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选择(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二点后还会有一更。
*******
顿了下,凯塞林又接着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大利人其实是在观望……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在意大利防守,意大利人看到我们跟盟军打得难分难解,就不敢轻举妄动。当然,我们不能把刀柄交到敌人手里,这也是我要求更多部队的原因之一,它们负责固守沿途重要的城市,一旦意军选择投降,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军队控制他们!”
“我得提醒你,将军!”希特勒说:“那可是上百万的军队,你需要多少部队才够控制住这么多的军队?”
“这一点不用担心,尊敬的元首!”凯塞林回答:“虽然意大利军队的规模十分庞大,但他们都是些乌合之众,我们只需要少量的部队就足够镇住他们!我想,隆美尔将军也会同意这一点!”
希特勒把目光投向隆美尔,隆美尔点了点头。
虽然他还是不赞成防守意大利,但在这一点上他不得不认同。
“多少?”希特勒问凯塞林:“你还需要多少部队?”
凯塞林想了想,就回答道:“五个师!”
“不,我只能给你两个师!”希特勒说。
凯塞林有些无奈:“好吧,就两个师,但我希望这两个师是空降师,因为他们可以在机场待命,只要有需要,一小时之内可以空降到意大利的任何一个城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控制住如此多的城市和如此多的意大利军队!”
希特勒盯着凯塞林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然后就握着凯塞林的手说道:“如你所愿,将军,我被你说服了!”
于是就有两个空降师被派往罗马附近的机场,之所以选择罗马附近,一方面是因为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当然也就是意大利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只要控制住罗马差不多就控制住半个意大利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罗马地处意大利中央,不管增援哪个城市都不会太远。
这场在隆美尔与凯塞林之间的争论毫无疑问是以凯塞林的胜利告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凯塞林是对的,因为史上的他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事实上,完全可以说是超出预期,因为当所有人都以为凯塞林和他的A集团军要完蛋的时候,凯塞林却奇迹般的用他手里少得可怜的军队一边控制着意大利一边挡住了数十万盟军的进攻,最后盟军整整用了八个月才打到了罗马,解放意大利大部份领土打到阿尔卑斯山则又用了八个月。
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所认为的那种“雪崩”式的胜利并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这个“雪崩”足足崩了一年零四个月。
这不仅是战略上的错误同时也是战术上的错误。
战略上就不用说了,盟军根本就不应该把部队投入到意大利这种多山、多河的国家里作战……不过英国在战略上却是胜利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想拖延时间避免过早的与德军主力碰撞。
战术上……如果这场战让张弛来打的话,张弛根本就不会从萨勒诺登陆,从这里登陆就使英军要解放意大利几乎就要从南面打向北面贯穿整个意大利。
但蒙哥马利这个被英国人称为“战争天才”的指挥官,他只会用这种一板一眼的平推方式作战。
就像凯塞林对盟军指挥的评价:“联军的计划彻底表现出其高级指挥部的基本思想就是循规蹈矩,其结果是我几乎不用花多少心思就能够准确的预知对方次一步的战略、战术的行动……所以,也就能够在我所有的资源限度内来寻求适当的对策!”
如果总是知道敌人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就算手里的资源有限,也可以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这就是凯塞林在意大利取得成功的原因。
但同时凯塞林也是失败的,因为随着凯塞林的防守取得巨大的成功,希特勒彻底的放弃了退出意大利的想法,进而把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意大利交到凯塞林手上,结果当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时德军就因为兵力不足而崩溃。
从这方面来说,隆美尔的观点还更有远见一些,只可惜希特勒还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因为有了希特勒的支持,凯塞林的A集团军在南面前线的表现就不一样了……之前是因为急着撤走,所以只是沿途炸桥破路,甚至由于撤得匆忙连这些工作都没有做多少。
但现在德军的目的却是要在意大利防守,或者也可以说是利用意大利的地形以空间换时间,于是德军就开始沿途驻防阻击美军。
这是在美军往前推进的第三天,由于前两天推进的速度很快,以至于在美军军中也形成一种轻敌的思想,甚至还有些军官认为应该再加快速度,这样才能赶上逃跑的敌人给他们一个好看。
美军有理由产生轻敌思想,因为他们在西西里岛战役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攻城略地。
但张弛却提醒巴顿:“将军,你应该提醒你的部队放缓速度了,德国人不会任由你们这样追赶的!”
“说得对,少将!”巴顿回答:“我再去提醒下这些不听话的家伙!”
巴顿的话里用上了“再”和“不听话”,于是张弛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巴顿作为一个战场老手,当然也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但奈何美国军队的传统就是有很多有个性的士兵同时也有很多有个性的军官,这些个性就表现在他们常常不服从命令自行其事。
这些官兵很快就为他们的轻率付出了代价:
德军在一座公路桥附近设下的一个埋伏,一个巧妙的埋伏。
之所以说巧妙,是因为德军还是像往常一样把这座公路桥给炸了……如果不炸的话,傻瓜也知道其中有诈。
于是美军一点都没有起疑心,还像人往常一样修桥修路。
德军就埋伏在公路桥对面的两侧高地上,枪口对准那些修路的工兵,但没有射击,任凭美军用架桥设备将公路桥铺设好。
十二点后还会有一更。
*******
顿了下,凯塞林又接着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大利人其实是在观望……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在意大利防守,意大利人看到我们跟盟军打得难分难解,就不敢轻举妄动。当然,我们不能把刀柄交到敌人手里,这也是我要求更多部队的原因之一,它们负责固守沿途重要的城市,一旦意军选择投降,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军队控制他们!”
