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新的平衡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唐立国之初,为抗击突厥,在黄河与阴山之间兴建了三座受降城,即东、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行辕所在,城址在后世的九原城,即包头。
时至五月,黄河水涨,到了朝廷运输粮草过来的时候,然而,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已往长安、太原递了好几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见有粮草运来。
一个燥热的午后,黄河上不见船只,倒是看到北面有尘烟扬起,十余骑唐军策马赶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军使特来请见节帅!”
守在城头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见那一队骑兵为首者长须美髯,不由叹了一口气,嘟囔道:“又是来找节帅催粮的……开城门吧。”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十余骑鱼贯而入,直奔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府邸。
府邸中,张齐丘正与节度判官卢秉坚计算粮草、议论请朝廷运粮之事。
“朝廷回复了,要求朔方军以军屯补充粮草,减少朝廷开支。”
张齐丘叹道:“即便要我等军屯,也该先把今岁的口粮补足啊。”
他脸色抑郁,双目无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自从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张齐丘没能及时阻拦,已被朝廷数次责罚,再加上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虎视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还操心着将士们的粮草,无非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实则已是自顾不暇。
卢秉坚是个中年文士,对个人前程不甚关心,更在意的是士卒们的情绪,皱眉思索着,道:“去岁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军粮,据传,当时是监察御史薛白进言。如今换了宰相,节帅与杨国忠交情如何?”
张齐丘摇了摇头,道:“不甚熟悉。”
卢秉坚本以为张齐丘与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杨国忠,闻言不由失望,抚着长须,思忖着眼前难题的破解之道。
“朝廷度支岁市粮于太原,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诸军,费钱五六十万贯。而太原不肯运来钱粮,可见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顺谋朔方。杨国忠这右相,还未掌握太原啊。”
张齐丘见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开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过追究我一人。而若因为我使得朔方无粮,连累的却是诸将士……不如我引罪辞官,将这节度使之职让给安思顺罢了。”
“不可啊!”
卢秉坚大惊失色,劝说道:“王忠嗣被调往南诏,节帅孤擘塞北,倘若再将朔方拱手让于安思顺,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镇,岂非社稷之祸?”
不说他是否看出安禄山有野心,只看如今天下各军镇的势态,都让有识之士不安。
张齐丘眼下确实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必须担起来。
正商议着,门外有将领过来,禀道:“节帅,末将有军务求见。”
张齐丘按着膝盖,准备起来,动作稍迟缓了些,卢秉坚已先行起身,上前,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披甲执刀的年轻将领。
“何事?”卢秉坚问道。
“噗。”
他话音方落,一柄单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张齐丘!你分配军粮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头去投奔突厥了!”
杀人的将领大吼道,从卢秉坚腹中拔出刀来,直扑张齐丘。
在他身后,是一個个因为挨饿而愤怒的士卒,他们已决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
节度使府的前厅,张齐丘之子张镒正在接待来访的天德军使。
张镒是年初才从长安调到朔方的,而在来朔方之前,他其实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托,来劝张齐丘支持东宫。
也正是因这一层关系,刚刚担任右相的杨国忠对张齐丘殊无好感。朔方军的粮草迟迟不能从太原运来,这或许也是原由之一。
张镒看得很明白,东宫眼下的处境虽不好,往后却前程无量。他阿爷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节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将领举荐给东宫,换取未来的权势地位。
因此,张镒近来一直在留心军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这天德军使,正是让他最为在意的一个。
天德军其实就是前两年刚成军的横塞军,天宝八载唐军于中受降城北面五百里处筑横塞,以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后改名为天德军。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之后屡立军功,成了张齐丘甚是倚重的大将。张镒早闻其名,一直都盼着一见,今日终于如愿。
而当他赶到前厅,一见郭子仪,却与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气慨,多了些苍老与随性。
郭子仪时年已五十五岁,长须美髯已被岁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着柱子半躺着,花白的胡子朝天,闭着双眼,虽未熟睡,却有很大的呼噜声在响。
这呼噜声极是难听,像是被噎住的号角,时而呜咽,时而高亢,放肆作响,不顾旁人死活。
“是郭将军?”张镒走进前问道。
听得脚步声,郭子仪登时睁开眼。他眼睛很大,闪动着睿智的光,而眼脸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够的样子,但他其实每天都在饱睡。
“不是。”
张镒一愣。
“我骗你的。”郭子仪打了个哈哈,站起身来,抱拳道:“正是郭子仪,节帅可要见我了?”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余,惹得张镒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阿爷还在处置军务,让我先来接待郭将军。”
其实,张齐丘没说让郭子仪等候,却是张镒有心与之多说一会儿话。
“我在长安亦久闻将军大名,有次在汝阳王葬礼上,旁人问我,朔方有何大将,我便说……”
正说着,郭子仪忽然抬手,止住了张镒的说话。
张镒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仪的耳朵很大,正竖着耳朵倾听着什么。
“将军?”
