪情,也许自己已经沉寂了太久,大势如此,皆是天意。就算是逆天而行,那又如何!
心灰意冷的落魄男子看到年轻侯爷坚毅的目光,里面蕴藏着令人心悸的光芒。不由得心中一震,随之远望去,但只见,秋水浩荡,遮连天地,夹裹着一切,不停的奔涌向前方,似乎无穷无尽。在这一刻,他好像感觉到了一丝明悟。
天高地厚,生命苍茫,生灵万物,弱肉强食。人之何其有幸,存活在这其中,又有何理由辜负苍天的厚遇呢!
“如此……受教了!”
朱安世把元召所赐的那壶酒放入囊中,抱拳为礼,向这个曾经不共戴天的仇人恭敬一拜,然后转身离去。
元召微微点头。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嗜杀的人,这些年死在他手中的,都是该死的。而盗亦有道,这世间有些人,虽然也曾经为恶,但只要身上有一种叫做“侠义”的东西存在,他自然会手下留情,给他们一个悔过的机会。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有人走过来,与他并肩看了一会儿渭河的巨浪。然后赞叹了一声。
“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到长乐塬的时候,看到这里的一片荒凉,老夫还曾经在心中暗自嘀咕,怕是被你这小子给骗了!哈哈!如今想起来,前尘恍若一梦,不知不觉间,已经陪着你经过了这许多风雨。眼前这片土地,孕育着大汉王朝无限的希望……老夫每当站在这里,看到这四周的景象,真是感慨万千呀!”
元召也哈哈大笑起来。他回过头认真看着心甘情愿蛰伏在此地帮他打理好一切身后事的老书生,语气诚恳,充满感情。
“这一切,有主父先生一半儿的功劳在内!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元召并不知道能够走多远……这一个谢字,在心中盘桓良久,还一直没有亲口对你说过呢!”
主父偃却摇了摇头。收起笑容,脸色逐渐转为郑重。
“这些话就不要说了。元侯,当前局面,我想你比我更清楚。长安城内,朝中大臣们本来就因为皇帝的态度不明而弄得人心慌乱。现在忽然又掺合进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家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元召很佩服主父偃对一些事情的预见性。他也收敛起笑容,有些苦恼的揉了揉额头。
“是我想的太简单了。本来只以为暂时离开长安,给太子一个好好选择的机会……却未曾料到,有些事是不受控制的,该来的,终究要来!明日长安,要有大灾难了……。”
传说中,世外有隐者高人,可以望气而知吉凶祸福。并且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记载于史书,令人不得不信。
长安人都知道,刚刚出现在世间的大隐者,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他凭着自己退去风雨之灾的巨大名望,赢得了人们的信服。并且,看现在的架势,朝廷将会对他非常重视。因为,最近名声显赫的绣衣卫亲自护送其出入,足见此人的重要。
既然是这么有本事,那么从这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话,也一定是非常可信的。在一般普通民众看来,世外高人都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从来不会枉自虚言。
果然,很快就有消息传了出来。因为龙体欠安已经在宫中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皇帝陛下,派身边的总管太监许式亲自出宫传达口谕。宣召星云子明日入宫觐见,皇帝有要事相询。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在吃惊之余,又重新升起几多不安与忐忑。谁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召见他想要干什么。但愿不是故态重演,再次去搞那些神仙道术才好。
虽然说,高高在上的皇帝身体怎么样,于普通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但身为大汉王朝的子民,人们还是希望这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多。皇帝好好当他的皇帝,大臣们各安其职尽职尽责,尽量的少折腾,那些腥风血雨,令人提心吊胆的事,能别发生就别发生,这就是普通人的心愿。
不过,大多数听闻皇帝召见消息的人,还是对这件事寄予了良好的愿望。毕竟这次是有真本事的大隐者,不是那些虚张声势喜欢奇谈怪论的海外术士们所能比的。说不定皇帝召见的目的,只是让他帮着康复身体,或者是听取对王朝发展的意见……总而言之,如果是做这些事的话,倒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只不过,世间事往往事与愿违。身在长安城中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千万人敬仰的目光中进入长安城的,不是福星高照,而是祸乱之源!