“我得提醒你,将军!”希特勒说:“那可是上百万的军队,你需要多少部队才够控制住这么多的军队?”
“这一点不用担心,尊敬的元首!”凯塞林回答:“虽然意大利军队的规模十分庞大,但他们都是些乌合之众,我们只需要少量的部队就足够镇住他们!我想,隆美尔将军也会同意这一点!”
希特勒把目光投向隆美尔,隆美尔点了点头。
虽然他还是不赞成防守意大利,但在这一点上他不得不认同。
“多少?”希特勒问凯塞林:“你还需要多少部队?”
凯塞林想了想,就回答道:“五个师!”
“不,我只能给你两个师!”希特勒说。
凯塞林有些无奈:“好吧,就两个师,但我希望这两个师是空降师,因为他们可以在机场待命,只要有需要,一小时之内可以空降到意大利的任何一个城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控制住如此多的城市和如此多的意大利军队!”
希特勒盯着凯塞林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然后就握着凯塞林的手说道:“如你所愿,将军,我被你说服了!”
于是就有两个空降师被派往罗马附近的机场,之所以选择罗马附近,一方面是因为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当然也就是意大利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只要控制住罗马差不多就控制住半个意大利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罗马地处意大利中央,不管增援哪个城市都不会太远。
这场在隆美尔与凯塞林之间的争论毫无疑问是以凯塞林的胜利告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凯塞林是对的,因为史上的他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事实上,完全可以说是超出预期,因为当所有人都以为凯塞林和他的A集团军要完蛋的时候,凯塞林却奇迹般的用他手里少得可怜的军队一边控制着意大利一边挡住了数十万盟军的进攻,最后盟军整整用了八个月才打到了罗马,解放意大利大部份领土打到阿尔卑斯山则又用了八个月。
也就是说,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所认为的那种“雪崩”式的胜利并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这个“雪崩”足足崩了一年零四个月。
这不仅是战略上的错误同时也是战术上的错误。
战略上就不用说了,盟军根本就不应该把部队投入到意大利这种多山、多河的国家里作战……不过英国在战略上却是胜利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想拖延时间避免过早的与德军主力碰撞。
战术上……如果这场战让张弛来打的话,张弛根本就不会从萨勒诺登陆,从这里登陆就使英军要解放意大利几乎就要从南面打向北面贯穿整个意大利。
但蒙哥马利这个被英国人称为“战争天才”的指挥官,他只会用这种一板一眼的平推方式作战。
就像凯塞林对盟军指挥的评价:“联军的计划彻底表现出其高级指挥部的基本思想就是循规蹈矩,其结果是我几乎不用花多少心思就能够准确的预知对方次一步的战略、战术的行动……所以,也就能够在我所有的资源限度内来寻求适当的对策!”
如果总是知道敌人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就算手里的资源有限,也可以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这就是凯塞林在意大利取得成功的原因。
但同时凯塞林也是失败的,因为随着凯塞林的防守取得巨大的成功,希特勒彻底的放弃了退出意大利的想法,进而把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意大利交到凯塞林手上,结果当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时德军就因为兵力不足而崩溃。
从这方面来说,隆美尔的观点还更有远见一些,只可惜希特勒还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因为有了希特勒的支持,凯塞林的A集团军在南面前线的表现就不一样了……之前是因为急着撤走,所以只是沿途炸桥破路,甚至由于撤得匆忙连这些工作都没有做多少。
但现在德军的目的却是要在意大利防守,或者也可以说是利用意大利的地形以空间换时间,于是德军就开始沿途驻防阻击美军。
这是在美军往前推进的第三天,由于前两天推进的速度很快,以至于在美军军中也形成一种轻敌的思想,甚至还有些军官认为应该再加快速度,这样才能赶上逃跑的敌人给他们一个好看。
美军有理由产生轻敌思想,因为他们在西西里岛战役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攻城略地。
但张弛却提醒巴顿:“将军,你应该提醒你的部队放缓速度了,德国人不会任由你们这样追赶的!”
“说得对,少将!”巴顿回答:“我再去提醒下这些不听话的家伙!”
巴顿的话里用上了“再”和“不听话”,于是张弛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巴顿作为一个战场老手,当然也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但奈何美国军队的传统就是有很多有个性的士兵同时也有很多有个性的军官,这些个性就表现在他们常常不服从命令自行其事。
这些官兵很快就为他们的轻率付出了代价:
德军在一座公路桥附近设下的一个埋伏,一个巧妙的埋伏。
之所以说巧妙,是因为德军还是像往常一样把这座公路桥给炸了……如果不炸的话,傻瓜也知道其中有诈。
于是美军一点都没有起疑心,还像人往常一样修桥修路。
德军就埋伏在公路桥对面的两侧高地上,枪口对准那些修路的工兵,但没有射击,任凭美军用架桥设备将公路桥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