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阁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64章 议论

第664章 议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入十月,宣府镇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但许多镇民心中却感觉不到寒意,主要是近期激动人心的事太多了,塞外大捷各项报道还在进行,不过现在笔墨,主要是转向这些天大将军府连续招开的各场军政民政会议。

    众人都在猜测宣府镇未来架构,何官会任何职,大将军放言要开发漠南,未来又会如何经营?

    报纸在高谈阔论,民间同样议者如云,好谈国事,指点江山,是宣府镇与众不同的特色,放在大明别处,茶楼酒肆上还要贴上“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在这里,却是众人畅所欲言。

    各种论政社团不断诞生,很多茶馆酒楼都是他们据点。

    对于这点,许多幕府官员不免心怀忧虑,认为小民夸夸其谈,政令刚一发布,外界便街谈巷议,还象个当官似的解剖政令,逐条分析,大谈利弊,似乎他们才是官员一样,这对官方的掌控与教化颇为不利。

    而且幕府在商议大事,他们也在茶馆商议“大事”,幕府一项政策还没分析清楚,他们已经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主要是现在镇内学识程度越来越高,各人的分析力与判断力也越来越强,还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合各方心意,还会遭受批评,不得不回去重议,岂不让人恼羞成怒?民政司大使张贵就因此咆哮过。

    报纸的出现,加强了宣府镇对外舆论攻势,教化百姓有大用。但对镇内官员来说,其实也是喜忧参半。

    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上了报纸,很多百姓也倾向找报纸伸冤或举报,还因此一些官员落马,导致很长时间内众官吏一见时报的采访就心惊胆寒,不论是王斗治下,还是此时仍朝廷治下。

    延庆州的吴知州吴植就因此中招过,那日他应邀与几个好友到青楼饮酒作诗,这本来是文人间很风雅的事。便若杜牧、苏轼等千古美名在前。很多美妙诗词都在青楼内诞生,官员与名妓,是相辅相成的一对。

    谁知道莫名其妙就上了报纸,而在坊间嘴里。自己成了逛窑子似的举动。还引发了民间对于官员该不该逛青楼的议论。这让吴知州一张老脸往哪搁啊?从那天起,他再也不逛青楼了。

    还有高史银,某日突发奇想。到赌场去逛了一把,一样也中招了。

    曾经王斗整顿宣镇,关闭了境内所有赌场,只留下妓院,并进行一系列规定,如妓女必须持证上岗,还要到医卫司去定期检查,防止性病等,不收费的。

    不过毕竟赌这东西是人的天性,不久又死灰复燃了,只是转入地下,更加隐蔽,所以王斗想来想去,还是开放赌博业,在镇内设立几个大赌场,由情报司在幕后控制经营。

    他们必须缴纳高额税收,还有不得放高利贷,砍手砍脚等规定,换成闹事者报官后,抓到矿山去服苦役。

    高史银要死不死,被几个采访看到了,报社博士江宏生不知怎么想的,让这条新闻也上了报纸,夹在趣闻栏内。

    报纸发出去后,民间倒没什么反应,毕竟靖边军在镇内形象非常好,军官去赌场放松下也算正常,不过王斗看到后,说了一句:“军人还是不要去赌场为好,影响不好。”

    这下高史银不干了,找到新闻司大使刘本深喝问,二人差点大打出手,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报纸带来的种种烦心事,一段时间内,甚至王斗治下官将,都有要求关闭报纸的,他们认为利弊难言,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反应到王斗那,王斗只是淡淡道:“民意如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

    又道:“有万千民间御史监督,何乐而不为?”

    不过他也认为,有段时间新闻司搞岔了,司下报纸,本是教化百姓,宣导舆论,关注民生,监督官员的利器,结果为了销售量,专门去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宣府时报,是很严肃的大报,是大明各处将要开办报纸仿效的对象,岂是窥人**,专探人私生活的狗仔队小报?人家吴知州去逛逛青楼关你屁事?搞得他老人家以后都不敢去与名妓交流,又岂是君子所为?

    还有高史银的事,若其有违法违纪,自有军律纠查,整到报纸上算什么事?好好的民生大事、政务对错、官员监督不搞,专搞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不是浪费预算与版面吗?

