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 章 灯灭之六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过年事务就多,从皇室到朝廷,无不千头万绪,应接不暇。大家就盼着到年好好休息几日,结果,荣烺硬给整出南北军这事。
荣烺训斥过南北军的两位大将军后,又跟祖母父亲说,“简直不像话,松散的跟一盘沙似的。点名人头都不齐,演武场的刀都生绣了。”
郑太后荣晟帝都已接到来自南北两位大将军的请罪,此时脸都木了,大过年的,还得百上添斤,商议整饬南北禁卫的事。
荣晟帝揉着眉心,他今天都在斋戒,准备后日出城祭陵。
“阿烺你看出南北军不妥,怎么不先与你祖母和我商量,就训斥了两位大将军?”
荣烺道,“我看南北军实在不像样。尤其南军将领,还谎报人头骗我跟阿颖姐。你说多可恨!我特别有心胸没立刻跟他计较,一试练南军,简直是一坨狗屎。人品不行,手下还菜,这还能忍!”
荣晟帝道,“重整禁卫是大事,这得有个章程。”
荣绵道,“不如先让内阁议一议,理出个头绪来。南北军堕化并非一日之事,要重整军威,还得急病缓治。”
荣烺直接说,“明天先把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颜相叫来骂一顿,让他们去想法子。想个好法子算他们将功补过,要是想不出来,还想过年?哼!”
荣烺那一哼,哼的郑太后荣晟帝母子互看了一眼,咱家公主要发威。荣绵想了想,“这事他们虽有失察,主因不在他们身上。”
荣烺敧斜着头,与兄长道,“主因是不在他们,毕竟他们不主管南北军。可如今南北军叫查出来,他们一样脱不了干系。”
荣绵素来体贴臣下,同父亲祖母商量道,“不若明日先召他们三位过来祖母这里说说话,再令内阁公议。还有南北军那边,大年下的,若免值职南北两位大将军,着谁顶上。南北军要整饬,莫生风波才好。”
荣烺同意他哥的看法,“禁卫之事,重于泰山。这回可不能再选俩废物。”
郑太后道,“那就这么办。你们想想明日如何吩咐他们,把这事儿办妥。”直接把这件事交给荣绵荣烺兄妹。
荣晟帝觉着闺女年纪尚小,不过,闺女一向有主见,何况这事是她发现的,现在又不上学,不让她参与肯定要抗议。
兵部沈尚书、吏部黎尚书、颜相,这都是官员中的翘楚,几人一听闻南北军受到公主训斥,而且,公主那话说的,属一剑封喉级别,足令整个朝廷记上三十年。
他三人皆料到,恐怕万寿宫与陛下要宣召他们商议重整南北军军务之事。
心里也提前打了腹稿,以应对君上垂询。
军务他们都不担心,就盼着到万寿宫时千万别有公主殿下在场,若公主像概括南北军一样给他们概括上一两句,恐半辈子老脸难保。
只是,据他们对公主性格的了解,能在大年下突袭巡视禁军,进而查出南北军不妥。接下来整饬南北军,公主肯定要插手的。
她就住万寿宫,近水楼台,又天生爱管事。
一念及此,颜相的额角都隐隐作痛。
就这样还有羡慕颜相的,吏部黎尚书心中就颇羡慕颜相家闺女正当龄,给公主做好几年伴读,看着这交情,估计公主肯定得给颜相留三分薄面。
黎尚书家闺女都嫁人了,他倒是有孙女,但当年公主伴读竞争太激烈,吏部尚书的孙女与颜相的闺女,那还是首辅之女更胜一筹。
第二日,三人穿戴整齐,皆清一色绯红官服,金玉腰带悬美玉,早朝后被召至万寿宫。抬头一瞧,太后娘娘、皇帝陛下、大皇子……以及坐在太后娘娘下首的一身小红袍的公主殿下。
郑太后威严依旧,“南北军的事,想必你们也听说了。都说说吧,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人之中,兵部尚书官职最低,他虽也位居六部尚书之席,但他既不比吏部尚书有天官美誉,亦不及颜相为内阁之首。故而,他先上前请罪,“臣痛心疾首,臣有失察之罪。”
荣烺一听这话就忍不住翻白眼,说他,“你是得有愧。我才不信你不知道!你若是不好直接上本,私下告诉父皇一声,南北军不至堕化至此。你别觉着你不是大将军,就跟你没直接关系了。你带个兵字,还是内阁相辅,这能跟你无干?”