“出事了!”
郭子仪一扫方才的老态龙钟,转身便招过候在门外的扈从,道:“披甲,随我来!”
一行人动作雷厉风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杀声是从后院传来的,当即往那边赶去。
过了一道院门,迎面,一队叛兵正在府中杀护卫,挥刀之后转头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
“郭将军?”
因郭子仪往日积攒下来的军功、威势,这队叛兵下意识地有些惊恐,往后退了几步,解释道:“我们许久未得到粮饷了。”
“粮饷不日便到了,我正是来领粮的。”郭子仪喝叱一声,大步上前,竟无视这些叛兵,直奔张齐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犹豫着是否上前拦他,执着刀、掂着脚,跃跃欲试。
郭子仪凛然无惧,从他们身边跑过,眼睛一瞪,骂道:“愣着做甚?还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吗?!”
随着这句话,他已冲出十余步,而那队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转身逃出了节度使府。
那边,郭子仪率人穿过甬道,终于看到浑身浴血的张齐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护节帅!”
虽只带了十余人,郭子仪却摆出了早有预料,率大军前来平叛的气势。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过警惕安禄山的叛乱,而对安思顺过份戒备了。
在正要离开这间属于左相的院落之时,他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旁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拿出方才在看的书卷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有对话声与脚步声往这边而来。
“伱这么想就错了,府君与安思顺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听闻他们是堂兄弟。”有一个漏风的声音说道。
“府君是十多岁的时候,随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顺当时便常常欺凌于他,虽有兄弟之名,却根本没有兄弟之实。”
“如此说来,安思顺这次若掌了大权,对我们并不利……”
还在说话的是杨齐宣,他说着,忽然留意到了院子里角落有个人影,定睛一看,惊了一下,毫无底气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张,吉温连忙用一只手抚在他背上,低声道:“怕什么?他还能再打你不成?”
仿佛是有了安禄山撑腰,杨齐宣这才镇定下来,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处做甚,打探朝廷机密吗?”
薛白被这两人的样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让吉温近前说话。
吉温才不肯过去,注视了薛白好一会儿,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亏,在圣人心里的份量远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与之针锋相对,待往后时机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块鱼肉罢了。
他自有诸多大事要忙。
吉温遂显出一个不屑的笑容,自往陈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时嚷嚷着有机密要奏,让吏员把“杂闲人等”赶出去。
杨齐宣跟在后面,努力迈出了嚣张的步伐,偏是时不时转头偷瞥一眼,观察薛白的反应。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来越多了。
薛白这般想着,回忆着方才吉温的话语反应,心中对安思顺的忌惮再次加深起来。
安禄山的下一步,势必要染指河东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处商议事务,恰好遇到了无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薛白到终南山小住,被拒绝之后,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圣人都没你操心的多。”
这话虽大逆不道,可确是实话,就在当日下午,薛白便得到召唤,入宫陪圣人打骨牌。
他像是放弃了入仕之后就不打骨牌的原则,投身这天宝盛世的歌舞升平当中。
走进宫门,在花萼相辉楼前,薛白见到了贾昌。
“薛郎难得不是穿朝服入宫。”贾昌笑道,“有些年没来打牌了吧?”
