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肃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钱人阁 www.qianrenge.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是王麻子也跟着把安插在他身边也就是师部里监视他的参谋给赶走了,不仅如此,王麻子还把自己所知道的用于控制、监视新一师的眼线全部肃清。
这一点对于一支军队尤其是一支还要走上战场的军队尤为重要。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如果留着这些眼线在部队里的话,那么远在国内的蒋校长又会开始他的老一套……遥控指挥远征军。
如果他指挥得好那还无可厚非,张弛承认蒋校长有时在战略上还颇有见地,比如用淞沪会战将日军的进攻方向硬生生的从由北至南转成了由东往西。所以,淞沪会战虽然败了而且人员损失还十分惨重,但那只是战术上的失败,在战略上其实是胜利了,它成功的把日军机械化部队拖进水网密布的地区为****将不多的工业设备转移到重庆争取了时间。
甚至可以说,如果蒋校长亲临缅甸指挥的话,张弛也可以接受。
但问题就是……蒋校长的这种指挥是遥控指挥。
遥控指挥就必然会出现各种信息、情报经过人为加工、处理添加了许多偏见后再传到蒋校长面前,于是蒋校长通常都得不到客观的、全面的战场态势,而他又是根据这些不全面的情报下达命令,于是就会犯下一系列违反战场常识的错误。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第一次缅甸战役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线危险,不应该再进行什么不切实际的平满纳会战而应加强东线的防御,在这一点上前线的中国将领甚至都达成了共识,但******一个命令下来:“继续平满纳会战”,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完了!
所以,如果是从个人前途、安危的角度上来说,那当然得留下陈参谋一行人,甚至还要好生招待。
但如果从打仗的角度来说,就得毫不犹豫的将他们赶走。
事实上,张弛将陈参谋等一行人赶走也不是一时冲动或是图个一时之快。
因为他考虑到一点。此时在缅甸说了算的还是史迪威……虽然史迪威对中国军队的控制力在下降,但那也只是在军事上,史迪威手里还是掌握着“生杀大权”,比如想把谁送回国就把谁送回国。想撤谁的职就撤谁的职。
那么……史迪威为什么在赶走了陈善国之后还会把陈参谋等留下呢?
是史迪威不知道他们是蒋校长的势力?
当然不是,既然史迪威知道陈善国是蒋校长的势力,那么陈善国提拔起来的人也很明显了。
那是史迪威不想惹怒蒋校长?
这更加不可能……史迪威从来都不给蒋校长面子,将陈善国赶回去就足够惹怒蒋校长了,再赶些虾兵蟹将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这只能是史迪威有意不赶这些虾兵蟹将走。
至于为什么……那就是史迪威想看看张弛等人会是个什么反应。
也就是说,张弛等人如果现在能容忍陈参谋这些人在身边的话,用不了多久,张弛等人就很有可能会跟着陈参谋等一块被赶回国去了。
张弛不愿意回国,因为他清楚国内的战斗形势要比缅甸严峻得多也艰苦得多。就算张弛不怕苦不怕累,回到国内的话能发展的空间也会十分限。
所以张弛没得选。
果然,史迪威对张弛和王麻子的表现十分满意。
他放下电话时就对身旁的希尔上校说道:“瞧,我的判断是对的,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他们更关心的是打仗。是自己部下的生命。他们是值得重用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将来的战场上他们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希尔上校也点了点头:“这的确让我很意外,我以为他们至少会选择两头都不得罪,走一步算一步,没想到他们尤其是那个张弛会采取这么激烈的方式,这几乎就是把自己的退路斩断了!”
“是的!”史迪威点了点头:“这件事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一旦被送回国,很有可能就会遭到花生米的迫害!但也就是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信任!”
史迪威和希尔上校不知道的是。张弛可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此时的张弛即也没有彻底的倒向蒋校长,当然也没有彻底倒向史迪威……开玩笑,史迪威过两年就要因为跟蒋校长的矛盾不得不离开他亲手培养的中国部队返回美国,所以别看史迪威现在很风光。不仅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在政治也凭着美援掣肘蒋校长,就连蒋校长都对他的我行我素无可奈何。
但是,他毕竟只是美国的一个将军,美国方面不可能会因为一个将军而跟一个国家的元首翻脸。
所以,在美国意识到蒋校长再也无法容忍史迪威的时候。最终还是会把他撤换掉……而史迪威所有的成功和基础都在缅甸,一离开缅甸就意味着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张弛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是有保留的,不会跟着史迪威一条路走到黑。
但是要说现在的张弛有什么想法吧,张弛还真不敢有什么想法,要知道自己现在不过是个指挥两千多人的团长,就算有什么想法那也只是幻想。
所以张弛还是着眼做好眼前的工作……新一团团长。
记得当初张弛从连长转为营长的时候,就觉得当营长与连长不一样。
同样,当上团长就觉得团长与营长也不一样。
这不一样的地方,形像的说就是这就像是一把尺,尺的这一头是战斗、战术,那一头是战略。
当自己还是班长的时候,基本就只要带着几个手下按照上级的命令打好仗就可以了,至于战略问题就没自己什么事。
但是随着官越大,亲自带着部下上战场的机会就少了,制定战略指挥部队作战及各部份的协同的事就越来越多了。
对此张弛一度感到十分头疼,他的性格就是喜欢********的打仗,想着怎么打败敌人或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自从当上团长后就多了许多繁琐的事,比如后勤补给的问题、兵员补充、装备维修的问题等等,然后是各种文件签来签去的,还没几下就把张弛给搞得一个头两个大了。
有时张弛都在想,团长都这样了,那师长、军长甚至是司令那还要忙成什么样?!(未完待续。)
于是王麻子也跟着把安插在他身边也就是师部里监视他的参谋给赶走了,不仅如此,王麻子还把自己所知道的用于控制、监视新一师的眼线全部肃清。
这一点对于一支军队尤其是一支还要走上战场的军队尤为重要。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如果留着这些眼线在部队里的话,那么远在国内的蒋校长又会开始他的老一套……遥控指挥远征军。
如果他指挥得好那还无可厚非,张弛承认蒋校长有时在战略上还颇有见地,比如用淞沪会战将日军的进攻方向硬生生的从由北至南转成了由东往西。所以,淞沪会战虽然败了而且人员损失还十分惨重,但那只是战术上的失败,在战略上其实是胜利了,它成功的把日军机械化部队拖进水网密布的地区为****将不多的工业设备转移到重庆争取了时间。
甚至可以说,如果蒋校长亲临缅甸指挥的话,张弛也可以接受。
但问题就是……蒋校长的这种指挥是遥控指挥。
遥控指挥就必然会出现各种信息、情报经过人为加工、处理添加了许多偏见后再传到蒋校长面前,于是蒋校长通常都得不到客观的、全面的战场态势,而他又是根据这些不全面的情报下达命令,于是就会犯下一系列违反战场常识的错误。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第一次缅甸战役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东线危险,不应该再进行什么不切实际的平满纳会战而应加强东线的防御,在这一点上前线的中国将领甚至都达成了共识,但******一个命令下来:“继续平满纳会战”,于是所有的一切都完了!