然后,连同颜相一同吃挂落。
“还有颜相,你是首辅,街头巷尾街坊拌嘴这事儿找不着你,禁卫大事,你也逃不掉。”
接着吏部尚书,“把南北军诸将三年内的考核评定全部调出来,是谁做的考核,你们吏部满堂都是瞎的么?”
荣绵经常与六部尚书打交道,每逢遇到问题,各位尚书为他解答的都是清楚明白。荣绵听他妹说话跟小刀子似的,缓声道,“臣体君心,想来各位大人心里已有应对。”
三人刚被荣烺训的狗血淋头,此时听大殿下的话,总算能缓过一口气。
被评为“瞎子”的吏部尚书也聪明的没自请“失察之罪”,他道,“经此一事,臣方知对武官考核的相应机制太过刻板,臣连夜重拟武官考核流程,望能亡羊补牢,弥补过失。”说着递上袖中奏本。“南北军诸将三年内的考核,臣回头就去整理,今日必上呈娘娘、陛下、两位殿下。另,南北诸将名册、任用升迁的案卷,臣一并整理出来,怕要迟上一日,明日也可呈上。”
荣烺气息稍缓,“可知你昨日用心想了,还是有知错就改的诚意。”
颜相接着说,“南北军之事,要有裁断。悬而不绝,反令军心不稳。两位大将军,是戴罪立功,还是革职查办,亦或折中处理,请娘娘陛下明示。”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皆躬身听吩咐,三品以上官员任免已非吏部管辖范围,何况是禁卫大将军的任免,便是颜相都不会推荐人选,一切皆君上裁定。
荣晟帝看向母亲,郑太后道,“先令楚大将军兼管南北,白大将军兼管北军。南北二人,我与皇帝要亲自召见。至于南北两军的具体情况,你们三人组成钦差,亲自去军中详查。年前我要看到奏章。”
三人躬身,“是。”
荣烺还有些不放心,“你们能查清楚吧?”
荣晟帝,“阿烺你对朝中不熟,颜相、黎尚书、沈尚书都是一等一的能臣,差使交给他们,只管放心。”
见父亲这样说,荣烺便不再说什么。
大冷天的,三人带着被公主殿下羞辱出的一头热汗,自万寿宫告退。
荣绵说,“阿烺,你对三位大人太严苛了,我知他们平时当差都很用心。他们皆朝中股肱,还是要客气一些,留三分薄面。”
荣烺不以为意,“皇兄,这是我的谋略,我唱黑脸,你唱白脸,这样他们才能用心做事。”
荣绵瞪大双眸,“这还用上谋略了?我看你挺情真意切的。”
“既是谋略,也是我的本性。”兄妹多年,荣烺道,“我可不是皇兄你,素来好性子。谁要叫我不满意,我必得说出来!你看,上天生咱俩多互补,我是天生的黑脸高手,你就是白脸高手,咱俩配合,这叫天衣无缝。”
听的荣绵笑起来,还是与妹妹道,“时间长了,岂不人人说你厉害,这对你名声有碍。”
荣烺笑两声,“厉害可不是坏名声,太祖皇帝若不厉害,能压下那么多骄兵悍将打下这偌大将山么?皇兄你别叫书上那些温良恭俭让的话给骗了,那是教化百姓的。我们身为皇室,原就该是最厉害的。”
“皇兄,以后你有难办的事就告诉我。你跟父皇得弄个好名声,我不在乎这个。”
荣绵论辩才不及荣烺,摇头笑道,“名声不是弄出来的,名声是一言一行,是所作所为,我们得踏踏实实的做事,行王道,重教化,自然有好名声。”
荣烺给兄长出主意,“皇兄,你干脆别跟父皇去祭陵了,这几天不如跟颜相他们到南北军调查南北军的情况。”“祭陵是大事,这岂能耽搁。颜相他们素来稳妥,我在他们反是要事事顾及我,不若等他们的调查结果。”
“就是祖宗知道你是因禁军的事没去,祖宗也会谅解你的。”因为女子没有祭陵资格,荣烺素不在意这些,“你要不去,那我跟阿颖姐去。”
荣晟帝深觉不妥,“军中都是男子,你们姑嫂二人过去,颜相他们势必事事请教你们。你知道怎么查么?”