“是,也许久未见神鸡童了,你气色真好。”
贾昌哈哈大笑,道:“我啊,烦心事少,吃好喝好,气色自是好。”
这些年来,朝中重臣走马灯似地换,当年两人都熟悉的人里,王鉷、李林甫都死了,李岫刚出狱,还在休养,准备充军陇右。唯有贾昌,始终活得逍遥自在。
“无怪长安人人都羡慕神鸡童,比高官厚禄、权倾朝野还要好得多。”
“薛郎也能做到,被才华所累罢了。”
两人聊了几句,贾昌要先往鸡舍去安排,遂别过离开。
薛白正要迈步,却发现一旁有个红衣女子正在看着自己,他对她十分眼熟,一时却没认出来,之后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剑器上,才想起这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
“嗯?不记得我了?”李十二娘持剑上前,道:“我还救过你的命呢。”
她长高了许多,眉眼也长开了,出落成一个高挑的清秀女子。
薛白笑道:“认得,常听闻你与任木兰在长安闯祸。”
“哪有闯祸,又是谁在胡说。”
“今日你们来舞剑器?”薛白留意到不远处还站着二十余个红衣女子。
“是呢。”李十二娘道,“你们在殿中打骨牌,我们在台上舞剑。”
说着,她有些不满地小声嘟囔道:“根本也没几个人看。”
薛白已懒得评点宫中这些事,疑惑道:“怎不见公孙大娘?”
李十二娘四下一看,凑得近了些,用手捂在嘴边,小声道:“师父有些许不爽利,你也知道吧?圣人怕让人吸了他的元气,不让带病之人觐见呢。”
薛白对此无可置评,点了点头。
他们绕过勤政楼,沿着龙池走了一段,离沈香亭不远,就是清凉殿了。
这是比王鉷的自雨亭还要精巧的建筑,除了引水降温之外,还在地下挖了一个冰窖,贮存了冰块,隐隐还能看到寒气四溢,仿佛仙境。
歌台已搭在殿外,李十二娘与公孙大娘的弟子们自上了台,薛白则被引入殿中,只见李隆基竟已先到了,正捧着一杯冰镇过的酒饮着。
而今日另两个牌友却有些出乎薛白的意料,一个是驸马张垍,另一个是太子良娣张汀。
有一个颇为牵强的巧合,若说张垍倒向了安禄山,张汀则代表着东宫,那薛白则算是依附杨国忠与这两方势力作对的臣子了。当然,朝堂上的事绝不会这么明确,但似乎隐隐能看到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使得李隆基能高枕无忧地享乐。
很快,清凉殿中响起骨牌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薛白牌技不俗、动作流畅,心里却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诗,诗很长,除了头两句“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之外,他也没能背下来,却能对李白的心境感同身受。
还有李泌,当年真是毫不犹豫就辞了翰林之职,归隐去了。
待诏翰林、中书舍人,这些位置是最接近天子的,能任此职者,往往都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偏偏上任之后,不是写诗,就是修道,再就是打牌。
正打着牌,高力士趋步上前,小声禀报了一句。
“圣人,兵部有封文书,宰相们处置不了,欲请圣人裁断。”
“嗯。”
李隆基这一手牌不好,招手让贾昌过来代自己。贾昌也不敢坐御榻,躬着身子站在那出了牌。
薛白恰好在对面,见了这一幕,心想,让长安人人羡慕的神鸡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边,李隆基看过奏折,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说王忠嗣归京了,递消息时正住在子午驿,朝臣们问是否让他尽快上任兵部。这是很小的一桩事,之所以直接递到御前,实则是问圣人想不想给王忠嗣实权。
李隆基稍稍抬手,高力士拿起一支御笔,递到了他手上。
他遂写下朱批,恩典王忠嗣先行养病,康复后再上任兵部。
将这奏折丢还给高力士,李隆基轻轻拍了拍贾昌,示意他让开,直接便出了一张牌,只等胡牌。
“薛白。”
“臣在。”薛白刚准备吃张汀的牌,手去拿牌,嘴上则恭谨应了一句。
“王忠嗣回京了,你明日出城接一趟。”
“遵旨。”
李隆基目光敏锐,立即发现薛白闻言有些意外之色,问道:“你不知王忠嗣要回京?”
“是。”薛白道:“从南诏归来后,臣在梁州见过王节帅一面,当时他已病重。臣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回京了。”
“未知会你一声?”
