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一世富贵 > 第125章 归正人

第125章 归正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面高高的寨门在望,少年停住脚步出了口气,对挑担子的老仆道:“一路平安,是我们多心了!”

    老仆放下担子,直了直腰笑道:“大宋上国,这里虽然是边疆,也不是交趾可比,光天化日哪来的盗贼。”

    两人说几句闲话,休息一会,老仆挑起担子,向着宁明镇的寨门而去。

    此时太阳西斜,已不像中午时分那样酷热难耐,迎面又有凉风吹来,放下心来的主仆二人心情舒畅,随着行人进了寨门。

    黄安明一家已经被发配往荆湖北路岳州牢城,这里改成了太平县直辖下的镇子,现在的监镇是一个从邕州来的禁军小头目。土官被废,商贾交的税一下子降了下来,四面八方都涌到这里,宁明吹了气一样迅速成了左江道重镇。

    作为商业为主的地区,宁明镇寨门检查非常宽松,只要没有违禁物品,便马上放行,主仆两人没遇到一点麻烦。

    到了镇里,少年见道路宽阔,清一色新铺的石板路,整洁干净,路两旁的摊贩热情抬揽,路上行人悠然闲逛,一片太平气象。路的两边某栽着杨柳,问或有几株芭蕉,甚至还有桃树杂在其中,粉红的桃子已经成熟,分外诱人。

    “这才是****上国,化外蕃邦哪有这种气象?可怜我家流落异国二百多年,如今才见到上国人物!”

    少年一边说着,一边与挑着担子的老仆在路上闲逛。

    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下旬,天气一天热似一天。白天火辣辣的太阳当空挂着。恨不得把整个世界烤焦。到了晚上没了太阳。水汽又蒸腾起来,又湿又热,从早到晚人的身上都像被水淋过一样,没个干的时候。

    徐平也受不了这闷热天气,在官衙后院建了个凉亭,天天呆在那里。

    凭祥这里现在人已经多了许多,但都是官兵和蔗糖务的人员,并不通商路。没有商人往来。市面上也新开了几家酒楼,都是为上述人员服务的,与宁明这些地方比不起来并不繁华。

    杂人少,事务就少,原知峒李襄安虽然也跟人合伙开了酒楼,全家还是搬到了太平县,只留个主管在这里替他照生意。凭祥这里现在真不是生活的好地方,除了有生意走不开的,有钱人都已经搬走了,要么去太平。要么去宁明。

    整个凭祥峒现在就是个大工地,大军营。到处忙忙碌碌。

    下面的人都忙起来了,徐平就没那么忙了,他也不是个喜欢生事的人,没事就在后衙里与桑怿谈谈局势,下下象棋。这个年代的象棋与后世的还是稍有区别,徐平觉得别扭,改成了后世的模样,玩起来也挺有意思。不过宋人普遍地赌性重,这种游戏也就他和桑怿玩,其队都不怎么感兴趣。

    这天,徐平正与桑怿在凉亭里守着棋盘厮杀,一个兵士进来禀报,说是外面来了一个少年人,要见徐平。

    报完,递了名帖过来。

    徐平接过,看名帖是一个叫陈天明的人,祖上来自福建泉州,如今却是生活在交趾,汤州人士。

    只有名帖,并没有附带书状,徐平也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见自己,想了一会,念他祖上是汉人,沦落异域,还是让兵士把他带到花厅。

    与桑怿封了棋盘,徐平转到花厅,一进门,就见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站在那里,好奇地东张西望。

    兵士高声通报一声,少年见到徐平,急忙上前行礼:“学生陈天明,见过提举官人。来得冒昧,万望恕罪!”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说完,徐平当先在主座坐下。陈天明见徐平坐好,这才坐下。

    徐平吩咐兵士上茶,这才问道:“你祖上因何事到交趾?多少年了?”

    陈天明恭声道:“学生祖上原是泉州士人,参加过礼部试,进士落第。后来同乡有人到交趾为官,招他做了个幕僚,就此流落异乡,有两百多年了。”

    “哦,那说起来你也是土生土长的交趾人了,怎么到凭祥来?”