所以,如果是从个人前途、安危的角度上来说,那当然得留下陈参谋一行人,甚至还要好生招待。
但如果从打仗的角度来说,就得毫不犹豫的将他们赶走。
事实上,张弛将陈参谋等一行人赶走也不是一时冲动或是图个一时之快。
因为他考虑到一点。此时在缅甸说了算的还是史迪威……虽然史迪威对中国军队的控制力在下降,但那也只是在军事上,史迪威手里还是掌握着“生杀大权”,比如想把谁送回国就把谁送回国。想撤谁的职就撤谁的职。
那么……史迪威为什么在赶走了陈善国之后还会把陈参谋等留下呢?
是史迪威不知道他们是蒋校长的势力?
当然不是,既然史迪威知道陈善国是蒋校长的势力,那么陈善国提拔起来的人也很明显了。
那是史迪威不想惹怒蒋校长?
这更加不可能……史迪威从来都不给蒋校长面子,将陈善国赶回去就足够惹怒蒋校长了,再赶些虾兵蟹将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这只能是史迪威有意不赶这些虾兵蟹将走。
至于为什么……那就是史迪威想看看张弛等人会是个什么反应。
也就是说,张弛等人如果现在能容忍陈参谋这些人在身边的话,用不了多久,张弛等人就很有可能会跟着陈参谋等一块被赶回国去了。
张弛不愿意回国,因为他清楚国内的战斗形势要比缅甸严峻得多也艰苦得多。就算张弛不怕苦不怕累,回到国内的话能发展的空间也会十分限。
所以张弛没得选。
果然,史迪威对张弛和王麻子的表现十分满意。
他放下电话时就对身旁的希尔上校说道:“瞧,我的判断是对的,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他们更关心的是打仗。是自己部下的生命。他们是值得重用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将来的战场上他们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希尔上校也点了点头:“这的确让我很意外,我以为他们至少会选择两头都不得罪,走一步算一步,没想到他们尤其是那个张弛会采取这么激烈的方式,这几乎就是把自己的退路斩断了!”
“是的!”史迪威点了点头:“这件事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一旦被送回国,很有可能就会遭到花生米的迫害!但也就是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信任!”
史迪威和希尔上校不知道的是。张弛可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此时的张弛即也没有彻底的倒向蒋校长,当然也没有彻底倒向史迪威……开玩笑,史迪威过两年就要因为跟蒋校长的矛盾不得不离开他亲手培养的中国部队返回美国,所以别看史迪威现在很风光。不仅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在政治也凭着美援掣肘蒋校长,就连蒋校长都对他的我行我素无可奈何。
但是,他毕竟只是美国的一个将军,美国方面不可能会因为一个将军而跟一个国家的元首翻脸。
所以,在美国意识到蒋校长再也无法容忍史迪威的时候。最终还是会把他撤换掉……而史迪威所有的成功和基础都在缅甸,一离开缅甸就意味着他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张弛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是有保留的,不会跟着史迪威一条路走到黑。
但是要说现在的张弛有什么想法吧,张弛还真不敢有什么想法,要知道自己现在不过是个指挥两千多人的团长,就算有什么想法那也只是幻想。
所以张弛还是着眼做好眼前的工作……新一团团长。
记得当初张弛从连长转为营长的时候,就觉得当营长与连长不一样。
同样,当上团长就觉得团长与营长也不一样。
这不一样的地方,形像的说就是这就像是一把尺,尺的这一头是战斗、战术,那一头是战略。
当自己还是班长的时候,基本就只要带着几个手下按照上级的命令打好仗就可以了,至于战略问题就没自己什么事。
但是随着官越大,亲自带着部下上战场的机会就少了,制定战略指挥部队作战及各部份的协同的事就越来越多了。
对此张弛一度感到十分头疼,他的性格就是喜欢********的打仗,想着怎么打败敌人或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自从当上团长后就多了许多繁琐的事,比如后勤补给的问题、兵员补充、装备维修的问题等等,然后是各种文件签来签去的,还没几下就把张弛给搞得一个头两个大了。
有时张弛都在想,团长都这样了,那师长、军长甚至是司令那还要忙成什么样?!(未完待续。)