“并未知会。”
薛白应着,随手打了一张牌,张汀原是想碰的,依她的性子,在牌桌上也敢不让着圣人。但她却不敢此时出头,深怕圣人想到太子与王忠嗣交情深厚。
于是,张汀默默地把原来要胡的牌拆了。
但她才出牌,便发现薛白瞥了她一眼,眼神有些了然之意。她背脊一凉,意识到,薛白算好牌了,故意出一张她要胡的牌,试探她的胆量。
~~
是夜,少阳院。
“你那位义兄要回朝了。”
张汀说着打牌时听到的消息,道:“圣人命薛白出城去接。”
李亨近年来愈发显得不苟言笑,气质深沉了许多,闻言,眼中神色闪动,喃喃道:“圣人这是在平衡边镇力量啊。”
“如何说?”
“他最为宠信的两个重臣,无非是唾壶、杂胡。朝堂上,唾壶势力更大,而在边镇,杂胡兵力雄厚。圣人也担心换了宰相之后,朝廷不能对边镇如臂使指。因此,让安思顺兼任朔方。”
张汀疑惑道:“安思顺是唾壶的人?”
“能有这个任命,至少表示安思顺是心在朝廷了。”李亨道。
“可他不是杂胡的堂兄弟吗?”
“说是堂兄弟,两人素来是有仇怨的。”
张汀问道:“这与王忠嗣何干?”
李亨道:“义兄亦是与杂胡有仇,自然是要站在唾壶那边……如果有薛白居中调停的话。”
“我们呢?东宫才是与王忠嗣最亲近的。”
李亨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道:“知道圣人为何当着你的面说这件事吗?”
张汀悚然而惊,连眼睛都睁大了,道:“圣人是在警告我们?”
“是啊。”李亨叹息了一声。
他看眼下的形势,估计李隆基是在给杨国忠增加权威,只有做好这件事,这个新任的宰相才能像李林甫一样继续维持社稷的稳定。
而他这个太子,却只能在深宫里看着,看他人掌握权势。
李亨不由叹惜道:“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章完)
大唐立国之初,为抗击突厥,在黄河与阴山之间兴建了三座受降城,即东、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行辕所在,城址在后世的九原城,即包头。
时至五月,黄河水涨,到了朝廷运输粮草过来的时候,然而,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已往长安、太原递了好几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见有粮草运来。
一个燥热的午后,黄河上不见船只,倒是看到北面有尘烟扬起,十余骑唐军策马赶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军使特来请见节帅!”
守在城头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见那一队骑兵为首者长须美髯,不由叹了一口气,嘟囔道:“又是来找节帅催粮的……开城门吧。”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十余骑鱼贯而入,直奔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府邸。
府邸中,张齐丘正与节度判官卢秉坚计算粮草、议论请朝廷运粮之事。
“朝廷回复了,要求朔方军以军屯补充粮草,减少朝廷开支。”
张齐丘叹道:“即便要我等军屯,也该先把今岁的口粮补足啊。”
他脸色抑郁,双目无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自从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张齐丘没能及时阻拦,已被朝廷数次责罚,再加上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虎视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还操心着将士们的粮草,无非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实则已是自顾不暇。
卢秉坚是个中年文士,对个人前程不甚关心,更在意的是士卒们的情绪,皱眉思索着,道:“去岁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军粮,据传,当时是监察御史薛白进言。如今换了宰相,节帅与杨国忠交情如何?”
张齐丘摇了摇头,道:“不甚熟悉。”
卢秉坚本以为张齐丘与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杨国忠,闻言不由失望,抚着长须,思忖着眼前难题的破解之道。
“朝廷度支岁市粮于太原,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诸军,费钱五六十万贯。而太原不肯运来钱粮,可见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顺谋朔方。杨国忠这右相,还未掌握太原啊。”
张齐丘见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开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过追究我一人。而若因为我使得朔方无粮,连累的却是诸将士……不如我引罪辞官,将这节度使之职让给安思顺罢了。”
“不可啊!”
卢秉坚大惊失色,劝说道:“王忠嗣被调往南诏,节帅孤擘塞北,倘若再将朔方拱手让于安思顺,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镇,岂非社稷之祸?”