荣烺眯细双眸,“正好试试他们是不是忠心,谁要问我怎么查,我就问他们是怎么干到尚书首辅的。”
荣晟帝:……
荣绵笑,“我看阿烺比朝中大臣难缠多了。父皇,让他姑嫂去吧。阿颖妹妹自幼在嘉平关,对军中并不陌生。兴许阿烺一去,颜相他们当差更有劲头。”
荣晟帝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阁臣生出些许同情,感慨,“那肯定有劲头。”
。
原本过年事务就多,从皇室到朝廷,无不千头万绪,应接不暇。大家就盼着到年好好休息几日,结果,荣烺硬给整出南北军这事。
荣烺训斥过南北军的两位大将军后,又跟祖母父亲说,“简直不像话,松散的跟一盘沙似的。点名人头都不齐,演武场的刀都生绣了。”
郑太后荣晟帝都已接到来自南北两位大将军的请罪,此时脸都木了,大过年的,还得百上添斤,商议整饬南北禁卫的事。
荣晟帝揉着眉心,他今天都在斋戒,准备后日出城祭陵。
“阿烺你看出南北军不妥,怎么不先与你祖母和我商量,就训斥了两位大将军?”
荣烺道,“我看南北军实在不像样。尤其南军将领,还谎报人头骗我跟阿颖姐。你说多可恨!我特别有心胸没立刻跟他计较,一试练南军,简直是一坨狗屎。人品不行,手下还菜,这还能忍!”
荣晟帝道,“重整禁卫是大事,这得有个章程。”
荣绵道,“不如先让内阁议一议,理出个头绪来。南北军堕化并非一日之事,要重整军威,还得急病缓治。”
荣烺直接说,“明天先把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颜相叫来骂一顿,让他们去想法子。想个好法子算他们将功补过,要是想不出来,还想过年?哼!”
荣烺那一哼,哼的郑太后荣晟帝母子互看了一眼,咱家公主要发威。荣绵想了想,“这事他们虽有失察,主因不在他们身上。”
荣烺敧斜着头,与兄长道,“主因是不在他们,毕竟他们不主管南北军。可如今南北军叫查出来,他们一样脱不了干系。”
荣绵素来体贴臣下,同父亲祖母商量道,“不若明日先召他们三位过来祖母这里说说话,再令内阁公议。还有南北军那边,大年下的,若免值职南北两位大将军,着谁顶上。南北军要整饬,莫生风波才好。”
荣烺同意他哥的看法,“禁卫之事,重于泰山。这回可不能再选俩废物。”
郑太后道,“那就这么办。你们想想明日如何吩咐他们,把这事儿办妥。”直接把这件事交给荣绵荣烺兄妹。
荣晟帝觉着闺女年纪尚小,不过,闺女一向有主见,何况这事是她发现的,现在又不上学,不让她参与肯定要抗议。
兵部沈尚书、吏部黎尚书、颜相,这都是官员中的翘楚,几人一听闻南北军受到公主训斥,而且,公主那话说的,属一剑封喉级别,足令整个朝廷记上三十年。
他三人皆料到,恐怕万寿宫与陛下要宣召他们商议重整南北军军务之事。
心里也提前打了腹稿,以应对君上垂询。
军务他们都不担心,就盼着到万寿宫时千万别有公主殿下在场,若公主像概括南北军一样给他们概括上一两句,恐半辈子老脸难保。
只是,据他们对公主性格的了解,能在大年下突袭巡视禁军,进而查出南北军不妥。接下来整饬南北军,公主肯定要插手的。
她就住万寿宫,近水楼台,又天生爱管事。
一念及此,颜相的额角都隐隐作痛。
就这样还有羡慕颜相的,吏部黎尚书心中就颇羡慕颜相家闺女正当龄,给公主做好几年伴读,看着这交情,估计公主肯定得给颜相留三分薄面。
黎尚书家闺女都嫁人了,他倒是有孙女,但当年公主伴读竞争太激烈,吏部尚书的孙女与颜相的闺女,那还是首辅之女更胜一筹。
第二日,三人穿戴整齐,皆清一色绯红官服,金玉腰带悬美玉,早朝后被召至万寿宫。抬头一瞧,太后娘娘、皇帝陛下、大皇子……以及坐在太后娘娘下首的一身小红袍的公主殿下。
郑太后威严依旧,“南北军的事,想必你们也听说了。都说说吧,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人之中,兵部尚书官职最低,他虽也位居六部尚书之席,但他既不比吏部尚书有天官美誉,亦不及颜相为内阁之首。故而,他先上前请罪,“臣痛心疾首,臣有失察之罪。”
荣烺一听这话就忍不住翻白眼,说他,“你是得有愧。我才不信你不知道!你若是不好直接上本,私下告诉父皇一声,南北军不至堕化至此。你别觉着你不是大将军,就跟你没直接关系了。你带个兵字,还是内阁相辅,这能跟你无干?”
