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一世富贵 > 第105章 先生

第105章 先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说这个年代写文章最不方便的是什么,徐平一定会说查资料。≥≧  所以这个年代说起天才,一般都有个前提就是记忆力群。实在是没有办法,一本书字没有几个,包含的内容却不少,写这种带数据引经据典的文章,查起来实在是让人头大。也怪不得现在好多文人写文章都漫天胡说,数据乱编,连典故都能编,较真起来实在是一种折磨。

    徐平决定了,以后自己编书收稿付润笔,一定按字数给钱,让写文章的人尽量把话说明白,不要总是说一半藏一半,云里雾里的。想把文章看明白,还得有门槛。

    窗外的月亮爬上了半天,肆意地挥洒着自己圣洁的光辉。院子中的大树还没有出嫩芽,羞答答地沐浴在月光里,好像没有衣衫遮体的美女。

    春天还没有来,外面连个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只有微风轻拂树枝的婆娑声。

    徐平放下笔,把桌上煤油灯挑亮了些,靠在椅子上出神。

    自己在邕州做的这些新奇玩意京城里也在搞,不过这个年代的效率让人着急,虽然从邕州请了一些工匠到京城,还是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产业搞出来。就连曾经给皇帝赵祯留下深刻印象的火炮,到现在连一根像样的炮管都没有铸出来,摆样子的还是从邕州拉来的火炮。至于其他的一些,很多还在为属于哪个衙门争论不休。

    这个年代的军器属于徐平属下的胄案管辖,不过胄案主要负责的是账目登记,具体的制作地方上归都作院和作院,京城里则是南北作坊和弓弩院。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徐平忙不过来,实际上很多事情他说了也不算,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推动。再说三司里面一大堆事,徐平也挪不出太多精力来。

    看着窗外的月光出了一会神,徐平也没了写文章的心情,便把纸笔推开,拿了李觏作的模拟赋论出来,慢慢边看边改。

    李觏当年跑到邕州找徐平,便就是冲着增长见识,熟读经史,改革创新别开一派的目的去的,文章也总是离不了这个味道。这种文章,碰到学术思想相近的,一下擢为高第也有可能。但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怕在考官眼里都是离经叛道,扫一眼就扔到了一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时候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就是中进士,当官之后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也不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比如孙复,四次在开封府应举,都过不了解试,天圣二年再次落第后,便到泰山安心讲学。这么多年下来,胸中又确实有真才实学,慢慢声名鹊起,如石介和文彦博都出自其门下,也算是有了成就。再比如胡瑗,跟着孙复学习了十年,一样连连应试就是中不了进士,今年干脆不考了,到苏州去安心讲学。

    不过李觏既然来了京城,当然就以中进士为目标,至于自己的什么学术理想之类,有了功名之后再讲不迟。

    徐平主要改的是李觏那些与主流观点不合的部分,尽量改的中正平和,并在一边详细写了自己修改的理由,让李觏用心体会。

    夜已经深了,月亮爬上了半空,孤零零地趴在黝黑的天幕上,注视着人间,身边没有几颗星星陪伴,显得有些落寞。

    黑夜中吹过的微风已经没有了凛冽,没有了那刀子一样的感觉,带着轻易不能查觉到的暖意,缓缓地拂过开封城,扫过中原大地。

    冬天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春天慢慢地近了。

    外面响起轻轻地敲门声,徐平抬起头来道:“进来吧。”

    李觏从门外闪进身来,向徐平施一礼:“夜深了,先生安歇吧。”

    徐平伸个懒腰,看了看窗外,看着如水的月华洒满窗子,铺满庭院。

    “嗯,是啊,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这些书稿你拿回去,细心揣摩。进士考试,是官家取治世安民的人才,不是请讲经先生,你的文章,总是经义讲得太多,济世救民的念头讲得太少,这样是不行的。为人做事,先要知其要旨,不能置世事于度外,一味地依着自己心思而行。讲经求道,那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事,不要次序搞颠倒了。”

    “先生教训得是,学生谨记。”

    “记住,现在你万事都以中进士为第一要务,至于谈史解经,甚至于期望用文章宣扬主张,访求同道,那不应该是进士考试时应该做的。夜已经深了,你也早歇着吧。明天我要早起上朝,你自己在这个院中安心读书就是。”

    李觏应了,恭敬地送徐平回房安歇。

    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一点好,早晚问安,礼数周到。徐平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有个人在身边时时问候,烦有时候是烦一点,心里还是颇为欣喜的。

    第二天一早,月亮刚到西天,还没有落下去,徐平便已经起来准备上朝。

    李觏早早就等在徐平房外,问了早安,亲手伺候着准备一些杂事。

    徐平说了几次,李觏执意要做,便也只好由他。

    过了上元节,便就要举行礼部试了,徐平上马,再三吩咐李觏在家安心读书,切莫不要视作等闲。礼部试难度与殿试相差不大,甚至对诗赋看得更重,一点都不能马虎了。

    出了门,凌晨的风带着清新的气息扑到脸上,让人精神为之一爽。

    徐平深深吸了口气,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起来。今天早朝之后,皇上赵祯便殿再坐的时候,已经定下徐平要上小黑铁钱并议论茶法,是个大日子。

    为了今天,徐平已经准备了很多,但到了临头,还是免不了心中忐忑。人往往就是这样,重要的事情到了面前,总是觉得太突然,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一个小厮给徐平牵着马,一个在前边照路,晦暗不明的灯笼上“永宁侯”三个字格外地显眼。清脆的马蹄声敲破了黑夜的宁静,朦胧的灯笼在街道上慢慢摇着前进。

    (备注: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后来因为避宋英宗的讳改名,此时还是原名。

    宋初三先生,除了石介中过进士,孙复和胡瑗都是连考不中,以讲学为生。

    李觏是宋朝儒学南派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上一样是多次参加科举而未登第,后来回家乡讲学,再后来有了名声后入国子监教书。

    这些后来学术思想的开创者都科举失利说明不是偶然现象,也不可能是考官有眼无珠不识英才,而只能是他们与主流不合,不适应当时的思想潮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