不说他是否看出安禄山有野心,只看如今天下各军镇的势态,都让有识之士不安。
张齐丘眼下确实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必须担起来。
正商议着,门外有将领过来,禀道:“节帅,末将有军务求见。”
张齐丘按着膝盖,准备起来,动作稍迟缓了些,卢秉坚已先行起身,上前,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披甲执刀的年轻将领。
“何事?”卢秉坚问道。
“噗。”
他话音方落,一柄单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张齐丘!你分配军粮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头去投奔突厥了!”
杀人的将领大吼道,从卢秉坚腹中拔出刀来,直扑张齐丘。
在他身后,是一個个因为挨饿而愤怒的士卒,他们已决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
节度使府的前厅,张齐丘之子张镒正在接待来访的天德军使。
张镒是年初才从长安调到朔方的,而在来朔方之前,他其实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托,来劝张齐丘支持东宫。
也正是因这一层关系,刚刚担任右相的杨国忠对张齐丘殊无好感。朔方军的粮草迟迟不能从太原运来,这或许也是原由之一。
张镒看得很明白,东宫眼下的处境虽不好,往后却前程无量。他阿爷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节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将领举荐给东宫,换取未来的权势地位。
因此,张镒近来一直在留心军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这天德军使,正是让他最为在意的一个。
天德军其实就是前两年刚成军的横塞军,天宝八载唐军于中受降城北面五百里处筑横塞,以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后改名为天德军。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之后屡立军功,成了张齐丘甚是倚重的大将。张镒早闻其名,一直都盼着一见,今日终于如愿。
而当他赶到前厅,一见郭子仪,却与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气慨,多了些苍老与随性。
郭子仪时年已五十五岁,长须美髯已被岁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着柱子半躺着,花白的胡子朝天,闭着双眼,虽未熟睡,却有很大的呼噜声在响。
这呼噜声极是难听,像是被噎住的号角,时而呜咽,时而高亢,放肆作响,不顾旁人死活。
“是郭将军?”张镒走进前问道。
听得脚步声,郭子仪登时睁开眼。他眼睛很大,闪动着睿智的光,而眼脸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够的样子,但他其实每天都在饱睡。
“不是。”
张镒一愣。
“我骗你的。”郭子仪打了个哈哈,站起身来,抱拳道:“正是郭子仪,节帅可要见我了?”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余,惹得张镒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阿爷还在处置军务,让我先来接待郭将军。”
其实,张齐丘没说让郭子仪等候,却是张镒有心与之多说一会儿话。
“我在长安亦久闻将军大名,有次在汝阳王葬礼上,旁人问我,朔方有何大将,我便说……”
正说着,郭子仪忽然抬手,止住了张镒的说话。
张镒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仪的耳朵很大,正竖着耳朵倾听着什么。
“将军?”
“出事了!”
郭子仪一扫方才的老态龙钟,转身便招过候在门外的扈从,道:“披甲,随我来!”
一行人动作雷厉风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杀声是从后院传来的,当即往那边赶去。
过了一道院门,迎面,一队叛兵正在府中杀护卫,挥刀之后转头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
“郭将军?”
因郭子仪往日积攒下来的军功、威势,这队叛兵下意识地有些惊恐,往后退了几步,解释道:“我们许久未得到粮饷了。”
“粮饷不日便到了,我正是来领粮的。”郭子仪喝叱一声,大步上前,竟无视这些叛兵,直奔张齐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犹豫着是否上前拦他,执着刀、掂着脚,跃跃欲试。
郭子仪凛然无惧,从他们身边跑过,眼睛一瞪,骂道:“愣着做甚?还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吗?!”
随着这句话,他已冲出十余步,而那队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转身逃出了节度使府。
那边,郭子仪率人穿过甬道,终于看到浑身浴血的张齐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护节帅!”