然后,连同颜相一同吃挂落。
“还有颜相,你是首辅,街头巷尾街坊拌嘴这事儿找不着你,禁卫大事,你也逃不掉。”
接着吏部尚书,“把南北军诸将三年内的考核评定全部调出来,是谁做的考核,你们吏部满堂都是瞎的么?”
荣绵经常与六部尚书打交道,每逢遇到问题,各位尚书为他解答的都是清楚明白。荣绵听他妹说话跟小刀子似的,缓声道,“臣体君心,想来各位大人心里已有应对。”
三人刚被荣烺训的狗血淋头,此时听大殿下的话,总算能缓过一口气。
被评为“瞎子”的吏部尚书也聪明的没自请“失察之罪”,他道,“经此一事,臣方知对武官考核的相应机制太过刻板,臣连夜重拟武官考核流程,望能亡羊补牢,弥补过失。”说着递上袖中奏本。“南北军诸将三年内的考核,臣回头就去整理,今日必上呈娘娘、陛下、两位殿下。另,南北诸将名册、任用升迁的案卷,臣一并整理出来,怕要迟上一日,明日也可呈上。”
荣烺气息稍缓,“可知你昨日用心想了,还是有知错就改的诚意。”
颜相接着说,“南北军之事,要有裁断。悬而不绝,反令军心不稳。两位大将军,是戴罪立功,还是革职查办,亦或折中处理,请娘娘陛下明示。”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皆躬身听吩咐,三品以上官员任免已非吏部管辖范围,何况是禁卫大将军的任免,便是颜相都不会推荐人选,一切皆君上裁定。
荣晟帝看向母亲,郑太后道,“先令楚大将军兼管南北,白大将军兼管北军。南北二人,我与皇帝要亲自召见。至于南北两军的具体情况,你们三人组成钦差,亲自去军中详查。年前我要看到奏章。”
三人躬身,“是。”
荣烺还有些不放心,“你们能查清楚吧?”
荣晟帝,“阿烺你对朝中不熟,颜相、黎尚书、沈尚书都是一等一的能臣,差使交给他们,只管放心。”
见父亲这样说,荣烺便不再说什么。
大冷天的,三人带着被公主殿下羞辱出的一头热汗,自万寿宫告退。
荣绵说,“阿烺,你对三位大人太严苛了,我知他们平时当差都很用心。他们皆朝中股肱,还是要客气一些,留三分薄面。”
荣烺不以为意,“皇兄,这是我的谋略,我唱黑脸,你唱白脸,这样他们才能用心做事。”
荣绵瞪大双眸,“这还用上谋略了?我看你挺情真意切的。”
“既是谋略,也是我的本性。”兄妹多年,荣烺道,“我可不是皇兄你,素来好性子。谁要叫我不满意,我必得说出来!你看,上天生咱俩多互补,我是天生的黑脸高手,你就是白脸高手,咱俩配合,这叫天衣无缝。”
听的荣绵笑起来,还是与妹妹道,“时间长了,岂不人人说你厉害,这对你名声有碍。”
荣烺笑两声,“厉害可不是坏名声,太祖皇帝若不厉害,能压下那么多骄兵悍将打下这偌大将山么?皇兄你别叫书上那些温良恭俭让的话给骗了,那是教化百姓的。我们身为皇室,原就该是最厉害的。”
“皇兄,以后你有难办的事就告诉我。你跟父皇得弄个好名声,我不在乎这个。”
荣绵论辩才不及荣烺,摇头笑道,“名声不是弄出来的,名声是一言一行,是所作所为,我们得踏踏实实的做事,行王道,重教化,自然有好名声。”
荣烺给兄长出主意,“皇兄,你干脆别跟父皇去祭陵了,这几天不如跟颜相他们到南北军调查南北军的情况。”“祭陵是大事,这岂能耽搁。颜相他们素来稳妥,我在他们反是要事事顾及我,不若等他们的调查结果。”
“就是祖宗知道你是因禁军的事没去,祖宗也会谅解你的。”因为女子没有祭陵资格,荣烺素不在意这些,“你要不去,那我跟阿颖姐去。”
荣晟帝深觉不妥,“军中都是男子,你们姑嫂二人过去,颜相他们势必事事请教你们。你知道怎么查么?”
荣烺眯细双眸,“正好试试他们是不是忠心,谁要问我怎么查,我就问他们是怎么干到尚书首辅的。”
荣晟帝:……
荣绵笑,“我看阿烺比朝中大臣难缠多了。父皇,让他姑嫂去吧。阿颖妹妹自幼在嘉平关,对军中并不陌生。兴许阿烺一去,颜相他们当差更有劲头。”
荣晟帝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阁臣生出些许同情,感慨,“那肯定有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