而在离长安城不过半天路程的地方,已经奔波在此方圆百里内十几天时间的长乐侯元召,在接到某个消息后,也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晨曦中那隐约可见的巍峨城墙。
现在,就连他也不得不感叹,历史巨轮的惯性何其强大!即便他此前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避免了无数种可能得发生。然而,最终在太子这件事情上,很多人的命运,还是朝着宿命中的方向而去了。
渭河岸头,一片地势较高的平阔地带,就是著名的“灞上”。遥想当年,还是汉王称号的刘邦率先攻破函谷关,进入大秦都城咸阳,约法三章,收服民心,开始图谋天下大计。当时他的二十万大军,就是驻扎在这里。
而等到后来,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着诸侯赶到,陈兵于渭河对岸,听从智囊范增之议,设下鸿门宴,想要杀之而永除后患。
骑虎难下的汉王刘邦,就是从这里启程,去赴那场千古闻名的“饭局”。灞上这个地方,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了长安驻军最重要的大营所在地。
只是到了后来,当王朝建立一切都稳定下来,大汉朝廷为了战略的需要,开始在长安四面分别修建了北军大营、细柳营、城南大营这三处最重要的军事驻扎地。而灞上的军营,因为诸多的原因,开始被逐渐的荒废,以至于最后完全的放弃不用,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七八十年的时光了。
因为地势较高的原因,泛滥的洪水没有对这里造成损害。远近连绵不绝搭建起的帐篷,曾经为暂时避难的三县民众提供了安全的住所。现在虽然危险解除,人们都已经各自回家,但仍旧有许多身负各种职责的人住在这里,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未完成的任务。而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长安皇家学院的那些年轻人。
在长安学院开创的课程中,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有许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投入到这其中,系统地学习到了关于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将来各自主持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来都是长安学院的一个重要宗旨。在水灾频发的季节,亲自来到现场,实地勘察和记录各种水文情况,作出分析研究,以便于探索江河汛期的发展规律,对于长安学院的年轻人来说,便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机会。
一片繁忙当中,东方太阳渐渐升起,早晨的空气中已经带了几分寒意。元召收回远望的目光,却并没有再继续询问来告知这个消息的人其他的具体情况。他只是微微笑着又递过一壶酒,对面的人早已经无意识的去摸了好几次喝光的酒壶,他都看在眼里。
“酒虽然是好东西,但喝多了对身体有益无害,所以,还是要适量些才好,不要无节制地饮用!”
对面名叫朱安世的男子听了他的劝告之语,既没有反驳,也没有答应。他只是伸手接过那壶美酒,摇了摇头,似乎并不以为然。
“不喝酒还能干嘛?余生还长着呢,如果一直清醒地活着,反而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今朝有酒今朝醉!嗯,好酒、果然青郊外春酿才是世间最好的酒!有此美酒一壶,也算是没有空跑这一趟腿了。”
听到他语气中的落寞之意,元召想了想, 非常理解这个人的心情。他神色真诚的说道。
“我的话,听不听在你。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好好的戒除这样的嗜酒如命。不管怎么说,你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珍惜,那又怎能奢求这个世界对你怎么样呢?”
朱安世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脸上充满了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实在是想不明白,眼前这个他曾经无比痛恨的人,又身负着无数的重担,却为什么对自己这个已经并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人如此关切呢?
“元召,今日我只想问你一句,你不杀我,留着这条贱命,到底想干什么?”
“杀人,是很简单的事。但有时候,让一个愚蠢的人搞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怎样活下去,却是比较费脑筋……所以你看,我给自己招来了多大的麻烦?朱安世,你既然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怎么活下去吗?”
元召带着调侃的语气,回答了这个数次死里逃生的人。在他的脚下,浩瀚的江河水奔涌而下,击打着石崖,溅起无数浪花。他的心中不由得渐渐升起豪情,也许自己已经沉寂了太久,大势如此,皆是天意。就算是逆天而行,那又如何!
心灰意冷的落魄男子看到年轻侯爷坚毅的目光,里面蕴藏着令人心悸的光芒。不由得心中一震,随之远望去,但只见,秋水浩荡,遮连天地,夹裹着一切,不停的奔涌向前方,似乎无穷无尽。在这一刻,他好像感觉到了一丝明悟。
天高地厚,生命苍茫,生灵万物,弱肉强食。人之何其有幸,存活在这其中,又有何理由辜负苍天的厚遇呢!
“如此……受教了!”
朱安世把元召所赐的那壶酒放入囊中,抱拳为礼,向这个曾经不共戴天的仇人恭敬一拜,然后转身离去。
元召微微点头。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嗜杀的人,这些年死在他手中的,都是该死的。而盗亦有道,这世间有些人,虽然也曾经为恶,但只要身上有一种叫做“侠义”的东西存在,他自然会手下留情,给他们一个悔过的机会。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有人走过来,与他并肩看了一会儿渭河的巨浪。然后赞叹了一声。
“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到长乐塬的时候,看到这里的一片荒凉,老夫还曾经在心中暗自嘀咕,怕是被你这小子给骗了!哈哈!如今想起来,前尘恍若一梦,不知不觉间,已经陪着你经过了这许多风雨。眼前这片土地,孕育着大汉王朝无限的希望……老夫每当站在这里,看到这四周的景象,真是感慨万千呀!”
元召也哈哈大笑起来。他回过头认真看着心甘情愿蛰伏在此地帮他打理好一切身后事的老书生,语气诚恳,充满感情。
“这一切,有主父先生一半儿的功劳在内!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元召并不知道能够走多远……这一个谢字,在心中盘桓良久,还一直没有亲口对你说过呢!”
主父偃却摇了摇头。收起笑容,脸色逐渐转为郑重。
“这些话就不要说了。元侯,当前局面,我想你比我更清楚。长安城内,朝中大臣们本来就因为皇帝的态度不明而弄得人心慌乱。现在忽然又掺合进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家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元召很佩服主父偃对一些事情的预见性。他也收敛起笑容,有些苦恼的揉了揉额头。
“是我想的太简单了。本来只以为暂时离开长安,给太子一个好好选择的机会……却未曾料到,有些事是不受控制的,该来的,终究要来!明日长安,要有大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