    此后宣府时报经过一番整改,完全抛弃那些低俗的东西,向高端迈进,对麾下忧虑的民意脱离掌控,王斗也不以为然,新闻司与报纸是干什么吃的,就是用来引导舆论的。

    各堡各城的说书先生,戏曲班子,也大多是情报司的外围人员,对舆论掌控,没什么好担忧的。

    一些官吏如坐针毡也是好事,舆论的监督,可以促使他们更认真对待自己政务,毕竟监察部门力量还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百姓参于进来,民间御史越多越好。

    也因此现在宣府时报发行量越发的大,各人手上握着报纸,在茶馆或是家中高谈阔论,成为宣府镇的常态,关于本镇的时事新闻,也可以做到一、二日就印发一次。

    此次架构会议,可谓所有的宣府镇民都在高度关注,还不单只是宣府镇一镇,大同镇,山西镇官民百姓,同样关心。

    所以从十月初五日立冬王斗率军回归起,大将军府外宽阔的广场上,就三五成群聚满探听消息的人,各类声音汇杂,连初冬的飒飒寒风,也带不走他们心头的火热。

    这不单只是大将军府外,甚至整条牌楼东大街。按院街、户部街上,都三三两两聚满人。

    镇民都有探听到,此次大将军将会对幕府进行彻底改制定型,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下有参谋、情报、外务诸部,然后各部分各司,各司其职,彻底分权。

    报纸也是这样说,所以各部各司由谁担任主官。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象。还有银行设立,官吏考核,漠南开发这诸多重点,引来黑压压人群每日只是聚在将军府外观望。

    人群熙熙攘攘。每一天各参加会议的官员将帅昂首阔步进去。或喜或忧出来。都会在众人中爆发激烈的议论,于会各人的神情片段,也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

    众多时报采访一样聚在门外。每当散会时,便蜂拥而上,追逐有价值的采访人物,可谓热闹非凡。

    他们的热情,也带动了普通镇民们的兴趣,每天一干完活,便是急匆匆赶到茶馆,倾听各方动静,然后兴奋的议论,甚至朝廷治下的官吏也是如此,有闲有钱阶级更不用说了。

    ……

    宣府镇城十字大街有着众多的茶馆酒楼,特别现在的北门西顺城街这方,算是镇民闲暇游玩的主要所在,各类茶馆如云林立,更是众人等待消息的重要场所。

    初九日,连续几天的会议就要闭幕了,这天西顺城街靠湖边的“浮云阁”茶楼更是爆满,楼上楼下都挤满人,各类声音嘈耳,阵阵兴奋的议论声不断传来,连添茶伙计都不由驻足,倾听忘活。

    “……鄙人以为,幕府三部,韩朝当为军政部部长、黄仕汴可为监察部部长,张贵虽说才干越发不足,但他算大将军麾下老人了……况乎大将军拟定了任期制,各司主官从崇祯十二年幕府设立起便算任期,张贵离五年任期已经不远。大将军挂念旧情,定会让张贵在民政部上任满,就看接下来是叶惜之还是钟正显接替了。”

    “本人看好叶惜之,与政事颇有建树,只可惜他资历浅了……我猜钟正显定为副部长之一,然后顺理成章接替张贵位子,毕竟他是大将军的……而且在算学上极为出众。”

    这人的话遭到一堆人反对:“叶惜之哪里资历浅了?他也早早跟随大将军,还是少将军的老师,接替张贵,正当合适!”

    “确实,大将军岂是任人唯亲之人?余也看好叶惜之!”

    “孙兄刚才言黄仕汴为监察部部长,这点杨某不同意啊,你将迟大使置于何处?他在镇抚司内,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不错,黄仕汴本为迟大成部下,他都成一部之尊了,迟大成还在军政部内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迟大成也定为军政部副部长之一,我靖边军各镇抚可是位高权重的。”

    “你等言韩朝为军政部部长,鄙人倒认为,温方亮的可能性最大……”

    浮云阁茶楼内七嘴八舌,众人议论得非常热烈,这茶馆内什么成份都有,也因此更加热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正说得高兴,忽然楼下阵阵骚动,一片的声音道:“韩员外来了。”

    “是韩员外。”

    “韩兄好啊。”

    “又见到韩员外了,当日聆听高论,颇有所获,今日定当再次洗耳恭听。”

    一片吵杂中,一个带着真定府口音的浑厚声音响起:“诸位兄贤抬爱,韩某实不敢当啊。”

    接着一个五十余岁,双鬓微白,有着挺拔身躯,穿着员外服,眼中饱含睿智的有型成功男满面笑容地进入茶馆来,他手上拿着张报纸,不断对起身迎接的茶客拱手还礼,却正是韩铠徽他爹韩贤伟。

    韩父到了宣府镇后,生活富足安定,他也不喜好什么商事经营,最喜便是在茶馆与人高谈阔论,讨论政事。

    这方气氛宽容,颇有群众基础,加上韩贤伟每每尽有真知灼见,所以在浮云阁这片地方颇有拥趸,甚至这条街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连新闻司都注意上他。(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