虽只带了十余人,郭子仪却摆出了早有预料,率大军前来平叛的气势。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过警惕安禄山的叛乱,而对安思顺过份戒备了。
在正要离开这间属于左相的院落之时,他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旁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拿出方才在看的书卷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有对话声与脚步声往这边而来。
“伱这么想就错了,府君与安思顺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听闻他们是堂兄弟。”有一个漏风的声音说道。
“府君是十多岁的时候,随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顺当时便常常欺凌于他,虽有兄弟之名,却根本没有兄弟之实。”
“如此说来,安思顺这次若掌了大权,对我们并不利……”
还在说话的是杨齐宣,他说着,忽然留意到了院子里角落有个人影,定睛一看,惊了一下,毫无底气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张,吉温连忙用一只手抚在他背上,低声道:“怕什么?他还能再打你不成?”
仿佛是有了安禄山撑腰,杨齐宣这才镇定下来,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处做甚,打探朝廷机密吗?”
薛白被这两人的样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让吉温近前说话。
吉温才不肯过去,注视了薛白好一会儿,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亏,在圣人心里的份量远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与之针锋相对,待往后时机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块鱼肉罢了。
他自有诸多大事要忙。
吉温遂显出一个不屑的笑容,自往陈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时嚷嚷着有机密要奏,让吏员把“杂闲人等”赶出去。
杨齐宣跟在后面,努力迈出了嚣张的步伐,偏是时不时转头偷瞥一眼,观察薛白的反应。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来越多了。
薛白这般想着,回忆着方才吉温的话语反应,心中对安思顺的忌惮再次加深起来。
安禄山的下一步,势必要染指河东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处商议事务,恰好遇到了无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薛白到终南山小住,被拒绝之后,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圣人都没你操心的多。”
这话虽大逆不道,可确是实话,就在当日下午,薛白便得到召唤,入宫陪圣人打骨牌。
他像是放弃了入仕之后就不打骨牌的原则,投身这天宝盛世的歌舞升平当中。
走进宫门,在花萼相辉楼前,薛白见到了贾昌。
“薛郎难得不是穿朝服入宫。”贾昌笑道,“有些年没来打牌了吧?”
“是,也许久未见神鸡童了,你气色真好。”
贾昌哈哈大笑,道:“我啊,烦心事少,吃好喝好,气色自是好。”
这些年来,朝中重臣走马灯似地换,当年两人都熟悉的人里,王鉷、李林甫都死了,李岫刚出狱,还在休养,准备充军陇右。唯有贾昌,始终活得逍遥自在。
“无怪长安人人都羡慕神鸡童,比高官厚禄、权倾朝野还要好得多。”
“薛郎也能做到,被才华所累罢了。”
两人聊了几句,贾昌要先往鸡舍去安排,遂别过离开。
薛白正要迈步,却发现一旁有个红衣女子正在看着自己,他对她十分眼熟,一时却没认出来,之后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剑器上,才想起这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
“嗯?不记得我了?”李十二娘持剑上前,道:“我还救过你的命呢。”
她长高了许多,眉眼也长开了,出落成一个高挑的清秀女子。
薛白笑道:“认得,常听闻你与任木兰在长安闯祸。”
“哪有闯祸,又是谁在胡说。”
“今日你们来舞剑器?”薛白留意到不远处还站着二十余个红衣女子。
“是呢。”李十二娘道,“你们在殿中打骨牌,我们在台上舞剑。”
说着,她有些不满地小声嘟囔道:“根本也没几个人看。”
薛白已懒得评点宫中这些事,疑惑道:“怎不见公孙大娘?”