    “学生自小读诗书,一向仰慕故国圣贤故里。这几年来,常听人说起自提举官人到邕州,兴学刻书,人文昌盛,学生心慕不已。交趾化外小邦,想求学也没处求去,去年家父仙去,没了牵挂,学生变卖家产,决意归国求学。”

    陈天明说完,小心翼翼地看着徐平。

    徐平一时沉默不语。

    收下陈天明,他就是归正人,现在朝廷虽无成例,但也大致有迹可寻。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无非是让他入学,赐给闲田耕种,免赋税之类。归正人有这么多优惠政策,自然也不是没有限制,主要是不许随意搬家,婚嫁官府也要过问,主要是怕他们有异心,闹出事来。

    中原为天下之主,天下虽大,莫非王民,其来如归。宋朝对外国投奔过来的人都加一个归字,主要分为归正人和归明人,其他如忠义、忠勇等诸多名号也只是旌表,还是归在这两类之下。

    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归于正也。其实就是沦落异域的汉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归国。唐朝疆域广大,虽然并没有像汉朝那样大规模地向外移民,但为官经商等种种原因,还是有不少人流落在周围的小国,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少。

    归明人,元不是中原人,是猺洞之人来归中原,盖自暗归于明也。就是本身是少数民族,选择内附的,主要有纳土归明、举族归明、降人归明等一些名目。典型的如黄天彪,就是纳土归明,举族内附,所以才享受诸多优惠。

    宋朝官方政策虽然对归正人和归明人都欢迎,但还是有细微差别。最主要的是归正人主要在北方,而徐平邕州这里西南沿边,以及荆湖两路,招纳的都是归明人。这少年身份没问题,地方却有些尴尬。

    邕州这里管治不严,以前也不是没有从外邦回国的人,但都是悄悄落下脚来,委托小吏纳入编户而已。这少年是徐平碰到的第一个正经顶着归正人名头来的,难免要谨慎一些。

    想了一会,徐平还是决定按照常例的政策办。虽然在异乡两百多年,时间确实久了些,但愿回来也不能拒之门外。

    “这样吧,你先在这里住些日子,等有可靠之人回太平县,你随着一起回去。太平县有蔗糖务的学堂,你便先在那里附籍读书,其他一应生活所需,我自会命人难你安排好。”

    陈天明听徐平应口,大喜过望,忙道:“官人深恩,学生没齿难忘!不过日常所需就不劳官人费心了,学生这里薄有储蓄,足够日常所用。听闻官人是天圣五年的一等进士,能闻教诲,就感恩不尽!”

    徐平知道自己这个进士水分颇大,虽然这也几年也努力读书,总是心里没底,所以一般不与干人谈学问的事。听了陈天明的话,便道:“我这里事务繁忙,想与你谈谈学问,也没有时间。你还是到太平县去,那里新来了一个教书先生,是江南人,名叫李觏,学问极好。江南诗书之乡,他的见识也非寻常,你还是到他那里求学。”

    陈天明心里微有些失望,不过不好表现出来,还是谢了徐平好意。

    至于该给的优惠政策还是会给,怎么处理就是陈天明自己的事了。

    说过正事,便闲聊几句,徐平问道:“交趾为中原郡县之地,也有千年了,想来那里中原去的人也不少。”

    “与土人比起来,我们中原人还是太少,常受他们欺负。不过积年下来,再少也形成了几个聚落,我住的地方便全是中原人后裔,也有几千人。”

    徐平吃了一惊:“这么多?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岭南,哪怕就是交趾那里有大片平原,几千人的聚落都是不小的势力了,没想到汉人还有这种规模。汉朝开拓边疆,伴随着中原人的大量外迁,徐平这个时候西南还有大量那时留下的汉蛮。唐朝时则与之相反,大多是把边疆人口迁往内地,倒没想到还能在交趾留这么多人。

    陈天明道:“几百年累积下来,几千人也不多了。再者中原人与土人通婚的很多,也攒下不少人口。”

    徐平点头,心里记住了这事。再聊几句,便让吏人带了陈天明下去。

    回到后衙,见桑怿还眼巴巴地在那里等着自己,徐平笑着过去,与他把残棋下完了,便停住不下,推说休息一会。

    兵士上了茶,徐平一边喝着,一边对桑怿说起陈天明的事。

    最后,徐平摇头感叹道:“却没想到交趾那里有这么多汉人,你说,他们要是像北方汉人一样,几百几千地来归正内附,会怎么样?”

    “劝你可别动这个记头!在邕州这里,朝廷只想着边疆宁静,从真宗年间起,内附的归正归明人往往不留,还是遣送回去,就是怕交趾借口生事。你要是一下招来几千人,怕是朝里一顶擅起边衅的帽子就扣到你头上来!”

    “也是。”徐平点头,心里却总是有点不甘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