李十二娘四下一看,凑得近了些,用手捂在嘴边,小声道:“师父有些许不爽利,你也知道吧?圣人怕让人吸了他的元气,不让带病之人觐见呢。”
薛白对此无可置评,点了点头。
他们绕过勤政楼,沿着龙池走了一段,离沈香亭不远,就是清凉殿了。
这是比王鉷的自雨亭还要精巧的建筑,除了引水降温之外,还在地下挖了一个冰窖,贮存了冰块,隐隐还能看到寒气四溢,仿佛仙境。
歌台已搭在殿外,李十二娘与公孙大娘的弟子们自上了台,薛白则被引入殿中,只见李隆基竟已先到了,正捧着一杯冰镇过的酒饮着。
而今日另两个牌友却有些出乎薛白的意料,一个是驸马张垍,另一个是太子良娣张汀。
有一个颇为牵强的巧合,若说张垍倒向了安禄山,张汀则代表着东宫,那薛白则算是依附杨国忠与这两方势力作对的臣子了。当然,朝堂上的事绝不会这么明确,但似乎隐隐能看到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使得李隆基能高枕无忧地享乐。
很快,清凉殿中响起骨牌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薛白牌技不俗、动作流畅,心里却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诗,诗很长,除了头两句“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之外,他也没能背下来,却能对李白的心境感同身受。
还有李泌,当年真是毫不犹豫就辞了翰林之职,归隐去了。
待诏翰林、中书舍人,这些位置是最接近天子的,能任此职者,往往都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偏偏上任之后,不是写诗,就是修道,再就是打牌。
正打着牌,高力士趋步上前,小声禀报了一句。
“圣人,兵部有封文书,宰相们处置不了,欲请圣人裁断。”
“嗯。”
李隆基这一手牌不好,招手让贾昌过来代自己。贾昌也不敢坐御榻,躬着身子站在那出了牌。
薛白恰好在对面,见了这一幕,心想,让长安人人羡慕的神鸡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边,李隆基看过奏折,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说王忠嗣归京了,递消息时正住在子午驿,朝臣们问是否让他尽快上任兵部。这是很小的一桩事,之所以直接递到御前,实则是问圣人想不想给王忠嗣实权。
李隆基稍稍抬手,高力士拿起一支御笔,递到了他手上。
他遂写下朱批,恩典王忠嗣先行养病,康复后再上任兵部。
将这奏折丢还给高力士,李隆基轻轻拍了拍贾昌,示意他让开,直接便出了一张牌,只等胡牌。
“薛白。”
“臣在。”薛白刚准备吃张汀的牌,手去拿牌,嘴上则恭谨应了一句。
“王忠嗣回京了,你明日出城接一趟。”
“遵旨。”
李隆基目光敏锐,立即发现薛白闻言有些意外之色,问道:“你不知王忠嗣要回京?”
“是。”薛白道:“从南诏归来后,臣在梁州见过王节帅一面,当时他已病重。臣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回京了。”
“未知会你一声?”
“并未知会。”
薛白应着,随手打了一张牌,张汀原是想碰的,依她的性子,在牌桌上也敢不让着圣人。但她却不敢此时出头,深怕圣人想到太子与王忠嗣交情深厚。
于是,张汀默默地把原来要胡的牌拆了。
但她才出牌,便发现薛白瞥了她一眼,眼神有些了然之意。她背脊一凉,意识到,薛白算好牌了,故意出一张她要胡的牌,试探她的胆量。
~~
是夜,少阳院。
“你那位义兄要回朝了。”
张汀说着打牌时听到的消息,道:“圣人命薛白出城去接。”
李亨近年来愈发显得不苟言笑,气质深沉了许多,闻言,眼中神色闪动,喃喃道:“圣人这是在平衡边镇力量啊。”
“如何说?”
“他最为宠信的两个重臣,无非是唾壶、杂胡。朝堂上,唾壶势力更大,而在边镇,杂胡兵力雄厚。圣人也担心换了宰相之后,朝廷不能对边镇如臂使指。因此,让安思顺兼任朔方。”
张汀疑惑道:“安思顺是唾壶的人?”
“能有这个任命,至少表示安思顺是心在朝廷了。”李亨道。
“可他不是杂胡的堂兄弟吗?”
“说是堂兄弟,两人素来是有仇怨的。”
张汀问道:“这与王忠嗣何干?”
李亨道:“义兄亦是与杂胡有仇,自然是要站在唾壶那边……如果有薛白居中调停的话。”
“我们呢?东宫才是与王忠嗣最亲近的。”
李亨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道:“知道圣人为何当着你的面说这件事吗?”
张汀悚然而惊,连眼睛都睁大了,道:“圣人是在警告我们?”
“是啊。”李亨叹息了一声。
他看眼下的形势,估计李隆基是在给杨国忠增加权威,只有做好这件事,这个新任的宰相才能像李林甫一样继续维持社稷的稳定。
而他这个太子,却只能在深宫里看着,看他人掌握权势。
李亨不由叹惜道:“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